《圓柱體積》的評課稿(精選6篇)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 篇1
一. 老師的基本素質很高。
語速的控制得當、教態從容大方,板書整齊認真、練習題設計極具梯度性,并且有新意,這一點體現在練習題的設計思路和題目的取名上。
二. 教學設計充分體現新課標對小學課堂的要求。
首先:引導學生從生活事件出發,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空間與圖形時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獲得對簡單幾何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老師注重創設情景、設計疑問,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中探索問題;與同伴交流中得出結論,嘗試獲取成功的喜悅。 其次: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作用。
合作探索階段,老師給出明確的要求之后,便大膽的把時間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經歷沖突、探索、結論得出的整個過程;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練習環節,老師設置了一個量一量、算一算的環節,很多老師都會給學生點出來應該先求出半徑,但翟老師沒有,而是設計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底面沒有圓心的情況,另一種是底面有圓心的情況。她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讓學生體驗到了通過努力獲取成功的喜悅。
三. 整節課體現了從問題—猜想—驗證—解決實際問題的整個新課標的課程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
不但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而且在闡述結論的同時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幾點建議:
一:語言再豐富一些,語調再抑揚頓挫一點。
二: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獨立總結的機會,比如在復習完圓面積推導過程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所用的數學思想。
三.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急著替孩子解釋問題,這樣容易掩蓋問題。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 篇2
一、課堂活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這一先進的課程理念。課程標準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數學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龍活虎活經驗和學生原來的認知基礎上的。謝老師都能恰當的運用身邊的教學素材,創造有趣的教學情景。如:基礎練習中設計的各個問題,說說下列各題是求圓柱的什么?
1、大廳里的圓柱形柱子的占地面積是求( );
2、圓柱形水池可蓄水多少升是求( );
3、壓路機前輪滾動一周的面積是求( )等。
精心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來感受數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潛能。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就是使學生在獲得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方面都得到發展。謝老師的課堂中,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老師不是傳授的現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估驗成功的喜悅。本節課中,謝老師設計的根據信息,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的問題,可以說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眾所周知,復習課很多老師會上成單純的練習課,而謝老師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完全避免了這一點。因為是復習課,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了,提問題既把學過的知識進行重現,而且把各個知識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最快的時間里充分展示出來。
三、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謝老師的'課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并充分給足了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合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四、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謝老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將觀察、操作、討論、練習、轉化、對比等有效的學習方法與之相結合,大大提高的學習效率。
以上是我聽了這節課的總體感受,一點建議是:合作學習的過程還需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對合作學習進程中的分工情況、參與率、合作方法等因素還要重點考慮。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 篇3
楊老師的這堂課總的來說準備充分,如教師的教具,學生的學具,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練習;教師語言精練,教態自然大方,難點突破,重點突出,練習有坡度。具體如下:
一、優點
1、合理的利用教材
圓柱體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羅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課容量較大,但學生學的輕松,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2、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
新課前的復習,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由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到圓柱體的表面積。通過圓柱體模型的演示,引導學生復習圓柱體的特征,進而理解圓柱體的表面積的意義。
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先讓學生思考該怎樣計算,再讓學生動手探究。在實踐中,學生很清楚地看到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在學生會求側面積的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圓面積,從而總結出求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立體轉平面,形變量不變的辨證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不足
圓柱體的物體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學生的透明膠帶,礦泉水瓶蓋等,讓學生動手測量這些物體的有關數據,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興趣會更高寫,也讓數學回歸到生活。
練習中,出現三個不同直徑的圓,而出示的圖片卻是三個圓同樣大,直觀效果不明顯。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第二課時《圓柱的體積》。本次說課包括五個內容: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學法、說教法、說教學程序。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入了小學里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階段,這個單元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進行總結,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研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先用想一想的思考,回憶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激活原先“化曲為直”的極限思想和“轉化”的思想方法記憶儲存,接著用較多的篇幅講解切拼的過程,便于學生理解和感受轉化的過程和極限思想,然后推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抽象到字母公式。
二、學情分析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最后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秷A柱的體積》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把圓形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經驗,聯想到把圓柱切拼成長方體并不難,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今后學習復雜的形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是后繼學習的前提。
三、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積公式的教學活動過程,使學生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和交流探索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及熟練運用計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說教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掃清學生認知上的思維障礙,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的公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知識的由來,并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了直觀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六、說學法
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
1.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概括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2. 學會利用舊知轉化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 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ㄒ唬⿵土暸f知識,為引入新知識作準備
1.利用實驗,引出體積。
復習舊知:什么叫體積?你會計算下面那些圖形的體積?
2.質疑,揭示學習目標
質疑: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揭示學習目標: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圓柱的體積。
通過質疑、揭示目標,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學習的主要任務和要求。使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下一步的新知識,學生就真正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教學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同時也能激發起全體學生的參與達標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充分地顯示出來了。
。ǘ┯^察、質疑、大膽猜想、培養想像能力。
觀察 質疑:利用兩個環節
1、等底不同高,
2、不同底等高兩個環節,
比較兩個圓柱的大小,讓學生體會圓柱體積的大小與高和底面積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說明理由。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極力想辦法,找出推導圓柱體積的方法。
。ㄈ┭菔静僮鳎骄啃轮。
根據學生的猜想,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在交流中探究出圓柱的體積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例題:先由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請一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時提問學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鞏固練習,檢驗目標
(六)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么收獲?然后教師歸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 篇5
今天聽了覃老師的公開教學課——圓柱的體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題4,并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和練習八中的第1——2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知道圓柱體體積的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求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教學難點是:圓柱體割拼組合教學。聽完這節課后,讓我收獲很多,我覺得覃老師氣質佳、形象美,課上得實實在在。下面我就以以下兩方面對這節課發表自己的觀點:
第一方面:成功之處
1、教師能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為后面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埋下伏筆。
2、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相結合。圓柱體體積的推導過程中,教師首先把實物圓柱體模型進行分解,再組合成一個已學過的長方體進行推導,但覃老師覺得還不夠透徹,因此,又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推導過程重新回顧一遍,這樣就把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有機地結合再一起,突破了教學難點。
3、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安排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的新知識,并通過練習達到一定技能。
4、本節課,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較好地處理教與學,練與學的關系,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第二方面處:探討之處
1、課堂教學環節如能先復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再出示課題進而傳授新知識,整堂課的結構應該會更完整一些。
2、本節課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展示出來,例如:在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如能讓學生自己去探討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與圓柱的底面積和高的關系,從而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
3、在“討論”這一環節中,應該是“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怎樣求圓柱的體積”而不是“已知圓的半徑和高”,圓哪來的高,因此這里表述的不夠準確。
總之,這節課從學生的練習來看,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是一堂成功的課,也希望年輕的覃老師今后繼續發揚教學激情,發揮自己的個人專長,在教學上有新的突破。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 篇6
聽了劉老師上的《圓柱的體積》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的一開始,劉老師復習以前學習過的一些圖形的計算公式,再讓學生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bh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ah,統一成一個計算公式v=sh。并向學生提問:這個統一的計算公式是否也能用來求圓柱的體積?通過設疑揭題從而引入新課。教者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銜接自然。新課引入“引”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思路 ,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新課教學,教者積極創設了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教者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大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者讓學生拿出課前布置的預習單作業,把自己預習的結果在四人小組討論,同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生學習小組活動中去,體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新知過程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圍繞預習單的問題去進行實踐、探索、發現。
學生四人小組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把圓柱體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學生在操作、比較中,緊緊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學生在逐題匯報預習單內容時,教師"導"、"放"、"扶"層次分明,教師雖然沒有講太多東西,但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匯報、交流、評價與反思,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師與生、生與生間的交流評價,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使學生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本節課采用了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是:
(1)處理推導過程不夠到位,只講清了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高,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沒有進一步弄清圓柱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如:圓柱的半徑=長方體的寬,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長。
。2)本節課我覺得在練習上還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的習題?傊,本節課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學得靈活,體現了重在思,貴在導,導思結合的原則,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圓柱體積》的評課稿(精選6篇)】相關文章:
拼音課評課稿02-06
鐘的評課稿02-15
地理評課稿02-18
老師評課稿02-18
《水調歌頭》評課稿02-16
《云》評課稿02-15
地震評課稿02-14
守株待兔評課稿03-02
燈光評課稿02-12
轉化評課稿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