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通用5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僅供參考。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篇1
張老師執教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91—93頁例1和例2。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多位數加減的基礎,為了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張老師以學生乘船去鳥島看鳥為主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面對新的需要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探求解決的方法——廣泛交流——發現并體會計算方法——嘗試應用”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知識體系的構建。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課始,張老師利用學案,引出課本主題圖,創設情境“去鳥島”,讓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主動地收集資料,選擇信息,處理信息,從而自然有效地把“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條船”這一生活中的乘船方案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
2、創設教學所要的“問題串”展開教學。“先估計一下,一艘船能坐得下嗎?”“至少要準備幾艘船?”“哪兩個班級可以乘一條船,你可以設計幾種不同的乘船方案?”引導學生設計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的習慣,也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也就有效進行了例1的教學,避免口算教學給人以枯燥、單調的感覺。對于例2的教學則從例1中過度引出:“你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不行的方案轉變成可以?”學生自然想到了船上若有多余68人的人數可以到另一艘船或不滿68人的再繼續上來幾人,“那還能上來幾人呢?”從而展開對例2的研究探索,前后連貫,條理清楚。
3、重視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化。在課堂中,張老師那親切的引導:“你是怎么算的?”“你能說得明白點嗎?”“誰能用先算……再算……最后算……完整地表達出來?”“誰還有不同的口算方法?”“比一比,看誰說得更明白!”……讓我親眼目睹了學生思維碰撞迸發的火花,“我是先算十位上的20加30等于50,再算各位上的3加1等于4,最后算50加4等于54。”“我是先把31估成30,23加30等于53,再算53加剩余的1等于54。”……正是張老師那一句句親切的話語,給學生提夠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寬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在共同經歷了探索不同解決解法、交流計算方法的.相互碰撞中,獲得數學活動成功的體驗,得到情感滿足,建立了學習自信心。
口算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幾道數學題,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本節課的難點在于口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在教學中,張老師充分利用板書,讓學生自己主動去觀察、探討,“比較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想對它們說什么?”“進位時,我們該怎么辦?”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時在表達討論交流中促進數學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當然本節課的還有一個亮點就是練習的設計:摘蘋果。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篇2
值得學習的地方:
1、從總體情況來看,本節課結構較合理,環節緊湊,完成了教學任務。整節課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復習引入到看情境圖到提出問題再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始終在思考、交流。老師做到了一個引導者的身份,給學生留出了思考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新課標的計算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關注計算能力,還要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更要關注與人合作的意識及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說,李老師這點做的比較好。再者老師的評價比較及時,具有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特點。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也可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由于學生腦海中對筆算的思路比較熟悉,所以李老師首先注意了幫助學生跳出單一的筆算思路,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口算的.那根弦,打開了口算的思路。利用課前的復習引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
3、整堂課學生能否自始自終帶著興趣、問題和探究的學習態度學習新知,新課的導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李老師在新課的導入中結合課本提供的情境圖——蜜蜂王國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讓學生愿意去仔細看圖,了解蜜蜂的分工情況,樂意去提出和蜜蜂有關的問題。自然、親切的語言,引起了學生的好奇,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學習情境。
4、整節課體現了“開放式教學”新理念。素質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發展的能力。李老師的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性,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思考。如在口算57+29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就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更多的思維空間,學生在這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找到了多種口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5、這節課的教學,李老師教態自然,語言親切洪亮,和藹可親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語言目的性強,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而展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思維能力顯得異常活躍,通過交流學生得出了多種不同的口算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延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李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想法認真聽取,公平對待,就如同學生的伙伴一樣,和他們一起探討。評價的語言準確得體,富有針對性。
值得探討的地方:
1、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不夠。比如:在學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時。教師沒有加以引導,多問幾個“為什么”,如“你為什么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讓同學加以評判,學生的思維也許會更清晰。同時,交流完后,老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對口算方法加以總結和強調,使得學生的口算算理不是很明白。建議在進行完基礎性的理論知識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總結和概括,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知識。
2、本節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找到了解決一個問題的不同方法,也就是做到了算法的多樣化。但是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算法多樣化還有一個后繼步驟,那就是算法的優化,算法只有在優化后多樣化才有意義,否則對學生來說加重了課業負擔,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樣化所帶來的好處。何為算法的優化,我認為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已有知識水平,在多樣的算法中找到一個大多數學生認為最好的、最為合適的、最簡單的算法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應是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課標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樣化和優化,是指集體的多樣化,個體的優化。在優化的基礎上再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加以鞏固,并逐步形成技能,我們才算達到了目的。在課堂上,但學生出現比較復雜的算法時,教師可給予肯定,但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同學都理解這種算法,就像課堂上出現的那種情況一樣,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部分學生糊里糊涂,不知道該怎么算了。所以,導致課堂上最后練習的時間也不多了,有些學生沒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沒有把口算的方法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子里。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及時打住,在這些地方少用點功夫,多一些相關的練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篇3
假期培訓中聽了二年級盧老師講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一課,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正確進行兩位數的口算。
課前盧老師先準備了幾道整十數的加減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題目,學生做起來非常快。然后告訴學生,筆算是有效的計算方法,而口算方法靈活多樣,可以更快速地進行計算。今天學習的口算就是要將復雜的兩位數加減法轉化成我們比較熟練的加減法,從而加快計算速度。這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
為了使計算教學不至于太枯燥,使數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盧老師以二年級四個班乘船去鳥島游玩為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口算方法時,讓學生充分思考,把學生的想法在全班進行交流,讓大家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愛動腦的好習慣。在口算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個人認為,這堂課的教學最后再加上“算法多樣化及優化的評價環節”就更好了。由于學生前面先學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先入為主”的觀念使部分學生傾向于在心里用筆算的方法計算,所以對于《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出現的算法多樣化及優化的評價該如何實施,是本節課面臨的又一個挑戰。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篇4
首先我代表我們五個人向學校領導表示致敬,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幾人一次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讓我們能有機會領略到全國各地名師不同的教學風采,品償著他們獨特的教學設計,感悟到他們更新的教學理念,同時通過兩個關于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讓我們對新改版的數學課程標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你看今天的這兩節課也體現出了我們老師新的教學理念。
聽了黃玉燕老師的.這節課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第一、課堂教學生動、扎實、有效。
課程標準中提出老師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能在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中學—。那么,為了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玉燕老師以學生乘船去鳥島看鳥為主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面對新的需要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探求解決的方法——廣泛交流——發現并體會計算方法——嘗試應用”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知識體系的構建。玉燕老師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玉燕老師利用了課本資源,把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條船這一現實的生活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這幾課學習后我們也不難看出學生們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并且也富有個性。他們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不僅有算法多樣化,也體現了算法的優化。練習設計也有趣,做到動靜結合,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體現了層次性,趣味性。
第二、教師重學生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發展。
就老師設計的乘船問題引導學生設計乘船方案,一方面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的習慣,也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老師也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許多方案,并在教學中,教師能很好地把握好,通過學生的計算,來判斷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近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玉燕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不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教師個人魅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玉燕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想法認真聽取,公平對待,就如同學生的伙伴一樣,和他們一起探討。評價的語言準確得體,富有針對性。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篇5
提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孩子學會列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退位不進位),對這部分內容一定要講透,上課時這部分內容不宜講解過快。難點是一位數加兩位數時,數位怎樣對齊。
建議:
1、教加法豎式時,補充問題“為什么相同的數位要對齊?”(相同的計數單位才能進行加減運算)誘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強化學生對豎式格式的掌握;
2、說明豎式名稱由來,豎式是相對于橫式而言,兩個加數豎著排列,所以叫豎式;
3、學完例題后,及時對加法豎式進行即時訓練和變式訓練。如列出橫式請學生試列豎式,找出不足,如出示一個加數是一位數的加法橫式,請學生列出豎式計算,引導學生掌握一位數應該和兩位數的個位數字對齊。等學生對加法豎式計算掌握的較好時,再出示“試一試”中習題。
還有老師提出,可以通過擺小棒突破此課列豎式計算一位數加兩位數的難點。
二、這節課學習的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不退位不進位,學生計算時喜歡先從十位加起,雖說也是對的,但考慮到后面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在肯定學生的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從個位算起的習慣,千萬不能讓學生養成從十位算起的習慣,否則會給后面的教學帶來很大的`被動。
三、減法算式出現時,有個過渡語比較好,例如,“我們把剛才的加法算式改成減法算式同學們會算嗎?”或“根據掛圖,同學們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四、改錯題豎式6加33中,6與十位上的3對齊,學生不能及時發現錯誤,以至于很少有人舉手,在指名回答時,前兩個人都沒有回答出來,第三個人才回答出來了,這時候教師應對第三個孩子給予充分賞識評價,既鼓勵了個別孩子,也對知識點做出了強調。
五、改正黑板上的錯誤算式時,教師要求孩子在作業紙上把改正后的正確算式寫出來,要求不明確,以至于許多孩子把錯誤的算式抄下來了,對于低年級孩子的要求要簡潔,更要明了。
六、在書寫橫式時,可以要求孩子用尺子畫橫線,教師自己要示范。
以前的研討課評議中,許多教師出于各種因素,只愿講優點,不愿講缺點,對教研組各位教師的整體進步效果不佳。這次研討的過程中,對于“多講不足”的建議,組內教師都很認同,每個教師都講了自己的思考,一些大家都困擾的問題,在討論中清晰了,解決了,不僅上課教師收獲很大,每個參與研討的老師都覺得收益匪淺,這是一節成功的研修課,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動。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相關文章:
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評課稿07-26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評課稿08-22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評課稿(推薦)10-14
兩位數減兩位數評課稿09-13
《兩位數加兩位數》評課稿(10篇)09-15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評課稿06-03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評課稿03-22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評課稿04-23
《兩位數加兩位數》評課稿10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