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語文評課稿
這組課文有四篇:一《天火之謎》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三《諾貝爾》四《滴水穿石啟示》,應當說這個主題單元,主題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撓——謳歌了一組不屈不撓、持之以恒、不斷進取的偉大人群像”。
這節課我覺得比較成熟,尤其是教法、學法、形式多樣,具體來說:
一、運用對比,讀懂信念。
1、《國榷》一書數字的對比。(時間上;年齡上……)讓學生讀懂談過治學的刻苦,治學的嚴謹、治學的困難等;老師緊扣文本,讓學生去觸摸文本,研讀文本,并體會數字背后的含義,讀懂談遷的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的信念;
2、兩次撰寫《國榷》的對比。
3、談遷在《國榷》一書完成后與失竊后心情的對比。
二、扣詞導讀,感悟形象
緊扣“厄運打不垮”“信念”這課題關鍵詞,前后聯系,以本為本,在多樣的閱讀中(如瀏覽,用心去讀、朗讀、引讀等)中感悟了談過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擊(第2節)引讀,在對話中在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螺旋式地引導學生讀文本,人物形象凸現出來。第四節,引讀是匠心預設的結果。
三、適度拓展,鏈接生活。
交流搜集的資料,像談遷這樣不被厄運打垮的人。
四、批注閱讀,符合教材特點。
(蘇教版教材:寫字、寫話、批注)(說話練習)
個人由此聯想到:
既然這組課文謳歌了一組偉大人群像,怎樣謳歌?反復研讀教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肯定有許多“相關數據”。這一組課文有直接寫,也有間接寫的許多數據。我想這是我們研讀教材應該關注的事,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我們為什么要關注數據?因為這是人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因為看似簡單的數據,其實背后的世界是相當豐富的。這也許就是這一類課文給予學生的寫作智慧。我想蘇教版教材編寫者在這此類型教材的編寫上,肯定啟動了這一重要思維。
這節,有兩個數據只要我們關注了,了解了,這一課的`教學自然也變得簡單了,那就是“500萬、500多萬”。看似重復,其實一點也不重復的數據,因為兩個數據的內涵不一樣的。
這一點上,孫老師似乎強調了。
另外,這篇文章還能夠引領學生進行一種特殊的習作訓練。歷史人物非常多,怎樣用一篇文章的方法去寫一個歷史人物?一是占有資料,二是從資料中找到最能引發我們思考的數據,三是從數據中找到靈感。有了這三步,寫起文章來不也就簡單了嗎?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這種方式。我個人認為: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種思維。如何引領,讀與寫之間的關系不就自然而然地貼在一起了嗎?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