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質碳的化學性質評課稿范文
今天聽了王老師執教的《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的這節課,令我印象比較深刻,其主要特點我認為有: 重學習過程、重學習方法、重學以致用。
一、 精心設計,調動了學自主學習的興趣
這節課是學生實驗探究為主的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對常見化學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分析整合,獲取信息。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成功和科學探究的成就感,學生從中也體會到自己動手實驗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也增強了科學研究中實事求是的意識。
二、 別具一格的引導過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是學生實驗探究為主的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對常見化學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分析整合,獲取信息。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成功和科學探究的成就感,學生從中也體會到自己動手實驗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也增強了科學研究中實事求是的意識。
三、師生、生生互動,較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單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節課問題的設計較好地體現出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如:通過對古代字畫的長期保存和一顆鉆石永流傳,引申出單質碳的穩定性,再由生活中的燃料使用,引出單質碳的可燃性,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進一步提出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這就引入了碳的還原性的實驗探究過程,教師引導得十分的準確到位,這樣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適時,適當的點撥和評價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出重過程和方法教育。
教師準備實驗相當充分,并且在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這足可說明教師在鉆研教材上是下了功夫的。
我認為,本節課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實驗的操作有一定的錯誤,教師沒有及時糾正。課堂氛圍寬松有余,而有序不足。
。2) 整課,以提問作為全課貫穿的主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但提問太多,從而顯得課堂平鋪直敘,沒有高潮的出現。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不成熟的幾點看法,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評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評課稿01-02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