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范文(通用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1
有幸,參加了優質課評選的觀摩,確是大開眼界!優秀選手們的課,深深折服了在場的我,讓人聽來,深深感嘆!妙在各有奇趣,都有不同的閃光點,現在就鄒老師的一堂課談談我的收獲: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景:
興趣是人要求獲得新知識的一種積極的心理表現,它對于順利取得知識,推動不斷學習是一種強大的助推劑。上課伊始鄒老師運用一個小仙女棒導入,優美的音樂,華麗的彩燈在小電動機的帶動下徐徐轉動,給學生的感覺——美。接著老師從容地給串聯的燈絲加熱,音樂聲音減小,彩燈轉動變慢,學生的求知欲也被調動了起來。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二、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整堂課從發現問題、猜想、到猜想的評估、設計實驗、評價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總結規律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老師在其中只是起到了穿針引線的引導作用,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而老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如:實驗電路圖的得出,是有學生自己設計,兩種方案:一種是通過改變電源電壓的途徑來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來實現多次測量;一種是通過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兩端電壓來實現。不是告訴學生應該用哪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去分析哪種方法更好。學生變成實驗的設計者,而不是操作者!
在學生討論“為什么相同規格的燈泡電阻不同”的時候,鄒老師注意了解不同小組的看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先讓猜想不合理的小組交流,通過同學們的評價,將不合理的猜想一一排除,最后讓學生交流“可能是燈泡的亮度對電阻產生了影響”,猜想是否成立,可以通過實驗去驗證。這樣使學生的交流具有層次性,給足學生思維和體驗的空間。
三、課堂設計之巧妙
巧妙的課堂設計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和潛能,更能輕松地突破難點,它應該說就是一堂優秀的課的亮點所在。本節課鄒老師在給學生總結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時候,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說然后歸納,而是讓學生做小醫生,通過剖析已經連接好的電路出現的問題和故障,簡單明了地讓學生知道了連接電路應該注意的問題,設計——巧。鄒老師在設計第一個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時,將傳統2.5V規格的燈泡換成了3.8V,實驗一的環節中給不同小組分別安排一節、兩節、三節電池。加三節電池也不會燒壞燈泡。通過這一改變,使得各小組所測的電阻差異更加明顯,學生更易發現問題。實驗二的環節中,使小燈泡的電壓的變化范圍增大,讓學生更容易的發現規律、得出結論。設計——妙。在突破難點:小燈泡的'電阻變化時由于溫度的原因的時候,鄒老師利用測溫槍測量不同亮度的小燈泡的溫度,這樣做要比用手來感受更準確、更直觀,引導學生快速有效地得出實驗結論,新穎獨到!設計——新!靚!
當然鄒老師的課也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突發情況準備不是很充分,如:當學生出現實驗電路圖不太熟悉的時候,課堂有點慌亂.
二、整堂課的節奏存在前松后緊的問題,在后期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實驗的時間不夠充分,有點趕時間的嫌疑。課堂時間掌控還需加強!
總之,在本堂課中,鄒老師的情景導入新課方法新穎,課堂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合作探究實驗方案親自進行動手操作并從中獲取新知識的好習慣,讓他們成為正真的課堂上的主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驗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提高實驗探究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2
第七章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于電學的核心位置。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作為歐姆定律的一種應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并能使學生體驗到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新的發現,提出新的問題,促使學生把前后知識進行聯系,完成知識的系統化。
本節內容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根據我校的自主學習模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先設計了一份自學練習,通過題目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更容易設計實驗,從而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學生在自學環節上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都基本能認真地完成好試卷。由于本校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一看到難一點的題目都懶于動筆,所以在試卷的設計上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題目不能設計太難,要有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完成,以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試卷也設計了填寫實驗步驟等題目,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果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的,可以設計有一定難度的題目。
對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教材的安排是通過“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然后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我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問題上覺得不是很妥當。因為小燈泡在整個實驗中,燈絲的溫度是不斷升高的,所以電阻不斷在變化,每組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只是一個瞬時電阻值,不能簡單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本次實驗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在實際電壓等于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有代表性,才算是小燈泡的電阻。通常情況下用電器的標簽上都標有電壓和電功率的數據,那都是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果要標出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也應該是額定電阻。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每組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只是一個實際電功率。當實際電壓等與額定電壓時,實際功率才等于額定功率。所以在對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應該也是要實際電壓等于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是小燈泡的電阻。
以前的教材在安排這一內容時,通常是先對歐姆定律進行復習后才引入新課的,我也反復思考是采用一貫的溫故而知新的方法還是利用一些新穎的實驗引入,最后我卻利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截了當,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誘發學習動機、興趣和積極性。
在分組討論的環節中,學生表現不是那么積極,課堂顯得比較沉悶。這可能是由于我在提出問題后就直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了,所以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以后在分組討論前應讓學生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見解以后再互相交流看法,使彼此得到進一步發展。另外在教學語言方面我要加強鍛煉,只有教師良好的引導語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得到有效得提高。由于實驗的所限,學生實驗時所用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課堂時間沒安排好,造成了最后結課的時候顯得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在有實驗的課堂中對于時間的安排要加強。
總之,物理教學中要求我們反思的層面是很多的,我們應在新課堂改革的理念下加強對教學情節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教學的得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更趨于合理。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3
這是一節成功的探究活動課。這節課的最大亮點是學生的思維被啟迪,真正主動參與了探究的全過程,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關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定位。
從課堂的結構看:
首先,導入簡練。有圍繞主題的燈光情景,更有學生眼見為實的演示實驗,這樣的情境導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為完成整個探究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探究的問題,并且也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做出了合理的猜想。(有時候看到的課堂上學生的猜想純粹是生硬的,甚至是虛假的)
其次,在探究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的精心而又不露痕跡地導演。在設計實驗的環節,教師給出了必要的指導和提示,使得學生設計實驗時目標明確,方法準確。而且教師引導學生對電學實驗的基本技能進行復習,減少了操作中的出現錯誤的幾率。
學生在分組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的環節,即論證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的結論,即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再現了歐姆的探究過程,得出了歐姆定律。 同時也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像電阻始終等于電壓與電流的比值等,整個課堂是一個活動的課堂,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的課堂。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觀:學生不是外在于課程之外的第三者,而是真正成為了課程的主體,與老師一起參與了課程的開發,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了知識的生成與轉化,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也使得教學與課程成為了有機的整體。
最后給出了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因此從教學的各個環節看,是一節成功的探究活動課。
從三維目標看,即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得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又注重了過程與方法,明確了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問題,并進一步熟悉對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同時還注重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驗探究的樂趣,也使學生從歐姆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人生態度。
新課程強調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在教學中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這些觀念在這節課中都得到了體現。
當然這節課同樣還存在一些不足:板書不規范,激情略有欠缺,課堂小結不是很全面等等。如果在這些方面能夠再加以改進,這節課就更加豐滿了。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4
我校電工電子專業青年教師石上了一堂《電阻串聯電路》的公開課,談談聽課后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思想符合課程理念
石老師在上課中能把握住“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11電子(6)班是我校所招的電子班級,但這個班級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并不好。石老師能清楚了解這個班級的學生基礎,對這一節課的教學中能基于基礎教學。從兩個電阻的基礎教起,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會因原有基礎差而產生學習困難。教師在教學中能面向
全體的,基礎入手進行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教材處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老師在上課中能把握教學的重點,整節課都能圍繞串聯電路的三個特點展開教學。運用視頻、實驗、習題等多種手段來實現對串聯電路的定義、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電壓特點、電阻特點進行教學突出教學的重點。石老師在上課中能把握教學的層次性,教學過程能層層深入,課內的練習也能做到“由淺入深,由易
到難。”能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使的整節課學生都能圍繞教學的展開而開展活動,能有積極的投入思維和練習訓練中。石老師在上課中能把握知識的運用和鞏固,在課堂練習的能將串聯電路的三個特點并結合歐姆定律展開,突破了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課堂教學結構條理清楚
課中有學生上臺演示,有視頻(實驗)播放,課中例題、練習大多有由學生上臺板書。整節課都能圍繞串聯電路的三個特點展開教學,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教學活動形式多樣,并能通過歐姆定律深化結合運用。整個課堂教學有序有線、豐富多彩,使學生始至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興奮度,學習效果好。
四、師生配合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本節課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究和捉進行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教學語言清晰親切,處處體現對學生的愛護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活動。
由于師生的良好互動和共同參與,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預訂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五、幾點建議:
1、在設計讓學生判斷分析電阻串聯的習題
(1)最好在電路中標注電路的兩端A、B。并說明電路A、B間R1和R2是否串聯,這樣使習題明確度更高。同時也要有多樣分支電路出現,使學生通過訓練有更好的理解掌握該知識點的運用。
2、在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得出串聯電路的每一個特性時,應將由兩個電阻的串聯
擴展到多個電阻的串聯。
3、在習題中都是兩個電阻的串聯,也要有三個和三個以上的電阻串聯出現,不至于只將電阻串聯電路停止在初中所學習的兩個電阻串聯的基礎上。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5
新課標中指出:“物理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這節課利用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鎘合金線)接入電路,導致小燈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鎘合金線)接入電路,燈亮不同?”從而指導學生閱讀,從導電性和對電流的阻礙兩方面分析原因,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概念,對學生掌握電阻理解其含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對控制變量法及轉換法,類比法等科學方法進行了很好的.的滲透,通過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的基本方法通過用小燈泡亮度體現電阻的大小使學生對轉換法有了進一步認識,電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個知識,直接用教材知識下定義學生很難明白,不利于后面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汽車走不同路面阻礙不同與電阻類比,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含義。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6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覺著有許多感觸,即有新的課改精神,又有一些不足之處。現在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的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帶著疑問去探究。并用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敢于質疑,敢于創新。
2、不足之處
在課堂教學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上用時過長,使的反饋練習用時有些少,在整個教學環節上顯的“頭重腳輕”。使得反饋練習的時間不夠用。
3、教材設計
地位和作用:“伏安法測電阻”是學習并理解歐姆定律之后的一節探究課,是對歐姆定律知識的升華,也是對電壓表和電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層次的`練習。為以后的電學探究左打好堅實的操作基礎。
教材處理:本節內容分教材開門見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測小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電阻”,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不利于中下等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應用,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學生理解“伏安法測電阻”,所以導課時間比較長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容易出現的思維障礙,本課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導探究法。精心構筑體驗的平臺,把握“開”、“引”、“放”三個環節。“開”即開放情境、提供資源,提出課題、交給學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務。“引”即在學生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給結論,更不能“代替”學生得出結論。“放”即“放開來讓學生學活”,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鼓勵“標新立異”。
本課采用體驗探究的學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突出“做中學”,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去分析,從而得到結論。最后,由于本人年輕,工作經驗不足,在本節課的設教授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希望大家的多多指教,多多批評
《伏安法測電阻》評課記錄
1、準備相當充分,語言少而精。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自己連接電路實物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實驗開展很成功,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了。
3、能充分體現出小組的合作意識,遇到問題能及時在小組內進行溝通、交流并解決問題。
4、能將實驗的數據完整的讓學生展現在黑板上。
5、在展示電路圖和實物連接圖時做得很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資源,通過動畫展示實物圖的連線順序。
6、在整個課堂上,安排了兩次學生幫助老師檢查電路圖連接及實物連接,讓學生真正地參與了進來。
建議:該實驗可以利用定值電阻來代替小燈泡,做起來可能會更好些。
7、這是一堂很好的實驗研究課,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很少,語言都很精練,學生積極性相當高。
8、能及時對課堂進行評價,并交先完成的組去幫助老師檢查其他組。
9、老師和學生的優勢都充分體現出來了。
10、從教學設計和學生參與情況可以看出對教材挖掘較深,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案。
小結: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能很好的應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了許多問題,多次提問,多次讓學生討論,努力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探究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昂,教學效果明顯。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多互相聽課,加強集體備課,更好的在教學中滲透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7
本節內容一是讓學生知道電阻是表征導體對點流阻礙作用的物理量以及電阻的單位;二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物體的導電能力和絕緣能力;三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知道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本節教材以電阻概念的定義、電阻的大小和單位、常見的電阻器為核心展開,直接給出了電阻單位的名稱、簡稱、符號。在講授新課時,我采用導學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識點。
首先,我通過知識鏈接環節,回顧導體和絕緣體、電流和電壓以及電流表的使用,以備課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學習新課環節,我采用學校所倡導的“問題導學、交流合作、展示提高、當堂達標”四個教學環節展開。問題導學部分,我提出問題:導線多用銅、鋁制成,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為什么不用它來做導線呢?隨后通過演示實驗:將甲、乙兩段導體分別連入電路,閉合開關,觀察燈的亮度,引入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再通過自主學習,掌握電阻部分的基礎知識點。通過對常溫下導體和絕緣體的排列順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導電或絕緣性能不同,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學生通過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評價得出結論。最后再通過當堂達標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 ---- 控制變量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在探究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依據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 但縱觀整節課的實施,我仍感到很是失敗。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放開手,而是讓學生在一個老師有所限定的范圍內,根據老師的意愿來猜想;在進行實驗環節,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導,學生對導學案的使用有些脫節,只是盲目的去連接電路,而對于為什么連?怎樣連?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實驗環節花費時間較長,最后的當堂達標未來得及完成。
在評課環節,各位老師給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1.問題導學環節設想不夠全面,致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學生為什么要學電阻?電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從輸電線、電爐、電燈等對電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電源,而所連接的小燈泡只需2伏的電壓,那應怎么解決呢?2.猜想環節可讓學生對著導線猜想,交流設計方案,并且為學生解釋為什么要用鎳鉻合金線做實驗?3.在總結實驗結論環節,應引導學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學生活動時間,增大練習量。()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8
《電阻》這一節知識內容不算太難,學生對電阻定律的認識關鍵在于實驗,實驗用到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我上完課后,認真反思,記錄下下列問題。
1、在課題的引入上,“為什么用銅鋁做導線”,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回答這樣的問題是很簡單的,如果能進一步追問“銅做的導線是不是一定比鋁做的導線電阻小?”這樣在引入上可能更順暢一些,與本節課的知識關聯性更強一些。
2、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幾乎全部的同學操作、動手能力還非常的薄弱,這方面主要還是因為條件限制和以前的不重視。實驗室在此之前幾乎沒什么器材,現在多了一些,但能做的實驗非常有限,所以今后應多做實驗,并且希望能把以前本應該做而沒有做的補上。
3、這節課的重點是電阻概念及其三個決定因素,在這方面的練習還不夠。
4、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應多展示一些電路板上電阻實物和圖片,以及介紹人體電阻等等。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9
電阻這節課的設計立足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上,以科學探究為主線展開教學的。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直接感知出發,逐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先設計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確認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而不是硬性地將電阻的概念灌輸給學生。
在引入電阻的概念后,用設問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依據生活的經驗或情景,將生活與物理緊密的聯系起來引出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猜想和探討,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的新課程理念。由于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學生設計方案和進行實驗時,引導學生采用變量控制的方法去研究每一個因素對電阻大小的影響,鼓勵學生設計多種探究方案,利用自制教具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器材進行分組探究,通過觀察、分析、類比歸納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最后對電阻的應用進一步拓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環節,尤其是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的教育觀念。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10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覺著有許多感觸,又有一些不足之處。現在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的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帶著疑問去探究。并用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在課堂教學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上用時過長,使的反饋練習用時有些少。在猜想與假設的環節中,有很多學生提出的都是錯誤的猜想,當時我真的有點暈,其實猜想的對錯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即使是錯誤的猜想,我們也可以通過實驗、討論、探究來排除。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而我卻直到有正確的猜想提出才停止提問。使得反饋練習的時間不夠用。
2、學生探索
在探究的過程中,有學生的電流表壞了,我便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探究課題,只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阻,結果他們真的成功了,雖然誤差大了些,但培養的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我也把我的`反饋練習改動了一下。讓學生們設計只用電流表或電壓表測電阻,這樣把本節可的教學內容給加深了。
3、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分教材直接提出用“伏安法測小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電阻”,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學生理解“伏安法測電阻”,所以導課時間比較長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容易出現的思維障礙,開放情境、提供資源,交給學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務。在學生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給結論,更不能“代替”學生得出結論。
本課采用體驗探究的學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11
本課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突出“做中學”,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去分析,從而得到結論。這既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整節課大致是按照我預計的方向發展,特別是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但也有個別的學生較粗心,開關閉合之前沒把滑動變阻器滑到最大處,導致燈泡燒壞了幾個,只有一組學生把電流表短接,幸好我發現及時,才沒燒壞電流表。
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分析:喜愛這堂課的同學多了,原因是:教師講的少,自己動手機會多;課堂比較輕松;具有挑戰性;但也有同學反映部分同學沒有積極性,玩了一節課,什么也沒學到;同組的同學太霸道沒有別人動手的機會;也有的同學依賴性強,自己不愿動手;還有一點,就是在實驗中,討論的聲音始終都很大,有的`是同組成員之間,有的是不同組的;這些跡象表明在實驗課中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組內成員間如何協調?教師如何有效監控各個組的動向?怎樣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 12
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再一次體驗了物理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從探究活動中深刻地體會了控制變量法的實質,結合轉換法的來認識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在探究活動中鍛煉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培養了學自學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從學生的檢測和調查反饋情況來看,就學生的學習這一塊的目標基本達到,應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原本計劃為了節約課堂時間,能完整的進行完本節所有課程內容,打算將學生的探究活動設計為教師的演示實驗,但是,根據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物理課堂注重科學探究,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后來,我就想著,我們要轉變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教師“解放”出來,因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是大膽的采用小組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小組的合作討論探究小組間競爭、教師的啟發引導相結合的方法來,希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學習過程。
從學生課堂活動情況以及結果來看,我的嘗試還是很成功的:喜愛這樣課堂的人達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師講的`少,自己動手機會多;課堂比較輕松;具有挑戰性。這樣的課堂總是美中不足,有個別同學沒有積極性,不敢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什么也沒學到;而同學太霸道沒有別人動手的機會。這也就留給我們老師要去思考、去想辦法如何協調組內成員間的工作任務分配?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測量小燈泡電阻評課稿】相關文章:
燈泡亮了評課稿10-30
燈泡亮了評課稿范文10-20
《小露珠》評課稿08-06
頑皮的小鬧鐘評課稿09-23
音樂小螺號評課稿12-23
音樂《小螺號》評課稿12-21
二小《整理文件》評課稿06-14
《小壁虎借尾巴》評課稿06-08
《雪地里的小畫家》評課稿07-06
真善美的小世界評課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