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泡亮了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燈泡亮了評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優秀的評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燈泡亮了評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燈泡亮了評課稿 1
老師講的一節《燈泡亮了》,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本課的教學教師的想法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探究認識電路的連接方法和構成,重視自主探究這一進行科學學習的重要手段的運用。在設計這一教學活動時,高波老師采用“學生試連-----教師講解電池、燈泡構造------課件展示連接方法------學生重新連接”的方法,最終是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基本上都會連接電路。但是從教學過程看,學生對其中的一些知識點的認識未必到位。
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非常差,作為教師就應該在備課的時候將這種情況考慮在前,就不會發生學生無從下手,不知所措的事情了,從本課的課堂情況來看,學生平時對電路方面的知識了解的很少,生活經驗有限,所以教師讓學生用一節電池、兩根導線、一個燈泡去連接電路,學生根本連不起來,由于教師沒有明確提出觀察電池、燈泡的構造,大部分學生在連接過程中也不會去認真進行觀察,所以在接下來教師講解有關燈泡、電池的構造的時候,就更多的變成了教師的講解,而缺少了學生的直觀感知,在這一環節,我個人的想法是教師可以先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然后讓學生再去連接,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對“電路”會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觀察活動,觀察電池、導線、燈泡的構造,并提出自己在觀察時可能產生的一些疑問,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又能很好的解決學生對電在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一些理解,然后再讓他們連其他電路,我想效果會好很多。
在認識電路符號這一環節,這位老師只是蜻蜓點水的講解了一下,并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估計還沒等到下課,學生們就已經將這一知識點忘到耳朵后了,我認為這是這一節課的遺憾,這無疑給我這個科學老師提了個醒,在今后的備課與授課的時候,我一定要引以為戒,多發現,多研究,這樣才能做一名稱職的科學教師。
燈泡亮了評課稿 2
我在本課的教學活動設計中主要抓住以生活為源頭,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展開教學。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
這一課要求學生認識簡單的電路及其組件:電池、燈泡、導線、開關。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手電筒這一比較簡單的常見電器,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指導學生動腦猜一猜,動手拆一拆,仔細地觀察交流,認識了解手電筒的組成部件及其特點,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連接實驗,揭開了燈泡亮起來的秘密,并把成功的連接方法畫下來,為后面的交流匯報做鋪墊,從而實現了以“生活經驗”引領下的科學探究。
二、以學生為主體
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對電的探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設計的活動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我在活動中只起了組織者、引領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與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在做連接電路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觀察了一個完整的電路包括電池、燈泡、導線、開關四部分,并了解到每部分的作用。然后去思考連接方法,學生自主發言后,我引領學生選擇合理周密的方法連接。整個過程學生積極主動,興趣極高,不僅很快讓燈泡連起來了,還畫出了線路圖,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又動腦,使他們的成就感不斷增強。
三、以活動為核心,積極探究,培養素養
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燈泡亮了》這一課很適合開展探究活動,從中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猜想燈泡亮起來的秘密、動手拆一拆手電筒,了解手電筒的構造,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手電筒的組成,成功的引導學生進行猜測“燈泡亮起來的”秘密,使學生有了下一步活動探究的目標,接著我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內的材料進行思考交流自己的方法,每個學生談看法,集思廣益,在歸納整理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的意義更高更強;尤其是在連接電路的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既成就了學生對掌握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具備了一些素養,包括:科學技能、科學過程、科學態度、科學精神,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既有觀察,又有動手;既有表達,又有記錄。整個過程使學生不斷地合作,不斷地交流,不斷地親歷實驗過程,既形成了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學習態度,又對電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自由活動和拓展活動,既是對電的知識進行補充,又是拓展鞏固電的知識。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電,那么對電的運用我們了解多少呢?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會激勵著他們繼續探究,這樣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驗到了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更好的培養了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科學素養。
燈泡亮了評課稿 3
本節課第一節課的設計我是以手電筒的開和關激發學生的興趣,問什么手電筒能夠亮。然后讓學生拆開手電筒進行研究。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拆開手電筒,并且了解其內部每個部分。在學生進行拆的時候,我指導學生進行認識,思考為什么手電筒能亮和滅。學生雖然感興趣,但是然學生通過觀察手電筒的結構去理解其中的電路還是對于學生來說有點的困難。因此學生在拆和思考的時候,面臨的較大的困難。因為這里的導線是手電筒的外殼,而對于外殼學生很難理解其為手電筒的導線的一部分。現在想來我認為在指導學生認識的時候必須在這里給以學生進行提示和啟發,這樣能夠減少學生的思考難度。如果在上課時候,我想如果將手電筒的導入的部分改變為較為較為簡單的其它電器,讓學生拆開觀察,那樣有可能學生更好的理解。現在的問題是找一個較為合適的替代的電器。
在第二次設計的時候,我改變的策略將直接的探究手電筒的結構變為學生首先猜想,手電筒亮了需要哪些部件。這樣通過學生的猜想,學生基本上猜出它的基本部件。下面接著要求學生將這些部件連接在一起,看看燈泡是否能夠亮了。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組裝,就能夠認識基本的電路元件和電路。然后再反過來驗證猜想,拆開手電筒研究其電路。學生通過這樣學習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在學生嘗試連接電路的時候,學生對于電路的動手操作還是比較的陌生。因此我在學生動手之前,教授學生怎樣進行用導線連接燈座,開關等各個部件。
在觀察學生進行連接的過程中,學生犯了各個各樣的錯誤。比如,沒有將電池連在電路中,還有就沒有連接成回路。在學生犯了這些錯誤的之后,提示學生這樣為什么不能亮呢?學生通過思考進行該機電路。當一個小組最先將燈泡點亮的時候,其它的組同學非常的羨慕,都跑去看。這樣通過學生的相互學習,其它的`小組很快的將燈泡點亮。這樣上課的效果基本達到。
但是上課時間比較的長。因為在學生在不斷的犯錯誤,然后訂正錯誤,最終將燈泡點亮獲得成功。雖然學生的用的時間很長,但是我想學生們這是實打實的進行了一場實驗的探究,并且了解的基本的電路。
燈泡亮了評課稿 4
本課是學生進行電學學習的一個單元的首課。因此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則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課的設計從手電筒開始的。這樣學生以手電筒為問題導向,進行探究。在對手電筒進行解暗箱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因此我指導學生積極的去探究手電筒里面的結構特點。學生經過解暗箱能知道和了解基本的電路。但是我現在反思一下,學生解暗箱的過程,我操作的有些過急。如果能夠組織學生更好的去研究他們畫出的`電路,然后讓學生分析電在電路中是怎樣走的,這樣效果會更好的。只有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的理解電視怎樣走的,學生才能夠真正掌握電路。這樣的掌握是學生在自己的探究體驗中自發產生的,內化到學生的知識 體系中了。這樣學生的理解才能夠更深刻。
因此在學生畫好電路的基礎上,不能夠急切的去將所謂的電路變成標準電路,而是指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電流的走向。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想一定不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去,而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隨時根據學生的反應予以及時的調整,這個時候我想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的特點,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和學習。
【燈泡亮了評課稿】相關文章:
燈泡亮了評課稿10-30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松鼠》評課稿06-29
美術評課稿08-17
比的意義評課稿03-08
《春天》評課稿05-07
美術評課稿經典01-28
語文評課稿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