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分米和厘米的認識評課稿
一磨:
聽了劉老師的課,感覺劉老師和藹可親的教態和語言,和孩子的距離很近,課堂氣氛很融洽,整堂課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孩子掌握知識牢固,下面談談自己聽課之后對于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1)我們教授任何知識,都是由于所求,并不是單純的講解、傳授。就像這節課的知識,孩子已經學習了米和厘米這兩個表示長度的單位,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學習毫米、分米乃至千米這樣的單位,是因為生活中有的物體的一些量的表示需要用到這樣的計量單位,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所以,在這節課上,劉老師沒有中這樣的知識沖突,也就是使得學生沒有這樣的學習這些新知識的欲望,這點需要考慮。
(2)記得以前在看一位老師授課《米和厘米的認識》時,把這個感知的過程和身體聯系起來,知道米是同學伸開胳膊時兩臂的長度,但是厘米就是食指的一個小骨節,那么在這一節課中對于分米的感知,就是食指和拇指張開的開度,而毫米的感知更是要通過厘米以及不足一厘米的感知。
(3)知識需要在認知沖突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更需要通過新知的學習建立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而這點在板書的時候就比較重要。劉老師的板書使得知識點明確但是卻沒有顯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貫串,需要考慮改動一下。
二磨:
聽了劉老師老師的第二次課《毫米、分米的認識》,感覺舒暢多了,整體環節的設計基本上全部實現了教學的'目的,感覺到是為了學生的學,來實現的我們的教,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我們的教學過程去讓孩子去做一些活動,是讓學生明白是在原有的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已經解決不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才進行分米和毫米的學習,這點是這次講課改進最大的地方。
其次,整個環節設計的比較流暢、思路清晰,既達到了基本的知識目標又達到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情感體驗。
再次,板書比上次清晰明了了許多,便于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梳理和回顧整理。
但是,在下午上了兩次課,之后也有點小的疑惑,兩次的公開課都是在下午第一節上的,孩子的情緒很不高,幾乎一節課的時間沒有投入學習,那這樣的現象是需要老師來進行調控,但是時間又太短?下午來上一些科目的公開課,如何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上好課,還是需要我們所有的老師思考的一個問題。
三磨:
最后一次劉老師的講課,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特別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并且聯系已有知識,通過猜測、觀察、操作來認識毫米和分米,在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時,教師也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提出活動的要求,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對于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要給予恰當的引導,對活動的結果要進行適當的評價。還有應多注意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
劉老師還讓學生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分米”,幫助學生形成表象,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通過直觀—操作—合作交流,使學生逐步區別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老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會學習。在學生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教師本節課適時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欲,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但有一點就是,整節課課堂的教學前緊后松,最后使得任務完成的不好,有些練習做的不是很透徹。
【米分米和厘米的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乘法》評課稿01-14
《認識位置》評課稿12-31
0的認識評課稿01-18
面積的認識評課稿01-15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01-14
大數的認識評課稿01-06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12-31
《大數的認識》評課稿12-30
6和7的認識評課稿2篇01-11
認識時間評課稿(6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