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評課稿
《丑小鴨》這篇課文是根據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編的一篇童話,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通話形象:面對見那曲折的生活環境,他仍然一心一意的追求美好的理想,最后成為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十分感人,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文中的字詞也極富表現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廖老師根據本課特點和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特點,憑借自己較高的素質,靈活的教法,把這節課上的生動有趣,效果良好。在教學設計中廖老師抓住內容上的特點,強調由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和吸收內化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同時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悟出情感,在讀中品詞析句,進行語言訓練。以讀為本,鼓勵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自悟自得,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具體說,這堂課有以下特點:
一、符合第一學段孩子的認知特點。
簡單復習完上一課的內容后,廖老師馬上提出了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丑小鴨長大后還是那么丑嗎?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心給激發出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時候,孩子們必定愿意很快地進入課文,看看丑小鴨長大的樣子,一貼出美麗的天鵝,抽象概念具體化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變序教學”。它最大的特點,我想一方面就是能直接地把該篇文章的主題給提出來;另一方面,能很快地抓住孩子們的心。像這一課就直接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長大后的丑小鴨是什么樣兒?它怎么會變得這么漂亮呢……一連串的疑問讓孩子們急于獲得答案!讀書的動機有了,興趣自然也就有了!
二、朗讀指導 落到實處
“指導朗讀”這幾個字好說,但不好做。到底該怎么來進行朗讀指導才是實實在在地指導呢?是不是要每一課都由老師領著讀就是指導朗讀呢?我們都感到有些困惑。我覺得,今天,廖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她恰到好處的點評就是很好的朗讀指導。比如:一學生讀了描寫美麗的天鵝的句子后,廖老師說:“老師好像看到了一只美麗的`天鵝!”“……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多可憐的丑小鴨啊!”“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你覺得這個時候它對自己怎么樣?”“不相信,懷疑!”“那請你再讀一遍這句話。”“讀得真好!丑小鴨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白天鵝呀!”“你讀出了丑小鴨的驚喜!再來一遍……”這樣,學生在老師的恰到好處的評價中知道了該怎么讀書了。真正還學生以讀者的地位。
是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這一點呢?廖老師這堂課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在這方面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她重在引領,讓學生伴隨著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比如:讀第一部分,你讀懂了什么?然后由學生匯報所得,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由此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這個讀書的過程中,廖老師的點評,讓學生懂得怎么讀書了,這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她兼顧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同時教會孩子們怎么讀書: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詞句;把這個詞讀得很重,老師聽出了丑小鴨的孤獨……
現在,我們的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閱讀理念是以現代對話理論作為基礎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該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盡管在課堂上,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比如學生與作者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生生交流,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但必須強調的是學生始終是閱讀的主體,他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甚至去創造……而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應該成為學生閱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控制信息的管制和權威,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共同體。
今天這堂課,廖老師做得不錯,處處體現了她是一個閱讀過程中的組織者,積極營造課堂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掌握閱讀方法,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感悟還給學生。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建議:多給學生補白的空間,以拓展思維,培養想象力!
【《丑小鴨》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