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的評課稿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文中講述了李時珍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住破廟、啃干糧、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經過,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聽了程靜川老師和曹麗萍老師的同課異構,我覺得兩位老師對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不同,但從上課的過程看,各自的核心目標都能很好地落實到位,教學過程和板塊清晰,并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由淺入深地認識李時珍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
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物品質
兩位老師能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整合。吃的苦、住宿的苦、奔波的苦,從字詞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多角度感知李時珍的苦。既讓學生了解了人物品質,又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在這里,程老師主要是通過抓關鍵詞、理清邏輯順序等方式,訓練學生學會講故事。曹老師則是通過抓關鍵詞、句朗讀品味,這些都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人物的行為和精神境界。
二、揭示語言特色、領悟寫景作用
這篇課文最大的語言特色是敘事的過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既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又從側面表現了生活的艱苦,烘托了人物的品質。兩位老師在教學中都關注到文本的語言特色,并把這一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尤其是程老師在教學中把學習環境描寫作為本課的核心目標,將這樣的.語文知識開發成語言技能訓練點,對學生無疑是一次有意義的學習。
三、創設情境,遷移運用。
課上,兩位老師都能結合教學內容,善于創設情境,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但方式各不相同。程老師讓學生把文中學到的環境描寫的寫作方法及時地遷移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切實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曹老師則是在學生了解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時的苦,隨文順勢展開想象說話,讓學生寫一寫,說一說,“當他住在破敗的古寺,忍受饑寒時,他想:______。”“當他啃著硬邦邦的干糧難以下咽是,他想:______。”……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這樣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發展。
總之,兩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李時珍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學到了語文知識點,甚至對中國的醫藥知識都有了一些的認識。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收獲是豐厚的。
【李時珍夜宿古寺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