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朱德的扁擔評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評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德的扁擔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朱德的扁擔評課稿 1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兑煤脤W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毒毩暳穱@本單元內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重、難點: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擔評課稿 2
想必大家都知道,紅軍的勝利靠的是人和。如果說,紅軍在戰斗中人人都想著為共產黨出一份力的話,那么在抗戰生活中,他們也是處處為大眾著想的。《朱德的扁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井岡山“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到萬擔”,糧很少,僅夠群眾自用,部隊要吃糧、儲糧,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紅軍戰士在井岡山斗爭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隊的一項經常工作。
從井岡山到山下的寧岡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實在難走。尤其是從桃寮到黃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著手走,也累得夠嗆,肩上挑著擔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運糧,總是起早趕路,摸黑回山。當時,朱軍長已經四十多歲了,但他總是跟大家一同去運糧,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滿滿的。大家看到朱軍長晚上要計劃作戰的大事,白天還要參加勞動,生怕累壞了他,便勸他不要挑糧,可是朱軍長卻風趣地說:“吃飯有我的份,挑糧也有我的份!光吃飯不挑糧,那不成了剝削階級了嗎?”
怎么辦呢?有位紅軍想了一條“妙計”。有一天,隊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糧。天沒亮,大家都起床了。吃過飯,有的挑著籮筐,有的背著麻包,有的提著布袋,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朱軍長也準備動身,便去拿放在墻角里的扁擔。奇怪?扁擔突然失蹤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軍長的扁擔哪去了呢?原來是紅軍戰士們為了讓朱軍長在家里多休息一會,故意把扁擔藏了起來。誰知大家剛走上黃洋界,朱軍長又挑著籮筐,滿頭大汗地趕上來了。等他坐下來休息時,人們才發現朱軍長削了一根新扁擔。過幾天扁擔又不見了,朱軍長又削了一根新扁擔。而且,在扁擔的正中,寫上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大字。
從此,朱軍長的扁擔再沒有人“偷”了。
朱軍長與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范行動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紅軍戰士還編了首歌謠:“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合力,粉碎敵人圍剿”。每當挑糧爬山累了的時候,紅軍戰士就用這首歌謠互相鼓勵。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范行動,更激勵了紅軍戰士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敵人的信心。
朱德的扁擔評課稿 3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所反映的那段歷史與學生的生活較遠,所以陶老師在上課伊始首先出示了扁擔的圖片,形象直觀地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再及時提出扁擔有什么用?讓學生自由發言。陶老師扎扎實實地把好識字讀文的第一關——讀音關,引導孩子們讀好課題中的“擔”字,強調在這里讀輕聲,并給它組詞,接著以活動單導學模式串起下面的教學,指導孩子們讀準字音,讀好詞語,教給孩子們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運用集中識字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真真切切做到了訓練無痕,潤物細無聲。在教學中她加入了古代造字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興致很高,也感受到中華文字的樂趣。這節課,陶老師面向全體,有效地踐行了新課標的'理念,找準教學難點,化難為易;吃準了年段要求,達成目標,瞄準了訓練重點,教有成效。
對于陶老師所授本課,我略提一些不成熟的見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一二年級注重字詞教學,初步學會說一些簡單通順的話語,進入中年級階段,才初步具有概括歸納課文內容的能力,而本課陶老師三次提出問題“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由于二年級不具有歸納概括的能力,所以從始至終一直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必須符合各年齡段小學生認知和語感能力,二年級若想讓孩子說出文章大意,我建議可以用填空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朱德的扁擔評課稿】相關文章:
拼音課評課稿02-06
復習課評課稿04-08
課賽評課稿12-17
排球課評課稿01-02
復習課評課稿精選03-16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2-17
《鯨》評課稿11-17
《秋天》評課稿11-18
《比尾巴》評課稿11-22
《趙州橋》評課稿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