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精選10篇)
導語:教學圍繞教材上提供的例題分蛋糕,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有余數除法評課稿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1
聽了劉老師執教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覺得劉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起點,她從學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實開始來構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分了以后還會有多出來的數,在此時劉老師讓學生嘗試用算式來表示。由于在分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出來的這種情況,學生迫切想知道這樣的題目該用什么算式來表示。劉老師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學生印象深刻。同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根據劉老師的教學說以下幾點:
一、復習引入,簡單明了
在進入本節課學習前,劉老師能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從除法豎式的寫法上(特別強調商的寫法),比較直觀的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節課劉老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幫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組,可以分幾組?”,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的過程,明確余數的產生的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的作用再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然后分小組合作,用小棒根數繼續擺一個圖案,每一組擺一種,并寫出算式。在本次操作中,學生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
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體來說,劉老師的課設計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課的容量特別大,從整體來看,劉老師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及其寫法,并做了優化,再讓學生掌握了除法的豎式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是一堂較成功的課。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2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將新理念的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使整個課的教學洋溢著新課程特有的時代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新氣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中展開數學學習活動。教師通過游戲導入新課,給學生造成懸念,為探索新知創設了情境。進入新課,教師又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課本上的主題圖、演示例題,通過設置問題和生動的描述等方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協作探索。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容易興奮、有積極性,學生產生了我要學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和組織交往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視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數學知識總是滲透著實際問題,只有聯系生活實際,才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上課時劉老師打利用本次校班容布置為主線,通過買紙、剪紙、貼紙的生活為題材貫穿整堂課,把數學課堂與生活實踐搭起一座橋梁。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并且通過游戲使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數是怎樣產生的,而且對余數產生的感受特別深,接著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游戲的過程,并且列出算式,這時學生就會覺得數學離我們并不遙遠,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劉老師在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確定了以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如,在找第一類除法題的特點時,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這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能夠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豐富、更全面,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積極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教得輕松自如,適時點撥,比較好地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探討的問題(個人意見)
一、如何讓小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的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劉老師設計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目的在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可從課堂上反饋處,老師在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從豎式中還說不處意義來,原因是老師缺少反饋。
二、試商法的教學這一環節上老師也有待改進的地方。應先復習( )x 4《27 之類的問題,強調最大能填幾,然后在后面的教學中就不會出現學生都不知道商幾的問題啦。
三、劉老師在節課中錯過啦一個(錯中出精彩)的環節。老師在出示題目時漏啦一個條件,學生提出來啦,劉老師這時候非常慌張,趕忙補上,還說自己臺緊張啦,漏啦這個條件。在課堂教學中出錯是難免的,包括學生和老師,問題是我們改如何應對,教師要善于巴烏機會,并創造性的對待錯誤,抓住這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讓錯誤葉能成為精彩。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3
本課教學設計頗有新意。老師從創設任務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等幾個層面進行設計的。老師充分關注數學課的人文價值,努力創設融知識,道德,能力為一體的課堂。
一開始,宓老師創設了活動情景,以奧運為契機,平均分送奧運吉祥物福娃的照片,代替傳統的分蘋果,既聯系了生活實際又體現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宓老師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運用了小丁丁,小巧等學習伙伴的生活案例,代替了傳統的判斷和改錯,充分利用直觀教學,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在練習設計中,一道道題目就像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師充分運用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掌握了除數要比余數大的道理,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所以,這節課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到了教學創造的樂趣,也增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也獲得了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4
在本課中,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建立表象,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在初步嘗試后,再次例題操作,加深認識。通過一層層遞進認識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在數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擺小棒的活動中,直觀感知。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教師一旦給學生提供了創造的空間,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擺的是三角形,有的學生擺的是正方形,小金魚等。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說他擺小棒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模型之間建立聯系,緊接著結合學生用10根小棒擺三角形這個例子,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學生有擺的圖形為基礎,從課堂反饋的信息來看,學生實現了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師適時進行列豎式的指導。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然后繼續利用小棒,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小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還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不能再分。學生明確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數多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學生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并再次明確余數小于除數。
總之,整堂課下來效果較好,學生知識掌握的比較到位,并且學生有興趣,在思維上給了學生延伸的空間。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5
聽了洪老師執教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覺得洪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起點,她從學生熟悉的平均分的事實開始來構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分了以后還會有多出來的數,在此時洪老師讓學生嘗試用算式來表示。由于在分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出來的這種情況,學生迫切想知道這樣的題目該用什么算式來表示。洪老師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學生印象深刻。同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根據洪老師的教學說以下幾點:
一、復習引入,簡單明了
在進入本節課學習前,洪老師能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分6個蘋果,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引出舊知沒余數的除法,再加一個蘋果,讓學生每兩個一盤,能擺幾盤?很自然直觀地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節課洪老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圈一圈“把7個蘋果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的過程,明確余數的產生的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的作用,再讓學生在觀察表格中的幾個算式中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在本次操作中,學生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驗證了剛才的猜測,教學難點迎刃而解。這樣的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心里需求,而且更為直觀的讓學生熟悉到本節課要學的新知點之一——余數,也就是分不完的數,剩下的數,不夠再分的數……規范的讀寫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基礎,嘗試擺一擺、填一填、說一說后,出示“有余數除法豎式”的寫法,結合橫式和操作活動,在重點“理解除法豎式意義的”基礎上,觀察并逐步熟悉有余數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這樣層層遞進,不斷強化了學生感觀表象,更加深了學生的感性熟悉,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較、分析中思考和歸納,逐步抽象出數學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數學只有和生活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練習環節中,洪老師根據腳本53頁練習十二的三道題,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基礎練習,用于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個問題對試商的方法做了滲透,第三個問題是一道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余數與除數的關系。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體來說,洪老師的課設計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課的容量特別大,從整體來看,洪老師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及其寫法,并做了優化,再讓學生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是一堂較成功的課。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6
聽了陳老師執教的《有余數的除法》感觸頗深,陳老師在課堂上的大方和穩重以及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陳老師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1、在進入本節課學習時,陳老師能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年齡小,比較喜歡直觀的認識,學生進行擺小棒的活動,從而引出有余數的除法橫式表示方法。
2、陳老師在設計上比較合理,層層深入:在利用小棒根數的增加時,使得學生進一步思考余數的問題。從而利用實物擺小棒到抽象的一種數學思考。
3、從陳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難點應該是在除法豎式的書寫和各個部分與橫式中對應關系。她首先讓學生自由寫寫除法的豎式,然后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讓學生觀察橫式與豎式,而沒有直接提問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字從哪里來的.,是表示什么意思,陳老師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來引導他們去探索和研究。而且在解釋這個問題時,她不是通過自己解釋,而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來做出解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4、從整體來看,陳老師這節課的內容上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以及其寫法做了優化,再讓學生掌握了除法的豎式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
5、最后我講一點個人的意見,我覺得陳老師在上完9根小棒時,如果馬上讓學生思考用12根小棒擺幾個正方形還多幾根時,稍微進行點撥,在下面的練習當中學生也就可以應付了。
以上是我個人不成熟的意見,還請大家一起探討、研究。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7
今天,我聽了王艷紅老師的一節《有余數的除法》課,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王老師在課堂上的大方和穩重以及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要感謝王老師為這節課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首先說教材,《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的內容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互相聯系,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同時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學好。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橫豎式寫法。
我認為王老師在這節課上有以下亮點:
1、王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有親和力,基本功扎實,隨機應變能力強。這是王老師的一貫作風,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很快將學生引入課堂,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當學生回答不出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點時,王老師再巧然點撥,學生便豁然開朗。
2、王老師用手指游戲設置懸念引入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實際,同時讓學生主動參入到課堂中來。
3、王老師大膽對教材進行重組,在把握教材知識點的情況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王老師不是直接講解例2,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做,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再講。
4、王老師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來引導他們去探索和合作研究。這樣做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王老師從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擺小棒入手,明確擺小棒是有余下的小棒,從而引入一個新的數——余數,學生通過擺小棒的方式理解余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
5、王老師精心的教學設計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復習舊知,引入新課的目的,做到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在活動中做數學”,我認為這樣的設計更新穎。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王老師卻是在講臺上邊講邊板書豎式,而學生也再講臺下面邊聽邊列豎式,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新授的印象。這也是我今天的收獲。
課堂永遠是我們探索的陣地,再完美的課堂都有缺陷,下面我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1、整節課雖然知識連貫,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但時間有一點緊湊,如能以改錯或判斷的形式,出一些鞏固題,讓學生觀察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為下節課打基礎,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就更完美了。
2、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的寫法時,教師應該多強調商、余數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和“最多能擺幾,”這樣直接關系到以后試商時能上幾,因為試商時商和除數相乘的積要小于被除數并且最接近被除數,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
最后我要感謝王老師為了這一堂課所付出的努力,感謝她給我們學校的教研帶來耳目一新的一課,帶給我們收獲!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8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同時也是多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基礎和起點。本節課,楊老師是根據人教版數學課程標準,小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設計。教學過程比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面就談談我的認識和體會: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本課時,是有余數除法的第一課時,教材主要讓學生認識余數、直觀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內容。而楊老師深刻理解了教材內容安排的意圖,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實現教學目標。
二、創設了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活動情境
在新課引入環節老師創設了,讓學生擺草莓的操作活動,楊老師親手制作的草莓圖片逼真,鮮嫩可口,學生一下子就來興趣了,自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利地引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也較好地發揮了導向作用。在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老師也注意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和有助于學生探究的活動情境,通過活動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愿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楊老師的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幫助學生建立余數的概念,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知道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教學中,楊老師緊緊抓住余數的意義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兩大內容,為全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新課教學和課堂練習都圍繞這兩大內容展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的意義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楊老師加強了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擺草莓,用小棒擺正方形的學具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確實感覺到平均分物體時,余數存在的客觀性和產生過程,如:讓學生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這節課感到非常遺憾的是,在時間上楊老師沒能把握好,在復習舊知期間太過細節化了,整堂課中老師講的太多,學生每次回答都要進行集體表揚,這些也是非常耽擱時間的。當楊老師正想進入理解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環節時,時間到了,沒能達到預期目標。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9
聽了劉老師執教的這節三年級的《有余數的除法》后,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現粗淺的談談自己聽后的收獲及所思。
1、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明確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認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分東西來引入,提出了開放性問題“由你擺,你想每組擺幾盆花?”從而滿足更多孩子內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愛好很輕易被激發起來,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課。
2、通過操作將余數概念教學直觀化。
余數的產生和意義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有余數除法》教材上是這樣設計的:“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先讓學生感知能夠平均分的現象,然后進而安排了:“有23盆花,為裝扮教室想把這些花平均分成5組,每組最多擺幾盆,還剩幾盆?”,讓學生體驗不能平均分的現象----余數的產生。劉老師教學這個環節中并不是讓學生憑空的去想、去算,而是通過用圓片代表花,讓學生去擺去操作,自己發現什么時候能平均分,什么時候不能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時候就產生了余數,余數就是平均分后剩下的數。教學過程中通過擺一擺學生人人動手操作,讓學生形象化得理解了余數概念,學生對余數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
3、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恰當。
在整過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問題進行猜測驗證等,學生大膽參與、積極思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發揮得恰到好處,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我想,正因為如此,學生的操作活動才能有條不紊。
4、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的寫法時,教師應該多強調商、余數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義,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豎式的學習中可以適當的滲透試商的方法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要求,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10
今天早晨我們共同觀了年輕教師萬方的一節數學課,再次感受到年輕的激情與活力,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商榷的地方。下面我談談我對的感受:
一、三個優點
1、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課堂上,萬老師多次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引導同學們把話補充完整、說出這樣理解的理由、鼓勵同學們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別是在分6個草莓和分7個草莓的列示對比新授環節,連續有3名同學表達自己觀點,循序漸進的說清了,同時也掌握了。
2、構建和諧課堂,循循善誘,充分體現自然美。
走進萬老師的課堂仿佛步入了江南水鄉,給人一種溫婉的感覺,像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婉約派教師。整個課堂非常和諧,學生在其中也會有一種放松的感覺,跟隨老師一點一點探索數學知識,順應和促進了學生自然發展。
3、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首先是幻燈片的制作力求簡練,合理利用幾張課件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其次是黑板上的板書,左與右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一目了然。
二、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1、難點突破力度不夠。與萬老師對話交流:
這節課的難點在設計層面是如何預設的?
在執行層面課堂中突破難點了嗎? 有余數與沒有余數的對比;算式與圖的結合。
突破難點的時候進行了幾次對比?學生對余數的認識深刻嗎?結合實物就容易理解各部分關系,脫離實物,數會非常抽象。(余數的來歷滲透數學歷史文化,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學習余數的地方,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余數的意義,余數、商、除數和被除數之間的關系)
2、教法略顯單一、學法指導略欠靈活。
全課萬老師主要采用對話交流的方式進行講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更多的通過語言表達進行交流。如果在新授和練習鞏固環節,類似導入環節指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練一練、填一填,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邊操作邊對應理解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的數量關系,就能很好的對搞清楚商和余數的名數就能做好鋪墊。
三、一點改進建議
1、我想,很多問題是共性的,也包括我自己,在未來的課堂上,做到三個充分:充分把握學情,充分研讀課標,充分挖掘教材。
最后,非常感謝萬老師為此節公開課做出的努力,也感謝大家的參與。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相關文章: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05-16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精選15篇)07-21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10-12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范文10-16
《分數除法》評課稿09-03
《口算除法》評課稿04-08
《除法認識》評課稿04-18
口算除法評課稿04-24
三年級數學《有余數除法》評課稿10-05
二年級數學《有余數除法》評課稿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