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評課稿【精品】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評課稿1
活動形式:聽評課
主講人:馮老師
評課人:xxx
主題:訓練學生準確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時間:xxx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馮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于"數學王國"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的課堂引導非常有趣,從數學王國的大門鑰匙的密碼引入課堂,讓學生利用1和2組成一個兩位數來揭開大門的鑰匙,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初步接觸利用數字組成一個數的可能性是多個的,另外結合地圖的涂色來引入第一個例題。
2、教師利用了一條主線貫穿全課堂,利用數字王國的大鎖密碼,開始課堂,最后又用大鎖的密碼結束課堂,并且對本節課做了升華提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始有終。
3、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巧妙,尤其是對于涂色的設計,根據地圖進行了改變,讓學生理解題意,注意題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進步擺出圖形,結合自己制作的圖,讓學生明白定位法的確定方法,可以先確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確定后面的。
4、教師通過幾次個例題和操作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探究實踐,對具體的方法最后提出總結,根據學生的活動,挑出能夠快速完成的幾個,總結方法,讓學生來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練習題的。設計上也別出心裁,形式多樣,有排數字,合影留念,教學環節聯系生活,抓住學生的心里特點,實際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倍感興趣,而且在練習上也拓寬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編號排序。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的開始地圖出示雖然比較新穎有趣,引起學生關注區分比較,但占用的時間過長,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裁剪,直接給出陽泉地圖,把盂縣和郊區的地圖首先圖上不同顏色,問學生還有其他涂色方面嗎,口頭回答幾個后,直接開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圖。
2、講解定位法和交換法是是否可以再具體詳細些,感覺學生課上還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優秀評課稿2
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其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朱老師從數字1開始,問:你會用1來表示數量嗎?到把3只桃子也用1表示,怎么做?更多的桃子呢?一步步引導學生發現桃子個數的變化都可以用1來表示,說明這個“1”很特殊,由此引入新課.接著讓學生通過畫圖表示四分之三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體會、領悟單位“1”,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可以看做單位“1”,我們都是在把單位“1”平均分.最后通過四幅圖、九分之三、若干份之三、九分之幾、幾分之幾讓學生充分交流,適當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恰當地體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意義.在分數單位的教學中,朱老師讓學生觀察這些分數單位,有什么發現?為什么分子都是1?讓學生在自主發現中找到找準分數單位的準確方法,即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數單位由分母決定的整個新授過程,朱老師扎實高效地推進教學,不斷通過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朱老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別是習題中的兩次提問,一是: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么涂色的個數不同?二是:同一個點,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建構起到了催化作用.
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朱老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整節課輕松、流暢,值得我學習.
優秀評課稿3
一、對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后,又具體描寫了漓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漓江,蕩舟觀賞這一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并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云霧迷蒙,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本堂課的幾個比較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定位適中。李老師把《桂林山水》分三節課進行教學,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到實施教學的效果看,李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比較好的。
2、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同樣的文本,可以設計出千差萬別的精彩教案。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贊嘆尋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漓江的水怎樣靜、清、綠。接著,教師挖掘身邊語文教學資源,媒體出示三幅圖片,學生進行排比句的練筆。爾后,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還安排小導游介紹桂林的山的獨特,最后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3、教學環節較流暢,教師語言較得體、優美。比較突出的是,談話引入新課的導語,學習了第二段抓住特點描繪漓江水的寫法進行練筆和進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學的導語都比較優美精彩,促使教學環節的順暢。
4、體驗文本,注重朗讀。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李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美等。李老師采用自主選擇,練習朗讀和展示朗讀,體驗文本等多種方方法法閱讀。
5、探究文本,形式多樣。
A較好地引導歸納特點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寫“水”時,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寫“山”時,先寫泰山和香山:用對比的方
B較好地指導感情朗讀
C、感情朗讀
指名讀——師生引讀——齊讀——自由讀(或同桌互讀)
D、模仿說話、寫話:
(1)反復品味,概括方法。
讀,說說寫山和水的'句子有什么特點?(排比、贊賞、比較)
(2)提供句式,練習說話。
6、整合文本,課堂豐滿。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里我非常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我們處理教材時應該把她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時教師有意把山和水分兩節課上,我覺得這就無意中破壞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注重學生口語能力和仿寫能力的培養。
7、超越文本,感情升華
一是引用古典。課堂接近尾聲,李教師設計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古代詩人和當代詩人在暢游桂林后,都熱情洋溢地寫詩贊美她。”李老師接著引用了唐朝的韓瑜和現代詩人賀敬之寫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們一起來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詩歌:
桂林山水歌(節選)把學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編小詩。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或許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請你試著吟一首小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師在課堂中盡管較緊張,但教態還是比較親切、自然。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進行動筆訓練,做小導游進行口語訓練等是比較合理和成功的。
三、幾個有待改進之處:
1、新課程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這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面太窄,這與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探究文體有點距離,
2、學習本文時,要把朗讀時間給夠、給足,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語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師給學生以文體的解讀,深度的理解不夠到位,即沒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在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上還缺少火候,所以也導致了上面第一點不足的產生。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桂林山水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優秀評課稿4
今日我們有幸聽了中心小學龔教師的一節數學課,我覺得這節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和諧統一。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去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讓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應用意識,同時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本事、操作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培養符號感。從這節課的教學實施上看,基本到達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興趣。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新課伊始,教者運用多媒體出示了等寬不等長和等長不等寬的兩組長方形,經過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系,為學生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做孕伏和鋪墊。在例1的教學中讓學生小組合作:用若干個小正方形擺三個不一樣的長方形,填表并交流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經過例2的教學,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觀察、匯報交流測量的方法和結果:能夠沿著長擺一行,共用5個小正方形;沿著寬擺一列,共由4個小正方形,說明每行5個小正方形,共可擺4列,共需要擺20個小正方形,面積就是20平方厘米,最終出示試一試中的長方形,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想法,再向全班同學匯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小組討論:經過剛才的實踐和合作學習交流,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怎樣求長方形的面積呢?總結抽象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是充滿了觀察、操作、探索、抽象、概括與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親歷操作思考、交談、抽象概括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經過交流與思考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索中發展自我。
三、知識遷移、主動建構,推導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基本觀念有兩條:一是兒童的認識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構成的,應十分強調活動;二是主體的認識是一種主動、進取的建構過程,其中“同化——順應——平衡”是建構的基本環節。在探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教者先出示一個長方形并求長方形的面積(長5厘米,寬3厘米),然后借助多媒體演示:將長方形的寬分別增加1厘米、2厘米,使之變成長都是5厘米,寬分別為4厘米、5厘米的兩個長方形,并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計算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并引導學生觀察長為5厘米,寬為5厘米的長方形:這是個什么圖形?它的面積怎樣計算的?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能否推導得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討論并交流: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教者引導學生進取探索,主動建構,將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納入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中,也僅有經過學生主動建構概括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自我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優化了學生思維過程,取得了認識上的平衡。
四、拓展練習,讓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在完成基本練習后,教者設計了一道拓展題進行深化練習,請同學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邊長為10厘米),學生獨立求出正方形的面積,再請同學們將這張正方形紙沿著某條線對折,使這張正方形紙對折后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有幾種折法?會求出對折后圖形的面積嗎?學生根據要求對折成長方形或三角形,并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10×10=100(平方厘米)100÷2=50(平方厘米),教師這時因勢利導:我們雖然沒有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但我們會在今后學習中進行研究。最終一題的設計獨具匠心,讓學生在題目的拓展、延伸中動手操作,并設置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懸念,始終讓學生思維處于興奮的最佳狀態,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在實踐操作中創新,滿足了學有余力學生的需求,實現了“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的基本理念。
當然,蔣教師這節課也有不盡如人意的的地方,主要體此刻課堂有效教學的問題。例如,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適時加以點撥,學生合作交流還有些不到位的地方,關于有效學習的問題,我們今后將會從效果、效率、效益三個層面,在校本教研時做進一步探討。
優秀評課稿5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旅行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他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和幫助。下面就對這兩位老師執教的課談幾點想法:
第一課時:
1、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導課時,賴老師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讓學生說出查找資料的途徑(訪問、上網搜索等);理解詞語時,也讓學生說出多種方法,比如: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根據生活經驗等。
2、在感知課文內容時,賴老師采用填空式的方式來引導,理清文章的脈絡,給孩子創造了獨立閱讀的空間,這正好落實了“課標”中“三四年級能初步把握主要內容”相一致。
3、以讀為本,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整堂課中,賴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想法。在讀中體會到“我”對祖國的無比深情。
建議:朗讀的時間和形式少了一些。生字詞只有兩位學生讀和一次齊讀,沒有落實到位,可以開火車讀,面廣一些,才能真正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初讀的時間不夠,學生一拿到紙條就馬上填寫,讀的過程忽略了。
第二課時:
1、以“主題”為核心,展開“鏈”的教學。徐老師整節課的設計以“愛國情”為教學核心,以面包店老板的態度轉變為契機,展開了一條“鏈”,有機地整合每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的蘊涵的“愛國情”,從而使課堂中的“愛國情”自然的生成、深化。
2、自主讀文,品味語言,體驗“愛國情”。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閱讀個體。徐老師關注這一學生學習行為,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學習課文4――10自然段時,徐老師問學生: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我”的愛國精神?然后引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理解這些重點句子時,徐老師讓學生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徐老師又相機引導,讓學生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里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凈化與升華。
建議: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受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不單單是講愛國,挖掘不夠。布置作業時應該要有課外閱讀,可以推薦與本單元主題思想相一致的好書籍,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優秀評課稿6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文本特點,許老師對課堂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為我們呈現了一節樸素又高效的課堂。許老師的教學有很多亮點。
一、注重字詞,穩扎基礎
1、課前談話,揭示課題,了解引號的作用。
2、認讀詞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在認讀詞語這一點上許老師做得非常扎實,各有側重地關注了字音、字形、字義。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上,許老師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先讀再說。
這一塊內容很好地實現了“讀通”,就是把字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也就是解決課文的生字詞,掃清障礙,這是閱讀基礎。
二、關注言語形式,感悟母愛和父愛
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許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這些精彩語句時,還重視引導學生去品味文章的語言形式,努力發掘語言的生長點,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訓練,以提高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創造能力。
在體會母親對我的贊揚時,許老師在課堂上有很多微妙而有效的細節處理。我們常常說“細節決定成敗”。的確,我覺得細節在很多時候,隱隱之中它就是一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比如這堂課中,有很多細節的處理,都閃現著老師個人的教學智慧。如學生在感受巴迪母親對他的評價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神情“眼睛亮亮地”,動作“摟住了我”、“高興得再次擁抱了我”,并重點抓住“興奮、嚷、贊揚聲如雨點般落到我身上”讀好母親贊美我的語言,感受母親對巴迪的鼓勵。
并以此為例,抓住父親的語言、補白父親的。神情、把動作詞“扔”字換成“放”等字進行比較,理解父親的嚴厲。特別是在挖掘“扔”的含義上,我覺得許老師做得非常到位。交流反饋,感受父親這樣的`評價是一種嚴厲的教育。
三、動手練筆,體會巴迪的心情
巴迪寫了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而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兩種截然不同地評價讓小巴迪不明白了,所以在此許老師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我想對巴迪說。在寫的過程中,許老師還為學生配上了音樂,可謂非常細心。
如果說這堂課還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話,我覺得許老師的板書可以再多寫一點,使這堂課的所上的內容呈現的更清晰。
優秀評課稿7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再次讓我們領略到田老師的風采。田老師的課跟她的講座一樣精彩!雖然田老師給我們展示的一個教學片斷,但是卻魅力四射。
首先,我們看到,課伊始,情已生。開課時,老師用她那親切、熱情的話語征服了學生,凝聚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中我們更感受到田老師那不同凡響的課堂藝術,導語的過渡自然流暢,評價語言的貼切、適當,讓課堂的學習氛圍總是那樣的和諧、融洽。
其次,教學設計的精彩,以克林頓的話導出奇跡,緊扣奇跡品讀長城的句子,感受了民族的自豪感,最后還是以克林頓的話結課,升華了奇跡,從孩子們朗讀中,我們感受到這不僅僅是克林頓的話,這也是孩子們心中想說話。可以說教學線索非常清晰,重點突出。
第三,田老師通過一畫面的欣賞,情境創設,使朗讀的指導不著痕跡又那么順理成章。并且朗讀層次分明,首先,老師指導學生抓住“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了解長城的待點,讀出長城的雄偉壯美,這是第一層次。然后,老師又設計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著什么?)通過聯想,了解長城的建筑,讀出民族的自豪感;第三層次,了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學生深層次地感悟長城,突出長城的不朽。
四、語言文字訓練扎實。在課中,將“穿行”換成“爬行”可以嗎?通過換詞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在這作者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的,用穿行更恰當生動。另外在教學起伏這個詞的.時候,老師非常注重詞語的積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長城可以有起伏,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麥浪)有時候,心情的變化,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有起伏。師: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還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我覺得今天田老師給我們展示一個真實、樸實、扎實的語文課例。
優秀評課稿8
一年級數學《6、7、8加幾》評課稿
活動形式:聽評課
主講人:施老師
評課人:孫建磊
主題:訓練學生準確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時間:20xx-12-11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一年級數學上冊關于"6、7、8加幾"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對知識的復習充分,了解到9加幾的加法計算利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復習鞏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讓學生明白9如何湊十,如何分解兩一個數,這完全為本節課計算6、7、8加幾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也能夠很快的從中領會到計算原理。
2、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施老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到位,學生從課堂的說湊十法的過程非常熟練,在課堂上也做到了不斷練習,充分讓學生反復說,準確說,流利說。
3、對課本的教學用圖充分挖掘,從例題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題意,知道給出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的會利用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解決問題,有前后人數相加,有不同衣服顏色的人數相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注重計算的方法練習,例如在計算8 5=的時候強調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從兩個方面進行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明白湊十法的靈活應用。
5、從一個兒歌幫助學生解決湊十法的口訣要點,抓住特點進行計算,提供學生快速計算的小訣竅,利用減法計算結果,很得出結果。可以說是整節課教師都把握住了重點內容,強調方法練習,講解細節重點內容,讓學生明白抓住關鍵內容進行計算。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能否在寫課本例題時,讓學生說說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許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這樣可以結合到最后一題,為下節課滲透。
2、擺小棒時可以讓學生上臺圈一圈或擺一擺,感受過程,計算結果也可以做到進行驗算。
優秀評課稿9
一、加強“三級”研討系統把握教材
全冊教材研討。每學期初,教務處組織全體教師分學科進行全冊教材研討活動,要求教師研讀課標,通讀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的結構體系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特點、內容和要求。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對照課標,找準知識點,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系,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以學科組為單位形成各年級、各學科的學段知識網絡,并對學段教材的課標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學情分析等進行系統把握。繪制系統知識樹,分科解說教材,達到人人對整冊教材都熟記于心,系統把握。
單元教材研討。每周一個午段是全校分學科說單元教材的時間,主要由各學科骨干教師主說下下周要講的單元教材,主說者依據繪制的單元知識樹,分析明確單元的知識目標、教學重難點等,探討課與課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學情設計教法。同時,備課組長分配初備內容。這樣有利于對單元知識的全面把握、導學案初稿的撰寫。課時教材研討。任教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每周說課研討兩次:語、數、英學科分別為周一、周三下午,其余學科為周一、周三上午。周一說周二、周三的課時內容,周三說周四、周五及下周一的課時內容。各學科備課組長提前一周分好說課章節,主說教師要充分準備,寫好說課稿,包含
(1)明確一節課的學習目標(教什么);
(2)實現目標的策略(怎么教);
(3)有效評價(教的怎樣?)。時間≤20分鐘,之后全組研討、修補,為導學案定稿提供保障。
二、關注“說課”過程確保有序有效
說好課已成為教師的一種追求。說課時,任課教師做到了依據導學案初稿而說,說有準備;主說人先說,其他人圈、注,說有秩序;組長主持,小組發言,增刪修改,說有組織。
各年級注重對教師說課的有效管理,包組領導要參與本組說課活動,了解教師說課情況;備課組長要認真組織好說課紀律;年級教務員要檢查各備課組的說課情況,對遲到、早退、曠工等違紀行為考核。
考核有評分標準,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打分,教務處匯總、分析。發現典型,做好推介;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評分標準為:四點一練明確30分;教學策略有效30分;時間分配合理(講、學、清)20分;學法指導實效20分。
三、看重“補白”內容力求優質高效
市教研室提出的集體備課基本模式為“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個人復備”,一中人結合學校實際,在此基礎上給予完善,規定為“個人初備――合作備課――集體研討――個人復備――課前復案”,并嚴格執行。
個人初備:在整體感知單元教材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個人初備。語、數、英、物、化學科以及九年級思品、歷史學科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按照備課組分配,在初步統一課時目標、重點、難點、可考點、易混點、易錯點的前提下,每個合作小組初備一課時學習內容,一人執筆,另外一人補充、修改、把關,拿出導學案初稿并有修改痕跡。思品、歷史、生物、地理學科,人人都進行初備。導學案內容包括:a學習目標;b重點、難點分析;c教法設計;d學法指導;e課堂流程。同時,印制導學案初稿,發至每一位任課教師。
集體研討:說課時,依導學案初稿,由主備人主說,備課組集體研討。研討重點是重難點的突破策略及各環節教師學生活動設計、鞏固測評及各環節時間分配等。集體研討后,各自在初稿上直接修改,形成定稿。
個人復備:集體研討結束,任課教師根據自己所任班級的學情特點,將初備的導學案予以補充完善,彰顯個性特色。用紅色筆補白,補白要具體、詳實、有效,有自己的獨創。補白包括:教師的知識儲備,每個環節的落實措施,以及教師追問、點撥、總結、拓展的預設,課堂學生收獲的'預設,知識的查缺補漏,以及時間分配等細節問題。
課前復案:上課前,教師對導學案再次熟悉,結合自己班級具體學情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教后反思:上完課,備課組或教師個人及時反思,總結教學中得失及應對措施。
五個步驟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每一份導學案都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
對于各學科的學案,他們要求:學習目標符合課標要求,具體準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體現自主--合作五步模式:預習提綱重在整體感知,合作釋疑重在組內交流,師生互動,重難點突破,展示提升重在四基的綜合訓練,鞏固測評重在自我檢測、反饋,運用創新重在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教學過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層次性、系統性、實效性。將教案、學案合二為一,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為確保學案優質實用,學校嚴把三關,初備關、定稿關、復備關。責任人分別是由備課組長、包組領導。每周都要評出優秀導學案展評。不合格的導學案要限期重備,并提出警示,責任要與星級備課組掛鉤。學案評定結果納入績效工資考核。
優秀導學案評審條件:
①看學案的設計是否合理;
②看基本教學環節是否齊全;
③看個人復備,學案補白、個性化批注是否詳細;
④看習題是否精選、是否超量;
5看有無教學創新。
整理學案、循環使用。期末全體教師要將將本期的學案進行裝訂整理,交教務處統一保存,循環使用。下一學年通過教師再次研讀教材,集體研討,添加批注(要改用筆色),使學案日臻完善,此時的導學案可謂“三色導學案”。
四、共享“同伴”優勢課堂多贏增效
優秀評課稿10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論孩子走多遠,父母的心都在牽掛著;父母的愛是寬宏的,無論孩子犯了什么錯父母都會原諒;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從來不計較得失和索取,只是一味的付出。
我們因為有父母的悉心照顧所以才能夠健康長大,因為有父母的關懷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才不孤單。
接下來就有請擁有感恩之心的二年級2班,全體學生為大家帶來的《游子吟》。掌聲歡迎。
優秀評課稿11
一、融合教學,將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
二、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達成整體感知
“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是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新提出的重點學習的語文要素。如何落實這一語文要素呢?課堂上教師分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在圈畫相關詞語、充分讀句讀文中抓住關鍵詞句,從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一是借助課題“霧在哪里”,引發問題“又淘氣又頑皮的霧究竟來到了哪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是引導學生再次讀文,圈畫出“霧在哪里”的關鍵詞,并用上“海上”“岸邊”“城市的上空”這三個表示地點的詞語,連起來說一說。
三是串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感知霧飛到海上,來到岸邊,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氣地做了些什么。
本堂課的不足地方就是,生字教學上,徐老師只注重的字音的教學,還沒有注重字形的教學。
聽了某某老師的《美好人生我選擇》,直面升學與擇業,認為本節課學習內容是與學生生活、學習緊密結合、息息相關的課題,教師授課中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學生面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教學中能密切結合校園內及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件開展教學,深入淺出,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開展討論。教師語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議教師要對學生的分析、提煉、總結問題的能力加強培養,提高要求。
老師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起,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
(1)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
(2)充分體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最后環節讓學生計算身高,設計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率極高,特別是老師能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
王老師執教的《霧在哪里》第一課時,從整體來看,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已兼顧。教學過程所呈現出來的教師素養也都得以展現。王老師思路清晰,環節緊湊,設計合理,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總體來看這節課是成功的,達到了新課標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優秀評課稿12
一、優點:
1、本堂課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結構緊湊,每一教學環節層層遞進。
2、教師示范環節,運用“變魔術”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堂課與其他課程整合,運用古詩欣賞、音樂欣賞等。
二、有待改進的教學環節:
1、在名師作品欣賞這一教學環節中,由于本人的教學經驗不足,沒有從本年齡段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在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本環節的設計目的通過讓學生欣賞莫奈的作品,進一步了解水中的豐富變化和色彩的運用,使學生的繪畫技法得以提高。
2、教師示范環節中,演示的范畫過于簡單,沒有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特別是范畫中沒有表現出岸上與水的區分以及水紋的表現。二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要從這一實際特點出發做好教學示范。
3、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生對水粉顏料的認識和特性的了解,其中水粉顏料調和運用中水分的多少是關鍵所在,對這個知識點本堂課只是在注意事項中點到,但學生的關注程度不大。在形式上可以改進為學生親自來畫畫體驗,認識怎樣的情況是水多,怎樣的情況是水少。這樣更加有效的讓學生知道水分量的把握。
4、在教師巡視環節中,應對本班級普遍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通過對一位學生的錯誤進行全班性的講解,起到以點代面的作用。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對于以后的教學我不但要備教材,更要認真的備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教學環節。
優秀美術評課稿4
11月25日,遲老師上了一堂二年級的美術課《小扇子》。聽了遲老師的課后,我感受頗深。遲老師執教的《小扇子》一課是一節以繪畫、剪貼為主的綜合制作課,這節課的活動內容是美術造型活動特有的方法和手段。
本課首先通過用小學生們喜歡的形式謎語進行導入,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緊接著介紹扇子的來源和歷史,然后通過觀察了解到扇子的種類以及制作材料,介紹扇子的組成和作用,最后讓同學們動手制作一把小扇。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堂教學結構明朗,通過先欣賞后制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整個教學和多數學生制作出精美別致的小扇這點來看,“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以及設計制作”這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也非常突出,遲老師很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
由于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賞評這堂課時,有以下看法:
教師在課上沒有進行安全教育,應要求學生安全使用剪刀并注意桌面物品的擺放應干凈并留出操作的空間。
1、應結合教材
首先,布置學生制作小扇前,應作些明確具體的指導。
扇子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可提醒學生扇面宜畫作什么形狀宜用什么材料,扇面和扇把怎樣粘連更牢固等。從實用性角度講,哪些材料可以做扇面哪些不可以做;從觀賞性的角度,我們要設計成怎樣的造型、用什么色彩,給學生講清楚,以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難點。
這節課的重頭戲在學生做扇子,但對于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可能并不容易。從構思題材,到畫好、到剪好,再到粘好扇把制成一把小扇,應該有些難度,也占用較長的課堂教學時間。在實際教學中就要考慮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里有限的時間,來提高教學效率。
另外,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多注意運用美術方面的專業性的語言,提問時可從色彩、造型的角度來講;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叫觀看的同學將小紅花貼在你喜歡的小扇上。
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教師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2、個體差異要隨時關注。
教師要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作業設計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設計制作小扇子。如能力強一點的可以自己創造設計;中等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再進行變化設計;差一點的可以用幾何形來制作。通過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會做一把扇子,得到成功。
3、語言藝術要不斷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大量的信息傳遞和交流都是語言來實現的。如果一堂美術課,教師只是滔滔不絕地把繪畫知識倒給學生,或者簡簡單單地告訴學生要畫些什么然后讓學生自己畫,這是絕對不行的。所以,需要我們教師“用藝術的語言來闡述藝術”,來激發學生興趣,來啟發學生思維,來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表現美。
優秀美術評課稿5
這堂由李建華老師執教的《蒼松翠柏——山石畫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冊中的第二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整節課從總體上看,執教老師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首先,李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感受中國畫——山石畫法特有的筆情墨趣,學習表現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李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回顧知識,說一說:通過回顧上節課內容"樹的畫法",讓學生說出畫樹的方法,由此引導點明本節課內容。
二、重點知識,讀一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即講解山石畫法,教師通過讓學生齊讀書上的"山石畫法",讓學生從整體上對山石的畫法有了一個初步了解。
三、欣賞范作,試一試:通過展示示范作品,讓學生了解山石畫的各種皴法,并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參與演示——試一試加皴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山石畫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四、重點演示,學一學:通過再次演示,指出學生嘗試時出現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印象,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進行練習。
五、展示作業,評一評:通過展示講評作業,使課堂達到高潮,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在課堂上,李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并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于“封閉教學”,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李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膽參與演示,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情境中,學生樂于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獨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時,他們作品得到了展示,這極大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盡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動,讓課堂充盈、靈動
本課是一節知識和技能性很強的課,內容較為枯糟,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李老師充分實施了"互動"這一方式。第一、通過讓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使學生生動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內涵,并且由于是學生自己的講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根據重難點"互動",教師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范畫,讓學生對比欣賞感受皴的特點,提出問題:如何加皴?通過"互動"。由學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再進行畫法指導示范,巧妙解決了重難點。第三、結合評價"互助互動",在評價時,同伴之間借鑒學習,有利于培養他們敏銳的審美鑒賞力
三。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新課改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將學生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于“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李老師在講授繪畫技巧時,采用讓學生欣賞范作,并通過提問題答問題,讓學生思考,逐漸引導學生獲得繪畫方法,了解有關注意事項。李老師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她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此外,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顯示了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師素養。;由于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在賞析《蒼松翠柏——山石畫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建議:
1、本節課重點講解“皴法”,但在學生練習時,對如何起筆勾出山石輪廓,較為遲疑,我認為教師在畫石起手、組合等方法應講解一下,降低學生難度。
2、學生參與面較小,雖然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注意了“互動”教學,但參與面較小,只有個別同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煉都有所發展,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演示、小組比賽等形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引入競爭意識提起學生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雖然,本節課存在著若干缺憾,但總的來說,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破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使我們深切的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
優秀評課稿13
從本堂課的教學情況來看,潘老師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做到隨遇而安。《陽光下的物體》這一內容很少有人去上,因為這課內容受天氣的影響很大,假如是陰天或者下雨,這課的內容就無法完成,因此,這課可參考的案例就很少。潘老師按教學進度進行,沒有因為開課而避過這一課,另外去挑選其他的內容進行教學,可以看出他知難而進、實事求是的教學態度。
2、在教學場地的布置上,做到因地制宜。能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調整教學的場地。帶同學到操場上、到太陽底下上科學課,給同學真實的體驗。科學課不應該局限于教室里面,科學教育應該體現其開放性。內容的開放、時空的開放、方式的開放…陽光,是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也是這個單元學習的重要資源,合理地、充沛地利用這一最珍貴的、又是最廉價的資源,是完成這一單元學習任務的`基礎。
3、在教學資料的組織上,做到全員參與。資料,是同學探究活動開展的基石,沒有資料,同學也就無法進行探究。每堂課都讓老師準備資料,是不大實際的。讓同學參與到資料準備的過程中去,這是一個明智的舉動,既可解決教學中資料缺乏的難題,減輕教師的負擔,又可讓同學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增強動手的能力,提高參與的積極性。讓同學準備的黑、白盒子,是這堂課中的一個重要資料。
4、在教學常規的落實上,做到井然有序。科學課中由于給同學提供了活動的資料,又給同學較多的活動時空,因此,同學容易興奮,到了操場上之后,更是難于控制。但這節課中的同學,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表示出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讓同學帶凳子按教室里的位子坐好,教師搬桌子放在前面,比較真實地模擬了教室的情境,同學的良好表示也證明了教師的有效控制。
5、在教學環節的聯系上,做到環環相扣。這一課中有兩項活動:觀察反射和丈量溫度的變化。第3課中已經學過鏡面能夠反射,觀察反射是對前面學過的內容的深化,同時也是丈量溫度變化的基礎。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不同顏色的物體吸收熱量的程度也不同。
教學中,教師能夠注意到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同學順利地建構新的知識做好鋪墊。假如從更高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可能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應從同學動身,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同學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從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師的教學還較大程度地停留在對教材內容的完成上。
2、掌握學科特點。如何把同學的探究活動做扎實?給同學創設問題情景,再讓同學通過實驗去驗證,獲取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但教學中,老師過早地把實驗的理想結果告知給同學,使得原來的探究性實驗變成了驗證性的實驗。科學課的宗旨,是要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圍繞這一宗旨,挖掘最有價值的教育元素。
3、做好充沛準備。雖然教師讓同學準備了黑、白兩個盒子,但在要求上還不夠具體明確,以至同學帶過來的盒子在大小上、形狀上有很大的差別,這樣就影響到實驗的公平開展。讓同學準備,還要讓同學明確準備怎樣的資料。教師準備的溫度表也存在著問題。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防止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意外,還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沛的準備。
4、加強有效指導。在關鍵的地方,還要給同學明確的指導。如在實驗之前,讓同學看溫度計并讀數,并對同學的讀數進行分析。這時候同學的讀數肯定會各不相同,讓同學先分析為什么讀數不一樣,再指導同學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這樣,可以保證在后面的實驗時,同學能夠相對準確的獲取相關的數據。
5、抓住課堂生成。在同學實驗之后,教師馬上讓同學畫曲線圖,這個環節實在有點求之過急。在實驗時,教師已經發現了很多溫度計存在問題,這樣獲得的數據自然也存在問題,有問題的數據再讓他做曲線圖就毫無意義。教師在完成原先的說課稿,而沒能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教學。讓同學匯報獲得的數據,再進行分析。就算錯誤的數據,同樣也有它的價值所在。
優秀評課稿14
趙老師執教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由于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非常感興趣,但于此同時存在的是他們的基礎還非常薄弱,還不會說很多的英語句子。這一節課上的是牛津教材第一冊Module 3 Unit 1,關于七種顏色的詞匯課。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會顯得枯燥乏味,并略顯簡單。在本課中,趙老師能突破傳統的教學思路,大膽實踐,把重點放在單詞的運用過程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活動的設計有趣味性
趙老師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活潑的活動,如:本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歌曲:Clour song 既起到復習熱身作用,也為后面的運用做好鋪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通過多媒體呈現美麗的彩虹,還有一朵紫羅蘭花,自然引出七種顏色,通過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的景物自然過度到今天的單詞教學。在練習鞏固的時候,趙老師用what‘s missing? Let’s chant等的游戲的活動,進行操練,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二、活動的設計有層次性
本課中,趙老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學說表示顏色的單詞,如:red 讓學生掌握單詞的音、型、意。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有什么東西是紅色的,用簡單的句型進行表達,如: I have a red bag/pen等等,。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拓展性練習,挖掘學生創造使用語言的能力,從教師的語言輸入轉為學生的語言輸出,符合語言的習得規律。能遵循語言教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注重活動設計的.生活性。
三、活動的設計有生活性
趙老師在課堂一直在進行英語語言的滲透,如:think it over , let me see , here you are , you‘re welcome , what colout is it ……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學習英語,這樣幾年下來,
需探討的地方:
1、整堂課缺少一個大的語言情景,是否應該課件呈現一副自然美景,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并且給孩子一個語言運用的素材。如果能夠一條線索貫穿起來就更加好了。
2、對學生的小組活動需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習慣。整堂課中小組活動比較少,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更好的學語言并且運用語言。
總得來說趙老師的這堂課是非常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鑒戒。以上是我對趙老師整堂課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的批評指正。
優秀評課稿15
今天在校級教研課上,我聽了鄒老師執教的語文課《小松鼠找花生》,我運用經典型評價方式說說我對這節課的認識和理解。
知識性:一是看關鍵知識點的確定是否準確,能否落實;二是看有效的強化次數是否達到基本量和理想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會寫“生、里、果”3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鄒老師本節課知識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很好地在課堂上得以落實。
個性:主要表現在師生雙方面,一是教師對教學素材是否能進行個性化的處理,二是學生個性是否得到表現、張揚,思維是否個性化。
識字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遇難記的字,鄒老師能放主動權,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記。而且鼓勵學生自己創造方法識記,這樣既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有更好地尊重學生個性。如:“找”“生”“語”字的教學格外明顯。
創造性:主要看學生的創造欲望是否被激發。它包括思維向度和功能向度。
本節課,程老師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體現在“鮮艷”一詞的理解,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生不能更好的理解這一抽象一詞的含義,鄒老師巧問:“生活中你見過生么東西是鮮艷的?”以具體想象思維為主的學生以生活為依托,有創意的完成問題。如果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教師能出現一些鮮艷的圖片,我想學生理解是否會更深刻,別具一格呢?
互動:一是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況,本節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非常恰到好處,注意動靜轉化,小動2次。
主動:面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本節課鄒老師敢于放主動權,如:開始的讀課文,讀完課文和同桌讀三遍生字。帶著老師的要求,一年級的學生做得井然有序,可見平時鄒老師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地培養。
能動:整節課鄒老師注意做到在保持全體同學學習積極的基礎上,對個別在某方面有愛好、有特長的學生進行個別的鼓勵,使其產生探究動機,并且持續關注學習內容,產生能動效應。
“怎樣教”只是一個方法問題,方法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就要選擇什么樣的方法。今后在備課時我們要認真思考: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從教材中篩選教學內容?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此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按照教-學-練的不同功能,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一年級上冊小松鼠找花生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優秀評課稿】相關文章:
優秀評課稿經典09-27
優秀評課稿12-11
《對鮮花》優秀評課稿04-08
優秀左右評課稿10-04
語文評課稿優秀11-26
坐井觀天優秀評課稿09-15
《草原》優秀評課稿08-07
優秀評課稿(熱)08-20
《比意義》評課稿優秀10-03
優秀評課稿優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