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葡萄溝》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篇1
孫老師執教的《葡萄溝》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對于低年級的閱讀課到底應該怎么上,一直是小語界致力探討的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節課有幾下幾個特點:
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在孫老師的課堂上,教師將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上整體感受我會認和我會寫的字。這樣,一方面,讓生字始終存在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助于學生理解字詞含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下一步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孫老師還善于開發和利用課堂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理解字詞。比如再講“搭起”這個詞語的時候,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出這個詞;“摘下”讓學生到前面作出相應動作等等。這樣,既符合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又讓一些闡述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字詞意思迎刃而解。
二、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葡萄溝》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語言生動優美,詞匯豐富,是訓練朗讀的好教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至關重要。林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讀、體會,重難點突出,如對“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處理得比較好,并能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積累一些優美詞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就整堂課而言,孫老師的課給人的感覺放得很開,又收得很好。
三、多媒體課件運用恰當、適宜。
無論從課堂開始的范讀課文,還是后來的運用課件展示地圖、梯田、陰房,整節課課件運用的恰當而不牽強,有實效而絕不做作。課件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起到了為課堂教學服務的目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初淺看法。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提問題有不當之處還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篇2
一、教材挖掘深、目標完成好
教學中吳老師的教學意圖很清晰,準確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實質,教材內容層次清楚。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找準了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貫穿課堂課的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復習、講解、練習,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克服了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課堂結構合理
這節課用猜謎語“葡萄”來導入,很自然、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復習、導入、講解穿插說話訓練、寫字指導四大部分的設計安排比較合理、比較優化,以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結構為依據。 吳老師這堂課上圍繞“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這句中心句展開教學。從葡萄溝的水果多、景色美、老鄉好這三個內容體會葡萄溝的好。
三、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生字教學是重點,而吳老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同桌合作學習生字,有學生帶讀、齊讀生字,有講記字方法、多音字的記憶,有組詞說句子等等。朗讀課文的教學也形式多樣:有自由讀、默讀,有小組讀、個人讀,有齊讀、帶讀等形式。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讀不是表層上的讀,是讓學生在體會和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朗讀時注重的方法的.指導,學生讀得抑揚頓挫,很到位。
四、教學問題的設計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傳授知識與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重要途徑,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吳老師的教學很好地把握了這點。例如:自由讀課文時出示:帶著問題讀讀課文,把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思考。緊扣教學目標,把握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
五、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過程。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是否發揮自己的才能,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啟發引導,配合默契,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順利地開展。
六、課件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媒體方式把靜止的文字還原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課件把葡萄溝水果的多和葡萄顏色多、一個個涼棚的美通過畫面展示出來了。
建議: 只是內容上有些多,到最后時間有點緊。是不是把老鄉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刪掉先不講,換到下一課時時再理解。中間的說話和句式訓練也有點多。難度上有些難。這里的練習稍做調整。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篇3
還記得以前聽老師上的一節《葡萄溝》課,當時我聽到了一堂實實在在的課,看到了一位美麗充滿智慧的老師,我的思想被觸動了。作為語文老師,我們經常會感嘆作文課不好上,學生的習作能力差,想努力的改變這種現狀又苦惱不知怎么入手。在聽了老師講教習作的經驗后,我知道要讓孩子愛上寫作,就要讓孩子多讀樂讀,多寫和樂寫。下面我將就從引導孩子讀,說,寫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第一步從讀入手,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素材積累。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通過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老師說:“學生的閱讀量越大,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就越大。”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說:擁抱孩子,是給孩子們身體上的維生素;給孩子閱讀一本好書,就是給孩子們精神上的維生素。很多家長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提高習作能力?一些老師習慣進行大量的字詞句段的訓練,搞題海戰術,我并不認可這樣的做法。
我認為最有效的做法是讓孩子讀書,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量的閱讀不但能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和鞏固很多生字,能學習句子的表達方法,而且能通過閱讀懂得道理,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例如老師就特別注意學生課內閱讀積累和課外閱讀積累。老師在上《葡萄溝》這課時很注意引導學生美美的讀詞,美美的讀句子。
在老師的巧妙的提問設計和創設情境中,學生理解了句子和詞語,體會到他們的用法,體會到他們的美。
而這就是學生會用這些好詞好句的前提。如老師在講寫葡萄的句子時,先抓這個句子主要寫了葡萄的什么?學生答葡萄的五光十色,教師再問這是說葡萄怎么樣?學生答顏色多,教師又問我們還積累哪些表示顏色多的詞語。
學生說出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他們的臉上好幸福。
好像在說:瞧,我收集的詞語派上用場了。
老師如果在這時適當的表楊就更能激發起他們收集的興趣了。
接著老師還就勢引導學生,問學生:課文中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其他表示顏色多的詞呢?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了解了“五光十色”的用法。如果老師在這再點一下: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學習作者那樣用詞準確。就又引導學生掌握一個寫作技巧了。
瞧,別小看我們課堂上的課內積累。
再說說課外閱讀。老師從一二年級就開始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到了三年級更是給班上的學生安排了7個1的作業,從而監督提醒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這7個1分別是:每周積累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一組好詞(三個),讀一篇好文章,讀一個好故事,寫一篇周記,每天安排一名學生在早自習領讀自己積累的一首古詩。雖然課外積累我們也在做,但老師做得更加具體,更加細致。
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第二步引導學生多說,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的表達方式。
引導學生多說,說什么呢?老師這堂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引導學生說主要內容: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說每段好在哪里:水果好,葡萄好,老鄉好,葡萄干好。
說重點句子的意思。其實這些就是在讓學生說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先寫什么,在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光說這些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如在處理自然段的一二句話時就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葡萄生長的地方和葉子呢?可以不寫嗎?當學生說出葡萄生長的地方和他的葉子跟葡萄的長勢是有關系的,所以要寫!這時在點我們在寫水果之類的.東西也可以這樣寫,不是又對學生進行了習作的滲透嗎。
教師在引導學生說這篇課文寫了什么時,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說為什么這樣寫時,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這樣謀篇布局的原因。學生這些都掌握了,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積累習作怎樣謀篇布局的表達方式。
第三步讓學生多寫,將積累的知識靈活的運用起來。
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學習、成長、展示自我的平臺。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寫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在大家的鼓勵和支持中會獲得更多的寫作樂趣和成就感,就會更想寫,更加渴望成功,這就激發了寫作的興趣。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于發現沒的眼睛。當寫作變成一種生活常態時,就會變成一種慣性和動力。學生從小便開始有意識地留心觀察生活,尋找寫作素材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老師便是利用一切可以寫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展想象,并讓學生記錄下來。他們班的練筆真的很多。
二年級每天讓學生寫日記,三年級每周寫周記。
張老師上作文課很注意引導學生想開去。如在寫三年級上冊一個寫習作:地方的變化,就引導學生去那個地方去看去聽去想,鼓勵孩子們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子。
老師還擅長幫學生找寫作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愿意寫。感覺老師班的孩子一定寫得很快樂吧!相信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也能讓我的孩子們找到寫作的樂趣的。
最后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體驗習作的幸福吧
總的來說要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關鍵是讓孩子愿意參與到習作中來,記得有人說過有一種幸福就是能把自己所想的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不管是寫作之前還是寫作中或是寫作后,我們如果都能讓孩子體驗到幸福,那就是成功的習作教育。其實我們班的孩子他們在做以下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是幸福的。
當他們認真收集有趣的文章工整的書寫在采蜜本上,想著明天我會得很多星時,他們是幸福的,當他們有感情的把自己的采蜜和大家分享時,得到大家送給他的星時,雖然一學期有可能只有一次公開展示的機會,但是這樣成功的體驗,他是幸福的,聽的同學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聽故事,學習別人有趣的表達技巧,一學期他們可以認真的,投入去聽,去分析文章的好壞,雖然只是五六十篇,但在這過程中他們在興趣的指引下擴大了閱讀面,愛上了閱讀,其實看他們讀得這樣快樂,老師更是幸福的。
我們班還設計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欲放-----百花爭艷”這樣的過程性板塊,給孩子展示自己的習作,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并從中收獲成就感。每學期期末我們都會根據孩子在這個版塊上粘貼的文章數目,為其頒發小洛貝爾文學獎。
孩子們的世界里充滿著童真和童趣,藏著許多未被我們發掘的的寶藏。讓我們用溫暖的懷抱給孩子身體的維生素,同時也讓我們陪著孩子閱讀一本好書并把它寫下來來補充孩子精神的維生素吧。
方法是實現目標的手段,相信只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愛上習作,相信我和你們,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用閱讀和寫作一起牽起孩子的手,帶他們在習作中找到幸福。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篇4
今天有幸聽了陳婧老師執教的《葡萄溝》一課,可以說學到了很多。《葡萄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從整堂課看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學習方法多樣,課堂紀律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氣氛活躍,回答問題積極。課始,陳老師從直接出示課題導入,問學生“溝”字形近字有哪些?從而帶出“鉤、構”等兩個形近字,并讓學生進行口頭組詞,引出課題《葡萄溝》聯系學生的生活,和學生展開親切地交談,并以同伴的身份告訴學生,最好吃的葡萄在新疆,在地圖上指出新疆,用句子作結: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在初步朗讀的.基礎上,引出課題《葡萄溝》。
接著讓學生對課題質疑看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加強學生提問提的能力。根據學生提問來初讀課文。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由學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以及最能概括葡萄溝的句子。這堂課,陳老師重點落實在生字教學中,陳老師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生字教學。初現生字,除了學生自學生字,老師還主導學生學習,采用小老師帶領讀,開火車讀。讀得形式多樣,并讓學生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例如:溝字利用熟字換偏旁;“夠、吾、梯”字采用了猜謎法,學生說的形象、生動。還有陳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讀、體會,重難點突出,如對“五月有杏子??葡萄溝。”處理得比較好,并能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積累一些詞句。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課堂上,教師把主體還給學生。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篇5
今天我們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次的語文教研活動。吳茜茜老師給我開了一個好頭。在她精心準備下,我們觀看了這堂課。我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現在,我結合上次去參加的二年級備課會潘老師講的,先來說一下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做到隨文識字,識字教學獨特、新穎、有效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新教材的更多地采用了“隨文閱讀識字”的編排方式。所以,對于低段語文教師來說正確認識隨文識字,優化識字教學環節,提高識字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在吳老師的課堂上,摒棄了以往常見的讀字、組詞、繁瑣地分析字形等集中識字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有趣味的隨文識字的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意,掌握字形。
如教學疆字時,出示出示地圖,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然后說疆是邊際的意思,新疆就在我國的邊際,它是我國的一塊不可缺少的領土,左邊的弓里寫個土。(在國與國之間,那就是邊疆,我們造起了彎彎的城墻,猶如萬里長城,這些城墻都是用土筑成的,在城墻的這邊,一田又一田,過了一山又一山,人們幸福安康地生活著!)讓每一個學生都記住了這個復雜的字,也理解了這個字的意思。潘希白老師說,現在我們很多低段的老師把要求會認的字過多的去分析去細化,給孩子增添了不少的負擔,因為他們每課要寫的字已經不少了,還要去記這些會認的字是什么結構什么偏旁之類的,不是很有必要,會認的字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換個環境也認識就達到要求了。這一點,我感覺自己平時也沒把握好度,要反省反省。
如對“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處理得比較好。吳老師出示夠,問孩子知道“夠”字右邊為什么寫個“多”?孩子說,吃個夠就是吃很多很多,所以寫個多,這樣就讓孩子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這個字的意思,又掌握了字形,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蜜”與“密”的區別教學,也是精彩極了!看到這個蜜,你想到了什么?由蜜蜂想到蜂蜜再聯系蜜桃蜜糖蜜棗來了解這個字的意思讓人眼前一亮。接著這個字也讀密,為什么是“山字底”?孩子們又想到山上有茂密的樹林,所以是山字底,這樣一比較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讓每一個學生掌握了這兩個形近字,我相信孩子以后就不那么容易把這兩個字弄錯了。
二、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讀、體會,重難點突出,如對“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這一句朗讀指導處理得就非常好。先指導學生讀好“一大串一大串”,讓學生讀出葡萄的多,一個個讀得不亦樂乎。再通過觀看圖片感受葡萄的顏色美,有了直觀的感受后再進行指導朗讀,學生也有了自己的體會。再指導朗讀過程中,吳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積累一些優美詞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并區別“五光十色”與“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不同。
三、不足:
個人覺得最后的美羊羊鞏固生字的練習,這樣處理是否恰當?既然說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了,鞏固的時候是否也不要脫離語言環境,換個語言環境再次識記這些生詞,是否效果更好一點呢?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初淺看法。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提問題有不當之處還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 篇6
今天聽了李海燕老師上的《葡萄溝》一課。從這堂課中我看到了李老師精彩的地方,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應該說受益匪淺。李老師執教的《葡萄溝》整節課都落實了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充滿活力。
一、謎語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學內容上,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并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在李老師的課堂上,摒棄了以往常見的讀字、組詞、繁瑣地分析字形等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將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同時對生字采用變換字號和顏色的方式,增強對學生的視覺沖擊力,讓學生直觀上整體感受我會認和我會寫的字。這樣,一方面,讓生字始終存在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助于學生理解字詞含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下一步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基礎。此外,李老師還善于開發和利用課堂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理解字詞。
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葡萄溝》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語言生動優美,詞匯豐富,是訓練朗讀的好教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至關重要。李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讀、體會,重難點突出,如對“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處理得比較好,并能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積累一些優美詞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就整堂課而言,李老師的課給人的感覺放得很開,又收得很好。
四、多媒體課件運用恰當、適宜
無論從課堂開始的范讀課文,還是后來的運用課件展示地圖、梯田、陰房,整節課課件運用的恰當而不牽強,有實效而絕不做作。課件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起到了為課堂教學服務的目的。
建議:只是內容上有些多,到最后時間有點緊。是不是把老鄉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刪掉先不講,換到下一課時時再理解。中間的說話和句式訓練也有點多。難度上有些難。這里的練習稍做調整。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膚淺看法,說的不妥之處,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葡萄溝》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葡萄溝》評課稿(通用7篇)10-09
《葡萄溝》評課稿12篇08-14
《葡萄溝》評課稿(12篇)08-14
《葡萄溝》評課稿精選12篇08-14
《葡萄溝》評課稿范文(精選5篇)10-12
《葡萄溝》評課稿(集合12篇)08-14
《葡萄溝》評課稿集合12篇08-14
《葡萄溝》評課稿(通用7篇)10-18
語文評課稿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