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評課稿(精選2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解決問題》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決問題》評課稿 1
xx月xx日,聽了常老師執教的《用數學解決問題》。常老師聯系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動手操作,舉例等方法,順利地為學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確式子的由來,教學效果良好。
一、常老師能夠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認知占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首先應用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問題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學生動手擺學具,舉例等方法,更加讓學生明白加法是把兩個數量合并在一起,減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為基礎,學生掌握很好。
二、作為一年級學生,能夠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擺學具,明白題意,列出正確算式,確實令人吃驚,這可以反應出常老師的平時的引導有方。
三、獎勵有效,有價值。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利用獎勵星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她的激勵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獲得,要通過學生的動腦思考,正確解答才能得到,顯出星星的.價值,更激發學生積極動腦的興趣。
四、常老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從細微的習慣培養抓起,注意傾聽的習慣,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正確的坐姿等等,常老師善于運用兒童化語言,以和藹的語氣提示學生的習慣,如沐春風,感覺特別親切,學生的表現當然令人咂舌。
《解決問題》評課稿 2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用乘法兩步解決問題》一課,體會如下: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陳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陳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后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解決問題》評課稿 3
本課時內容是青島版教材二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剛剛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初步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問題,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進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據具體情況合理使用“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聽過何老師執教本節課,感慨頗多。
值得我學習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聽課前,我重新翻看了二年級的數學教材,看到課本上例題是:17位同學參加野營訓練,每3人需要一頂帳篷,需要搭幾頂帳篷?通過解答本題,學習“進一法”,至于“去尾法”課本上沒有例題單獨介紹,而在課后習題中卻出現了。鑒于這種情況,何老師考慮到“去尾法”和“進一法”對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所以專門設計了本節課,以所設計的內容為依托,學習“進一法”、“去尾法”,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中提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服務于生活,要讓學生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何老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本節課,很能體現新課標的總體要求。
二、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余數的除法,特別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何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復強調余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為什么?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扎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何老師卻把本節內容巧妙的與找規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系,為有余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為依托,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系,何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三、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1、以游戲為依托。
課前游戲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能較大程度的激發兒童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何老師課前用伸手指數數,讓學生猜數老師伸手指這一游戲,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留下了懸念,而且還把學習的內容滲透到游戲中,真可謂一舉兩得。
2、課堂上找準學生的興奮點
數學課是枯燥的。如何使數學課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是我們每位數學老師的追求。其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為依托就是一種較好的辦法。所以何老師在課堂上用到學生自己的手指來進行游戲,激活了學生大腦的興奮點,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探究的積極主動。
四、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如此,何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后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里,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五、加強對比與聯系,使生透徹理解。
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學習完“去尾法”和“進一法”之后,何老師還引導學生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透徹理解兩種方法的聯系和區別。
《解決問題》評課稿 4
聽課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每聽一節課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今天聽了葉老師的解決問題讓我受益匪淺。我先從學.習課堂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 溫故環節。葉老師通過讓學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訣。開火車做口算題,復習舊知,為講授新課做好鋪墊。
二、 知新環節。葉老師做的非常的好,先讓學生自己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三、 習.練環節。葉教師講練結合,由易到難,層層提高,練習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擴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和解決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唯一遺憾的是由于時間緊張,沒有梳理這一環節。
下面談談我的感受
1.在口算環節,教師把口算規則說在前,讓學生明白規則再去回答問題,課堂秩序較好。
2.在講例題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3.在講第一個例題時教師講完后,我覺得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較好。
這節課給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組織教學,首先備課一定要充分,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那樣上課時你心里就有底,不慌亂,有計劃有步驟。其次,要有有秩序課堂紀律要具備。上課時要靈活變通。有些知識點學生一會兒就掌握了,有些學生掌握需要反復強調。而這些重點跟備課時有時會有一定的出入。你覺得難的,學生說不定一會兒就掌握了,你覺得簡單的,學生說不定掌握得很慢。
《解決問題》評課稿 5
5月5日聽了一年級曲曉艷老師的《解決問題》一課,解決問題教學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嗎,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師注重解決問題一般步驟的滲透。
教師在出示問題情境后,引領學生“知道了什么”來梳理題目信息說,然后“怎么解答”最后重視學生的檢驗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檢查。檢查是個很好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檢查過程和一般的計算等題有所不同,它既是對自己做題過程認真與否的'檢查,更重要的是對解題思路的反思,既可以順向根據解題步驟再思考一遍,又可以根據結果逆向思考。
2、教師重視學生動手操作活動。
學生年齡小,思考問題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本節課曲老師用微課來講解搭配的方法,然后用學具讓學生操作。
3、注重學生自主交流能力
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時,老師讓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一人擺,一人說想法,學生思路得到了溝通,達成一致。
《解決問題》評課稿 6
《解決問題》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加法的含義,另一方面為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在本節課中,楊老師做得比較好的幾個方面是:
1、首先復習20以內進位加法,為本節課解決實際問題掃清計算障礙。
2、以啦啦隊表演為教學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再以“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將解決問題的思路稍做引領,同時讓學生自主發現要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選擇的信息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混淆有效的'條件。
3、在解決問題后,指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回顧反思:以“兩種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兩個算式都用加法計算”,加深對加法的認識;再以“一起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使學生進一步理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本節課可以改進的地方有:楊老師上課的時候激情還可以再足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由于新設備的使用,多數孩子上課比較頑皮,導致整理紀律渙散,多數孩子未能有效地參與學習中去。如果能及時調控好課堂紀律,多表揚優秀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我想本節課上課效果會更好。
《解決問題》評課稿 7
聽了孔老師執教本節課,感慨頗多。值得我學習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余數的除法,特別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王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復強調余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為什么?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扎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王老師卻把本節內容巧妙的與找規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系,為有余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為依托,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系,孔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二、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如此,王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后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里,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解決問題》評課稿 8
這次優質課活動中,我聽了麻曉菊老師設計的《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復習課》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復習課》是一堂實效性強的、結構完整的復習課。體現了復習課的特點,以練為主。練習的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思維的價值。練習題也非常具有層次性,從基礎練習到拔高練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性,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這節課中,麻老師結合已學知識內容設計練習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征。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讓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說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后,得出解題方法;知識讓學生自己疏理;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了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系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著力實現師生的民主與平等關系,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讓同學們以小組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為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在復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溫習補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3、體現了以練為主。
整節課練習形式多樣,題型設計科學性,知識對比訓練扎實,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麻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增加優化訓練,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解決問題》評課稿 9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解決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加減法實際問題的結構,使學生初步感受用符號表示條件和問題所具有的簡單明確的優點。
例題加法是教學重點,主要是通過看圖了解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結構,通過理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后,倪老師先告訴學生“︷”和“?”合起來表示問題,讓學生想一想表示什么意思,告訴學生表示“一共多少個”以后,再讓學生看圖說說意思。在說的.時候,老師會提醒學生觀察“?”在圖中的位置,看看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在學生都能看出“?”的不同處之后,我再進行總結。
相比例題,其實“試一試”對學生來說,理解和列式都更難一些。出圖后,倪老師先引導學生通過直接觀察并借助在例題學習中獲得的經驗認識到圖中的括線及下面的數量‘10個’表示一共有10個蘋果,籃子外面有3個。籃子上面的‘?個’表示要求的問題:‘籃子里面有幾個蘋果’。講解清楚后再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充分理解后再讓學生利用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列出相應的減法算式解決問題。由于減法是難點,因此對減法算式的理解要比加法更細致,列式之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10’要寫在減號前面,充分理解減法含義。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對看圖列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學生做對一定要舍得時間,讓學生多說,只有在充分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學生才會真正理解。另外,由于學生才一年級,一切都處在學習、成長階段,因此像看圖列式還要告訴學生:求籃子里有幾個蘋果,不應該像以前一樣去數,有時是數不出來的,而應該用小腦袋去思考!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是首次接觸到括線,更是首次接觸到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所以作為老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解括線的含義,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總結解決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倪老師雖然注重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但在總結方法這一環節做得還不夠!應該引導學生比較加法和減法兩類實際問題,讓學生清晰得知道問號的位置不同,就是所求的問題不同。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知道了合起來的總數,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只有通過這樣的比較,才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的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解決問題》評課稿 10
今天上了分數除法解決問題的第一課時,這是第二次任老師聽我的課,相比于兩年前的青澀,自己在對一節課的把握能力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作為新教師,還是缺乏對一節課重難點的理解與把握能力,從而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還需要多多磨練自己,多聽課、多上課,多聽聽有經驗老師的建議與意見,讓自己在聽課、上課、評課中不斷成長。
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一句“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什么嘛?”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緊緊抓住新知的生長點展開教學,并由此引入新課,使學生明確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在探究新知部分,我讓學生們同桌合作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在發揮合作學習優勢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在小結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進一步明晰了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從變中抓不變,從不變中找變,加深學生對“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之后我將例1的第二小題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再次訓練學生尋找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的環節中,我從易到難、層層遞進,旨在強化思路,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任老師在評課中首先肯定了我原本的教學設計,但在具體每一個環節的落實上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1.在新授部分講解的條理不夠清晰,似乎面面俱到都提到了,但顯得有點亂,學生們聽了之后可能還是一知半解。應從復習舊知中提煉出數量關系“體重x2/3=水分重量(成人),體重x4/5=水分重量(兒童)”,使學生明確數量關系的確定性,然后從條件中分析已知與未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結部分尋找異同不夠突出重點,在突出數量關系不變的基礎上應著重分析用乘法解決和用除法解決的區別——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不同,使學生明確兩類題的不同之處,真正掌握解題思路。
3.在尋找數量關系的環節中可引導學生劃出關鍵語句,學生已有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基礎,據此列出數量關系應該不難。另外,在數量關系上應強調分率與分率對應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既可使學生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同時也為學習稍復雜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埋下伏筆。
4.課堂中應給予學生更多說的機會,而不是教師主導,留給學生的只是傾聽。在探究新知部分,同桌討論完之后可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思路、尋找方法、小結異同。在練習1中可讓學生任意選擇一題同桌互說,這樣既可解決課堂時間不夠的問題,又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有說的機會。
任老師建議我再去重上這一課,但鑒于另外幾個班都已上完這部分內容,因此我修改了自己原本的教案,在某些環節中詳細注明了細節活動。作為新教師,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要抓住每一次這樣的機會,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在不斷地磨練中逐漸成長!
《解決問題》評課稿 11
今天上午聽了校級研究課盧xx老師的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感觸很深。
無論是盧老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巧妙的課堂構思,還是學生的積極配合,踴躍發言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體備課中,很多老師都提到了盧老師類似的優點,這里不再多說,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聽完這堂課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一一列舉的方法,并能主動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首先,我認為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我們要用一一列舉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教學中,教師所呈現給學生的幾道例題:如用18跟柵欄圍長方形,有幾種圍法?訂閱3種書籍的不同訂法……都需要首先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我們要選擇一一列舉的策略,選擇其他方法容易出現什么問題? 這一點盧老師做的比較到位,她通過展示了幾位同學的作業情況,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有的答案重復了,有的答案遺漏了,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接著盧老師順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舉法,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擾后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些。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舉法?使用一一列舉法書上主要是列表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但不實用。
一、上課時孩子沒有時間去畫表格。
二、這種方法相對來說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在教學例2時,訂閱3種書籍有幾種方法呢?盧老師讓孩子放手自己去解決。結果讓人驚喜,大部分孩子解決起來毫無困難,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已經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數字來代替書籍的名字來列舉。這種方式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動腦思考的結果,不得不讓在場聽課的老師為之驚嘆。看來放手讓孩子去做,有時確實能夠獲得意外的驚喜。聽到這里,我不禁要問,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號來列舉的方法,那書上介紹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講或者略講呢?
3、例3是道關于投鏢的問題。標靶上有3種情況,10環,8環和6環。投2次得到的總環數會有幾種情況?在這里,盧老師和學生一起探討了4種情況:
一、兩次投中的環數相同。
二、兩次投中的環數不同。
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
四、兩次都未投中。
我個人認為分為四類不太恰當,應該分成三類較清楚,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完全可以合二為一,其實說的就是兩次都投中的情況,只不過在這個前提下再細分為兩類而已。這樣分類講起來可能才更加清楚點。
4、投標的結果出現了重復。如8+8=16,10+6=16,這兩種情況盡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講清楚。為了防止學生的答案寫的不清楚,在答時也應建議學生將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這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以上是我聽完課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還望批評指正,共同學習!
《解決問題》評課稿 12
今天上午聽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用加減混合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課,受益匪淺。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有待我們學習和借鑒。雷老師雖已年過五旬,但他不服老的敬業精神,以及課堂上獨特的教學風格為所有的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還注意研究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從整體上看,他們都完成了教學任務,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我認為本節課以下幾方面處理得好:
一、課前復習練習。
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而且要長抓不懈。
二、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
通過創設情境“美術興趣小組作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例5時,教師注重了三個環節的教學。
1、在“知道了什么?”環節教師重在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個問題是“美術數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時明確兩個數學信息:女生有14名,男生比女生少5人”。
2、在“怎樣解答?”環節中,第一個問題是舊知,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數量關系的分析解決問題較為容易。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教學的重點,關鍵要教學兩點:一是引導學生理解“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義,即就是求美術小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過分析,會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或結論作為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息。同時還應注意,學生用“14—5+14=23(人)”解決第二個問題,也予以肯定。
3、在“解答正確嗎?”環節,教師重在梳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再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結論是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息等。
在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策略與方法進行相應的梳理,引導學生學會連貫地思考,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養成反思的習慣,同時使學生充分感受加、減法計算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四、注重知識的拓展。
通過4道鞏固練習,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勵他們大膽的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并在鼓勵學生想法、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讓他們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總之,雷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數學語言簡練,很具有感染力,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同時,他教態親切自然,注重課堂中的評價語,師生關系融洽,老師上得輕松,學生學得專注,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
《解決問題》評課稿 13
何老師執教的《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 有余數的除法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是綜合應用找規律和有余數除法學概念的過程。聽了這節課,何老師大方自如的課堂駕馭能力、富有兒童化的語言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節課設計巧妙,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是一節成功的課。 縱觀整節課,我認為呈現以下幾大亮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注重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是我校梁校長工作坊的課題項目,這節課我側重觀察了何老師在這方面的落實情況。一是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和巧用體態語言拉近師生距離。 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而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語言"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適時、適度使用兒童語言和體態語言,將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突投入到學習之中。在這一 節課中,何老師運用了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語言,如:一個微笑、 一次點頭、 一次信任或鼓勵的眼神。這些都能征服、激勵了學生。學生在鼓勵、關懷下,伴隨著和藹、親切、 熱情的學習氛圍, 對學習的求知欲無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二是教師用規范、簡潔的語言對學生適時的引導。
二、課前游戲設計巧妙,你猜我找,為新課教學埋下了伏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徹。可見何老師對課標的研究很深入,并且理念也能夠落到實處。
四、教學設計層次清晰,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尤其在對余數問題的處理上,做到層層遞進,層層深入。
六、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紀律井然有序,學生書寫整齊,完整。
七、評價性語言豐富多樣,妙趣橫生。
八、練習設計緊扣主題,層次分明。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注重人文情懷。
最后我要說,通過相約課堂活動,讓我們共同在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長。我們經歷著觀點的碰撞、思想的啟迪,收獲多多。
《解決問題》評課稿 14
《用同數連加解決問題》是在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了一些基本解題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安排學生學習同數連加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也更具有挑戰性。這需要學生充分理解題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題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聽了張老師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例題圖出示以后,讓學生充分觀察情境圖,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嘗試自己列式。列式后,由學生質疑:“3個同學”這個條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嗎?這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的。
2、活動形式多樣化。在例題出示以后,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例題中題目中的意思,張老師讓學生動手實踐,用小棒擺一擺圖中的信息。讓學生自己用更形象生動的方法去感悟題意,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在練習環節中,張老師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練習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3、注重算法多樣化。如何解決“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這個問題,方法是不一樣的,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表解答。在這一環節的活動中,學生沒有想到列表的策略,我就引導學生去思考,該如何填寫表格。算完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哪種方法更簡便。
4、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在拓展思維的環節,張老師讓學生兩人一個小組,合作用小棒拼幾個相同的圖形,然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不拘泥于一般題型的練習方法,使學生的思維不停留在固化的模式上。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
《解決問題》評課稿 15
《解決問題》一課,我認為這節課還是比較不錯的,教師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從整體上看,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態自然,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老師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能明顯的看到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朋友,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很輕松、自然。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吳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在導入新課時,利用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的.特點,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看看會有什么發現,進而獲得數學信息,然后再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整節課上,教師評價形式豐富多樣。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充滿被關懷、被鼓勵的愿望,對于學生而言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尤為重要。課堂上,教師能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進行言語激勵,還通過畫星星、獎勵小貼畫等進行形象化的榮譽激勵,這樣一來,能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張豐寶:本節課,老師能引導孩子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實例反復練習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了新知 。
《解決問題》評課稿 16
劉老師講了一節《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復習課》,聽劉老師的《用方程解決用題的復習課》,只覺如行云流水般,不得不佩服劉老師駕馭課堂的高超能力,師生間的對話、活動是那樣的默契,竟然還是借班上課。
在課始,因為數量關系是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劉老師在復習數量關系時以相遇問題出示很有創意。在提出新問題時,重點引導學生思考“用怎樣的等量關系列方程?”并注重培養學生冷靜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鍵在于讓學生能正確尋找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式。掌握了數量關系式,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問題是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缺乏這樣的訓練,對如何分析數量關系沒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這給教學此內容帶來了諸多不便,為此,教者在學生的數量關系的分析上花很多時間,多幫助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功”,為了能讓學生順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終把數量關系的訓練作為教學的主線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整堂課給人的感覺是高效、清晰,看到了“思維的體操”,看到了學生的精彩,看到了教師不著痕跡的雕琢。這,就是一種藝術吧。
《解決問題》評課稿 17
《用方程解決問題》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課朱老師能夠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注重學生的想法。
通過讓學生先自學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知識,體現出主體性教學的課程新理念。教學過程有條理性,教學效果顯著。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地球圖片引出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和地球表面積,讓學生充分感知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如:出示自學目標后,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接著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讓學生充分的自由表述。
朱老師利用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大膽地放手學生自主探究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做到有的放矢,能很好歸納總結。在此過程中朱老師突出強調兩點:
其一是設誰為未知數,另一量怎樣表示;
其二是根據哪一個條件設未知數,根據哪一個條件找出等量關系。
三、重視指導,為新知建構提供條件
《課標》提出:“數學是人們對實現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向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學習中的這一形成過程,需要老師的“授 之以漁”。朱老師讓學生畫出線段圖,清楚的看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學生講解,讓學生更充分的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并能準確的找出等量關系式。
四、練習設計充分體現多樣性。
在學完新課后,設計的練習有填空、看圖列式計算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授課過程中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解決問題》評課稿 18
今天下午,特級教師朱xx工作室走進xx小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衛老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中,學生爭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踴躍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這一課給我的啟示頗多。
學生在學習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已經能夠根據給定的兩個已知條件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具備了學習“從條件向問題推理”的思想基礎。
衛老師的課堂從一包棒棒糖開始,這是給課中表現好的孩子的獎品。別以為這只是一個獎品,這里它也引發了一個數學問題,“猜一猜里面有多少根?”頓時孩子們七嘴八舌,各有各的猜測。當衛老師再給了一個提示,“比他猜的24根少2根”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出了答案。生活中的例子給了孩子們無窮的求知欲,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輕松愉悅的課堂就從這里開始了。
例題引導學生從條件想起,初步獲得從條件向問題推理的體會。
小猴第一天摘30個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個?第五天呢?學生讀題以后,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個條件上面。教師學生深入思考,充分說說對這個條件的理解,把比較概括的已知條件盡量說具體、說詳細。
出于對已知條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的充分理解,多數學生就會形成自己的解題主張,很自然地依次計算第二天、第三天……各摘多少個桃。這些想法,不是教材或別人告訴學生的,而是他們根據條件向問題推理的結果,是分析數量關系的結果。衛老師適時引導孩子討論:說一說先根據( )和( ),求出( ),再根據( )和( )求出( ),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學會自己分析問題。
衛老師提供了教材中的兩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填表或列式計算求出答案,同時也鼓勵孩子們能用自己的第三種解決這個問題。
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交流解題的體會,是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策略不可缺少的環節。“從條件想起,向問題一步步靠攏”應該是所有學生的共識。讓孩子們體會自己是從條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得出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感受像這樣思考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
鞏固練習安排的實際問題,都是應用本課教學的思考策略,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從條件向所求問題的推理。
習題中有一題涉及到生活中球的反彈,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落下高度的一半”這句話,衛老師精心設計了視頻進行演示,讓孩子們的理解更直觀,更具體。根據演示,孩子們可以依次填出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高度。生動的多媒體演示恰到好處,讓孩子們數學的學習不再抽象。
小猴鋪地磚的習題是對孩子們思維的提升。有170塊地磚和50千克水泥,白地磚有8行,每行15塊,花地磚比白地磚少70塊。求花地磚的塊數。孩子們需要自己選擇有用的`條件來解決問題。這題有兩種思路,既可以先求出白地磚的塊數,再根據“花地磚比白地磚少70塊”求出花地磚的塊數;也可以先求出白地磚塊數,再根據“有170塊地磚”來求出花地磚的塊數。從條件向問題推理的過程,是對問題情境里的數學信息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孩子們能夠把比較復雜的問題化簡,找到問題情境里有直接聯系的已知條件,并利用它們得出新的數量。
以上我只簡單地說了衛老師的課堂安排讓我深思,更還有精心制作的課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老師的教態自然親切,和孩子的配合密切,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思考,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等,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解決問題》評課稿 19
今天聽了朱xx老師和惠xx老師的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會用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而對這兩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而一一列舉也是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時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時在列舉的時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對發展思維也很有價值。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兩位老師精心設計教學,巧妙構思課堂,課上學生也積極配合,踴躍發言。現就以下幾方面說說自己的想法。
一.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在理解題意后明確列舉的優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列舉的方法,并能主動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學中,教師呈現給學生的例題:如用22根1米長的小棒圍長方形,有幾種圍怎樣圍面積最大法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我們要選擇一一列舉的策略,選擇其他方法容易出現什么問題?這一點兩位老師做的比較到位,通過展示了幾位同學的作業情況,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有的答案重復了,有的答案遺漏了,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接著老師順其自然的提到了列舉法,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擾后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些。
二.語言簡練,但又充滿引導性。
整個新授過程,教師是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來自己探索實踐的,如引導學生明確題意時“你想到了什么?”、“圍成的是什么?”、“1米長的木條,你想到了什么?”……問題簡練,但每個問題都能引導學生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思考。
三.課件清晰有效。
兩位老師制作的課件很清晰,能讓人一看就明白課件表示的`意思。在展示五種不同圍法的長方形花圃時,兩位老師的處理方法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將5個長方形放在一起比較,非常容易就能看出長6米,寬5米的長方形的面積最大,充分發揮了PPT的優越性。
兩位老師的教學效果留給我們的思考是很多的,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要給予關注,及時、有效、科學地評價,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
《解決問題》評課稿 20
參加了小學數學聽課評課的學習。兩堂精彩的練習課帶給我們不僅是教學的學習,更是教育思想智慧的碰撞,讓我們受益匪淺。
高老師的《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最難忘的是,潘老師的笑容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整堂課都是笑臉相迎,很坦然,透著一股大將之風。整堂課,潘老師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先是通過男生女生人數的例子做一些基礎練習,強調單位量乘以對應分率等于對應量。然后進一步做了喝礦泉水的.例子,此處非常精彩,不僅是學生,而且讓我們也明白了除了常規的方法,比較還可以比分率,也可以比單位“1”.一道題,潘老師挖得很深,多樣化思想融入其中,令人佩服。接著利用條形圖進行練習比較,原型為買衣服打折問題,其實是異曲同工,萬變不離其宗。
總之,這兩堂課都很好地詮釋了“聚焦練習課例打造綠色課堂”的教學理念。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有層次的進行練習設計,貼近學生學情,聚焦練習難點,挖掘練習的生長點。希望以后這種活動多多開展,讓我們成長更快。
【《解決問題》評課稿】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評課稿09-04
簡單的解決問題評課稿08-21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05-30
解決問題評課稿15篇09-06
《解決問題》評課稿(精選13篇)06-22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熱門)08-17
解決問題評課稿(精選18篇)09-20
解決問題評課稿(通用22篇)07-28
《簡單的解決問題》評課稿(精選10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