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評課稿合集3篇
數學評課稿1
《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是二期課改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中第二單元的一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與一位數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曹XX老師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自主探究,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教學理念。教材的設計是注重結合具體情景,強調算法探究,重視對算理的剖析,使學生獲得多種算法的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做得較成功:
一、引導學生估
教材的編排強調先估后算,從實際的教學情況看,首先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將一個因數估成相鄰的整十數進行估算以及比較哪種估算的值更接近實際得數都不存在爭議,同時基于對上半學期估算教學中已經出現了估計積的范圍,考慮是不是可以有一個延續,因此在;估一估這一環節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將教材中只需估計一個值設計為估計積的范圍。這樣的處理使估計的結果更具有實用性,學生也更容易理解為什么要估和估了之后有什么用,而不是為估而估,也更體現出教材編排先估后算的意圖。
二、設疑讓學生想
在自主探究,嘗試算法這一環節中,強調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方法來解決今天的新問題,在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后再進行小組討論,彌補了小組討論中的一些弊端,使所有的學生都有自主尋找策略的機會。隨后的小組討論,在學生的各抒己見中,各種算法的出現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由教師提出的;看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引發了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心,更重要的是在小組討論中,同學之間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組織學生說
在全班交流,匯總算法的環節中,第一次說設計了由學生自己來說每一種算法的過程和選擇這種算法的理由;第二次說設計了在學生看書之后說書中四個小朋友的算法并進行分類。
這個環節將重點落在讓學生說清分拆的方法和這樣分拆的理由上,使學生體會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已學過的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來計算,也就是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理念。
四、幫助學生悟
在獨立嘗試,算法優化的環節中,有兩組的因數都是質數,也就是都不能分拆為兩個一位數相乘的形式。通過這一環節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將其中一個因數分拆為兩數和的形式比較簡便,同時進一步理解分拆為一個整十數與一個一位數相加的形式更為簡便和具有通用性,同時為下節課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做好鋪墊。
五、指導學生用
在應用深化環節中,設計了兩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知識,判斷的第3題和第4題,與第一環節中估一估的知識相呼應,加深學生對于估算意義的理解和用估算解決問題的意識。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課學生是在有目的的進行有效思考,課堂中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估計,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優化,力求讓學生在探索算法過程中,增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并產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情感體驗。
另作為數字化課堂的實踐課,曹老師運用了很多新的技術,讓我眼前一亮。如:拍照所要的學生素材等?傊@是一節好課。
數學評課稿2
《分式方程》是七下內容,李老師精心設計了知識的呈現過程,創設情景,以舊引新,層層推進,由淺入深,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充分鼓勵學生自主發現,自我嘗試,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得到了有效體現。整個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符合數學新課標理念,概念引入得比較清晰,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課堂教學過程流暢,方法得當,把握了課堂節奏,問題層層深入,難點各個擊破;強調解題的步驟,注重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內容擴展適中,語言精練清晰;尊重學生認知過程和個性的差異性;老師精神狀態好,充滿激情,語言幽默。
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脈絡關系,對知識具有整體的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表現的比較強烈,學生有較多的交往互動,學習狀態積極活躍。主動參與實踐、思考、探索,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參與性。
設計學習問題步步深入,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在問題面前積極思考,調動同學們參與討論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語言親切,富有激勵性,思路清晰,鋪陳有序,娓娓道來,把握課堂節奏的能力強,坡度設置較好,適合學生接受能力。
數學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李老師由生活中的實際“順流、逆流”引出了數學分式方程,然后尋求方法,最后拓展解決復雜的分式方程。整個課堂幽默、風趣,很有親和力,但也不乏知識性、系統性,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了學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真正體現了“輕負荷、高質量”的辦學理念!
感覺到李老師在關注學生主體性,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發生的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上值得我學習。體現在:
1、引入新課由已學數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對比由問題列出的有字母的方程,提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對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打下鋪墊。
2、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學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索,類比數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發現分式方程解法,步驟,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發生的過程。
3、組織學生討論增根的原因,使學生重視分式方程驗根的必要性。
能準確把握教材和學情,由實際問題自然引出分式方程定義,由解一元一次方程類比啟發總結出分式方程的解法,課堂安排嚴謹有序,教師點撥及時到位,特別是在滲透數學思想和指導學法方面值得學習。
符合數學新課標理念;選材上認真細致,精益求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教者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滲透;課堂教學過程流暢,方法得當,把握了課堂節奏,問題層層深入,難點各個擊破;概念引入得比較清晰,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強調解題的步驟,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內容擴展適中,調動有方有度有章法,語言精練清晰;尊重學生認知過程和個性的差異性;老師精神狀態好,充滿激情,語言幽默,有較強的感召力。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方向上逐步走進問題的核心,發現探究過程清晰;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脈絡關系,對知識具有整體的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表現的比較強烈,學生有較多的交往互動,學習狀態積極活躍。主動參與實踐、思考、探索,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參與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好。教師如果能國家權力大膽地讓學生來自主探究,那樣可能會更好。
數學評課稿3
各位老師上午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就昨天下午的三節課和大家進行交流。首先我要說的是能站在這個講臺授課的教師都不簡單。三位教師在科學合理設計導學案、精心制作準備教具、滲透高效課堂理念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在此謹代表我個人對昨天授課的三位教師表示感謝。感謝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感謝他們給予我思考的機會!本著相互研討的目的,下面我分別對昨天下午的三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第一節冷集畢老師所上的課《24。1。1圓》,總體上能夠按照高效課堂的要求,較好的體現了預習、展示和測評(反饋)三大板塊,我想從三個方面對本節課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簡稱為“三有”,即有思想、有行動、有突破。首先說有思想,本節課體現了“先學后教”的高效課堂理念,圍繞教材讓學生分步預習,分步展示,整體反饋,反映教師有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其次是有行動,關鍵是畢老師能把自己的思想轉換為實際行動,較好體現肖主任在教研會上反復提到的“書讓學生讀、結論讓學生發現、方法讓學生歸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第三是有突破,我們很多老師在嘗試高效課堂模式的時候,注重形式化的東西較多,較少體會高效課堂的實質。本節課上畢老師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上有所突破,一是預習方法的現場指導,比如要求學生閱讀是畫記號,小組合作時強調小組長要發揮作用等等,體現了學法指導。而不是讓學生自己預習閱讀,老師不管不問。二是在教具的制作和演示上匠心獨具,特別是用兩根鐵絲演示等弧的問題,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學生表現的狀態很好,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感到這是本節課學生精力流失率最低的.環節之一。
當然,從我個人的理解上,也有幾個問題提出來和老師們一同商討。一個是導學案中,新課設計要不要例題的問題,目前我們學校在編寫導學案時,一般設計五個環節:復習回顧(或情境引入)—新知探究(預習思考)—拓展應用(合作探究)—鞏固練習(反饋矯正)—小結測評(當堂檢測)。其中拓展應用環節就是設計兩到三個例題,以此體現本節知識的核心應用。處理方式還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再組內交流,最后集中展示(大展示),學生講解點評。最后教師引導歸納基本方法和解題技巧。本節課我覺得把點P到圓O上各點的距離中,最長的是8,最短的是2,求圓O的半徑或直徑作為例題教學是不是好一些。第二個是關于圓的集合的定義,在處理時有點快,雖不是本節重點,但是一個難點,學生不易理解,原來導學案中設計有畫圖,結果教學時好像沒有見到,如果能讓學生親自畫圖觀察,在圓上取點,測量該點到圓心的距離或以圓心為端點畫長度等于半徑的點段,然后進行觀察分析就會輕松得到,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都在什么什么圓上,圓上各點到定點的距離都等于圓的半徑,并由此歸納出圓的集合定義。
第二節石花四中冷老師的課,講的是垂徑定理。導學案的整體設計上沒什么大問題,只是“知二推三”的拓展似乎超過課標要求。“知二求三”才是本節核心。另外推論得出上的設計過于簡略,導致學生在此處卡殼。如果能細化一點,就可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畫一條弦CD,取CD的中點M,連接OM,求證:OM⊥CD,如果延長OM、MO分別交圓O于A、B兩點,有哪些相等的?由此你能發現什么結論嗎?其次是具備了高效課堂的某些形式,比如學生自學預習、小組合作討論等,但不是很深入、不是很細致。整體感覺還是老師講的多,不過冷老師是老教師,我們同齡,思想和行為轉變起來確實很困難,不要心急,只要敢于嘗試,大膽放手、相信學生,我們就會在高效課堂的路上走得更好。垂直于弦的直徑教師教學用書上建議安排一個課時,實際上,應該是兩個課時的內容,有必要附加一節習題課。
第三節是王老師的旋轉試卷講評課。我也以“三有”為關鍵詞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即有創新、有實效、有準備。有創新是指這種試卷講評的模式讓人耳目一新,原來肖主任主持的教研會上也對試卷講評課做過研討,而王老師的這節課在糅合高效課堂理念上,有創新。比如先讓學生圍繞要求自己組內改正,自我糾正、查找錯因、組內合作這些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式值得學習效仿。有實效,主要體現在錯因剖析、變式練習上,從我自己的角度看,我也想這么做,但從來沒試過。因為很多學生并不清楚自己錯在哪里,讓他說,要么說忘記了不知道,要么半天說不到正點,所以每次試卷講評效果不佳,錯了的以后仍然會錯。而王老師的這種方法,我覺得真正把原因弄清楚了也算是把問題真正弄明白了。其次是學生疑難點的變式練習,借助多媒體課件增大課堂容量的同時,一方面反饋改正效果,一方面進行有益的拓展延伸,增大思維含量,效果非常好。上好試卷講評課的關鍵是教師課前的準備,教師通過批閱試卷必須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備課、制作課件。本節課王老師準備充分,特別是課件制作上,能在第二、三活動前。出示活動要求,方便學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商榷的是王老師對第17題的講解似乎不很到位,雖然有學生回答了旋轉中心的坐標是(5,2),也說了自己的思路。但不科學,王老師也沿用了這種方法。我個人覺得根據旋轉的性質確定旋轉中心是先找兩對對應點,接著分別作兩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最后兩中垂線的交點才是旋轉中心。其中在網格中的技巧是盡量找是“正方形”頂點的對應點,這樣容易看出垂直平分線的位置。
當然對于部分是教師講的,比如第16題和第20題的變式,我個人是贊賞的,高效課堂并不是不要老師講,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老師講效果并不差,怕就怕老師一講到底,搞一言堂。新課標中,也提到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梢,高效課堂并不排斥接受學習。
總之,三節課反映了老師對高效課堂的不同認識和理解,都值得我慢慢學習細細揣摩,從中汲取營養,改善自己的教學。再一次謝謝大家。
【數學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評課稿10-10
初中數學評課稿12-28
《數學樂園》評課稿07-23
初中數學評課稿精選10-12
數學《比應用》評課稿09-07
數學《統計》評課稿04-09
數學方程評課稿04-20
小學數學評課稿02-27
數學評課稿(精選15篇)04-26
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