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評課稿(精選1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么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1
觀摩了大班數學活動《裙子中的秘密》,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具體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評述:
一、選材貼近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孩子們隨時會觀察到、感受到有規律的排序的物體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感和節奏感。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趙老師選取的這個內容來源于生活。另外,趙老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利用孩子平時經常體驗的過生日這個情節來展開活動,一方面貼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發起了孩子學習、發現的樂趣。
二、目標制定合理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那么從王老師對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全面、具體的,她從能力、知識、情感來制定的,在目標的制定時也考慮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活動中,趙老師也緊緊圍繞著目標來開展每個環節。
三、過程注重探究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趙老師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了便于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通過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究、希望嘗試的欲望。趙老師始終為孩子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觀察、分析、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孩子動眼、動腦、動手、動口,讓孩子在師生共建的科學氛圍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了“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
四、環節緊湊有序。
本次活動設計條理清楚、從易到難、層次分明。趙老師從“發現裙子中的秘密”引起孩子“找秘密”的興趣;隨后又通過孩子的觀察、老師的總結得出排序的規律一般可以分成這么幾大類;接著再通過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種規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散了孩子的思維;最后又回歸到生活,激發起孩子繼續尋找生活中的排序現象的興趣。整個課堂教學有序有線、豐富多彩,使幼兒至始至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活動效果好。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2
《小狐貍的槍和炮》根據活動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將目標定位在:
1、知道做了錯事要知錯就改。
2、能夠大膽、積極、清楚地表達。從三維目標的設計上,教師在知識上能理解故事內容。技能方面是使用課件、圖片、動畫演示、聲情并茂講解等形式。教師在情感上引導幼兒知錯就改。這樣的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對幼兒今后的行為的培養。
在《小狐貍的槍和炮》這一語言活動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五大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播放動畫,整體感知;
(3)演示畫面、分段講述;
(4)角色表演、情感升華;
(5)總結收獲,活動延伸。上述這些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系,讓活動在一次次的進行中得到升華。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在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槍聲和炮聲的錄音,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興趣,調適了教學氣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參與到活動中去。
從設計的第二、三環節中能看出她是煞費苦心的。為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將以往運用的單一、呆板的`圖片故事教學,改用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根據故事內容放映幼兒最感興趣的小動畫,將音樂、故事、畫面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器官,這種目有所見的方法,能讓幼兒自發地帶著愉悅、好奇之心進入故事所描繪的意境當中,對幼兒起到了極大的感染作用。所以,幼兒在活動當中能夠很快地對故事情節有了大概的了解,并能隨之學會了小動物之間的角色對話,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活動中將書中的插圖錄入到課件中去,幼兒看得清楚明白,從而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富有親和力,幼兒也自然而然得跟隨著動畫片里的小動物們學說了對話,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一個好的提問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引起思考,探索。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考慮到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多角度設疑,啟發幼兒思考,開闊幼兒思維,使幼兒充分地發揮想象、擴展思維,積極大膽地表達。在第二環節中,向小朋友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狐貍為什么會有槍和炮呢?他想用槍和炮去干什么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動畫故事。像這樣的問題在這一活動中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要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根據活動的需要以及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采用了多種方法,如:觀察法、引導法、演示法、講述法等。
在《小狐貍的槍和炮》這個活動中,注重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與孩子的融洽合作顯而易見。整個活動,教師教態親切自然,非常投入,她既作為一個引導者,又是一個合作者。能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對于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她又是一個支持者,給予孩子肯定和指導。
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每一顆獨特的心靈。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3
今天由新老師為大家展示了一個打擊樂活動《調皮的小鬧鐘》。這是一首管弦樂,由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在1945年的時候創作的。樂曲為C大調、4/4,中庸的快板,采用ABA形式寫成。樂曲開始用木魚聲模仿鐘擺的`走動聲,非常清脆而且有節奏,之后出現了裝飾音和切分音,使得音樂形象更加活潑,生動、鮮明。第二部分音樂形象變得舒緩,與第一部分音樂形象有著明顯對比。最后一部分重復第一段的音樂。
為了使音樂性質更顯性地呈現給幼兒,老師做了圖譜,同樣是三段,教師把鬧鐘左右擺動作為圖譜的第一部分,用波浪線里表現第二部分舒緩的節奏,第三部分的圖譜與第一部分相同。
作為音樂活動,老師把音樂貫穿始終這是值得肯定的。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適當調整的話,可能整個效果會更好。
首先教師在請幼兒為音樂選擇樂器的時候,建議把所有樂器呈現給幼兒,并且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對所有樂器的音色和使用方法有經驗。當一個幼兒選擇一種樂器以后,教師試著讓他聽音樂打擊一個樂句,這時教師要重點強調樂曲中音樂的形象是怎么樣的,跟幼兒商討“你所選取的樂器打擊出來的聲音是怎么樣的”,通過討論,教師為幼兒建立樂器與音樂形象的內在聯系,從而引導幼兒選擇正確的樂器。
其次教師在分樂器的時候最好把一種樂器分在同一個地方,不建議分散擺放,如把樂器分四類,分別放在每組幼兒的腳下,在徒手練習的時候,幼兒要根據自己腳下的樂器進行徒手練習。這樣做方便幼兒去向同伴學習,同時為下一個環節—合奏,做好準備。
最后在合奏的環節建議教師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聽音樂上面,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嘗試演奏,第一次演奏不好沒有關系,我相信,只要幼兒認真去聽了,效果也不會差到哪里。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4
聽了王老師這節課,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先來說一說目標,王老師定的目標是
1、能用不同的方式打開食物的包裝或外殼。
2、提高動手能力,鍛煉手部肌肉。
從整個活動上看,幼兒基本達到了教師制定的目標,同時我們也都能感覺到孩子的參與性、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從中得到了快樂。因為孩子們的天性看到吃就會很感興趣。
接著來說說教學過程,王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情景,拿出仙女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利用幼兒對變魔術的喜愛,激發、調動了幼兒情緒。接著出示盒子告訴幼兒里邊有很多寶貝,讓幼兒用仙女棒把寶盒中的東西變出來(教師教咒語),每位幼兒都拿到東西之后,讓幼兒嘗試打開來嘗一嘗。
接下去就是幼兒的操作部分,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讓幼兒人人動手操作,在于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王老師能關注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通過耐心引導,幫助幼兒掌握基本常識。最后王老師采用的是交流的方法,先個別幼兒交流,再讓全體幼兒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
接著我想來說說這次活動中存在的一些細節方面。
王老師上課非常有激情,所以也帶動了孩子們對這個活動的熱情,但是我覺得你一直是跟著自己走,沒有為孩子考慮的更多,你的思路很清晰,現在是這一步驟,接著又是哪個環節,但就像趕場子一樣,雖然每個環節都經歷過了,但都是匆匆忙忙,你把你要說的說好了就直接進入下個環節,而給孩子說的機會很少,孩子的思維還停留在前一環節上,你已經在講解第二個環節了,所以在打開物品這一部分中孩子的主動性體現的不是很好。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我們大家在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不斷的創新。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5
一、評選材
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一點一滴,這些都為這個活動奠定了情感基礎,也使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說,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卻不知道自己該用什么方式去表達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以此為切入點,不僅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更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二、評目標:
雖然我并沒有看到過這個活動的目標,但通過觀摩整個教學活動,卻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活動的目的所在,那就是對孩子愛的教育,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而且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是很高的。
三、評準備:
1、教師自身的準備:活動中教師態度溫和,聲音輕柔,非常得有親和力,這就使整個活動氛圍輕松,孩子在活動中沒有一絲緊張感,孩子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為活動創編了手的情境表演,雖然很簡單,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詮釋故事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物質準備:教師在活動中準備了磚塊、愛心卡和音樂,這些材料是隨手可得的,但卻都體現了教師的用心:所選取的音樂緊扣活動主題,又能給活動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氛圍;磚塊是讓孩子來體驗付出和分擔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該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愛心卡是鼓勵孩子讓旁邊聽課的老師畫的,增進了全場的融洽,而且最后匯集愛心卡,讓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
四、評環節
觀摩活動之后,我覺得活動主要有四個大的環節組成:引題——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搬磚感受父母的辛苦——表達對父母的愛,四個環節一氣呵成,一環緊扣一環,每一環節都能充分地為活動的目標服務。特別是在活動中采用讓孩子搬磚的方式,其用意是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應該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減輕他們的負擔,這種簡單的方式卻很好地將付出與分擔詮釋了出來,非常具體和直觀。
五、評教法
教師在活動中運用了很多個提問,但每一個提問都是開放性、發散性的,孩子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教師充分關注到了所有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
教師本身的素質教師是非常有親和力的,說話輕柔,很能讓人覺得親切、放松。在活動中教師都能做到與孩子蹲下來說話,可見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用心與孩子交流,而且對于孩子的每一個回答教師都能給予積極的回應,給予肯定,為孩子營造了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建議今天這個活動是讓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我覺得以后可以生成一個有關愛的主題教育活動,從對自己的愛,到對父母的愛,再讓孩子學習對社會上其他人的愛,比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殘疾人、各行各業辛苦工作的人,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要愛各種小動物、愛大自然、愛祖國等等,相信在這樣一系列的愛的主題教育活動之后,孩子的心胸會更寬廣,愛的涓涓細流會連綿不斷。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6
聽了#老師的《張開隱形的翅膀》這堂心理輔導活動課,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教師,謝老師的成長是很快的。謝老師把《張開隱形的翅膀》這堂有關自信心的心理課演繹得很精彩。在課堂上,謝老師帶領著學生進行了一次自信心之旅。
一、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
當一個人處于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時,他的心情就會比較放松,用這種放松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感受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首先從教師自身出發。教師的個人魅力很重要,一開始就要注意與學生拉近距離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情緒。課堂上,謝老師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謝老師懷著愉快的心情,以親切自然的教態面對學生,真心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課伊始,謝老師對學生說:“今天開始上課前,我們要完成一件重要的大事,我們有幾支新組建的營隊要來招募隊員了,我很好奇他們需要怎樣的人呢?你們好奇嗎?快聽聽他們有什么要求吧!謝老師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招募新成員的游戲方式,學生很感興趣,使他們產生了新奇感,感到老師很親切,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開來。接下來的課堂氣氛當然是相當活躍的,這就是積極情緒帶來的課堂效果。其次是學生的積極行為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課中,謝老師讓學生寫下自身的優點,每個人至少要寫一個優點。每寫好一個就用彩筆畫上一輪翅膀,你找到的優點越多,你的翅膀就會張得越大。謝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有一生寫的優點很多,老師及時表揚了他。后來在匯報的時候,學生踴躍、快樂地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優點,看著一雙雙美麗的翅膀貼到黑板的大翅膀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為自己驕傲、喝彩。還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學生寫自身優點的時候,老師配以愉快的輕音樂,營造一種輕松安全的心理氛圍,給學生以美的精神愉悅。以及結尾入營儀式,播放歌曲的旋律,呈現一段文字,學生在歌曲的旋律聲中朗誦《為自己喝彩》。自然而然,學生的積極情緒就能調動起來了。
二、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反復學習同一內容,教師不用一些新穎的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在的心理課堂教學的內容很豐富,讓學生聽一聽——《韋爾奇的故事》;找一找——發掘自身的優點;說一說——互相分享優點;寫一寫——張開隱形的翅膀;誦一誦——為自己喝彩。謝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內容相互動靜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情緒。而充滿美感的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在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去很好地感知、學習。在這一堂課中學生的積極情緒一直是貫穿課堂始終的。
三、設置懸念讓學生自主探索
只有學生自己愿意去學習,他們學習的積極情緒才能鋪展開來。謝老師用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去體驗積極的情緒,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如:“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你猜他是誰呢?”
“多么了不起的韋爾奇!在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的20年中,韋爾奇顯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而小時候的他曾經默默無聞,也曾覺得自己什么也干不成,想知道是什么讓他發生改變嗎?” “同學們,他猶豫什么呢?他將會面臨怎樣的處境?”
“同學們,你說男孩子心里會怎樣想呢?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跟他說些什么?”
“韋爾奇的故事讓你感受到什么?”
交給學生聽猜的任務,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集中,以此來繼續提高積極學習的情緒。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有效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以積極情緒點燃積極情緒,以自信生命影響自信生命。
根據班級學生心理發展方面存在的'突出或急于解決的問題確定活動內容。
《擁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中的一個主題。教學中,我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中選取學習材料、引發真情實感,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正確對待煩惱。針對書上的案例,讓學生為來當當醫生,為李萌解除煩惱開個“藥方”,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教完這堂課后,我感覺我的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真實有效的品德課堂,來源于生活,同時也能指導生活,真正讓孩子受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絕不應是一種“告訴”,不能讓我的“告訴”去扼殺學生的思考與體察,更不能讓我的“知性”去扼殺學生的“感性”;不是我告訴孩子們,遇到煩惱你要怎么去做,而是給他們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究、去建構,去盡情活動,去獲得屬于他們自己的鮮活的體悟與認知。同時我對學生生成問題的預設以及評價還要進一步努力。對真情互助環節的形式還可以再改進和豐富,面對孩子了解了這么多變煩惱為快樂的辦法,應教給孩子學會選擇,因為講臺屬于孩子,交流屬于孩子,收獲屬于孩子!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7
一、選材意圖
有個課例研修主題是《我是勇敢小寶貝》。可見,“勇敢”是該主題的核心詞。那么,什么是勇敢,勇敢主題目標是什么?個人認為主題目標有三:讓幼兒能有勇氣面對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害怕,并學習表達自己的害怕情緒,初步掌握克服害怕的常用方法。
那么,幼兒一般會害怕什么呢?《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恐懼的對象是隨其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而改變。3、4歲的孩子會特別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5歲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處受傷。這也是今天我為什么讓孩子們體驗黑洞后,特意強調了黑暗中有沒有受傷的原因;而6、7歲則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恐懼年齡,對想像中的“妖魔鬼怪”特別害怕等。可見,“怕黑”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所以我期望通過活動來幫助幼兒正確認識黑暗,逐步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心理。具體的行為引導則落腳在激發幼兒敢于嘗試一個人睡。現今家長的溺愛與不舍,許多大班幼兒是跟爸媽一個房間睡的,甚至是同一張床、同一個被窩,像今天上課的大二班幼兒,全班就只有6、7個小朋友是一個人睡的,這對獨立性的培養是不利的。要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要激發幼兒自身對獨睡的需求。基于上述考慮,我將本次活動定為大班心理健康活動《黑夜,我不怕你》。
二、活動目標
依據勇氣主題的三個目標:激發勇氣,表達害怕情緒,學習克服恐懼方法,我將本次活動目標設定為
1、通過故事和體驗,對黑夜有初步認識,了解黑夜并不可怕。
2、想辦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愿意嘗試一個人睡覺。
活動重點是感受、體驗黑夜不可怕,進而激發愿意嘗試獨睡的勇敢心理。難點為“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三、教學程序及反思
心理輔導活動,不同于一般教學,它是幼兒的認知結構、情感體驗、行為方式在教師的干預下進行調整、重組、統整的過程。所以要幫助幼兒認識到“黑夜不可怕”,激發其愿意嘗試一個人睡的勇氣,僅靠教師的說教是沒有用的,必須讓幼兒在真實的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感悟,繼而主動建構勇氣。所以整個活動我主要運用體驗教學法,分體驗喚醒、體驗改善、體驗深化、體驗轉化四大環節來逐步減弱幼兒對黑暗的恐懼心理:
第一大環節“體驗黑夜,喚醒原有感受”:要幫助幼兒認識“黑夜不可怕”,首先要還原幼兒對黑夜的真實感受,大部分孩子的體會應該是“黑夜很可怕”,但在白天,要讓幼兒表達對黑夜的感受,可能會因時間不對、體驗不深而缺乏真實性,所以第一大環節我主要通過三個小環節來幫助幼兒喚醒對黑夜的實際感受。首先借助一張寧靜的黑夜圖將幼兒帶入黑夜情境,然后用情境“黑夜蒙住我們的眼睛”,讓幼兒通過蒙眼、聽音樂感受黑夜,初步喚醒幼兒的黑暗感受。今日送教活動中雖然一開始有部分幼兒說自己不害怕,但在蒙眼傾聽音樂時,有許多幼兒感受了黑夜的可怕,紛紛講述黑夜中怕鬼怪的'經歷。有了這樣的喚醒體驗,幼兒對繪本故事中的豆豆不敢一個人睡,會有更深的認同感。所以第三環節就是借助繪本故事講述,將幼兒最主要的兩大類黑夜恐懼:影子和聲響呈現在幼兒面前,由此還原幼兒的原有經驗“黑夜很可怕”。
第二大環節“挑戰黑隧道,改善黑暗恐懼體驗”:讓幼兒在隧道中親身體驗、感受黑暗,從最初的不敢到后來的喜歡,讓幼兒感悟“黑暗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黑暗中沒有怪獸、沒有傷害,有時還會給我們帶來快樂。”這個環節主要有兩次挑戰,第一次個體挑戰黑隧道,第二次集體感受,可能有老師會質疑,從挑戰的難度系數來說,第二次比較簡單,因為那是集體行動,確實如此,但我安排這一環節的重點并不是讓幼兒體驗“勇敢挑戰黑暗”,而是讓每個幼兒在親身體驗黑隧道中來明白、驗證黑暗中沒有妖怪、沒有傷害,有時還很有趣。畢竟他人的經驗不能替代自己的親身體驗。
第三大環節“澄清故事,加深體驗:黑夜不可怕,揭示:恐懼來自想象”:借助豆豆不敢一個人睡的后半段故事講述,運用擬人化的語句“那是風爺爺為小老鼠唱的搖籃曲”(今日很多孩子在聽到這句話時,不由自主地微笑了,輕松化解了原本緊張的心情),開燈驗證“原來那不是妖怪,而是大衣的影子”,來進一步化解幼兒對黑暗的恐懼。最后,借小老鼠對自己說的話“哎,原來不是怪獸,是我想多了”來暗示幼兒黑夜恐懼都是自己嚇唬自己的,向幼兒揭示了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黑夜,就能戰勝恐懼,成功緩和了幼兒怕黑情緒。
第四環節“分發獨睡體驗卡,推動行為轉化”:積極的體驗與感悟要趁勝追擊,抓住時機,幫助幼兒落實在具體行為。借助獨睡體驗卡的分發、克服黑夜恐懼辦法的繪畫,來激勵幼兒嘗試一個人睡,將“黑夜,不可怕”的新體驗轉化為具體的獨睡行為。其實,我也曾糾結過,要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克服黑夜恐懼的方法,也曾想過讓幼兒現場采訪教師獨睡經驗,但最終我放棄了,因為幼兒教育是一種慢教育藝術,幼兒經驗的積累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所以我留下空白,就是希望今后讓孩子們在反復實踐中自己獲知、去填補。所以也請他們的老師配合我,明天讓他們談談獨睡后的感覺,檢驗今天繪畫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分發給幼兒的“獨睡體驗卡”是可以反復使用,如果現在繪畫的方法不實用,還可以重新擦去,繪畫或者補充新的好辦法,讓孩子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這遠比現在我直接告知有意義的多。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8
歡樂鼓評課這是一首曲風歡快、節奏分明的民族樂曲。選材上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從活動中葉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的喜歡,教師始終以寬松、幽默的氛圍來引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世界和表現音樂世界。整個活動教師完全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計,注重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這也使孩子們從頭到尾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玩、主動地參與活動,符合玩中學的理念。而且這位老師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主動參與,參與的情緒高漲、精神飽滿,能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的場面,體驗到了教學活動帶來的成功與愉悅。
首先,活動目標的制定從孩子角度出發,包含了情感、態度、能力三個目標,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根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非常的適宜,而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的,重難點突出。
其次,在活動中教師突破重難點運用了各種策略,使環節層層遞進,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孩子進行突破。有效的支架搭建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參與,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我怎么跳,你們這么跳。整個活動中非常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因為教師的圖譜支架幫助理解了曲調、舞蹈動作和前后順序。難點前置,順利幫助孩子掌握學習舞蹈的困難。激發了師生互動的興趣。還有,手腕花這個教具的運用為下面生生互動中,雙圈舞中轉身方式上的難點很巧妙的解決了。
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太也非常的親切,語言精練,每個環節的要求到位,能根據現場的教學及時的撲捉到幼兒的信息進行小結和反應。只是建議在活動中能多幾遍教師與幼兒的合作。
教學反思:
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后,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導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并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9
我是一名上崗不足三年的小學美術特崗教師,校領導預備讓我在本月底接手學前班的教學工作,所以在3月15日,參加了惠農區的學前教育領域的公開課大教研活動,在惠農區春苗幼兒園聽了教研室鄧愛軍老師的公開課——大班科學《有用的燈》,我從這幾個方面說說鄧老師的這節課:
一、教學目標的預設:
聽了鄧老師的這節課,我感覺這節課的預設目標是:
1.讓幼兒認識生活中的燈及用途
2.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見過的燈的作用及形狀特點,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通過認識燈的方法,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
4.通過引導幼兒啟發幼兒科學探索欲望,體會科學的樂趣
二、老師教了什么:
關于這個問題,雖然課后研討時鄧老師說她沒有“教”給孩子什么,但是她那一個個有力的問題就是教給孩子的,“你在哪見過的?”“用來干什么的?”“什么形狀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是教給孩子的,她教的.巧妙,教的不留痕跡,但又是特重要的東西——方法,這個世界的奧妙不是在課堂上都能學到的,只要教給方法孩子隨時都可以學。
在評課的時候有老師說了,要是把燈分類的講給孩子們會更好,這樣孩子對燈的功能作用會有個更清晰的認識,這個問題提出的很好,但在科學這堂課上是不是很實用我覺得有待商議,假如老師都給孩子分好類,我覺得孩子的自主學習就會體現不到,要是在課堂的最后讓孩子自己把圖片上的燈按照自己的方法分一分可以看看效果。
三、孩子學到了什么?
聽完鄧老師這節課,我覺得孩子學到的有這么幾點:
1.孩子認識了生活中的一些燈,知道了它們的名稱、用途、出現的地點以及基本的形狀特點。
2.學會了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燈。
3.初步掌握了觀察燈的方法。
四、這節課的優點:
聽完鄧老師的這節課,讓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就從下面幾點說一說:
1.鄧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非同一般,她能把5、6歲孩子的課堂持續組織的那么好真的是一位資深的老師,當然孩子們這樣好的習慣也和春苗幼兒園的老師的常規管理好分不開的。
2.鄧老師的課堂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正如她說的她并沒有教給孩子什么,都是他們自己在學,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孩子在學。
3.采用比賽的這種游戲教學方法讓孩子能在玩中學,讓他們既能體會學習掌握知識的樂趣,又能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同時又學到了東西,真是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鄧老師特別重視幼兒習慣的培養,這也是一個好老師常年堅持的好習慣。
五、遺憾之處:
1.鄧老師在講到霓虹燈和手機燈的時候,老師問:“這叫什么燈?”孩子們說是裝飾燈的時候,孩子們說的是對的,沒有必要強調說是霓虹燈。
2.結尾的時候有點倉促,也有評課的老師說了讓孩子動一動,也就是說把學到的東西給大家展示一下,鄧老師最后發了幾張圖片,可以讓孩子把圖片上的燈向大家介紹一下,也可以讓孩子按照今天所學的燈地不同功能和用途給燈分分類。
總之,在鄧老師的這節課上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值得我以后注意的地方也很多!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什么說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學前教育的同行能指出來,在相互交流中更可以幫助我在專業上盡快成長。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10
繪本教學是幼兒園里常見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幼兒解讀畫面,理解畫面,從而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看了紀老師的教學活動,我針對不同優缺點,進行評價:
一、優點:
本次活動的設計比較好,借“文學作品”為媒介,利用生動的故事調動幼兒社會情感的表達與感受,萌發情感共鳴。同時以“探究操作”為載體,以情景體驗“大帶小”的方式為橋梁強化感同身受,引發幼兒思考探究,將情感認知演化為社會行為,積極引導幼兒社會性發展。
活動的設計意圖中,借用《我做哥哥了》這一故事的情景,配合PPT、故事講述讓幼兒從故事角色的分析中感受到角色的心理變化,增加對社會情感認知的認識,豐富自身經驗,從愉快的體驗、感受中獲得哥哥姐姐應該要照顧弟弟妹妹的認知。在環節中,注重的是幼兒對“野田”這一角色在面對自己做哥哥后出現的.矛盾心理、情緒變化和一次次戰勝自己不斷成熟這一過程的引導。用了更好地突出“野田”的心理變化,用“躲”、“逃”、“送”三個動詞歸納“野田”想要逃跑的方法,而一次次的失敗,讓“野田”的內心起了變化,從而讓幼兒正確理解把握角色“善良、有責任感“的形象特點,大膽的表述自己的猜想,為突破活動重點積累經驗。
幼兒講述氛圍也較寬松,能讓幼兒自由講述,調動幼兒講述的積極性,注重了氛圍的創設。
二、缺點:
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活動組織者對原有作品內涵的把握,對于她整個活動的調控,有著很重要的左右性。既然是繪本教學,教師較好地語言素質是不可缺少的,在整個活動中,紀老師的語言總讓人感覺簡短、貧乏、不夠味道。還有語言的緊湊型,教師在活動中一而再出現一些調控班級紀律的詞語,但是過多的這種詞匯反而干擾了幼兒對作品的注意力。
一些細節的把握。如遮掩文字這個環節,是不可少的。因為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第一次自我閱讀時就出現文字,就會干擾幼兒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像。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11
聽完李老師的這一音樂活動,第一感覺是將音樂與舞蹈完美的融合,孩子們在音樂中學得開心,跳得開心。
一、目標明確,達成度高
活動目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干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心中不禁有活動的小目標,還有音樂活動的的大目標。她在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時總是要求幼兒帶著任務聽的,目標非常明確。如“編了哪些動作”、“先跳什么動作、再跳什么動作?變了幾次?”正因為教師心中有目標,所以能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更生動、主動的活動,從而達到活動目標。
教師制定的三個目標分別從知識、能力與情感方面來體現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大班幼兒的社會性逐漸發展,有非常強烈的育人合作的`愿望,本次活動充分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在活動中可見目標大程度還是很好的,幼兒的參與度較高,融入在快樂的音樂氛圍中。
二、環節遞進,由淺入深
整個教學活動環節設計清晰:第一步整體感受音樂曲風(活潑、喜悅)。第二步開始請幼兒欣賞舞蹈,觀察有哪些動作,利用圖譜將無形的音樂變為有形的動作,突破了重難點,為接下去的舞蹈做了非常好的鋪墊。接下去單人跳、雙人跳、跳雙圈舞,一步步環環相扣,難度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三、多種策略,建立支架
藝術是多元、融合的,李老師這節《歡樂鼓》活動充分將音樂與舞蹈融合在一起,采用跳雙圈舞的形式非常新穎,但對于幼兒而言在短短的時間內既要學動作又要記音樂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活動中運用了多種教學策略進行突破。首先在整個活動中運用圖譜、動作、觀察等方法,調動多種感官,使幼兒融進快樂、有趣的舞蹈中,不知不覺已將樂曲融入心中。其次,為了防止幼兒在跳雙人舞、雙圈舞時區分角色和挑錯方向,教師以紅色和藍色手腕花為提示,輕松的解決了難點。
但是,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次活動中我覺得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目標中提到“能根據音樂來創編各種鼓的造型”,可在活動中這些都是教師創編的,幼兒創編的較少,我覺得可以在開始做動作時讓幼兒說說可以有怎樣的造型,然后教師嘗試將幼兒的動作便如到舞蹈中,解決幼兒先入為主的問題。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12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集體舞是比較難組織的一種活動形式,是一種在音樂伴奏下的娛樂性舞蹈,突出的是大眾性和參與性。其特點是隊形簡單動作簡潔,交換舞伴重復舞蹈。集體舞形式多樣,有二人、三人、多人,單圈、雙圈、自由式、行進式等。本次集體舞選擇的是雙圈形式。伴奏的樂曲悠揚、節奏工整旋律輕快,幼兒便于記憶。
一、本次活動
呈現的是一節原生態的集體舞教學。沒有過多的教具、太多的修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腕花和音樂,卻能讓他們在優美的樂曲聲中舞動奇跡。這個絕大多數要歸功于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教師在整個示范與講解過程中,沒有過多的言語表達,卻字字有用,幫助幼兒聽、看、想、動,井然有序。
二、活動設計
循序漸進,教學目標層層完成。構成集體舞是三個基本要素:音樂、動作、隊形,要想把集體舞有序有有效的進行就必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關鍵點。
1.在熟悉音樂的環節中就把律動植入樂曲之中,輕松引導幼兒感受樂曲風格與節奏變化。
2.本次雙圈行進式的集體舞會出現較亂的秩序。但是在教師幾個動詞的幫助下,卻能讓幼兒有序地進行舞蹈:走、握握手、變、拍、藏、啪等。讓幼兒將動詞與音樂旋律銜接起來,口令合拍緊湊,銜接自然,明確清楚,便于記憶操作。
三、建議:
教師讓幼兒自主聽音樂,記動作的機會還是不夠,建議多聽,多感知音樂旋律的變化。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 13
此次骨干教師培訓班有幸到鎮海幼兒園聆聽了兩個教學活動,可以說受益匪淺,現在結合自己的見解對大班科學活動《鉛筆寶寶》做以下評析。此次活動由一位陽剛的男老師——斌斌老師執教,教學語言較精煉,指令也比較明確,體現出了一位男教師的獨特魅力,孩子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時刻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及積極的探究欲望。
一、評選材
教師能夠從一支極其普通的,幼兒異常熟悉的鉛筆入手,以如何使鉛筆站立為主線設計這個科學活動,借用鉛絲,讓幼兒在與鉛筆的互動中一步步提升,了解平衡這個知識點,應該說選材來源于幼兒生活,內容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
二、評目標
在目標的制定上,教師能夠統一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制定了知識目標:利用提供的材料感知物體的平衡與重量之間的關系;能力目標:在尋找保持物體平衡的方法中,大膽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和操作中的感受;情感目標: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目標制訂比較全面,也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
三、評準備
在此次活動中,教師準備了每人一支鉛筆,在鉛筆上,教師將鉛筆分成三截,從上至下分別貼了藍、黃、紅三色的小貼貼;一根鉛絲,鉛絲的中間繞了一個圓圈,剛好供鉛筆鉆入又不會掉出來,兩端向下彎曲;塑料夾子若干。教師讓孩子們在自由探索后,找到使鉛筆能夠站立起來時鉛絲在鉛筆上的位置,利用小貼貼讓幼兒明確地說出此位置——鉛筆的底部。但是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可能由于緊張,并沒有提出請幼兒在鉛筆上貼著小貼貼的這些位置都嘗試一下,違背了科學活動讓幼兒大膽探索的原則。
四、評環節
此活動共有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拋出問題,激發興趣,以如何讓鉛筆站在手指上很好地調動了幼兒探索的欲望。第二環節第一次嘗試:借助鉛絲,使鉛筆站立。在此環節中,教師提供了事先準備好的繞了圓圈的鉛絲,幼兒只需要將鉛絲套進鉛筆,然后上下滑動就可以了。在此環節中,教師比較急躁,沒有讓幼兒探索將鉛絲套在鉛筆的不同位置,而是在發現有一個孩子成功后,馬上請他進行展示,請其余幼兒進行學習,因此,多數孩子都是在沒有經過探索后就得到了結論。第三環節第二次嘗試:利用輔助材料,使鉛絲平衡。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是提供了夾子,而且在有個別孩子保持平衡后就請上來說明了理由,再一次剝奪了孩子自由探索的機會。
五、我的建議
此次活動只進行了15分鐘,完全脫離大班幼兒的課程時間,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讓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機會,教學活動內容偏簡單。新《綱要》中提到,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教師應該給孩子大量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去操作,讓幼兒自己去探究結果,而不是教師帶領下的獲知。
1.增加難度
作為大班的`孩子,我覺得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將鉛絲繞成實驗需要的樣子,因為鉛絲彎的程度不同,平衡點也就不同,這就增加了探索的難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師可以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嘗試,尋找平衡點;或者提供記錄表格,讓幼兒進行記錄、比較,為什么鉛絲的一邊夾了一個夾子,另一邊卻要夾兩個夾子才能保持平衡。
2.與生活經驗相聯系
科學活動的最終導向是為生活服務,因此,在科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們通常會進行延伸,與生活活動相聯系。在此次活動中,平衡的原理其實和走鋼絲、天平秤的原理是一樣的,教師可以考慮回歸于生活,讓幼兒通過視屏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應用。
3.科學活動要進行小結
科學活動是非常嚴謹的,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科學概念,因此在每個環節后,建議教師都要進行簡單的小結,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評課稿12-23
大班評課稿06-12
幼兒園大班的評課稿(通用10篇)05-27
幼兒園評課稿01-22
幼兒園評課稿04-09
大班評課稿(通用14篇)06-28
幼兒園小班評課稿05-27
幼兒園評課稿范文06-20
幼兒園聽課評課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