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

時間:2024-08-06 19:51:28 稿件 我要投稿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毫米的認識》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1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并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本節課吳老師教學環節清晰,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

  1、從這部分知識特點來看,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于遺忘較快個一個知識點,學生因為日常應用較少,知識點空間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學本課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印象。教師在處理這部分知識特點是,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并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

  2、從學生主體性,教師引導方面來看,長度概念的掌握論方法實踐操作優于其他任何教學手段。而本節課教師則充分考慮到這方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以學生動手探索為主,教師談話傳授為輔;以學生綜合感悟總結為主,教師總結評價為輔。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引導角色。

  3、教師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參與面廣,活動量大,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且課堂氣氛融洽,學生聯系生活,深化概念,過程不做作也體現了數學美、符號化,對于學生的后階段的學習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2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屬于計量單位的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的本課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且通過學生的實際測量感悟并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但鑒于學生年齡較小,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費老師調整了教學內容,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分為2課時進行教學,本課只要“認識毫米”,減緩了學習坡度,降低了學習難度,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回顧課堂,費老師在設計上對學生對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這類抽象的知識引導地很細致,這樣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建立一個空間模型,讓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毫米的概念。

  1、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計量單位的學習比較枯燥乏味,費老師能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對毫米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且課堂氣氛融洽,學生聯系生活,深化概念,對于學生的'后階段的學習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2、十分注重對細節的引導。如在引導出1毫米后,教師問:“1毫米有多長呢?”問題拋出后,先讓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再和同桌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在通過獨立思考找到1毫米之后,在進行同桌交流,最后再組織全體討論,對1毫米的概念認識十分到位。

  3、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費老師舉了很多例子:1分硬幣、電話卡、信用卡、一沓紙等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還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加深印象。同時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會數學與周圍生活的密切聯系。

  4、環節設計扎實有效。特別是在教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8毫米的線段時,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直尺,充分利用直尺上的5毫米線,既教給知識,又培養技能。

  總體而言,這節課教學流程重點突出,層次清晰,教學效果好。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3

  本節課劉老師思路清晰,語言簡練,能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并且做到重、難點突出。

  1、“毫米產生的意義”在本課中是以已有知識為前提引出的問題,當原有學習經驗在實際學習中受困時,必然會產生一種新的認知,即毫米的出現。

  2、在“毫米的認識”時,先認識1毫米,再到1厘米=10毫米,這個過程始終圍繞學生的動手在直尺上找,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毫米與厘米的關系,這樣直觀的體會比死記硬背更記得牢。這個環節的重點是學生的動手操作:a.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10毫米。B.利用1元硬幣、身份證等物品讓學生切身體會1毫米有多長,產生一種直觀感受,為日后填寫單位做準備。

  3、在“實際測量”環節中,首先先復習了物體的長是如何測量的?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對準幾毫米就讀幾毫米。注意的'地方:

  a.一端對準“0刻度”。

  b.直尺的邊緣要與被測的物體的邊緣對齊。這個必須在測量前要復習到。在這設計了8毫米,有兩種方法:

  一、找到5毫米的地方往后數三格就是8毫米。

  二、1厘米=10毫米,10毫米—2毫米=8毫米,這里5毫米的認識非常關鍵。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4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并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從總體上來看,這篇教案設計重點突出,環節清晰,層次分明,鞏固獨特到位。下面就本節課的總體及細微之處表達一些個人的想法。

  在復習舊知階段。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于遺忘較快的一個知識點,教師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并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教者首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米和厘米單位,并用手比劃一下它們的長度,激發學生的長度空間觀念,直接進入今天的學習主題。

  在教學新授新知分米階段,本段的設計巧妙之處就是將知識簡單化,讓學生在量的過程中建立1分米長度概念,教者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找一找、畫一畫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感知長度單位概念,得出1米=10分米。在交流畫1分米的畫法時,有多種找出1分米的方法,比如刻度0—刻度10,刻度1—刻度11等等,教師總結也就是畫滿刻度10,就是1分米。然后互相檢查是否畫了1分米,這樣的一個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采用互查,互學等形式,完美的體現出差異教學思想。

  通過讓學生用厘米作單位,去量數學書的厚度的.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不足1厘米時,為了測量的精確,我們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即毫米。切實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毫米的表象。然后講述: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一些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畫一下1毫米的長度嗎?此部分講解非常細致到位,值得我學習。

  注意細節”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把握了教學中每個細小的環節。“大約”一帶而過,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長度單位,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嚴謹意識。特別是在認識1毫米1毫米地數時,數到5毫米的刻度線時,讓學生觀察這個刻度稍微長些,是5毫米刻度線,滲透讓學生以后看刻度時更準確更快的方法。這個方面講解得很細致。

  從多媒體應用方面來看,教師能夠把握每次集體交流過程,通過實物展臺呈現給每位學生,照顧了全體,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建議:

  1、隨著數學的綜合化,數學的長度單位不在是生硬的文字,而是生動形象的字母符號等等,所以,在學習分米和毫米單位時,可以順其自然地介紹他們還可以用字母符號來表示,這樣更加地全面具體。

  2、教者在最后一環節安排學生合作:選擇長度單位再測量,并寫出來。時間太急促沒能完成,結果就匆匆結束讓學生課后完成,這樣的活動不算完整,好多學生是不能完成的,也不懂的,不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我想有布置就應該有檢查和評議。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5

  楊老師執教的課題是《分米、毫米的認識》。楊老師幽默風趣,親和力強,課堂上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在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讀一讀、找一找、估一估、議一議等操作活動中認識毫米與分米,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各種感官參與其中,形象的演示、抽象的概括,達到讓學生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的目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節課有兩大亮點值得學習:

  一是精彩的導課。楊老師是這樣導課的:老師肩上背著一根長長的隊旗旗桿(金箍棒),做動作,讓學生猜一猜,老師表演的是哪個電視劇的人物。學生猜測:孫悟空。然后教師把金箍棒變短,觀察,說說現在的金箍棒有多長?(1米),再變短(1厘米),說說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米=100厘米。教師問:“還有其它的長度單位嗎?”引領孩子們自然而然的進入新知的學習之中。這樣的導課,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較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富有趣味性,同時也較好的回顧了前面學習的知識:米與厘米的認識,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我在想:如果我來設計這節課,我是做不出美猴王的動作,也想不到用金箍棒的變化把舊知的復習隱含其中的。相比之下,直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舊知,遠不如楊老師的.這種設計活潑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是毫米的感知。在感知1毫米大約有多長的時候,楊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先量出約1毫米長(厚)的物體,如硬幣的厚度、銀行卡的厚度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物體,然后抽出,觀察兩手指之間的長度,然后再放入,再抽出,這樣反復操作,反復觀察,經過不斷的感知之后,楊老師提出問題:“你想對毫米說什么?”孩子們紛紛說:“你太小了”、“你太短了”、“你怎么這么短呀”。然后得出結論:毫米是用來測量較短物體長度的。在我教學毫米認識的時候,這一環節我卻沒有這樣讓學生捏一捏,而是讓學生直接根據自己的感知用手指比一比,相對來說:直接用手指比一比遠不如這樣捏一捏的感知更具體,更形象,感知也更加準確、充分。看來,一節課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思考,很多時候,換一種設計方式,會更適合孩子,會讓孩子的理解更深刻。

  一點值得商榷的地方:課堂上,在楊老師開始引領學生認識分米的時候,到下課還有5分鐘的時間,到進行練習的時候,已經下課了,感覺對分米的認知有些倉促,而相對來說,分米也是學生不容易感知、理解的。在學習之前,我與楊老師進行交流過:可不可以這節課只認識毫米。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感知與操作,從而更全面的認識。很多時候,我們在解讀教材的時候,不僅僅要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與安排,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使用,讓我們的教學設計更加適合我們的學生,更利于學生的學習。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毫米評課稿04-28

認識毫米評課稿(精選6篇)09-21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評課稿04-24

《認識分米和毫米》評課稿范文(精選13篇)04-06

《比的認識》評課稿04-17

認識比的評課稿06-07

毫米的概念評課稿范文(精選8篇)09-22

《圓的認識》的評課稿06-08

認識厘米評課稿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