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通用1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
整堂課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師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學生深刻領悟“搭配中的學問”,探索出搭配的順序和“決竅”,一切是如此順理成章,又是那樣扎實平穩。對于這樣一節有效的課堂,我想,權用三個“注重”或許可以逼進有效教學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學規律。
1.注重生動評價,強化有效引領。
陳老師在上課時不僅注重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更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師馬上請這三位同學解說自己的搭配思路,隨后便抓住時機問學生:“你認為她這種方法好嗎?為什么?”,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了搭配的順序,成全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資源、信息要素的協同促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2.注重細節觀察,強化有效建構。
在學生為搭配的衣服連線后(該生沒有按順序連,但答案是正確的),老師立即問學生:“剛剛這位小朋友在連線時出現個小問題,你們發現了嗎?”,指導重新連線后還要求學生說說板演者的連線方法。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陳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她鼓勵學生發現板演或回答時的細節錯誤,無形之中就給學生一種學習的緊張感,使得他們更加認真地投入到課堂當中來。
3.注重原始創新,強化多維發展。
通過衣服實物的搭配和連線的方法,陳老師鼓勵學生充分開動腦筋,想出了各種搭配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也確實找出了許多不同的`方法,真正達到了探究“搭配學問”的目的。這樣,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創造”,這種“創造”源于他們的生活經驗,能有效擴充、完善對“搭配學問”的獨特解讀。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2
在前面聽了朱蘭玲老師的《9加幾》,陳移玲主任的《9的乘法口訣》以及鐘海英主任的《合理搭配》三節課,我要感謝這三位老師,給大家帶來這么精彩的公開教學課,讓所有的數學老師特別是新教師有這么好的學習機會,使得我們數學組在課堂教學上有了更高的提升。這3位數學教師,應該說是各自己的教學特長和特色,聽了這3節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3節課,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9的乘法口訣》一課中,教師先復習8的乘法口訣,從而引導學生編出9的乘法口訣,在熟記9的乘法口訣時,并不是以一貫的死記硬背的方式要求學生背誦,先是要學生去發現隱藏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在創新性地使用手指記憶法教學生熟記口訣。使學生在探索實踐活動中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在《9加幾》及《9的乘法口訣》中,教師都從學生感興趣的西游記作為入題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合理搭配》一課中,教師以創設老師過生日這一情境,請學生幫老師搭配衣服開課,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存在。這三節課的情境創設都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進行了情感鋪墊。
三、經歷探索過程,培養創新過程
在《9加幾》這一課中,教師讓學生擺小棒;在《合理搭配》一課中,教師讓學生擺學具,并提示學生怎樣搭配才不會重復,不會遺漏。在孩子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他們思考、動手、實踐及創新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教師的訓練到位,練習有針對性。
這三節課都緊緊地扣住教學重點設計練習題,練習形式多樣,通過練習最大化的鞏固所學知識。
五、常規教學穩抓不放。
這三節課是低中年級的課堂,從課堂中來看常規教學這項工作都做的非常的扎實,都能以較強的親和力,豐富的語言和表情,來營造出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得低年級的課堂都能做到活而不亂。
總之,這3節課,都上的非常成功,讓公開教學活動目的真正發揮了實效。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3
這是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課,一堂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突現教與學的好課。
其一,教師巧妙地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套圈游戲作為教學情境,把數學知識融合在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并以此貫穿全課始終。這就為學生架起了通往學習的橋梁,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因此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更是學得主動。
其二,把競賽機制引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并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其三,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本節課的另一亮點。比如:在總結連加的方法時,不是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完成,教師只是畫龍點睛般地加以引導,師生一起歸納出連加豎式的3種寫法。較好地培養了學生主動探求新知的意識和能力。
其四,恰到好處地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其五,較好地培養了學生解決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最后一道練習題,教師僅僅給出三件玩具的價格和600元錢,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能力得到培養,素質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方面略顯不夠。例如:在第一輪比賽中,比較誰勝誰負,應該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教師一開始并沒有強調要用套圈總數的多少來評判勝負,所以,從次數方面來說,男生兩勝一負,說男生贏也是有道理的,教師不僅應該給予肯定,更應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自己找一個評判標準,這樣引入新課更自然,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第二,在第二輪套圈比賽時,男生的兩次套圈得分明顯低于女生時,教師如果能在這個地方提出一個問題:“男生還有沒有贏的可能呢?”則會錦上添花。
第三,學生“說”的過程體現不夠,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后,往往只滿足于一、二個學生的回答,沒有照顧大面積學生。
1、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課,教師善于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勵他們大膽的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但在鼓勵學生想法,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讓他們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2、教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幾乎沒有代替學生做過任何結論,教師總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引導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獲得學習體驗。
3、教師大膽沖破教材原有的框架,活用教材,將套圈的游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活動,比賽極具開放性,讓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
4、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首先是這節課以套圈的游戲引入新課連加,并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玩中學,樂中悟,更是因為教師營造了一種親切,平等,民主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然的融入課堂,讓他們的熱情始終高漲。
5、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課最后設計的應用延伸題目,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實踐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不足之處:
教師在有一個環節擦掉了第一個學生的板書,這對那個學生是個小小的打擊;教學的形式還可以多樣化,例如在中間設計學生以小組的合作交流的形式環來調節課堂;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有待加強,在課堂中有的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有幾個小朋友卻在玩東西,這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帶動起來。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是一堂成功的課,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特點:
1、教師能創造性運用教材,優化內容,將連加的數學知識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套圈游戲貫穿始終,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使課堂氣氛良好,教師的思想具有超前意識。
2、營造了寬松的教學氣氛,發揚教學民主,本節課教師充分抓住學生好玩,愛玩的天性,用游戲的形式將知識賦予其中,再加上親切的語言,得體的教態,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井然有序。
3、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突出算理,突出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會做還要會說,譚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連加的方法,更是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將算理講得清清楚楚。
4、突出了讓學生解決問題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本節課的練習環節,教師創設了“我與丁丁比賽”的教學情境,通過比賽,使學生知道,不一定要算出總分也能判斷分數是否超過丁丁,從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密切與生活的聯系,加強應用意識。練習有一定的密度,體現了不封頂,不保底的思想。
同一學生回答次數過頻,其他孩子發言的機會太少。其次是鞏固練習的形式是以看屏幕的練習為主,學生動筆寫的習題少。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結合不夠。再有,課的延伸還可以設計得精致點。這堂課給人的感覺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風,教師教得親切,自然,活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以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1、教學設計新穎別致,整堂課不覺得在學,而覺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動課,學生是參與者,教師是評委,在玩中學,比生硬的說理更讓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個學生不好玩,不好動?這堂課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所以氣氛也相當的活躍,無疑,教學設計是成功的。
2、教學流程生動,流暢,層次感強。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同,第一次引出連加,第二次引出連加中的進位,教師并進行重難點引導,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游戲中進行,為后來的環節打下基礎,最后,用600元錢買價格不同的動物娃娃,夠不夠?將連加運用到生活中,一氣呵成,環環相扣,層層鋪墊,教學環節相當嚴謹。
3、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也把權力下放,教師只作點拔,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他們的解題思路,激活他們的思維,如套圈比賽,男女生競爭,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面和質量,讓人覺得是學生在推波助瀾,學生們自主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有一點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
幾點建議: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否多舉幾個例子;
二、在學生上臺套圈時,能否交給臺下的同學一些任務,如讓他們算結果等;
三、課堂要有小結,但這堂課的小結過于匆忙,流于形式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4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下午好!本次聯片教研活動在仁河中心校的精心組織和四位承擔公開課教師的精心準備下,開展的很成功,根據組長學校的統一安排,我就四位老師的公開課談幾點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幾位教師不要介意,同時請各位領導指正?傮w呈現五大亮點:
一、課堂活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這一先進的課程理念。
課程標準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數學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龍活虎活經驗和學生原來的認知基礎上的。幾位老師都能恰當的運用身邊的教學素材,創造有趣的教學情景。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就是使學生在獲得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方面都得到發展。三位老師的課堂中,教者都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老師不是傳授的現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估驗成功的喜悅。
三、合作交流于動手實踐相結合,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四位老師的課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并充分給足了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四、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位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將觀察、操作、討論、練習、轉化、對比等有效的學習方法與之相結合,大大提高的學習效率。
五、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滲透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得到進一步優化。
以上是我聽了這幾節課的總體感受,如果就每一節課而言,我認為四位教師各有所長,每節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老師語言優美,儀表大方,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老師課堂激情高,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通過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節枯燥的計算課上的很精彩。
老師能夠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對新知的探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和自學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整堂課給人的感受是穩重、成熟。當然,我們每位老師的課都不可能達到100%的完美,所以就上午四節課在以下幾方面還值得進一步加強改進和研討:
一、合作學習的過程還需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對合作學習進程中的分工情況、參與率、合作方法等因素還要重點考慮。
二、課堂中各環節過渡不夠自然,特別是在使用多媒體過程中,教師只顧完成教學內容,而忽視了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和銜接。
三、課堂預設不夠細化,學生的多向性思維沒有得到發展。
四、課堂細節關注不夠全面,比如在課件制作、板書、教態及專業術語的使用上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總之,四位老師通過精心準備,分別為我們奉獻了一節精彩的示范研討課,從這四節課中我們既看到了課改以來我們所取得的優秀成果和每位教師積極踐行新課程的有力步伐,同時又為我們后階段的課改方向指明了航標。我想,我們片區的全體教師一定會以本次活為契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加大課改力度,逐步探索課堂教學的新路子,為了讓我們的課堂達到民主和諧、輕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話:教學是我們的事,教會了是高興的事,會教了是幸福的事!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5
教學中,老師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松、愉快。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被谶@點,老師創設了讓學生抽不同顏色的紙牌的活動,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如在理解“不可能”這個概念時, 老師先讓學生抽紅桃,在好幾位學生試抽之后,都不能抽到,學生由此產生疑問:為什么這幾位同學抽過后,居然沒有一個能抽到?由于疑問而引發思考,并作出猜測和推理,原來老師手里根本就沒有紅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把手中的紙牌轉過來讓學生觀察,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游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緊密聯系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本節課時,老師 的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用形象的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3、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老師的教學語言很少,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情感投入起著積極的激勵作用。即有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評價,也有對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有對學生學習情感的評價。比如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和激勵,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和師愛的魅力。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只是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 ,充分體現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鑒。當然,老師如能在某些環節上,進一步加以改進,比如讓學生動手操作,雖然紀律難控制,可能效果會更理想!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6
1、教學重難點拿捏準確。
一開始復習圓的面積公式為整節課設下鋪墊,因為圓環的面積也就是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重點復習圓的面積計算為一些中下生起到很好的'喚醒作用。接著馬上就接入新授課內容,圓環形狀的花圃并導出本課課題,讓學生在情境中進入新課學習,圍繞圓環面積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重點凸顯而出,教學目的非常明確。
2、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讓學生剪圓環,親身體驗圓環的行程過程,直觀的操作降低了中下生對圓環知識的理解難度,也使全體學生對概念理解、公式推導起了很大作用。看似簡單的知識,陳老師還是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六年級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產生動力,這樣學習上才能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
3、練習設計圍繞重點展開
雖然題目不多,但每道題都有不同特點,各有代表性,第一題是緊靠例題直接給出兩個半徑,第二個圖形是給出兩個直接,求圓環面積,與第一題相比有了一點轉折。第二題是知識運用,通過要求學生認真讀題,然后畫圖理解題意,這個教學環節很值得借鑒,高年級學生對應用題如果真的認真審題,能根據題意畫圖,其實已經解決了一半,好的學習方法能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減少困惑,很值得學習。
自己一點與本節課關系不大的看法,平時黑板板書以及學生作業要求最好能更細心,更規范,黑板上學生的版演結果的單位都沒小括號,展示學生作業本時發現學生也沒有。細微地方不知道考試是否扣分,但嚴謹的細節也是數學科所要求的。
在此我們感謝X老師的辛勤付出,為大家提供這么好的優秀評課稿,此評課稿僅供參考。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7
《秒的認識》是一節生活知識課,朱老師依據“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教學流程清晰,教學目標明確,設計的教學信息豐富多彩。如:錄像、游戲、體驗活動等等,課堂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效果不錯。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特色:
1、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這節課的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利用課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場景,運動場上的時間等等,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
開展小組合作交流,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也實踐了“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數學理念。其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比如,讓學生體驗一分鐘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們可以寫字,可以做口算題,可以讀文章,還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進行體驗,效果挺好。
3.重視知識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學習、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教育理念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將學數學與用數學有機聯系起來。如在游戲環節中,讓學生估測每個活動所需要的時間,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約多少時間……這些活動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交流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8
這次有幸聽了張教師的《解決問題》一課,反思如下: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張教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并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2、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張教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一樣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供給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如最終的春游問題,讓學生在尋找哪一種方法更省錢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并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終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異常是最終一個旅游問題,學生一開始沒有想到買團體票,他們覺得沒有到50人,就不能買團體票,經過小組討論,他們覺得能夠加兩個教師,最終又想到能夠多買兩張票來湊足50個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了,數學應用能力也更強了。
可是,我在那里也碰到了預設與課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預設中先告訴學生:教師是免票的。但上課時由于緊張,忘記告訴學生,在反饋時,學生想到能夠加兩個教師,我本能夠順著學生的思路,就加兩個教師湊足50個人。但我想著自己的預設,就生硬地告訴學生說教師是免票的,錯過了課堂生成精彩的好機會。事后我想了一想,能夠在學生說加兩個教師,贊同學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教師免票的話,怎樣辦?再讓學生思考。這樣整節課可能更完善。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9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給予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把自己置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去積極地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比較去主動探索,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在練習的設計中,教師請學生在第一排擺2個星星,第二排擺的個數是第一排的4倍,當學生匯報擺的結果時,引導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擺。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述,使學生對“倍”的概念以及“一個數的幾倍”有了深入的理解;緊接著,教師又設計了一道開放題:讓學生拿出星星,自己喜歡擺幾個就擺幾個,接著讓學生擺蘋果圖片,使蘋果的個數是星星的3倍。學生擺的結果多種多樣.當學生匯報了自己的擺法后,我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提出問題:“為什么都是3倍,而你們擺的蘋果圖片的個數卻不同?”引起大家的思考。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發現因為星星的個數不同,所以,當擺它的個數的3倍時,蘋果圖片的個數就不相同,進而體會到“比的標準不同——一份的數量不同,所得到的結果——蘋果圖片的個數也就不同!边@樣的練習,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理解了“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學生不僅學會概括表象,強化了“倍”的概念,同時為下一節課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二、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看、動手擺、積極說,使學生的腦海里產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征,從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這節課里,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生活中的實際物體個數和圖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擺圖到看圖再到擺脫直觀,說出倍數關系的過程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鞏固練習題構成了本節課學生內化知識系統,在設計上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突出內容的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給學生提供了思維拓展的空間.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0
整堂課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師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學生深刻領悟“搭配中的學問”,探索出搭配的順序和“決竅”,一切是如此順理成章,又是那樣扎實平穩。對于這樣一節有效的課堂,我想,權用三個“注重”或許可以逼進有效教學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學規律。
1.注重生動評價,強化有效引領。
陳老師在上課時不僅注重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更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師馬上請這三位同學解說自己的搭配思路,隨后便抓住時機問學生:“你認為她這種方法好嗎?為什么?”,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了搭配的順序,成全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資源、信息要素的.協同促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2.注重細節觀察,強化有效建構。
在學生為搭配的衣服連線后(該生沒有按順序連,但答案是正確的),老師立即問學生:“剛剛這位小朋友在連線時出現個小問題,你們發現了嗎?”指導重新連線后還要求學生說說板演者的連線方法。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陳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她鼓勵學生發現板演或回答時的細節錯誤,無形之中就給學生一種學習的緊張感,使得他們更加認真地投入到課堂當中來。
3.注重原始創新,強化多維發展。
通過衣服實物的搭配和連線的方法,陳老師鼓勵學生充分開動腦筋,想出了各種搭配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也確實找出了許多不同的方法,真正達到了探究“搭配學問”的目的。這樣,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創造”,這種“創造”源于他們的生活經驗,能有效擴充、完善對“搭配學問”的獨特解讀。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1
本次學習匯報活動中,王澤霞執教的《折線統計圖》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每位同學都能積極動腦,主動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并學有所獲。
首先是教師親切的話語、適時的評價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享受到快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敢說、想說,在生生、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本課由學生熟悉的“五一蒙山旅游”引入,通過教師統計游客的數量,從而統計近幾年游客的數量。這個環節,教師沒有直接展示折線統計圖,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先展現了條形統計圖,進而生動形象地演示了整個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這樣做既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征,也為后面自己繪制折線統計圖,提供了正確的'方法。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找出折線統計圖的要素,學生匯報時顯得比較零散,于是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著重觀察了統計圖上的對應點,及對應點之間線段的變化趨勢。從而學生感知到數據的變化,即游客數量逐漸增多,呈上升趨勢。此時教師拋出“根據上升趨勢,你又什么感想?”激起學生的深入思考,讓學生聯想到今年游客的數量應該會更多,由此體現折線統計圖的應用價值,對未發生的事件進行合理的預測。
第三個環節,特意出示了原來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學生通過對比,小組討論二者的異同,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征:繪制簡便,能更好地看出數據的增減變化。
此外,教師還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折線統計圖的實例,如心電圖、學生跳繩統計圖、身高統計圖。進而感知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的廣泛應用。
最后繪制統計圖的過程,可先讓生自己討論要注意的問題,再通過課件演示,指導他們正確畫圖。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2
今天我在此對周老師的課作以簡單評析,發表一下自己淺陋的見解,不當之處請多指教。周老師是我校的一名年輕有為的骨干教師,她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教學的內容簡單枯燥,一般來說,很少有人把它作為公開課的內容,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把口算教學拿出來進行交流。但周老師卻把如此枯燥的內容上得趣味橫生。
周老師的課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秋游事嗎你們玩了那些項目"同時出示了秋游的情景圖,繼而出示了主題圖后要求學生看主題圖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要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看圖后能正確列式。在探究口算算理時深入淺出,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
這節課在練習設計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對口算乘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個題目之間的導語生動有趣,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練習的內容由淺入深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這節課始終把數學同生活緊密在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切實在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現了新課改精神,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與以往的口算教學單純以口算為主,枯燥乏味的口算有著極大的區別。周老師的口算教學具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具人性化,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課,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的坐姿,書寫姿勢以及口算習慣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使學生學的扎實,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3
我覺得胡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胡老師把生活中的“汽車標志”、“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4
今天聽了汪蕾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汪老師的這節課,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從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學生經歷了“尋條件、設問題、找方法、明規律、自總結”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在整節教學過程中都得以體現;仡櫿麄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問題生活化,能力培養探究中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平臺,以故事情景帶領學生進入課堂,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找條件,設問題,激發學生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學生根據找出的條件和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4+2)×25=4×25+2×25這個等式。通過自主探究,發現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二、獨立探究自主學習搭好臺
汪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么發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初步感知,此時汪老師出示問題(32+4)×2○32×2+4×2讓學生完成,通過計算再次找到相等關系。不過,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模仿,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課堂中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做好適時地引導,在這節課上,汪老師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通過“觀察這一組等式,你發現了什么”。為學生提供了發散的思維空間。提供猜測與驗證的機會,將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興趣激起了探究的火花。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5
教研員田小琴老師及其萬家低段的老師齊聚一起共同研究戴校長區教研課《倍的認識》。
《倍的認識》是二年級學生新接觸到的一個概念。戴老師設計了三個不同的環節:第一環節新概念的引入,戴老師設計了三個題型的對比清晰地引出了倍的概念;再通過三個不同的變式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理解倍。第二個環節幾倍的概念的升華,戴老師的教學設計在不變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不變。首先通過每一份的個數不變,倍數因份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初步理解了“幾份就是幾倍”。接著通過總數不變,倍數因每份個數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進一步加深對倍的理解。第三個環節,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玩具店里倍的問題。雖然是新的概念,但是學生掌握的'情況還是比較扎實的。
課后,田老師對戴老師的這堂課給出了肯定,尤其是在錯列的應用方面。同時田老師以小見大,提出來《倍的認識》這樣的概念課應該如何來上的問題。田老師指出概念課應該是從學生形象具體的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不斷的觀察、操作體會概念含義。就如今天倍的認識中,首先從實物通過動手畫一畫、圈一圈讓學生理解倍的概念,之后更應該升華到除去實物,建立一個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概念課如何根據概念的本質內涵和外延來設計教學環節,田老師指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有細分的目標,做到環環相扣,設計開放式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雖然只是一節試教課,但是卻能以小見大,擴到概念課的范圍,給我們所有老師更好的經驗,田老師的親臨指導可謂細微處見真情!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6
最近聽了一節《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感觸很深,綜觀全課,毫無造作,平凡中暗藏玄機,細微處體會數學課的真諦。整堂課一環緊扣一環,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實在。仔細回味這節課,讓我們看到了簡簡單單教數學、輕輕松松學數學的教學氛圍。
一、走進靈動空間,靜待花開。
教師出示3支白色粉筆,2支藍色粉筆,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描述他們的關系,復習兩數的關系可以用倍、分數表示,并引出百分數。然后分享前置性作業: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選擇其中一條,說出百分數在這句話中表示的意思,從而引出百分數的意義。通過學生舉例,使學生體會到百分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數學。
二、體驗靈動世界,聆聽花開。
教師拋出問題1:百分數到底表示什么?
問題2: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老師的`問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為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三、飛揚靈活智慧,配其花開。
在豐富的數學現實中學習數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流。老師故意創設百分數的情境,如“在比一比誰寫得快”的練習中,給你一定時間看你能寫出幾個百分數,結合題目完成的情況,宋老師讓學生回答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多少等,讓學生用百分數來表示所寫的百分數,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意義。
四、描繪靈動色彩,欣賞花開。
整個環節教師緊緊抓住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有如一根線貫穿全課。從課堂的練習中我們更加感受到老師對教材深度把握之到位,對學生情況了解之透徹,對練習設計之用心,練習中體會出實在性、針對性和趣味性。而且,教學語言簡練,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夠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師能夠較好地調控課堂氣氛,給學生創設了輕松的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7
教研組今天的教學研究活動,全體數學老師聆聽了朱建平老師的新授課《圓的認識》,朱老師的課堂教學體現了四大理念:
1、數學生活化使教學更加有效:結合生活創設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在教學“圓的各部分名稱”的過程中,首先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圓是由無數的點圍城的`曲線圖形,然后在了解學生已有對圓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各部分名稱。
2、利用學生動覺智能來促進數理——邏輯智能的發展,使教學更加有效。
這個理念在教師的本堂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圓的對折;測量直徑的長度和半徑的長度;畫圓等等,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來學習和了解圓的相關知識,學習興趣濃厚,感性認識增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積極主動的建構。首先讓學生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去自主探索和發現。然后開展交流討論。交流分兩層次:第一層是,全班討論圓的特征;第二層是,與古人的“圓,一中同長也。”進行交流。如此,進一步明晰圓的特征,并且滲透了思想教育。
3、在畫圓的技能培養過程上,采取學生先嘗試,再交流總結畫法,然后在教師示范和學生的練習中初步掌握畫圓的方法。
4、強調知識的實踐運用。引用生活中學生喜歡的投圈游戲,讓學生解釋圍成圓形能使游戲更公平的道理,從而進一步加深對圓的特征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價值。而且引導畫游戲中的這個圓,進一步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對本堂課的建議:
圓的單元我們班學生已經學完,根據學生學習結果反饋,感覺圓的特征、直徑和半徑的數量關系等基本知識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整堂課效果反饋下來學生也掌握得非常好,朱老師是不是可以在以下方面再強化一點。
1、學生作圖的規范性。對于有數據要求的畫圓,標出O,寫上r=厘米。
2、圓的部分特征要強調在同圓和等圓中。
3、新課拓展方面:用好課本的做一做,引導學生運用掌握的圓的特征來探究怎么在現成的圓中、圓內外最大和最小的正方形,來找圓心,直徑。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 18
聽了陳老師執教的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節示范課,這認為它的示范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陳老師能盡努力地結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首先,這些小朋友都才剛入學沒幾天時間,紀律性較差、好奇心又強,陳老師能抓住這一特點采用非常柔和的語言與小朋友交流,能不斷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學生,不但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親切感。
其次,陳老師能根據小朋友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很用心地尋找了一些小鳥、小鴨等小朋友喜歡動物作為素材,并用了猜謎語、拍手游戲等等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從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陳老師能盡努力地體現新課標新理念。
首先,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比如:老師出示體溫汁、尺子等實物進行教學。
其次,能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規律。比如:一樣的數相減等于0;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等等,這一些都是指導學生自主發現出來的。
三、陳老師還盡努力地體現我們學校的課題精神。我們學校有兩個省級課題,一個是“指導-自主學習”,比如說上面一點提到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規律。另一個是“生命化教育”這個課題,陳老師能盡量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比如設計的一道開放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效果很明顯。
以上三點是陳老師盡努力去做,而且做得還不錯,今后我們也應該要這樣做。可是我個人也有兩個觀點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探討。
一、小學數學課堂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對于一年級小朋友尤為重要。比如:讓學生猜硬幣時,可以適時教育學生勤儉節約、不亂花零用錢。又比如:講到抓青蛙時,應該進行安全教育等。
二、為了的課堂教學能更有效些,我們在選題時是否能把內容安排少一些?比如本節課只安排“0的認識”是否更妥?“0”的意義不但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物體的起點或者占位置的作用等讓學生理解得更深更透一些是否更有效?還有,“0”這個數字在十個數字中是最難寫的,是否在寫法的指導上能指導的到位一些,讓學生寫得更漂亮一些呢?合理的選題與課堂的有效性是否也緊密相關呢?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06-29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12篇)09-16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通用20篇)10-26
小學數學示范課評課稿(通用23篇)04-23
小學數學評課稿03-01
小學數學評課稿02-27
小學數學評課稿優秀05-08
小學數學評課稿集錦08-25
《利息》小學數學評課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