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評課稿(通用2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評課稿準備工作,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樂評課稿 1
舞蹈是藝術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肢體動作和造型來表達生活內容、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表演藝術。學習舞蹈藝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情感。由于舞蹈具有藝術綜合功能,因此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和藝術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其直觀的藝術感染力,對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高中音樂課程中安排《音樂與舞蹈》的教學模塊,旨在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密切關系,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力。
舞蹈是將音樂外化為一種可視形象的藝術,作為一門與音樂密切相關的表演藝術,舞蹈也以課內(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和課外(學校舞蹈隊)兩種形式一直參與于義務教育教學中,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綜觀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學習、學校舞蹈隊的訓練和高中音樂課程中新開設的《音樂與舞蹈》模塊中的舞蹈學習,三者之間在教學目標、內容、形式上都存在著較明顯的差異。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學習是指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學習的內容,即將舞蹈學習與音樂學習有機結合,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學校舞蹈隊中的舞蹈訓練的內容較為專業且指向性明確,其學習的目的是加強一部分學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要求能上臺表演舞蹈節目或有助于升學,所以其學習的內容傾向于技能技巧的訓練和排練完整的舞蹈節目。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開設的《音樂與舞蹈》模塊,是供有一定基礎或有舞蹈方面興趣愛好的同學選擇學習一門課程。在該模塊的學習中,注重音樂與舞蹈學習的有機結合,在強調掌握舞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和舞蹈審美素養的提高。“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制約教學方法”,所以,弄清中小學教學中三種舞蹈學習范疇之間存在的聯系與區別,是把握好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教學特色,很好地達成該模塊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
市譚老師執教的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藏族踢踏舞》一課,在參加由中國音樂教育協會舞蹈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全國第一屆舞蹈錄像課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該課從教學內容的安排與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較好地把握了《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教學重點,突出了《音樂與舞蹈》模塊舞蹈學習的特色,很好地實現了“藏族踢踏舞蹈”的教學目標,從譚老師的這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可窺視出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的特色,能帶給我們該模塊教學的啟示。
首先我們來看看該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課標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教學要求,譚老師將該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方面:一是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風格特點及了解藏族相關舞蹈文化;二是能初步學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作;三是能用所學動作創編一個小組合。在一節課的教學中,集中體現了課標對《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的要求,即通過學習,學生要掌握基本動作,提高舞蹈的鑒賞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
其次我們來看看該課的教學內容的安排。《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習內容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舞蹈鑒賞、舞蹈常識、舞蹈表演和舞蹈創編。筆者認為,這三方面內容也應該成為該模塊教學中的三個基本點,也是其區別于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學習以及學校舞蹈隊舞蹈訓練的主要特色。下面,我們逐一加以分析探討。
內容一:基本技能的學習。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與舞蹈》模塊學習通過《音樂與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夠參與教學中的表演及創作活動。所以,熟悉和掌握最基本的舞蹈語匯,是該模塊教學中比例相對偏重的學習內容。譚老師在選擇該課的舞蹈技能方面學習內容時,能夠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教學需求,強調了技能學習內容的基礎性、典型性和必要性。如,藏族舞蹈的基本體態的把握,藏族踢踏舞中最基本的踏法——“岡達”的了解,藏族踢踏舞蹈中最常用到的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擺步和搖步等基本步伐的學習,踏踏舞中最基本的退踏步和抬踏步等舞蹈組合的練習等等。同時,注重基本動作的學習與練習,不盲目追求專業化動作和提升技能技巧難度,并把練習的重點放在對舞蹈的藝術表現上和對情緒情感的表達方面。
內容二:相關文化的滲透。《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將“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水平和激發學習興趣”放在《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目標的首位。舞蹈鑒賞也是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初步了解民族民間的舞蹈文化,激發學生舞蹈學習的興趣,提高舞蹈審美能力。所以,在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習過程中,舞蹈技能技巧的學習固然重要,而在學習中提高學生舞蹈鑒賞能力也應得到高度的重視。在譚老師的這堂課中,緊緊圍繞該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中進行相關文化滲透,以提高學生舞蹈鑒賞能力。如在課題的導入中,首先就是對藏族舞基本體態及動律成因的探究,如,藏族舞蹈為什么上身松馳、前傾?為什么膝部有連續不斷的顫?為什么常用舞袖?等等。這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基本動作的要領,同時能讓學生了解該舞蹈的本質特點,讓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另外,在該課結束時,又通過視頻欣賞,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藏族的其它兩個重要舞種弦子和鍋莊,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積累藏族舞蹈的欣賞經驗,提高其舞蹈審美水平。
內容三:動作組合的創編。《音樂與舞蹈》模塊中的舞蹈創編,主要是根據舞蹈的節奏和情緒選配合適的音樂或根據音樂來設計與之相適應的舞蹈動作及隊形。譚老師教學中舞蹈創編的體現主要在利用已學習的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作,根據音樂創編出相適應的舞蹈動作和隊形。創編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凸顯高中學生舞蹈學習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課標的教學要求。
最后我們來看看教學方法的運用。譚老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習要求和學生學習基礎,大膽地運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在教學中注重舞蹈與音樂的有機結合,充分突出了《音樂與舞蹈》模塊在教學上的特色。
其一,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日本教育專家佐藤正夫在《教學原理》一書中明確提出:是被動接受,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現代教學中的焦點,也是培養人的核心問題。這也就是說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本”。譚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這一核心教學理念,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地合作與探究學習活動中。在大多數常規的舞蹈學習中,老師們主要采取“模仿”學習的方式,即老師示范動作,學生模仿學習。而譚老師的教學基本上是采取“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基本技能”的學習中,許多基本動作的學習都是在師生的共同探討中完成。如在學習“退踏步”與“抬踏步”時,老師要求學生用先前所學的一些基本踏法來組合一個舞步,踏出“XX X”這個節奏型,并且要求它的強弱規律為“弱—強—很強”,然后老師再從學生設計的動作中,提取出退踏步和抬踏步進行教學。在最后的“創編”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合作創編,最后又將各小組創編的動作組合起來,形成較為完整的舞蹈組合表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訓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研討,更增強了學生對舞蹈藝術的選擇、判斷和分析理解能力。
其二,教學中強調舞蹈與音樂的有機融合。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處理好音樂與舞蹈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關系,即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是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內在的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節奏和旋律在時間與空間中展開,構成了舞蹈藝術的基本表現過程與方式。譚老師在教學中,很好地踐行了課標中的教學建議。在踢踏舞基本舞步的學習時,教師就是從舞步的節奏“XX XX”、“XX X”切入教學,先讓學生觀察老師的踏法,聽辨舞步的節奏及強弱規律,教師再分析舞步的強弱規律并導入基本舞步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譚老師極少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機械數拍的方式進行舞步的練習,而是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我的家鄉日喀則》的音樂貫穿課堂的始終。特別是在創編舞蹈的環節,更是讓音樂循環播放,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練習舞步,創編舞蹈,反復感受音樂,也有助于理解舞蹈的內涵,更好地表現出舞蹈的風格與情感。
《音樂與舞蹈》模塊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在教學方式上無現成的模式可循,又由于其課程目標定位和學習人群的特殊性,此門課程的教學更需要老師們在認真學習課標,深刻領會課標要義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教學中如何體現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征,如何把握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系,如何將舞蹈鑒賞、表演、編創有機結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解決好師資問題等等,都還有待于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為之共同努力。
音樂評課稿 2
郭老師在本節課中表現了精湛的琴技、舞藝,唱得也不錯,具備成為優秀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缺乏的是怎樣恰當地應用這些專業技能為音樂教學添彩的歷練,希望郭老師今后多多開課,預祝早日成為優秀音樂教師。為了幫助郭老師更上一層樓,就本節課一些細節談一談:
導課環節,老師在課件滾動播放有關家的圖片時優美地彈奏歌曲旋律,真的是有聲有色,非常好!建議多重復幾遍,并在每一遍中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熟悉歌曲旋律。
教師用歌曲合唱中的第二聲部旋律做練聲曲,設想不錯,但在學生還沒熟悉旋律時,老師為了用肢體律動來引導學生而放棄彈琴幫助學生唱準旋律是失策的,老師可能因為緊張在范唱練習曲中音高飄忽不定,教學效果不佳。
建議老師在用肢體律動引導學生時配上有聲課件,用課件播放旋律,這樣的有聲課件在電腦上是可以做到的。
課件圖案漂亮,但始終沒有變化,就會讓人視覺疲倦了。
練習二聲部合唱時,建議讓學生哼唱已經熟悉的聲部,老師彈奏另一聲部,二聲部配合默契和諧后師生替換聲部繼續練習。
郭老師把聽賞器樂版《可愛的`家》放到了最后,教師的肢體律動體現了精湛的舞蹈功力,非常漂亮,教師不用說話就把學生帶入樂曲的溫馨、優美的意境當中。如果老師把這個環節拿到教學合唱歌曲《可愛的家》之前,用器樂版《可愛的家》來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意境、熟悉歌曲旋律,會不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唱好歌曲《可愛的家》?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唱好合唱歌曲《可愛的家》,一切環節的設計和開展都要為了重點。
謝謝!
音樂評課稿 3
教學基本環節:
1、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玩具,導入課題。
2、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有動畫的視頻欣賞)
3、介紹樂曲的創作。
4、再一次聽賞音樂,學生畫小玩具,評價總結。
5、主要以聽唱方法學習歌曲《玩具兵》。
6、創設學生參與玩具音樂會的情境,學生準備玩具音樂會節目,分組創編表演。
7、在老師用故事串起的情境中學生分組輪流表演:第一組,小樂手為歌曲伴奏,演唱曲;第二組,演唱曲,動作表現;第三組,演唱曲,表演歌曲。
8、在老師的故事中結束全課。
簡評與探討:
這是一堂課堂氣氛很好的音樂課,學生們也一定在黃老師精心設計和開展的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中渡過了愉快的40分鐘。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所設計的活動能面向全體,是黃老師這節課的亮點。黃老師此課的教學一定費了不少精力,從教室環境的布置,表演道具的`準備,到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處處都顯示黃老師教學的精心準備。但也正是這些“準備”與“順利”,使該課不能體現出教學“常態”或“真實”的一面,特別在環節7中學生接近完美的“音樂劇”式的參與表現,是常態下的課很難做的。教學應該體現教與導,體現學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音樂課也應該把握好這一點。另外,本課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時,應該以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和主題變化為主,應該將學生的注意引向聽聆聽音樂,而不是其它非音樂性的內容。
音樂評課稿 4
聽了柳老師的《音樂中的強與弱》后,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律動為核心,以游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樂曲為主線,直擊重點
1、柳芳老師播放兩首歌曲《搖籃曲》《命運》,兩首樂曲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找到樂曲的強弱,把學生的積極性高漲。
2、告訴學生:強F 弱P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3、做游戲“小蜜蜂采蜜”;自己選樂器演奏分辨強弱關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知識。
4、利用《山谷回音真好聽》來鞏固強弱關系
二、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
本課教師“小蜜蜂”采蜜的游,打擊樂器的演奏的戲為順序。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三、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
在音樂課中學生除了唱,學生自己動手體現音樂創造性,例如:在掌握強弱關系的時候,讓學生自己找一種喜歡的打擊樂器來表現聲音的強弱。體現了學生在探索中找到成就感。
然這節節課在構思上有其獨到之處,同時也體現了奧爾夫教學特點,但我提幾點個人的見解和看法,如:
1、知識面可以多一點,在前一個游戲的時候學生已經掌握拉可以在擴張一下。
2、游戲環節的時候同樣的游戲次數不要太多兩次就可以還要變些花樣更好。
3、擊打樂器環節學生有點失去樂趣拉,兩邊后面一排的學生開始拉講話。
音樂評課稿 5
周三,我們研修班進行了第一次培訓。陳青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的亮點是,陳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為之欽佩。在課中,陳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松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后,我感覺到自己是多么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里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后,陳青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陳老師這么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導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并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陳青老師一樣即便是拿著教學光盤都能夠把課上得那么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陳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才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獲許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音樂評課稿 6
20xx年3月20日,是我們瑞安音樂學科研修班的開班日,今天我們的活動豐富多彩,尤其對陳青老師執教的《春天》一課印象深刻,現想對這節課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參與。教學中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聆聽《春曉》和表演《小雨沙沙》的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上完課,我就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勇敢、踴躍的表現自己,我也努力來創造一個民主的課堂。如學生在聆聽了速度不一的《春曉》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兩首不一樣,后面的這首音長一些;學生2說第二首感動一些等等回答的稚嫩又很真切,陳老師對她們的回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一年級的孩子,老師想要學生上課配合好,必須要做到走進學生的心里這樣學生才會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陳老師親切的語言,以及內容豐富的教學設計深深的吸引著每一位學生,教學時還要善于調控好整個教學局面。
二、以扎實的.教學常規落實教學
在陳老師的課堂中,隨時能感受到平時對常規的重視,一開課的節奏練習,通過生動的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型,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并能與新課緊密的結合,對后面的多聲部的聲勢做了良好的鋪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并增加了學生的興趣。還有對于學生演唱姿勢和演唱方法等常規也能在陳老師的課堂中深深的感受到,如:要挺拔身姿、唱歌是嘴巴要圓圓的……
總之這是一堂值得借鑒的課。
音樂評課稿 7
一.優點:
1、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能圍繞自己設定的課題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出,采用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比如,在董建玲老師"感受音的強弱"這節課中,課前老師發給學生的"小物品"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認識和感受音的存在;教師把粉筆頭放在鼓上,然后敲鼓。鼓聲小,粉筆頭在鼓上輕輕震動;鼓聲大,粉筆頭從鼓上跳下來。把音的強弱形象化、具體化,由此突破了教學難點。
2、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整堂課都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給學生們充分的練習機會,并將教師的講解換成多媒體的呈現,加深記憶、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充分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其中的感覺,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張麗老師的"龜兔賽跑",她用拍手開火車的游戲導入新課;陳雪瑩老師用美麗的孔雀開屏的課件導入新課;康德霞老師的"超級模仿秀"吸引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她讓學生表演,學生非常樂意。
3、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注意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上課、下課利用音樂。既使課堂開始和結束有序,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康德霞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音樂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很感興趣。
4、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比如,張麗老師讓學生編故事;陳雪瑩老師讓學生給歌曲編舞蹈;董建玲老師讓學生創作聲音強弱的小作品;康德霞老師讓學生改編歌詞。
5、注重個性發展:
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條件。比如,幾位老師讓學生改編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6、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如:強弱、長短不同的音。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7、面向課堂上的全體學生:
面向在課堂上的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全部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張麗老師讓全班學生都置身于"龜兔賽跑"游戲中;康德霞老師讓學生每人手里都有小樂器,讓全班同學動起來。
8、體現了教師的親和力:
老師還很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隨時用肢體語言,表情,以及夸獎鼓勵的語言給學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課堂的節奏,給每個同學以練習和表現的機會,給學生被關注的感覺,與學生保持親善友好的交流關系,教師的語言充滿了親切感。老師在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有許多次鼓勵學習的'言語和動作,給學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康老師上課時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董建玲老師在讓學生做達標題時,有意選擇了這樣的錄音,做對了說"我真為你高興!"或"你真了不起!";做錯了說"請再做一遍。"或"你累了吧?"。這些語言已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間形成了一種默契,這是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保證。
9、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在教學中,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10、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喜歡音樂,熱愛生活,團結合作,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比如,張麗老師通過讓學生學習"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學生"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做人道理;陳雪瑩老師的"讓世界充滿愛"系列小片,教育學生熱愛小動物,保護環境;還有董建玲老師,在課結束時讓學生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1、教學評價:
在每段活動結束后,教師都有及時地總結和評價,及時表揚和鼓勵,有助于學生跟上教師的進度和思路。
二、不足:
1、個別課沒有實效,只是流于形式。時間分配不當,課的前奏時間花費太長,新授內容處理倉促,還沒等學生掌握新授內容,老師就讓他們忙于下面的游戲和改編活動。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
2、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突出教學重難點,教學活動沒有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沒有突出對新授內容的訓練。致使有的課目標達成不好。
3、沒有讓全體學生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無論學生成績好壞,我們都不應該把他們拒之門外,應讓他們走進課堂。
三.建議:
1、教學目標要明確:在各個教學活動中和所采用的教學手段要以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為軸,有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
2、突出教學重難點:整個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教學重難點,設法在教學活動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突出新授內容的訓練,在學生掌握所學新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擴展,才能達到對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3、求實:課要上得有實效,不要流于形式。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要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不要偏離主題。
最后,愿我們的課堂教學華而又實,取得較好的教學成績
音樂評課稿 8
教改后的音樂新課標它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技巧,還強調學生綜合智力和素質的開發。包括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因素的訓練和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達到教人的目的,通過教人來更好地學習音樂。課改后的音樂教育著眼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重視個人的素質能力的培養。那么通過劉老師的這節音樂欣賞課,我更能夠感受到她對音樂課程新課標理解和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1、在組織教學,設計的很有新意。將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流行影視歌曲《大長今》的主題曲和亞洲藝術節的主題引入課堂。既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直接的進入本課的主題:東亞音樂之日朝民族音樂。
2、在新課教學中,首先通過欣賞一些圖片來感受日朝各個民族之間不同的文化風格,在全面的感受這份文化氛圍的同時,又能夠對音樂的探究和分析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3、節拍和節奏的探究這一部分,沒有像傳統的教師講解那樣由學生跟著練習,而是讓學生自己聆聽和感受找出朝鮮民族音樂在節拍上的特征,既發揮了學生主觀學習的意識,又鍛煉了學生音樂的聽覺能力,并在節奏的探究方面,引用了他們民族的語言,通過語言來感受這種民族音樂的節奏,富有新意又貼近生活,也給學生在自主探究日本的民族音樂方面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4、學生自主編創旋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標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更能夠讓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日朝音樂的民族風格和文化特征。
本節課劉老師的教學層次分明,語言簡練,重難點突出并著重的解決,體現了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養。
在這里我提兩點建議:是否可以在欣賞各民族的特色圖片時也加入一些對這些民族和國家的風俗文化的介紹,使學生能夠從各個不同的文化領域感受這個民族的文化以及音樂文化;是否可以在對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的探究時,將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各個不同的民族音樂做一個大體的比較和介紹,這樣學生就可能將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和風格以及特征很好的區分和掌握。
音樂評課稿 9
前幾天,教師發展中心開展了音樂觀摩教學,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真是受益匪淺。邵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的《小螺號》一課。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邵老師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提升。
邵老師這節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為核心,以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關注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整節課在互動、探究的愉快氛圍中進行。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依學生的年齡特性,以帶學生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游玩引入新課,并以此為情境線索,貫穿始終。師播放《海浪》音效,引出大海。在出示大海邊沙灘的美麗圖片的同時,以故事的形式創設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走進音樂去感受體會音樂之美,整節課都在《小螺號》輕松、優美、愉悅的音樂中完成。
2、轉承順暢,銜接自然。
邵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巧妙,如行云流水,于無痕處漸入佳境。學生隨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地一步步進入音樂,興味盎然地感受音樂之美,循序漸進地體會音樂之美。整節課渾然一體,完整流暢,從情境的創設到學生自主學唱再到小組合作表現歌曲,從新課引入到知識技能訓練再到重難點的突破,環環相扣,自然恰切。每個環節既自成一節,又相互溝連,體現了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方式。
3、設問富于情趣,點撥恰到好處,突顯教師主體性
在自主學習歌曲階段,邵老師抓住歌曲的重點、難點,以富于情趣的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去嘗試,去感受。對學生的發現和體驗及時點撥引導糾正,并適時地進行示范,很好地解決了歌曲中的重點、難點。侯老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唱歌曲的過程中,采用了先聽后唱,先感受后模仿的方式,先后運用聽歌曲識節奏、學歌曲找感覺等方法,帶領學生在模唱、填詞唱、跟唱、示范唱、重點指導唱等多種演唱形式中感受樂曲的音樂美,形式美,旋律美,從而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歌曲的內涵,為下一環節的創編表現歌曲做了良好的鋪墊。
4、分組創編表演,培養創新能力,突顯學生主體性
邵老師充分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小組的形式自主表現歌曲。同學們利用平時所學,每組都選取了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小組內小組長帶領大家,商量表現形式,分配角色,一起討論如何創編動作,每一個同學都有任務,每一個都能自我表現,活動有序而生動,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使得這個環節成為本節課的“高潮”。
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我感受到了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致,她的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借鑒,也有許多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有了這次的觀摩聽課,我對今后音樂課的教學設計有了更加明確地認識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其中的精華,在一次次的學習、實踐、體悟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使自己不斷地去完善教學,爭取出色的完成好每一節音樂課!
音樂評課稿 10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x小學xx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xx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與向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優美;
2、層次清晰;
3、文化底蘊豐厚。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征,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后自愿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后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愿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于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后,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音樂評課稿 11
聽了楊老師上的《大鹿》這節音樂課后,楊老師課堂上那從容的教態,扎實的基本功,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大鹿》是二年級上第九課的一堂唱歌課,歌曲是一首法國的、具有童話色彩的兒童歌曲。歌詞采用擬人化的敘事手法,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喜愛。歌曲旋律明快、跳躍,節奏簡潔、緊湊。第一句描繪了大鹿在家的情景,表現大鹿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非常愜意的生活;第二句是一個情緒上的轉折句,表現大鹿在見到好朋友小兔被獵人追趕時,心理情緒的一個逐漸轉變;第三、四樂句,旋律在高音區發展,節奏相對緊湊,表現了小白兔害怕獵人追來的緊張心情和大鹿不怕風險、樂于助人的決心。
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談談幾點自己淺薄的觀點。
一、以故事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教師上課的過程充分利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例:
1、在引入音樂活動前,黃老師帶大家去參加動物王國的故事會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活動中,教師描述的背景音樂等,都以音樂為主。
3、通過歌曲讓學生辨別、了解“中速稍快”兩種速度所表現的不同心情,讓學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緒的唱法,讓學生在教師語言和音樂中得到充分的音樂情境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和模仿、律動、游戲、創編結合成一個整體,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音樂,體驗快樂。
二、構思新穎、獨特。
楊老師在設計整堂課教學時,運用了情境法來貫穿課堂教學,特別是構思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節奏游戲,讓學生快樂地感受音樂后,不僅掌握了難點旋律的'哼唱,同時也被激發起了學習的興趣。整節課充滿了童趣,設計的教學內容能很好地為解決歌曲的演唱起到鋪墊作用,顯得比較有效性。
楊老師還將小兔因獵人的追趕,尋求大鹿的幫助這個故事情節先后順序貫穿始終,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三、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在這節課中,楊老師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樂世界。在進行創編活動這一環節,分組創編并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四、教師基本功扎實。
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扎實的音樂素養。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例如:歌曲跟琴演唱的時間似乎少了些,學生在演唱中還是會出現錯誤。
音樂評課稿 12
我聽了劉老師上的一節音樂課《彩云追月》,十分精彩。劉老師對整個課堂的把握,對音樂本質的充分挖掘,以及和學生的密切配合都讓人感受到劉老師扎實的音樂基本功和較高的教學機智。
這節課有三個地方的處理尤其讓我感到新穎獨到,有示范啟示意義。
1、導入部分情感的激發、情緒的調動充分合理。
《彩云追月》是以越劇音樂為素材,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曲。樂曲旋律優美,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情景。怎樣讓全體學生很快溶入樂曲的意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欣賞活動中?劉老師很用心地選擇了一幅“夜晚海邊望月”圖,配著淡淡的《彩云追月》音樂,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種意境營造的相當好。點出“月亮”之后再問:“有沒有有關“月亮”的詩詞、歌曲?”這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為后面“帶著問題欣賞音樂”,真正走進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2、層層深入,不著痕跡,解決“切分節奏”難點巧妙。
根據任光的《彩云追月》填詞創作的`歌曲,寧靜、深情,表達了作者對遠在臺灣親人的思念。歌曲中多次運用了切分音以及波音、倚音,使得曲調委婉細膩,風格獨特。但是大量的切分節奏學生不易掌握,如果生硬地練習和講解極易破壞課堂營造出的寧靜、深情的氛圍。劉老師將歌曲創作背景介紹之后點題——彩云追月,就是用切分節奏讀出來的,很是簡潔、自然,學生也自然地用這一節奏讀歌名,了解了“切分節奏”。接著陳老師將歌曲主要的兩個樂句單獨列出:“616535”和“353215”,用歌名來唱,讀好歌名和唱好歌名,實際上就是基本解決好了這首歌曲的難點。之后的老師范唱、感受歌曲情緒、分析數數幾個切分節奏、配樂朗誦歌詞等每個環節,劉老師都很注意傾聽,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正因為此,這些借班上課的孩子最后都能深情地準確唱出歌曲。
3、拓展環節抓住學生心理,用流行音樂表現形式新穎、和本節課結合恰當。
這節課是五年級的音樂課,高年級孩子已開始喜歡追逐“流行”,大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特別是影視歌唱明星。這節課的拓展陳老師精心選擇了李宇春的獨唱《彩云追月》和黑鴨子合唱組的《彩云追月》,注入了學生喜愛的流行元素,并讓學生感受、實踐用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在課堂展現這節課學唱的歌曲,這一做法實際是一種實踐創造,同時也將課堂氣氛推上高潮。而在這種愉快、喜愛的情緒下進行的實踐、創造,讓學生自然而然體驗出“許多流行音樂的主要元素來源于像這樣的一些名曲”,“同樣素材的音樂,不同的表現手法會產生不同的內心體驗”。
這節音樂課還有不少給人以啟示的好的地方,也有一些如果換種方式會不會更好的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像劉老師這樣的一節課,總是會給上課的老師、聽課的老師、參與的學生不少滿足。正如樂曲中表現的、課堂中體現的和我們聽課老師體驗到的“皎潔明月動,彩云緊相隨”。
音樂評課稿 13
今天聽了鄭老師的一節音樂課《侗家兒童多快樂》,這是一節唱歌課,目的是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歌聲來唱歌曲,學習用二聲部的演唱,并從中了解常用的知識與技能。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出教者扎實的音樂基本功和自然成熟的課堂駕馭能力。個人認為這堂課的教學是成功的,較有效的,當然這和教者平時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是分不開的。亮點很多,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由易到難,突破重點
鄭老師的教學巧妙,先從較有難度的二聲部學習開始,在學生學習注意力最為集中時突破教學難點,在這一個環節,鄭老師先讓學生拍出單聲部的節奏和進行簡譜的試唱練習。再拍出第二聲部的節奏和簡譜的配樂試唱,然后合二為一并加入歌詞演唱。從低聲部到高聲部分小組進行聲部練習,教師引導反復練習,由簡到繁,獲得較好的合唱效果。
二、由聽到學,實現目標
鄭老師在整體學唱歌曲中基本采用了“欣賞領先”的歌曲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聆聽錄音歌曲,多次適時聆聽錄音歌曲,這種完整的聆聽有益于學生對歌曲整體音樂風格的把握,激發學習興趣,也在聆聽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為了唱好歌曲做了很好的鋪墊,在教者的指導下,學生就能跟琴而動,水到渠成。
三、理解符號,獲得知識
教者能抓住對樂理知識的理解,更好的詮釋音樂的.內涵。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從樂譜中找出樂曲處理的難點四分之一休止符,通過教者的示范,學生的多次重復練習,這樣豐富了樂曲的色彩,使歌曲的演繹更具完美性。還有讓學生認識樂曲的反復符號,也讓學生從中獲得了音樂的基礎知識。
我想這節是音樂教學的常態課,因此它呈現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因未使用多媒體中的圖片、影像等課件資料,這對創設情境教學,表現音樂風格有一定的影響,但正因為這樣,我也談談一些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務請教者指正。
以下幾個流程是否可以保留:
1、上課之前的音樂彈唱師生問好和下課的師生再見環節,我認為這是一堂課必備的常規;
2、課題導入后務必把課題在黑板中板書出來;
3、學唱歌必先學歌詞,可讓學生自主有節奏的讀歌詞和理解歌詞表現的感情色彩,這是激發和渲染歌曲音樂感覺的重要渠道。
下面我再談談幾個不成熟的想法:
1、以導游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侗族的民族風情和特色,如:侗族山寨、侗族大歌、羅也舞等。這樣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也為學習這首民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情趣做好鋪墊。
2、教者在教學歌曲間多次播放這首歌曲,可否在教學之前由教者完整范唱一遍,把快樂的情緒帶給學生。
3、如能在學唱中教給學生(或讓學生自己編)一些簡單的侗族舞蹈動作,邊唱邊表演,這樣快樂的感覺就更能表現出來。
4、在節奏訓練上如能用如單響筒或手鼓之類的打擊樂器,指名個別學生上臺演練,這樣感覺可能會更好,在唱歌教學這一環節也可以指名進行表演,體現學習效果。
音樂評課稿 14
聽了陳欣老師的這節示范課,讓我受益匪淺。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著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節課充分滲透了音樂課改的教學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展,承認個別差異,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與地理等學科的整合。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師面對有感情的學生。下面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為本節課制定了比較恰當、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首先從學段劃分來看,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第一個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再從三維目標來看,音樂教育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是因為音樂教育本身是通過熏陶、感染、凈化、頓悟等來體現,音樂教育要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顯然,陳老師對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自始至終把學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組織教學,所有的音樂活動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而精心設計。
二、以情景為主線,體現音樂性。
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音樂語言的作用,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的'聽、唱、活動等都以音樂為主。例如:活動前,用音樂師生問好;活動中,教唱、游戲、創作等都以音樂形式為主;活動后,以音樂結束全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游戲、創作等活動結合為一個整體,既使課堂更加完整,又增強了音樂性。
三、教學環節銜接自如。
教師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奏美,使課堂教學流暢自如,這與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分不開的,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不留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完整性。
四、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節課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展示機會,如集體唱、獨唱、即興演奏打擊樂器等,每個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賞者。通過這些活動教師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也體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教學原則。
五、教師善于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
比如:清晰悅耳的樂曲、優美地電子琴彈唱、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藝術化的多媒體課件等都有助于學生徜徉于音樂世界之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
陳老師能根據農村孩子音樂底子薄這一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用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感知,用靈活的技巧教給學生歌唱方法。這些都為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也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七、教師基本功扎實,課堂教學效率高。
作為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關鍵的因素,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本節課中,教師準確的彈奏、動情的范唱、生動的講解、簡練的語言、自然大方的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
音樂評課稿 15
如何在音樂課課中讓學生喜歡音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體現一個音樂老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高低的體現。聽了張娜老師上的《恰利利,恰利》這節音樂課后,我感受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該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教學設計巧妙,過程精確,以旅游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張老師上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學中她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運用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教學方法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張娜老師以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通過了解印尼——歡迎問候——學習印尼語言——游覽印尼農莊為主線,帶領全班同學游覽印尼為情境貫穿始終,巧妙的將教學重難點設計到游戲之中,運用直觀形象的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時值、音高等音樂要素,音樂知識教學恰到好處。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說、唱、賞、演等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
二、學生自主創編綜合表現,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用非洲鼓為樂曲伴奏,同時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替代樂器非洲鼓,學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節奏為樂器伴奏。在激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時教師也沒有限制學生思維,而是用兩幅簡單的簡筆畫表現歌曲場景,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想像各種動作,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課堂上同學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動作。同時張老師設計了由學生自制自己組成表演隊、合唱隊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樂世界。
三、教師基本功扎實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態,還是彈唱表演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扎實的音樂素養。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有很多閃光點,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討。例如:
1、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注重有效性,同時分清評價的是個人還是集體。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時讓小組代表上臺自選塑料水果作為獎勵未能達到有效評價學生的效果。
2、在演唱教學中有兩個樂句學生容易混淆,教師用跟唱的方式試圖解決,但效果一般。
音樂評課稿 16
聽了《小烏鴉愛媽媽》這節錄像音樂課后,讓我獲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以故事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教師上課的過程充分利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例如:
1、在引入音樂活動前,用音樂進行師生問好。
2、活動中,律動音樂、游戲音樂、創編活動的`背景音樂等,都以音樂為主。
3、活動后,以《世上只有媽媽好》等音樂作為結尾,結束新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緒的音樂,讓學生在教師語言和音樂中得到充分的音樂情境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和模仿、律動、游戲結合成一個整體,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
二、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
本課教師將烏鴉媽媽出去為小烏鴉們找蟲吃,到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找蟲子喂媽媽的故事情節先后順序貫穿始終。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三、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并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四、教師基本功扎實,課堂效率高。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扎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音樂評課稿 17
崔老師的這節音樂課,是八年級上冊音樂課本中隨心所唱中的歌曲《鴻雁》,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對《銀杯》這首蒙古族歌曲的欣賞和演唱,了解和體驗了蒙古族民歌長調與短調的特點,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寬廣美麗的草原風景,同時也了解蒙古民歌,可愛蒙古民歌,熱愛民族文化。
教學中,崔老師首先一邊讓學生回憶歌曲《銀杯》,一邊播放音樂讓學生齊聲演唱,由于《銀杯》是一首蒙古宴歌,再國上老師播放的蒙古風情圖片,所以這個開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了解蒙古族音樂的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長短調的區分”,介紹了《銀杯》屬于一首“短調”,通過聆聽、比較,體驗等方式,學習歌曲《鴻雁》,著重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了“長調”。最后,通過介紹歌曲《鴻雁》及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對學生進行了熱愛草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便課堂教學得到了升華。
欣賞完崔老師的這堂課,我從中發現以下幾個亮點:
首先,崔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教材處理把握全面到位,她通過讓學生欣賞幾首體裁、特點迥異的音樂作品――《銀杯》、《鴻雁》《馬頭琴獨奏鴻雁》等,使學生對音樂的形式有了形象的了解;然后,又指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實踐,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區分蒙古族音樂中的“長短調”,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感受音樂作品本身的內在美,從而實現了對本課重難點內容的教學。
其次,崔老師充分意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中,她注意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地、互動的師生關系,努力創設充滿美感的課堂環境,追求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最后,崔老師整堂課中,無論是組織教學的語言,還是與學生的互動,她都非常注重音樂語言的規范性,例如,關于長短調音樂的介紹或總結,用語簡潔準確。
當然,我個人覺得這堂課也存在著個別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長短調”區分的這個教學重難點上,我個人覺得還應該更加充分地展開,比如可以在《鴻雁》學唱后介紹長調,加強學生對長調這種音樂體裁的理解;其次,我個人覺得崔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技巧還有待改進,比如,在她的課堂上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發言積極性。
總得來說,崔老師的這堂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堂課。
音樂評課稿 18
《田野在召喚》是節奏歡快活潑的一首意大利民歌。它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了孩子們出發去郊游的歡快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調式,旋律前半部分寬松,后半部分緊湊。
朱老師執教的《田野在召喚》一課的設計,比較充分地考慮了五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情境創設,聆聽感知
在新課導入階段,朱老師先播放了一組意大利田野風光的圖片,自然地把學生引入《田野在召喚》的情境中。然后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旋律,突出第二條旋律中有附點八分音符,讓學生通過聆聽,發現有附點八分音符的那條旋律聽起來有跳躍感,比較活潑。接著讓學生踩著腳印,步伐整齊地走向田野。在反復地一邊走一邊唱的體驗和用“bong”唱中,為后面二聲部的演唱做了充分的鋪墊。這也使歌曲二聲部演唱大大降低了難度。
二、注重難點突破,體驗實踐
在新歌的教唱階段,老師先讓學生聆聽新歌,然后,讓學生說說對這首歌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歌譜上有什么值得注意到地方?從而在學生的提問中,很好地解決了八分休止,重音記號,反復記號等問題。在開始聽音樂的聆聽感知模式下,老師首先讓學生學唱歌譜。再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模唱——邊走邊唱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表情達意又不可具象性的功能,在音樂中發揮想象,熟悉旋律,注重對學生進行演唱情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表達和表現能力。
三、注重創造拓展,突出重點
由于這首歌是二聲部的合唱歌曲,而且二聲部占有極其重要的節奏和聲調作用,所以一開始,朱老師就強調了二聲部旋律的體驗,并且根據此年齡段學生演唱發生和嗓音特點進行了聲音的模唱,意在發聲訓練給學生一個二聲部的潛在熟練的鋪墊過程。歌曲學會后,老師并不急于將一聲部主旋律進行反復練習,而是繼續熟練二聲部,同時,為兩個聲部的對位進行鋪墊,這使得歌曲二聲部合唱大大降低了難度。而在單獨演唱一聲部的環節又解決了兩段聲部銜接的問題,對于知識難點和音樂表情記號,老師雖然只是點到為止,但學生卻是心領神會,整堂課氣氛活躍,一氣呵成。
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學會兩聲部的合唱之后,老師如果能讓學生加上一些動作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音樂評課稿 19
現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一個很復雜的時間段,新的教學方法還剛剛起步,老的教學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尤其是對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徐煒老師上的課是四年級的一節音樂課——《牧童》。這節課一開始,徐老師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松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松,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很好。
一、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老師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樂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通過“聽一聽”環節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唱一唱”環節充分地感受到快樂美。
三、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圖片,為啟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四、“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對新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郭老師這節課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郭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后會更加出色。
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幾點:
1、歌詞小黑板應抄大一點。
2、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性。如:教學歌曲的唱法還可以再形式多樣些,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唱歌曲難點時應注意聽歌曲的前奏與間奏掌握節拍。
總體來說在聽完這節音樂課后,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在教學中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音樂評課稿 20
《山谷靜悄悄》,這是一首意境美好,旋律優美中夾帶輕快,難點較多的歌曲。今天,我們就聽了紅老師的這節課。
一、聽了這堂課,也引發了我很多思考:
1、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把握。備課前反復了解教材是備課之本,反復吟唱,可以讓我們找準歌曲的難點,以及學生在學唱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對歌曲情感的處理也會更妙。反復聆聽,可以讓我們挖掘出欣賞曲中的有效要素。
2、教師問題的設計。可以說教師的提問是串聯課堂的主繩,是推動課堂前進的動力,所以在問題設計上我們還要下更大的苦功,爭取能夠簡煉、指向性強,有吸引力。
3、手勢輔助教學。在這節課上,王老師運用手勢來提示音高,我想,手勢真的是一個有效地輔助手段,感情、時值、節奏等都可以涉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發展。
4、扶與放。一般來說,按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扶與放,對于低段學生可以多扶些,中段的扶逐漸向放過渡,高段多放些,但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總害怕學生會出錯,扶得較多,還是要好好告訴自己,放吧,相信學生能行,當然,在事先要培養他們的能力,也不能一放了之,要且扶且放,等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和自信了,就事半功倍了。
二、主要教學特色:
1、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精心設計,使課堂教學的實施與教學環節的銜接體現出有效性。
2、分段賞析過程中對旋律的分析指導、引導體驗的過程比較細膩,方法比較有效,效果比較明顯。
三、聽課后的收獲體會:
1、教學三維目標的制定理念和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操作的.有機融合,是我們音樂學科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
2、音樂課程實施的有效性需要關注:音樂特質的理解把握;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有效落實;教學理念和操作行為之間的差距要盡可能縮小。
3、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資源的運用使課堂變得活潑輕松,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音樂課真正成為一種欣賞性的課程。
4、欣賞課教會學生們從樂曲的作者、情緒、速度、力度樂段等很多方面去思考,讓他們自己分析樂曲尋找答案應該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音樂評課稿 21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純音樂的樂曲,一聽到馬上就能夠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氣息,鳥聲、蛙聲、溪流聲……很好聽,而幼兒同樣也能夠輕易地感受的到。活動中對于動物角色及樂器的選擇,也是非常形象與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樂器“圓舞板”無論是外形還是聲音的特質,幼兒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鈴鼓敲響的一霎那和孔雀開屏的動作都很相似。所以,無論是音樂素材本身、還是樂器的選擇,這些外部因素都為順利開展活動打好基礎。從中說明教師的選材非常適宜大班的幼兒。整個音樂分了三段進行,第一段學習小青蛙的唱歌的節奏,第二段學習小鴨子跳舞的節奏,第三段學習孔雀開屏的節奏。利用音樂中聽起來比較明顯的小動物的叫聲和相對比較好表現的動物來貫穿整個活動,感到非常的和諧與完美。
整個教學活動主要通過簡單有趣的圖譜這條主線,讓幼兒感知樂曲的基本節奏,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樂器演奏的興趣。音樂分為三步走:熟悉節奏、樂器輪奏、以及最后的大合奏。對幼兒來說,在第一環節幼兒掌握了用拍手熟悉樂曲的節奏后;第二環節只是用樂器替代拍手,進行輪奏;最后環節樂器大合奏,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需要幼兒動用所有五官高度集中注意進行演奏,耳朵聽音樂,眼睛看圖譜,手還要演奏樂器。教學中執教老師沒有很好的把“打擊樂關鍵經驗”實施好,只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其實在欣賞環節中,幼兒根本沒有感知和熟悉好樂曲的節奏,到最后是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演奏完畢。在音樂與樂器匹配中,老師對于幼兒的匹配還是給予否定,在演奏中教師還是拿出事先自己匹配好的圖譜給幼兒演奏。又回歸于以前的教學模式。
建議:
1、在班中建立打擊樂的.常規:如要事先讓幼兒熟悉打擊樂樂器的拿與放的正確方法及樂器的使用方法(敲與停)。
2、在音樂與樂器匹配時,教師要嘗試在幼兒的選擇樂器中提醒幼兒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進行匹配,而不是單單地拿出自己的圖譜進行演奏。
3、課前多讓幼兒接觸更多的打擊樂樂器,提高他們的知識經驗。
音樂評課稿 22
針對這一課的童趣特點,鄧老師采用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問的方式引入本課,首先,師問:“小朋友們喜歡什么動畫片?”,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教學中我采用童趣化的語言:“請你帶著老師走進動畫城,和小伙伴們一起認識動畫城里的人物吧!”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童趣的世界,然后將本課的難點節奏、較難的旋律進行訓練。這樣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整個課堂也變得生動有趣多了。
歌唱教學不僅是音樂課中最基本,而且又是最難的一個課題。在這一課中我盡量采用聽唱教學法,從頭至尾多次利用情景創設,讓歌曲的難點出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對于歌唱教學來說,讀歌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充分利用好了這個環節,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幫助學生提高聲音位置,讓學生用正確的`感情、聲音表現歌曲。如:教唱過程中“這里有誠實,也有狡詐。”這句節奏很難唱準,因為是一字多音,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讓學生唱好它,對這一難點的解決還是比較滿意的。
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歌曲處理時時間不足,有的同學還是不能完全掌握。
2、在歌詞教學中,聲音位置及學生的表情要求還不到位。
3、在歌曲伴奏方面還要加強。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獲頗多。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不斷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新課程背景下的科研型、反思型的音樂教師!
音樂評課稿 23
這是一首曲風歡快、節奏分明的民族樂曲。選材上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從活動中葉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的喜歡,教師始終以寬松、幽默的氛圍來引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世界和表現音樂世界。整個活動教師完全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計,注重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這也使孩子們從頭到尾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玩、主動地參與活動,符合玩中學的理念。而且這位老師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主動參與,參與的情緒高漲、精神飽滿,能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的場面,體驗到了教學活動帶來的成功與愉悅。
首先,活動目標的制定從孩子角度出發,包含了情感、態度、能力三個目標,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根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非常的適宜,而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的,重難點突出。
其次,在活動中教師突破重難點運用了各種策略,使環節層層遞進,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孩子進行突破。有效的支架搭建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參與,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我怎么跳,你們這么跳。整個活動中非常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因為教師的圖譜支架幫助理解了曲調、舞蹈動作和前后順序。難點前置,順利幫助孩子掌握學習舞蹈的困難。激發了師生互動的興趣。還有,手腕花這個教具的運用為下面生生互動中,雙圈舞中轉身方式上的難點很巧妙的解決了。
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太也非常的親切,語言精練,每個環節的要求到位,能根據現場的教學及時的撲捉到幼兒的信息進行小結和反應。只是建議在活動中能多幾遍教師與幼兒的合作。
音樂評課稿 24
聽了偉老師的三年級音樂課《捉迷藏》,感覺到王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下面簡單談談自己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進行了成功的課前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的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節奏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老師在技能練習中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有趣的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不同節奏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枯燥的樂理知識。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教師認真鉆研了教材,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學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充分發揮了音樂自身的魅力,讓學生自己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去,比教師強制學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師在教學時將難點分解,逐步解決,使學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課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層次分明,學生在課堂中也有很大的收獲。
學生先讀歌詞,再老師唱歌譜,然后學生一句一句學唱歌詞,接下來兩句兩句唱歌詞,最后,整個曲子連起來唱。這樣,每一句都能準確無誤。
音樂評課稿 25
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
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二、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三、教師基本功扎實,課堂效率高。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唱,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扎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音樂評課稿】相關文章:
音樂的評課稿08-03
小學音樂課評課稿06-07
音樂小螺號評課稿12-23
初中音樂評課稿10-05
音樂《小螺號》評課稿12-21
小學音樂評課稿(精選17篇)09-26
小學音樂評課稿(精選19篇)07-19
小學音樂評課稿(9篇)06-14
音樂評課稿(通用22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