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精選2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
《大自然的聲音》是部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課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美妙生動的樂曲,體現了大自然的美麗。課文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展開,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從風、水和動物3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
本文是篇結構清晰、富有童趣的課文。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讓孩子們自己去聽、去尋找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并在受到聽覺沖擊的同時,開口模仿,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擬聲詞。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調去朗讀文本,在親身感悟和鮮明的對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產生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以下是我上了這節課后的一些想法,現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導入新課時,我通過與學生的談話“生活中,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引出:“聲音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從而把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大自然的禮物”與本文巧妙地結合起來,緊接著又通過大量相關音頻和圖片,拉近大自然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環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讀生字,讀通句子。然后通過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認讀等方法解決生字讀音,緊接著又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識字方法的同時學習了“呢”這個多音字。最后又通過解釋“呢喃”這個詞語告訴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它們的意思,這個環節不僅解釋了字詞的意思,重點是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然后又通過一組音頻,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擬聲詞以及擬聲詞的一些常見的構詞方式,同時又積累了大量的擬聲詞,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3、整體感知,理清文脈這個環節,我借助課后第二題,讓學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聲音來自哪些音樂家”,從而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整段話的意思,讓學生理清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結構,并通過和前面所學的`課文《秋天的雨》對比閱讀,讓學生發現這些文章結構上的相似性,很好地進行了文章結構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風聲這個環節,是本課時的重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劃出關鍵詞,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著又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體驗、品味。因此根據課程標準,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旨在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的想象在美讀中飛揚。如:我在講到“狂風”和“微風”時,我先借助音頻讓學生猜猜哪個是微風的聲音,哪個是狂風的聲音?聽到微風和狂風的不同聲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畫面?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微風和狂風的?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利用這一連串的問題將內容和感受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個性化朗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微風拂過”時的輕柔,“狂風吹起"時的雄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到風聲的美妙。最后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試著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背誦,效果很好。
5、寫字環節,由于本節課時間有限,我只指導書寫了兩個字,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范寫,接著讓學生練寫,最后展示學生書寫情況,提醒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
二、不足之處:
1、課文語言生動優美,寫出了大自然中許多美妙的聲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寫了風的聲音,作者先寫了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后分寫“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這句話中用了四個“不一樣”,寫出了聲音的不同。在指導朗讀時,缺乏指導,缺乏方法。應該引導學生抓住四個“不一樣”,讀出語調語氣的起伏變化。
2、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3、教育機智還需進一步鍛煉,讓課堂變得更加流暢自然。
三、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在今后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加強擬聲詞、描寫聲音的短語的積累。這篇課文表示聲音的詞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寫聲音的詞語,也有“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等形式的短語。
結合本單元的單元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摘抄喜歡的詞、句段,把它們進行歸類,然后用這些詞語寫一段話,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讓學生領略了語言文字的生動,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落實了單元目標。=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2
《大自然的聲音》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散文,四個自然段,通過對大自然聲音的細膩描摹,展現了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美。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聲音真的是美妙無比的。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在森林里演奏手風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喜歡玩打擊樂器;動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快樂地歌唱。這些熟悉的聲音圍繞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相伴,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這些聲音,讓這些聲音通過語言文字的意象傳達給我們與平時聽覺上不一樣的奇妙感受。文章譴詞造句生動,修辭手法多樣,是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極好材料。
教師在教學中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每一片葉子不同的聲音,微風的輕柔,狂風的雄壯……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畫出描寫聲音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讀、畫、想”這種學習方法,再學其他段落和其他文章。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發現三個寫作密碼:
巧用對比寫生動。
擬聲穿插更形象。
羅列事物很巧妙。
由此引導學生運用其中一個寫作密碼,進行小練筆練習,學生在歡快輕松的學習中,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學習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時間比較倉促,沒能在課上對學生進行小練筆和交流反饋;存在“走教案”現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加學習,取長補短,使自己不斷成長、提高!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3
今天聆聽了王老師執教的三年級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我感觸頗深。這是一篇充滿韻律的寫景散文。老師能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王老師的教學設計嚴謹,素材豐富,準備充足,過渡自然。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小班化教學的特色鮮明。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一、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班化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是常用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王老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聲音,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后又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了解從小溪到大海的聲音的變化,讓學生從聲音的變化中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發了學生興趣。在講解除了課文中出現的小歌手之外,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歌手時,王老師找同學來演一演,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都紛紛舉手,表演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同學也一連表演了幾次,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像這樣的課堂,學生在盡情游戲,主動參與到其中,遇到問題再也不會去逃避,而是想盡辦法去解決,這樣好玩的課堂,怎么會學不會呢這樣的小班教學與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學相比: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直接指導在時間上有了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頻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近距離交流:
小班人數少,王老師利用師生的近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關注。比如在小組合作時,王老師走到學生中間一起參與,并適時加以指導。
三、品讀語言,從讀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學中,王老師采用以讀代講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品味,讀的形式多種多樣,以指名讀、組內自由讀,齊讀,師生互讀等形式,由于學生少,她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都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聲音”比如:講解重點句子的時候,王老師通過對朗讀語氣、語調、重音的強調,讓學生的感情逐步的升華。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洶涌澎湃的.大海……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四、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
無論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是學習能力都會有差異,所以在教學時,王老師時刻關注學生間的差異并正確利用差異,將孩子分小組,并提出要他們相互幫助,老師適時給與引導,這樣使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
另外,整堂課的教學中,王老師都注重滲透對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的指導。最終的目的還是在“寫”上,這也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王老師在布置課堂作業時,將學生分為兩組:奮力拼搏組和天天向上組。奮力拼搏組仿寫句子,而天天向上組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適時地給與指導和評價。這種個性化作業的設置,避免了能力好的學生“吃不飽”,能力弱的學生“吃不了”的狀況,正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王老師的教學語言規范、簡潔、流暢,具有親活力和感染力。課堂上能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適時調控,引領和評價能力極強。
整堂課的設計環環相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參與度高,氣氛熱烈。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另外,她將小班化教學的理念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三維目標目標達成度高。
這些只是我對這節課的想法,若有不周之處,請諒解!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4
今天,我到祿口第二小學聽了四位教師的授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來自江寧實驗小學的湯平平老師執教的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這節課讓我聽得非常過癮,我甚至都有些不想下課,想多聽聽湯老師的課。湯老師的課給了我以下啟發:
一、關注單元整體
第一張PPT就出示了單元頁,明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即“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接著拋出一個問題,那我們怎么感受呢?我們先通過聲音的形式來感受,湯老師播放了雨聲、蛙聲、流水聲等,自然而然引出課題《大自然的聲音》。在課中,湯老師也交給學生感受的方法,在自主學習部分,讓學生試著用一用感受的方法。
在最后,湯老師出示摘抄內容的圖片,帶領學生學習摘抄,達成了“積累喜歡的語句”的學習目標。
二、重視朗讀指導
語文學習就是學生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湯老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湯老師非常重視朗讀,緊抓文中的象聲詞,如“嘩嘩”、“叮叮咚咚”、“滴滴答答”等,通過反復朗讀,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再如為了讓學生感受“雄偉”一詞,湯老師播放了《黃河保衛戰》最高潮部分的音頻,學生立馬就能感受到“雄偉的狂風”充滿了威力,感受到它的力量。學生理解后當然能做到有感情的閱讀。反觀我的教學中,我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我經常會要求學生在朗讀時做到有感情,卻忽略了讓學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對文本中的詞句感受不深,學生的情感自然達不到我預期的效果。我想,只有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體會,才能自然而然地讀出感情。
三、語言充滿魅力
雖然湯老師的課持續了四十分鐘,但我絲毫沒有疲倦之感,一方面是湯老師對文本的剖析十分到位,環環相扣;另一方面就是他出色的語言功底。湯老師辭采豐美、激情飛揚、打動人心、犀利智慧。他合理對待突發的課堂生成,靈活地調整思路,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為學習內容,用充滿智慧和靈活多變的語言,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而我的課堂用語比較呆板,評價語匱乏,在這方面我要多多積累。
就像最后教研員小結時所說,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要教會如何讓學生們自主運用知識,使它變成自己的能力。我們老師要做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一步步學會放手,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5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美文,描寫細膩、語言生動。王老師執教的是這課的第一課時,教學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品味。借助圖片、音頻、聯系生活等方式理解新詞;提取關鍵詞句,借助課后習題中簡單的思維導圖梳理課文脈絡;通過朗讀、想象、學習擬聲詞等方法感受聲音的美妙。
導入部分,王老師圍繞單元導語“大自然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你發現了嗎?”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單元學習重點,鏈接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可以感知的情境,喚醒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逐步走進文本。
初讀部分,王老師板塊清晰,由詞到句再到段,層層深入,層層指導,達到讓學生感受聲音美妙的目的。在擬聲詞的指導上,王老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擬聲詞的不同之處,比如:發現構詞不一樣、學會歸類誰發出的聲音、發現發出聲音方式的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王老師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實現學習目標,然后再指導朗讀。朗讀是課堂中最基本、最經常的實踐活動。王老師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從初讀正確、再讀詞意、后讀不同;從生活中走進文本,品讀與感悟。)
在學生初步感受文章對聲音的描寫之后,王老師引導學生依據課后習題“理清文脈”,走進“文本中的聲音”,最后探索“美妙的聲音”,從而理清文章脈絡,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是圍繞風、水、動物三方面來寫。簡單明了,一下子引領學生讀懂課文,把握文脈。
精讀部分,王老師依舊從聲音出發,讓學生找風發出的聲音,讀聲音,積累聲音,感知風的聲音是多么地美妙。在這個過程中王老師還借助多媒體帶領學生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詞語使用的精準性,了解事物特點,深刻感知語言的'生動。王老師還依據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感知作者“發揮想象、運用擬人”感知聲音的奇妙,利用拓展練說“我是()的樹葉,我會發出()的聲音。”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發揮自己想象,學會運用擬人來進行語言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通過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跟隨畫面配樂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讀出風的美妙。帶領學生邊讀邊想,品味、想象、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6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教完后,體會有三:
1.朗讀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常常“不打心里過”,這樣的朗讀不僅使閱讀流于形式,而且會削弱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時教師不妨變換一下方法,由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而讓學生閉眼傾聽,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聆聽教師朗讀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課文的意境,這樣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個性化課標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外,還應該尊重和鼓勵學生有個性化的想法和體驗。有學生提到大自然中有蚊子嗡嗡嗡的聲音,對于這樣的回答,老師的反應大概一般是不滿意的,而我在教學中,非但沒有否定學生的回答,反而鼓勵學生有獨到見解,并且指出大自然中并不都是美妙的聲音,同時也有不悅耳的聲音,鼓勵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以童心看世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導學生聯想與延伸,如果僅僅停留于讓學生聆聽教師朗讀和復述課文中提到的聲音,那么這堂課算不上成功。成功的課堂應該對課本進行超越與升華。在課堂中,我以課本為出發點,并且跳出了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讓學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聲:雷公公、冰雹、大公雞、小青蛙……這些都是課本中所沒有提到的。這樣一來,學生既拓展了學習空間,又可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可謂一舉而多得。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7
這次的領導示范課是由張月主任精心設計的《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是長春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習作,本次習作是回憶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經聽到的各種聲音,展開自己的想象與聯想,寫一篇習作。結合教材內容,依據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特點,充分運用想象與聯想采取多種表達方法描寫所觀察到的景物是習作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張月老師從五方面進行習作指導教學。
1、投入熱情,感知自然之美。通過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自然的聲音,使其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2、拓展學生的空間,從森林中走出,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又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拓寬學生的視野,區別噪音與美妙的區別,情感上教育學生減少噪音,從我做起,進行思想教育。
3、在游戲中感受聲音的特點。通過兩組的游戲,一組做動作猜詞,一組是通過模仿聲音猜詞。在規定的時間內誰多就會取得勝利,這一游戲的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聲音是最直接的表達,通過聲音的模仿能夠形象的表達出事物的特點。
4、在寫法上給予引導,欣賞給出好的片段,讓學生感知如何才能寫好文章,應運用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去表達,怎樣才能表達具體,寫出有聲有色的文章。
5、欣賞視頻,醞釀寫作。對比中形成鮮明的.畫面第一組只出示美好的畫面第二組在美好的畫面上加入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美妙,觸動學生內心的寫作欲望。邊看邊創作。最后范讀學生作品,張月主任進行精心點評,鼓勵性的語言更加激發孩子們的創造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注意擬聲詞的使用,比喻、擬人等修飾手法的運用,把文章寫得生動。讓學生通過細致觀察、體驗、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8
《大自然的聲音》是三年級第七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全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本堂課的教學以單元語文要素為主線,基于課后題和課堂作業本的題目,以課文內容為學習范例,引導學生層次性地遞增學習,在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中落實語文要素。但是在授課活動中發現一系列自身問題。
一、課前談話“巧”設計,教育痕跡太生硬
本次開課由于我選擇三年級的教材,因此只能借班上課,且302班的孩子和我都屬于第一次登上報告廳上課,要在短時間內縮短因我們生疏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用最快的時間讓孩子們接納我,課前談話是十分重要的。
理想中的課前談話是春風化雨,穩定情緒;春風細雨,拉近距離;調動興趣,活躍氣氛;踏雪無痕,輕松自然。但試教過程中就發現“課前談話5分鐘”已然被我利用成“保證課堂教學5分鐘”,導致課堂后半段時間的學生沒有活力。因此我調整了聽聲音猜一猜中的聲音順序,動物們先出場,尤其把“豬”的聲音稍后一些,讓學生笑起來。再是有關大自然中的雨聲和水聲,最后是和課后題目相鏈接的廚房的聲音。不但教學內容要調整,我的教學方式也要改變,多微笑,多“閑聊”,多“隨意”,真正做到課前談話。
但最后呈現過程中依舊存在生硬的教育痕跡。孩子們上臺之前被老師反復強調坐姿等紀律問題,因此很多孩子想要舉手發言甚至是搶答都被限制了,而我的固定的手臂姿勢,更是給孩子們以拘謹的模板,雙方無時無刻都是被舞臺約束著,也就達不到想要的課前談話放松的效果。尤其對比張云峰老師的課前談話,幽默之中巧妙推進教學過程,著實讓人佩服。
二、運用有效教學提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
在磨課過程中,團隊的老師們一直指出我的教學語言過多,對學生的信任程度還是不夠,總擔心講的`少了學生掌握不了,或者是簡單內容不講后進生難以吃透,放手不夠,導致常常預設的精講,變成了重復啰嗦。預設的多練,變成了課后作業。既增加了自己的教學量,又增加了學生的作業量,也不符合當前的“雙減”要求。
在本課呈現時,聽取王老師的建議,著眼文本,設計兩個主問題,提高思維高度,提升教學效益。在初讀中,借助課堂作業本的“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美妙的聲音?”的題目,給予學生抓手,可以高效地梳理文本。在精讀環節中利用問題“你認為風的聲音美妙的地方在哪里?”,請學生交流對文本的理解,順勢而教,從關鍵詞句出發,配合多媒體手段,進一步學習文本,感受風的聲音動聽、豐富和變化,帶來的美妙體驗。
但是在授課過程中,針對問題“你認為風的聲音美妙的地方在哪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老師的評價沒有及時跟上,導致課堂教學沉悶,轉換成指名的朗讀,效果不佳。
三、搭建支架促小組合作,教師掌控留形式表層
《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讓語文課堂靈動而高效,且符合本次活動向學而教理念。因此在品讀聲音的變化中,搭建了三步支架:找一找,找到美妙的地方;想一想,想出了美妙的畫面;讀一讀,讀出美妙的句子,感受了美妙的語言。在課堂中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孩子們交流。但正如劉晶老師所說,本環節中依舊是老師扶著孩子學習,掌控著課堂,使得小組合作并未真正的落實,也不算是教學方式變革。
課后,深思如何推進小組合作高質量落實,我想應該要從評價體制入手,把評價權力交給學生。
小組匯報中直接請學生以小組形式上臺,交流“讀著片段中的‘呢喃細語’,我仿佛聽到了;讀著片段中的‘ ’,我仿佛聽到。”和分享朗讀。請學生從關鍵詞是否找準,聯想是否合理,朗讀是否美妙入手,進行三星評價。教師利用評價語進行整體反饋“你還能聯想到我們聽聲音游戲中的具體聲音,真厲害!”“你們把風的聲音發生的變化讀出來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往三星上靠攏,提高語文水平。也讓學生的小組合作是“有理有據”“有章可循”的。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備課時間較長,但最終的課堂呈現還有許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提高自己的教材研讀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細節的雕琢。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9
本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生動的樂曲,體現大自然的美麗。
課文圍繞第一自然段展開,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從風、水、動物3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課文結構嚴謹,有助于進一步鞏固第六單元的學習重點“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這節課的設計關注描寫聲音的詞語,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生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課后第三題,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聯系生活經驗想象聲音,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在教學的第二自然段滲透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結合描寫風聲的詞語“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讓學生說說“你在哪里聽到過這樣的風聲,這樣的風聲帶給你怎么樣的感受”。學生說完后,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比如:“聽,風在對誰說話?說了些什么?”可以讓學生帶著想象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我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描寫聲音的詞語,使大自然的聲音變得形象可感,既貼切地表現了不同風聲的特點,又讓風聲有了感情和個性。體會了描寫風聲的詞語后,我先聯系生活經驗,想象這些詞語所描述的場景,體會這些場景的特點,再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然后讓學生運用上述的方法,自主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小組合作交流對生動語言的體會,我相機進行指導。
這篇課文中的擬聲詞也是本次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關注擬聲詞,體會生動形象的風聲、水聲、動物聲。并且鼓勵學生說出更多的擬聲詞。
我總結了這篇課文的三個要點:關鍵句,聯系生活想象,擬聲詞。引導學生根據這三個要點進行小練筆。然后讓學生上臺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是在小練筆的交流環節,學生的小練筆內容較為單一,應該打開學生的思路,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寫出更為精彩的內容。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也應該豐富多彩,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去。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0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美,結構清晰。結合本單元的單元主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整合本冊書的教學重點及學生實際,緊緊跟隨統編教材的新理念。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于“讀與說”“說與寫”的結合,力求真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設計亮點:
環節一:聽音樂導入課題。
聽大自然中鳥叫、蛙鳴、流水等等的聲音,訓練孩子專注力與傾聽能力的同時,更為本節課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埋下伏筆。
環節二: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風聲音的美妙。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同時感受風聲音的美妙,邊讀邊畫,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好詞好句。
學生邊分享風聲音美妙的句子,邊想象畫面。對比讀出微風的婉轉悠揚和狂風的高亢激昂。進一步體會風聲旋律起伏變化的美妙!
環節三:默讀第三自然段,感受水聲音的美妙。
本環節仍然是邊讀邊悟邊分享。尤其是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我讓第一小組學生讀紅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組學生讀藍色部分,全班同學一起讀黑色部分。也許單獨理解“淙淙”“潺潺”“嘩啦啦”這幾個表示聲音地詞語會比較抽象。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將“淙淙”“潺潺”“嘩啦啦”地聲音演繹出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感受到水流的變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的不同畫面。趁熱打鐵,讓學生發現“頂真”的句式,為下面的運用拓展環節打下基礎。
環節三:對比讀兩組小動物的不同歌聲,并說一說你更喜歡哪組小動物的歌聲:
第一組
走在公園里,
聽聽樹上的鳥叫;
坐在一棵樹下,
聽聽蟲鳴;
在水塘邊散步,
聽聽蟈蟈的歌聲。
第二組
走在公園里,
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
坐在一棵樹下,
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
在水塘邊散步,
聽聽蟈蟈的歌聲。
學生讀完以后會異口同聲地說喜歡第二組小動物的`歌聲,因為“嘰嘰喳喳”“唧哩哩”這些表示聲音的詞語讓人有種“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讓學生體會擬聲詞語的好處時,也訓練了孩子對比閱讀的能力。
環節四:拓展運用
學以致用,讓孩子將本課學習到的“總——分”結構,“擬聲詞語”“頂真”句型運用到說話與寫話當中。我出示了這樣的例句:
“大樹是個音樂廳。風媽媽輕輕拂過,呢呢喃喃得把好聽的歌兒唱給小露珠。小露珠轉動著圓圓的身子滾向小喜鵲。小喜鵲咕咚咕咚喝了個飽,樂呵呵地看著布谷鳥。布谷鳥……”
將學生帶入情景,讓他們邊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邊練習說話。孩子們說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谷鳥布谷布谷地把歌唱給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黃鸝……”
接下來我們還練習了“草地是個音樂廳”“池塘是個音樂廳”等句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用,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
二、不足之處:
設計本課時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現“頂真”這樣的句式時就讓孩子通過練習去感受這種句子的妙處?如果此時進入說話練習,接下來再出現“分享感受小動物美妙的聲音”就會閑的順序有些混亂。思來想去,為了不影響整體效果,我將頂真句式的練習放在了最后。錯過了練習句式的最佳時期,內容稍微顯得重復,接下來我會繼續思考并改進,讓本節課的設計達到最優化。
除此之外,我想從“說話藝術”方面談談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對于同齡教師來說,本人的語文素養較高,但是“短板”就是課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有些單薄。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明確方向,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課堂語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說的話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終讓孩子愛上語文課,愛上學語文。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1
《大自然的聲音》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同時也是一篇脈絡清晰的散文。全文以文學的筆調描繪大自然的音響,謳歌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文章結構簡明,一目了然。開篇第一句“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總領全文。
對于本節課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讀準字音,正確書寫,積累課文中描寫聲音的短語。
2、展開想象,學習、背誦第二自然段,感受風聲的美妙。
3、了解全文和每一自然段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
在本節課的最開始,我以四個動物的聲音導入本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在字詞教學部分,我講解的`比較細致、扎實,講到了二類字的讀音、多音字、詞義等,但是在字的讀音教學上有些重復。再接著是對于本課的深入探究,我在這一部分,出現的問題稍微多一點。比如在講到“美妙”這個詞的時候,學生不理解詞義,我應當帶著學生去深入了解,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說出來。再例如在講到四個“不一樣”時應該再進行一些拓展,而不是一兩句話就帶過。而在朗讀指導部分,我讓學生讀的還是有些少,形式也應當更多變一些。最后的書寫指導,單個字指導時間過長,講的太瑣碎,贏把握好時間的運用。
總體來說,本節課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最主要的幾點有:
1、在設計教案時,要做好預設,及時點播。
2、清楚了解本年段學生特點及學段目標,做好教學設計。
3、生指導書寫部分,要詳略得當,不需要面面俱到。最后可以進行學生的書寫展示。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2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吳老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巧妙的利用網絡資源,并且注意象聲詞的學習。
大自然是美麗的、奇妙的,親近自然是幼兒樂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聲音,在本節活動中,她選擇了幼兒熟悉的鳥叫聲、流水聲、風聲、雷聲、雨聲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傾聽。
二、品讀語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什么聲音美妙,怎樣美妙?”一句一句拆開來,揉碎來,那種美妙還能降臨孩子心間嗎?一句一句單獨來看,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妙處,但是惟有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每一片葉子不同的聲音,微風的輕柔,狂風的雄壯……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三、重視學生對文章結構的認識。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她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學習完課文后,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聲音?學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第一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吳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從閱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學了課文能得到某種啟迪,使人越學越聰慧,越來越變得眼亮,這樣的語文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了求知的愿望,對學生內心世界觸動也很深。《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3
這次的課題研討課是我們課題組歷經半學期的研究后,組織的一次研討課公開展示活動。課前,課題組全體成員針對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進行了數次深度研討和研究,從諸多課文中遴選出本次我要執教的課文,然后在此基礎上同課異構,三名成員均就本課進行了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實際操作的教學嘗試,我們輪流聽課,反復研討,最終確定了我要呈現的課堂。
我執教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大自然的聲音真的是美妙無比的。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在森林里演奏手風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喜歡玩打擊樂器;動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快樂地歌唱。這些熟悉的聲音圍繞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相伴,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這些聲音,讓這些聲音通過語言文字的意象傳達給我們與平時聽覺上不一樣的奇妙感受。文章譴詞造句生動,修辭手法多樣,是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極好材料。
通過對教材、教參的研讀,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生活經驗,體會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進行多文本的拓展,并積累擬聲詞;能仿照課文圍繞一種聽到過的聲音寫幾句話等教學要求確立為本節課的目標。
教學時我通過課件給學生們呈現出大自然美麗的風景圖片引出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創設了情景,將學生帶入課文美好的意蘊中,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幾位學生合作朗讀,回憶課文,并讓學生根據圖表“填填音樂家檔案”完成對課文大意的梳理。
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總分的方式構段,用擬人的手法介紹風聲、水聲、動物叫聲。第二自然段側重對比的寫法,把微風與狂風帶給人的不同感受寫得細膩、生動,教學這段時我采用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語段,同時采用指導朗讀,男女生對讀的方式進一步感受這兩種風不同特點。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采用讓學生模擬“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和積累擬聲詞,又用單個讀,一組讀,到全班接讀,讓學生在整體朗讀中感受水聲的美妙,理解了語段。第四自然段,我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模擬動物的叫聲,用輕快的語調朗讀。總之,這節課我采用讓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仿寫,這些教學環節使學生真正地走進了大自然,體驗大了自然,發現了大自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路實踐一路反思,才能有所提高。本節課還有很多遺憾之處,比如最后小練筆環節,沒有在學生寫時給予實時指導,到最后又害怕拖堂,沒有讓更多的學生展示練筆內容,讓這一環節流于形式。
有反思才有進步,正是這些不足,這些遺憾激勵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相信我們的課題研究也必定會在這次活動后得到諸多的啟示和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做到目標更明確,研究更細化,措施更具體,效果更顯著。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4
今天聆聽了鄭老師執教的三年級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我感觸頗深。這是一篇充滿韻律的寫景散文。老師能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鄭老師的教學設計嚴謹,素材豐富,準備充足,過渡自然。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一、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班化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是常用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鄭老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聲音,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后又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了解從小溪到大海的聲音的變化,讓學生從聲音的變化中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發了學生興趣。在講解除了課文中出現的'小歌手之外,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歌手時,鄭老師找同學來演一演,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都紛紛舉手,表演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同學也一連表演了幾次,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像這樣的課堂,學生在盡情游戲,主動參與到其中,遇到問題再也不會去逃避,而是想盡辦法去解決,這樣好玩的課堂,怎么會學不會呢?這樣的小班教學與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學相比: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直接指導在時間上有了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頻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近距離交流:
鄭老師利用師生的近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關注。比如在小組合作時,鄭老師走到學生中間一起參與,并適時加以指導。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5
成功之處: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當然教師的鼓勵也相當的重要,課堂上出現了另我很吃驚的現象,該生平時學習的態度不是很端正,而且從來不在課堂舉手發言,可是令我以及全班同學都很吃驚的是他竟然舉手了,因此,我當即給予表揚,沒有想到他回答的還真不錯。可見,在知識的建構中,學習環境要被鼓勵,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有更多的機會向其他人展示,這不僅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也使他對這門學科逐漸有了興趣。
敗筆:
1.教材鉆研得不夠深入
在課外延伸環節,問題才真正出現,因為很多學生找的農諺其實并不包含物候知識,可是我因為沒有把關于物候的知識進行鉆研,自己對于這塊知識都是似懂非懂的,也就沒有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更正,導致學生上完這節課后仍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物候現象,所以這應該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大失誤,教研員說的`非常對,我的這節課屬于淺入淺出,但是該說明的問題仍然要帶著學生解決,這篇課文的標題是叫大自然的語言,但教師也不能泛泛而上,因為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后,應知道其實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物候的,而物候現象課文中說的很清楚,指的就是動物和植物方面的自然現象。我想我對于教材的鉆研實在是太欠缺了。蘇霍姆林斯基曾舉過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開課,課后有人請教他,到底花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教師回答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才是我們教師真正應該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師說:“一個好老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學習者,走出職業的孤獨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態學習,其次才是教書。”教師自己要吃透教材,并能自由駕馭教材,聯系實際,做到深入淺出,才能真正向學生傳授知識。其實對于這次的課,我覺得反映出不少問題,因為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在照本宣科,缺少一個鉆研思考的過程,所以總會出現漏洞。而別人總能發現很多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真的提高了自己。
2.細節問題的處理不夠嚴謹
給我的第二個重要感觸是細節問題,因為當時我用的是課件上的,有一個環節是通過一組圖片來顯示季節的變換,用的是四個季節中能具代表的花,比如春天是桃花、夏天是荷花、秋天是桂花、冬天是梅花,想通過這幾張圖片告訴學生這些花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因為它們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換,可是我用的梅花的圖片本來是想代表冬天的,但選的卻是春梅而不是臘梅。我一直沒有發現這個小細節,但是教研員很快就發現了,說明我的課件做的不夠嚴謹,雖然我在之前已經很多次放映卻都沒有發現。還有一處就是在預習檢查時有一個“衰”字,我把它當成了多音字,而事實上這個字并不是,而是有古今音的區別,人家都說細節處看成敗,所以一節課的好壞真的也能看出是否“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啊!
以上是本人對《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我把它寫出來,希望把它作為課改進程中的一個靶子,指導我前進:繼承好的方面,改進不足的地方。做一個真正對學生能傳道、授業、解惑的人。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6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主題單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具體介紹了7種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高飄預示晴天,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魚鱗的圓圈,樹的年輪都是“一圈一歲”,“三葉蟲”推測地質,又可分為表示天氣變化、季度變換、推測年齡、推測地質四個板塊。其中表示“三葉蟲”這個小節是學生難于理解的,是本詩歌的難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為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課件演示:公。打鳴、電閃雷鳴、小溪奔流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師敘: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大自然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二、充分朗讀,注重感悟。
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并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采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我把2—8小節分成三個板塊,第一步:通過讀、說、議學習2、3小節,了解學習方法。第二步:通過默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學習4、5小節。第三步:自己學習6—8小節,再交流收獲。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于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利用課件,解決難點。
第八小節“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采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再質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四、整合資料,仿寫詩歌。
如何讓小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使他們不僅有東西寫,還要有辦法寫,有文字寫。這就必須有一個讓學生作文練習的過程。“仿寫是學習作文的第一道關口”。但仿寫并非簡單的模仿和抄襲。因此,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求老師對他們進行具體的指導,否則,學生們將會無從仿起。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細讀第4、5節詩歌,體會反問句:“……不就像……”,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發現這兩節的語言形式相同,再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之前,指導學生先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在哪里發現的?”,先說后寫,“說”是為“寫”作鋪墊。學生動筆時有了臺階,“仿寫”成了這堂課的亮點。如:“你看那天空的溝溝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預言: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雨兒將要來臨。”
語文,要走在語文的道路上,讓學生在朗讀、品詞賞句的基礎上感受語文魅力。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7
大自然中充滿神奇,身處鄉村生活中的孩子,自然比城市的孩子多一些感悟,這樣的生長環境使得本課的學習輕松了許多。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是圖片猜謎設計,孩子們都能快速說出答案,課堂氣氛比其他新課的學習好很多,學生也在最短的時間里融入了課堂。
這篇課文看似很長,但內容條理,學生只需弄懂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
2、決定物候學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并通過討論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在充分預習的前提下,課堂重點完成較好。
因本文說明文的文體形式,在說明方法的分析中,孩子們也都能找到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一些運用,但對說明方法的好處卻又把握不到位,心中有話口難開,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建議學生分步回答:首先,表態,使用了何種說明方法?其次,強調重點字詞,比如:列數字的準確,打比方的生動,作比較的`突出,舉例子的具體等等。最后,再練習具體句子分析,套進內容予以闡述。有了這樣的步驟,學生的回答內容清晰了許多。
八五班和八六班語文基礎的薄弱,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在倍感壓力之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前進,堅持!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8
12月10日這一天,曾到二外聽取戴燕玲老師的平行觀摩課《大自然的語言》,感覺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優質課,從中學到了最新的教學理念和良好的操作技巧。
首先,上課伊始就緊扣學情,釀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根據借班上課、師生首次見面的實情,教師能運用活潑激趣的方法,三言兩語就打破了陌生的局面,這樣,有利于拉近師生課堂合作的距離,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鋪墊。
其次,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出示一年四季的.自然美景,順理成章地引出“物候現象”這個概念,按照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生字詞、問題設計用屏幕展現,既可以節省板書時間,又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和視聽效果,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第三,將電視節目主持的模式引進課堂組織教學環節,生動活潑,用活動式教學,很好地滿足初二學生的新奇感。將學習任務分配給四個小組,根據各組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別給予評分,通過競賽激勵法,讓學生感知文章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概念和競爭意識。
第四,借助主問題引導,讓學生明晰文章思路。善于調動領頭羊的主動性,盡最大限度地從廣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學生群體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小組回答問題的時候,第一個問題都由各組組長來承擔,這樣,可以為其他組員起模范帶頭作用。
第五,根據課文結構特點,將主體部分四個層次內容的解讀任務,分別交給四個小組來完成,體現了“以課文為例子”的教學理念,很好地克服了因面面俱到而帶來時間倉促的弊病,騰出寶貴的時間,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更多同學展現自我,彼此交流語言感受方面的學習成果。
第六,教師教學理念新潮,表現在備課精心仔細,教學設計蘊含智慧。比如,教師自身對文本編排意圖把握準確到位,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處理恰切,其教學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深入到位的解讀文本,而不是漫游式走過場,沒等學生理解清楚就草草收兵。教師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當好學生的引路人,通過課堂組織教學的靈活應變,激勵和喚醒學生的思維和情感。
總而言之,戴老師不愧是我市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她能代表我市參加省里的教學觀摩課展示,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年輕教師之楷模。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19
這學期的公開課我設計了語言活動《自然的聲音》,活動設計分為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請幼兒講述家里的各種聲音,第二部分是兒歌創編活動。
第一部分,請幼兒說一說家里的各種聲音,包括表、電話、電視、切菜聲等等,在這一部分中,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對家里的各種聲音講述的非常準確。
第二部分,請幼兒聽錄音(小鳥叫的聲音、水流聲、下雨聲),并進行兒歌創編:小熊小熊,你聽什么聲音?我聽到“嘩啦嘩啦”流水的聲音。在這部分的.活動中,大部分幼兒積極性較高,但個別幼兒在創編兒歌的時候,由于膽小的原因回答問題聲音較小。
活動設計的可取之處是:
1、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課件這種聲形并茂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形象生動、聲形并茂的特點很易引起幼兒的興趣;
2、是運用了創編這種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開拓幼兒思維,給孩子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
但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活動中,應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創編更多的兒歌內容。
2、沒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綱要》的語言領域目標,從孩子本位出發,如目標第一條就是“樂意與人交流”,并且綱要強調了“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純粹淡化了以前得視語言形式學習的特點,而是強調了語言的“人本”精神與交際作用。因此,對于每個語言活動,我樣首先應以新《綱要》為指導,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以幼兒為本”的目標,而不是停留在理解表面情節的層面上。
3、整個活動還要注意動靜交替、難易適度、層層遞進等原則,注重孩子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原則等。只有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出發,注意動靜交替、難易適度等才能避免孩子過于疲勞。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20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課文。徐老師的教學設計嚴謹,素材豐富,準備充足,過渡自然,能引導學生入境、想象,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教師巧妙的利用網絡資源,并且注意象聲詞的學習。大自然是美麗的、奇妙的,親近自然是孩子樂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聲音,教師用學生們熟悉的鳥叫聲、流水聲、風聲、雷聲、雨聲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傾聽。
教師引領學生品讀語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一句一句單獨來看,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妙處,但是惟有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每一片葉子不同的聲音,微風的輕柔,狂風的雄壯?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從閱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學了課文能得到某種啟迪,使人越學越聰慧,越來越變得眼亮,這樣的語文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了求知的愿望,對學生內心世界觸動也很深。整堂課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目標達成。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21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結構嚴謹,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說明了“大自然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作為文章的總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總分的方式構段,介紹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聲音”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教學時,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大自然聲音的美妙,例如:在學習風的聲音時采用男女生對比朗讀的方式,體會微風的輕柔和狂風的雄壯;學習水的聲音時,采用由一組學生讀到全班學生讀,引導學生體會到聲音越來越大,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文章遣詞造句生動,修辭手法多樣,是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引導學生發現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是總起句。最后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運用課堂上學習的擬聲詞,寫一寫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美妙的聲音。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22
聽了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感覺收獲多多。王老師的這節課可以說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深層次的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調動了孩子們熱情高漲的學習性。使課堂教學向著更科學的方向前行。
下面我對于我對《大自然的聲音》這節課的想法簡單分析。《大自然的聲音》這是小學三年級的內容。聆聽了王老師上的這節課,印象回味無窮,感觸偏多。通過聽這節課,我感覺本節課有如下的特點:老師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氣氛。老師要和孩子打成一片,把愛隨時發揮在課堂把學生,老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伙伴。這樣的課堂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積極的氛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真正的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以說是做到了我的學習我展示,我的課堂我做主。本節課,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倡導自主學習。老師注重學生無拘無束地表述自己見解,不強求學生按自己的意思表達,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見解。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設開放的課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轉變為個性主動參與探究、參與創造、參與發現的過程。充分發揮課件的優勢,利用音、圖、像的`感染作用與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在拓展知識的環節中,所展示的大量圖像,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
語文作為一種人文學科,它必然蘊涵了各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做做小科學家找出大自然的聲音,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做做小詩人、小作家,從而培養他們的轉化能力與體驗力。總之,王老師的這節課可以說,課堂結構簡潔,教學過程的思想優化,而且思路清晰。他倡導學生聯系生活,表演體驗,而這時的課堂教學是生成性的,動態發展的。她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體會,強調學生的自我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都有助于學生對大自然的聲音有進一步體會,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篇23
首先非常感謝xx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次觀摩學習的機會!接下來我就結合xx老師的教學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教學看法:《大自然的聲音》是第七單元的第1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課文的生動語
我們語文本應以讀為本,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沒有生澀難懂的詞語,文筆清新流暢,吳老師始終以“大自然中這些聲音真是太美妙了”貫穿始終,重點指導學生美讀課文,抓住描寫聲音的詞,邊讀邊思考,大膽的展開想像,(入境想像、樂器感知想像、角色體驗想像)有感情地讀,配樂讀,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讀,全班齊讀,在讀中生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
二、放飛想像
xx老師這節課的另外一個亮點就是能夠以課本為出發點,跳出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更多大自然的聲音:雷公公、冰雹、大公雞、小青蛙……這些都是課本中沒有提到的,這樣的課外延伸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又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寫作指導
另外,xx老師在教學中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是典型的總分結構型。文章一開頭先總說“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接下來再分三段分別介紹風聲,水聲,動物聲!每一段又有中心句!這樣的寫作方法對于剛開始學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所以我自己在教學這一課時,
總的來說,這位老師的語文功底出眾,專業知識全面,教學智慧豐富,學科視野寬。她在不脫離文本的基礎上,站在了較高的角度去設計自己的教學,體現了“大語文”的觀念,身體力行,值得我們借鑒。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相關文章:
(精選)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09-24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精選)08-19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1-21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1-23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2-19
小學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1-23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集合)09-24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優秀10-02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熱門】08-18
【集合】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