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課堂評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評課稿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堂評課稿 1
《真分數和假分數》聽后反思
今天聽了一節張老師的課,本節課真可謂是我聽過的所有課里面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一節自主高效的新授課。
說學生講的好,倒不如說學生預習的好,剛開始我就被學生的表現深深吸引了,張老師請一名學生匯報預習的成果,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主要靠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反思、總結),前一天老師布置好預習的內容,然后講課的內容是與學生的預習相吻合的,本節課老師僅僅用多媒體打出了兩個題目:
1、什么叫真分數,真分數有何特點?
2、什么叫假分數,假分數有何特點?
下面就是學生展示階段,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小組六個人全部到講臺上面,并且分工明確,你講那個知識點,我講哪個知識點,他講那個知識點。在講的.過程中問題意識特別顯眼,比如:我想畫3/4,誰能來幫我完成?有問既有答,每名學生都認真參與,并且同學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助的風格,提出的問題有好多是讓班里最后幾名差生回答(后來老師解釋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學生之間是不看成績的,即使成績很差,也不影響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這樣差生在小組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催促其積極向上)。
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展示時,老師在課堂上要來回的巡視學生聽講的情況,并且要注意傾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跑偏時,當學生經過合作還未解決問題時,當學生總結不到位時,要進行適時的指導和引導。
我還聽到了一點,當對于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有學生講解完畢后,不要忘記再找一名中下游的學生起來再敘述一遍。(特別是總結方法、解題規律)
最后老師與我們做了短暫的交流,關于預習表的問題,特別是重難點的問題的引導和自主探索,讓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寫寫是怎么解決的。最能打動我的是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我相信老師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張老師說剛開始時學生一節課提不出一個問題來,而現在學生是帶著問題在上課、聽課的。
在培養學生方面,我準備向張老師學習,本學期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每名學生都能帶著問題聽課,我覺得帶著問題來,將它解決了,學生就高興了,自主高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課堂評課稿 2
許xx老師執教的《變形美術字的設計》一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這節課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采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都屬于“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許xx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 采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局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初一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許xx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具有開放性;其二,獨特新穎的舞臺主持加競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三,本課教學中用到的許多藝術字、廣告字是學生自帶的、大量字畫來自學生生活,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其四,學生進行創作《變形美術字的設計》時,有的拿畫筆畫,有的用彩紙舊掛歷紙去剪貼,每個同學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表現,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
在這樣一個輕松、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于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2、采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許xx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生生、師生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3、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那么教學態度就決定著教學行為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許xx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后難,先個體后合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在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4、教師素質良好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變形美術字的設計》的同時,我們也有以下思考: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為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總之,許xx老師執教的《變形美術字的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于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由于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么對美術課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鉆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們體音美組每位成員對《變形美術字的設計》一課的膚淺看法(本人整理所得見解),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課堂評課稿 3
這篇手指評課稿,是以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并分析了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一起來看一下。
手指評課稿由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生活中,張老師態度和藹,待人親切。講臺上,張老師瀟灑典雅,有名師范兒,且有名家腕兒。她一亮相,就讓人覺得氣度不凡。我有幸聽了張老師執教的《手指》一課,收獲頗多。
課一開始,張老師讓學生交流了有關豐子愷的信息資料,并回憶了他的語言風格和特點。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容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然后,張老師就課題讓學生提問題:
1、誰的手指呢?
2、手指的用處有哪些?
3、手指有哪些特點呢?
4、為什么用手指做題目?
5、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呢?經過梳理后,張老師抓住手指的特點?和怎樣寫成的?兩個問題對課文進行了探討,在課文中走了個來回。就課題質疑這一做法,不僅培養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本課的學習也是一個學法指導的環節。
另外,張老師的板書令我佩服。板書內容概括準確簡練,字體工整老練。從她的板書上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文章思路。
張老師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品味作者的.語言及 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點尤為可貴。
張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我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張老師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工作上的好榜樣。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手指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課堂評課稿 4
劉老師主講的《魚游到紙上來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7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魚游到紙上來了》這篇課文語言雖平實,但在人物描寫上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的外貌、神態、動作刻畫非常傳神。劉老師這節課,就以“魚游到紙上”為線索引導學生圍繞青年的看魚、畫魚動作神態的關鍵語句,進行反復品讀揣摩,感悟人物形象,從而受到心靈啟示,領悟了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真可謂語文味兒十足,也只有像劉老師這樣的具有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的老師才能做到駕輕就熟,還語文課堂本色。
一、三學小組課堂模式運用駕輕就熟
預學時,在經典誦讀后,劉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請學生讀課題,在文中找出寫明課題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后,請學生反復朗讀,感受蘊含的情感,這樣一開課很快就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殿堂,感受到了閱讀的美妙,同時也為整堂課奠定了情感基調。接著老師拋出一個問題:這句話贊美的是誰?青年如何作畫,得到了這樣的贊美?這個問題看似平常卻將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出來,直奔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這時老師相機出示學習目標,這就進入了互學階段。互學時,學生討論、老師指導,小組展示時,老師放手學生交流,又能及時上線給予點撥將學習引向深入。在學生交流了“看魚”和“畫魚”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輕松理清了“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關系。在這水到渠成的時候,評學環節教師讓學生講和聾啞青年一樣的勤奮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得到情感的升華,而且在講故事中鍛煉了表達能力。從預學到評學,三個環節,在劉老師的這堂課上顯得清晰流暢,有節奏,毫無生澀之感,相反從練課到現在我都感覺是那么的駕輕就熟。
二、讀悟結合,讀出了語文味兒
課文雖語言平實,但是情感濃郁,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因此品讀課文、發展思維、獲得情感體驗就是劉老師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在劉老師這節課上呈現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隨時感受到閱讀給課堂增添的韻味兒。
1、抓住關鍵詞句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常常是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朗讀,從而獲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在這堂課上學生就是這樣做的,朗讀句子,談談感受,在感悟有困難時,還是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不斷思考,積極參與體驗。如在交流“看魚”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等詞語談感受,在學生感受到了青年看魚專注,忘我的精神品質時,教師請學生讀出這種感受,又通過挑戰讀讓這種感受深入學生內心,從而達到影響學生心靈的作用。又如交流畫魚時抓住動作“工筆細描、揮筆速寫”體會畫技高超,繼而采用各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切實理解句子的'意思,使讀悟結合,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創境朗讀,升華情感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如在學生交流青年看魚的句子“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時,學生只是簡單體會到了青年的勤奮,老師就抓住“每個星期天”適時創境引讀:“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秋高氣爽的星期天,青年——寒風凜冽的星期天,青年——”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青年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當交流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這句時,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的讀,先是個別讀,然后是齊讀,接著想象訓練創境讀:想像有哪些人會怎樣贊嘆,怎樣議論?當學生想象了一些人物后,教師出示了一個句子填空,老人怎樣稱贊,青年怎樣贊嘆,一群孩子怎樣議論,學生在選詞填空中,不僅積累了詞匯,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感受,此時學生一定會明白聾啞青年受到老人、青年、小孩各種人的稱贊,一定是說明他的畫技高超。學生此時心中可能就會想:要想得到人們的夸獎,那就要像這位青年一樣,做事勤奮專注、堅持不懈。這時再就填好的句子進行朗讀,學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共鳴,得以升華,為理解“魚游到心里”做了鋪墊。
3、拓展閱讀,符合大語文觀
在解決“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里”兩者關系時,由青年自己的話,引出“胸有成竹”這一課外詞,不僅豐富了語言詞匯的積累,而且很好地將課內課外知識進行了遷移、融匯。在評學環節學生將搜集的反映這一主題的故事進行交流,這就使學生不僅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而且訓練了表達能力、升華了情感。這樣的設計就是符合大語文觀的。
總之,劉老師這節課具有濃厚的語文味兒,還原了語文課的本色。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課堂中缺少寫的訓練。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劉老師一堂很好的課我卻評不出來,希望劉老師見諒,也誠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課堂評課稿 5
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最好的課總是下一節。下面我談談三堂課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1、朗讀不夠。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書聲瑯瑯的語文課才是回歸本色的語文課。三堂課中學生的朗讀都還不夠。朗讀花的時間不多,學生讀得不夠到位。特別是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老師大量的分析講解占去了很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微乎其微。
2、問題不精。老師課堂上所提的問題過于繁瑣,課堂從頭到位都是用問題串聯下去的。有些問題沒有思考價值,有些問題是填空式的問題,老師說前半句,學生補后半句。因為問題不精練,課堂上老師的話語顯得啰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也被占去了。教學要抓中心問題,要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不要一問到底。
3、感悟不深。老師課堂上只注重理解課文內容,沒有注重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老師挖掘不夠,學生感悟不深,許多地方如果老師順水而行,會有巧妙的.課堂生成,但老師都是點到為止,蜻蜓點水一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浮于表面,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
4、激情不足。課堂上老師的情感投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老師不但要做一個有感情的人,還要做一個會煽情的人,只有老師心中燃起一片火,才能點燃學生心中的熊熊烈火。三位老師中楊正發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其他兩位老師有所欠缺。
5、訓練不實。語文課是學文習字的課。語言文字的訓練要放在首位。老師們沒有很好地抓住語文訓練的點,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重點句子讀得不夠,重點詞語沒有引導學生好好地理解。重點段落沒有讓學生美美地朗讀體會。課堂如過眼云煙,學生一下課就忘記了,我們的課以后一定要上得扎實,樸實。讓學生每一堂課有所收獲。
課堂評課稿 6
聽了張老師講的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夏夜多美感受頗多,這是一堂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課。課堂生動形象,氣氛自然活潑,教師儀態大方,學生積極參與。下面我就曾老師這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創設情境。
一開始,教師以一個美麗的、富有童趣的音樂渲染了可愛的、極具樂趣的課堂氣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本堂課的學習狀態。出示課題(教師端正的板書)
復習生字方法多,小燈籠,做動作。接著是教師親切的語言:課文中都出現了哪些伙伴?這樣的初讀是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的。緊接著,螞蟻、睡蓮、蜻蜓、螢火蟲,板書后讓學生將很多有趣的小制作貼在了黑板上,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小昆蟲記住漢字。
二、接著我們看到的是張老師細心地引領。
亮點一:
師:小螞蟻,你怎么啦?
(請多為小朋友充當小螞蟻,男孩子一起讀)讀小螞蟻的話,學習“哭”字
李老師抓住“哭”字的一點,生動地講解,讓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
亮點二:
(出示段落)學習“感激”一詞時,教師以泛讀、學生賽讀的多種方式感受小螞蟻的心情。又以充當小螞蟻的角色,讓學生自己想讀。在不斷的學生對話中,學生讀的開心,讀的起勁。
亮點三: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螞蟻和睡蓮,那么你比較喜歡誰呢?
把說的機會重新給了學生,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是喜歡這樣的課堂的,學生覺得被重視。比起讓孩子去學,不如讓學生自己想學。
亮點四:
最后,在課堂尾聲,學生再次指向“非常感激”,深化了主題。李老師在整堂課,注重培養學生說、讀、寫的習慣,更是讓學生從心里愛上學習。
三、注重閱讀,回歸文本。突出重難點。
張老師這節課不僅保證了學生讀的時間,同時也保證了學生說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說,在說中讀,說出真話,表達真感,拓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說話能力。但又緊扣文本,放飛學生思維,由表及里層層剖析,突破重點難點。
四、引導學生讀中悟情,圖文結合,注重讀與說的.訓練。
夏夜多美是一篇 意境優美的童話故事,張老師這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閱讀,反復讓學生朗讀小螞蟻,睡蓮與蜻蜓的對話。著重學習小螞蟻與睡蓮姑姑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讀。在讀中受到禮貌教育。在不同的層次閱讀中逐步理清課文的脈絡,深入主題,讀的形式多樣,并根據學生的閱讀精心設計問題,特別是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能夠進入角色,在讀中有悟,在悟中細讀,讓學生走進課文,有所體會。
建議:
讓學生多讀書,減少講解。
課堂評課稿 7
我們小學的語文教材本身都充滿了文學味,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濃濃的文學味中。就徐老師的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特點:
第一,這堂課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渾然一體,抓住“詞語”這根線緊緊地把教學的各個環節串在一起。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徐老師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在屏幕上出示,然后指名讀詞,并在文中圈出來,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意思,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后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著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在這樣的教學中,既輕松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經顯得多余。
第二,教師對課文未做過多的肢解、瑣碎的分析,還課文的完整性。拎出課文的一個關鍵句:“笑是很重要。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讀課文從中找出理由,在體驗小木偶的不幸的同時,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篇童話故事所蘊涵的哲理。
第三,文章再生動,畢竟是以文字為載體。課堂上,讓學生走進角色以主人公的身份感受表演的形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而且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再創造的有效手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多種能力。學生們通過親自理解、表演,是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深化、再創造的過程。老師讓學生演課本劇,目的是為了幫助理解課文,但感覺學生還未進入課本,進入情境之中,應該引導學生把自己當做小木偶,以小木偶的身份體驗小木偶的感受,相信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朗讀體驗,會更深入理解童話作品的內容與表現藝術。
這是一篇童話,建議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把原著與課文進行比較,學生肯定對童話的語言和表現形式有進一步地理解,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更能促進學生閱讀其他童話。
如何追求語文課的文學味,讓我們的教學富有實效,這是我們所有語文老師要做的也是必須努力去做的事。
課堂評課稿 8
聽了《找次品》這節課,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縱觀整節課,這節課真是教師教得活潑生動,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老師很好的注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地暴露出來。同時老師還特別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其活潑主動地發展。總體來說,是一節比較成功的數學課。特別突出以下幾點優勢:
一、整堂課的設計既大氣又細膩
在教學的設計上,老師通過3個,5個待測物品讓學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來老師大膽地選擇了2187這個待測物品,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如果用天平來稱至少要幾次保證找到次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變得順理成章。最后通過層層探究,揭示規律,利用規律成功找到27個、81個、243個——2187個需要的次數,柳暗花明,讓人不覺感嘆數學的魅力!
在材料的選擇上,老師在教學探討待測物品數量為5個、9個時怎樣找次品,并羅列出各種解決方案;然后從這些方案中初步尋找感悟規律,但是老師并不急于總結規律,而是讓學生說說8個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幾次?老師不是選擇10個12個,而是選擇了8個,我覺得老師8個待測物品選
的非常好,在學生的意識里都是把待測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個待測物品里,學生已經解決了要均分,但是學生對要分成3份還是有疑惑的,補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這個規律,而且不管待測物品是不是3的倍數,只要盡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學學科的特色。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簡單的教材還是復雜難的教材,老師在教學時候都應該滲透一定的數學思考方法。
老師從一開始就滲透了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然后在學生眾多的策略中提煉出一般方法和優化策略;最后,再利用歸納出的方法去解決待測物品數更多時的問題。這過程中,老師就滲透了不完全歸納法,優化策略、分析,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
三、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組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知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
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節課老師多次放手讓學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導學生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老師敢于“放”,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
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這節課的教學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
課堂評課稿 9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一年級數學上冊關于“6、7、8加幾”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對知識的復習充分,了解到9加幾的加法計算利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復習鞏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讓學生明白9如何湊十,如何分解兩一個數,這完全為本節課計算6、7、8加幾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也能夠很快的從中領會到計算原理。
2、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施老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到位,學生從課堂的說湊十法的過程非常熟練,在課堂上也做到了不斷練習,充分讓學生反復說,準確說,流利說。
3、對課本的教學用圖充分挖掘,從例題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題意,知道給出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的'會利用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解決問題,有前后人數相加,有不同衣服顏色的人數相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注重計算的方法練習,例如在計算85=的時候強調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從兩個方面進行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明白湊十法的靈活應用。
5、從一個兒歌幫助學生解決湊十法的口訣要點,抓住特點進行計算,提供學生快速計算的小訣竅,利用減法計算結果,很得出結果。可以說是整節課教師都把握住了重點內容,強調方法練習,講解細節重點內容,讓學生明白抓住關鍵內容進行計算。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能否在寫課本例題時,讓學生說說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許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這樣可以結合到最后一題,為下節課滲透。
2、擺小棒時可以讓學生上臺圈一圈或擺一擺,感受過程,計算結果也可以做到進行驗算。
課堂評課稿 10
語文課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玄乎,形式多,花樣多,更讓人覺得繁花滿目,流光溢彩,但細細咀嚼,卻又感覺平淡,缺乏內涵和品位。而有一些簡單樸實的課,初聽不怎么樣,但越嚼越有文化氣息,書卷氣濃。“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領異二月花。”“簡不是簡單無物,教學手段、方法單一,而是將教學內容精簡濃縮,力求”簡而精,單而豐“,并以簡化教學過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它需要教師要有豐厚的教學修養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正如李懷遠老師所執教的《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我認為,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李老師的課就像一杯真正的沒有任何香味的水,自然、和諧、不事雕飾地美。
1、教學內容簡約:
從聽課者的角度來看,我想,課前李老師肯定對教材進行了認真地研讀。只有課前在”深入“上下了工夫,課上才能做到”淺出“。李老師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將整個教學環節分成了最主要的五大塊,每一塊都設計了具體要落實的學習任務,如:
⑴讀出下面的詞語。
⑵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⑶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比較,有什么不同?
⑷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后全班交流。
⑸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
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這些,都以”闖關“的形式進行,內容簡約,重點突出,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了不得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浮光略影。
2、教學過程簡化:
李老師將整個教學環節分成了五大塊,實施的時候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從詞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學生的認知難度。條理很清晰,也沒有讓學生感到復雜深奧。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重點也就更突出了。
3、教學媒體簡便:
眾所周知,多媒體是把”雙刃劍“,有時使用不當,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象,扼殺了學生用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創造力。李老師只用了幻燈展示了季羨林爺爺的生平介紹,苗苗和季羨林的人物形象,以及”闖關“的問題。沒有五花八門的動畫,最主要的還是靠粉筆在板書。
4、教學語言簡潔:
李老師的引導、過渡、講解、評價的語言都做到了精煉、簡潔、準確。
如:當學生對究竟”是誰背的忘不了“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時,教師說”你覺得怎么理解好“,委婉地將問題拋給了學生,沒有給出固定答案,學生怎么理解都行,因為每個人讀書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又如:當教師讓學生思考采訪時該注意些什么時,有個學生的問題很簡單,教師沒有說他回答得不好,而是說”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問他,你知道答案嗎?“學生很快就把答案說了出來,這時教師又說”那這個問題還需要問嗎?“學生說不要了。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讓學生自己明白了,采訪時要提一些分量重,只有被采訪的對象才能回答的問題,不問就能知道答案的題目就免了。執教者避免了啰唆雜亂,引導追求啟發性和藝術性,學生置身于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都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真實、樸實、簡單、高效,便是理想的語文課堂了。這僅是我個人的體會,望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交流中去共同提高我們語文教學的質量。
課堂評課稿 11
一、教師素養
吳老師教學基本功比較扎實,語言清晰,表達準確。教學態度真誠,師生關系融洽。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比較豐富,嘗試以學生為主體,寓學于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讓學生或老師們記憶深刻。
二 、教學特色
1、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從本堂課看,吳老師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師能夠從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創新四維目標教學,目標比較全面。
2、教學創情景,激勵促參與
良好的開頭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的作用。本堂課一開始,教師就用生活中的長江、珠穆朗瑪峰、東方明珠塔來引出生活中的大數這個主題,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里,被激活,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老師接著讓學生上臺來數數,教導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百,找不同的同學來學著數,并強化概念。又用此方法依次推出概念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認識上的需要。
3、靈活教學、多樣呈現。
本節課課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老師在引入數學概念個、十、百、千、萬時,呈現形式多樣,新穎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實物、圖片、卡片、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為教學資源,師生互動巧妙,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教學過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實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地體現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4、注意銜接,善于質疑。
認知心理學認為,增強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所學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教師在導入時符合認知心理學的以舊代新原則,通過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個、十、百的概念,從而引出千、萬的`新概念,層層善誘,不斷質疑,新舊知識銜接自然。
5、操練形式豐富,扎實到位。
新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本堂課的學情來看,二年級是小學的低段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學概念,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基本技能,養成了基本的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
本節課課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老師在引入數學概念個、十、百、千、萬時,呈現形式多樣,新穎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實物、圖片、卡片、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為教學資源,師生互動巧妙,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教學過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實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地體現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4、注意銜接,善于質疑。
認知心理學認為,增強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所學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教師在導入時符合認知心理學的以舊代新原則,通過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個、十、百的概念,從而引出千、萬的新概念,層層善誘,不斷質疑,新舊知識銜接自然。
5、操練形式豐富,扎實到位。
新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本堂課的學情來看,二年級是小學的低段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學概念,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基本技能,養成了基本的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
本節課老師能夠以學生為本,安排的操練形式豐富多樣,有個人數模型、做數字填空、做拼數實驗等,這些操練都比較到位而且配合默契,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在玩中學,在玩中記,玩中用。
6、依靠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資源。
新課程倡導充分運用電腦及網絡,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本節課將網絡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巧妙使用電子白板,使學生身臨其境,貼近生活實際,從而達到良好的多媒體課堂效果。
三、教學建議
1、課堂要注重因材施教,但對層次差的學生似乎照顧不到。關注學生的點和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在課堂的內容方面還需要適當地拓展。
3. 從課堂評價激勵機制來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無論從網絡課的創新,還是從臨場應付能力的實際操作,整堂課都值得研究與借鑒。初中數學教學不是簡單的動動玩玩,我們的活動一定要有實效,要為主題服務,要優化課堂結構,寓教于樂,要力爭使我們的課扎實、真實、平實、充實、豐實,從而真正地為發展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而服務
課堂評課稿 12
辭書上對于“課堂”有這樣的界定:課堂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場所。但是,這些“教學活動”是單純以功利性的應考為取向,還是以促進學生生命的長遠發展為取向?在我看來,這應當是區分孰為真正的“優質教學”,孰為浮躁的“功利教學”的分界點。在這種意義上,這堂《淡之美》當之無愧是一次真正的“優質教學”。
首先,在這堂課上,我看到了教師很好地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感受性閱讀。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現在充斥語文課堂的多是“假閱讀”。教師往往注重的是段落的劃分、主旨的歸納、藝術手法的總結等。這是一種典型的只注重結論,而不關注過程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勢必會導致學生對作者及文本,缺少真正的情感認同和心靈共鳴。如此一來,還何談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德育目標?我認為真正的閱讀,應當是讓學生自主地走進文本結構中去,憑著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文字的豐富內涵進行多角度領會。在這堂課上,教師緊緊圍繞“淡”這一中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
其次,在這堂課中,教師在關鍵處抓住了契機,對學生進行適時的追問,使語文課堂出現了理性交鋒、智慧啟迪的'好現象。傳統語文課堂上,思維含量低的提問俯拾皆是。在學生對老師的問題給出“對、是、好”的回應時,從表象上看,教師所提的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解決。但事實上,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提升。所以,在處理學生的回答時,語文教師應當趁熱打鐵,再追一問或幾問,輕巧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空間,有力地鍛煉他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知人論世”這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個普遍性規律。在這里,這位老師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稍加引導,使學生自然而深刻地領會到“知人論世”的妙處,使他們明白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主觀思維的產物,它其中必然包含作者思想的活性因子。
優質的語文課堂必然會讓學生在思維和情感兩方面皆有收獲。而感受性閱讀與啟發性追問,正是讓語文教學擺脫膚淺,走向深刻的好方法。
課堂評課稿 13
第八周學校組織了語數外學科高效課堂教學競賽課,數學組有三位教師參與競賽,張國斌老師的課題是對數函數,孫其天老師的課題是四種命題及相互關系,夏宏明老師的課題是平面向量的數量積。10月18日在趙校長的組織下進行了評議,總體來說三位老師的課堂符合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中的要求,整個教學過程非常明確體現出的“導學新知”、“目標展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達標檢測”等主要環節。通過這次活動,能夠看到“三段六環”模式能夠深入教師的平常課堂教學中,大家有了一個基本清晰的上課流程,具體評價如下:
課題:“對數函數”(新課)
班級:高一(13)班
授課人:張國斌
一、優點:
1、教學環節齊全,目標明確具體,很好地體現“三段六環”教學理念,并且各個教學環節落實基本到位,學生討論探究比較充分,注重類比指數函數的圖像及性質。
2、問題引人是學生熟知的細胞分裂問題,吸引學生的眼球,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啟發性語言使用得當,引導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總結方法,滲透類比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比如類比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比較大小時又注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其暴露問題,再糾正,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足:
1、時間掌握不太好,前面引導講授時間太長,后面達標檢測時間有些緊張,以至于達標檢測沒有完成。
2、例題講解中,教師直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對此,是否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暴露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3、講授內容還是有點多,諸如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若能留給學生探究,類比指數函數圖像及性質得到效果會更好,教案學習目標與課件目標展示不一致。
課題:“四種命題及相互關系” (新課)
班級:高二(9)班
授課人:孫其天
一、優點
1、上課期間突然停電,但是老師從容自若,顯示了老師較強的應變能力,整堂環節齊全,符合學校提出的“三段六環”課堂模式,內容充實,選題典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教師提前布置學生自編命題,進而在本節課中探究四種命題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既更好的理解了命題的定義又使得探究的內容具有趣味性(本身自編的命題形式各一),激發了學生對知識渴求的興趣和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深入各小組進行指導,參與其中,達到了雙贏。
3、互助小組應用充分,很好的發揮互助作用,比如有A層學生給其他學生講解疑難之處。教師的講授過程以問題為主線,環環相扣,且設置有剃度。選取例題具有代表性,并且在每次解題后及時進行方法的總結,更好的實現了知識的應用。例題講解中,教師直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學生參與積極,互動效果好。知識講解細致周到,小步慢走,符合文科普通班教學實際。
二、不足
1、教師在教案編寫上下功夫不夠,沒有呈現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各環節沒有設計意圖。
2、本節課是概念課,教師在上課期間突然停電的情況下,表述問題不夠清楚,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夠積極,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沒有很好的評價。
3、教師基本功還是不夠扎實,上課時重復語言較多,表述上不夠清楚。例題講解中,教師直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對此,是否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暴露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課題:“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復習課)
班級:高三(19)班
授課人:夏宏明
一、優點
1、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貼近高考,選材精當,適合學生實際。課堂設計體現了“以學定教”之精神,充分介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教學,符合教學論的基本原理。
2、教學設計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入教師的操作過程,使得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表征比較積極,氣氛活躍,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的思維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豐富資源,通過讓學生上黑板板演,有效暴露了學生的真實思維和解題失誤。
3、課堂結構新穎,做到了內容和形式得統一。例如“感知高考” 這一環節,將當年考題展示出來,讓學生思考其解決方法,揭示了求數量積的基本方法:定義法、坐標法、用基底表示向量法,這就是奧蘇貝爾所說的“先行組織者”。通過此環節,還強調了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使得“目標展示”的過程不再生硬刻板。“自學檢測”環節,讓學生將所學內容自我梳理,提高了學習效率,對于復習班學生值得提倡。“探究展示”體現了教師能充分學生這一教育資源,糾正錯誤,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是思想的源泉,教師是思想的產婆。
4、在“合作探究”環節,教師問題設置有針對性,有效地規避了如:學生對向量夾角認識不清、數量積的符號與夾角的關系認識不清、以及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等典型錯誤。
二、不足: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概念復習課的特點,本組教師認為,概念課應凸顯概念的本質和基本思想。首先,數量積的概念來源于物理中的“功”的概念。教科書中將“功”作為數量積概念的引入點,意在強化學生對數量積的幾何意義的認識,所以求數量積的基本方法中還可以補充“投影法”,利用幾何意義往往解高考題的快捷方法。其次,盡管求數量積的基本方法教師給出了總結:即定義法、坐標法、用基底表示向量法。但圍繞這一點,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對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應該是有益的。
總之,讓學生動起來,是我校教學改革的初衷之一,這三節課為本組教師提供了生動的范例,值得全體數學教師借鑒。
課堂評課稿 14
本節課是一節現代文的閱讀教學課,閱讀教學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頭戲。建構高效的語文課堂,落實語文技能訓練,發展學生的言語能力,這既是數代語文工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了扎實的探索,稱得上是一節成功的閱讀教學課。其成功之處在于:
一、注重了“雙基”訓練與“三維”發展的統一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如果僅僅依靠課堂45分鐘,他們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如果教師能交給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就能依靠這些“過程和方法”指導自己的語文學習;而“過程與方法”的獲得不構建在一定量的“知識與能力”的訓練上,也只能是毫無基礎的空中樓閣。因此,實施語文新課標,教師并不需要回避“雙基”訓練。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不僅是我們評價一堂優質課的重要原則,更是我們日常教學所應該認真執行的標準。
在《春酒》的課堂教學中,張老師一開始就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注意朗讀方法,注意課后注釋以及老師多媒體上出示的字詞,并且強調這都是一些比較容易讀錯的或很常用的字詞,掌握了這些字詞,對理解課文很有好處。現在的語文課堂特別是優質課競賽,很少看見有人教生字詞了,認為一教字詞,就是老傳統,就是落伍。這實在是語文教學的悲哀啊!張老師不僅做了,還注重了落實。接著,在品讀語言、賞析課文的過程中,緊緊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品味它們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讀、賞析完之后,張老師還作出了如下歸納:《春酒》之所以如此動人,是因為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下列寫作方法:
1、精選動詞,反復推敲。
2、善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4、選用符合人物年齡,身份的語言。
5、化抽象的思念之情為具體的事物形象。
這不僅是交給學生解讀這類文章的一把鑰匙,也是傳授給他們寫作此類文章的一個秘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當堂練習,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形成了技能。
從《春酒》實錄來看,張老師認真落實了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并將“雙基”訓練與“三維”發展和諧統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了文本研習與拓展延伸的統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新的理念要求語文老師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閱讀本身就是“你中發現我”的過程。也是“我思”的過程。這一切都離不開文本這個載體,而一味地標新立異游離于文本之外,是悖離語文教學初衷的。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從粗讀課文,理清大意,到品讀語言,賞析課文,始終扣住文本。通過朗讀技能的反復訓練,不斷感悟、體驗作品的情感;通過研析優美的語句,不斷挖掘、品味情感的內涵。同時,教者也適當地做了拓展延伸,將琦君的《春酒》與余光中的《鄉愁》進行比較閱讀,旨在突出同一主題、同一年齡層次的作者,但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選擇的角度不同,因而語言的表達效果迥然不同。一個活潑、歡快,一個深沉、凝重。但它們在表達方法上卻有許多相同之處,從而水到渠成地歸納出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這樣,就使文本研習與拓展延伸融為一體了。
語文閱讀教學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更不能用浮躁的語文教學造就一批膚淺的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讓他們能靜下心來讀文本,只有閱讀好文本才可能讓學生通過與文字親近的過程獲得新知,陶冶情趣,發展能力。那些淡化文本、游離文本的“拓展遷移”,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真正有效的拓展遷移訓練必須建立在充分研習文本的'堅實的基礎之上,以文本為核心進行有機的拓展。
三、注重了共性凸現與個性張揚的統一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不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我們認為,語文的科學性,指的是學科目標的標準化和現代化,學科內容的規范化和體系化,教學程序的秩序化和模式化。而藝術性,則是指為實現上述目標而實行的最優化教學手段,即教學的技巧性、創造性。我們覺得,這個科學性強調的是教學上的共性,沒有科學性,教學便沒有具體的目標,沒有統一的要求,質量便得不到保證。而這個藝術性,強調的則是教學上的個性、創造性,沒有個性、創造性,便不存在藝術性。縱觀那些有成就的語文教育專家,哪一個不是充滿著藝術修養的?哪一個成功的教例不是顯示出其獨特的個人風格的?
張老師的這節課,無論是從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內容的講析,還是從教學程序的安排、教學步驟的實施,都充滿了共性。但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上,則更多的是充滿了個性。且不說課堂氣氛的有張有弛,也不說師生配合的入情入境,單是教師個人的教學語言,就充滿極大的魅力。你聽教學這篇課文的導言:“一曲望鄉,一段思戀。思鄉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因為人都有感情,生命都有根。思鄉是每一個游子共同的心愿,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漂泊在外幾十年的游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它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愁思,它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悵惘,它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眷戀,它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出生于浙江永嘉的琦君在美國回憶起她兒時品嘗過的春酒,又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呢?”隨著這樣的導言,學生情趣油然而生,便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閱讀課文,收到了良好效果。再看中間過渡、講析、點撥的語言:“臺灣詩人余光中和琦君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年輕時離開大陸去了臺灣,都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啊!一首《鄉愁》充分道出了詩人對故鄉對祖國的深切懷念。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鄉愁》。”說到這里,只見同學們一個個全神貫注,仔細聆聽著《鄉愁》的配樂范讀。“光說不練可不行,咱們把我們剛剛學到的一點本領拿出來展示展示。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背上行囊去遠方尋找自己的世界,到那時,我們會發現清清的小河曾蕩漾著兒時的夢;綠綠的山上,我們曾把夢想和風箏一起送上藍天;在我們記憶深處,燦爛的紫薇開成一處絕美的風景;或許我們也會發現家鄉的臘肉真是人間無上的美味。不如趁著現在,我們好好地把故鄉來品嘗,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眼來感受故鄉的味道吧。”話音未落,情緒高漲的同學們早已展紙握筆,開始寫作了。最后,張老師說:“‘好書不厭百回讀’,回顧這節課,我們不僅品味了甘醇的春酒,還獲得了閱讀的方法,知道了寫作的竅門,真是受益匪淺啊!今天的課也是我一生中的珍寶,我會好好在心中珍藏它,我也希望今天的這節課能成為同學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課雖然結束了,但情卻并未盡,意也猶未已,給學生留下了回憶和想象的藝術空間。
由此可見,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教學上要“運其才智,相機誘導,體悟傳神,發展個性”。要有個性化的語言藝術,語文教師的語言除了應該有一般教師的生動、準確、活潑的特點以外,還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或者詞采豐美,富于感情;或者自然流暢,幽默生動;或者妙語連珠,意蘊深刻、耐人尋味;或者自然親切、啟人思維。借助個性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他們在美的享受中完成語言的享受。
當然,張老師的課也不是無懈可擊,缺點在于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操練還不足,真正的訓練要讓全班每個同學都動口動手,人人落實教學目標。其次,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絕不是一蹴而就,只是課堂上的訓練決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教師還應要求學生課外勤做訓練。我深信,張老師能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進一步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課堂教學園地綻放更美更艷的鮮花!
課堂評課稿 15
一、課堂概述
本節課是xx課程中的一節重要內容,授課老師xx以xx為主題,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為學生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世界。
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老師通過精心的設計和組織,成功地引導學生們掌握了[關鍵知識點],提升了[能力或技能]。學生們在課堂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討論和互動,顯示出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舉例說明],這些方法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具體教學方法或手段],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理解了[相關知識點],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
四、課堂氛圍與互動
課堂氛圍輕松愉悅,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繁而有效。老師善于引導學生們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質疑,使得課堂充滿了活力和創意。學生們也在這種互動中逐漸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效果評價
總體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老師在未來的教學中能夠加以改進和完善。
六、建議與展望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情況,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引入更多的教學資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可以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跟蹤和反饋,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同時,我也相信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科目名稱]課程一定會越來越完善,為學生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總結:本節課是一堂成功的教學示范課,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喜愛。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繼續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課堂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課堂聽課評課稿04-17
復習課評課稿04-08
英語課堂教學評課稿(精選13篇)04-18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評課稿(精選11篇)08-14
梯形評課稿08-12
鄉愁評課稿08-25
賽馬評課稿04-21
景陽岡的評課稿03-22
《鄉愁》評課稿09-25
散步的評課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