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上《孤獨之旅》評課稿
唐老師執教的《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說,“孤獨之旅”也是成長之旅,杜小康這個油麻地的富家子弟在家道中落后被迫與父親外出放鴨,在放鴨的孤獨之旅中逐漸成長,因此,在構思本文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字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是“成長”,一個是“孤獨”。孤獨是客觀存在的,成長是漸次發展的,成長的過程也是克服孤獨的過程。
因為是自讀課文,唐老師對這節課安排了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淡化了字詞等基礎知識的落實,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探人物、感受人物心理變化;悟主題,領會生命真諦。
一、教學設計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考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唐老師按照“理清情節——探究人物——感受心理——感悟孤獨“四個環節進行,四個環節圍繞”孤獨“展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孤獨,讀孤獨,議孤獨,釋孤獨,可以說一節課下來,學生已基本體味到了杜小康的孤獨了,但是前面說了本文有兩個關鍵詞,除了“孤獨”,還有“成長”,怎么去看他的成長呢,唐老師找了心理變化的詞語,從中發現這個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正是克服孤獨的過程,杜小康是在克服孤獨中成長的。
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合作探究人物性格,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人物是小說的第二要素,杜小康是本文的主角,作者展現這個人物在克服孤獨中的成長,那么,對人物的分析,無非是抓住細節,細讀文本,文中有兩處細節不容忽視,一處是他說的四句話,另外一處就是四次有關哭的句子。仔細分析這兩個細節,會發現杜小康在孤獨和責任中成長了。在本課的教學中,唐老師抓住了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從找到的詞語中學生可以感受了杜小康的孤獨感確實在逐漸減少,他慢慢克服了孤獨,對于他的成長唐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品讀中去感受人物心理成長的過程,因為成長意味著責任感的增強,而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中是很好地體會到了。
三、以文體特征為抓手,從文本中來,到生活中去,訓練學生思維力
在小說的三要素中,環境烘托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情節的發展變化也是為了展現人物性格命運而展開的。在品味孤獨環節中,唐老師順勢引導學生品讀了文中的環境描寫,在品讀中老師重點是引領學生在環境中感受孤獨,但卻忽略了作者曹文軒對環境的詩意描寫,比如文章開頭對鴨群河面上形成的扇面的描寫,河面上炊煙和熱氣的描寫等等,這些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描寫,無形中沖淡了人物所遭受的苦難,讓讀者不會沉浸在苦難和悲涼之中,而是發現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美好,也啟示了讀者,生活中苦難和美好其實是相伴而來的,學會正確面對苦難。在這部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語言的形式和目的兩個角度進行品讀。
四、以寫作訓練為載體,引導學生自己感悟成長真諦。
最后一個環節,唐老師設計以“我想對杜小康說”為題寫一段話,更深入地體會孤獨的含義,不僅加深同學們的體會,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九年級上《孤獨之旅》評課稿】相關文章:
《孤獨之旅》評課稿08-24
孤獨之旅評課稿(3篇)06-21
《孤獨之旅》的評課稿(精選12篇)05-23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
荷花評課稿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