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薪嘗膽》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臥薪嘗膽評課
臥薪嘗膽評課1
1、對《臥薪嘗膽》這個歷史故事鉆研很深。《臥薪嘗膽》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歷史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編者把此文收入小學課本,意在讓學生學習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抓住文章的主旨,編者的意圖,從解釋《臥薪嘗膽》入手,緊扣住越王忍辱負重,發奮圖強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學中突出重點,對越王的恥辱做了很厚的鋪墊。越王復仇的原因講解明確,那越王的成功也就理所當然。勵志圖強的編者意圖在教學中凸現出來。
2、對本單元的教材鉆研得很深,很透。在教學中不光抓住本課的主旨,而且對單元的編排意圖領會到了,并且在教學中有所表現。學完了《臥薪嘗膽》體會到了越王的勵志圖強,還能夠把本單元中的幾篇課文中體現的這種精神加以點播,然后讀練習中的成語加以強記。做到了備課不孤立,放眼全單元。
3、通過拓展延伸彰顯課文精神,這也是對教材鉆研深透的表現。
在授課中,多次運用課外資料,闡釋越王所受的恥辱,送給學生一段話,突出越王的忍辱,對聯明示“有志者,事竟成”,這些都是對文章精神的.進一步體現。
二、課堂設計緊湊,主線分明,重點突出。
從臥薪嘗膽的解釋,到越王兵敗求和后的忍辱負重,再到報仇雪恨的成功,始終圍繞臥薪嘗膽來進行設計,整個課堂感覺很通,很順,沒有零碎感,并且重點突出。主要表現在對越王忍辱負重的教學上。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先進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別從粗布衣、石頭房子、養馬架車、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講解,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越王的屈辱。從而讓學生領悟到越王報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勵志的結果。
三、板書設計巧妙。
板書中,蔡老師拋出了兩條線。兵敗求和——臥薪嘗膽——轉弱為強,這條經線突出歷史故事,為學生的復述理出脈絡;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這條緯線突出人物精神,意在勵志。
四、不成熟的看法。
1、復述環節缺少練習的過程。
可能考慮到時間問題,在復述這一環節,直接讓學生按照板書附屬,沒有能夠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因而復述時出現了照本宣科的現象。如果能夠讓學生先自己試著復述一下,老師再巡視指導,有可能避免這種情況。
2、教學中還要注意細節。粗糙的糙字讀音出現了錯誤,老師沒有能夠糾正,并且也隨著學生讀錯了。
臥薪嘗膽評課2
《臥薪嘗膽》這一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
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施老師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并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深入理解勾踐的“屈辱”,感悟勾踐忍辱負重的精神。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中,帶給了我頗多思考,下面就上課的幾個環節進行評議:
一、由圖導入,揭題質疑:
通過春秋列國圖,向學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斗爭的激烈與殘酷,并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內涵——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過渡到課題的板書,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有的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有的說:“臥薪嘗膽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初讀,為學習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教學字音時針對學生讀錯的“夫差”“奴仆”及時帶領學生讀準,在去掉拼音開火車讀的基礎上分男女生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整體感知時本想自己精心設計出示的詞語順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學生應該會說。可學生面對那么多的詞語總想把它說具體,反而成了簡單復述了。換一個方式——出示文中的關鍵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受盡屈辱臥薪嘗膽滅掉吳國”效果應該會好些。
三.直奔畫面,理解題意:
出示的是書上的插圖,學生能說出圖上的情景,在瀏覽課文劃出相關句子時,學生只畫了“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在施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找到了描寫“臥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來覺得問題不夠明確,施老師直接讓學生劃出描寫“臥薪嘗膽”的句子就行了。因為插圖的上勾踐主要的姿勢是在飯前。句子畫好后,他采用了提問式導語:“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臥薪嘗膽評課】相關文章:
《臥薪嘗膽》評課稿11-26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復習課評課稿10-11
電學復習課評課稿04-30
心理課評課稿集合09-16
英語課的評課稿11-09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9-07
體育課評課稿11-02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