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評課稿

時間:2024-05-28 19:25:42 盛林 稿件 我要投稿

五年級評課稿(精選2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評課稿 篇1

  今天聽了葛老師的同課異構課,通過與靳老師的教學設計相比較,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導入新知的不同。

  同樣是復習舊知導入,葛老師在舊知鋪墊時復習比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然后再指名交流,發現問題后及時解決,接著進行總結,最后復習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而靳老師是由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直接過渡到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簡單自然,而且節省時間。

  2、資源利用的相異。

  葛老師在教學新知識時,從生活垃圾統計表入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然后提示運用轉化的思想,經過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計算,學生理解了方法,會說該怎樣去做,但是在練習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不會通分的,不會寫格式的,不化成最簡分數的,說明在計算時,不是光靠說就行的,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去實踐,去發現學生的不足。在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練習量比較大,出錯率也比較少,所以做題多一點還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總結。

  兩位老師對于計算的方法都給予了語言總結。在這方面葛老師做的比較全面。她設計了表格去總結,然后填空,最后用“化異為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去理解如何計算。

  建議:

  在課堂上教師說的再少一些,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算法。這樣他們的印象會更深刻一些。

  五年級評課稿 篇2

  湯老師執教的是pep Book 5 Unit4 what can you do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節對話新授課,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話教學一直是我們老師開公開課時回避的一個內容,因為相對而言,單詞教學更容易操作。湯老師今天嘗試著上對話教學課,非常勇敢,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課內容豐富,給了我很多課堂口語教學的啟示。現在我就湯老師的課談談自身幾點不幼稚的看法。

  1、扎實

  湯老師先是通過一首美妙的chant:dog,dog,what can you do?I can run after you …激趣導入,這是一首同學非常喜愛的歌謠,同學很愉快進入到今天的新課學習中來。然后通過搶答競賽形式,復習剛剛學過的I can句型。然后就是引出新課,在新課教學中能圍繞“I‘m helpful,I can …。”這個重點句式,展開扎實有效的訓練。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調查報告,大風車節目等等活動展開情景對話,參與面較廣,有效地訓練了同學的英語口語能力,到最后還依樣畫葫蘆的'設計了一首詩來復習鞏固,陶冶同學的情操,也把課推向了高潮。使同學學得很有勁,也很扎實。湯老師的板書也值得一提,湯老師不單單有課件出現,還有板書出現,并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一目了然,非常有效。

  2、豐富

  整堂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學參與積極性高。

  本堂課的活動設計非常豐富,并且貼近同學生活實際,有同學喜愛的歌謠,歌曲,有競賽,有情景扮演,有調查,還有作節目,朗讀詩歌等等,好象是一盤豐盛的大餐。充沛調動了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同學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并且這些活動的設計具有層次性,先易后難,先是個人說,然后是兩人合作說,再小組合作說,讓同學運用語言進行充沛練習說話,充沛培養了同學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3、輕松

  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英語口語流利,給同學創設了良好的說的氛圍,使同學在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英語語言,體驗英語語言,運用英語語言。這一點非常好,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評課稿 篇3

  《生命的藥方》文章主要講述了10歲男孩德諾因輸血而感染上艾滋病,14歲的艾迪始終陪伴著他,還想盡辦法救治他的的故事。表現了兩個小伙伴之間純真、善良的友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的孤獨與寂寞比身體的疾病更可怕。身體的疾病可以用藥物來治療,而心靈的痛苦與孤獨,只有靠生命的陪伴與呵護,才能治愈。

  對五年級學生來說,這篇文章不算短,而它所蘊含的主旨又是如此的沉重。看到這個課題,我真有點擔心,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孩子們是否能真正地理解什么是“生命的藥方”。可李老師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實為“精美別致”,一環緊扣一環,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艾迪與德諾之間深厚的友誼,也理解了課題的含義,更讓我們在座聽課的老師也為之動容。以下是我聽了這節課后的幾點感想。

  一、“當藥物治療對疾病起不了作用時,還有什么藥方能來救治生命呢”?這一問題的導入設置得別有深意,不僅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指向本文隱含的主旨。

  二、李老師善于挖掘和利用文本的空白處,升華學生的感情。在補充的“艾滋病簡介”和“艾滋病患兒日記”資料中,我們感受到艾滋病患者不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和對死亡的恐懼,更要忍受內心無比的孤獨。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和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更襯突出艾迪對德諾的陪伴和救治是多么地感人。文章的最后,李老師設計了一次“換位寫話”教學,讓學生替德諾給艾迪寫一封信。德諾會在信里說些什么話呢?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體現了語文的特點之一寫,更使學生在寫信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了宣泄,對友情的認識得到了提升。

  三、李老師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主要采用抓重點詞句細細品讀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走進文本(自主探究)這兩種方法。如“伙伴們全都躲著他”,“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艾迪,他夢見二百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等等。通過對這些重點詞句的品讀,感受到德諾的孤獨與寂寞。從文中找出艾迪為德諾做了哪些事情?“只有艾迪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他熬藥,陪他尋找醫生,為了驅除德諾內心的恐懼和孤獨,艾迪送(塞)鞋給德諾,陪他玩裝死的游戲。”這又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走進文本,進而細細品讀,使學生感受到艾迪對德諾的友情。正因為有了艾迪的相伴,德諾的死沒有任何痛苦和恐懼。在交流的過程中加以點撥,同時,李教師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讀,逐漸深入地讀,采用各種形式品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老師引讀、范讀等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品讀中思考,在品讀中感悟這份沉甸甸的友情。正因為有了艾迪的'相伴,德諾的死沒有任何痛苦和恐懼。為此德諾的媽媽感動萬分,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個激動的表情、一個深情的動作、一句真切的話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走進德諾媽媽的內心,學生深切體會友情對撫慰心靈的重要,真正明白了“生命的藥方”是什么,那就是友情。

  從教學設計和教學細節上可看出李教師的教風樸實,語文功底扎實,潛心研究文本,較好地把握了文本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關于生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這40分鐘的演繹,孩子的心靈得到了熏陶,文本內容得到了詮釋,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肯定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

  五年級評課稿 篇4

  高xx老師是一位德智兼備的老師,所以她的課堂也是德育和智育相結合的課堂。一篇老課文《晏子使楚》,竟能讓她發掘出對學生為人處事方面的教育,這就是她的智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導入課文的時候,教師就誠懇地拋出了學生粗暴處理矛盾的這個問題。讓學生十分樂意去課文中找答案,也為后來學生說出心里話做好了鋪墊。

  2、“面對侮辱的時候,你會怎么說怎么做?”這個問題讓學生打開了話匣子。“再看看晏子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讓學生將目光投向課文,在對比中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巧妙和維護尊嚴的力量,給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榜樣。

  3、相較于以前高老師的課來說,本課的朗讀次數更多,方式更多樣。就我所知,高老師不是一個情緒外露的老師,所以她的`課上,你一定看不到她忽而義憤填膺,忽而潸然淚下,那么她是如何指導朗讀的呢?如:在分析晏子第一次受辱時,她讓學生先注意細節“看一看”,為什么不是“想一想”?學生分析出晏子的聰明時,她又讓學生為晏子“看一看”后所說的話加一個修飾詞。學生加“心平氣和”后,再追問為什么?學生就能結合語言來再一次揣摩晏子的性格特點,不只是機智聰明,而且沉著冷靜,有外交家的風范。此時,晏子的形象已經躍然在學生的面前,她便順水推舟地讓學生心平氣和地讀這段話,感受一下卓越的外交家的風范。于是,朗讀就有聲有色了。

  這種朗讀是在理解上的升華,它形于內后再發之于外c,讓我佩服!

  五年級評課稿 篇5

  任xx老師上課,自然大方,從容優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教學每一環節的要求明確,使學生一目了然。并且在出示相對難的問題時,教師相應降低難度,以填空形式出現,如在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時,教師讓學生填空“課文記敘了()歲的()(國家)男孩(),為了實現()這一夢想,而(),終于使夢想成真的過程。”這就使學生易于解答,提高了學習的信心,并從中學到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練習設計恰到好處。說話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針對課文內容的填空練習,不僅檢驗了學生本課所學是否掌握,同時總結了課文,使學生又一次得到了鞏固。

  三、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的.呈現,比如非洲安格魯地區缺水的情況;瑞恩的井基金會的運行情況等。這些資料的出示恰到好處,它的運用更好地提升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形成與文本精神上更大的共鳴。

  四、教師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朗讀形式多樣,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五年級評課稿 篇6

  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聽了特級教師虞老師執教的《刷子李》一課,頗有感受,深深佩服:

  虞老師的課堂教學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來自他那幽默機智、內涵豐富、個性鮮明、讓人回味無窮的課堂語言。

  1、講述性語言,行云流水。

  幽默的教學語言,絕不只是為了博得學生一笑,它在給學生以愉快歡悅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從而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恰到好處的教學幽默潤色課堂,為教學增添亮色。

  在這節課中.老師用幽默的語言,把一個重要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想象,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講出來了,而學生們發自肺腑的笑聲。則表示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對教師語言能力的折服與欽佩。

  2、問答性語言,巧設機關。

  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猶如一個個路標,可以使學生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孩子們紛紛爭著和老師對話。就這樣,老師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循循善誘,潤物無聲,在一次看似隨意的語言訓練中,顯示出了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

  3、情感性語言,春風化雨。

  教育心理學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動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課堂上。老師那飽含著濃郁情感的語言,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極強的感染力。

  老師動情的語言,激蕩著每個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們整節課都處在被刷子李的高超的技藝震撼的氛圍中。

  4、激勵性語言,點石成金。

  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失當的、不利于課程目標達成的課堂激勵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辭的“答得不錯”來回應學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給以“你真棒”、“好極了”的廉價表揚,而一些講公開課的教師,為了追求所謂“完美”的教學效果,更是常常只提問和激勵那些回答問題正確率高而且流暢的`學生,而對那些思考問題較慢、回答問題經常出錯的學生,則置之不理。虞老師卻不是這樣。老師親切的語言,和藹的目光,溫暖的撫摸,熱情的期待,這些有聲和無聲的激勵語言,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暢所欲言,使學習變成了一件充滿快樂、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動,也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師與學生之問形成良性互動。

  我想,虞老師精彩的課堂語言,源于他們豐厚的文化底蘊,源于他們出色的創造才能.更源于他們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們的深厚的愛。

  五年級評課稿 篇7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紅旗小學陳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陳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與向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優美;2、層次清晰;3、文化底蘊豐厚。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征,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后自愿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后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愿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于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后,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五年級評課稿 篇8

  《黃山奇松》是一篇描寫黃山秀美風光的散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再現了黃山奇楹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字里行間流淌著美感: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一、創設優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一節好的語文課離不開一個“情”字,盧老師教學時努力創設課文的情境,運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和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以情促情,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

  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那么,語文課的魅力在哪里?我認為,它應該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連通讀者和作者關鍵點。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文本對話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發生共鳴,經歷一次心里歷程、情感洗滌,哪還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語文課僅有情感,魅力就夠了嗎?不是,好的語文課要能啟迪學生的心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智慧的潛能被開發,幽閉的心智被開啟,創造的天性被喚醒!唯有情和智和諧共生,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統一,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閃耀出動人的魅力。

  盧老師在教學時都運用了多種手段創設課文的情境,運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和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以情促情,看圖、想象說話練習,這都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視野不夠開闊,大多數學生對黃山奇松缺乏感性認識。這節課盧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彌補了這一缺陷,以直觀的圖像,艷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體悟,顯示教師指導的魅力

  盧老師在教學時能運用文本充分地訓練學生的'朗讀,整個教學以讀為主線,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品讀課文,找出描寫奇松的關鍵詞句,從哪里感受黃山之奇的呢?學習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看看它們奇在哪?……讓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指導,整個設計都是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靈性服務。

  三、抓住了關鍵字詞,理解創造奇

  課堂抓住了重點詞語來理解,例如“遒勁”“飽經風霜”“郁郁蒼蒼”等詞語突出理解迎客松的雄健有力,并且也讓學生看了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想象迎客松的經歷。“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盧老師在背誦和寫作上扶放有度,教授學習和寫作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提出一些有待商榷的建議:

  1.學生朗讀的還可以再充足一些,尤其是“陪客松”、“送客松”的部分。另外,指導朗讀時目的性、針對性如果再強一些就更好了。

  2.課堂中老師的牽引再少一點,可以再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自得。

  五年級評課稿 篇9

  繪本閱讀,是近幾年的新生事物。感覺“繪本”應該是一種適合幼兒以及低段兒童閱讀的圖畫書,而我一直以來,主要從事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對它幾乎沒有怎么關注。感謝李xx老師執教的《溫情的獅子》一課,像一把火,點燃了孩子們閱讀繪本的激情,像一股清新的風,為我的閱讀教學開啟了另一扇窗。

  如何開展繪本閱讀?聆聽了李老師這一節課后,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精選繪本,詮釋愛的真諦

  好的劇本,是一部電影成功的前提,同樣,好的繪本也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懂得感恩也是人類應有的特征。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與此同時許多東西也在慢慢地淡化,這其中更多的就是缺乏對親情的感悟和表達,尤其是獨生子女,成為了家中的“小太陽”,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心安理得地向父母索取著,卻很少想到付出。而《溫情的獅子》正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繪本書籍,善良的狗媽媽收養了無依無靠的小獅子,并給予他慈母般的愛。小獅子成為明星后并沒有陶醉在鮮花和掌聲中,魂牽夢繞的仍然是狗媽媽,直至最后用生命守護她。這個溫馨卻又略帶悲傷的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同時,繪本畫面精美,語句質樸,感情真摯,李老師選了這個繪本,我覺得她獨具慧眼。

  二、觀察圖畫,滲透方法的指導

  繪本又叫圖畫書,但是它跟普通的圖畫書絕對有著本質的不同,一本優秀的繪本,它的圖畫所傳遞給讀者的,往往是比文字更細膩、更深遠、更耐人尋味的'信息。因此,在閱讀繪本時,李老師非常注重引導孩子閱讀畫面。一開始,她就讓孩子對比觀察“萬獸之王圖”以及封面和扉頁上哆哆的各種圖像,巧妙地設置了懸念:“兇猛的獅子怎么會變得溫情善良呢?”激發了孩子往下讀的興趣。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她一邊引導孩子們閱讀話本,一邊潛移默化地把方法教給孩子們,比如“閱讀話本,不僅要會看字,更要會仔細地看圖”“遇到不理解的詞我們可以借助圖來理解”等等,這都是在進行有效的讀圖的指導,如果我們每本書都能引導學生去關注這些圖畫的細節,去讀懂圖畫的作者通過畫筆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去讀懂圖畫的豐富內涵,孩子們一定會對繪本產生強烈的興趣,最終為獨立閱讀與終生閱讀打下基礎。

  三、引導猜想,培養想象的能力

  為了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李老師沒有把故事情節一股腦全盤托出,而是在一些緊要環節來個“剎車”,制造懸念,積極鼓勵學生邊讀邊猜想后面將要發生的事。如:“狗媽媽一看見多多就喜歡了,猜猜看,狗媽媽會怎么照顧哆哆呢?”這一提問,切合學生的實際,他們腦海里立即會浮現出平日媽媽照顧自己的種種情形。再如,“小哆哆一點點走遠,狗媽媽似乎還能聽到小哆哆在籠子里喊著什么?”通過想象進行角色體驗,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母子離別時的依依不舍。

  四、創設情境,營造美的氛圍

  另外,李老師很好地利用朗讀、音樂和圖片、表演等創設情境,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這個故事的溫情與感動,受到美的熏陶。

  最后,我想提兩點個人的看法:

  1、有人說繪本閱讀是一種高貴的閱讀,沒有任何功利心,就是讓孩子在美輪美奐的繪本中感受閱讀的快樂,乃至喜歡閱讀。但是我想對于我們中高年級來說,如果能在合適的訓練點相機進行寫話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不是更好點呢?比如,繪本的結尾,作者為了讓孩子們走出那種悲傷的情緒,設置了一個虛幻而美好的結局,讓獅子哆哆背著狗媽媽飛走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結尾,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不妨可以引導孩子們從這一神來之筆想開去進行練筆:獅子和他的媽媽飛到哪兒去了?它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孩子們一般會圍繞獅子怎樣照顧狗媽媽,讓她安享幸福的晚年。從而讓孩子知道子女應孝敬父母,應怎樣孝敬父母。

  2、課堂主要以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出現,節奏比較快,學生缺少了自主閱讀的時間,沒有沉思默想的空間,與繪本溫情又有些傷感的基調不相吻合。

  五年級評課稿 篇10

  X月X日下午第一節課,XX小學的X老師到我校上了一節示范課——五年級的語文《桂花雨》。拉開了泰豐學區送教下鄉教研活動的序幕。

  對于語文學科,我是一個門外漢,因為自己一直從事數學教學。不過我也想,雖然學科不同,但很多地方應該相通的吧,所以在此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總的來說,今天X老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

  首先,X老師對教學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下午我們1:55是眼保健操時間,X老師就走進教室,開始了上課前的準備。因為,第1節課是2點10分,這中間有10分鐘的空擋,這時X老師就與學生開始交流互動了,相互介紹介紹自己,不知不覺課堂環境變得寬松多了,不知不覺上課鈴聲響了,自然地進入到了教學。

  其次,X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都比較到位,能抓住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非常簡潔明了地進入課題。在教學中,X老師通過“桂花香”、“搖花樂”的景和事,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逐漸上升到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由“桂花香”喚起作者對兒時“搖桂花”的快樂的回憶,“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的桂花啊”從而引出母親對故鄉桂花和家鄉的無比思念。

  第三,X老師能抓住關鍵段、句、詞,讓學生深入理解,特別是通過創設情境——“搖桂花”、“桂花搖落像下雨”,帶領學生一起進入文本,一次再一次的讀,讀出作者小時候的興奮與童趣,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了。

  第四,X老師在教學中還注重了寫作方法教學的滲透,文中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法寫的?對比、比喻……這也是X老師教學的一大亮點。

  至于商榷的地方:

  1、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是否應該多放手讓學生獨立的去理解,去交流,去感悟,教師講解的是不是要略些。

  2、整堂課學生讀得不夠。這篇文章并不長,在這節課中,老師和學生似乎讀的很少,沒有一次通讀整篇課文,重點段落、句子學生讀的也少,人們不是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讀的不多,讀的不夠,能理解文本嗎?能體會深刻嗎?學生的語文素養又從何來?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朗讀水平整體都不好,在本節課中,能流利、有感情朗讀的學生很少,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

  五年級評課稿 篇1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李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從以下幾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解“詞義”。

  教師首先出示圖片介紹珍珠鳥,讓學生在認識珍珠鳥的基礎上引起興趣,引出課題。之后進行識字檢查,通過兩種方式:一人一段指名讀和開火車讀詞并說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會的學生當小老師解釋。教師在其中滲透理解詞義的方法:帶到課文中分析理解。總之,識字檢查全面而且得當。

  二、理解“真愛”。

  教師在提出珍珠鳥是一只怎樣的鳥,在學生的發言中總結提煉出三點,之后提出最大特點膽小。可是如何從膽小到膽大呢?教師讓學生自學勾畫相關語句。通過再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和作者的朋友對珍珠鳥的愛。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三、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林老師設計了一個情境,“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于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贊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五年級評課稿 篇12

  聽了葛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身上的魅力:教材挖的透、學情掌握的準,沉著,冷靜的教學心態。她的課堂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回憶。

  1、新舊知識聯系緊密,為新課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課前老師讓學生回憶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邊操作邊講解,可以很好地將方法遷移到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上來。另外教師讓學生回憶梯形各部分的名稱,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2、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

  在探究環節,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合作的機會;教師的問題醒目,操作性很強,為學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小組長責任性強,為小組交流的有效性給與了保障。

  3、注重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

  如:橫切面的理解。

  4、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練習中強調用規范的格式求面積,并讓學生板演展示,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5、練習設計突出了重點,強化了難點,看出了她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預設。

  6、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體,強化易混淆的知識。

  教師在判斷練習時,不僅讓學生充分交流,而且最后多媒體呈現了反例,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總之,這節課很扎實,很有效,很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評課稿 篇13

  陳老師的這堂課閃光點較多,我認為較為突出的是以下兩點:

  一、把握理念,重教材處理。

  陳老師的《用水測量時間》一課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處理,由談話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等時性,然后展開探究活動一:讓學生經歷三次積聚100毫升水的滴漏實驗,從三個數據的分析中深刻認識到流水確實具有等時性,感受到用流水確實可以測量時間!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探究活動二:連續測量積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時間?從而認識到流水的速度會隨水位高低不同而發生變化,要準確計時,必須保持水位高低始終一致。最后組織學生欣賞古人設計的水鐘,感受古人的智慧的同時,激發學生去思考解決水流速度不恒定的難題,并用所學的知識去設計制作一個每分鐘滴60滴水的鐘(課外作業)。整節課的處理緊緊圍繞學生來展開,從問題的發現——問題的展開——結論的得出,一氣呵成。

  二、關注探究,重思維發展。

  這節課,陳老師給孩子們提供了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

  整節課以學生親歷的兩個探究活動為核心展開,特別是第一個探究活動,老師還讓學生連續測量了三次,雖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但為第二個探究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第二個探究活動中,老師問:“測量積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時間?”怎樣做?并給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個問題的討論就蘊涵著一定的'思維價值,既可以分步測,也可以一次性測完。然后再讓學生在剛才實驗的基礎上對這個實驗的結果進行預測。這里的一個討論,一個預測,起到的作用遠不止是過渡和方法的指導,它對學生思維的遷移和深入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最后在活動結束后的數據分析中我們發現,陳老師非常注重結合數據對學生思維深度的挖掘。老師不僅引導學生縱向分析數據,發現了積聚第一個50毫升水花的時間最少,第二個50毫升所花的時間明顯增多,第三個50毫升更加的多,得到了水位高低與水流速度的關系。同時引導學生橫向分析數據,再次驗證了前面的探究結論:水位相同條件下,水流的等時性。充分利用實驗數據,發展學生思維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五年級評課稿 篇14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就是是情境教學法。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它的目的就是要讓所設置的情境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使教學內容在情境中得以完成。

  《鄉村四月》、《鄉下人家》這兩篇課文均屬于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為《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組教材在教學中頗有難度,難在課文內容與城市孩子實際生活較遠,也難在大多數教師沒有鄉村生活的體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情感不到位。本次執教的老師都能以與課文相匹配的的音樂導入,在課中展示一幅幅鄉村生活的圖片,使學生在音樂、圖片中了解鄉村的生活。其次,兩位執教的教師在課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去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鄉村四月》是一首古詩。詩歌是富有情感的,詩歌的語言美必須通過反復體味才能領略得到。教師在教學中有感情的朗讀很有指導性,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中進行誦讀。有一個環節設計得很巧妙,教師播放《高山流水》音樂,并出示《靜夜思》、《鄉村四月》、《念奴嬌》讓學生根據音樂選擇相應內容的詩句或詞,初步感受詩的意境。由于教師在課前交流時朗誦了具有豪邁情感的《念奴嬌》,因此學生在選擇起來就會容易很多。其次,在學完古詩后,教師總結了學法,并學以致用隨即出示了另外一首主題相似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學生自主學習。這是現在語文教學很提倡的方法,學語文一定要活學活用,將學到方法進行遷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值得商榷的地方:古詩的`詩意可以根據書中注釋、圖片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切勿逐字逐句的理解,有些句子意會即可,要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其次,音樂的渲染是情境教學的方法之一,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而這種方式放在古詩里尤其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本身在學古詩前教師就配有《高山流水》的音樂,但是在后面的學習中,這首音樂并沒有出現在學生的朗讀中,教學中如果配樂讓學生朗讀,熟讀成誦,然后配樂背誦就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詩中鄉村生活的美好、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了。

  《鄉下人家》執教教師在上課伊始播放很多鄉村的圖片配有《鄉間的小路》這首輕松的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有著芬芳泥土氣的鄉村。值得商榷之處:執教教師以鄉村獨特、迷人的風景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鄉村的獨特卻沒有指導到位。獨特是一種人無我有的境界,正因為鄉村的每一處風景都與城市不同,即使一處在鄉村隨處可見的場景,在城市都是看不到的,從而體現出鄉村的獨特。其次,教師在教授“春雨過后竹筍探出頭”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充當筍娃娃,在此處設置環節恰到好處,如果教師能再加強一些情緒感染語言,相信“筍娃娃”們探出小腦袋后會有更多的驚奇。

  五年級評課稿 篇15

  《將相和》和《草船借箭》均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的課文,在執教中,兩位教師都能引導學生結合事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等感悟人物的形象。

  《將相和》執教老師導入很巧妙,利用課題中的“和”導入,凸顯了課題又向學生滲透了中國的“和”文化。其次為了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廉頗的人物形象,教師在課中補充了古文小資料。古文的內容雖不難,但在短時時間里也考驗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本節課中教師適時創設了拜訪秦王及秦王和大臣們在偏殿商量如何對待藺相如的情境,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秦國的強大、秦王當時的無奈從中體會藺相如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值得商榷之處:《將相和》這節課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牽”得過緊,如:討論藺相如是否靠嘴皮子上位這個問題,其實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都能體現,可以放手讓學生學習,感悟人物形象。其次,在“完璧歸趙”故事中,學習藺相如的三句話,也可以讓學生自由讀三句話,說說從這三句話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藺相如,從而讓學生感受藺相如是否靠嘴皮子上位,感悟人物形象,并非教師牽著學生逐句理解。

  《草船借箭》執教教師在教學中直撲主題,抓住關鍵詞“神機妙算”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說什么是“神機妙算”?然后又回歸到文本里,把關鍵詞“神機妙算”與諸葛亮聯系起來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從“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幾方面來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緊緊抓住文本去讀、去品、去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

  值得商榷之處:作為五年級下冊,在引導學生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概括,此時的學生已經具有概括能力了,不必要出示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填寫。如果學生在匯報的.時候,根本說不上來或者說得不好,那么教師在出示這個填空也不晚。其次,課中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還是時間很少,每當教師提完問題后就急于找學生回答,學生既沒有時間思考,也沒有組織好回答的語言;本次賽課的主題是“情境教學”,課中教師并沒有情境的設置服務教學的環節,很遺憾。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不同內容靈活處理,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創設出適合學生而又富有真情實感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個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生特有聲響。”創設情境,就是為了調準音調,撥動學生的心弦;就是為了讓文本內容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就是為了讓一篇篇生動的文章、一首首好詩、好詞,像一串串快樂的音符,流進學生的心田,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五年級評課稿 篇16

  聽了周老師的一節課,非常精彩。她將《飛天》這課的教學設計處理得非常巧妙,有欣賞、有繪畫。

  一、 動眼觀察

  審美能力是潛移默化的,通過讓學生欣賞飛天的圖片,激起學生欣賞的興趣,在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有目的的欣賞。如在欣賞飛天的美時,重點讓學生體會飛天的姿態美、服飾美、飄帶美。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

  二、 注重體驗

  當學生欣賞完飛天的圖片時,周老師提問:如果你是飛天,你想怎么飛?讓學生和她一起來聽音樂,擺飛天的姿勢,學生在體驗中,感受了飛天的美。

  三、 精心準備

  周老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對飛天的知識以及三個時期飛天的特點向學生做了詳細的介紹,讓學生對本來的陌生的飛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次,作品展示的背景是親手畫的,以及板書的美術字設計得特別美,有動感,可見葉老師的用心呀!

  總之,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美術課,特別是將這么難的飛天繪畫改變成兒童版的飛天,讓學生易學、樂畫,做到了學有收獲。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五年級評課稿 篇17

  殷老師所上的《污染》一課給我的感覺非常深刻,因為這種類型的探究課其實是較為難上的,但是殷老師卻上的較為成功,我認為這主要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課前資料收集較為充分

  理論類型的探究課主要注重的資料的收集,殷老師針對環境污染的不同進行了分類,有化學性的污染、有生活污染、工業、農業污染等等。在組織學生用ph試紙來測試不同水質的污染時,分別采用了洗碗水、河水、自來水等。從如此多的資料中足可以看出殷老師的準備工作是十分地充分的。

  2、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

  污染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都知道,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過,殷老師能采用舊的知識應用與現實的課堂中,我認為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也很快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從而為后續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探究活動精心設計

  殷老師在本節課中共設計了三個活動,交流收集的資料、討論并分類、研究水的污染,這三個活動時層層遞進,同時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自然認知規律。

  五年級評課稿 篇18

  4月29日聽了吳老師上的通分課,“通分”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具體應用,又是今后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因此在分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現我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在新課伊始,教師從比較大小(同分子分數的比較、同分母分數的比較),這些舊知識與本節課的內容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起到鋪墊作用,為新課的學習伏下較好的一筆。但是教師在此時所用的時間比較多,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時間布局,也影響到新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在舊知復習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把握知識的前后聯系,如在同分母分數比大小中設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數比大小中設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從而制造了多次的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課的教學。

  2、吳老師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師講的多,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同時在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方面有欠缺,在教學通分的方法這部分內容時,老師應放慢教學腳步。如:讓學生先通分,再比較大小練習時,老師不要太放手只是讓學生講自己怎么做,我覺得在每一步時也應加以說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這樣就不會導致后面讓學生討論總結通分的步驟時無法入手。

  3、每個教學環節我們都應該講求教學實效,而不只是一個形式,在教學中我們既注重教學過程,更要關注教學結果,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為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服務。如:在學生展示比較方法:1/4 =1×2/4×2=2/8,2/5>1/4時,教師能不能在這個部分給學生講一下,這個同學利用前面學過的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既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是互相聯系的,又分散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而教師在這部分只是讓學生說,然后就一帶而過。

  4、對于這節課,從教學設計來看,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通分,但從整堂課的教學過程看教師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內容設計時間花的較少,而這里的通分部分應該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應要多花點時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通過質疑——討論——交流——明理,領悟通分的意義及方法,以達到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由于舊知的復習所用的時間過多,導致學生探究知識和新知識應用的時間得不到保證。

  5、最后吳老師作為大四應屆畢業生,在短短的兩個月教學中能在課堂中如此自由、放松的教學以十分了不起,特別是她的粉筆字還是十分漂亮的,還需努力,學會傾聽,將來肯定能成為一個十分優秀的好老師。

  五年級評課稿 篇19

  貴陽市第五屆小學語文教師優質課評比已經圓滿結束,選手們不作秀,不賣弄,為我們展示了一堂堂生動的,充滿愛意的語文課。每每回想,我都忍不住回味xx小學xx老師執教的《水》一課。

  《水》這篇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文中通過了泉眼挑水的艱辛、雨中洗澡的快樂、用一勺水的舒服這三個方面寫出了水的珍貴和缺水的苦澀,并以此警示人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課文有人物的語言及動作描寫、有詳寫與略寫的結合,多方面、多層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這一中心。在這一課中,趙老師不僅讓孩子們進入課文領略了“水”給作者帶來的“苦”與“樂”,還讓所有聽課教師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看到了一盞明燈——原來,語文味是這樣“品”出來的:

  一、品文

  開課前的談話中,趙老師就“xxx”——咱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表現的。這話說得好!我不禁暗中鼓掌,孩子們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存在是為孩子們學習服務的,教學并非學生配合老師“秀”給評委看。

  開課伊始,趙老師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個“品”字。“品”即“品味”,它如同一把開啟語文學習之門的鑰匙,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品味了鄉親們烈日下長途跋涉辛苦挑水的畫面;品味了課文中表現出水之珍貴的詞句;品味了四兄弟“勺浴”時的“苦”“雨浴”時的“樂”。我與“我”融為一體,學習者與文中人物在課堂中完全融為一體,真正做到人文合一,學的便不是課文,而是真實的生活。

  從趙老師的教學中可以看出,他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所能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確切的說學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獨特的感性和經驗模式參與解讀才能感悟的,他通過文本與作者的“對話”是極富個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趙老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生不斷地研讀文本。“讓我們抓住“滑”,成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細細品味母親的一勺水吧!”“自由讀讀下面一段,邊讀邊想,哪句話讓你感受最深刻,在觸發你感受的字、詞、句旁邊寫上你的感受。”簡單的幾句話,趙教師只是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而并沒有用自己的感受來左右學生的思考。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趙老師要求孩子們體會省略號的作用,并思考這里省略了什么。在交流的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學生所說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話,是他們對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個性化的解讀。

  二、品情

  為使并沒有生活體驗的學生融入文字,趙老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將烈日下干裂的土地以及老弱婦孺排隊挑水的畫面展示出來,并采用了“電影鏡頭”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孩子們仿佛親臨挑水現場,學生品詞析句,甚至于抓住標點進行體會。這些實實在在的學習形式都是孩子真情迸發的基礎。

  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喜歡反復地說“孩子們,讀吧!”而趙老師卻說“我們不再是朗讀了,而是述說我們的挑水生活。”這不僅僅是一種說法的改變,它背后隱藏著一種讀法的指導:當你在讀懂、讀透文本之后,就可以將自己化身為文中主人公,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中所描繪的一切喜怒哀樂。這樣的朗讀的確不再是簡單的表演形式,而是文中人物深情的“述說”。

  在學生發自內心深處述說了缺水、珍貴、艱辛之后,到雨中的痛快洗澡才是真痛快,而不是城市孩子偶在雨中嬉戲的好玩,是文中真正的享受。“勺浴”一段,既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本段寫法獨特,有很多獨具匠心的詞句。趙老師讓孩子們變身為“四兄弟”去感受“傾注而下的一勺水”,去爭論“瞬間而又緩慢地滑”,去體會“毛孔、血管”的舒服,去感受語言的節奏……最后再次回顧對比兩次洗澡,品味“過節”一樣的美好,自然地述說其缺水日子的艱辛,不知不覺領悟了反襯的寫作方法。整堂課,學習處處在,卻不著痕跡。

  三、品生命

  孩子們在趙老師的引導下,體會到了:水,是生命的源泉,課文中的人們生活如此艱辛,生命卻依然鮮活。通過文本,我們了解到了別樣的生命歷程,讀者借助文本使自己的生命歷程得以延展。整堂課,我們都能聞到一種生命的芬芳。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習得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受到頑強生命力的'熏染。反襯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認識一種新的寫作技巧同時,還感受到人們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一節課潛藏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節有生命的課。這,不就是我們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嗎?《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中所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關注的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

  總之,能上一節好的語文課,是許多老師夢寐以求的夙愿。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

  五年級評課稿 篇20

  課堂上,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習老師擺正自己了的位置,適當提示,巧妙點撥,精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當演員,當課堂的主角。學生們去自己尋找答案,去思考,去分析、歸納,能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被肯定和被激勵中。

  習老師緊扣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隔岸觀火”是語文學習一大弊端,學生融入不到學習環境中去,課文的重難點自然就難以體會。習老師在教學中巧妙設計,讓學生改變角色,走進文本,從閱讀者到當事者,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學生真情傾訴后,教師深情地總結,既水到渠成地點明了主題,又升華了中心,可謂一箭雙雕。

  從教學技能上看,習老師有較強的駕馭課堂和教材的能力。如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教學難點的分解,課堂教學組織、調節等。印象最深刻的是,習老師在教學中時時流露出的濃濃的.情感,深深地牽引著每位在座的同學。

  當然,習老師這節課,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1.個別教學點上,還需要打磨,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解內容和訓練語言的層面,還要強調情感訓練,強調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驗情感,力求觸動心靈,引起共鳴,受到強烈感染。

  2.課后拓展練習,給小小說寫結尾,教師可以不需要出示預設的內容,這樣可能會限制學生自由想象和發揮。

  五年級評課稿 篇21

  郭xx老師上的兩節課《牧童》,進行異班同課異構,在五年二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班則采用郭老師課題研究的古詩策略情景表演法進行授課,通過對比,教學成果顯然不同。

  在一班的教學中,采用情景表演法,運用讀、演、賞、演的教學模式,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童趣,凸顯了采用情景表演法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教學效果,達到了的預期的教學目標。下面就一班上的公開課談談個人對這節課的評價。

  一、注重讀。

  全文教學共有8次讀書,齊讀有4次,讀的形式較多,通過多讀,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注重創設多種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次:以歌曲和圖片導入,老師有感情地介紹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加快和向往。

  第二次:播放課文動畫,初步感知詩句。

  第三次:有三次的角色表演,第一次同桌表演是初讀理解詩句意思。第二次表演是感悟詩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第三次是師生合作表演。每次表演都有不同的要求,循序慚進,有層次,在演中提升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感悟。從三次的學生表演中,看出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都有提升,達到了采用情景表演促進詩句理解的作用。

  三、注重學生書寫。

  在課堂上,郭老師舍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寫好難字的字:牧和蓑,通過師范寫,學生書次和動筆寫,很好的落實新課標提出的寫字要求。

  四、創設民主、自主、合作的和諧教學氛圍。

  在課堂上,郭老師教態親切,能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自已提出不懂和字詞并學生自行解決,在小組的練習和表演中,又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了和諧的教學氛圍。

  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如層次分明、清晰流暢等,下面提出一些個人的不成熟的見解,供大家參考和商討。

  1、教學開頭如能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童年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對童年的熱愛與向往。

  2、在理解詩句意思部分,建議梳理學生的問題。如三四聲、六七里,可一起解決。

  可從不同層次提出學生,學生提出的只是不懂的詞,但沒提出不懂的句子,老師可引導學生提出來,有個別詞也可讓學生要觀看表演后理解。

  3、在品讀、句中,建議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想象,談談仿佛看到的畫面,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

  4、在讀的指導上,可抓住“鋪、弄”等詞語讀出感情,提升全班的朗讀水平。

  5、拓展的部分時間不夠。

  五年級評課稿 篇22

  今天欣賞了何xx老師執教的《活見鬼》,值得學習之處頗多,概括如下: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笑話,本身編者選擇笑話這樣一種形式的文言文,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其實不難學,不難懂。開課伊始,教師緊扣文本的“有趣”,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師風趣的語言引導,從“鬼”字的字形入手,進而調動起學生對文本的求知欲。板書課題后,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活見鬼”這句口頭禪在生活中使用,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于漁”,強調了方法技能的重要。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在朗讀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僅要對生字進行正音,本篇文言文中存在著一些多音字,學生會難以判斷。此處教師順學而導,設計為多音字正音環節,通過出示多音字不同讀音所表達不同的意思,引導孩子掌握“聯系上下文判讀多音字讀音”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達到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的目的。

  3、面對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進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了文言文的魅力,為今后再次學習文言文埋下興趣的種子。故教師設計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原文、譯文達到了解文章大意,加深文章關鍵詞句理解的目的。

  4、本篇教材的朗讀難點就在于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的自由讀、推薦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的朗讀,并加入自己的動作、表情,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美、韻律美。

  5、本文用精煉的語言通過一個“撩”字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帶領學生進入馮夢龍筆下的雨夜,抓住一個“撩”字進行角色體驗,擴展想象空間,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到了本文的用詞精妙,體會文章含義,突破文章中心。

  6、“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充分利用文本這個例子,挖掘有利資源,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方法,以篇帶面,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凸顯語文教學“舉一反三”的功能。

  五年級評課稿 篇23

  小學五年級第二學期的《趕花》中有這樣一句:“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它是文章的中心所在。這句話從兩個方面來概括描寫養蜂人的生活,一是艱辛,二是充滿詩情畫意。學生對于“艱辛”的體會,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而“詩情畫意”的生活,課文描寫卻微乎其微。理解好后一層意思,對學生領悟文章的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教學難點,陳老師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捕捉課文詞句,品味“詩情畫意”

  課文雖然沒有對介紹到的每種花作具體生動的描寫,但仔細研究一下,不難看出,文章開頭向我們展示了洋槐花盛開的景象。老師從一、二兩個自然段中提煉出這樣一段話:“洋槐花開了,延安城充滿馥郁的花香。遠遠看去,整個林子的樹冠上仿佛堆了一層厚厚的白雪。”然后,讓學生去品讀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在交流中,學生走進了純潔的詩里,走進了清新的畫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又訓練了學生的悟性。

  2、拓展文中內容,創造“詩情畫意”

  這個教學環節可以說是“投水”的“石子”,要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還必須讓他們在發現、欣賞的基礎上,學會創造。學生一旦在文字中,形成自己理解的“詩情畫意”,那種愉快感、成功感、幸福感就會像歡快的小溪流一樣,奔流不息。但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的同時,我們還要牢牢抓住課文這根韁繩,如果一味地往前跑,就會迷失方向。本節課要領悟的'是“養蜂人的生活充滿詩情畫意”。他們趕的除了雪白的洋槐花外,還有紫色的苜蓿花、金燦燦的荊條花、粉紅的蕎麥花和黃色的油菜花。老師通過媒體讓學生自己看到花香景美的畫面。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在身臨其境的欣賞中,在教師引人入勝的描繪中,領略了詩情畫意。

  3、探索文章中心,升華“詩情畫意”

  學生通過學習探究,已經領略到了文中所沒有描繪出來的“詩情畫意”,懂得了趕花人在趕花的同時,也在追趕著絢麗,追趕著芬芳。但如果就此罷手,還是沒有能夠達成教學目標,因為課文的中心是贊揚像養蜂人那樣為了工作而只爭朝夕、奮力拼搏的人。老師還要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品德的“詩情畫意”里,讓他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去感悟:趕花人用辛勤的勞動創造了蜜一樣甜的生活,創造了花一樣美的世界。

  當然課堂的生命力在于現存的缺憾。“詩情畫意”是一個很抽象的詞,老師讓學生感知畫面的基礎上,去感悟文中妙詞佳句,進而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但這些全在于學生對“詩情畫意”本身的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生動、鮮明的形象,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而對這一點的忽視,正是本課的一大缺憾。很多學生找不到反應趕花人生活詩情畫意的句子,是因為他們不理解什么樣的生活是詩情畫意的。其實美麗的大自然,就像一個絢麗的萬花筒,只要留心觀察,總能尋覓到其美的內涵。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漸漸地擁有了發現自然美,欣賞自然美的能力。如果先讓學生回憶見到過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畫面。比如“小橋、流水、人家”、“藍天、綿羊、草原”、“夕陽、垂柳、小溪”、“牛背、牧童、短笛”、“月光、草地、河灘”等畫面就是詩情畫意。讓他們自己構思一幅圖畫,并從畫面中獲得不同的美感,通過語言的表述,形成豐富而又深刻的感受。這是他們對“詩情畫意”最直接的感知。這樣后面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

  五年級評課稿 篇24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可是聽了朱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回首整堂課,我想從以下方面談談我的收獲。

  一、字詞教學扎實有效,形式多樣。

  如在教學“誘惑”時,這個詞比較抽象,朱老師化抽象為具體,把詞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文中鱸魚就是最大的誘惑。再如教學“哀”時,朱老師利用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印象。

  二、抓心理變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課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雖然寫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的。朱老師在處理文本時,以“我”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寬松的談話貫穿課堂,讓學生從兩方面來談,“放”與“不放”找理由。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學習,深刻感受“我”釣到大魚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心痛和無奈,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故事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層層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

  三、抓重點詞句,反復品讀悟理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那就會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在體會“我”放掉大魚的情感時,朱老師讓學生反復朗讀“我”說的話,如:“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一邊讀,一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朱老師又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由淺及深,一步步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內化。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四、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

  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縱觀整節課,這是非常吸引人的人文課堂,在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已經跟著朱老師走進文本,體味語文的味道。人文的課堂即是美的課堂!

  五年級評課稿 篇25

  戴xx老師執教的《新型玻璃》一課,教學簡潔,老師思路清晰,采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方法,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下面想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這節課,提出個人不成熟的建議。

  在落實目標上,戴老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落實,先讀再寫,先說再寫,逐層深入,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達到已定的目標。建議在落實目標時,可以引導學生多與文本交流,品讀寫得好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寫法,在采取策略上可以考慮再靈活些,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本文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和讀寫結合的策略。在學習新型玻璃時的特點和作用時,老師采用了表格式教學,讓學生在小組時交流再單獨匯報。先交流特點和作用,再了解課文使用的說明方法。個人認為這一部分的.環節可以整合,把兩部分放到一塊學習。文本的接觸與學習不夠深入。建議在小組討論前,引導學生先回文本獨自學習,用不同線劃出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且找出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后小組里交流,由小組成員一起匯報,可分工匯報,有組員交流特點的,有組員交流作用的,有組員交流說明方法的,有交流學習感想的,做到人人有任務,人人得到鍛煉。其他組認真傾聽并可以補充或提出質疑。

【五年級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10-11

五年級通分評課稿06-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頤和園》評課稿01-18

坐井觀天評課稿12-02

《白鵝》評課稿10-02

《軍神》評課稿05-09

《新聞》評課稿10-31

統計的評課稿09-16

音樂的評課稿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