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評課稿(精選23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評課稿 篇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李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從以下幾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解“詞義”。
教師首先出示圖片介紹珍珠鳥,讓學生在認識珍珠鳥的基礎上引起興趣,引出課題。之后進行識字檢查,通過兩種方式:一人一段指名讀和開火車讀詞并說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會的學生當小老師解釋。教師在其中滲透理解詞義的方法:帶到課文中分析理解?傊,識字檢查全面而且得當。
二、理解“真愛”。
教師在提出珍珠鳥是一只怎樣的鳥,在學生的發言中總結提煉出三點,之后提出最大特點膽小。可是如何從膽小到膽大呢?教師讓學生自學勾畫相關語句。通過再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和作者的朋友對珍珠鳥的愛。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三、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林老師設計了一個情境,“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于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贊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五年級評課稿 篇2
聽廖xx老師的課讓人感覺清新、靈動、舒服!秹粝氲牧α俊肥且黄宰x課文,廖老師的教學使這篇課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淺,我覺得這節課主要以下幾個亮點:
1、亮點體現在老師提問的針對性。
他設計的問題非常簡單,很有針對性,往往一個關鍵的問題就能統領全文,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比如,他問的“這夢想帶給年輕的瑞恩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思考的角度是多維的,有的說到“堅持”,有的講到“毅力”,有的點到“興奮”,還有的提到“執著、百折不撓”等等,教師的提問讓學生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多方面去思考,訓練了學生們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能力。雖然同學們的答案不一,但都能回歸到一個中心,那就是“夢想的理想如此無比巨大!”
2、亮點是體現教學的完整性。
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知道略讀課文的課時多數是一課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能快速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從而使略讀課文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但很多老師因為抓重點,忽略了教學整體,往往把一些“配角”省略而去。但事實上,我們知道文章的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標點,都有它的作用,鮮花固然重要,綠葉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這篇文章中除了主人公瑞恩外,還有老師、媽媽、鄰居等人物,這些人物幫助瑞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末找找說說其他人物,讓學生明白瑞恩的夢想離不開這些人的幫助。板書里的“讀瑞恩讀”正是體現了教學的完整性。
3、亮點即體現了略讀教學的特點。
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通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瑞恩言行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從整篇文章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簡化教學過程,從讀到悟,給足時間空間,讓學生真正自主地去學習,去感動。這樣,學生通過交流補充,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老師接著讓學生瀏覽課外補充資料,通過快速瀏覽提取信息,讓學生交流“馬上映入眼簾的、打動人心”的句子,這樣的教法使學生的略讀能力與習慣在課堂上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略閱讀但不略內容的能力,使得教學設計大氣靈動,這真是一舉三得。老師大氣的教學設計點燃了孩子們探究的火花,孩子們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所吸引,靜心讀書,用心思考,響亮而流暢地表達出了各自的見解。
以上幾處亮點無不體現出廖老師教學智慧。但是,我發現在引導學生“寫”的環節上指向不夠明確。“寫”
是最好的宣泄,情的感染可以通過“寫”來達到極致。教師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而沒有具體指向,如果在寫之前說:“無論是寫給瑞恩、非洲兒童,還是給自己都行,文字不在多,關鍵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的話,學生的寫作方向明確,而且教師借機引導學生勇于實踐自己的善良,這將使教學達到最高的境界。有道是“看花容易繡花難”,但我的思考可以警策自己,讓我們的教學接近“真”,更接近“美”。突現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靈動,追求課堂教學中更多的動態生成,這將是我們今后努力的目標。讓我們感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真、善、美,感受教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五年級評課稿 篇3
湯老師執教的是pep Book 5 Unit4 what can you do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節對話新授課,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話教學一直是我們老師開公開課時回避的一個內容,因為相對而言,單詞教學更容易操作。湯老師今天嘗試著上對話教學課,非常勇敢,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課內容豐富,給了我很多課堂口語教學的啟示。現在我就湯老師的課談談自身幾點不幼稚的看法。
1、扎實
湯老師先是通過一首美妙的chant:dog,dog,what can you do?I can run after you …激趣導入,這是一首同學非常喜愛的歌謠,同學很愉快進入到今天的新課學習中來。然后通過搶答競賽形式,復習剛剛學過的I can句型。然后就是引出新課,在新課教學中能圍繞“I‘m helpful,I can …!边@個重點句式,展開扎實有效的訓練。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調查報告,大風車節目等等活動展開情景對話,參與面較廣,有效地訓練了同學的英語口語能力,到最后還依樣畫葫蘆的設計了一首詩來復習鞏固,陶冶同學的情操,也把課推向了高潮。使同學學得很有勁,也很扎實。湯老師的板書也值得一提,湯老師不單單有課件出現,還有板書出現,并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一目了然,非常有效。
2、豐富
整堂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學參與積極性高。
本堂課的活動設計非常豐富,并且貼近同學生活實際,有同學喜愛的歌謠,歌曲,有競賽,有情景扮演,有調查,還有作節目,朗讀詩歌等等,好象是一盤豐盛的大餐。充沛調動了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同學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并且這些活動的設計具有層次性,先易后難,先是個人說,然后是兩人合作說,再小組合作說,讓同學運用語言進行充沛練習說話,充沛培養了同學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3、輕松
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英語口語流利,給同學創設了良好的說的氛圍,使同學在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英語語言,體驗英語語言,運用英語語言。這一點非常好,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評課稿 篇4
《因數和倍數》整節課簡明清晰,教師語言精練,始終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課前交流滲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切,有效,讓學生先在腦海中留下“相互依存”這種印象。為后面教學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埋下伏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除法算式,放手讓學生根據計算結果,按一定的標準給算式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概念;結合算式,讓學生說一說每個算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進一步體會“因數與倍數是相互依存的”,突破了重難點。接著通過引導學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樣的除法算式,進而用字母陳述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因數與倍數的本質意義,體會數學語言簡單明了、高度概括的特點。
練習設計體現了基礎性、層次性和發展性。既鞏固了對因數和倍數概念的理解,又把“倍數”與“幾倍”,“因數”與乘法各部分名稱的區別進行了辨析,很好地理解和鞏固了概念。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適時進行有效的評價,對小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和情感態度的發展有積極影響。整節課缺乏教師的即時性評價,對學生的行為表現沒有給予及時的鼓勵、調控和引導,特別是在學生回答出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用“被除數÷除數=商”和“a÷b=c”表示這一類除法算式時,教師如果能適時地點撥激勵,對于學生深入思考、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將產生積極作用,而這些心理因素對學生取得新的進步又能起到推動作用,從而使學生進入一個不斷發展的良性循環之中。
五年級評課稿 篇5
謝老師的《中位數》一課以“引發沖突”、“引導估猜”、“引進新知”、“引領建構”的有序教學流程為載體,努力追求教師的價值引領與學生的自主探究,使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師生關系等教學諸要素在和融共生中最優化地促進了學生數學認知、情感和思維的和諧發展。本節課很好的體現了如下幾點:
一、在認知沖突中生成。
數學教學要“抓住數學知識發生的本源”,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據此猜想、推理、判斷,產生新知”。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平均數,知道平均數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而且建立了一般的一組數據中每個數據與平均數大小關系的經驗。課堂一開始,教師先引導學生猜一猜:“跳繩比賽的某個小組一共有9人,平均成績是117下,王明同學的成績在這組中排第三名,猜猜看王明跳了多少下?”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所猜的數都比平均數要大,而當成績公布后,學生驚訝地發現王明的成績雖然排第三名,但卻低于平均數,認知沖突自然產生;進而產生“為什么王明的成績排第三名,但卻低于平均數?”這一有價值的問題,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不難發現是因為182和170這兩個極端數據拉大了平均數,平均數不能代表這組男生跳繩的整體水平;當學生處于“憤”、“悱”的狀態下,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需求,“那用哪個數可以代表這組男生的跳繩水平呢?”接下來揭示中位數的意義就顯得水到渠成。這一教學設計教師努力讓學生親身經歷“認知沖突————否定————建構新概念”的探究過程,感受到引入中位數的必要性,著力體現“找準起點——打破平衡——促進發展”的教學思路,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二、在反復比較中感悟。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感悟”是學生很重要的學法之一,有些知識和技能不是老師教會的、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學生親身慢慢“悟”到的。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教師在本節課中不急于求成,而是引導學生在反復比較中感悟,讓學生在多次的比較中感悟到“當一組數據中有極端數據,用中位數來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的合理性:比如在例題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如下的比較:
1、先引導學生把王明的成績與平均數作比較,發現“王明同學的成績在9人中排第三名,但比平均數要低”為突破口,學生初步感覺到矛盾的存在;
2、當中位數揭示后,教師再一次引導學生以中位數102下為比較標準,評價一下各個組員的成績在這組中的位置,讓學生在充分的比較中感悟到用中位數來代表這組男生的整體跳繩水平的合理性。通過以上的兩次比較,使得學生的感悟由淺顯逐步走向深刻。
三、深研教材活用教材。
在本節課中,探求中位數的方法是一項技能,是教學重點但不是教學難點。教師沒有直接用教材上的例4,而是設計了一個男女生比賽的情境,讓學生在多組數據中探索、掌握找中位數的方法,這是建立在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基礎上的一次成功、高效的嘗試,主要分成如下的幾個層次和學生展開學習:
1、如果一組數據(奇數個)已經排好了序,找正中間一個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2、如果一組數據(奇數個)沒有排序,先排序再找正中間一個數;
3、如果數據的個數的偶數個,先排序,正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在熱鬧的比賽背后學生有錯誤、有疑惑、更有思考,當學生走進教師預設的“陷阱”而犯錯后,再自主發現并概括出找中位數的方法。我們相信:這樣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學生的學習也更高效!
四、引領學生深度思考。
本節課強調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真正把學生的思維激活,從而實現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這一目的。在本節課中,老師精心設計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效地引領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比如:“王明在9人中排第三名,但是成績卻低于平均數,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把極端數據182改成190甚至200,你認為平均數會不會變?中位數呢?”“20明明排在正中間位置,為什么不是中位數?”“如果H飛機不飛,用什么數表示其余7架飛機的飛行時間比較合適呢?”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領下,能夠思維飛揚、智慧交融,給這節課增加了濃濃的數學味。
總之,本節課激起認知沖突,讓學生“動心”;組織觀察比較,讓學生“動眼”;重視課堂交流,讓學生“動口”;問題引領思考,讓學生“動腦”,努力追求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和濟共促,最終達到了和諧和高效的雙目標的實現。
五年級評課稿 篇6
本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藝術的表現手段——夸張,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和創造力,并嘗試表現。余老師的課堂風趣幽默,基本功過硬,各種能信手拈來,給學生極大的感官體驗的同時,對老師的專業水平又有很強的認同感。
教學邏輯清晰明了。余老師從對比形式引出。對比,是找出反差的一個有效明顯的方法。先出示一張正常比例的臉,再出現一張具有夸張特征的臉,學生的反映就呈現了一種夸張的效果。對比之后再讓學生找不同,利用語文知識來理解“夸張”,進而問學生從哪里見過,回歸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有熟悉感。通過老師手繪示范對比、作品欣賞、明星漫畫、師生作品的表現等方面,都緊扣的漫畫上了解、分析夸張的要點、特征、表現手法,接著順勢師生共練……教學一氣呵成,輕松自然,絕無累贅之感。教師教學的清晰流暢是學生學習清晰流暢的重要指向,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教學重點突出。趙本山、成龍、騰格爾等明星的作品分析,課本作品表現手段的欣賞,師生作品的表現……等等,都緊扣“夸張”這一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認識“夸張”、掌握“夸張”、表現“夸張”。教學重點,是知識點中的“知識點”,突出重點,也就是知識點的提領、歸納、凸現。教學中,重點的突出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領悟程度。
凸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余老師在教學中,處處為學生的學習著想,他舉例的所有范圖,始終采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明星、老師、同學,這種以建立在學生經驗基礎上的教學更具有教學的魅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熱情。從學生作業的多種性表現對象上可以驗證“學生的學習是生活經驗的發現、提取、積累”。
本堂課中,余老師保留了學生的“兒童期游戲性自覺”的快樂、輕松,又巧妙地通過教師范畫、學生上自評、互評、師生互動等教學活動,為學生基本保留了他們與生俱來的、人類最為可貴的能力——創造力。
本課教學中,余老師運用了自評、他評、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手段和策略,這體現賈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和認識,在“你喜歡哪一張同學的作品?為什么?”等教學的提問環節中,老師可以緊緊抓住“為什么?”來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而使得學生糾正認識學習偏差、提高對“夸張”的理解,使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入。一個極短的問語:“為什么?”不僅僅包含了對知識的重溫、鞏固、再領取,更是體現了教師教學機智中“追問”的藝術。
五年級評課稿 篇7
聽了郎xx老師的公開課《自己的花讓別人看的》,反思如下:
一、分析教材要全面。
考慮本文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本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為了解異國風情,積累語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本文又是一篇講讀課文,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例子,是本單元的一個范例,我們在教授時必須考慮學習方法的傳授。文體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意圖、老師的預設與學生的需求要產生共鳴。
二、導入簡潔。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們旅游都干什么?看風景、了解風土人情,今天我們就跟隨季羨林老先生的文章一起走進德國的德廷根,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
三、抓住中心問題。
1、季羨林先生是如何評價哥廷根的?
明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獨特的民族。
2、奇麗的景色具體是如何描述的?這個民族又獨特的什么地方?
四、教授語文學習的方法。
。ㄒ唬├首x技巧的指導:
1、要投入自己的感情;
2、要注意輕重緩急;
3、要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
4、抓住關鍵詞。
。ǘ├藐P鍵詞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五、由扶到放,培養能力。
講是為了不講。本文把重點放在了品讀奇麗的景色,而鍛煉孩子的能力則放在了第二個問題,解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五年級評課稿 篇8
聽了周老師的一節課,非常精彩。她將《飛天》這課的教學設計處理得非常巧妙,有欣賞、有繪畫。
一、 動眼觀察
審美能力是潛移默化的,通過讓學生欣賞飛天的圖片,激起學生欣賞的興趣,在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有目的的欣賞。如在欣賞飛天的美時,重點讓學生體會飛天的姿態美、服飾美、飄帶美。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
二、 注重體驗
當學生欣賞完飛天的圖片時,周老師提問:如果你是飛天,你想怎么飛?讓學生和她一起來聽音樂,擺飛天的姿勢,學生在體驗中,感受了飛天的美。
三、 精心準備
周老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對飛天的知識以及三個時期飛天的特點向學生做了詳細的介紹,讓學生對本來的陌生的飛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次,作品展示的背景是親手畫的,以及板書的美術字設計得特別美,有動感,可見葉老師的用心呀!
總之,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美術課,特別是將這么難的飛天繪畫改變成兒童版的飛天,讓學生易學、樂畫,做到了學有收獲。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五年級評課稿 篇9
《慈母情深》是梁曉聲的小說《母親》里的一片段,是一篇歌頌母親的美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表現了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敬愛。但是離學生的實際有一定距離了,要打動學生,使學生要有效的接受,感染和內化,不是件容易的事。聽了王寶珍老師執教的《慈母情深》一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王寶珍老師抓住“鼻子一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找出令人鼻子一酸的語句。而這些句子,恰是描寫形象,表達生動的語句。
當學生找到令他鼻子一酸的句子時,老師又是讓學生反復推敲關鍵詞,在現實與想象之間不斷走進去,邁出來。老師通過引導、啟發,讓學生明白“深”字就藏在“震耳欲聾”的聲音里,藏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母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工作。
二、娓娓道來,深深地渲染了情感。
王寶珍老師的語言充滿感情,對整個課堂起渲染的作用。始終有一種感動在空氣中汩汩流淌。王老師的語言機智,充滿了鼓勵很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與學生一起入情入境,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王老師的文學語言功底深厚,用貼切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非常豐富,坐在她的課堂里是一種幸福的心靈體驗過程,很佩服王寶珍老師深厚的個人素養與扎實的文學功底。
三、深入咀嚼,不斷地豐滿人物形象。
課堂上王寶珍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學習,如人物描寫中“瘦弱、龜裂”等,讓學生通過對表現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想象、交流,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出創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咀嚼中使母親的形象更加豐滿,感悟慈母情深。不僅引導學生感受了人物形象,還滲透了寫作方法,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這是聽了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若能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母親的疲憊和艱辛后,進行感情朗讀;在學生理解了體現母親辛勞的其他句子后,再練習朗讀,讓學生抓住字眼、詞眼深刻地體會母親的情是深沉的、深厚的、深刻的,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值得探討的是如何讓學生也走進文本。整堂課中,老師是很投入,朗讀很到位,感觸很深,可學生還是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感悟到“慈母情深”深在何處!
五年級評課稿 篇10
聽了袁艷蕾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一課,我感覺是一種欣賞,欣賞美妙的音樂,欣賞美麗的景色,欣賞優美的文本語句,欣賞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產生的智慧。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以下幾點比較明顯:
1、教學目標明確。本堂課就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理解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
2、條理比較清晰。通過緊扣每節中心句,通過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配以圖片的直觀輔助理解,來加深學生對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認識,來感受音樂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無窮魅力。
3、教師的教學用語簡潔、明了,富有散文語句優美的色彩,同時又能及時、恰到好處。
4、強化對學生進行拓展性說話訓練、思維訓練,又能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說話練習: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合家歡樂的時候都會做些什么?說話練習:在維也納,漫步、合家歡樂……時會有音樂相伴,想想,還有哪些時候他們也會有音樂相伴?
5、課堂上教師教態的親切自然,
6、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值得多花功夫。如對搖籃的理解。
相信,在今后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年輕的袁老師會向我們演奏出更加優美動聽的課堂教學新樂章。
五年級評課稿 篇11
《十二生肖》一課是柳老師所教的一節五年級的美術課,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來歷,掌握十二生肖的繪畫方法、粘貼方法以及剪影的方法。課堂上教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播放《十二生肖》的歌曲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來歷,以及十二生肖的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柳老師在教學中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通過思考和討論,教學中讓學生多些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的關鍵,這個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繪畫、粘貼和剪影生肖動物繪制的關鍵不是設計十二生肖的五官、花紋,而是外形,要想畫、剪出的動物更生動有趣,更要突出、夸張的表現動物的外形特征。
柳老師在教學中積極的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 十二生肖不同的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及潛在的創造力。積極的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敢說、敢想、敢創造,敢于表現自我,正確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想象的樂趣,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發揮、提高。
五年級評課稿 篇12
貴陽市第五屆小學語文教師優質課評比已經圓滿結束,選手們不作秀,不賣弄,為我們展示了一堂堂生動的,充滿愛意的語文課。每每回想,我都忍不住回味xx小學xx老師執教的《水》一課。
《水》這篇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文中通過了泉眼挑水的艱辛、雨中洗澡的快樂、用一勺水的舒服這三個方面寫出了水的珍貴和缺水的苦澀,并以此警示人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課文有人物的語言及動作描寫、有詳寫與略寫的結合,多方面、多層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這一中心。在這一課中,趙老師不僅讓孩子們進入課文領略了“水”給作者帶來的“苦”與“樂”,還讓所有聽課教師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看到了一盞明燈——原來,語文味是這樣“品”出來的:
一、品文
開課前的談話中,趙老師就“xxx”——咱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表現的。這話說得好!我不禁暗中鼓掌,孩子們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存在是為孩子們學習服務的,教學并非學生配合老師“秀”給評委看。
開課伊始,趙老師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個“品”字。“品”即“品味”,它如同一把開啟語文學習之門的鑰匙,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品味了鄉親們烈日下長途跋涉辛苦挑水的畫面;品味了課文中表現出水之珍貴的詞句;品味了四兄弟“勺浴”時的“苦”“雨浴”時的“樂”。我與“我”融為一體,學習者與文中人物在課堂中完全融為一體,真正做到人文合一,學的便不是課文,而是真實的生活。
從趙老師的教學中可以看出,他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所能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確切的說學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獨特的感性和經驗模式參與解讀才能感悟的,他通過文本與作者的“對話”是極富個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趙老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生不斷地研讀文本。“讓我們抓住“滑”,成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細細品味母親的一勺水吧!”“自由讀讀下面一段,邊讀邊想,哪句話讓你感受最深刻,在觸發你感受的字、詞、句旁邊寫上你的感受!焙唵蔚膸拙湓,趙教師只是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而并沒有用自己的感受來左右學生的思考。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趙老師要求孩子們體會省略號的作用,并思考這里省略了什么。在交流的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學生所說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話,是他們對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個性化的解讀。
二、品情
為使并沒有生活體驗的學生融入文字,趙老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將烈日下干裂的土地以及老弱婦孺排隊挑水的畫面展示出來,并采用了“電影鏡頭”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孩子們仿佛親臨挑水現場,學生品詞析句,甚至于抓住標點進行體會。這些實實在在的學習形式都是孩子真情迸發的基礎。
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喜歡反復地說“孩子們,讀吧!”而趙老師卻說“我們不再是朗讀了,而是述說我們的挑水生活!边@不僅僅是一種說法的改變,它背后隱藏著一種讀法的指導:當你在讀懂、讀透文本之后,就可以將自己化身為文中主人公,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中所描繪的一切喜怒哀樂。這樣的朗讀的確不再是簡單的表演形式,而是文中人物深情的“述說”。
在學生發自內心深處述說了缺水、珍貴、艱辛之后,到雨中的痛快洗澡才是真痛快,而不是城市孩子偶在雨中嬉戲的好玩,是文中真正的享受!吧自 币欢,既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本段寫法獨特,有很多獨具匠心的詞句。趙老師讓孩子們變身為“四兄弟”去感受“傾注而下的一勺水”,去爭論“瞬間而又緩慢地滑”,去體會“毛孔、血管”的舒服,去感受語言的節奏……最后再次回顧對比兩次洗澡,品味“過節”一樣的美好,自然地述說其缺水日子的艱辛,不知不覺領悟了反襯的寫作方法。整堂課,學習處處在,卻不著痕跡。
三、品生命
孩子們在趙老師的引導下,體會到了:水,是生命的源泉,課文中的人們生活如此艱辛,生命卻依然鮮活。通過文本,我們了解到了別樣的生命歷程,讀者借助文本使自己的生命歷程得以延展。整堂課,我們都能聞到一種生命的芬芳。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習得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受到頑強生命力的熏染。反襯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認識一種新的寫作技巧同時,還感受到人們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一節課潛藏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節有生命的課。這,不就是我們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嗎?《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中所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關注的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
總之,能上一節好的語文課,是許多老師夢寐以求的夙愿。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
五年級評課稿 篇13
今天,我聆聽了陳xx老師執教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覺得陳老師將這節課發揮的淋漓盡致。
1、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使用多媒體。陳老師主要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同時又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適時補充了雨果的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的暴行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陳老師講解“眾星拱月”一詞,在課件中以圖示詞的手法展示,不僅理解了詞語,還對圓明園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由部分到整體,由抽象到形象。
2、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先抓住重點語句和詞語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的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薄拔覈@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再讓學生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痛恨侵略者的暴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從而化難為易,實現教學目標。
3、讀中感悟,以寫促讀。陳老師在教學中把此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讀:個讀,引讀,齊讀,默讀等,更注重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生情,以寫促讀。
不足之處:學生由于沒有親眼所見火燒圓明園的場景,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如果陳老師能夠運用火燒圓明園的電影視頻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將能更好的渲染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看法,非常感謝陳明波老師的這節課,希望能給以后的我多一些提示。
五年級評課稿 篇14
一、“引”中去猜測
地球與宇宙還包括天空中的星體,這部分內容為小學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紗。他們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煉自己的毅力;他們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點燃小學生的求知欲,這遠比告訴他們太陽的直徑、溫度更重要!而晝夜交替現象又是地球單元第一課內容,學生剛剛接觸有關宇宙方面的知識,無論從學生方面還是教師引導方面,黃老師都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入手,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黃老師的課前談話由考查學生想象力為題,讓學生感知“在沒有其他新的證據之前,這些假設都有可能成立,我們要大膽假設”,老師通過讓學生想象,引發他們內心的猜測驅動力,這正是牛頓所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巨大的發覺。在無形中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學會大膽猜測。
二、探究前的猜測
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于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茖W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整堂課先從兩張江心嶼白天和黑夜對比的照片引出晝和夜,從學生生活中的經驗理解晝夜交替現象,從而引出課題,然后通過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晝夜交替現象引起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再從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區別來引起學生探知為什么會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從而進行猜測,并通過猜測來進行模擬實驗,得出結論。在探究之前先大膽猜測,讓探究方式與猜測相結合。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三、小組合作中“我有我的猜測”
這堂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一張記錄表,每位學生都可以把自己對晝夜現象原因的猜測畫下來,人人的猜測都是平等的,所以沒有對錯之分,讓每位孩子都能把自己的觀點在小組中表達出來。
四、帶著猜測去總結
模擬實驗結束之后,老師讓學生去總結他們的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其中有幾種情況不可能發生,但對于其他幾種還是不能確定,老師在結束的時候并沒有直接告知學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原因,而是說:“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哪一種,因為證據不足,這只是單元的第一課,我們接下來的內容會慢慢了解到……”。一節課并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什么,會什么,根據孩子的發展,掌握了能掌握的、該掌握的就可以了。所以帶著猜測,把問題留到后面也是可以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把課堂中的問題帶進他們的生活中和以后的學習中,鼓勵他們在生活中繼續探討科學知識,并能用自己學到的科學知識去解釋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現象,讓科學與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樣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又能使他們形成一種成就感,讓他們感覺到原來科學的領域是如此之廣,而不只是停留在課堂中。
一節課35分鐘,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過程方法和情感價值觀。但也有主次之分,我認為老師的這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晝夜現象探究的欲望以及興趣。以“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巨大的發覺”為理念,在猜測中學會去發現。在老師輕松的課堂上,學生學得很愉悅,這就是我們該努力的,學會潤物細無聲。
五年級評課稿 篇15
每一次聽高老師的課,她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今天上午,高老師教學的《晏子使楚》一課,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她那扎實的教學功底,以及“樸樸實實才是真語文”的教學境界。沒有華麗的多媒體課件,沒有高山流水的音樂,更沒有熱鬧的作秀?墒,她卻給我們奉送了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平實,淡定,于細微之處見功夫,于言辭之中得其法,讓我感觸頗深。
1、學習目標明確!白x悟結合,分析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鋒,感受語言的魅力,感悟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边@樣的學習目標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結合最近學生情況導入新課,提出問題,設想原因,以及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該了解些什么。結尾處呼應開頭,說說你的收獲,以及今后的做法,使課文更完整,并讓學生真正地學到了知識。
3、扶放結合。整節課教師從剛開始扶著學生學習了第一次交鋒,然后出示要求“找一找雙方的對話,讀一讀,分析分析,晏子的回答又妙在哪里?楚王為什么不怒或者是心中有怒不能怒呢?”放手讓學生學習,小組交流。更好的體現出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五年級評課稿 篇16
聽了李老師執教的《橋》受益匪淺。李老師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完整,清晰。課堂無可挑剔,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這一堂課中有以下幾個亮點,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扎實有效的自主學習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比一比的方法,通過比較閱讀感悟;同時讓學生聯系生活,體會作者用詞,語言的形象生動和恰到好處。比如,在“潑”,“倒”等語言的感悟上,老師通過讓學生比較來感受洪水爆發前的雨之大。
二、情景創設,感受山洪可怕
李老師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給學生帶來了鮮明的視覺沖擊,由此引領學生深切感受到山洪的可怕,為下文的理解洪水瘋狂的魔鬼形象打下了基礎。再比如,李老師抓住“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提問:“你想,一個村莊的人,在危急之下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會發生什么事?”由此,讓學生去感受人們的驚慌奔跑、混亂無序的`場面。在這堂課教學中,李老師擅長于用言語去創設情景,帶領學生展開語言聯想與想象。
三、少講多練、以讀促悟。
課堂中,李老師做到以讀來品味文章的內涵,培養學生讀書能力,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帶著理解、感受讀,不同層次的朗讀,讀出山洪的咆哮,肆虐。讓學生真正進入課文情境,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李老師的課也體現了閱讀課中書聲瑯瑯的場面,通過默讀,自由讀,小組讀,男女讀,在讀中促學,在學中促悟。
總的來說,李老師這種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評課稿 篇17
學校在打造幸福課堂的教學模式,計劃開一組公開課。
昨天,曹老師試上了一下語文課,上的是五年級的《月光啟蒙》,一把手校長很重視,親自負責,到教室聽課,并叫我們五年級所有語文教師都去聽。曹老師是在五2班進行試上的。課的設計老師還是很用心的,開始用和月亮有關的古詩句導入,然后是復習詞語,接著讓學生自學文中的四個場景,然后交流匯報,最后寫寫母愛的句子。課中匯報到相關的內容時還聽了唱歌謠,學生表演了說童謠,師生合作表演了猜謎語,表演時氣氛比較活潑。但是,整個課堂給我的感覺是學生比較沉悶,也許是因為不是本班的學生,教師對學生不熟悉。但是感覺教師也是在過教案,學生沒有和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的情感體驗也不到位,沒有深入文本,都是漂浮于文本之上。
今天上午第四節課,校長組織了研討,校長先進行評課,校長講了很多,和我的感覺差不多。所以校長講完以后,我只是簡單說了幾句。我個人認為前面的古詩句,詞語復習都可以去掉,直接進行文本學習,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文本,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閱讀體會,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膽子再大些,放手讓學生說,說不出來時候再點撥。解放學生,相信學生。另外,我覺得課文中的插圖作為課件的背景圖效果應該很好,那些事情都是在這美麗的月光下的籬笆小院里發生的。充分提供背景下的學習,創設情境學習,學習效果會更好!當然,這些只是我個人的看法,“知易行難”,上好一節課還是不容易的!
五年級評課稿 篇18
首先注重體驗與傳授、自主與合作相結合,學生在設疑、合作、體驗、釋疑等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發地玩、三三兩兩地玩,使情感得到宣泄和釋放,盡情地享受游戲的愉悅。
其次注重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趣味性是游戲的生命,興趣是孩子們創造的源泉。民間體育活動“踩高蹺”來源于生活,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就是由于它有著濃厚的趣味性,符合學生們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運動量大也是該活動的特點之一,這對于鍛煉學生的身體很有好處。通過互幫互助、輪流擔任不同角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有利于提高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等積極的社會化行為能力。當學生能順利地玩游戲時就增加了自信心,在自信和成就感的基礎上組織開展踩高蹺接力比賽,挖掘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地去迎接新挑戰,在點滴的成功中增加對體育的興趣,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由于采用的是單教材,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要把握住教學主線,貫穿教學目標,在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上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來自主控制,保持較大的彈性。教師則更多地去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動態表現,如創造性的表現,合作意識和團體精神的表現,發現亮點給予及時展現和鼓勵等。
器材的選擇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別出匠心。教師選取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品——易拉罐,教育學生人們使用的資源大多取自于自然之中,人時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應該學會主動關心、維護環境。啟發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功能和作用,自己動手制作更多的游戲活動器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開拓廣闊的游戲天地,為他們的生活增添絢麗的色彩。
五年級評課稿 篇19
劉老師所上的《齊白石與李苦禪》,這篇文章信息量較大,難度也有一定深度,聽說是一期課改里的篇目,并且要用三教時上,而今二期課改已經刪除了,有些可惜。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行文思路的確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此文放入初中語文估計也毫不示弱。它不是常規行文的規則結構,線索明朗,開頭結尾往往是中心思想。它的中心完全在課文中齊白石與李英杰的一段對話中。
如何將這一比較困難的中心點提煉出來,讓學生能深入理解,顯然劉老師十分高明地用去掉標點這一方法。我的話可能只是常規去劃句子去解讀,而學生對此的感受是空的,是不切實的。而把標點一去走,學生在重新加入標點的時候就會非常明了。為什么這個標點而非其他標點?標點表示了一種情緒,帶有一種情感,在解讀為何加上標點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解讀作者的表達的意圖,另一方面,也體會了語氣。所以劉老師第二大亮點就是通過朗讀,來讓孩子們感受當時的語氣。
劉老師巧妙地解讀了文本反映出的第一層表達,也通過這樣概括去復述,朗讀加理解的方式,幫助學生去了解作者內在的行文表達。作為語文課,應該去解讀文意,不僅僅只是文本上所現的淺層次表達,更應該是作者的表達。通過這樣不斷地訓練,實際是對學生升入中學后面對更復雜多樣的文本,學會多種方式的解讀能力。另外我一點點的拙見以為,文本因為比較難,開頭時直接讓孩子們感受齊白石的“艱難歷程”有些突兀,如今孩子比較脫離那個年代,對此不能很好理解。所以我認為在此可以出示一些當時齊白石拜師的資料,讓學生能從具體的描述中體會到一種“艱難”,那么就更能對比出齊白石收李英杰為徒時的不同。
五年級評課稿 篇20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中的一篇課文,根據小說《水滸》中的部分章節改編入選。小說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是我的困惑之一。
有幸,聆聽了段寶敏老師執教的《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的教學?梢赃@樣說,段老師對于這一文體的把握和教學,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非常值得我學習、借鑒。
我來談談對于這節課我學習的體會和感受。
首先,上課之前,學生讀詩詞時所表現出來的氣場,是學生平時讀書積累,厚積而薄發出來的語文素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學生身上可以看出教師的素質,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朗讀和發言也可以看出老師平時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所付出的努力。作為農村教師我想把我學習到的好的東西帶給我的學生,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他們也能感受到讀書帶給他們的快樂和益處。
其次,從老師的課堂來看,緊緊抓住賞析故事情節中的人物——林沖、洪教頭這一教學重點,組織學生圈畫批注進行自主閱讀,結合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林沖的武藝高強、謙遜忍讓,洪教頭的武藝稀松、傲慢無禮。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有靜態的默讀、瀏覽,也有入情入境的朗讀、表演,學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因為低年級和高年級的上課風格和對文本的剖析都有所不同,所以,對段老師循循善誘的指導朗讀和對人物的理解分析,讓教低年級的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總之,老師嚴謹認真,細膩真摯,有很強的課堂掌控能力,這些都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年級評課稿 篇21
聽了馮老師執教的《一個數除以小數》一課,收獲頗多。總的認為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具體評議如下:
1、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由舊引新。在課堂開始,采用復習的方法。出示三組算式,復習了一個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最后一組算式中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所要學習的知識《一個數除以小數》。
2、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每組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的變化,探索總結出了商不變原理。并在隨后探索一個數除以小數出現被除數位數不夠時,都是先由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總結,教師知識對學生的表達做出規范。
3、教師點撥及時到位,做好總結。當學生板演出現問題時,教師耐心糾正他們的錯誤,讓學生對錯誤有深刻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注重知識的條理性,適時對學法進行總結。有商不變原理的總結,還有在進行一個數除以小數時,讓學生注意: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移動后的小數點對齊。這是在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時,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4、題型設計多樣,富有梯度性。題目有填空樂園、神醫診斷、列豎式計算等,題目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建議:
1、在觀察三組算式時,教師應給出每個算式的結果。那樣更便于學生理解商不變的原理。
2、當學生進行板演后,教師應在黑板上呈現正確的書寫過程,因為這畢竟是學生第一次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教師應給學生最標準的示范。
3、課件上的字和背景的顏色不太合適,學生看起來比較費勁。
五年級評課稿 篇22
聽了朱老師《分數的意義》這節課,第一感覺耳目一新,首先打破傳統,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這是本課的一大亮點,本課始終圍繞創造分數,是怎樣創造的?這個主題,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對單位"1"理解深刻,較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感覺非常的自然,水到自然成。
傳統上,先講解分數的產生,然后理解單位“1”,這其中由先理解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到有許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最后歸納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而本課,朱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寫分數,并且說一說這個分數表示什么,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讓學生表示四分之一。這個過程中,學生明確了,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條線段......明確了分數的意義,既可以說復習了舊知,又可以說是新課的開始。
新課開始,也是精彩之處,朱老師就用了素材9個圓,從這9個圓中,任選幾個,表示出他們的四分之一。先同桌交流,怎樣表示出四分之一,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然后是交流階段,第一個學生找出4個圓,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老師問:一個圓是它的四分之一,3個圓是它的四分之三,合起來是多少?學生:是1.老師:是一個圓嗎?分析得出這個單位1是指4個圓。開始突破重點。然后以后的幾個學生交流,展現了不同個單位1.可以是8個圓,......學生逐漸在操作交流中,明確了分數的意義。理解到位深刻,更有的個別學生展現了自己的想法,分成36份,讓大家明白三十六分之九和四分之一是相等的更是精彩,讓我感到驚訝?梢钥闯鰧W生對分數的意義有怎樣的獨到認識。
最后,老師用分獎品這個素材,既引發學生的興趣,又深化了理解,拿出二分之一,再拿出二分之一,......最后利用古人的經驗,深化有拓展了分數的意義。
五年級評課稿 篇23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重點在于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確定與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換想法。“可能性”問題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張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張老師的課就如她的為人一樣,溫文爾雅,娓娓道來的課中讓我有以下幾點較深的感觸:
1、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課的伊始,張老師從小朋友熟悉的抽簽進行導入,不僅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結果。緊接著是摸球游戲,在猜測、表達、交流中歸納,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不同結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概念。
2、重視數學思想,滲透數學方法。
我們可以看到,張老師比較重視學生的猜測,對學生的回答沒有簡單地給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評定與驗證的權利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3、有效地引導與組織,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張老師設計思路較清晰,能層層深入地進行教學,較好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特別是最后的猜一猜,很有新意。
【五年級評課稿】相關文章:
《飲酒評課稿》評課稿范文11-17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2-17
排球課的評課稿11-09
課賽評課稿12-17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拼音課評課稿02-06
復習課評課稿精選03-16
講信用評課材料評課稿11-22
小學語文評課:《太陽》評課稿10-27
《統計》評課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