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 1
今天,聆聽了陸君超老師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一課。這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內容,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教學,使同學們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陸老師首先通過兩個學生熟悉的問題引入,讓學生說說怎樣列式以及這樣列式的依據,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準備。接著出示例1,讓學生說說這題和前面兩題有什么不同之處,讓學生意識到原有的條件發生了改變,原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適用了,使學生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運用原有的知識已無法解決,從而引導學生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例題相對來說難度不大,學生也能較準確的說出解決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檢驗以及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并適時回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假設”這一策略。一節課下來,思路還是較清晰的,也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板書設計也比較詳細。
下面談談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可以多放手讓學生參與交流和討論,多給他們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機會。
比如在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的時候,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說,沒有必要去打斷他們。還有在例題結束后小結和課堂最后總結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討論討論,再集體交流下。同時,可以抓住學生課堂中的有效生成,展開靈動的課堂教學,注入數學課堂以生命的活力。
2、對策略的.意識可以增強一些。
策略的學習關鍵在“悟”,而不是單單用計算的方法解決一個問題。陸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計算,也花了較多時間讓學生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對于“為什么要假設”“假設有什么作用”可能花的篇幅較小。只有真正充分的感悟和體驗,才能實現對于策略的“悟”和“萌生”。
3、板書設計上可以再斟酌一下。
陸老師基本上把計算方法都寫在了黑板上了,我覺得可以把“兩種未知量轉化成一種未知量”用一定的方式寫出來,讓同學們明白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到假設的策略,更突出一下“假設”這一策略意識。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 2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了解替換的策略不僅能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與信心。教學例1時,出示問題后,讓學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與“720毫升果汁倒入1個大杯和6個小杯”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從而感受到假設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接著讓學生根據提供給他們提綱進行合作探究,在學生充分交流后,讓學生上臺用“大杯”替換成“小杯”或“小杯”替換“大杯”的過程,同時說說怎樣求各種杯子的容量并獨立完成解題過程。這樣,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經歷了整個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我在教學例1后增加了如下練習:課件出示學生經常看到的達能餅干的廣告,在廣告中得到了8塊達能餅干的鈣含量相當于1杯牛奶的鈣含量這一數學信息,由此引入練習題,小明早晨吃了12塊餅干和一杯牛奶的鈣含量是500毫克,求每塊餅干的鈣含量和每杯牛奶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這樣,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思維頓時也活躍了起來,再加上有例1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很快地想到用“一杯牛奶”替換“8塊餅干”的解題策略,這樣,成功地解決了問題,提高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層次內容之間有效的聯系與綜合,將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在教學設計時,對幾個重要環節成功處理后,我深深感受到最大的難題是處理好各個板塊之間的銜接。板書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幾種替換的問題進行了比較,讓學生看的更清晰,因為本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學生獨立解決的問題不多,如果練習多些的話,會更好。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 3
1、本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設計逐步推進的教學進程,層層推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完整地遞進地經歷了:體驗、探索、綜合應用、課后拓展延伸,讓學生經歷了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過程。
2、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者在教學例題1和例題2及相應的練習中做到有目的、有層次地設置疑問,耐心地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直到掌握能夠獨立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你認為適合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及時小結反思,學生討論、交流后,達成共識,進一步深化了策略。
4、課堂結束時主學生自己小結,給每個人提供了總結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的機會,并引入我國古代數學家編寫的數學問題,既富有情趣,又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思考本節課的解決策略,繼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5、教學過程中注重激勵性評價,有效關注了板書設計。
建議
1、對課中關于“一半還多一張”這一題可再深入地研究,可以和“一半還少一張”進行對比,進一步來突破這一難點的。
2、課始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引入,例1果汁容量教學也可采用實物,增強具體形象的感知。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 4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是學生在學習了利用單幅線段圖解決問題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用畫線段圖收集和整理信息解決數量關系比較隱蔽或稍復雜的問題。劉茜老師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雖然對整個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準備充分,事先準備了多塊小黑板。課始,她先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接著出示一道復習題:梅山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寬6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樣的設計,符合學情,學生既復習了長方形面積公式,也為新授打下了伏筆。接著,把復習題改為例題,例題的敘述結構完整,條理清楚,但對學生而言畢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因此,部分學生讀題后會處于似懂非懂、無從下手的狀態,獨立畫圖梳理信息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及時地發現學生狀態,針對學生困難進行指導。劉老師首先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并在巡視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
一是圖沒有畫完整;
二是對增加部分的長度沒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圖的大小比例。通過“對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對畫圖進行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突破難點。
幾點建議:
(1)教師語言要明確、有啟發性。特別是本節課知識難度較大,所以問的問題要明確,使學生得到信息后馬上明白要考慮什么問題,使學生迅速理清解題思路。
(2)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既共享了資源,又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3)教師要充分利用示意圖幫助每一個學生理解即長方形的寬是不變的,它既是現在長方形的寬,也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 5
我聽了韋老師老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出發這節課,感觸頗深。本課書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但韋主任通過改編題目,改成學生熟悉的學生在跳繩,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陸老師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自己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引導學生區理解題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張老師的課件制作精美,講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條件含義和要求的問題后,一起整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再用列式計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問題的答案。王老師先是講解題目的關鍵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列表和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到可以用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之后讓學生說一說用這種方法解題后有何體會。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個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用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問題之后再來解決問題。體會到用這種策略解題的好處。
這節課本是學生熟悉的題目,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會從條件出發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找到條件,利用條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 6
一、引發沖突,突顯學習必要性
在戈老師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堂課上,一開始,老師出示了一道解決問題的題目,學生通過思考發現了可以用以前學過的一種解題策略——列表來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好地對過去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與復習。在這之后,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這道題是否能用剛才的列表來解決,學生在觀察之后,發現題目中出現了兩個未知量,所以列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老師很好地抓住這個機會,說“列表這個方法是很好,但是它不是萬能的。”這樣一種教學方式,既引發了學習沖突,又突顯出了學習另外一種解題策略的.必要性。
二、課前導讀,掌握學習方法
聞老師的課上,在課前給學生設計了一張導讀單,這張導讀單設計地非常詳細,給了學生學習新知很好地指導,比如遇到這個類型的解決問題,應該如何分析,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方法,也給本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課堂教學,板書詳細清晰
在聞老師的課上,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聞老師的板書設計。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幾個小朋友能看懂線段圖的意思,在一個小朋友上臺介紹之后,似乎聽明白的人還是不多,但是這個時候聞老師還是不慌不忙的,通過慢慢地引導、講解,通過線段圖的變化,讓學生的思路一下就找到了路口,很快在這個題目的基礎之上,很多孩子馬上遷移到了第二種方法,舉起的小手也一下子變多了,我想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這類題目,慢慢掌握了方法,聞老師的板書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六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假設》評課稿】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評課稿04-14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的評課稿03-09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04-21
解決問題的策略評課稿10-21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13篇04-22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線段圖評課稿03-09
《解決問題》評課稿04-08
簡單的解決問題評課稿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