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精選10篇)
《橋》評課稿這個星期,我們聽了歐陽老師上的《橋》這一課,歐陽老師的這整堂課的構思完整、巧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1
這次王老師評的是xx一小學洪xx老師執教的《橋》。
《橋》這篇小說,大概是五年級的課文吧,我也曾經講過。
看過課堂實錄后,洪老師這節課的設計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巧妙設計對比閱讀。將描寫洪水的一組詞語與描寫老漢的一組詞語進行對比閱讀。二是引導學生將目光聚焦到課文的插圖上,通過讀圖更直觀形象地理解課文和分析人物形象。
王老師的評課也讓我收獲了兩點:
一是語文課堂要滲透“語文知識”,強化文本秘妙。洪老師的課開篇就利用課后的一個學習提示——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多處關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寫,將課堂焦點迅速集中。
再聯想到之前的.多篇課堂實錄,好的課堂設計大多都化繁為簡,直接從教學提示入手。這就是說我們一定要研讀教材,教材就是最好的文本,千萬不要舍本逐末。
二是朗讀的重要性。眾多的優質語文課堂都在強調朗讀。齊讀、范讀、個人讀,反反復復地讀。從讀中去體會語言表達效果,體會情感。朗讀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手段。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2
李老師的課,每一次都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昨天,聽了李老師教學的《橋》一課,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教學每一環節都圍繞“橋”展開。從開始的“回顧課文中的橋”到“直奔有形之橋”再到“探索無形之橋”、“感悟生命之橋”,每一個大環節,小環節都圍繞橋進行,并點出了“黨支部書記就像一座橋”,這樣的設計既巧妙又合理,同時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走進人物內心。特別是小練習“父親從隊伍里揪出兒子,說兒子啊———”,“兒子瞪了父親一眼,說父親啊———”,等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感悟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三、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對比句子讀、三個感嘆句的多次讀、理解讀、教師抓住了重點字、詞、句來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朗讀,不僅朗讀的多,而且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3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彬縣教研室去年出臺了以“五個控制參數”(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學生個體參與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課堂練習的量、度、序,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為評價依據的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兩種要求同時交集在了教學目標達成這一重點。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三維目標的達成度越高,說明教學越是有效,乃至高效。城關小學劉花娟同志在“彬縣小學高效課堂‘說——講——評’活動中為全縣教師示范的《橋》的課堂教學,有效地將兩種評價標準巧妙結合,夯實了教學過程,促使三維目標高效達成。下面筆者具體對此課做一點評。
一、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教師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要服務于學生的學。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人。《橋》的執教者設計教學時既研究教材,更研究學生。整個教學過程中凸顯了學生這個主體,學生通過自主讀文,找出了描寫洪水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讀悟,逐漸感受到了洪水肆虐,勢不可當,村民處在萬分危急的情勢之下。接著又層層深入,在學習老支書“疏導撤離”“以身殉職”內容時,繼續放手讓學生自讀,圈點劃寫,把最受感動的句子劃出來,寫上自己的體會。抓住老支書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描寫的句子,讓學生在讀、說、思中逐步感受到了老支書無私無畏、心存大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質。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個引導者、點撥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二、狠抓語言文字訓練,落實知識技能目標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稑颉返膱探陶呔o緊圍繞“工具性”這一特點,教學過程中將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高效達成。一是知識目標達成度高。先后讓學生理解“咆哮”、“狂奔而來”、“勢不可當”“一座山” “擁戴” “清瘦” “鞠躬盡瘁”等詞語意思,體會三個感嘆號的用法,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沖、揪、喊”和比喻句、擬人句,對“橋”的含義以及很多句子的理解層層深入,將知識目標扎實落實。二是技能目標達成度高。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技能訓練目標。教學中學生聽老師講,聽別人讀、說,自己讀、說、寫,尤其對讀和寫進行了重錘敲擊。多種形式讀文,讀句子,讀段落,引讀、個別讀、集體讀,默讀,大聲朗讀等,學生先后兩次當堂書寫,寫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有效訓練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能。總之,本課教學語言文字訓練扎實到位,知識與技能目標高效達成,語文真正姓“語”了。
三、適時滲透學習方法,達成過程方法目標
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掌握,更重視其形成的過程與方法。因此,“過程與方法”也成為一項重要教學目標。一是教師施教過程中,通過組織、點撥、引導、講解、提問、播放課件、煽情,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緒氛圍中達到了思維的碰撞,不知不覺受到了情感熏陶,心靈的震撼,價值觀的提升。二是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感悟到了“沉下心來,走進去讀書! “抓住重點詞句” “多讀感悟”“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寫結合”等讀書的方法,逐步養成了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過程與方法目標高效達成。
四、教材處理新穎獨到,情感目標達成度高
“胸中有丘壑,高屋來建瓴!贝偈菇虒W目標高效達成,首先教師自己要有整體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能力。教材處理恰到好處,教學效果即會事半功倍!稑颉返膱探陶哌@一點上做的很好。將教材做了整體把握,然后按情節變化分成兩部分,即“洪水肆虐,情勢危急”和“老支書疏散撤離,以身殉職”,從背景渲染到主人公出場,為后邊主人公形象的逐漸高大做了鋪墊;第二部分處理由“疏導撤離—— 以身殉職——祭奠英靈——深情贊橋,使學生經歷了對老支書由“陌生——熟悉——敬佩——懷念”的情感旅程,與文本的作者談歌、與獲救的村民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尤其是課件悲情音樂的播放誘發了學生潛在的情愫,使學生情緒達到了高潮。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此刻,學生產生了不吐不快的欲望,教師適時導寫:“把你最想說的話先寫下來,再交流給大家。”“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得以實現。價值觀目標水到渠成。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薄稑颉返恼n堂教學,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參與率高,課堂練習穿插在各個環節之中,量、度、序把握適當,夯實了教學過程,高效達成了三維目標,仍然存在自主學習放手不夠大膽的問題。這是目前小學教學存在的普遍現象。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將成為課堂教學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4
聽了李老師執教的《橋》受益匪淺。李老師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完整,清晰。課堂無可挑剔,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這一堂課中有以下幾個亮點,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扎實有效的自主學習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比一比的方法,通過比較閱讀感悟;同時讓學生聯系生活,體會作者用詞,語言的形象生動和恰到好處。比如,在“潑”,“倒”等語言的感悟上,老師通過讓學生比較來感受洪水爆發前的雨之大。
二、情景創設,感受山洪可怕
李老師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給學生帶來了鮮明的視覺沖擊,由此引領學生深切感受到山洪的可怕,為下文的理解洪水瘋狂的魔鬼形象打下了基礎。再比如,李老師抓住“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提問:“你想,一個村莊的人,在危急之下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會發生什么事?”由此,讓學生去感受人們的驚慌奔跑、混亂無序的場面。在這堂課教學中,李老師擅長于用言語去創設情景,帶領學生展開語言聯想與想象。
三、少講多練、以讀促悟。
課堂中,李老師做到以讀來品味文章的內涵,培養學生讀書能力,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帶著理解、感受讀,不同層次的`朗讀,讀出山洪的咆哮,肆虐。讓學生真正進入課文情境,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李老師的課也體現了閱讀課中書聲瑯瑯的場面,通過默讀,自由讀,小組讀,男女讀,在讀中促學,在學中促悟。
總的來說,李老師這種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5
崔老師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闭Z文教學應做好語言文字的訓練,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和感悟來構建簡約,實用閱讀教學的課堂。林老師執教的《橋》一課正是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她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嫻熟的課堂調控能力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郭老師的課堂上,始終不忘帶動學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導課之前,林老師讓學生讀“咆哮、狂奔而來、勢不可當、你擁我擠、跌跌撞撞、木橋 ”等詞語,想像山洪災害時,人們跌跌撞撞地沖向唯一的一條通向生命的木橋的后果,非常巧妙的利用課始幾分鐘時間,營造了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緊張氣氛,奠定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基調。再如林老師在后來教學中,運用音樂渲染,這音樂選的也十分巧妙,溫柔凄婉的配樂,適時出示,恰當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烘托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音樂中的情境,讀有味,說有情。
二、對話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課的又一大亮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林老師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在感悟黨支部書記這個高大光輝的形象時,林老師共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書,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第一層次:啟發想象受“擁戴”的老漢曾為他們做過什么?在此基礎上朗讀,學生又感悟到老漢是一個全村都擁戴的人。第二層次:在“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時,老漢出現了,他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這時讓學生說說什么地方讓你感動了?在此基礎上朗讀,學生感悟到老漢是一個鎮定沉著,臨危不懼的人。第三層次: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讀著老漢的舉動,又有哪個字印入你的眼簾?讀著讀著,又感悟到了老漢“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光輝形象。以上三個層次的朗讀設計,環環緊扣,層層遞升,使得朗讀指導有目的、有層次。
三、抓詞品句,讀中升情
本堂課還是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教師抓詞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這里,還要講的是林老師提問設計也很有效,利用幾個大的.問題去統領整堂課的教學。然后又把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途徑,回歸到閱讀,落實到具體的句子,詞語的品讀中去。比如林老師抓住“老漢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大問題,讓學生劃出句子,讀讀說說。并抓句幾個重點的句子,以及其中重點的詞語,引領學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如抓住“沖推揪”等詞體會老漢的辦事果斷,到他的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學生的感悟在這詳盡的品讀中,層層遞進。
要說這堂課覺得還可商榷的地方:老漢的形象似乎解讀的不夠豐滿,作為一個黨員的形象很突出,而他的父親形象,他與兒子的父子之愛,是不是也應該講一講,使老漢顯得更有血有肉。
總之,林老師的這堂課亮點十分突出,課堂有起有伏,學生的學,教師的教,都很投入。教師教態自然,能及時評價學生,多鼓勵性語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動。在扎實的品讀中,結合說話,寫話,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又回歸朗讀,讀的有層次,有感悟,有深情。閱讀教學做到了情境交融,難能可貴。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6
4月17號,在陸老師的組織下,有幸連聽了由我們新教師中兩位優秀的同仁葉芙芳老師和陳鳳嫵老師分別執教的《橋》、《四個太陽》。兩位老師,一個是執教5年級,一個執教一年級,高低年級的課堂集中呈現,兩位老師的風格也是迥然不同,卻都讓我們大開眼界,學有收獲。這里我想著重來談談聽了葉芙芳老師執教的《橋》后的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
葉老師的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的完整、巧妙。雖然是新教師,課堂上展現出來的卻是她成熟、老練的一面,完全不見生澀,令人佩服,基本上課堂處理的無可挑剔,亮點多多,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葉老師的課堂上,始終不忘帶動學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導課之前,葉老師就播放了一段關于山洪災害的錄象,這真實可怕的山洪鏡頭馬上把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都拉入了這種氛圍中。同時葉老師讓學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談談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營造了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緊張氣氛,奠定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基調。再如葉老師在后來教學中,兩次運用音樂渲染,這音樂選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樂,一是山洪爆發時的聲音,二是溫柔凄婉的配樂,適時出示,恰當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烘托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音樂中的情境,讀有味,說有情。
二、對話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課的又一大亮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葉老師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寫洪水的句子這個環節中,葉老師請學生劃出句子后指名交流后談對洪水的感受,學生說是“兇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來葉老師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接觸這些文字,在練讀中體會洪水的兇猛,并通過個別展示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交流讀,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觸文本。這時我想學生對這洪水的認識以不僅是開始時那段錄象所帶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在與文本的次次對話中所帶來的體驗,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滋育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讀的入情。同時教師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導讀,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師生配合讀中,再次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讀得聲情并茂。
三、抓詞品句,讀中升情
本堂課還是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教師抓詞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這里,還要講的是葉老師提問設計也很有效,利用幾個大的問題去統領整堂課的教學。然后又把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途徑,回歸到閱讀,落實到具體的句子,詞語的品讀中去。比如葉老師抓住“老漢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大問題,讓學生劃出句子,讀讀說說。并抓句幾個重點的句子,以及其中重點的詞語,引領學生深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7
我聽了葉扶芳老師執教的《橋》受益匪淺,《橋》是五下語文第四單元的內容,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的人物形象是較為常見的,這為課堂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情感的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這一課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這一堂課中有以下幾個亮點,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情景創設,感受山洪可怕
課一開始,葉老師就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給學生帶來了鮮明的視覺沖擊,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山洪的可怕,為下文的理解洪水瘋狂的魔鬼形象打下了基礎。
2、感悟形象,學習寫作手法
在分析老漢臨危不懼的形象時,葉老師給出了兩段話(一段是課文中老漢說的話,一段是教師自己擴充的老漢的話),讓學生比較哪一句好?讓學生學會體會到“人物的語言要結合當時的環境”;還有后面葉老師也提及到“‘老漢與小伙子是父子’放在最后是為了設置懸念”,這樣就涉及到了寫作的部分,很好。
3、以讀促悟,感悟人物高大
閱讀課的教學,不是老師灌輸式的教會學生知道人物有這么一個形象,而是要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到怎么會有如此高大的一個人物。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葉老師的課也體現了閱讀課中書聲瑯瑯的場面,通過默讀,自由讀,小組讀,男女讀,在讀中促學,在學中促悟。如果能在指導學生情感朗讀的`時候更明確些,那效果可能會更好。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以下的幾個觀點,很不成熟,純屬“一家之言”,現提出來與老師們共同商榷。
1、課前的走動會不會過于頻繁呢?
上課伊始,老師就在臺前拿著話筒頻繁的來回,這個學生好了坐下,老師又跑到那邊的學生那把話筒遞過去,這樣的走動會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為什么老有個身影在前面不停的晃動呢?
2、“父子”關系的引導會不會過于混雜了?“父子”關系應該是最能體現老漢大功無私的形象,但葉老師在這層神秘面紗的揭開上面,并沒有起到文章設置懸念而產生恍然大悟的那種感覺,并不是學生層層感知出來的,而是老師在教學中講出來的,這樣子的做法會不會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一些磨損作用呢?
3、在體現黨員身份的邏輯上會不會有點牽強了?課文當中沒有明顯提及到老汗是黨員,但只要我們明眼人抓住課文當中出現的他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這幾個詞語就能知道他本身就是個黨員,但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一種角色是不是應該涉及到呢?要不我們從哪知道他是真正的黨員呢?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還請各位同仁指正批評。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8
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制訂和頒布,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有力的支撐條件下的語文課堂,越來越呈現出生機,煥發出活力。“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聽了王老師執教了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以后,感觸良多。
一、成功之處
。ㄒ唬⿲W生在學習中擔當的角色更明確。
綜合性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由于在活動中成為活動過程的設計者與執行者,使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更加明確,學生能利用資源進行自主合作,發現并解決問題,進行探索性的學習。
。ǘ┚C合性學習的資源開發方法得當。
關注學科之間的整合資源,語文課內容包羅萬象,和其他學科有著千萬縷的關系。我們在把握語文個性的基礎上,以課文語言為憑借,適當適時地向各科教學開放,并相互滲透,發揮整體協調提高的作用。
。ㄈ嫿ㄖ黝}內容的多層次結構。
學習內容的組合,應圍繞學習主題和學習目標,從學科內外篩選與該主題有關的所有信息,確定最有表現力和學習價值的材料。把相關的學習領域組織起來,先確定學習內容的主干,再確定枝葉,使內容呈現網絡狀的有機整體。作為習以為常的事物——橋,它不僅僅是一種建筑,而且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記憶。教師獨具慧眼地把它作為學習內容的凝聚核,從三個方面選擇內容,并有機地組織成一個整體,因而學習的輻射面廣、信息量大、探究性強。
。ㄋ模┘骖欉^程與結果的量化評價方式。
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富有開放性和豐富性,它的教學效果不僅體現在學習成果方面,更多體現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這就是對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一個評價,而應把評價貫穿于活動的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評價的內容、形式也應該是多樣的,它應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準備、組織、合作、展示、創新等。綜合性學習評價中評價設計應該能夠公正的評價出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各項表現,量化評價方式能在學生之間引入競爭機制。
二、不足之處
教師的主導作用定位不準。在學習進程中,教師害怕學生打亂自己原來的計劃,就把學生圈定在自己確定的范圍內,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思路走,可這樣的學習活動下來學生得到了什么?只是一些知識而已。這樣的綜合性學習結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剝奪了學生實踐的權利和機會,是完全背離課程標準的做法。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是學習主題創設的引導者,組織活動的協調者,學生實踐的指導者與服務者,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把握好指導的切入點,及時地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和創造潛能,因勢利導開展學習活動,過度指導與指導不足的毛病都要逐步克服,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小組成員應明確分工,真正做到分工細化,責任到位。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橋”這一主題,設計出幾個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由本小組成員自主探究后總結得出,并在小組中加以相議,避免盲目與重復建設。在搜集、整理、分析了一定量的資源后,提煉一個探究專題,專題不宜太寬泛,總專題下再提煉一層子題、二層子題,有層次進行探究。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9
一、評林老師的課:
1.教師緊扣本文,整體把握,利用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適當的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讀書、思考、品析,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林老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播放地震視頻,并深情讀出地震帶來的傷害及損失,情景交融,為學生領悟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進行醞釀,做了鋪墊。
3.角色采訪這個教學環節很有特色,通過師生的互動,體會兩岸人民的深厚感情。
4.搭建想象平臺,落實生活,讀寫結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評鐘老師的課:
1.鐘老師語言準確,很有親和力。這節課中,鐘老師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元素,抓住重點,關鍵詞句反復品味,教師語言精煉,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
2.教師整合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利用地圖,課文插圖,地震的`圖片,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探究人物內心的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和兩岸的親情。
3.鐘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活學活用。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 篇10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本來是人教版教材六三學制中,四年級學段的一篇文章,現在讓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來學習它,揣摩、體味人物的高尚品質,真是有點難為孩子們了。但在今天的課堂上,孩子們在王老師的引導下,反復研讀,層層深入,也深刻感受到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更深刻感受到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血脈親情。我想,這與王老師平日對語文教學的'鉆研、對學生天長日久的訓練,與王老師對本篇教材的深刻解讀、巧妙構思分不開的。
其一:教學各環節,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通過第二段的研讀,讓學生找出從哪兒看出小錢的病很“重”,緊接著又讓學生找出從哪兒看出治病很“難”,學生在反復地思考與朗讀中體會到小錢的病很重,治病很難,然后,又讓學生在3-6自然段找出:哪個人最使你感動,并做出批注,在學生的不斷交流中,首先讓學生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到臺灣青年不顧家人,不顧余震的生命危險為小錢捐獻骨髓的高尚品質;最后還是通過抓關鍵詞句,反復品讀交流,感受到李博士沉著冷靜,不顧危險地為小錢抽取骨髓的高尚品質。
其二:在學習臺灣青年的環節中,王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臺灣青年準備抽取骨髓?為解決這個問題,王老師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訓練:
。、在____的時候,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2、在____的時候,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场⒃冢撸撸撸叩臅r候,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在____的時候,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王老師不急不躁,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學生說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精彩,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更使學生深刻地感悟到臺灣青年的品質,同時,也為感受李博士做了鋪墊。
其三:在學習李博士的環節中,學生緊緊圍繞"步履匆匆""連夜""但是……..沉著"等詞語,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談得充分,感情激發到位。我特別注意到,咱這個班的學生經常會說:“我給誰誰補充一下”,這真好,創造出一個很好的交流氛圍。
也提幾點小建議:
1、聽課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本節課的課容量太大。我認為,第一課時解決1、2自然段,即小錢生病了急需骨髓一段,而本節課只解決3自然段。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相關文章:
生命橋評課稿08-10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精選10篇)08-02
五年級語文《橋》評課稿(通用8篇)10-09
《橋》評課稿(精選14篇)10-24
《橋》評課稿(精選17篇)11-28
《橋》評課稿(精選18篇)10-11
小學語文《橋》評課稿范文(通用10篇)10-18
語文評課稿11-09
語文評課稿01-08
生命橋評課稿9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