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陶淵明的一封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書信的身影吧,借助書信人們可以傳遞思想、交流信息。那么一般書信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陶淵明的一封信,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我們雖然同在中國大陸,但是我們并不在一個朝代中。您可能都不知道我是誰,但是您的大名卻永遠留下了歷史的腳印,留在世人的心中,今日我有幸能寫信給你,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陶先生您也許還不知道您被我們稱作隱者,您不為五斗米折腰,來到鄉下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日子,為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著,堅持人生的理想,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只愿做一位高潔傲岸淡泊名利的人。而當今社會的人只是一味的盲目的去追名逐利忘記自己最初的理想。多想希望他們讀了你的文章后能放下那追名逐利的心,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陶先生你的《桃花源記》里,我們有幸能欣賞到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漁人一同經歷了這場美好的幻想,同時也表現了您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反映出百姓厭惡戰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您的這種特殊愿望讓我感受到您的善良和遠大抱負。
在您的《五柳先生傳》里,您雖然短褐穿結,簞瓢鏤空,但是您依然勤奮學習不曾放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而現在的我們并沒有意味到我們自己有多好的條件去供我們學習,但是我們并不知足,我們并沒有好好利用現在的一切去勤奮努力的學習,想想那時你是點著短短的蠟燭,在隆冬烈風中拿著毛筆去寫字,有時還不一定能填飽肚子。依然那么勤奮的學習,想想我們真是慚愧不已。
我是不是說太多了,就此擱筆吧。
致此
敬禮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2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您前半生有“大濟蒼生”的宏愿,而后半生卻“躬耕自資”。是官場的黑暗反襯了您“部位五斗米”的氣節。您不慕榮利,安貧樂道,一生足矣!
是《桃花源記》讓我了解了您。你帶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其中就包括我,一個價值觀尚未明確的少年。“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多美好的自然環境呀,儼然是人間仙境。更何況“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淳樸的民風,和諧的關系,幸福的生活。這是您的期望和夢想呀,也是多少代人的期盼和追求啊。
我喜歡您,喜歡您那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樸真。您的《歸園田居》,字字句句都表現出您的安貧樂道,瀟灑自在。“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您內心超脫塵俗,自然不理會世俗沉浮。
我最愛您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個真正的隱士,必然陶醉于大自然的雄偉與靈秀。以景怡情,以情怡景,人與自然的和美統一,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此。我向往與您一樣,悠悠地望著高高的青山,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成功或失敗,在大山面前都南無渺小,那么微不足道,自然而然的忘乎無謂的悲傷與歡喜。
我敬佩您高尚的氣節,您不肯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趨炎附勢。而是不卑不亢地面對權貴。富貴可以拋,氣節不能丟!現代社會,人們對物質生活的向往,儼然超過了精神上的追求,若沒有您,誰為我們做指路明燈?
其實。我有事也在想,與其“獨善其身”,不如救濟天下。我不知道,如果你積極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結局會不會一樣。即使您沒有成功,但起碼做出了努力。當然,您能的血液中就透著正氣,與小人斗爭,不符合您的氣節。
如果一天,我能和您見面,將無比欣喜。因為我盼望真實地走入您的世界,感受您的氣息,感染我,陶醉我。
現在,著僅是一個美好的想象,我們的肉體跨不過時空的距離,但是我盼望餓的精神世界可以與您有點點交融。我更希望所有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與您交融,這樣世界會變得更好。也不枉《桃花源記》的字字忠良。
祝您永遠暢游桃花林!
您忠誠的讀者:xxx
x年x月x日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3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我們都知道您是偉大的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具有“田園詩人”之稱。雖然您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我們驚嘆,您在我們心中播下了人世間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讓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您知道嗎?在我這個充滿憧憬的時代,每個人都對未來有一份美好的向往,但是每一個人對向往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人沒有了對未來的向往,身體就如同一幅行尸走肉:沒有知覺,沒有血液,沒有了人類所可以做的一切,在學過您的《桃花源記》之后,我心中一直有對“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想去感受一下“人間天堂”的感覺。
您知道嗎?我喜歡您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正應了“田園”這一詞,您利用“田園”的美麗來襯托您的美好生活,您寫的詩也是那么的優美,把田園的風情與鄉村獨有的特點寫了出來,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會喜歡您的性格與寫詩特點。
我記得有一次在上您的作品——《桃花源記》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在品析您的片段時,語氣是那樣的深沉,仿佛自己已經置身于此。在一片寂靜的山谷里,有一群與世隔絕的人,他們不聞世事,只為過著自己的生活。這一切都寫出了您對那種神仙般的生活,其實我也挺向往那種生活的,沒有人打擾,沒有那些所謂的官職來侵犯,我只為與世隔絕忘了一切。
如果是那樣的話,全世界的人都沒有了憂愁,只有快樂,我尊敬您、喜歡您,喜歡您的作品!我對您的尊敬勝過了一切,希望您的作品有更多人喜愛。
此致
敬禮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4
千年前,你,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后,現實讓你無奈,你不愿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初識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與世無爭的靜謐的土地上,在吁陌交通的雞犬相聞間。我嘆你如何尋得這一方凈土,山也清麗,水也清麗;人皆安詳,心皆安詳。你欣然地右手執卷,左手牽壺,來往于這片山水田園間,微醉的身形挪移著,映在那些池竹稻麥上。壺中的可是那忘憂醒神的酒,讓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無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讓你不求甚解地會意去了其中的快樂?人世間沒有你陶淵明,可你到底身處天地間,身處那一片桃花源。
你憶起歸家的情景,歡喜與釋然寫在臉上,荒蕪的山徑,還依稀留著些一般不愿隨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們身后,還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門邊。當然,還有使人敞懷的好酒在杯中靜候。你堅定地說:“隱,我沒有選錯。”
是啊,多少人試圖作出這樣的選擇,走出的又有幾個,出而不復人的又有幾個?心不夠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諸葛孔明也堅守不住那一畝三分凈土。卻唯有你,為那一壺一卷與世俗決裂,毅然把自己“關”了起來。隱,使你守住心而不動。世間紛擾,誘惑卻也不可避免。你當年無心而出山時,定不曾多想鳥倦飛而知還之日。可這日子來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時至今日,我依然仰視著你釋懷的神話,堅信著包容萬物而無染的心胸的存在。還有你的文章,隱退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之味的氣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個壺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卻神采非常的你--陶淵明!
陶潛,也許你這一生的名聲也便是你一生的銘記,一生的宿命:你埋沒于世間滾滾風塵中,潛進那自樂的心靈家園里。俗世尋不見你的神采,九泉卻掩不盡你的魂風。千百年后,你浮現于我面前,你,陶淵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卻似無意地攜走了我心間的一瓣菊香。
采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
有心云常在,倦飛鳥無從。
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5
尊敬的`陶先生:
您好!
在我的腦海中,“住著”許多德高望重的古代文學者。唯有一位先生,一位令我深深欽佩的先生——以下是我對他的總結。
愛菊君子與墨水先生
他風度翩翩,偏愛菊,愛它隱逸而又堅毅的品質,他視菊為君子,而我視他為君子中的君子。“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想這些詩句不僅是對菊,更是對他自己最好的詮釋。
清廉人與低調學者
我與他的邂逅是通過《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后來我們也學習了他的作品《五柳先生傳》。他的文采比較隨性,“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從這里可以由門閥制度體現他的低調,但是在“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中卻委婉地借別人的口夸自己。說他廉正,絕不是“吹出來”的,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愛國的隱士
他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希望自己可以為國家作出貢獻,但他有心無力。他不是李鴻章,李鴻章有實力和地位,面對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可以號召愛國分子進行洋務運動。他知道自己家道中落,既沒權也沒勢,人微言輕,加上他為人正直,不愿去攀附朝中權貴。最后他才選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開始了他的田園生活。盡管"單瓢屢空",但他依然過得很自在,他的高尚情操是我們難以估摸的。
相信您已猜到了,這位先生就是您啊!不要問我為什么,只源于我對你您有著太多太多的贊許與崇敬。
此致
敬上!
一個來自21世紀的學生
20xx5.28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6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從我讀了您的《桃花源記》,您營造了一個世人心馳神往的世外桃源,那平坦開闊的土地、炊煙裊裊的房屋、寧靜的小徑、勤勞的人民,好一派田園風光!
我想,作為一名詩人,您是與眾不同的,您的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引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進入您的詩詞歌賦,從此,田園詩派如雨后春筍般生長,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人們通過您的詩歌,進入了人間仙境,流連忘返,您擁有畫家那敏銳的觀察力,把鄉間那怡然的氛圍融入字里行間,您是大自然的使者,向人們描繪春暖花開,樹影婆娑,泉水叮咚。
在我印象中,您的文字透露著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熱愛,我很敬佩您辭官的豁達,放棄榮華富貴,甘當田間的一位隱士,“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的淡泊是世人無法比擬的。東晉末年,硝煙四起,民不聊生,我理解您對朝廷的不滿,也理解您“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原則與不屈。您毅然離開,可曾想過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之中,茍政猛于虎,試問,一個堂堂男子漢怎能“躲成小樓成一統”,“兩耳不聞天下事”呢?您選擇歸隱是因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但這只是消極地逃避罷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為何不選擇學習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襟呢?雖然不一定上戰場沖鋒陷陣,但您可以用手中的筆與權貴斗爭,把百姓民生上書給天子,您內心也有過糾結與矛盾,但您還是沒有勇氣面對現實,躲進了田園,只留給后世世外桃源的夢境與理想。
您是一代文豪,大筆一揮,寫下流傳千古的名篇,您是不慕繁華的五柳先生,離開朝廷在鄉間度過余生。您心中一定有遺憾,不能看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但我堅信,后人從您的為人與作品還是學到了許多,您將是中國文壇一尊不朽的豐碑!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7
偶然發現新年日歷的第一頁插圖,竟是一朵封凍在薄冰之中的雛菊。冰看上去很溫潤,雛菊纖弱的柔瓣便愈發地透出了明媚燦爛的黃色,像是熔在了冰中的太陽。驀然間,想起了先生。
先生,我不會對您說出“我欣賞您的詩”等等類似的話。因為,我不想用如此膚淺的話那么輕易地,就褻瀆了您的靈魂。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卻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或是閑來無事,隨思緒遠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世人贊您的隱逸閑適、不慕榮利,已有千年之久了。而今,我不再重復。我只想飽含敬意地說一句有些幼稚的真心話:先生,您是一個真實的人。
古往今來,名士千千萬,其中不乏忠貞堅韌或風流倜儻之人,而他們在名垂千古的同時卻或多或少地舍棄了真實的生活,不得不去說一些不想說的話,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即使是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完美,也只能在一片贊揚中獨自掩門嘆息,為這身不由己的生活。他們哪里得到了真正的快樂呢?他們沒有釋放本性的空間,也不曾有過自己主宰的生活。他們的一生,對旁人而言是偉大的、可敬的,而對于自己來講,不過是為別人的事情勞碌了一輩子。昔日兼濟天下的理想如今彷徨于功名利祿之間,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為了迎合別人而刻意打造的虛假面。當然,為了突出這些英雄豪杰們的高大形象,這個虛假面就演化成了“為人能屈能伸”的贊美之詞。無論是多么清高的人,只要身處官場,這個虛假面就必定會形成,否則就會變成“恃才傲物”,處處遭到排擠與陷害,甚至招來殺身之禍。總之,他們已不是真實的人了,因為在他們日益圓滑起來的同時,被打磨掉的棱角就是本性。失掉了部分本性的人是精神殘缺的人,而精神殘缺就意味著生命里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字——“真”。
對于您來說,這也許是一場“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博弈,背景則是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幸運的是,后者取勝,世人便為之長舒一口氣。因為有了歸隱的您,才有了后世之人所敬仰千年的心靈桃源。
昔日與您一起打拼于官場之上的人正在為了“名”與“利”患得患失,您獨坐于田園之上,觀一山南菊,想一樁心事,望一抹斜陽。他們的“名”與“利”轉瞬已成舊塵,唯有您恬淡的生活以及那與生活一樣恬淡的心境至今仍熠熠生輝。
什么是真實的?真實的需是長久的。時間是最公平的裁判,它沒有留下堆積如山的名利,卻把您的名字永遠地銘刻。
有人贊您是古今天下第一位把最平淡的事物寫得最有味道的人。我想,也許好文章不在于文采華麗,也不單局限于意味深長、發人深省,而更多地取決于心境的寬廣與淡然,用平和的心去觀察最微小的點滴,重現那令人驚羨的美。
心之博大可容世間萬物。一個真實的人眼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美。
是這樣吧,先生。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8
陶元亮先生:
久仰大名!冒昧打擾先生的清修生活,實屬無奈之舉,望先生見諒!
晚輩乃公元20xx年某一高二學子,距先生生活的年代千余年,先生怕也沒聽說過。曾于國學書中讀到先生的作品,深深折服,桃花源內“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更有“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誠斯美哉!寥寥幾筆,一派簡靜、單純的和諧景象,就彷如繞梁美夢一般,令晚輩我回味無窮,羨慕不已。
然,夢終有破碎之日,何況黃粱之夢?先生莫慌,且聽晚生細細道來。晚輩生活在21世紀中國的一個南方小城,此地亦有一小鎮名為桃源,卻斷然與陶先生筆下的桃花源相差甚遠。許多工廠拔地而起,所謂工廠,便是由機器代替人力工作的規模龐大的作坊。此類工廠,大抵都是些重金屬工廠,排出令人不適的氣體與污水,田地早不見昔日的自然之美。沒有往日嬉笑打鬧的河畔小童,沒有牛背上悠然的笛聲,沒有夏日塘中戲魚田田荷葉間,沒有春日南飛燕兒的低語呢喃,晚輩親見的,只是桃源河中漂浮的廢棄物,閃著毀滅光芒的油污,田間驟然而起的廠房,烏黑的煙及刺目的白漆廣告……如此凄寒又荒涼的場景,出現在眾人眼中,令晚輩痛心疾首。每每思及至此,晚輩徹夜難眠啊!
話到此處,先生若想說,環境尚可補救,問題不大。晚輩則肆意頂撞一句,若是人也污染了呢?莫說晚輩猖狂,其有跡可循:“屋舍儼然”——昏暗的屋內賭博聲音此起彼伏,“阡陌交通”——左顧右望猛踩油門沖紅燈,“黃發垂髫”——打架斗毆諸如此類層出不窮。雖說不能完全杜絕惡劣風氣,但是任其泛濫成災亦不是長久之策。
晚輩此番話并不是憤世嫉俗,而是有感而發,是對一個城市的擔憂,對于人類文明的擔憂與愛啊 后世之人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9
陶先生:
你好!
你知道嗎?當東籬的黃菊,蒼翠的南山。相與還的飛鳥在夕陽下交相輝映事,我不禁在心中感嘆你那超遠脫俗,不為名利所惑的心境,好一幅晚秋見山圖,大自然的純真意趣全都投映到了你的詩里,也投映到了我的心里。我想這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應當是你所終生追求的吧。
喜歡你不矯揉做作、不做違心事的性格,更喜歡你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
沒當想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美景,每當想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佳話。心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但當我了解到當時也民不聊生。動蕩不安的社會時,不僅對有著引人入勝文筆的你充滿了敬佩之情,想到,那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便是你對人民大眾的美好祝愿吧。
你的志向是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哪怕是“草盛豆苗稀”的勞動,你似乎不以此為苦,反之以此為樂。
你的作品,在黑暗的東晉大放異彩。
你的性情,在如今的社會放出光芒。
最后,祝愿你在遙遠的東晉找到屬于你心目中的桃源。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0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給你寫信,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也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
近日,我拜讀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羨慕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閑;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諱”所折服。
您的大作無不表現出您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田園生活和隱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鐘愛;詩,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為那里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污濁;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為你有精神食糧。
我對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為你如菊一般,是位隱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隱居會解決問題嗎?隱居,在我看來就是逃避。為什么不學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么不學梅“孤芳自傲”!與其逃避,不如面對,與那污濁的社會一搏,留下千古美名。
我還有一事向請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愛之物。蘇軾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操“釃酒臨江”,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邊塞詩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為何要靠酩酊大醉來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詩壇之中愛酒之人。您能告訴我原因嗎?您是否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來麻醉自己呢?用酒來控訴自己處境的不平嗎?還是用酒來尋求那短暫的快感呢?
若我所問有不當之處,還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對現實,成為污濁社會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獨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自己的原則,也就此生無憾了。
陶兄,打擾了,就此擱筆。
此致
敬禮
您的仰慕者:朱江鵬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1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當我今天沉靜下心來,又一次品讀《桃花源記》后,忽然眼前浮現出一幅圖畫,片片桃花林一眼望去無邊無際,層層疊疊的粉紅,給人以夢幻的遐想,下面是象征生命的嫩綠,是田地。一陣風吹過,落下片片桃花瓣,淡淡的芳香迎面襲來,沁人心脾…
初次認識您,是在《愛蓮說》中的“晉陶淵明獨愛菊,自里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那時起,您就走入我心里,一位隱士,不求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安分守己,渴望和平與安寧,不愧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我也同樣喜歡菊,卻沒您那樣的覺悟和平靜的心。您若一汪深潭,望不到底,擲去一枚石子也無波無浪。
生活在現在的中學生的我們壓力都好大,要拼成績,寫作業,放假了突然松懈下來,潰不成軍,而上學時什么也聽不進去,老師的話行云流水左耳進右耳冒。如此惡性循環,相信后果只會是學習不好,作業不好,身體不好。生活沒有任何質量而言。最初我的想法也很簡單夢幻:心中有同樣美好的“圣地”:大海多藍多隨意,浪花不知疲倦的拍打沙灘,似乎是在揭示著事情都會隨波而去。藍天多愜意,一碧如洗,洗滌著我的靈魂。山巒多神秘,高高低低,郁郁蔥蔥。這些幻想多美好,可幻想畢竟是幻想,可望而不可即。畢竟生活在這樣一個努力的年代,我還必須學會接受,學會隨遇而安,但這并不代表安于現狀,還是要掙扎,證明自己。忽然感覺品到了您創作《桃花源記》的無奈,有些釋懷。
如若我們生活在一個年代就好了,或許我們會成為不加任何利益的,純粹的“靈魂老友”。我們心中都有“仙境”和“圣地”,我們也都在不停步的追尋,我相信,這樣的地方一定有的,只是暫時未找到罷了。
待一日我如你般隨遇而安,保持平常心態,平淡自然,超凡脫俗,純真美好,如你般強大,我想大概可以讀懂你的靈魂,便可以徹底領略您心中那片凈土,那份久違的美好。
此致,
敬禮!
20xx年2月15日
您的學生王竹寧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2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我是一個21世紀的中學生,我非常喜歡您的作品,同時我更仰慕您,我特別喜歡您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類的詩,因為對您的仰慕,所以也對您有諸多了解。
我知道您是東晉的文學家,著名詩人,少年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您做過幾次小官,可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成為了田園山水詩派的創始人。
您生活的時代——東晉末年,政治較為HEI暗,封建剝削壓迫十分殘酷,還有連年內戰,給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
您寫的《桃花源記》內虛構的桃花源是當時人們較為向往的世外仙境,也塑造了一個不守承諾的漁人,也反映除了當時的社會現狀,當時有一部分人因一己私利,而出賣的承諾的奸詐小人。是啊!要不是當時的社會HEI暗,您又怎會對當時的政治不滿,辭官隱退。
那一次,我夢見了我穿越了時空見到了您——陶淵明先生。看到了您當時的愁苦,看到了東晉時期的政治昏暗,“啪”忽然我從夢中驚醒,回到了現實生活中,想起了桃花源里的人們是多么的開心,多么的知足,也想起了現在有一些來源于智慧的“兇險”,哎!我多么想存在一個同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陶淵明先生,如果您尚存于世,您就會看到您當初所向往的大同社會的雛形,作為您的后代們,我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實現老一代人的夢想!
崇拜您的人:
20xx年7月20日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3
陶淵明先生
你好
《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你,讓我知道了你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了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于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么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后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只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后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4
靖節先生:
您好。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與您交談甚是榮幸。也懇請您為我指點迷津,授人以漁。
近日我常常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之“不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為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閑適安逸所羨慕。我不禁想問您:“在那時那樣一個社會里,您是如何想的?”
從您的《桃花源記》里,我明白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自食其力、和平寧靜的社會,那是您與廣大勞動人民真實的向往呀!您對戰爭和黑暗社會的痛恨便躍然紙上。
從您的《五柳先生傳》中,我看到了一位卓然不群、“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高貴品質的雅士。讀書、飲酒、作詩即使他的愛好。那不是您嗎?五柳先生?
在《歸去來兮辭》中,您對官場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厭惡和對人生的感慨令世人深思與折服。
我還有一事想請教。您寫了大量的飲酒詩,也像隱士一樣退隱山林。難道您是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靈。用酒來療傷?隱,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為什么不去學習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么不像梅一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故”呢?不如與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與您所生活的時代相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現代化的時代,人們住著幾十層高的樓房,每天乘電梯上下樓。我們有了比馬車快幾十倍的汽車、火車;也有了能像鳥兒一樣翱翔于天空的飛機;更有了可以探索月球的飛船。
現代的人很會享受,平日里,喝杯茶、跳個舞、唱首歌。生活比您的那個時代要舒適多了。但現代人卻不像桃花源里的人那樣熱情好客。人人都互相防備著,犯罪事件常有發生。
您居陋室而不卑,是因為那里沒有污濁;您食不果腹而不急,是因為您有精神食糧。草盛豆苗稀并沒有使您煩憂,是因為志不違心。
人各有志,愿您能勇敢面對!
至此擱筆,打攪了。
您之崇拜者
20xx年3月14日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15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給你寫信,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也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近日,我拜讀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羨慕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閑;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諱”所折服。
您的大作無不表現出您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田園生活和隱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鐘愛;詩,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您居陋室而不悲,因為那里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污濁;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為你有精神食糧。我對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為你如菊一般,是位隱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隱居會解決問題嗎?隱居,在我看來就是逃避。為什么不學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么不學梅“孤芳自傲”!
與其逃避,不如面對,與那污濁的社會一搏,留下千古美名。我還有一事向請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愛之物。蘇軾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操“釃酒臨江”,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邊塞詩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為何要靠酩酊大醉來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詩壇之中愛酒之人。您能告訴我原因嗎?您是否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來麻醉自己呢?用酒來控訴自己處境的不平嗎?還是用酒來尋求那短暫的快感呢?若我所問有不當之處,還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對現實,成為污濁社會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獨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自己的原則,也就此生無憾了。陶兄,打擾了,就此擱筆。此致敬禮
您的仰慕者:朱江鵬
【給陶淵明的一封信】相關文章:
給牙齒的一封信12-22
給英子的一封信12-22
給風的一封信12-21
給太陽的一封信12-17
給愛麗絲的一封信12-16
給校園的一封信12-15
給小紅的一封信12-15
給小舅的一封信12-15
給煙民的一封信12-13
給的媽媽的一封信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