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月計劃
近幾年,中國人何時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腳印,在這里插上鮮艷的五星紅旗?何時建立月球基地?這都成了許多人急切想知道的問題。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計劃,中國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之后再進行載人登月計劃。
國防科工委啟動了“嫦娥工程”第一期“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CH-1)衛星選用東方紅三號(DFH-3)衛星平臺,并使用運載能力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2600公斤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這顆月球衛星的在軌飛行一年。星上搭載7種有效載荷,分別是用于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的CCD相機和激光高度計,用于月表化學元素與物質探測的成像光譜儀和γ/X射線儀,用于月壤厚度探測的微波探測儀,用于地月空間環境探測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粒子探測器。
預計2007年“嫦娥一號”升空以后,接下來“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將很快進入實質性的階段。2009年至2015年將進入嫦娥二期工程,屆時將進行兩到三次的軟著陸巡視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發射一個軟著陸器的計劃已經基本確定,按照這一計劃軟著陸器將攜帶載有攝像機和多種探測儀器的月球車,在月球表面巡視勘查,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數據資料。中國進行此項任務的技術、物資條件和經濟實力都已基本具備。據悉,二期計劃中采用的月球車,將采用全國招標的方式來選擇,目前國內已經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參與了角逐。
在此之后,中國將進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動,即發射一顆月球無人軟著陸器,這個軟著陸器不僅要采集月壤和巖石的樣本,還要搭乘返回艙重返地球。在這個階段中,空間機器人將會充當主要角色,在衛星維修、太空科學試驗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據悉,為了盡快實施機器人登月計劃,國家早已經成立了第一個空間機器人的專門研究機構,即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空間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并且空間機器人已經進入研制程序。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載人登月計劃將會成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根據科學家的設計,我國所計劃采用的方式是先用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地球軌道,隨后,飛船自行移動至月球軌道,釋放出登陸艙,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員登陸月球。活動完成后,宇航員返回登陸艙,飛離月球,與在月球軌道上等待的飛船重新對接,至此登月過程結束。
隨著神舟四號飛船的上天,中國很快就將在載人航天領域跨出自己那炫目的一步。至此,航天領域的“三駕馬車”中,中國在衛星應用、載人航天兩個方面快馬加鞭,取得了讓世人嘆服的成就。于是,中國航天人又將探尋的目光轉向了月球。他們希望,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的提出和實施,能成為我國邁向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探月三步走,走出自己特色
2000年11月,中國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由此,我國月球探測計劃開始“浮出水面”。
在制定計劃時,航天專家普遍達成共識:雖然我們起步較晚,但中國的月球探測活動不會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起點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學地選擇我國進行月球探測的目標,既要填補我國月球探測的空白,也要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學依據。
根據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臺歐陽自遠院士介紹,我國月球探測計劃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我國現有技術和條件,向月球發射月球探測衛星。月球探測衛星將繞環月軌道運行,對月球進行遙感探測,除了探明月球上蘊藏豐富的氦3、鐵、鈦、水冰等能源和資源外,還將查明月球表面的環境、地貌、地質構造與物理場,爭取對月球的形貌特征、資源性元素分布規律及開發利用前景有一個初步認識。
第二步,使用月球車在月球“軟著陸”,腳踏實地地在月球上進行探測。
第三步,機器人登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采樣,完成任務后返回,為載人登月并且返回做準備。
事實上,中國為探測月球所做的準備已經開始了。據了解,包括多家高校在內的研究機構,正在展開研制月球車的“競賽”,一些研究機構因為月球車研制技術日益成了宣傳,期望在日后的月球探測計劃技術招標中,自己設計的月球車能夠受到青睞。
中國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空間機器人的'研究機構,該中心已設計出多種太空機器人,其中用于月球表面探測的機器人輕小靈巧,會自由移動、爬坡和躲避障礙,并能適應月球上大溫差和輻射等環境。
長三甲火箭加東方紅三號衛星
“探月三步走”已確定,但第一步如何走?我國將采取什么方法,怎樣發射自己的月球探測衛星?這始終還是個謎。
不久前,在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組織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上,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火箭總指揮龍樂豪院士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向人們講述了正在醞釀中的我國月球探測第一步計劃的大致構想。
龍院士介紹,采用多級大推力火箭,發射1至2噸的月球探測器進入環月軌道,環繞月球進行探測,是我國首次月球探測計劃的基本設想。
“使用長三甲火箭作運載工具,將東方紅三號衛星稍作改進,依靠現有技術,一旦立項,我國有望在3年內發射月球探測衛星。”龍院士的樂觀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航天界人士認為,其實我國已具備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的技術條件。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雖然我國航天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運載火箭技術及動載能力卻大大超過美國和前蘇聯三四十年前進行第一輪探月時的能力。
醞釀中的我國探月計劃,運載火箭一共有三大類型九種方案可供選擇。其中,我國自行研制的長三甲系列的3種火箭,可分別將1600千克、2400千克和3300千克的探測器直接送入奔月軌道,由于它們運載能力大,并且已成功進行過10次發射,因此長三甲火箭是發射探月飛行器首選。
專家們還樂觀估計,即使是在將來,在月球探測器既要在月球表面著陸,又要從月球返回地球,所需的發射質量較大的情況下,中國規劃中的最大運載能力達到28噸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也能完全滿足要求。
一切順利的話中國會在2025年開始載人登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