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

時間:2020-11-14 13:40:22 計劃書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

  作為一年級數學老師,我們現在首要工作就是把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制定好。如果有教師不清楚怎么制定教學計劃的話,下面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歡迎閱讀。

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

  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一)

  一、 學情分析:

  現在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都受過系統的幼兒教育,有強烈的求知欲,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這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本冊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一)、關于“數與代數”的學習內容的編寫和安排

  1、對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安排

  (1)、第一單元:數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

  (2)、第二單元:比較.會比較并用數學符號表示10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通過多種具體活動的比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比"的方法,并學會有條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3)、第七單元: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以上幾單元都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呈現學習內容,讓孩子們結合生活情境認識數的意義.

  2、關于"加減法"的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應注意下面問題.

  (1)、把解決問題和學習“加減法”結合起來.數的分解與合成不再是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在實際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讓他們自己提出數學問題,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化”的過程與學生認識和發展過程是統一的.

  (2)、加法和減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在我們看來,加減混合安排的意圖,便于理解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讓孩子們在實際學習中不斷體會,從而運用.有時,同一個情境可以提出加減兩方面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對加減法關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3)、鼓勵算法策略的多樣化.在傳統教學中,“算法單一”“答案唯一”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樣化有利于一題多解,有利于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尊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4)、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體現數學的價值.在教學中,要讓孩子們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培養學生主動地嘗試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關于"空間與圖形"學習內容的選擇與安排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

  第五單元:分類。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

  (三)、怎樣把握“分類”的教學要求

  經歷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類活動中,體會分類的必要性,以及分類活動的結果與分類標準有關.

  2、在"整理房間"時,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書包”時,由學生自主選擇標準,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四)、有關實踐活動的要求

  在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充分自主,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1、經歷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主觀性知識);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 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五、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教具學具:

  圖畫卡片,數字卡片,口算練習卡,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數的組成練習卡,計數器,鐘面,方木塊,小棒,數位表等。

  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二)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14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一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書】相關文章:

中學上學期歷史教研組學期總結01-19

社團學期計劃書10-27

小學上學期教研工作計劃01-19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工作總結01-20

2020學年小學上學期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總結12-20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20

中學上學期重點亮點工作匯報01-19

外聯部學期計劃書08-23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01-26

教學計劃書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