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1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將近結束,回頭來看一下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很有必要對教學過程作一個回顧和反思,理一理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找一找存在的問題,為下學期的教學打好基礎。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著許多根本性差異:
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
學習對象,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信息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對象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 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范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后,考試是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于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的相關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于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于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匯報課題時會提出什么樣的觀點、什么樣的信息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么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信息、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盡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么問題、什么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并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
遍得益的收獲。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于,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小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2
一、實踐回顧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研究思路及任務。各年級級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明確職責,具體分工,并明確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學習與科研課題有機結合,統一管理。有嚴密的實施計劃,嚴格的管理條例,確定研究方案,制訂工作計劃。相關教師負責具體指導,小組組長負責全面的指導和協調工作。
2、確定研究方式,指導學生選題。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有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其組織形式也有小組合作、個人獨立和個人與集體相結合之分。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選擇課題研究,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
3、培養學生科研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課題確定后,我們組織學生進行科研方法的培訓,給他們講如何設計調查問卷和活動方案,如何開展社會調查,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交流,在研究中注重親身參與,體驗過程,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了開題論證會,交流選題的經驗。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印發了“活動記錄表”,學生記錄每次活動的情況,便于課題分析和總結評價。
二、經驗和體會
一、經過一年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課題研究為主要類型。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研究主題下選擇小課題的組織方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方式。
2、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轉變,摒棄了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改變了課堂教學“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逐漸成為了教師主動的教學行為。
3、提高了教師科研意識和水平,促進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鍛煉和培養了我校教師隊伍,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
4、開展研究性學習,既提高了學生思想素質,鍛煉了學生意志,又增添了他們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了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
1、開展研究性學習,要站在課程的高度來認識。實施素質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開展研究性學習,便是我們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研究性學習,不僅只是開展一些學習活動、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課程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才能落到實處。
2、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有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涉及到的問題很多,特別是課時的統籌,學生外出的安全,教師的課時量,以及課題研究費用,都必須得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否則,就會寸步難行。
3、開展研究性學習,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我們的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和教學方式,但又蘊藏著迫切改革教學現狀的積極性。研究性學習給了我們一個教改的機遇和挑戰,但是我們的教師仍然存在著認識不足或有后顧之憂。我們只有轉變教師陳舊的觀念,引導教師參與教改實踐,正確對待教師的勞動,才能把研究性學習搞好。
4、開展研究性學習,要處理好師生的關系。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特點,學生只有積極參與、親身體驗,主動求索,才能達到課程的目標。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的指導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在低年級或剛開始此項活動研究的時候,學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對如何選題,如何收集資料,如何設計和開展活動及怎樣總結都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處理好與學生平等、和諧關系的同時,也要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正確實施。
5、開展研究性學習,要引導學生正確選題。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都比較樂意和興奮,但學生在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卻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學生定的題目過大,難以操作,有的選題又太偏,自身力量難以完成,有的選題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義和價值,還有的選題比較離奇,沒有研究實際意義。為此,我們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選題,因地制宜,聯系生活經驗,發揮優勢,選擇自已熟悉和喜歡的,有研究意義的課題。
三、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的問題:
1、經過這次研究性學習實踐后,我們也發現存在不少問題。上升到課程觀念上,我們仍有一定的差距,盡管我們都付出艱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組的學習活動卻是應付式。
2、我們在整體研究中仍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狀態。有的主題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而有的主題卻冷冷清清,無動于衷;有的課題小組熱情高漲,成果不斷,而有的小組卻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3、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我們的評價機制還沒有跟上,特別是過程評價。學生在每個研究階段都還沒有作出自我相應的評價,致使部分成果沒有及時得到總結,挫傷了部分學生的研究熱情。
4、研究方法還欠規范。這里面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用模擬科研的方法進行學習,在方法論上學生結合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欠火候。二是研究性學習課題實驗過程欠規范,還達不到要求。這些都應在今后著手改進。
5、在此項工作中,我們還缺少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在調動教師執研積極性和學生可持續研究,還應有更好的配套激勵措施。
二、今后工作的設想:
1、加強對此項工作的宏觀管理。(1)建立學分制,把每個階段要求都細化成學分,學生對每個階段作出自評,經小組評議后,最后作出課程的總體評價;(2)對每個階段的工作日程表作出宏觀管理要求,這樣能做到管而不死,充分調動指導老師和學生完成課題各階段任務的積極性;(3)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科研知識和能力。
2、擴大實驗規模,并建立以班級管理與主題管理相交叉的新的課程管理模式。
3、制定相應的措施。在課程設置的模式,學生活動組織形式,師資配備的調整。教師指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4、抓好實驗中的薄弱環節。一是抓好評價,在重過程評價的思想指導下抓好階段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二是抓好成果的總結與發布,擬在每學期初進行成果發布的'交流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三是繼續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該課程整合的特色,使學生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發布交流信息的能力有新的突破。
小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3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的差異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通過研究某些課題來學習某些知識,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質的一種教學活動之所以將其定為教學行為,而不是學習行為,是因為研究性學習是由教師組織指導,為達到一定教學目的的活動而不是學生自發的,隨意的自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總結。它首先由教師給定一個范圍,由學生自選課題,面對該課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關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著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學習對象,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信息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對象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其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范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后,考試和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于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收集相關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因此,十分有利于為解決問題而尋求知識的學習心理定勢的形成。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選課題,通過討論交流深化課題研究,最終以論文答辯的形式來匯報研究成果,檢測學習活動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應對答辯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進取意識和合作交流的團隊精神;還有利于擴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使社會對能力的要求、素質的要求,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的動力。
如何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由于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常規教學是不同的兩種教學模式,因此,對于一向習慣于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說,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擺脫傳統的學習習慣獨立學習。
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教師給定的學科范圍內選擇真正感興趣的課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題選擇提供參考意見——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主選定課題。因為,這意味著學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始。
課題選定后,學生往往不知如何著手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弄清課題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可運用哪些知識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已學到的知識尚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又該從何處獲得所需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運用書本知識提出改變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工作總結《研究性學習教學總結》。
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肯定會遇到因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缺乏而帶來的困難,有的學生不會主動閱讀教材,更多的學生在閱讀中存在著理解障礙。因此,一個很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列出提綱,并標出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劃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將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組和班上進行交流和研討。前者,要論述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結合自己假想的經營對象,或其他實例進行論述,這樣既可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者,則力求通過研討,先由學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難之處,再由教師解答其余疑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目的。在此期間,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積極觀察商店、商場的經營現象。用實際現象、實際問題,來形成知識需求,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研究性學習的動態性和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是動態的、開放的,這種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經營手段不斷變化,高品的種類、質量、人格也不斷變化,服務方式、促銷手段、廣告宣傳等都在不斷變化。
(2)已學到的知識在不斷增長。由于認識的深入,對于同一個分析對象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其中的關鍵在于,能否誘導學生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3)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
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于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于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各階段的任務均由四人組分工合作來完成,各項競賽評比,也以此為單位。對每階段各小組的研究學習表現狀況要進行評比,形成競爭機制,并以此作為形成考試成績的依據。可以考慮小組選拔晉級方式等來進行。
如何指導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 對此,①要讓學生了解哪些信息是相關的信息。②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收集信息。一要使學生了解哪些信息渠道,通常應含有現場調查、圖書館、書店、網絡等。二要激發學生收集信息的積極性。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包括現場調查、圖書選擇、網絡搜索等)和信息交流評比,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在班級交流。信息處理的關鍵在于要指導學生學會對信息的判斷,哪些有用,哪些暫時沒用今后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學會信息儲存,如筆記、剪輯、電腦儲存;學會對信息的整理歸類。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積極運用信息,只會收集不會合理運用,則信息只是無意義的符號,學生的積極性也將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匯報課題時會提出什么樣的觀點、什么樣的信息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么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信息、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盡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么問題、什么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并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獲。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于,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小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總結01-09
小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總結范文01-05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01-08
教育研究性學習總結與反思范文12-30
六年級研究性的學習總結12-28
學習工作總結01-05
小學學習總結12-31
輪崗學習工作總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