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化學教學工作總結模板匯編8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教學工作總結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四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透過一學期來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教育教學,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用心性,注重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重視“雙基”教學,夯實學生基礎,培養學生的化學素質。
重視“雙基”教學,夯實學生基礎,讓學生從基礎著手,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透過本學期的化學課教學,使學生能掌握本學期化學課本的知識資料,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注意培養學生的化學素質。化學知識靠日積月累,化學素質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斷的滲透與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經常地灌輸化學的學習方法、分析方法、滲透化學知識、化學技能和技巧。化學教學中,要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聯系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職責感和使命感。在不斷進行的教育教學中,學生在不知不覺地自覺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學習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識,分析許多實際問題。如有關環保問題、生態問題、資源的開發利用等等,同學們都能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發興趣,樹立信心
九年級化學是啟蒙課程,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的培養尤為重要,在第一節課,我首先出示一塊手帕,讓大家猜想:用火點燃后會是什么樣貌?同學們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燒壞了,我微笑著沒有說話,把一塊手帕在酒精燈上點燃,熊熊大火持續了1分鐘左右,火滅了,手帕完好無損,同學們驚呆了。緊之后,我又變了幾個小魔術:魔棒點燈、藏貓咪、清水變牛奶等,同學們強烈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將他們帶入化學的王國。接下來,我就說,同學們我從不打聽大家以前的學習成績,化學是一門新課程,不存在什么基礎,在我的化學課堂不存在什么差生。化學是理科,但比數學、物理要好學的多,是理科中的文科,讓學生消除恐懼心理,只要想學好化學,從這堂課開始,你就能學好,大家有信心么?同學們就舉起有力的拳頭,高喊“有”;就在這一聲響亮的回答中,我和這些同學的合作就建立起來了,我們的命運就緊緊的聯系在了一齊。
三、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強烈的職責心、使命感和敬業精神,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在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和教法,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精心選題,上課時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使學生能透過化學課的學習,不僅僅能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點,更能運用知識解決學習、生活和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潛力。這樣使教學相長,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法水平和潛力。
四、幫忙學生改善學習態度,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化學課的學習具有與其它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雖然是理科學科,在某種程度上卻具有文科學科的一些特點,比如,許多的化學知識點需要機械性記憶和理解記憶;同時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必須要以科學的態度來認真做好化學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實驗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幫忙學生改善學習態度,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以提高學習成績,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重視作業的布置、檢查、批改和講評,注意學生的學情和信息反饋,及時講評,以增強作業效果。同時,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師架子,與學生共同商討學習化學的好方法、好點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們推薦介紹給學生
回顧我的教學工作,我一向以來都能全身心地付出,雖然伴隨著很多挫折和無奈,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從中我深深的體會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學海無涯,藝海無邊。今后,我要進一步加強自己的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個教育事業這塊沃土上勤耕不輟的“孺子牛”。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和化學基礎理論的材料,能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素養。因此,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整個化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實驗教師的關心、配合下,開足開齊了上冊化學課本上出現的化學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化學教師來說,也從思想到行動,從理論到實踐的一些方面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諸多方面的素質。現將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好奇心很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在實驗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也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在實驗內容方面:
1.認真對待演示實驗
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本中的每個演示實驗我們都認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
2.努力開足學生分組實驗
根據教學進度努力開足學生實驗。本學期共完成“化學基本技能訓練、氧氣的制取與性質驗證、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驗證、粗鹽提純”四個分組實驗。分組實驗做到每8人一組,位置固定,每次實驗都進行登記,并對每個實驗從課堂紀律、操作規范、整理儀器等方面對每學生嚴格要求,對于學生的錯誤操作予以及時糾正并引導學生分析操作錯誤的原因,教學效果較好,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也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
三、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使我們對客觀事物、現象感知過程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
通過觀察可以使學生從化學實驗現象中獲取直接獲取原始“信息”,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現象,及時地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歸納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3、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指:了解實驗的目的及實驗原理、會正確使用實驗儀器、會紀錄必要的數據及實驗現象、會分析整理數據得出結論,會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等一系列的能力。這是初中階段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去做并要看到效果的一項任務。
四、在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方面:
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驗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實驗規則,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要具體指導。在填寫實驗報告時,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如實填寫并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五、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實驗教學的教研氣氛不濃,創新意識不足;對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1、進一步重視實驗教學的作用,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增加學生實驗的機會,盡量變演示實驗為學生使用,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
3、進一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自己親自設計實驗,開發學生的思維。
化學實驗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大大增強,增強了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驗素養,促進了化學教學。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九年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化學必須以觀察試驗為基礎",初四化學實驗教學總結。這就為化學教學規定了一種必要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學手段,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就本學期化學實驗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實驗內容上的特點是:①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②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③特別注重所選擇的實驗技能,對學生今后在生活和生產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強調這三方面的效果,都應注重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規律,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要求方面:對不同類型的實驗及其技能分不同層次的要求。初中化學實驗大體可分類為: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小實驗,新課標對這三類試驗的要求各不相同。對演示實驗而言,只要求教師有根據實驗原理熟練的示范操作,并引導學生了解為什么做這個實驗,要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并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所觀察的現象能揭示什么有關的規律。而對探究實驗來說,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了解試驗的目的及其有關原理的基礎上,會熟練的掌握基本儀器使用,能按規范的操作程序進行試驗操作和記錄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至于小實驗,僅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能進行簡單的現象驗證,是屬于課外活動的內容。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觀察能力培養:
觀察使人們對客觀事物、現象感知過程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工作總結《初四化學實驗教學總結》。通過觀察可以使學生從現象獲取各種各樣、鮮明生動、印象原始"信息",為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提供了事實根據,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地誘導學生思考現象的本質屬性或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分析、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歸納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2、實驗能力的培養
實驗能力士只要了解試驗的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紀錄必要的數據、會分析整理數據得出結論,會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等一系列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試驗素質、掌握實驗操做技能。
3、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主要是指通過實驗室學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實、科學求實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養成愛護實驗儀器和用品、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養成嚴格、認真、細心、有條理、有層次的進行試驗操作的習慣;養成樂于動手、善于觀察的手、眼、腦并用的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初四化學實驗教學總結
初中化學必須以觀察實驗為基礎,這就為化學教學規定了一種必要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學手段,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就本學期化學實驗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實驗內容上
①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②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③特別注重所選擇的實驗技能,對學生今后在生活和生產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強調這三方面的效果,都應注重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規律,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要求上
對不同類型的實驗及其技能分不同層次的要求。初中化學實驗大體可分類為: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小實驗,新課標對這三類試驗的要求各不相同。對演示實驗而言,只要求教師有根據實驗原理熟練的示范操作,并引導學生了解為什么做這個實驗,要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并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所觀察的現象能揭示什么有關的規律。而對探究實驗來說,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了解試驗的目的及其有關原理的基礎上,會熟練的掌握基本儀器使用,能按規范的操作程序進行試驗操作和記錄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至于小實驗,僅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能進行簡單的現象驗證,是屬于課外活動的內容。
在培養學生能力上
1、觀察能力培養:
觀察使人們對客觀事物、現象感知過程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通過觀察可以使學生從現象獲取各種各樣、鮮明生動、印象原始"信息",為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提供了事實根據,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地誘導學生思考現象的本質屬性或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分析、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歸納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2、實驗能力的培養
實驗能力士只要了解試驗的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紀錄必要的數據、會分析整理數據得出結論,會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等一系列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試驗素質、掌握實驗操做技能。
3、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主要是指通過實驗室學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實、科學求實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養成愛護實驗儀器和用品、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養成嚴格、認真、細心、有條理、有層次的進行試驗操作的習慣;養成樂于動手、善于觀察的手、眼、腦并用的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4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努力將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并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與同事共同探究學科業務,毫不保留自己的觀點,實話實說,向老教師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水平;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教育發展的形勢。
二、自身學習
在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同時,注重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購買了大量教育教學書籍,認真閱讀、學習、研究、積累教育教學理論。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努力使學生、家長能接受我、喜歡我。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
三、教育教學
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較大的心愿、較高的榮譽。作為一名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在工作中,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機會認真學習,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四、常規工作
本著從“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從新課的學習到總復習,都是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干過來的。每學期開學前,已經擬訂好本學期的教學計劃,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做到每次備課有中心發言人,每章節的重點、難點落實到位,共同對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經過精心的準備,每次的備課活動都能解決一個或幾個相關問題,教師們的教學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對待學生的作業都是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節課都有課堂達成率的考查,每單元配套一份練習題和一套單元檢測題,一方面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每單元由專人負責出題,并要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
五、校本教研
1、幫助學生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化學教材編寫時,為了教學適應學生認知規律。把概念和元素知識穿插并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不斷地消化和整理,使知識系統化。在總結知識的過程中,探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抓住知識的本質、精髓。這樣學生會感到,書本越念越薄,知識脈絡越清晰。
2、幫助學生建立錯題集
“為學之道,所在積累”。如果學生能把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記錄下來,汲取教訓,化教訓為經驗,使經驗更豐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很少有學生能堅持這樣做。于是我們采取先領學生上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的錯題收集起來進行二次達成,在對二次犯的錯誤進行診斷后,再去對癥下藥,配上相關的例子。進行舉一反三,思維發散。
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課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斷的加強學習、反思,提高自身的素養,今后還要更加努力,再上新臺階。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5
高中化學知識體系存在這么一個特點:知識點多,規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許多知識點是要學生記憶的。但是考題難度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適中的,這在往屆高考理綜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體現。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化學學科的特點可以總結成:“一學就會,一多就亂,一久就忘。”不少學生常常在學習過程中抱怨學習化學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得到應用,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把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內容,設計好新課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課導入,能夠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很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來,提高課堂效率。
導入的方式有好幾種:從教學內容導入,從學生學習基礎入手復習舊知識導入,或者根據學生情緒,結合教師自身特長等等。總之,導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情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案例一:將學生情緒和教學內容相結合
《氮肥的性質及應用》是下午第一節課,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為了使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教學中來,老師可以提問一句:“剛才上課問好的聲音很響亮,同學們應該是沒人餓著肚子來上課的吧。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比過去豐富了很多,我們來看看過去世界上糧食產量的情況。”然后展示在全世界開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糧食產量的數據對比:
(PPT展示):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頃耕地生產0.73噸糧食,1978年開始使用化肥每公頃耕地生產4.63噸糧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國只能養活2億多人口,剩下11億人就沒飯吃。
(引導學生):“我們班上有51個同學,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個同學有飯吃。”學生驚嘆。
通過給出數據引導學生感受到化肥的生產和使用雖然好象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對人類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同時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化肥圖片,介紹化肥的種類,引出氮肥,介紹工業合成氨生產工藝,并解釋設計該工藝的科學家由于成功解決了合成氨過程中需要的`高溫高壓,催化劑等條件,使化肥的大量生產成為可能,從而解決了糧食產量問題,并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通過介紹化學家的事跡,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通過導入,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化肥的性質,應用也產生了興趣。為接下去的新課推進做好了鋪墊。
二、多與生活聯系,改進探究實驗:
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常有學生抱怨化學實驗枯燥,單一,許多學生畢業后談到對化學實驗的印象總離不開實驗室,離不開試管,酒精燈,每次做實驗之前老師總要先宣讀一遍注意事項,清點實驗用品,事先給出實驗操作步驟,然后學生進行驗證,記錄實驗現象……一堂實驗課就此結束。
新課程強調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發現,主動探究。這一點在教材編寫中就可以看的出來,例如蘇教版必修一中編寫了許多學生探究實驗,并將原來很多教師演示的部分,都改為讓學生自主探究。與此同時,教師在探究實驗的設計上也可以嘗試做點改變,增強探究的趣味性以及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案例二:在講解銨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這個知識點時,教材中的實驗是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于試管中進行加熱,通過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檢驗氨氣。
本節課將實驗進行改進:取一張舊報紙,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后,放在報紙中用手摩擦報紙加熱,然后檢驗氨氣。把原來在試管中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的實驗改變成用生活中隨處可接觸到的材料并進行摩擦加熱,讓學生改變對化學實驗的固有印象:“化學實驗很危險,動不動爆炸,一般都在實驗室做,而且離不開試管,酒精燈。”通過一個簡單的改進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實際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化學變化,化學就在生活中,對于書本上的方程式,物質的性質,也就沒那么難以記憶了。
三、以生活場景為背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許多學生來自城市,對農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興趣,實際上在教材中許多知識點在農業,工業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體現和應用。如何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也是設計課堂教學時要考慮的一點。
案例三:在講解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的知識點時,按照教材設計,是通過加熱氯化銨檢驗氨氣說明這一性質。此處不妨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一位農民在倉庫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氫銨(俗稱碳銨),有一天他發現這袋化肥包裝破損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曬,結果發現沒有人偷盜卻少很多,你能從化學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嗎?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提出問題,然后提供相關的藥品和用具,讓學生利用已有條件,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探究,自己得出結論。
同理,在講解銨鹽另一性質,與堿共熱能生成氨氣時,也可設計問題:在村子里住著兩位農民,小李和小劉,他們都種了幾畝水稻。小李很勤勞,不僅買了氮肥硝酸銨,還同時使用了自己燒制的草木灰(呈堿性),小劉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銨,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結果到了秋收時發現,自己田地的產量遠不及小劉的,你知道原因嗎?
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將氯化銨和堿石灰混合摩擦加熱,檢驗得到氨氣,得出結論。在得出銨鹽的這幾個性質后,老師再提問:如果你是一名技術員,要指導農民使用化肥,你能列舉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或者,擬出一張化肥的使用說明書?這樣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在課堂上學習的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到發揮,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對象,解決實際問題。
四、聯系校園生活,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學是研究物質本質特點,物質之間關系的學科,部分化學概念存在研究對象抽象,微觀,難以理解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能夠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校園生活聯系起來,通過類比的方法啟發學生,相信對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大有好處的。
案例四:講解氣體摩爾體積這一課時,分析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研究對象是分子原子這些微粒,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從學生校園生活角度入手,提問學生:做操時,一班有50個同學,二班有45個同學,大家人與人間隔相同的距離后,哪個班占的面積較大?學生馬上回答:人數較多的班級占地面積較大。因而得出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之一為顆粒數目。這時教師再分別請上個頭差別較大的八位同學,讓八位同學分為兩組,個子較小的四人一組,個子較大的四人一組,然后讓兩組同學背靠背緊靠在一起,提問:“哪組所占的空間較大?”學生回答:“個子較大的那組。”從而得出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第二個因素:物質顆粒本身的大小。這時,教師再讓兩組學生分站教室四個角落,再問:“哪組占的空間大?”學生回答:“差不多大。”從而得出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第三個因素:物質顆粒間距。此時,教師就可向學生說明,氣體的情況類似于剛才第三種站法,及四名學生分站教室四角,這時由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在計算體積時,就可以將人本身的個頭大小忽略。因此,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主要為氣體分子間距離,而不是氣體分子顆粒本身大小,而決定氣體分子間距離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壓強。從而得出結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為22.4l/mol。
通過聯系學生每天經歷的校園生活,發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不僅身體動起來,思想也活躍起來,積極參加到課堂學習中去,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就容易的多。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6
一、多媒體在生化教學中的特點
通過總結,我們認為,多媒體在生化教學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豐富的表現力
在傳統的生物化學教學中始終離不開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的模式,很多時間都花費在對抽象、難理解的概念性問題的講解,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常常會逐漸下降,思維處于關閉狀態,這并不是學生自身的問題,而是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shy;shy;——枯燥、乏味。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使一些生化事件的時間順序、空間結構和運動特征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如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物質的結構、酶的作用機理等通過高清晰度圖片的展示,使一些抽象的原理變得簡單,使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準確。由于多媒體在表達抽象的概念、復雜的變化過程和運動形式上比傳統教學有著更強、更豐富的表現力,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交互性強
多媒體課件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引入,增強了教學過程的交互性,使單向的教學活動變為雙向和多向的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理解和意圖,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充分利用了信息量大的功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拓寬了學生的認識深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教學效果可以及時得到反饋,迅速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提高了教學質量。
3共享性好
我們將生物化學多媒體課件上網,為學生的課外復習提供方便,并進行網上學習指導和疑難解答,拓寬了教學范圍,實現了區域范圍的傳送和教學,通過內部網絡,實現與其它教師和同學共享。學生可以通過靈活方便的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考核結果和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分析
我們從生物科學專業20xx級甲班20xx級乙班開始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與20xx級甲班的學習成績進行比較,這三個班由相同的教師授課,對學期末的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和問卷調查,將結果用SAS軟件作統計學分析,統計結果見下表:
略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7
今年我擔任初三67兩個教學班的化學教學工作,化學是初三新開的學科,是學生跨入化學科學殿堂的啟蒙階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學科,短短一年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能具備將來探索化學科學的興趣和靈氣,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升學問題,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總結2。化學學科是新開的學科,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劣勢,放在初三開設化學是因為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引導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或者學習被動,或者存在畏難情緒,那么面臨的困難也就大。 本地學生由于這樣那樣的社會、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學習情緒不高,有一定的畏難和依賴心理。另外,由于沒有晚修等輔導時間,面對每周三課時的安排,我們的教學任務相當艱巨,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們制定并在實際教學中即使根據情況進行有效調整,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新舊知識銜接好;很重視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讓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面向全體,講課時緊扣課本,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教學工作計劃《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總結2》。
二、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 化學學科有它自身的優勢——化學實驗,它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了解現象與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的規律;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親身的探究性實驗活動,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利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復習總結工作 初三化學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學生要有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學生的應變能力一定要強。因此必須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做好每個階段的復習工作,對于重點知識和知識點繁雜的章節,盡量幫助學生進行歸納,打印相應的復習提要;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另外對于學生作業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時批改,在作業上針對個人提出要求和意見。再比如說培提優補差工作,是正常教學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補充,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在適應中考題的同時多接觸競賽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要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利用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厲,對學生在掌握知識上有要求但沒有很有效的落實方法,致使不自覺的學生出現脫節狀況,對學習不能及時學有所得,就會逐漸出現成績滑落的現象。由于一些實際上的原因,與學生的接觸時間相對較少,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間和渠道相對較少。今后的教學中,對學生要從頭到尾都充滿信心和信任,對學生要既要鼓勵也要鞭策。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8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標指出:“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中學化學教師,我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在形成和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的過程中,始終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的研究和發展的強烈影響,它所研究的內容無不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如電解水實驗,水能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是這個化學變化的依據,但在通常情況下,即使在加熱條件下,水也是非常穩定的,只有在直流電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產氫氣和氧氣,所以“通電”是水分解的外部條件。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辯證法中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即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必須通過外因起變化,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再如,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進行質量守恒定律教學時,實驗的結果,說明了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即質量守恒,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的物質是永恒不滅的規律。從而使學生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都能認識到,物質是不
依賴于人的意志而獨立存在客觀實在,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物質是永恒的,這正是辯證唯物主義所闡述的物質觀。還有碳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一氧化碳等實驗,這說明了物質的量變能引起質變,所以說量變到質變是化學運動的基本形式。
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科學思想,培養求真精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讓“科學思想”和“科學素養”在學生的頭腦中“扎根”,不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科學思想包含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道德、科學價值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均可在中學化學實驗中得以體現。要創造條件樹立學生的正確觀念,變“有疑問問老師”為“有疑問做實驗”。筆者認為“科學思想”中的“科學態度”是核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導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關鍵。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真”欲望。例如,在學完“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可提出“將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現象”大部分學生根據課本上的知識回答:“變渾濁”;少數學生回答:“先變渾濁,繼續通人二氧化碳又變澄清”。教師當場演示,結果符合學生的預料。有學生提出疑問:“這是為什么是不是老師在做實驗時搞了鬼?”,對這種大膽的懷疑,教師應表示贊賞,立即取剛才實驗的澄清石灰水,請該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氣,結果出現渾濁然后又澄清,懷疑被實驗否定,這時學生的思維又活躍起來。于是教師將這一問題交給“科研小組”,要求他們自學溶洞的形成且綜合學生看法,設法尋求合理解釋。實踐證明,在“求真”意識的支配下,學生就以積極的
姿態投入,不斷地探究、思索、發現,同時,也不斷地體驗著懷疑、驚訝、自豪、成功和喜悅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養。
三、在化學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合作意識不僅是學生良好個性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合作意識的滲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例如:在做學生分組實驗時,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兩人)要一人負責操作,一人負責實驗記錄。而且要相互交換進行。實驗時,在教師指導下,非操作者負責“監督”(及時指出操作不當之處)和實驗過程的必要記錄。這樣,使全體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實驗基本操作競賽也是以組為單位,這樣學生為了共同的目的會主動聚到一起研究各個細節,明確分工合作。每次實驗結束時,對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組給予表揚,并請組長簡單介紹密切配合的經驗。經過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合作意識”大大增強,不但樂于合作,而且逐步學會合作學習,進而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有關化學教學工作總結模板匯編8篇】相關文章:
化學專業求職信模板匯編六篇12-18
高中化學教學總結06-08
初中化學秋季期教學工作總結(共5篇)12-21
有關會議方案模板匯編八篇03-13
有關會議方案模板匯編9篇03-04
有關會議方案模板匯編六篇07-16
有關會議方案模板匯編九篇07-02
有關擔保合同模板匯編六篇08-29
有關擔保合同模板匯編五篇08-28
有關雇傭合同模板匯編8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