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集合7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三年級的小學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三年級的小學生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教師轉變思想,一定要轉變角色,不只是教學生,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發現,組織學生自己去共同探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課堂上關注了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同學們養成愛思考愛生活的習慣
1、培養了學生心中有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把關心、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從繪制上學路線圖入手,引導學生認識了學校的組織機構,了解了學校的發展、變化,品味同學間醇美的情誼,感受老師們怎樣辛勤地工作,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學校這個社會群體。
3、從學校的變化為切入點,繼續學習一些調查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發現學校真實的變化、促進學校發展與變化、暢想學校未來等,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親切感。
4、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心。
5、從學生身邊的公共設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場合中的安全問題等方面入手,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探究、體驗、調查、設計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公共設施為人們提供的便利。
6、激發學生愛護公共設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識。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本學期,我承擔了五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件、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
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我擔任了五年級四班和五年級六班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下來,我和我的學生都收獲不少。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和教學目標。
本學科開設的目的我想應該是,讓學生們明白,從他們出生就是一個社會人,社會即學校,學校即社會的道理,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們正確的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一個具有愛心,責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
在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歷史文化,和地理知識等很多百科的知識。比如,我們為什么叫“炎黃子孫”。講了炎帝和黃帝的歷史和功績,使我和我的學生從中學到了很多。更因為我們了解了我們的“根”!
在教學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討了我們古代的“四大發明”以及造紙術的流程甚至是在當時賣紙的價錢。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這節課。
二、讓品德課回歸生活,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
在課程中,我們還學到了抗日戰爭。在這個環節中,由于大多數孩子都是將近出生在21世紀,所以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并沒有我們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徹和深刻。所以在給學生們講清楚抗日戰爭的故事后,再結合當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李小龍傳奇》開展了討論。討論李小龍為什么要學武術,為什么要在戰勝對手后大聲的說出,“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這些話。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和孩子們一起展開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討論。叢中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了國家的強大,我們才能夠跟好的過上幸福的生活!在這節課后同學們都被李小龍的這種愛國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爭取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為孩子們將來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做人的原則等等。使他們將來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叢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真正的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我擔任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這里,我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民主、健康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孩子在老師的關愛、家長的鼓勵、同學的幫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品德與社會》的學習,孩子們學會了關心、寬容與尊重。現將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三、采取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與各項活動相結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于自己探索,好游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于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5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本人承擔了三至五年級思想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具體教授沐撫中心小學301、302、401、501、502班課程。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本學期我自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伊始,即與人文社科類小學教育工作接觸。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范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
一、認真學習,理論聯系實際,掌握教材實質
這學期,我認真《品德與社會》教材培訓材料,進一步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具體的課例帶來了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并認真實施。
二、利用集體備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為了把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本學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對教材精心策劃、反復推敲,將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在教研組內交流。課后,結合教學反思,和其它教師的意見,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三、規范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熏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
助學生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并結合校園文化重建,《弟子規》等沐撫小學“上墻”典籍進行生動傳授,并設置一些富有教育內涵、學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從生動的行為辨析個例中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采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匯報活動,團隊心理游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本學年自己承當了六年級下學期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自己盡職盡責.依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時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果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協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規范,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平安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和考慮問題的取向,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時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本學年,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當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時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7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年級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這一學期,按照教學目標有計劃的完成了本冊書的教學內容,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比較強,通過自學、討論、交流等形式的教學,學生的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思品課教學反思
“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節,在愉悅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
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么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跡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例如,有道辯析題:“國產的東西都不如進口的東西好”。學生爭論很激烈,最后教師從國產名優產品為國爭光,假冒偽劣產品敗壞名聲,外國的東西并非樣樣都好,這三個方面激發學生愛國產物品的情感,引導學生澄清思想,統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于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關于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集合7篇】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通用8篇)12-14
思想品德教學的工作總結01-0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工作總結08-14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總結-教學工作總結12-21
四年級思想與品德教學總結范文11-27
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總結12-31
思想品德學科期末教學工作總結12-21
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11
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總結11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