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改工作總結

時間:2024-06-16 05:53:49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課改工作總結11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改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改工作總結11篇

  課改工作總結 篇1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們學校英語組通過學習、摸索、實踐,在新課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把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大家做以交流。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搞好新課改的前提

  通過課改實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搞好新課改,教師理念必須轉變。做為參加過市級新課改培訓,做為學校新課改帶頭人的我和參加過縣教育局新課改培訓的幾位老師,結合學校通過校本培訓對全校英語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并適時召開新課改教學研討會,為其它年級教師做示范課起到了新課改的引路作用。這樣逐漸使全體教師樹立了以下新的理念

  1.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通過教學達到師生共進、共識、共享,它不再是教師單向的講解。課堂教學關注的應是學生健全價格的培養,強調的是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要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觀念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已經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而是教學內容的代表與示范,我們認識到要開發教材以外的教學內容。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者,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

  通過實踐新課改,我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是有獨立價格的,是發展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并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都有進步的愿望,都可以獲得成功。

  4.新教師觀念

  通過新課改的探索,全體教師認識到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

  5.新評價觀念

  通過新課改,我們逐漸認識到評價的目的不是對學生進行選拔甄別,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與提高。我們在學生的評價方面作了大量的嘗試:檢試卷做到兩杜絕、五體現,即杜絕偏題、怪題,杜絕內容簡單、羅列;試題形式體現多樣化、試題內容體現生活化,試題難易度體現層次化,試題答案體現多元化,試題結構體現綜合化。

  二 、腳踏實地地進行新課改,使課堂教學有了新的飛越

  1.課堂氣氛活躍了,新課改體現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和諧統一,以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安靜,學生聽講聚精會神,鴉雀無聲是再好不過的課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課總有著固定的模式: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小結。而現在我們通過新課改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師上課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新課改的“新字;課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師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新面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起到組織、示范、引導作用,且上課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據每堂課的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靈活多樣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比如:知識競賽、謎語猜、問題論、動腦動手、故事大賽等。教室里笑聲如潮,掌聲如濤,氣氛活躍,與以往的“鴉雀無聲”形成鮮明的對照,體現了新課改倡導的“樂學"思想,現在總結起來,新課改實施中經驗有能夠較好地把握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精神,課堂上能很好地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角色定位轉換快,教師將自己放到一個與學生平等、理解、和諧、民主、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教學,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改變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培養了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及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一批新型教師在課改實踐中茁壯成長

  課改實踐轉変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開始關注學生的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通過課改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理論素養得到了進步提高。一學期來,有6篇教學論文在各級教育報刊、雜志上發表,在各類評選中獲獎,圓滿完成學校課題《在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幾點反思與建議

  1.教師情感投入等的差異,會產生高低有別的課改效果,新課程改革需要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積淀的硏究型教師,所以廣大教師要關注自己知識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評價相對滯后,新的課程改革需要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3.教師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待加強。

  4.適應新課程的校園文化有待建立。

  總之,通過新課改實踐,經我們的體會是:教師培訓是關鍵,教育理念是基礎,教育方法改革是重點,評價改革是動力。我要和大家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新課改予我們廣大教師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課改工作總結 篇2

  新課程受益匪淺,自身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氣氛濃厚、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我不斷地思索并追求著:“讓學生在充滿生命活力,成長氣息的課堂上張揚個性,自主創新,開發學生智能,塑造學生人格”。為了這個目標,我積極投身課改,實踐新課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課改活動。十年來,經過培訓、研討、實踐、小結、反思等幾個階段,我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認識到實踐,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總之,新課改帶給了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

  一.對教學觀念的認識。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先要用新理念武裝自己。我認真閱讀了《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育》等書刊,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了教學觀念。

  二、對教學方式的認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達到的,面對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相互合作啟發不可缺少,轉變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的三大目標之一,是課改成敗的關鍵。低年級的模仿教學能使學生有成就感,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也應與接受性學習有機的結合。自主探究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必須有機的結合。因此,我對小組合作學習從低年級培養,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驟,以2人交流為主,逐步過渡到4人,因此三年級的學生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形成(表達能力、操作能力、傾聽能力等),但學生分辯是非的能力還很弱,所以應以2人的合作交流為主,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三、我的做法

  新課改的成功與否,教學實踐是最有力的發言者。我把課堂教學作為工作的重心,踏踏實實地走好教學的三步曲。

  課前:集群體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資源。

  實驗教材是否能馬上適應傳統教學的土壤,是否能達到專家們預期的效果,這和教師教材的經營者有著直接的聯系。理念陳舊不新,我們大量閱讀教學雜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學》等雜志中有豐富的知識營養,從中積極汲取我們所需的。一個人孤軍奮戰常常事倍功半,處理教材需要導師的點撥,需要“三個臭皮匠”的集體智慧。因此我們常常圍坐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出謀劃策。更多的是在課間十分鐘,大家把上課的成功敗筆相互交流,濃濃的學習氣氛洋溢在集體備課中!理念的'更新,日常的學習為以后的教學帶來更多的經驗。

  備課組第一個遇到的難題是如何運用教材,如何上好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課?這是每天要做的也是最難做的,新教材這道大餐讓人一時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如有些不可能直接搜集到現成的信息,必須由學生經過觀察、實驗、調查、解讀、研討,但課前必須有個定奪。因此,我們常常為之爭個面紅耳赤,直到最后,總能把教材看得更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發現它更大的教學價值。

  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運用、駕馭并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闊斧地選取其中認為最有價值的點,整個教學過程為達成這個點而展開,讓課堂變得實在有效。

  課堂:讓學生成為主人,打造綠色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靈魂,知識在課堂中傳授,能力在課堂中形成。有了課前的精心預設,該向四十分鐘要精彩了。新課標指引下的課堂應有民主寬松的氛圍,有發展傳統的學習方式,應充滿著生命活力,充滿著人文關懷!為了向往的綠色課堂,我在實踐中努力做到:

  快樂多一點。良好的學習氛圍猶如樂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證學生主動愉悅學習的場。低年級兒童就象幼嫩的芽兒,需要我們的關心呵護,需要我們的激勵贊賞。在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喜歡你響亮的聲音”、“又是一種新算法,真能干!”這些真心實意的贊美,充滿賞識的話語把學生一次又一次帶入快樂主動地學習中。

  自由多一點。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給學生明確一定的任務要求后,再教給一定的方法,他們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給學生發言的自由,“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我們發現高舉的小手多了,課堂變得活躍,思維經常碰撞出火花。我們會發現出色的孩子在進步,本來有困難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進。自由的課堂,學生的學習主動了,理解多元了,體驗深刻了,思維馳騁了,個性張揚了!動手實踐多一點。語言的交流是必須的,但從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和分配考慮,滿堂講是不可取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開始的1520分鐘,末尾的十分鐘尤為低效。那我們可以寫一寫,做一做,動一動,轉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注重設計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踐的活動,突破靜態學習,強調學習形式的活潑多樣化。

  新課堂是開放的,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學習積極性在高漲,但最基本的習慣培養不能丟。立坐、舉手、傾聽、發言、朗讀和書寫習慣同樣也是新課堂的基礎。我們考慮低年級無法同時關注多種習慣,采用了分階段實施培養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分解著學。每開學初我們就培養學生坐的習慣,要求坐得穩坐得端正,進行比一比并激勵鞏固。第二個月舉手的習慣,第三個月聽的習慣┅┅每個月都有側重點。從目前反映來看,我們的學生比較穩,習慣的培養已在課堂中初見成效。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新課堂有效地開展學習提供保證。課外:融學習于生活,樹立大教學觀。

  學習為生活所用,生活是學習的內容。新教材洋溢著濃郁的生活人文氣息,里邊編排了許多有意思的活動,通過學生課外豐富的活動拓寬豐滿學習內容。各學科各顯神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新課程均以現實生活為載體,為了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價值,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在這十年的新課程的改革中,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辛苦卻快樂著,生命的張力在勃發,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要求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對學生寬容、民主、平等等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課程猶如一陣春風,帶來了活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構建了我們師生生命的綠洲。

  新課改的實施不可能沒有疑問和困難,但只要我們長期、耐心地堅持下去,積極總結和反思在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多學習、多思考、多創新,那么離成功的彼岸就越來越近了。

  課改工作總結 篇3

  上好新課程的語文課,要不斷加強學習培訓,在轉變教師觀念的同時,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重點通過樹立課程理念、把握課程目標、開放語文課程、改變學習方式、關注課程評價幾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一段實踐,我覺得語文課一定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于傳授系統的語文知識,而在于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應是“以讀為主,討論交流”,一節課大部分時間應是學生的讀書交流活動。當然,這種讀書活動決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教師應作為讀書交流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要有層次地安排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對話式的指導和講解,使學生的讀書交流活動有序、有質地推進。

  把握課程目標,是上好新課程的語文課的關鍵。 很明顯,新課程不是不要“雙基”,但是新課程的“知識與技能”與傳統教學的“雙基”不同。

  首先,傳統教學老師傳授的“雙基”是系統的基礎知識,而學生主要是接受、儲存這種知識。這種“雙基”知識的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盡管十幾年來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并未改變。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新課程則不然。新課程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新的語文課程不再是系統的語文知識的教學內容和單純的基本功訓練。新課程的語文教育提出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經驗,注重學生的實踐與探究。這正是終身學習所需要的。

  其次,“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接受學習,學習以書本為主、以認知為主、以獲得間接經驗為主。盡管這種學習保證了人類文明高效率的繼承和發展,功不可沒,但是這種學習卻是以犧牲個體的直接生長體驗為代價的。學生在獲得“濃縮果汁式”知識的同時,失去了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直接經歷和體會,失去了人類發展取之不竭的動力——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失去的是生命的豐富性和完整性。這種傳統的學習已喪失了學習的基本內涵——實踐性。

  新課程改革堅持學習的實踐性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無論新知識的獲得或是現成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離不開認知主體的活動。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習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國際委員會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內涵: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有定向、激勵、調控作用。教師要善于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激起學生對達到預定目標的強烈愿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有教師預設的文本,而且有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中生成的文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經驗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課程不再是“學生適合教師的教學”,而是“教師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因此,預設的教學目標不應是固定不定的,而應該是開放的、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經驗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改變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課程的語文課的核心任務。 傳統教學主張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養規格化人才的教育,強調的是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變。對學生來講,這種教育采用的是一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這種教育的教學忽視情感,忽視創新精神的培養,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學語文,就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識字寫字,自己學習讀書,自己去進行口語交際,自己學習寫作文。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有層次地讀書,由“讀通”到“讀懂”再到“品讀”。正如課程標準提倡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學習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以前在學法指導上有兩個偏向:一是具體情境下的學法指導多,一般情況下的學法指導少;二是教師教給學生統一的學法多,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法方法少。現在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要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包括合作學習的組織及學習活動。學習任務要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為完成共同的任務組織活動,積極交流、溝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還應有必要的讓步。還要學會學習別人、贊賞別人,在共同活動中進行評價。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探求是人類的本能,求知欲是人類本性中最大的驅動力之一。探究學習正是適應人類的探求本能、發展每個人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傳統教學以學生的接受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這次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在已習慣的接受學習之外學會探究學習。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是探究學習的前提。天底下沒有一個不愛求知的孩子。青少年為探究提出的任何問題和答案都是有他們的邏輯和道理的,有價值的,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問題。

  要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

  要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嘗試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自己獲取新知能力的途徑。這種“新知”可以是對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只是對自己是新的,對別人并不新。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因此學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可能是錯誤的。探索的經歷和體驗對學生的發展是有意義的,錯誤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關鍵是“我經歷了,我努力了”。

  相信隨著課改的逐漸深入,我會探索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會有更多、更大的收獲。

  課改工作總結 篇4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為自覺的“研究者”,主動的“實踐者”和嚴肅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師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和學會創新。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缺乏專業指導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僅靠專家的指導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大規模送教師外出學習也不現實。因此,學校必須探索出與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相適應的校本研修模式尤為重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校在加強校本研修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現總結如下:

  一、基本工作達成度概述

  (一)領導重視,強化校本研修管理

  領導非常重視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加強對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導,把校本研修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開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學校加強了對校本研修過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時間、內容、人員、考評“四落實”,做到了輔導教師上課有講稿,聽課教師有筆記,學校有記錄和信息反饋記載。

  (二)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校本教研進程

  為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促進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開展,學校購置了大量的有關新課改的光盤與書籍,以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開拓教師視野,提高教學水平。此外,學校還制定了《教師崗位考核獎勵辦法》《課堂教學達標考核辦法》,把考核結果與獎懲、教師評優等掛鉤,促進教師不斷進取,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從而推動以校為本研修活動。

  (三)采取多種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師素質

  1、拜師結對模式。對新老教師的培養學校采取了拜師結對的形式,擴展了師徒帶教的內容,賦予這傳統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內容,且拜師是相互的,能者為師。如英語組為了讓新教師盡快進入角色,組內進行“師徒結對”,幫助他們盡早走向成熟。他們是這樣做的 (1)攙扶新教師“學走路”。新教師在上崗不久,能對教材進行一定的解讀,設計了一定的教學方案,但在課堂上呈現出滿堂灌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骨干教師進行手把手指導,對每一課時都為他們解讀教材,分析教材,同時向他們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狀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同時進入課堂為她們上示范課,然后在另一平行班聽她們上課,總結在課堂中展示出來的優點,分析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2)試著讓新教師“自己走路”。通過一階段骨干教師引領,新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有了一定的理解,讓新教師自己解讀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設計教學方案,讓新教師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師對教案設計進行一定的修改,再進入課堂聽新教師的課,進行反思與重建。(3)讓新教師感知不同課型。英語學科的每個單元是由不同的板塊組成的,每個版塊的功能不同,對教學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現出的課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師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對新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課型,在一個階段中集中力量針對一個課型進行突破。通過一年不到的師徒結對,兩名新老師的教學能力可以說是一個質的飛躍,張麗麗老師在片級小班化教學評比脫穎而出,出片參加縣級小班化教學評比;徐振飛老師由于教學扎實而代表新教師向全縣的英語老師展示了一堂充滿活力的英語課。

  2、案例研修模式。即從典型案例中獲得啟迪、尋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式。運用這種模式進行研修時,研修者一定要精選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組織教師進行深入討論。這種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效果較好。通過教師參與式的研討,引導教師運用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鑒,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課題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級課題《農村小學“多元聯動”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師教育改革適應能力的研究》為抓手,開展系列式主題教研活動。

  學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師資源,以“學科主題式系列教研活動為抓手,以日常課堂教學研究”為載體,組建了各學科的聯動小組,由各學科組長具體引領承擔本學科的日常研究,將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機的整合。通過本校骨干教師與其他教師“多元聯動”的校本研修來提升每一位教師教育改革適應能力。

  各學科組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確立研究主題,我們確立的研究主題基于這樣幾個思考:一、問題直接來自于教師的.課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決的;二、圍繞課題研究目標能提升教師教育改革適應能力的;三、在前期實踐中骨干教師已對這方面有一定實踐研究的基礎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做法的主題,因為引領的力量與能力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

  在此基礎上開展“三段四步”主題系列聯動教研活動。它分兩個層面:第一、骨干教師之間的聯動研究,就是對于確立的研究主題,如果之前骨干教師也沒有很多經驗積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師的課堂中進行聯動的實踐研究,先從尋找相關理論進行深入解讀,再到進入各自課堂進行實踐,然后通過骨干教師之間的一次次互動研討交流,集聚群體智慧,解決遭遇的問題,逐步對這個研究主題形成共識,形成可積累的經驗與做法。第二:將骨干教師先行實踐較為成熟的研究主題作為與其他教師聯動研究的主題。具體的流程與做法是:

  第一階段:骨干教師示范性研討。它經歷了(1)認知準備(骨干教師進行相關主題研究的資料解讀及結合主題進行的課程資源的開發);(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師圍繞研究主題進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彈性化教案的設計說明等,在走進課堂上示范課)(3)問題研討(先由骨干做自我評價,其他骨干就示范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師參與評價)(4)后續拓展(骨干教師把前期自身整個示范過程中積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讓中老年教師學習,并結合研究主題布置一到兩項作業)。

  第二階段:以其他教師實踐為主的螺旋式研討階段。它經歷了(1)合作開發與設計(圍繞主題,集體備課,在骨干教師的引領下集聚群體智慧共同設計教學方案)(2)初步嘗試(先由一位教師嘗試課堂實踐,再由執教師自評,骨干教師點評,其余教師參評)(3)再度重構設計實踐(骨干教師組織再次修改教學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課,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總結、提升(執教老師談過程中的體會,骨干教師對整個活動過程作總結提升,并對主題研究作動態調整)。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研討。它由網絡作業評價;階段課堂教學展示;主題活動經驗總結;完善多元評價等幾步構成。

  (四)校本研修內容豐富多彩

  1、加強師德建設,夯實立教之基

  教書育人,師德為本,缺乏良好師德的教師隊伍,無從談好的教學質量。本學年學校貫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精神,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規章為依據,以縣教育局師德建設活動為契機,把師德教育和學校的各項活動結合起來,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強化教育引導,注重內化,扎實有效的開展師德建設活動,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大力學習和宣傳師德教育理論,展開師德大討論、宣傳師德典型等多種形式,結合榮辱觀學習,提高教師對新時期師德建設的認識,并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拓展新的載體。不斷完善師德建設的相關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并以此為輻射點,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師能夠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自尊自律,廉潔從教,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成為教書育人的楷模,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好教師。

  2、新課程理念研修。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課改實驗的成效。為此,本年度繼續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師資研修的重點任務來抓。重點學習《各學科課程標準》、《走進新課程》一書,加強通識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化教育過程,為全面課改打實基礎。二是確保研修時間:用足、用好業務學習時間。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點圍繞說課、上課、評課開展教研組活動,通過校內各科優質課、公開課、示范課和觀摩課研修,在一個個案例中實踐、體驗新的課程理念。四是加強合作交流: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返校后及時向教研組其他成員傳達先進思想、理念,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教研組集體備課研修。教研組定期活動與分散活動相結合,以分組教研的內容為主,鼓勵教研創新。教研組每月一次教研公開課,進行教學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課前反思新舊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課改的理念如何滲透、三維目標如何落實、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等等;課中根據教學實際,反思如何調整教學策略;課后反思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么目標,用了什么教學策略,有哪些成功之處等,幫助教師尋找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口。使教學反思過程成為教學研究過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師了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或教學隨筆上傳到“縣研訓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訓。我校在“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堅持引領廣大教師走科研之路,開展多層次教育科學研究,人人有課題,人人學理論,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第一,健全機構,加強教科研指導。教科室主任負責課題的管理和規劃;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知識;指導安排課題組的研究活動和課題成果的總結。第二,指導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我們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師在科研——實踐——應用的良性循環中提高了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

  5、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訓。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我校校本培訓積極推進以普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核心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訓,組織人員對教師進行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培訓和網頁制作的培訓,指導教師充分應用網上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使教師逐步適應這一形勢,并向高素質,高水平發展。

  二、特色與成效

  強化教研組的建設和管理,特別強調要發揮團隊精神,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打破了以往教師備課各自為戰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課都是教研組集體的結晶,教師在互動、互補、合作中不斷提高了自己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觀念順利地轉化了能動的教育教學行為,使教師不斷走向成熟。

  推行主題式研修,提高研修實效。各教研組推行主題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質量。如語文教研組開展了以“讀寫結合的有效實踐”為主題的研修活動。數學組以課例為載體,開展了以“解決問題”為專題的研討活動。這些專題性的主題研討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實效性。綜合實踐活動組開展了以“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有效指導”為專題的研討。

  實行多元聯動式研修,促進了中老年教師迅速適應新課改理念。對青年教師實行“結對制”培養方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在同伴互助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和指導青年教師,使他們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要求,實現跳躍式發展。除了師徒結對工程,學校還引導教師自行組成“學習伙伴”,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營造了“人人有學習之所,處處是學習之地”的濃厚的學習氛圍,使我們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不斷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機制的完善落實,校本研修活動的扎實開展,校本研修形式的豐富靈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愛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學習局面,教師綜合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同時帶動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學校整體工作也提高了一個新的水平,得到了社會和廣大家長的認可,讓我們再次理解了“教育質量就是教師質量,選擇學校就是選擇教師,素質教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素質”。

  三、問題與思考

  在教師研修過程中,只靠重復強化和外在的誘惑或強迫來維持“填鴨式”的研修活動,不僅使研修質量和效益降低,更嚴重的是壓抑教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的發展;在研修過程中,我們有時采取的“研修者主講,被研修者聽”的單一的“灌輸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導致交流的封閉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在日常的研修活動中常常忽略教師已有的經驗,認為只要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傳授給教師,教師就會認同,就會接受,就會付諸實踐。其實教師作為一名學習者,他需要一個體驗、接受的過程,才能將正確的觀念內化,然后才能帶來教育行為的變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現代化,以什么樣的形式展開,還需要探索。

  結合我校的課題方面,由于各學科青年骨干教師及中老年教師的分布不均衡,成員科研水平及參與實踐研究的熱情程度不同,導致目前各學科組的發展態勢不均衡,還需加強各學科青年骨干教師之間的聯動研究,加強互動交流和培訓,倡導研究和創新。在具體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感覺到對每個具體研究主題中所需要的理論支撐比較薄弱,有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專家及兄弟學校同行的指導與幫助。

  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我們必須繼續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核心,著眼于教師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斷開發校本研修內容、創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實處,促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對以后的校本研修,我們將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規格上追求“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師現有經驗,改進而不是改造教師及其教學行為。我們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動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實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專業發展”之路——學校應該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佳場所和舞臺,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化社會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導、課題帶動”;研修內容上偏重于實施新課程的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對校本研修我們還要確定如下原則:持續性,即終身教育;針對性,即按需施訓;主體性,即主動參與;合作性,即校內外的合作與交流;一致性,即教師個體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課改工作總結 篇5

  現將我校在課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簡單的回顧。

  一、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領導小組,明確課改思路。

  1、我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成立了以馬宏超校長為組長,劉洪元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年輕教師為組員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思想不課改,就沒法減輕師生負擔,不課改在新形勢下教學質量就沒有保障,每個教師必須無條件改變思想,付諸行動,走課改之路。課改模式為24字模式,是被印證了的可行的模式,學習行動。

  2、課改評價同評先晉級,評模表先掛鉤,調動積極性。

  (二)、加強理論學習,積極教研,不斷提高

  1、思想理念是行動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課改工作成功的關鍵。學期初召開全體教師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確定努力方向。

  2、組織教師學習山西太谷張四保二十四字教學模式,談學習感悟交流心得。

  3、開學初要求每班精心設計班名、班級口號、并認真進行了試行和修改。各班進行小組建設,并制定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評價方法,為后面課改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4、根據太24教學法”,緩步推進,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推進,對學生的小組長、大組長,進行培訓,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分配任務、講解的能力。實行了小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捆綁式評價,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認真組織聽評課活動,聽課時無課教師全部參加聽課,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任課教師之間互相評課。評課活動結束學校積極進行總結,評出馬曉燕、劉洪元老師為我校課改能手,三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為課改先進班集體。

  6、認真反思,撰寫實施新課改心得。結合新課改理念,鼓勵老師們每天更新一個新理念,讓老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認真總結。并將心得體會寫成經驗性文章,客觀評價課堂中的優缺點。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育內容進行反思研究,促進教師成長。

  二、存在問題;

  1、課改中出現課堂效率不高,導學案運用問題較多,經常落堂,有時偏離主要內容和主題。

  2、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課堂角色,一些教師整節課基本不參與課堂,而還有一些教師不舍得放手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探究學習過少。

  3、教師在評課時,意見還有所保留。建議不中肯。

  4、部分教師對新課改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尚不透徹,因而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的東西,。

  5、小組評價只是停留在分數的累積上,缺少有效的.激勵措施師生易出現評價疲勞。

  三、下期課改努力方向:

  1、制定教師課改評價考核方案,調動教師的課改積極性。

  2、從學期初就扎實開展組織聽課、調研、分析、診斷問題,對課改中出現的情況進行交流。

  3、小組合作的記分過程較復雜,花費的時間較多。

  4、收集和積累課程改革的各種資料和案例。

  5、加大外出學習,提高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本鎮的學校也可以,可以調課對換去學習。

  新課改對于我們來是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我校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化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讓新課改理念正在服務于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開創我校課改新局面。努力使工作干得更好。

  課改工作總結 篇6

  20xx年秋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我校的校園。學校領導以滿腔的熱情,科學的態度,引領全校教師在課改的舞臺上盡情展示,在課改的浪潮中不斷實踐,努力探索,并結合校情制定了詳細的課改方案,調動精干力量,在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參加課改的班級8個、學生324人、教師11人。半年來,在教研室及縣課改辦的精心指導下,在教導處的扎實工作下,學校的課改工作穩步發展、扎實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實驗過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動員,全員參與

  學校利用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對進入課改的一年級教師和其他非課改年級教師都作了全面動員,廣泛宣傳了課改的目的和課改實驗的意義,以形成課改實驗的良好氛圍。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和課改指導小組。以分管教育的副鎮長王小春為組長,以顏學永、邱成章二位校長為副組長,以教導主任、各村小主任教師為成員組成課程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課改的決策和協調。課改指導小組由教導主任陳國芝同志為組長,負責抓課改的管理和實施。并推選了一批教育觀念新、教學技能強、工作責任心強的教師成立了課改專家指導組。各小組各自明確職能,有效發揮組織的計劃、組織、實施、檢查、反饋、評估功能,為課改實驗提供了組織保障,確保了課改實驗的順利進展。

  二、師資培訓,轉變觀念。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驗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師新觀念培訓、交流學習放在首位。

  1、學習新課標,樹立新理念。

  我校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讓他們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課堂教學新脈搏。每人每學期要自學課改文章,積極探索新課改中教師角色轉變、教師教學行為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還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學習,積極撰寫反思。

  2、學習新課標,實踐新課標。

  (1)充分發揮課改年級的帶頭作用。教導處每月進行一次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即公開示范課、說課活動,教學經驗交流,專題講座,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觀看教學實錄等通過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以課改實驗為中心內容的校本培訓,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既充實了實驗教師的教學理論,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技能,使課改實驗得到了縱向發展。

  (2)轉變教育觀念,用新課改理念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各位教師深刻領悟新課改實驗的目標和實驗任務:通過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和管理體制,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改實驗教師必須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要用新課改理念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鎮中心學校教務處經常下各村委會、各教研組、各班級聽課,并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努力使全鎮教師的教學技能得以提高。

  (3)注重過程管理。我校教務處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所有參加實驗的教師必須做到每周寫一篇教學札記,每月寫一篇心得體會,每學期必須寫一篇教學論文或總結報告,教科室制定了檢查評分表對實驗教師上交的各種材料進行登記檢查,并根據各位教師完成材料的數量、質量進行評分,評分結果與教師的年終考核相掛鉤。

  我校做為農村學校,在課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斷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課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還可以做一些不影響教學大局的教學嘗試,逐步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條件尚不具備,我校在課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并采取了一定的改進措施:

  一、新課程改革步履艱難,存在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

  在我校,新課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購買。例如,數學一年級教學中需要色筆涂色,學生家長部分不理解,不給自己的孩子購買,并且有的學生把錢花在吃零食上,沒有購買。學校沒有資金為學生購買。這只是小例子。新課程的新教案中,媒體平臺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識需要上網查詢,FLASH演示,將起到幾課時的.效果。可是無論如何,這只能停留在紙面上,無法實行。

  二、考試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師教學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標。

  新課程實施中,考試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師教學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標。不利于教師放心大膽的開展新課程。領導仍然是喊口號,表示在改革面前的決心和信心。但是,新課程改革對我校來說,目前只能算是剛剛起步。課程改革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個學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內就能大見成效的事。我們把此問題提出來討論討論,想想辦法。

  三、家長對課程改革質疑,更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此次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參與者之一,家長也是新課程實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學校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是順利實施新課程的重要保證。但是,新課程改革對于我校的家長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談!他們不明白老師為什么一年級數學課要學生帶色筆,更不明白老師為什么把課桌椅分成小組形式學習,剛開始,很多家長反對,認為這樣會使學生分神講話,影響學習,降低學習成績。

  三、教師的認識不到位,素質還需不斷提高

  由于許多教師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方法陳舊、落后,而新課改要求完成的培訓目標和任務較高,致使一些老教師不能領悟新課改的理念,仍用老模式授課,還有少部分教師認為新課改在是擺花架子,走過場,流于形式,不愿意用新課改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工作,各種材料的撰寫、上交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質量總體不高。

  總之,我校的課程改革實驗還剛剛起步,有些經驗還比較幼稚,與其他兄弟學校尚有一定差距,學校將進一步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扎實工作,全面推進課改實驗工作。

  課改工作總結 篇7

  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和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要求。在教學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努力做到“三創新”——創新課堂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真正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創新外語教學。

  一、抓好教學業務工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1、努力學習,提升業務水平

  英語組全體老師積極閱讀有關英語教育教學書籍,提高專業素養。同時組織教師進行了一次英語教學經驗交流會,各位老師毫不保留的交流了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博采眾長,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加強備課的規范性,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和前提。備課時明確每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基本習題,參考教法等。鼓勵教師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充分發揮所有優質資源的力量,做到了教學資源共享。

  3、組織示范課、公開課,開展聽課、評課活動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每一位教師的授課都向全組教師開放,教師可以任意隨機聽課。全體教師都參與評課并由一位教師主評。這些教研活動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二、積極進取,無私奉獻

  英語組教師有的人擔任很多學科教學工作,有的教師工作負擔很重任勞任怨。全組教師以學校大局為重,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發揚了無私奉獻的精神,高質高效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英語、組全組教師互相鼓勵,積極配合,充分體現了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良好團隊精神。

  三、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興趣。我們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設立了交際英語的校本課程,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總之,一學期以來,英語組教師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 們知道,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決心再接再厲,努力工作,為把學校英語教學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層次而奮斗。

  課改工作總結 篇8

  新課改的實施,使廣大教師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學校教務、教科處的組織下,本學期我校教師本著邊實踐邊探索,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覺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得力。

  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學校就精心組織安排,把課改工作放在了學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組織機構上,為了加強新課程實施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學校新成立新課程改革實施領導負責組織協調我校新課程實施的各項工作。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對新課程改革方案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修訂了教師培訓方案、教學教科常規制度等。本學期我校還實施了校務會成員深入教研組參加督促教研活動、深入教師課堂、尤其是年輕教師課堂聽課指導的制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狠抓落實,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學校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為課改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利的組織保證。

  二、強化教師新課程培訓,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師資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為了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實驗,確保培訓工作與課程改革同步進行,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和全體教師必須參與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堅持做到“邊培訓邊實踐,邊培訓邊學習”,做到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通過培訓,使教師鞏固了新課程的基本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掌握了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新的教學手段。另處,我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上級各有關部門組織的新課改培訓活動,如參加金太陽在貴陽實驗中學的高考培訓,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赴上海的培訓等。

  我校還注重校際交流,本學期在教育局組織領導下,我校認真開展了“聯片教研”活動,聯合一中、二中等縣城名校,實施高三級復習教學中的“同課異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廣大教師受益匪淺。

  三、構建新型課程的教學體系,努力鍛造一支適應新課程的教師隊伍。

  我校廣大教師以積極的心態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課改實施中去,以改革實驗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基礎,以校本教研為抓手。利用每次的教研活動增進交流、探討課程實施中的優秀經驗和困惑;并以此為契機,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深入課堂,組織好學校的賽教工作;同時穿插全校性的校內公開展示課,為每個教師搭建教學平臺,利用交互式評課的方式來交流見解,提升課堂質量。

  (一)把好課堂教學觀,將新課程理念帶進每一堂課。

  1、把好教學設計關,發揮創造性。

  課改實驗表明,今天的教學設計和以往不同。從著眼點來看,以往備課,教師關注的是“課”,忽略的是“人”,教師為如何“講”做準備。而教學設計則不同,它關注的是“學”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學定教”、“以情境為中心”的問題。這是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從發揮教師作用看,以往備課教師是在執行貫徹教學大綱,教師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動傳授好教材的知識。這樣,教師無異成了知識的二傳手,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因此,教師個人的教學創造

  性。教學個性無法得到發揮。而教學設計則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要把自己擺進去,把學生擺進去,進行創造性教學。所以我校教研組采用了集體備課與創新修改想結合的方法,利用師徒結拜,教研組活動探討課時設計,設計出適合本班教學的教案。

  2、把好課堂教學關,師生互動,探究學習。

  摒棄教師“一言堂”,單純傳授知識的做法,注重層次性,面向全體,全面發展,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重情趣、重參與、重感悟、重合作、重實踐、重創新,把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權力交給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參與的機會增多了,主動探索的興趣濃郁了,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四、積極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科研課題,倡導科研興教。

  課改要推進,科研須先行。繼續實施“十二五”期間“六個三課題”研究。根據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我校曹義斌、張萬全等老師繼續進行“六個三課題”研究,并作好階段資料整理和總結工作。課題的研究為學校課改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帶動了一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五、前進中的'收獲、反思與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課堂教學從形式上的創新逐步走向實質的創新,課改研究激活了學校的教研風氣,激活了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和開展教學實踐的積極性,形成了積極有效互動的研究群體,學生個性特長得到不斷張揚,課堂上民主氣氛濃厚,學生主動學習、思維活躍、心理放松、充滿自信、敢于競爭、學會合作,學生各方面都得到較好發展。

  (二)反思:新課程理念真正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還需要我們付出艱巨的努力;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還不盡如人意,考試與評價制度還有待完善;在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應試教育、穿新鞋走老路等現象時有出現,課程功能與課程實施的改革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三)努力方向: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長期的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是關系到學生終身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大事,要以“借鑒經驗、推廣成果、完善制度、規范運作,突破難點、提高水平,立足實際、強化培訓,加強教研、改進教學,創建示范、帶動全面”為思路,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以“改變課程功能、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為重點,認真做好新課程相關工作,深化課程改革,推動王坪小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雖然我校的課程改革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面臨的任務還十分繁重,挑戰還非常嚴峻,這還需要全體教師更加倍的努力和堅持,以期把我校的課改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畢節市第二實驗高中教科處

  20xx年1月5日

  課改工作總結 篇9

  隨著《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轟轟烈烈的推開了。近兩年,課改工作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

  一、新課改,轉變了教師的觀念,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落實文件精神,提高認識,明確新課程觀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立足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除積極參加市區教育局的新課改培訓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種講座、學習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實驗之初就對新課程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新課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在如何對待新課程上,如何對待新課改上,統一了認識,轉變了觀念。

  2、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把教科研作為一個載體,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增長教育教學能力。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中心校加大了對教師的培養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教師盡快提高自身素質,本學期,我校已派出教師赴常熟、新浦等地參加培訓、交流和學習,這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為新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新課改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身素質的舞臺,為我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新課改的教師出課率飛速增長,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師的自身素質。

  二、新課改,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

  集體備課早已成為學校的常規工作,新課改以來,我校的教學研究更加活躍,老師們在進行常規教研活動以外,又進行了更多的嘗試,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效應,重視研究教法學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勵創新,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溝通。

  改革課堂教學,備課是主要環節,我們力求實現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轉變,每周各組的集體備課務必達到實效,切忌形式主義。

  另外,備課組長按教材內容(尤其是新教材)將重點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的分工一覽表,便于教師明確任務,提前準備,確定中心發言人,每位教師集備中都應積極參與討論,發表獨到見解。同時,我們強調不能機械地強調絕對統一,照搬照教,要發展教師個性,創造性,使課堂充滿活力,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探討中敢為先,爭創先。

  2、加強了教師間的教研交流和教師間的團結協作。

  在實施新課改后,老師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師之間毫無保留的精誠合作。這不僅體現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動中,更體現在每節課的課前和課后。每次中心校教師開課,老師們都要共同商討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教學技巧等,每節課后,都要對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不少教師在業余時間,還經常通過電話、上網等方式與專家對話,交流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新課改,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

  1、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進行角色的換位轉變。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轉向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建構,使教學過程由教向學轉化,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

  2、在培養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嘗試工作。本學期,我校十幾名教師對縣開課,受到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四、新課改,帶給我們新的問題和困惑。

  新教材在實施、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處理的地方,如:

  1、課堂上針對某一有興趣的問題,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教師是不忍心打斷,有時教學任務難以如期完成。

  2、走進新課改,如何對學生、教師進行科學性評價,避免教師追尋的盲目性。

  3、走進新課改,如何將教育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更和諧地交織于一體。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我們肩上的擔子顯得沉甸甸的,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為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為我鎮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我們二小人應有的貢獻!

  課改工作總結 篇10

  本學期我校的課改工作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一如既往的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在本學期的課改工作中,全體教師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加強教學研究,群策群力開展課改工作,積極驗證《課標》和教材,積極撰寫經驗論文;繼續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深化和改革適合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干,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了解課改工作情況。

  二、將課改管理和常規管理并軌,規范教學,夯實素質教育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打破了原有的教學常規,新常規必須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多元發展和學會選擇、張揚個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關系。因此要以《綱要》和新課程為標準,在繼承傳統的、優秀的課堂基礎之上努力建立新的`教學常規。因此本學期我校課改的重點是:將課改向常規并軌。我們的教學管理也實現教學常規和課改兩個管理的并軌,將課改管理作為常規管理,以扎實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來促進課改過程管理。

  1、嚴格教學紀律。學校對教師教學常規的管理是嚴格而有序的,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堅決禁止擠占和私自調課,以保證學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們要求教師要提前一周做好備課準備,特別每一節課提前三分鐘到教室,轉換觀念,做到教師等學生上課,而不是學生等老師上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

  2、逐步完善常規管理,體現制度化、規范化與人性化、科學化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堂轉型、師生角色轉變及課程功能的轉變,關鍵在于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我校對教學常規進行修訂完善,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檢查與隨機檢查結合起來,并根據學校實際和以往慣例把平時的檢查結果納入學期結束的綜合考評,打破了吃大鍋飯的現象。

  3、加強了教學的過程性管理。首先是實行行政領導隨堂聽課。學校管理人員經常性深入一線課堂聽課,(本期學校行政領導聽隨堂課在20節以上),實行每月不定時隨堂課檢查,保證每一個月每位教師的課有管理人員聽、評,每位管理人員每學期保證致少聽、評完本組教師的課;對于通過聽隨堂課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換意見,幫助和督促整改。這樣就準確把握課改現狀,了解我校新課程實踐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系,并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下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指導教師的教學,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又促進常規到位。

  隨堂聽課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一種“必須人人真真上好每節課”的觀念和壓力,極大地推動了教師日常教學的認真規范程度,使教學工作走上一條扎實而穩定的道路。半學期舉行全校其中考試,學校對質量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商量對策,為抓好教學質量做好指導,當好參謀。

  4、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大膽創新,打破常規。今年我校在新任校長方建強的帶領下,開學初,我校根據初三學生的個性實際發展情況并結合家長的意見對學生進行重新組合。將原來的五個初三班改變為六個班,新增加一個體藝特長班,雖然學校和老師的負擔加重了,但是不同的學生個性發展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三、開展校本教研

  1、我校的教研活動以校本教研為核心,學校依據校情、師情和生情以及學情,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藝、政史、化生、物理教研組,各組除了具體負責組織的組長之外,還有一名行政人員作為分管領導,負責檢查督促。各組組長在擬定計劃的基礎上嚴格按計劃開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結合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和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動做到了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效果,使校本教研確實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作用。各組教師認真參加學科教研組活動,并能按時保質完成每次心得體會,并及時將教研活動所得運用于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以促進教學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學習、研究和交流。

  通過幾年的課改和校本教研的實施,校本教研的理念已深入每一個教師心中,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課標、綱要的學習已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和需要。除了學校開展的集中業務學習,老師們還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了自學,并寫出心得體會和學習筆記;同時,教師將學習和教學中的困惑、問題面對面的相互交流已成為一種常規行為;教師還加大了課堂交流的力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評課人均達10節次,行政人員達20節以上。

  課改工作總結 篇11

  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重要環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標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新課程開始走進了我們廣大教師的生活。

  新課程立足于“為了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基礎”的價值取向。著力改變過去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學生生活、現代社會以及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它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它用課程標準取代了教學大綱。新課程所倡導的課程理念、構建的框架體系,對我們教師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和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課程改革實施啟動一學期來,在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確指導下,我們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課程改革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現將我校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的運行機制,是課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教務部門為主導。為了加強對課程改革工作的領導,我校成立了由謝志平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組建了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組成的課改研究小組,全過程帶領廣大教師做好課改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教務部門在組織、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制定學校的實施方案,協助制定學科實施計劃、教研計劃、課題研究,認真聽課,與老師們一起探討,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研究解決,經常傾聽老師們對課改的建議,收集對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使用意見等,組織教師參加學區課改交流教學觀摩,加強橫向交流與合作。

  骨干教研組課題拉動為依托。科研領先,課題開路是一條有效的做法。按照“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層層推進”的工作思路,我校將十一個教研組分層劃分,承擔不同的研究項目,物理組的《重視實驗,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生化組的《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能力》,政治組的《開展活動,激發熱情,培養能力》,地理組的《注重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歷史組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音美組的《初中學生藝術興趣的培養和藝術素質的形成》,所有課題突出應用性,集中在課改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行動研究法集中研究,重點突破。

  二、提高認識,扎實培訓,改變理念

  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各地存在不同的問題,但適應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卻是一個共同的問題。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著眼于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課程改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師資培訓問題是搞好課程改革的關鍵。不管我們改革構想多美妙,在推進過程中,倘若將課程編制與師資培訓截然分開,將會把廣大教師置于被動地位,這樣的課改必然要失敗。在課改推進的過程中,抓好師訓既是課程改革實施的起始環節,又是貫穿課程改革實施和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經常性工作。

  提高認識是開展綜合素質培訓的前提,抓好宣傳,提高認識,形成良好的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氛圍至關重要。首先,我校每二周一次的集中業務學習,均以課改為主要內容,認真反復學習國家、省、市等文件,領會課改的精神實質;其次,我校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宣傳;第三,認真組織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分管學科校行政參與,記錄活動過程內容,教研組長主持,學習討論內容仍以課程改革為主。

  扎實培訓,是課改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是事關課改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校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校領導帶頭參加培訓,然后教師參加培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

  學校教育的成功關鍵是教師,新課程為學校廣大教師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空間,教師的培訓和專業化發展則為課程改革實踐的成功和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石。

  三、加強集體備課,是課改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

  新課程強調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和備課方式,多研究學生,上課時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的即時反應,而不是一心只盯著教學內容的講解。

  為此,我校各備課組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有備課組長主持,行政參與。

  以前教師備課,可以比較詳細的規劃好首先拿出5分鐘時間介紹一下什么什么,然后用10分鐘講解什么,接下來的25分鐘如何如何練習,最后5分鐘總結,等等。現在我們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師在課前就很難預測學生某個環節到底花多少時間合適,而且即使有一個大致的`設計,到了實地上課時比講解式教學也還是多了不少出乎預料的變化,還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因此,如果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學,課前教師的備課就不能像講解式教學那樣規定得那么具體和確定了。因為講解式教學教案中主要確定的是課堂上教師的言語和動作行為,而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而在教案中只能預先設計教師的行為,而很難對課堂上學生的行為進行預先設計,只能是有一個大致的估計,更多地還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課堂教學的進展。

  另外,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傾聽學生的思考。如在語文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解讀。教師首先要認真傾聽學生對作品的初步認識,了解學生們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學生交流他們探究結果的過程中,教師常常能輕易地辨別出哪些學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傾聽學生發言的過程中,一位好的教師能敏銳地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學生經驗背景中已經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從而判斷學生理解到的深度,并決定需要由教師補充哪些有關作品的背景性介紹。通過傾聽學生,一位好的教師能準確地判斷學生們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們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從而果斷地決定在何時介入討論,以何種方式介入。通過傾聽學生,教師還能對各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判斷由教師對作品的補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的。

  實際上,正是通過傾聽學生,通過關注學生的即

  時表現、學生的觀點和發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奮與疑惑,教師對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做出決策。

  當然,在學生首先講透了各自的理解之后,教師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地、平等地參與了學生的討論,他講了他個人對這部作品的了解、感受和認識,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評價、理解和支持。而且,由于學生的經驗與知識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師的專業出身和經驗閱歷,在學生交流探究感受與體驗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使整個研討過程發生了令人興奮的喜劇性變化。

  四、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探討式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學生、教材之間開展交流、對話等相互作用("互動")過程中,"視界"的交接、沖突、介入與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關注對話"現場",而不要只盯著預定的教學內容。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的比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系,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

  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許多探究活動,有的提供了許多供學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結論直接呈現在教材中,意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對于這些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自主活動提供機會和空間,不要越俎代庖,代為探究,更不要以"講授探究"代替"親歷探究"。如地理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第22頁圖7.9至圖7.12,提供了1998年日本進口的主要工業原料所占百分比、1998年日本主要產品占世界市場的百分比,以及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日本主要產品的輸出地。這些數據和圖片,充分表現出日本加工貿易經濟的特點。學生通過對這些原始素材的探究、思考,是能夠分析出日本經濟的特點的。教師應該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引導他們對這些圖表進行自主解讀和探討,而不要一上來就直接講出日本加工貿易經濟的特點是什么。

  當然,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應該特別強調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包括增進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生探究素質的不斷提升,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問題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探究,即:探究的進度能否由教師預先確定或設計;是否應該先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地開展非指導性的探究;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么,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導是必要的,怎樣指導才算充分了;何時需要提供背景資料或有關信息,何時傳授相應的準備性知識,何時推薦學生閱讀教科書,或向圖書館、互聯網、成人求助?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要介入得過早(學生還沒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長時間),以致阻礙了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差一點我們就要找到答案了!"),也不要介入過晚以致讓學生過久地處于無助狀態甚至陷入危險之中。要防止不必要、不應該的指導,以免剝奪了學生嘗試—錯誤和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也要防止不夠充分的指導,以免學生感到手足無措。

  這些,都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針對不同的探究活動,進行不同的指導。

  五、培養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新型教師

  目前,我校已有多媒體教室2只,但長期以來,由于辦公電腦相對少,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一直停留在“應付”的階段,多媒體教室的利用率較低。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隨著辦公電腦基本到位,課件制作室也已基本具備,我校將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掌握多媒體技術。逐步使中青年教師能夠獨立制作、開發多媒體課件、開設多媒體公開課、示范課。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大大加強了直觀教學的效果,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創造教育的實踐。今年,學校主頁初步建成,并且已經連上國際互聯網。主頁是宣傳學校的一個重要窗口,展示學校形象的重要舞臺,傳播學校動態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建設一個完整的學校主頁,將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作,信息面廣、涉及部門多,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今年我們絕大部分教師已參加了網頁制作的簡單培訓,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趁熱打鐵,中青年教師要繼續不斷學習網頁制作技術,提高現代技術水平。學校的主頁將在下學期作全面的調整,增加師生作品欄目、資源共享欄目、建立各個教研組鏈接、部分班級鏈接。因此,在xxxx年我校在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建立教研組網頁,完善校園網。

  2、培養中青年教師獨立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3、培訓中老年教師網上查詢、下載資源的能力。

  4、加強課堂電教手段的使用。

  5、建議逐步做到無紙化備課。

  我校要求各教研組要成立網絡骨干小組,大科組2~3人,小科組1人,學校統一組織安排時間每學期對各組骨干成員加以培訓,以提高骨干教師網頁制作和收集教學資源的能力。同時,學校也定期對45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予以培訓,從而提高他們網上查詢資源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水平。

  以上是我校實施課程改革以來的一些做法,還有很多不周之處,我校將在今后的課程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總之,我校在課改中邁出了第一步,不管這一步是大是小,我們都將追求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實實在在,讓這第一步走得堅實穩妥,真正做到“課程改革,第一步,走好!”

【課改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05-21

中學課改工作總結05-21

數學課改工作總結02-04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優秀05-19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15篇)12-11

小學語文課改工作總結01-07

小學數學課改工作總結05-24

教師課改工作總結09-24

高中課改工作總結(精選10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