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普工作總結

時間:2024-10-18 14:55:21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科普工作總結(通用18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工作或某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幫助和借鑒的一種書面材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普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科普工作總結(通用18篇)

  科普工作總結 篇1

  近三年來,為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推動“科普進社區”活動的深入開展,提升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和精神文明素質,漓江路社區在開展科普工作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創建科普示范社區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科普法》,努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的貫徹實施,創新地開展好科普工作,加大科普工作的宣傳力度,加強宣傳陣地的建設,以社會單位為依托,以科普活動為載體,以創建科普示范社區為目標,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整體推進社區科普工作,為促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xx年榮獲漯河市科普文明示范社區稱號,20xx年榮獲河南省科普示范社區稱號。

  一、領導重視、關愛有加

  宣傳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是全面提升居民精神文明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是創建花園社區、文明社區、和諧小區的重要保證。在科教進社區活動中,公司領導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一是將科教工作納入社區重要工作之一,列入儀式日程,認真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剛開始的時候是利用社區活動室和圖書室來宣傳科普知識,后來社區在香榭里小區、紫薇花園小區、雙匯小區三個院分別設立了三個宣傳櫥窗,將科普知識圖片等放進櫥窗,讓居民閱覽,解決了更多居民學科學、知科學的難題;二是社區將科普創建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是提升社區居民精神文明素質的重要舉措。社區科普創建工作不但納入了年度工作計劃,更重要的是狠抓工作落實和實際效果。分別建立了激情廣場大家跳健身隊、羽毛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秧歌表演隊、太極劍、扇子舞等表演隊。在社區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模范帶頭作用下,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各類寓教娛樂活動,為普及科普宣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在財力上給以支持,為各種表演隊伍提供場所、道具,利用表演的有利時機,對觀看表演的居民進行科學與健身的宣傳,累計向發放宣傳單35000余份,使廣大居民充分認識到崇尚科學與健身強體之間的緊密關系,從而紛紛參與活動中去。

  二、寓教與樂、志愿在先

  建立健全網絡組織,加強對社區科普工作的領導,對科教進社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使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用科教活動推動社區居民精神文明素質的提高。漓江路社區成立了科普領導小組,社區一把手任組長,成員主要有法律顧問、醫院院長、學校校長等組成。并安排專人負責社區科普工作,根據工作計劃內容對活動開展實施。針對漓江路社區居民多、管轄范圍大的實際,社區組織了40位樓院長義務為居民服務。并由居民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專門負責科普工作。在普及內容上力求廣泛、通俗,主要以居民手冊、科普知識、生活常識、法律常識等為主。使居民在閑談中、晨練中、活動娛樂中受到了科普知識教育,總之利用一切時機大談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除此之外,漓江路社區還充分發揮社區社區遠程教育平臺的作用,開展科普夜市活動,每逢節假日、月末在社區煙廠花園廣場播放科普知識宣傳片,并將相關科普節單印制出來由居民挑選自己想看的節目進去播放,深受廣大居民的歡迎,共播放科普節目15場次,受益居民7000余人,為科教進社區做出了貢獻。

  三、完善設施、方便居民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科普進入社區創建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基礎設施方面漓江路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分別在三個居民集中居住小區設立了三個櫥窗,既是板報欄又是宣傳欄,根據需要不斷的更新內容;二是社區設立了三個活動室,一個圖書室閱覽室,內有報紙雜志,科技、保健、生活各類圖書近萬冊;一個科普學校,內有電腦、vcd、投影儀等設備。一個居民活動室,內有電視機、音響、卡拉ok、棋牌等設備。這些活動室的設立為普及科普知識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特別是科普學校的設立,社區居民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場所,每月有一次健康講座,聽課人非常踴躍。科教進社區活動的開展以來,共舉辦專家講座、播放科普教育片27次、參加人數累計達6000人之多;三是硬化活動場地,將社區煙廠花園內原先分散的幾片居民健身活動硬地,協調建設部門進行連片集中硬化形成了活動廣場,并建設多條“卵石”足療道路,為社區居民喜愛強身健體的太極拳、太極劍、扇子舞、羽毛球比賽等活動提供了充足的場地。基礎設施的完善,為社區不同喜好的居民提供了活動場所,達到了科學健身強體的目的。

  四、文明和諧,成效顯著

  在每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普日”,漓江路社區都會組織人員走上街頭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向過往群眾播放科普宣傳片、散發科普宣傳資料、免費測量血壓、健康知識咨詢,并向附近的農民工朋友宣傳安全生產知識等,通過科普活動這一有效載體,真正做到“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讓廣大社區群眾學會“依靠科學、健康生活”,“享受科學、健康生活”,實實在在地將《綱要》落到實處。為滿足社區居民崇尚科學、增長知識、健身健體、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我們積極打造特色文體團體的品牌,推進和諧社區的建設。群眾性文體團隊形式多樣,活動紅火,促進了居民的健康快樂,展示了居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下里巴人藝術團就是一支活躍在社區以中老年人為主的藝術團隊。是社區科普教育的中堅力量,在社區領導的支持下,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崇尚高雅藝術,充分活躍了社區文化生活,帶動了社區居民紛紛加入。多次代表社區在各種比賽中獲獎。他們利用各種演出機會將科普知識送到社區、送到企業,她們的'演出常常讓眾多居民群眾在藝術美的享受中接受科普教育。如今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已在漓江路社區蔚然成風,社區居民科技意識明顯增強,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明健身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科教進社區活動開展以來,漓江路社區未出現一例迷信活動和邪教組織活動,居民有安全感,自豪感,精神文明素質和身體素質明顯增強。現在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人數多了,關心社區建設的多了,參加鍛煉的人多了,居民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今后科普工作的開展,還需切實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繼續為居民開展各類科普活動,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繼續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以量的積累,求質的飛躍,使科普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科普工作總結 篇2

  一年來,造漆村社區科普工作成績突出,科普工作深受群眾歡迎,其中李春迎同志做了較多工作,具體如下:

  1、搞好了社區科普活動和宣傳欄、黑板報等科普宣傳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并負責住持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聽取科普專干和科普志愿者的工作匯報。對于群眾要求最強烈、意見最大、又能夠馬上解決的突出問題,立即整改;不能獨立處理的'困難問題,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聯系,協調解決。

  2、負責組建了技能培訓、文娛活動等群眾科普隊伍。尤其是舞蹈隊等具有廣大群眾基礎的隊伍,不但加強了現代小區一門一戶,鄰里間溝通和交流,還增強了社區凝聚力,為居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展示健康生活新風貌的大舞臺。在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科普活動中,引導居民自覺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了居民自覺抵制各種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說的能力。

  3、加強對社區文化經營戶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每周至少兩次要到市場進行常規檢查、詢問情況,使經營戶加深對“文明經營、遵章守紀”的認識。同時,擔任社區網吧監督員,加強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音像店販賣違法光碟的監督。目前為止,社區文化市場無重大事故發生,既滿足了居民多途徑學習科學文化的需要,在一定層面上抵制住各種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說的侵襲,為居民創造出一片科普學習凈土。

  4、為解決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消除“零就業家庭”,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科普專題活動。組織了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勞動技能培訓班,組織了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招聘會,聯系用工單位。通過這些活動,使一些困難家庭生活好轉,社區沒有發生集訪、上訪現象,為和諧社區的建設做出了一定貢獻。

  科普工作總結 篇3

  十二五以來,市地震局在省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結合地震應急工作的實際,努力創新工作舉措,使地震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培訓工作不斷取得新發展。據統計,十二五期間,組織培訓活動5次,培訓480人次;舉辦講座8次;開展主題宣傳周5次;制作宣傳展板30個;發放地震科普知識資料12000余份。在抓地震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培訓工作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四進四促”。

  一、科普宣教進農村促農民加深了解。

  我們以每年一次的科技活動周為依托,在活動周選定的鄉鎮所在地,通過擺放展板、播放錄像、發送資料等形式,吸引農民朋友了解地震應急科普知識。如2013年,我們在西流河的徐家、茭排兩個高速公路還建村,舉辦了地震安全農居工程的宣傳,讓農民知道建設安全農居的重要性。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還為茭排村申請到省地震局安全農居示范工程項目,獲得立項資金19萬元。

  二、科普宣教進社區促居民提高覺悟。

  針對社區人口密集、難于疏散的特點,我們每年都會選擇1-2個社區開展宣教活動,讓廣大居民知道地震發生后應急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識。如去年,我們利用市劉潭公園擴改建的有利時機,動員施工單位增加公園廣場應急避難的功能,新增設了“四通四所”,并在廣場四面都標識了醒目的應急避難字牌,讓平時休閑娛樂的社區居民知道有了這樣一個場所,有效地提高了他們臨震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覺悟。去年該項目經我們申報,被列為省級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獲得60萬元的立項支持。

  三、科普宣教進學校促學生增長知識。

  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他們來自于千千萬萬的家庭,讓學生知曉地震應急科普知識,既能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又能讓地震應急科普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為此,我們爭取市教育局的支持,在全市選擇了七所學校,作為地震科普宣傳示范學校,分別是實驗一小、二小,二中、三中、中學、八中,實驗高中。我們要求示范學校每年要開展櫥窗、展板、影像、講座、演練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去年經過檢查后,我們為七所學校都頒發了示范學校證書。這一活動深受廣大教師學生的喜愛,如市實驗高中的一名女學生,在聽了地震應急避難的講座后,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我們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我們今后如果到外去求學、工作、旅游,這些知識大可以派上用場,對自己是大有教益的,這類活動對我們學生很有必要。

  四、科普宣教進機關促干部深化認識。

  市地震局是地震應急科普宣教的`主管部門,干部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認識水平直接決定工作開展的效果。我們每次科技活動周期間,都會在機關一樓大廳安排地震科普展板和應急資料,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去觀看,并且還會組織一些演練活動,如逃生、滅火、互救等。有一位機關干部,經過幾次的活動之后很自信地說,今后如果萬一碰到地震,不管自己當時身處何種狀況之下,相信自己都會從容有效地應對。通過這樣的活動,也很好地增強了機關干部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雖然過去我們的工作有一些嘗試,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與先進單位相比還有不少差距,還存在資金不足、人手不夠、辦法不多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下階段工作中,我們將對照先進找不足,對照問題找辦法,做到因地制宜作謀劃,點面結合抓促進、揚長避短求實效,不斷推動我市地震應急科普宣教工作取得新成效。

  科普工作總結 篇4

  近年來,我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科普活動,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全鎮科普再上新臺階,鄉鎮科普工作。現將整個創建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強化領導,層層建立科普網絡

  在開展科普示范鄉鎮創建活動中,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組織領導保證、活動經費保證、科普網絡保證,確保科普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年初,黨委政府重新調整了分管科普工作的領導班子,進一步充實加強了科普工作的領導力量,把科普工作納入了全年精神文明百分賽考核,分別與各村、廠、單位簽訂了全年考核合同,對全年科普工作前6名的村實施單項獎勵。同時,把科普經費列入了財政預決算,并提交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為確保科普工作卓有成效,年初、年中、年底每年至少都要開三次黨政專題會議,討論活動方案,檢查實施情況,研究工作對策,為年底考核兌現做好充分準備。在日常工作中,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參加科普活動,帶頭宣傳科普知識,特別是科普活動周期間,帶頭開展各種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了黨政領導的率先垂范作用。在強化領導的同時,我們充分發揮科協網絡的功能作用,鎮、村和企業都建立健全了科普網絡,全鎮18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由村主任為主的科協分會,70%以上的企業成立了非公企業科協,由工會主席兼任科協秘書長,全鎮擁有科普志愿者隊伍498人,16個村獲得了科普文明村榮譽稱號,西橋村榮獲市首批科普示范村稱號。

  二、以陣地建設為載體,積極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

  近年來,我們以陣地建設為抓手,努力推行科普工作陣地化、網絡化、特色化和系列化,較好地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1、抓“四個一”工程建設,努力建設具有鄉土氣息的科普陣地。全鎮18個行政村,已有15個村基本達到“四個一”工程的要求,基本達到了鎮有圖書館、村有閱覽室,其中西橋村擁有科普圖書3000多冊,80%村分別建立了木質、鋁號合金標準5米長以上的科普畫廊,西橋村還建成了10米以上的電子科普畫廊,堅持每季一期科普宣傳內容,80%都建立了科普活動站,堅持做到有制度、有活動、有記載。“四個一”工程的開展為方便群眾學科學、用科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東聯、焦堡、焦蕩、西橋、張橋等村經常利用科普活動站組織農技培訓,深受群眾歡迎。

  2、抓遠程教育,建立具有現代化服務功能的科普平臺。在所有科普活動站,都配全配齊了遠程教育網絡,每月集中開展一次科普知識講座,分別由科協、成人教育中心、農技、婦聯等部門輪流組織專題講座。

  3、抓專業協會建設,工作總結《鄉鎮科普工作》。至目前,我鎮已擁有各類專業協會25個,其中20xx年新增6個,分別為養菜牛、龍蝦、山羊、蔬菜、生豬、苗木,新增協會會員59人,其中焦堡村菜牛協會投資規模60多萬元,發展菜牛200多頭,今年可獲利20多萬元。西橋村把推進高效綠色農業與發展各類專業協會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黨團員、群眾骨干的推動作用,全村五個協會組織開展有聲有色,得到了省市專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今年圩港村、薛莊村充分發揮本地能人作用,帶動20多戶大搞高效規模農業開發項目,兩個基地、兩個協會開發了1100畝的蔬菜項目,焦堡村骨傷協會名聞遐爾,享譽大江南北。

  4、抓基地建設。至目前,全鎮已建立各類科普示范基地6個,其中20xx年新增3個,分別為西橋村銀桑基地、圩港村王氏生豬養殖基地、張橋村150畝花卉苗木基地、鎮西村龍蝦養殖基地、薛莊圩港500畝蔬菜基地,其中,西橋村500畝銀桑、銀果高效種植示范基地獲江蘇省科協命名,并獲補助6萬元。圩港村王氏養豬貿易公司獲泰州市政府命名,并獲30萬元無償補助。今年新增3個基地總投入高達280萬元,不僅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且拉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5、抓特色學校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陣地作用,培養下一代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全鎮現有4所中小學,已在張橋中心小學建立了科普特色學校,成立了由支部書記為主的青少年科普網絡,定期開展科普進校園、科普大蓬車、科技動手競賽、金鑰匙競賽等活動,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獲得各類科技競賽單項獎。

  三、正常活動創特色,科普服務經濟雙推進。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科普工作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科普工作作為提高農民素質,提高科學種田水平,發展農村產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努力做到有成效、有特色,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具體工作:

  一是抓正常活動。堅持做到科普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正常化,年初有計劃,平時有活動記載,年終有考核評比,一年工作有完整的檔案資料,例如科普宣傳周組織義務人員義診,組織電影院放科普電影,組織科普志愿者上街義務修家電,組織農技人員田頭講農技等。

  二是抓創建。近年來,我們每年都抓一批科普典型村、典型人,把科普宣傳、科普服務融入科技創建,融入學、比、建活動,一年中先后多次組織創業典型事跡介紹,組織反封建迷信教育等效果十分顯著,例如西橋村聘請南農大來村講銀果栽培技術,我們就組織全鎮人員參加。今年鎮上還聘請了南林大的專家專題講花卉苗木栽培技術,兩次培訓吸引了全鎮400多名干群參加,效果十分顯著。

  三是抓學以致用。為了更好地推進科普工作與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鎮科協還建立了21個科普聯系點,對凡在農技推廣、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特色農業方面取得成效的主動介入,落實為固定的聯系點,并以此為網絡,定期組織交流、培訓、學習,幫助廣大群眾切實解決農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資金難題,以科普帶動“一幫一”,以科普引導農技大合作,帶動共同致富。我們的這一做法得到了基層干群的高度評價,不少群眾說,科協組織不僅是農民的科普之家,更是學科技用科技的協作之家。

  以上是近年來我鎮在創建科普示范鄉鎮工作中的一點情況總結,對照上級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發揚成績,在今后工作中加強領導,以特色、特點、特長為科普工作的主旋律,使之成為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徑,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人民,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我鎮科普工作再登新的臺階。

  科普工作總結 篇5

  xx鄉位于原平市東北方向,總人口15000余人,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年來,xx鄉黨委、政府著眼于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把“科技教育興鄉”作為強鄉富民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大科技致富技術培訓力度,創新科普活動形式,使全鄉科普工作得到深入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促進了經濟的快速高效發展。

  一、領導重視是科普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

  xx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科協工作,緊緊圍繞農業增收、農民增效兩大目標,高舉科技大旗,加強農村科普工作,使農村經濟呈現勃勃生機。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鄉里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科普工作領導組,制定了創建科普示范鄉的實施方案和基層黨員、干部培訓規劃,以及農村致富技術函授教育方案,建立了農村科技教育工作責任制。在全鄉范圍內形成了黨委、政府總抓,鄉科協牽頭,鄉各部門和全社會普遍支持廣泛參與的科普工作格局,為全鄉科普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措施有力,目標明確。鄉黨委、政府把科教興鄉納入主要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了科學考核指標體系。要求各具體負責及相關部門把科普工作擺上議事日程,通過政策引導、加強管理、增加投入等多種措施,切實加強和改善對科普工作的領導。

  (三)是加大投入,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從20xx年開始,鄉科普經費按上級有關規定足額到位,并專款用于科學普及、人才培訓、科普宣傳、學術交流、技術推廣等活動,去年落實科普經費7500元,人均達到0.5元,保障了全鄉科普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真抓實干是科普工作有效開展的`保證抓落實,是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

  1、抓科技培訓,提高全民素質。20xx年5月我鄉成立了農牧科技推廣應用協會,吸收了會員115名,這些會員每年都接受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教育。協會每年邀請省農科院、原平農學院的教授、學者和市蔬菜辦、農業局種養專家、林業局專業技術工程師,舉辦兩期以上“農村科技致富新知識培訓班”,重點傳授奶牛、小尾寒羊的舍圈科學養殖以及溫室大棚蔬菜的科學種植、核桃、大杏、紅棗、干鮮水果的修剪定植等先進實用技術。全鄉每年約有600余人次參加了培訓。由于培訓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堅持從“三農”問題的實際需要出發,努力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使每期培訓都是有較強的地域性、適用性,同時也是有較強的示范性和輻射性,受到廣大農民的好評。

  2、抓科普活動周,深化科普工作力度。為了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強化宣傳效果,在每年五峰山省級森林公園旅游月活動期間,由鄉科協牽頭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科普活動周”。活動期間,圍繞“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小康”的主題,共發放實用技術圖冊10000余份,發放各類報刊和宣傳資料20xx0多份,為擴大影響,提高效果,還以南頭村、練家崗等科普文化大院,組織了“科技之聲”文藝匯演,通過快板、三句半、小品、相聲、歌曲等表演形式。歌頌了黨,贊揚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3、抓網絡建設,建立完整的科普體系。全鄉每個村都建立了科普隊伍和科普活動基地,建立科普示范戶30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5個,建立農村專業協會48個。目前,鄉、村、戶及行業的科普網絡逐步形成,極大地推動了全鄉的科普工作。

  4、抓隊伍建設,強化科普人才支撐。近年來,著力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鞏固提升鄉農牧應用推廣協會,建好主導隊伍。二是發展基層科普服務組織,建好骨干隊伍。25個村建立了科普分會。三是培育發展科技帶頭人,建好基礎隊伍。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示范帶動,培養發展各類科技示范戶30戶,科技致富能手310人。

  5、抓基地建設,發揮科普示范作用。全鄉共建立各類科普示范基地8個,既有養奶牛的,也有蔬菜玉米制種和機械制造的,在全鄉起到了較好的科技示范作用。科技與經濟的有力結合,不僅促進了農民的增收,也調動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科普工作有效開展的根本。科普工作的深入開展,有效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是幫組農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針對農民在畜牧業和蔬菜種植業中存在的問題,鄉黨委、政府和省市有關部門及時聯系,幫組農民解決了奶牛養殖中死亡率高、配種繁育技術較差等難題。涉農學會針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組織技術引進,開展技術服務,幫組解決了動植物病蟲害防治、優質苦蕎、奶牛胚胎等繁育25個技術難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xx年,全鄉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態勢良好,糧食作物面積達到4.32萬畝,總產量達到1717萬公斤,比同期增長19.35%。全鄉牛飼養量達到1491頭,羊飼養量達到12536只,豬飼養量達到7548頭,農村經濟總收入發展到10444萬元,同時增長了9%。

  科普工作總結 篇6

  (一)做到組織落實:

  成立了公司科協,領導高度重視,設由公司總經理兼任科協主席,由公司副總經理任副主席,由技術部長任秘書長,設立一名兼職干事負責科協日常工作,科協會員由精干的技術人員組成。這樣的組織機構為順利開展科協工作,與生產技術相結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不斷地完善制度:

  我們正在籌備建立了《科協年會制度》:每年我們都召開科協年會,年會中做《年度科協工作總結》、《下一年度科協工作方案》等方面總結與報告。由科協主席及副主席做科協年度工作總結、下年度工作安排,及宣讀年度對科技成果與技術革新項目的'獎勵決定。不斷地完善制度的,將會營造一個新的創新環境,鼓勵創新,支持創新,通過有效機制的建立搭造一個平臺。讓一切有志之士在技術創新舞臺演藝一場技術創新的劇目。

  (三)技術創新:

  1、突出自主創新,引進先進技術。在全體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今年獲得了科技創新獎,新產品“高性能雙相乳化佐劑”已被端州區科技局立項,并先后申請了四項實用新專利。

  2、科技攻關擴大協作,包括企業內部技術人員的重新組合及與大專院校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先后與廣東醫學院、中國廣州測試分析中心、新疆天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院校、企業合作開發、創新、改革,并取得好的成效。

  3、加大技術人員培訓力度,我們每年均有計劃步驟開展各類專業技能培訓、理論知識培訓。總之,公司科協在新時期、新任務、新形勢下,科協工作帶動了科技興企,也切實給企業帶來了收益和經驗。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充分發揮科協在科技創新工作中的作用,加大創新力度,再開發新產品,完善和改革老工藝,不斷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為企業創新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廣東省肇慶市超能實業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

  科普工作總結 篇7

  20xx年,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和區科協的指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和服務工作大局,加大科普宣傳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為推動倉山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做積極貢獻。去年以來主要開展如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科普工作的領導,不斷健全完善科普宣傳工作的網絡

  年初,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研究部署20xx年全年工作時,把科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訂了科普工作年度計劃,列入街、居目標考核管理,做到科普工作與經濟工作一樣“統一部署、統一檢查、統一表彰”。同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轄區科普工作網絡,形成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以各社區科普領導小組為依托,以社區志愿者科普服務隊為基礎的三級街、居科普工作網絡,為轄區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服務。同時,加大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培訓工作力度。去年8月份和10月份,分別舉辦了三叉街街道科普干部業務培訓班和三叉街街道科普知識講座,有近百名基層參加培訓學習,增強科普宣傳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有力推動街道科普工作的開展。

  二、加大科普工作的宣傳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廣泛開展“堅持科學發展、共創和諧街道”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推動“科教興區”的.戰略實施。緊緊圍繞街道經濟建設與和諧社會,瞄準街道發展目標,精心組織各類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科學發展,共創和諧與自身利益的內在聯系,自覺做和諧社區的建設者和推動者。同時,積極探索科普宣傳教育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宣傳教育工作水平,努力推動三叉街地區經濟建設平穩較快發展和多項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去年以來,我們以“20xx年科技·人才活動周暨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為重點,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5月22日,市、區科技局、科協在我街道黨員林舉辦20xx年科技·人才活動周暨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舉辦了防災減災、科學生活、食品安全等科普知識展覽,同時邀請福州市環保、衛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專家到活動現場為群眾提供咨詢和醫療服務,街道科協干部和社區科普志愿者向群眾發放科普資料、實用技術小冊子等宣傳品。街道和社區文藝宣傳表演了腰鼓、扇舞、太極劍等精彩節日。街道黨政領導、街居干部和社區群眾等300多人參加宣傳活動。

  街道科普教育宣傳不斷向社區、企業延伸。覆蓋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學校。在“4.22”地球日宣傳活動中,街道科普干部和志愿者在黨員林向群眾宣傳保護地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發放環保等各種宣傳材料,使廣大群眾認識提高了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自覺地共同努力培養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并積極行動起來,加入環保工作行列,從我做起,保護美好家園,推動綠色消費,崇尚節儉、適度,節約能源,減少污染。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科普知識和愛科學的意識,深入群眾思想,漸漸化作自覺行動,。科普素質和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除此之外,我們還舉辦了暑期科普夏令營活動,組織小學生開展科普實踐活動,受到廣大青少年和家長的歡迎。街道科協開展的“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全民參與全力投入全面預防”等科普宣傳活動都吸引了廣大社區群眾踴躍參與。

  三、以科普宣傳工作為契機,推動關愛活動進萬家

  在宣傳普及科普知識的同時,我們把關愛社會弱勢群體作為科普教育宣傳的一次重要內容。去年春節期間,區科協領導和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明輝、辦事處主任鄭淑蘭、副主任鄭惠如參加科普關愛活動,深入街道社區慰問和探望生活困難的群眾和孤寡老人家中,帶去慰問金和節日禮品,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使社區困難群眾過一個祥和、平安的春節。2月28日是我國傳統的“拗九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街道科協在社區開展“拗九節敬老活動”,組織社區科普工作志愿者,在社區煮拗九粥贈送60歲以上老人,街道黨政領導和科協領導前來祝賀,和老人一起過拗九節。老人們捧著一碗碗香甜的粥,高興地稱贊街道社區對他們的關愛。街道社區科普志愿者在深入院落樓道宣傳科為知識的同時,經常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和困難群眾辦好事實事,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稱贊。

  科普工作總結 篇8

  在區科協的直接領導下,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以人為本,立足社區,進一步發揮教育的導向功能,營造“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圍,歌頌表揚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傳播貼近居民生活的各種科學知識,適應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進社區居民提高科學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使轄區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復興路社區在科普教育中的具體工作如下:

  一、健全組織網絡

  社區主任親自抓,其他群干主動出點子提建議,把科普工作納入社區工作的議事日程,并明確書記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納入社區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社區成立了以社區主任張海麗為組長,社區群干為組員,有九人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領導小組。黨員、中心戶長為主體的退休人員組成科普志愿者隊伍。加強科教領導小組的自身建設,是科普進社區為創建科普文明社區的有力保證。

  二、加強社區科普教育建設

  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堅持學習制度,統一思想認識,社區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科普領導小組一般人首先加強自身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科普法》,開創科普事業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資料臺賬。現已按上級來文、組織機構、工作計劃、活動記錄、工作總結,五個目錄列入臺賬,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社會化。宣傳發動召開不同類型的會議和組織學習。

  三、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

  讓科普活動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不斷開展以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健康知識、運動與健康等多種知識穿插期間。使居民在娛樂中接受科普教育。為了確保科普活動的定期開展,結合我社區實際情況,我們有計劃、有內容、有專人負責、有檢查、措施落實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來,我們已開展數次科普教育活動,平均兩月1次,達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科普知識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陣地進行科普宣傳。

  在社區市民學校,開展各類形式的科普宣傳,開展反對邪教、家庭養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結合不同時期的情況和社區工作重點的變化,宣傳不同的科學知識,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堅持傳播貼近群眾的科學知識為出發點,讓廣大群眾了解科學、掌握科學、用科學來指導生活。針對本社區居民的需要為居民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科學知識提供便利。搞好社區科普教育,是社區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立足社區,服務社區,以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為宗旨,著力加強科普知識的培育,幫助居民確立科技興市的認識,為我國的科普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科普工作總結 篇9

  20xx年,護安鎮的科普周工作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在區科技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科教興國”、“科教興鎮”戰略方針,以培養衛生科技人才為重點,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和各項培訓工作,開展衛生科普宣傳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具體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搞好衛生科普工作是關系衛生事業發展和能否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的關鍵,各醫療衛生單位高度重視衛生技術人才的培訓、衛生科普宣傳和新技術的學習、推廣和應用。我鎮成立了由鎮長為組長,副鎮為副組長和各鎮屬單位為成員的科普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實施衛生科研教育宣傳工作。醫療衛生單位相繼成立了衛生科普工作領導小組,做到一把手親自抓,層層分解落實目標任務,責任到人。

  二、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醫療質量

  繼續加強各醫療衛生單位技術人才培訓工作,通過函授、離職學習等各種形式,開展培訓工作,加強培養學科帶頭人,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更為地為患者服務。各醫療衛生單位針對非專業技術和業務較差的人員廣泛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對業務較好的'醫務人員要求再學習、再教育,并發表論文,開展學術活動等。

  三、加強健康教育,開展科普下鄉活動

  為了提高廣大群眾的衛生科普知識,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我們經常組織醫療衛生下鄉活動,利用廣播、板報、簡報、專欄、發放資料、街頭義診等形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通過廣泛宣傳,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衛生意識。

  今年全鎮衛生科普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不斷總結完善,努力促進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

  科普工作總結 篇10

  20xx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科普》、《科普條例》,采取多種形式,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刻領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重要內涵,進一步明確目標,抓住重點,加強領導,突出特色,充分發揮機關處室、市青科教協會以及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主體作用,優化盤活科普教育資源,大力推進科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創新科普能力、為XXX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了一些基礎性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完善機構制度建設,促進科普工作規范發展

  1、切實加強領導。為進一步健全科普機構組織,我局增加副局長雷忠良同志領導科普工作,以加強我局科普工作的領導和管理。20xx年我局還充實一名正處級干部,專職負責科普工作,同時進一步理順青科教協會內部管理關系,健全10個專業委員會,進一步推動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

  2、充分發揮科普資源的平臺作用。按照《XXX市科學大使行動計劃方案》要求,20xx年廣泛利用社會優質科技資源,充分發揮學校關工委、團委、學生會、少先隊等社團作用,投入270.6萬元科普經費,初步構建了9個“科學大使進校園行動計劃”科普項目平臺;支持建設了10個科普教育基地、73個科普特色項目;拓展27個農村青少年科普項目。

  3、加強工作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了教育局教育科研網、“市青少年科普谷”、“天河部落”等科技教育工作網絡建設,保證了青少年科普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每個科目有人輔導,從市到區(縣級市)形成了科普教育、及時發布科技活動和科技競賽信息的管理網絡。

  4、完善工作制度。在市普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擬定了《XXX市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實施方案》討論稿,支持海珠區教育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海珠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意見》,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穩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凸顯科普活動顯示度,打造科普教育品牌。

  1、不斷創新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xx年,我們配合全市科技活動周等重點工作,組織全市近30多萬中、小學生參加了這一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在全國大賽上,我市獲得4個一等支撐機構)幾個體系,目標不同、時間不同、標準不一、取用類型各不相同,一方面導致科普活動在規模性、普及面、顯示度等方面沒有得到有效提高,耗損了學校和師生參與科普活動的精力,既沖擊或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又影響了科普教育活動的效果。

  2、爭創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科普教育品牌。

  我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充分利用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科普教育的良好基礎,全面推進該項活動上水平、出品牌。推動各學校積極開展學生航空航天模型科技活動實踐,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苗子。我局克服“甲流”的.影響,組隊參加第十一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科普活動總決賽,獲得金牌5枚、銀牌3枚、銅牌5枚、一等獎22個、二等獎17個、三等獎9個,總成績居全國領先水平。比賽期間,進行“科普傳薪火”活動,派出XXX市第六中學、XXX八一希望學校老師帶領學生到遵義市第一高級中學進行青少年“手拉手愛心互動,夢想飛翔”科普活動,促進邊遠地區學校開展科普活動。

  3、發揮傳統優勢,創新海洋科普教育活動特色。

  按照市科普辦關于科技活動周的文件和我局《關于在20xx年XXX市科技活動周期間舉辦市中小學科普教育系列活動的通知》工作計劃,我局克服“天鵝”、“莫拉克”兩次臺風和甲型H1N1流感影響,組隊在“20xx第十屆我愛祖國海疆教育活動”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科普教育活動總決賽中,獲得7金、6銀、10枚銅牌,22個一等獎、21個二等獎,23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名列全國前列。白云區、海珠區參賽隊員表現非常出色,尤其是越秀區建設六馬路小學實現開賽十年來我市“極速號水上足球”比賽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4、努力提高機器人教育質量。20xx年“重建家園”、“我的飛天夢”、“應對氣候變暖”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活動,經層層篩選,全市共有200多個隊伍、近500多名學生參加了比賽。

  20xx年XXX市中小學智能機器人競賽活動,全市共有213支代表隊、308位學生參加本次活動的機器人滅火、機器人足球、機器人擂臺、FLL機器人挑戰、3D仿真虛擬機器人5個比賽項目。經過競賽角逐,35支參賽隊伍獲一等獎、58支參賽隊伍獲二等獎、86支參賽隊伍獲三等獎、9支參賽隊伍獲優秀獎,270位學生獲得不同等次獎。本次競賽既有青少年機器人比賽的傳統特點,又考慮農村及邊遠學校進行機器人科技教育的實際困難,實行了改革,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試點進行“3D仿真虛擬機器人”比賽項目,在競賽內容上賦予迎“亞運”新的科技題材,強化科技精神與競技精神的緊密結合,為青少年提升文明素養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5、加快建設科普教育特色項目。20xx年,我局投入150萬元,加快第四批科普教育特色項目建設,支持農村地區學校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同時還由青科教協會科技體育協會組織專家、科技輔導老師,深入到增城、從化、花都以及白云區的學校進行科普特色項目輔導活動。

  6、拓展有特色的中小學生科普夏令營。由于受到“甲流”的威脅何影響,今年科技夏令營活動被取消,但是我局結合科普教育均衡發展,支持勞動技校試點改革,扶持農村地區的科普教育,將夏令營活動計劃內容調整為冬春季,到從化市、增城市等邊遠山區學校,進行科普送教下鄉活動,共有1840名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參加。取得很好效益。海珠區少年宮延續夏令營活動內容,在科技巨星錢學森逝世后,請知名科學家許光明研究員進行講座活動,結合介紹錢老的生平闡釋科技發展史,使營員們近距離地接觸高層次的科學家

  三、優化科普資源,加強科普基礎建設

  1、積極推進校外科普實踐基地建設。20xx年,我們在配合市科技局完善校外科普活動場所與學校科學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的同時,又投入48萬元,加強市科普辦公組織專家評估、推薦的12個XXX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設。

  2、運用信息技術提升科普教育工作水平。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科普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目前市青科教協的青少年科技網站已經建成,不少科技工作者、省市等級學校已經建成自己的網站。

  3、努力強化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我局指導市青科教協會積極組織全市科技輔導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并免費贈閱有關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書籍和資料。20xx年協會和各專業委員會、XXX市電教館共組織培訓和講座45場次,10400多人次參加了各種科技輔導員培訓活動。

  4、開創青少年科普傳播導師團的建設。20xx年配合市科技局和市科協,成立“XXX市科技導師志愿者團”,實施《XXX市科學大使行動方案》,并且投入27萬元專項經費,選定中山大學、XXX大學、XXX醫學院、廣東廣雅中學、XXX市第六中學等8個平臺,20多個進校園項目,開展科普講座,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等相關科普工作,為我市青少年科學技術的教育和普及開始發揮重

  科普工作總結 篇11

  21世紀,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新經濟時代,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機遇。在過去的一年里,貴陽生產力促進中心為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弘揚科學精神,在普及科學知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利用網絡普及科學知識

  貴陽生產力促進中心依靠自身優勢,建立起三個綜合性互聯網網站:“貴州中藥現代化信息網”、“貴陽科技信息港”以及“貴州新材料信息網”。利用網站傳達科技信息以及相關知識和動向。

  1、“貴州中藥現代化信息網”主要介紹中藥知識以及技術開發和運用,同時也是中藥企業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技術項目申報的窗口。其中開設了“新藥技術研究與應用”、“藥材資源數據庫”兩個欄目:“新藥技術研究與應用”介紹了中藥技術的最新動向和運用領域;“藥材資源數據庫”詳細介紹了各種中藥的資料及療效。通過這兩個網頁把許多不為人們所熟悉的的中藥知識與技術推到了平常百姓的面前;

  2、“貴陽科技信息港”在介紹大量的科技快訊、新聞、動態的同時還專門開設了“科教興市”欄目宣傳我市“科教興市”戰略并且及時報道我市“科教興市”各階段取得的各項成績,使“科教興市”戰略更加深入人心;

  3、“貴州新材料信息網”介紹新材料的新聞、動向和知識。新材料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西部大開發”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尋常百姓對這一產業的了解還比較缺乏。通過“貴州新材料信息網”讓老百姓深入了解新材料,努力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為西部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將科普知識送農村

  1.我們通過專職人員收集、整理的.與農業相關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以及科技博覽等信息輸送給貴陽電視臺,再通過貴陽電視臺開辦的農業科普知識欄目對廣大農村用戶進行科普教育;

  2.開展貴陽農業信息化“村村通”建設工作,我們已在貴陽市的烏當區、白云區、開陽縣建立了64個貴陽農業信息化“村村通”示范點,使64個村能通過網絡進行科普宣傳工作。

  三、大力開展科技培訓與交流工作

  1.開展了計算機網絡及辦公自動化培訓240人次;

  2.對農村技術人員開展計算機與網絡知識的培訓110人次;

  3.開展公務員知識培訓228人次;

  4.開展制造業信息化方面的培訓270人次;

  四、通過科技資訊的發行來宣傳科普知識

  我們根據為科技工作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宗旨,發行了以介紹科技知識和產業為主要內容的期刊《科技資訊》,現已發行了33期,期刊包含了科技簡訊、政策信息、高技術辭典、經驗交流、科技發展論壇、新技術、企業之窗等欄目。期刊的發行方向主要是針對政府機構和中小企業,通過科技簡訊、高新技術辭典和科技發展論壇、新技術四個欄目為讀者提供和介紹科普知識。

  五、通過科技活動周等一系列活動,上街宣傳科普知識

  1.在每年一度科技活動周組織30多家企業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和宣傳;

  2.組織10家企業參加重慶高交會,在重慶宣傳貴陽的新產品、新技術;

  3.組織了100多人參加納米技術專利講座;

  4.組織97家企業參加貴州制造業信息化會議。以上是貴陽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科普工作的總結。

  科普工作總結 篇12

  我校坐落于美麗的馬踏湖畔,于20xx年由三所農村初中合并而成,學校占地68畝,在校師生1200余人。我校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普活動陣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我校在20xx年11月份被山東省科協批準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是20xx年認定的淄博市唯一一所農村學校,下面就我校科普教育工作匯報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重視,精心安排部署科普教育工作

  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科普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斷豐富學校內涵的需要。學校成立了科普教育工作辦公室,由分管副校長任主任,負責科普工作的日常事務,明確任務,責任到人。學校建立了科普教育工作議事制度,先后出臺了《起鳳中學科技活動三年規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科普工作的意見》,加強對科普工作的.宏觀指導。

  學校動員全體師生積極投入到科普教育工作中來,每位教師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成立學校興趣小組,指定輔導員,加強對科技興趣小組的指導,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積極參加學校、縣、市、省組織的科技活動,動員教師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進一步保證了學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引領師生主動地開展科普工作,學校加強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各專用教室規章制度二十余項,以制度規范科普行為,以制度激勵和促進科普工作的開展,此外,學校每年初召開科普工作專題會議,認真討論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對學年工作作出整體安排,然后狠抓計劃落實,確保科普工作正常進行,并階段性的對科普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和差距,及時糾正,彌補不足。

  二、加大資金投入,努力創設濃郁的科普校園環境

  1、充分利用學校宣傳陣地,營造科普教育氛圍。學校根據科普教育工作計劃,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班級板報、主題班會、教職工例會等陣地,通過輿論宣傳積極進行科普教育工作,營造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圍,努力使科普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2、打造硬環境,做到科普教育“環境化”。學校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普教育氛圍,學校不斷加大投入,充實和完善科普硬件配備、多功能網絡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史地教室、天文活動室、模型展覽室、科技活動室、科普畫廓等功能處室。

  3、打造軟環境,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普教育“學科化”。學校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我們重視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有效滲透,以科普輔導教師為骨干,以集體備課形式組織教師分學科、分系列、分層次整理出學科滲透科普教育的知識點,使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我們還重視各學科間科普教育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齊頭并進,相互連通進行科普教育,聯合進行科普教育滲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實到各科教學之中。

  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

  實施科普教育的關鍵在于師生“動手、動腦”,從實踐中體驗發展,增強科技創新意識。我校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組織本校師生及附近各小學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活動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普教育內容,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普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學科興趣小組活動

  學校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組織一批對科技活動興趣濃厚,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個性特長的科技苗子,開設了興趣小組。輔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學生自主發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2、參觀科普教育基地和實踐基地

  學校積極主動地與市縣科普教育基地建立長期聯系,使其成為學校科普教育基地,每學年組織學生集體參觀市縣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聽科普講座,使學生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科普知識。每年都組織學生參觀桓臺縣圖書館、桓臺縣博物館,在20xx年還組織部分學生參觀山東省科技館,同時我校還組織帶領學生到學校實踐基地泰寶集團、桓臺縣砂輪廠進行參觀學習。我們努力使活動過程系列化,在參觀過程安排科技輔導員給學生解釋有關科學現象,回來后要求學生寫心得、寫觀感,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獻身科學的精神。

  3、科普讀書教育系列活動

  學校把科普教育納入讀書教育系列活動,先后開展了“崇尚科學、傳播文明”、“青少年健康”、“應急救治”等讀書活動,并力求使活動系列化,在普及讀書的基礎上開展征文、演講、小品、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推動科普教育活動。學校還開展了“科普教育活動周”活動,通過讀書、演講、參觀展覽等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科普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大賽和布谷科技節活動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布谷科技節,以展示學校科普教育成果,讓學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創新能力的機會。我校20xx年在淄博市布谷科技節活動中,我校《“馬踏湖濕地資源調查與保護行動”科技實踐活動》獲淄博市一等獎,還有2件作品獲二等獎,2人獲優秀科技教師稱號。在歷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校有4件作品獲市一二等獎,還有數幅科幻畫作品參賽獲獎。在20x、20xx年信息學奧賽中,我校有十多名同學獲獎。

  5、舉辦校園科技藝術節,推進科普教育開展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動科普教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每位同學提供展示個性風采的舞臺,每學年舉辦一次校園科技藝術節。在科技藝術節期間,學校開展科技知識競賽、科技論壇講座,科技小制作展評,科研成果評比,科普板報及科普影視展播、網頁制作比賽、科普調查等系列活動。同學們盡情施展科學才華,他們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將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推向高潮。

  6、開放科技活動室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各科技活動室的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各類科技活動室包括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網絡微機室、天文活動室、科普畫廓、模型展覽室全天候對學生開放,每天有人值班,責任到人,加強管理。周末雙休日及寒暑假期間有計劃對校外學生或團體開放,歡迎其它學校或社會團體來我校參觀學習,各科技活動室組織安排好來訪單位的接待和講解工作,學校先后接待了包括起鳳小學、夏莊小學、烏河小學及部分中學等近十所學校師生參觀學習計千余人次。

  總之,在過去的幾年,我校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積極推進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把科普工作盡量做到完善完美。在以后的工作中,積極開拓思路,力爭科普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科普工作總結 篇13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方針,不斷創新“校家同創”工作機制,從三個“點”上發力,打造全程德育,形成“無縫隙”對接,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保障點,建立三支隊伍

  加強領導和提升執行力,是實施“校家同創”工程的前提與保障。為強化這一保障,我們建立了三支隊伍:

  1、領導隊伍。近幾年來,我局注重加強對“校家同創”工作的領導,從兩個層面“強龍頭”建制。一是教育局成立了“校家同創活動領導小組”,由局長親自擔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并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落實了工作責任,把“校家同創”工作納入學校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各學校建立了相應的“校家同創”領導小組,由“一把手”親自抓。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校家同創”工作進行分階段部署,從而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教師隊伍。只有首先使教師群體成為充滿活力的生命主體,他們才能成為指引學生創造精神生命的“領路人”。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在全縣各中小學建立了一支責任心強、熟悉德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并對他們進行了“地毯式”培訓,不斷強化“師德、師表、師愛形象、師說本領”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師藝精湛的教師隊伍。

  3、家長隊伍。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搭建“校家同創”平臺,我縣在各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創辦了“家長學校”。到目前止,全縣共創辦家長學校37所,并組建了家庭教育講師團,定期對家長進行“引導培訓”,至今累計已培訓學生家長12500余人(次),從而建立起一支敢教、會教的家長隊伍。

  二、抓住對接點,構建“三多”載體

  在“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以學校為核心,營造德育同心圓。這個圓的核心是學校,中間是家庭,外圍則是社會,而軸心是孩子。圍繞軸心,我們抓住對接點,著力構建“三多”載體:

  1、多形式,活動體驗式教育。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突破“高、大、空”說教式灌輸,采取“課堂教學、活動體驗、文化娛樂”等多種形式,讓德育走進學生心靈,孕育情感,激活潛能……一是確立主題開展活動,如在全縣中小學中廣泛開展的“祖國情、親子情、師生情、友伴情”的“四情”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友愛互助、忠誠奉獻,并轉化為學習成長的動力。縣二中把“八榮八恥”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寓教于樂。河上中學開展了“忠心獻祖國、誠心獻他人、信心留自己、雄心立壯志、恒心泰山移、勤心成大業、虛心長見識、專心定成敗”的“十心”文化教育活動,并把“十心”內容融入“每周寄語”,融入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縣實驗小學以“熱愛祖國,尊敬國旗”為主題的“五個一”教育活動頗具特色,“五個一”就是學生第一堂課講解國旗知識,第一堂美術課畫國旗,第一堂音樂課教國歌,第一次主題班會進行國旗教育,第一個晨會訓練升國旗儀式要領。二是通過組織“唱紅歌”,講紅色故事,組織家長和學生拜訪革命圣地,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現場講述革命故事,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2、多層面,細水長流式培養。德育不是一件一陣風、一時熱的事情,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因此,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著重從三個層面進行細水長流式培養。

  (1)學校育心。就是對學生進行靈魂的塑造。我們在學校廣泛開展了“心育”,引領每個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信仰、習慣、道德和行為,并使之滲透到學校生活、德育活動、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做到以情動情,促進德育活動和過程情感化,實現師生互動,情知和諧,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增強學習、人際、生活適應能力。縣三中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成為德育的固定內容;三山小學還設立了信箱、輔導室、熱線電話,多方傾聽學生心聲,關注學生健康。縣二中建立了教育中心,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發展性輔導,包括人際交往、學習、親子關系、生活適應性和青春期輔導,幫助學生緩解精神壓力、釋放不良情緒、解決困惑……

  (2)家庭育情。學生從學校回到家庭,需要親情和溫暖,更需要教育與引導。許多家長通過參加培訓,成了孩子“習慣導航”的老師。他們在家庭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鋪和房間,教育孩子安排自己衣著,學會洗滌自己的衣物,準備自己的學習用品、收拾書包……并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自學總結、合理飲食、生活自理、按時計劃做事、參與家務勞動”等10個生活習慣;教育孩子養成“文明禮貌、自信樂觀、大氣勇敢、誠信負責、友善合作”等10個交往習慣。家長的這種習慣導航,有效培養了孩子的親情和基本道德素質,形成了一種孕育精神生命成長的基礎力量。

  (3)社會育德。我們在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做人,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時,還注意拓寬社會關愛面,為“校家同創”搭建起活動平臺。全縣各中小學定期設立開放日、開放周,打開校門,請家長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如邀請家長參加“六·一”兒童節、讀書展示會、家庭趣味運動會、故事競賽、開放課堂以及教師、家長、學生三方共同參與的“親情會”、“交流會”等,讓家長與孩子同樂,并通過參加活動了解子女在校學習生活情況,聽取家長對學校管理的意見,使校家合作創造育人最大值。各部門也都齊心協力,共填“德育鴻溝”。縣委宣傳部把推進“校家同創”作為文明創建的`重點;縣綜治委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縣關工委注意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加大亮度;縣總工會、縣婦聯、團縣委等部門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要的社會責任;各街道、社區也都建立了教育網絡,對學生的德育活動給予大力配合……這種多層面的教育,使學生始終處于德育的氛圍之中,從而形成了一種無縫隙對接。

  3、多角度,“非均衡”式實施。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打破了“上下一致”的教育定勢,注意針對每所學校的特點和每個學生的個性、性別、年齡、愛好以及家庭狀況,從多角度實施“非均衡”教育,做到“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人一策”,不斷拓展、豐富德育內容。如縣一中的班級文化建設,就是以年級設計的:高一的適應性教育,高二的勵志教育,高三的思想與前途教育,這種設計都是有針對性的。馬安中學把學生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學校,切實把理想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縣二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開設了青少年模擬法庭,引導學生知法、守法、用法,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

  三、找準切入點,實現“三個效應”

  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縣注意找準切入點,不斷形成德育共振,實現“三個效應”:

  1、時間上不留空隙。我們除在校內、家庭把德育對學生的要求內化為習慣,把習慣升華為素質外,還組織開展了學生路途校家共同關注等活動,建立了路隊護送制度,將學校、老師的關懷送至學生家中。河上小學高度關注學生路途安全和教育,堅持護送制度,在護送中與學生交流、談心,進行滲透性教育。

  2、內容上不留空白。德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博雅教育,其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高尚品德的人。因此在教育內容上,我們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既有革命傳統教育、道德教育、警示教育、榮辱觀教育、法制教育,也有誠信教育、養成教育、自主教育、親情教育、教育和文學藝術教育等等,讓學生在內容豐富的教育中自覺培養文明習慣和良好品行。

  3、對象上不留空檔。教育必須關注人的本質發展。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十分注意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特殊性,努力做到“不讓一個班級落后,不讓一次教育偏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也是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弱勢群體,為了把關愛送到每個“留守兒童”心坎,我們主動與各鄉鎮、共青團、婦聯、工會、關工委等部門聯系,共同探討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縣里成立了“留守兒童俱樂部”,在俱樂部里創辦了“感恩欄”、“愛心留言欄”等,并制訂了“一對一”幫扶制度,縣里77名無黨派知識分子與77名留守兒童結成了幫扶對子,通過電話、書信、網絡和不定期約見、家訪等途徑,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之成為“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力、健康自強”的社會有用之才。

  科普工作總結 篇14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成都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統籌城鄉、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落實十大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成都教育一體化、現代化和國際化三大發展戰略,教育災后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教育現代化有序推進,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職責體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務效能。

  一是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全市近100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課本費和作業本費,近7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了零費用入學。全市的19公辦民助類改制學校回歸公辦體制辦學,執行同類公辦學校招生政策和收費標準。

  二是健全特殊群體的幫困助學體系。全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9.4萬人次;全市近10萬名一,二年級中職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就業農村勞動者子女18.6萬人(其中在中心城區就讀的12.9萬人);落實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總量的1/4)中等職業學校接收9+3學生2594人,占全省總數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強與衛生部門的聯系,根據不同階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及時采取各種措施,指導各區(市)縣、學校開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時間與衛生部門和學校共同、及時處理疫情,防制疫情擴散,保護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四是統籌改善和提高教師待遇。全市899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順利實施,全市新增財政支出20.35億元,近7萬名義務教育學校在職教職工工資平均增加1.9萬元/人.年,4萬余名退休教職工退休費平均增加1.6萬元/人.年。通過集中建設、政府補貼等方式,建成農村教師住房6293套,全市農村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基本解決。

  五是統籌改善災區辦學條件,災后重建取得重大勝利。市政府籌集資金48.8億,通過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前如期交付使用,18萬災區中小學生告別板房進入永久性校舍,災后重建學校的基礎性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已經如期完成,校園綠化工作將逐步完成,校園特色文化正在建設和完善之中。

  二、構建城鄉共享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覆蓋體系,深入推進城鄉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

  堅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構建起了既并行發展又互相補充的優質教育資源全域成都滿覆蓋體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

  一是推進名校城鄉共享。組建名校集團,推動名校進工業園區、進災區、進山區,提升新建學校、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發展水平,全市組建名校教育集團115個,其中學前教育26個,小學39個,初中26個,高中24個。中心城區組建學前教育名園集團6個,小學名校集團12個,初中名校集團6個,高中名校集團3個,涵蓋39所幼兒園和114所普通中小學。通過領辦支持、指導合作、對口幫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團,覆蓋了所有20個區(市)縣,觸角延伸至43所城鄉學校,涉及學生8萬余人。

  二是建立城鄉互動聯盟。制定并實施《城鄉學校互動發展聯盟實施方案》,在全市范圍全面推進城鄉學校互動發展聯盟,集成推進教育資源的城鄉間流動共享。五個中心城區、高新區與三圈層的8個區(市)縣和青白江區簽訂了互動交流協議,全面啟動了互動發展工作。通過城鄉教育互動發展,在城鄉教育間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是開展城鄉百校結對。在城鄉互動發展聯盟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137所較好的學校與143所較弱的學校深度結對,中心城區的名校與郊區邊緣學校全部結對。結對學校共同制訂結對計劃,采取一對一支援形式或共同體發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動的發展團隊,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訓、共同發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成果,輻射優質教育。

  四是支部城鄉師徒牽手。在全市支部和選拔1932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骨干教師(包括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育專家)與4869名農村教師和一般教師結成師徒,采取師徒一對一、一師多徒、名師工作室等多種有效方式,切實提升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溫江區、青羊區、錦江區、成華區等成立了32個名師工作室,高新區建立了名師與區內薄弱學校教研組結對幫扶制度,63位名師滿覆蓋區內7所薄弱學校的78個教研組或年級組。

  五是教育網絡全域覆蓋。以教育的信息化為基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共用共享。力爭通過3年努力,讓所有獨立建制學校擁有校園網,學生計算機生機比達到14:1,學校教師計算機師機比達到3.7:1,教室多媒體系統達到4個班擁有一套,實現校校網、班班通、人人會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目前,全市生機比為19.6:1,多媒體系統到班比例達到4:1,校園網建設完成比例達到48%,全市接入光纖建設進度約70%。市、區、校三級資源共建共享交換平臺已完成開發任務。

  三、完善城鄉一體的現代教育體系,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

  一是農村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逐步擴大。今年計劃修建的51所農村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將完成56所。全市標準化中心幼兒園總計完成68所。并將以此為骨干,實現農村幼教服務網絡滿覆蓋,促進全市城鄉幼兒教育優質發展。

  二是兩基成

  果進不斷鞏固提高。20xx年,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為104.3%;全市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77%,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升學率為93.54%;小學生輟學率為0.07%,初中生輟學率為0.35%;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8.93%。

  三是普通高中辦學效益顯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規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辦學校校均規模首次突破XX人;三類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10.09%,上線率達42.7%(含藝體),占同齡人口的24.39%,專科上線率達85.2%,占同齡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優學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職教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20xx年,我市區域內中職招生10.65萬人,在校生26.11萬人,畢業生就業率為98.96%,對口就業率為79.3%,畢業生雙證率達到80%以上;全市職教攻堅經費總投入13.54億元,其中,爭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支持經費近3000萬元;34名優秀選手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取得全國一等獎3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6個的歷史最好成績,獎牌數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區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區大學,初步形成以社區大學為龍頭,社區教育學院為支撐,社區教育學校為骨干,社區教學點為延伸的四級社區教育體系,青羊區、武侯區的社區教育示范區、實驗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和輻射,社區教育西部協作會議在我市首次召開,西部社區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顯現。

  六是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今年,全市義務教育段193所薄弱學校硬件改造任務將全面完成,進入軟件提升階段。通過實施初中學校提升行動計劃,已經提升83所初中學校辦學水平。全市小學生均教育技術裝備值由過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現在的808元,初中由過去的710元提高到現在的1228元;高中由過去的986元提高到現在的1429元。

  七是內涵發展的素質教育有效實施。聚焦課堂推動減負提質。從五個禁止入手,徹底封殺瘋狂奧數,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啟動成都市中小學內涵發展聚焦課堂系列展示活動,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及課堂教學狀況的隨機視導。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開展。建立素質教育監測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學業水平質量監測體系。啟動市級專項學能監測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學校、教師、學生科學的評價制度。

  四、建立全球視野的教育合作機制,統籌提升成都教育國際化水平

  以開放的視野,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抓住災后教育重建契機,推進災區教育與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積極推進成都教育與先進地區教育、國際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國際化水平。

  一是建立與援建省市的合作機制。災區與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援建省市為災區制定了中小學骨干教師研修項目計劃、資培訓協議和支教計劃,分期為災區培訓教師和開展支教活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注入災區教育;上海市與19個區(縣)的32所知名學校與都江堰市19個鄉鎮的51中小學、幼兒園簽訂對口幫扶協議,福建省教育廳與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學校與彭州市16所學校簽訂了手拉手對口幫扶協議;都江堰市教育局與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簽定了教研合作協議和職業教育合作協議,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機制。

  二是建立城市間戰略合作機制。與英國、法國等國的友好城市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以共同構建區域性教育高地為目標,在教育發展戰略、教育規劃、教育政策、課題研究及教育數據庫建設等方面,與寧波市、雅安市等開展戰略合作,通過整體謀劃,戰略項目和具體項目合作與交流,積極創新合作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軟硬環境,促進區域教育和諧發展,提升區域內教育的競爭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間戰略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內高等院校的資源優勢,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與四川師范大學簽訂了教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教育科研、教師培訓、素質教育、大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將有效整合行政部門的資源優勢和高校的智力優勢,促進高師院校為地方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做貢獻。與成都大學共建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不斷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統籌城鄉教育的決策咨詢研究。青羊區依托中央教科所的優勢和力量,整體謀劃和提升區域教育水平。

  四是積極引進境內外優質資源落戶。由市政府投資1.8億元建設,占地260畝,美國梅里塔斯國際教育集團全權辦學的樂盟國際學校(成都)今年秋季順利開學;爭取國家漢辦支持,特批20名城鄉學校骨干教師納入對外漢語教師資源庫。高新區采取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辦法,引進臺灣大地幼兒園、新加坡阿波羅愛兒坊幼兒園等,在區內開辦了連鎖幼兒園;成華區通過內引外聯發展戰略,引進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優資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語特色學校和北大附中外語學校,引進美國加州陽光幼兒園入駐龍潭同樂社區,加盟標準化幼兒園。

  五、不斷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城鄉教育交流互動的活力

  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體制機制障礙。我我們抓住體制機制這個根本,大膽探索創新,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實施校區校點村小管理體制改革,切實提升農村教育水平。通過建設一批農村寄宿制小學或完全小學、與鄉鎮中心校合并、設立為鄉鎮中心校校區等方式,徹底消除原有的294所村小。保留的校區與中心校統一排課,統一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辦學情況納入對各區(市)縣考核評估范圍,其師資由中心校重新調配,并分兩年完成輪換、輪訓;村小設立為獨立建制小學的,力爭用兩年時間,完善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配置,使學校達到《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必備標準》的要求,保證三年內有50%以上教師交流輪換、培訓提高和充實補充,學校校長由所屬區(市)縣的窗口小學派出,其考核評估納入縣域內小學的統一考評。

  二是深化城鄉聯動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動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通過稅收優惠、鼓勵生產性實習等多種方式,在實訓基地形成辦學、生產一體的實體。組建8大專業職教集團,依托專業和資源優勢,完成

  旅游、汽車、電子、服裝等4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形成人才培養的集團優勢,加入8個集團職教的企業145家,其中產值上億的企業達31家,并開展了多個項目培養和訂單培養。集團實施1+1+n組建方式和1+1+1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起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城鄉一體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實現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改革公辦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方式,實現公辦、民辦等職業教育平等共同發展,在全國率先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券制度,對具有本市戶籍的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學生按每人每學年1200元的標準發放中等職業教育券,全市享受中等職業教育券的學生共8.9萬人。

  三是建立交流共享的干部教師管理和使用機制,統籌人才資源的城鄉合理流動。統籌建立干部教師流動機制,繼續實施中小學校長定期交流輪換制度,每年從城區學校選派1%的教師到農村學校定期服務,建立起了干部教師流動的激勵導向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教師培訓機制等長效機制;統籌實施成都市特崗教師計劃,招募名額從去年的600人擴大到今年的30個學科1938人,實施范圍從農村中小學校擴大到了城區(鎮)中小學(幼兒園);統籌城鄉干部教師的培訓培養,為期一年的1081名校長參與的千名校長大練兵活動圓滿結束,啟動169所災后重建中小學校校長專題培訓,選派45名城鄉學校骨干校長到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參加影子培訓,啟動十萬教師大比武活動,三年一輪的6500名市級骨干教師培訓順利進行,成立200人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團隊,啟動建設80所教師發展基地學校建設工作,啟動成都大學每年招收培養100名定向免費師范生工作,啟動全市教師遠程培訓平臺和網上學習精品資源庫建設。

  七、大力規范教育收費行為,不斷加強行風建設

  高度重視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制定下發《成都市20xx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實施意見》。嚴格執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后的各項教育收費政策,嚴格禁止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認真研究解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高收費問題,對義務教育段擇校生實行兩控,限制高收費。

  加強監督檢查和輿論監督,嚴查亂收費行為。在成都人民廣播電臺成都面對面―政風行風熱線與聽眾交流,宣傳教育收費政策,解答和處理群眾的投訴。安排部署了全市中小學校服務性收費專項清理檢查工作,與市物價局、糾風辦、財政局等七部門聯合開展全市教育收費專項檢查。1至11月,共受理群眾關于亂收費電話、網絡和信訪投訴101件,全部進行了認真處理,對情況屬實的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亂收費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予以責任追究。

  20xx年,我市在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效,受到教育部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11月6日,我市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集體,并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會上作交流發言,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原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三次深入試驗區調研,近日,袁貴仁部長又蒞臨我市視察指導工作;《教育部簡報》、《全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工作簡報》等已七次專題刊發成都教育改革與發展經驗;教育部官方網站刊發十一條試驗區建設階段性成果。11月10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以《一體化,全覆蓋――成都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新跨越》為題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了專題報道;12月19日,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調查》以《成都:叫停奧數的背后》為題,對成都教育一體化和教育均衡發展進行了深度報道。重慶、云南、廣西、吉林等省市也先后到我市考察學習。

  科普工作總結 篇15

  根據全區統一工作部署,區商務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全力做好20XX年科普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科室負責

  委領導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年初專門召開工作會部署此項工作,并制定科室專門負責此項工作,要求配合全區工作部署,全力做好此項工作。

  二、結合工作實際,開展科普宣傳

  xx年5月15日是我國第16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5月15日上午,區商務局、區疾控中心組織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咨詢活動在XXXX農副產品市場舉行。區商務局、區疾控中心充分利用宣傳日這一契機,緊緊圍繞宣傳主題,大力宣傳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及普及碘鹽對于保護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性,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認識碘缺乏病危害,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切實提高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

  宣傳活動通過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片、宣傳圖片展覽、裝貼宣傳畫、真假碘鹽鑒別等形式,大力宣傳碘缺乏的危害、科學補碘、食用碘鹽的重要性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識,教育市場管理者、食鹽經營者守法經營,呼吁廣大市民自覺食用碘鹽、正確使用碘鹽,堅決不購買私鹽、非碘鹽,維護自身健康。

  本次宣傳活動共有8人參加,出動車輛2部,懸掛宣傳橫幅1條,展板4塊,發放宣傳材料20XX余份。

  三、20XX年科普工作計劃

  1、區商務委繼續按照全區統一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類科普工作,按時按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繼續結合工作實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主要結合5.15"防治碘缺乏病日"進行科學補碘、食用碘鹽的'重要性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切實有效的提高我區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

  3、與相關單位密切配合,參與兄弟單位組織的各項科普宣傳活動,通過積極參與、共同籌劃,一方面加強本單位科普宣傳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為全區科普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服務。

  科普工作總結 篇16

  一年來,造漆村社區科普工作成績突出,科普工作深受群眾歡迎,其中李春迎同志做了較多工作,具體如下:

  1、搞好了社區科普活動和宣傳欄、黑板報等科普宣傳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并負責住持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聽取科普專干和科普志愿者的工作匯報。對于群眾要求最強烈、意見最大、又能夠馬上解決的突出問題,立即整改;不能獨立處理的困難問題,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聯系,協調解決。

  2、負責組建了技能培訓、文娛活動等群眾科普隊伍。尤其是舞蹈隊等具有廣大群眾基礎的隊伍,不但加強了現代小區一門一戶,鄰里間溝通和交流,還增強了社區凝聚力,為居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展示健康生活新風貌的大舞臺。在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科普活動中,引導居民自覺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了居民自覺抵制各種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說的`能力。

  3、加強對社區文化經營戶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每周至少兩次要到市場進行常規檢查、詢問情況,使經營戶加深對“文明經營、遵章守紀”的認識。同時,擔任社區網吧監督員,加強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音像店販賣違法光碟的監督。目前為止,社區文化市場無重大事故發生,既滿足了居民多途徑學習科學文化的需要,在一定層面上抵制住各種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說的侵襲,為居民創造出一片科普學習凈土。

  4、為解決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消除“零就業家庭”,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科普專題活動。組織了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勞動技能培訓班,組織了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招聘會,聯系用工單位。通過這些活動,使一些困難家庭生活好轉,社區沒有發生集訪、上訪現象,為和諧社區的建設做出了一定貢獻。

  科普工作總結 篇17

  4月17-23日和5月20—26日以“弘揚‘三創’精神,共建創新型海安”為主題的海安縣第十八屆科普宣傳周和第五屆科技活動周(以下簡稱“兩周”)在全縣上下全面展開。今年的“兩周”活動以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活動起點高、規模大、形式多、氛圍濃,全縣上下整體聯動開展了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科普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領導重視,組織周密

  縣委、縣政府對“兩周”活動高度重視,對縣科協提出的“兩周”活動方案進行了研究,并由縣兩辦聯合發文。縣“兩周”活動領導小組分別召開了聯辦單位負責人、鎮科協主席、秘書長和學會秘書長會議,就“兩周”活動進行動員部署。4月17日省、市科協領導和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應邀出席了“兩周”活動開幕式,省、市科協領導和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同時并親自參加科普宣傳周開幕式在我縣尚屬首次。開幕式由縣委副書記、縣長章樹山致開幕辭并宣布海安縣第十八屆科普宣傳周暨第五屆科技活動周開幕。縣委書記張愛軍親臨開幕式并參觀了科普集市。4月16日縣科普宣傳周領導小組組長、縣委副書記孫啟明發表了廣播電視動員講話。全縣各鎮、各有關單位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要求和部署,明確專人具體負責,落實科普經費,全縣上下形成了各級領導重視、部門密切配合、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全力支持的良好氛圍。

  二、準備充分,活動豐富

  今年科普宣傳周活動,圍繞建設創新型海安,在宣傳內容上突出一個“新”,無論是“兩周”開幕式,還是各鎮組織的科普集市,都緊緊圍繞主題,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科學的人才觀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節約優先、環保優先以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關注的熱點問題,力求通俗易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科技方面難題。如家庭科普知識解答,人口、公共衛生健康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科技知識的咨詢,假冒偽劣食鹽、藥品識別方法等等。在時間安排上突出一個“巧”,每年的5月中下旬我縣正值春蠶飼養與水稻落谷等農忙時期,為了避開農忙季節,我們總結往年經驗,將科普宣傳周提前1個月,重點進行農村科普,科技活動周按正常時間舉行,重點進行社區、學校、和企業科普。在科普對象上突出一個“全”,針對不同對象,選擇相應內容和形式進行宣傳。如對農民,采取送科技下鄉、科普集市等形式,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開展科普宣傳;對城市居民,以“科教進社區”等為載體,宣傳科學生活、環境保護、健康保健等內容;對青少年,著重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對干部,重點是增強他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在活動形式上突出一個“多”,著力營造宣傳氛圍。如舉辦科普集市,開展現場咨詢、答疑,無償義診,開展“‘科技創新成果展’大型展覽”、“‘科技自主創新’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普報告會”和“科普大篷車下鄉進校園活動”。“兩周”期間,各單位均懸掛宣傳條幅,并選擇縣(鎮)繁華地段,人員相對密集的地方開展科普集市活動,縣電臺、電視臺、新聞中心等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對我縣科技創新典型企業和創新成果、創新人才以及“兩周”活動等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在全縣上下營造了科普工作的濃烈氛圍。

  1、開幕式盛況空前。4月17日上午,以“弘揚‘三創’精神,共建創新型海安”為主題的海安縣第十八屆科普宣傳周暨第五屆科技活動周在海安縣城新世紀廣場隆重開幕。省、市科協領導宋北辰、姜曉軍及海安縣委書記張愛軍、縣長章樹山、縣政協主席翟厚才、縣委副書記孫啟明等出席了開幕式,縣委副書記、縣長章樹山致開幕辭并宣布海安縣第十八屆科普宣傳周暨第五屆科技活動周開幕,省、市科協領導也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開幕式上省、市、縣領導為科普示范鎮、科普教育基地進行了授牌并舉行了以“百名專家幫百村、百名專家興百企”為主要內容的“雙百”科技工程啟動簽約儀式。開幕式結束后,省、市科協領導和縣領導參觀了省科協“科普大蓬車”加盟的由我縣24個部門聯辦的科普集市。據初步統計,科普集市上共發放科普資料5萬余份,接受群眾咨詢2300余次,展出各類科普展板210余塊、總長600多米。

  2、三下鄉倍受歡迎。科技服務“三農”是“兩周”活動中的重頭戲。圍繞建設創新型海安和社會主義新農村,今年“兩周”期間,組織工業、農業、環保、衛生、醫藥、質監、司法、計生、文化等12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到雅周、白甸、墩頭等鎮和縣城鎮南、園莊、中心等街道開展送科技下鄉、進社區活動等科普活動6次,把實用科技送到田間地頭、社區、樓道、居民家中,為群眾現場釋疑解惑,近萬人次接受了服務,解決生產生活難題1000余項,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為農服務百村行”活動,組織縣鎮30多位農業技術骨干組成科技服務隊,送科技到村,內容涉及春蠶家禽飼養、水稻育秧、水產養殖、辨別真假農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現代化農業知識等各方面,通過分組召開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談會、走訪三老(老黨員、老干部、老農民)、向農民現場傳授實用種養技術、發放科技資料等形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組織全縣50000余名農民參加了全省“‘蘇農’杯百萬農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知識競賽”活動,激發了全縣農民學、用科技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為扎實、深入、持久地開展服務“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省、市“興農富民工程”,在總結“科技扶貧百幫百”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啟動實施了以“百名專家幫百村、百名專家興百企”為主要內容的“雙百”科技工程,并在全縣各鎮建立了“科技為農服務站”,以隨時幫助農民釋疑解難,全程提供技術服務。

  3、成果展鼓舞人心。由縣發改委、科技局、科協聯合舉辦的“海安縣科技創新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十五”期間我縣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可喜成績。“十五”期間,全縣開發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5個,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4個,實施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等項目216項;申請專利1203項,授權611項;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89項。鷹球集團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的國家863計劃“金屬注射成型技術生產高性能精密粉末冶金微型件”項目,已取得9項國家發明專利,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南通市唯一的科技進步特等獎。萬力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的ADI新材料曲軸項目,推動了我國發動機曲軸材料產業劃時代的變革,該項目獲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專項資助1300萬元。投資4.3億美元的“8英寸0.25微米集成電路芯片”項目,是全國8條生產線中唯一落戶縣城的第一線。投資1.8億元的“納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項目是南通市第一個通過環評的國家863計劃項目。圖文并茂的科技創新成果展,進一步提高了全縣人民科技創新意識,激發了全民科技創新的熱情。

  4、中小學活動內容豐富。“兩周”期間,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內容的科普活動豐富多采,吸引了廣大的.青少年投身其中,不僅充實了他們的課外活動,也使他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深受他們的歡迎。由縣科協、教育局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小學生智力七巧板科普競賽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還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普教育基地一日游”等活動近距離的參觀和親手操作,使青少年能夠親身感受到科學知識帶來的快樂和科技展品的魅力,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上下協調,效果良好

  為確保“兩周”活動取得實效,縣科協、科技局把“兩周”活動列入四月份和五月份的工作重點,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全力以赴,組織開展好“兩周”活動。對各鎮如何組織好“兩周”活動,在縣兩辦發文的基礎上,縣科協專門召開了各鎮科協主席、秘書長會議,進行具體部署,既明確任務,又提出要求,并跟蹤督查指導,主動搞好協調,及時把握好活動情況,凡鎮有困難的地方,縣科協盡可能的幫助解決。“兩周”期間,縣科協、科技局為各鎮無償提供科技書籍4000余冊,科普資料10000余份,科普掛圖30多套。各鎮根據縣委、縣政府要求均建立了“兩周”活動領導小組,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社會各界普遍反映:“兩周”活動年年搞,年年都有新一套,今年的科普宣傳周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實實在在,注重效果。

  科普工作總結 篇18

  科學技術是我國發展的基本動力,事關經濟振興、科普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豐富示范內涵,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普活動陣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下面就基地科普工作匯報總結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員參與

  基地領導層高度重視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衛成主任親自任組長,各科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做到了明確任務,責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會議上表示,基地工作要為科普工作開綠燈,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加強對科普工作的宏觀指導,加大對日常工作的監督力度。

  基地全體員工能將科普工作滲透到平時的日常工作中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每位教師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廣泛開展科普類實踐活動,有專職教師對科普類實踐活動做指導,每組實踐活動都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學生、有場地,努力做到有實效,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積極參加基地、縣、市、省組織的科技活動,動員教師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受益匪淺,老師們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實效和發展前景,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進一步保證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臺階,科技創新方面的成績有了全面提升。

  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引領師生主動地開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強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以制度規范科普行為,以制度激勵和促進科普工作的開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計劃先行,基地每年初召開科普工作專題會議,認真討論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對學年工作做出整體安排,然后狠抓計劃落實,并對每學年的科普工作及時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和差距,及時糾正,彌補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計劃先行,科普工作的開展思路清晰,穩中推進,有條不紊。

  二、加大投入、營造氛圍基地

  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室、宣傳櫥窗、班級板報、教職工例會等陣地,大造輿論宣傳的聲勢,營造良好的氛圍,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普教育氛圍。為使學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和發揮科技館、環保館等的教育資源,基地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科技館的硬件建設,充實和完善硬件配備,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環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學生實踐活動,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普教育“學科化”,科普教育內容豐富,知識面廣,科學性強,各門學科不僅具有科普教育的豐富內容,而且各學科中滲透的科普教育內容既是漸進的、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學科滲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內涵,是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堅實基礎。為此,我們一方面重視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有效滲透,以科普輔導教師為骨干,以活動科集體備課等形式,組織教師分學科、分系列、分層次整理出學科滲透科普教育的知識點,使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們重視各學科間科普教育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齊頭并進,相互連通進行科普教育,聯合進行科普教育滲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實到各科教學之中。

  三、打造科學型教師隊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設施,還要有一流的教師。“教師是一個基地的靈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勤于動手”的榜樣。

  (一)組織學習,提高認識。

  堅持不懈地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學習國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條文,學習與科普教育相關的理論,學習其他基地的教學實踐經驗,努力轉變不適應科普教育思想的觀念,不斷鉆研科科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科普育人本領,激發服務學生熱情,熱愛科普教育,爭當科普教育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二)專家引路,培養骨干。

  基地積極與縣內外教育專家取得聯系,經常向他們請教或邀請他們來校作學術報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華中師范大學的郭元祥教授來基地把脈會診,指導培養教師開展科普活動。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有關教師參加科技類進修和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從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這樣一批科普教育的領頭雁,有力地推動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導航,開發科普資源

  為了豐富基地內涵,整體推進科普工作,倡導研究之風,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體教職工根據科普思想,圍繞科普目標,研究本崗位、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分析開發科普資源,找準突破口,制訂切實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強相關學科的聯系和所有學科的滲透,目前,一大批教師在科普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成長,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師隊伍。以他們為主體,不斷開發新的社會實踐課程。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實施科普教育的關鍵在于師生“勤于動手”,在于從實踐中體驗發展。活動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普教育內容,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普活動,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約有4萬中小學生到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為他們精心準備了科普課程,有《生態調查》、《急救自護》、《航模》等十余門實踐項目。輔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學生自主發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2、開放科普教室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各科技活動室的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基地各類科技活動室包括對學生免費開放,每天有人值班,責任到人,加強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講解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對科普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家長、社會對科普工作的認識,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實效,爭取形成廣泛的共識,進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強勁合力,推進科普工作。組織對科普教育的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的探索,提高教師從事科普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加強科普教育的校本開發,走出一條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科普工作總結09-08

關于科普工作總結09-04

社區科普工作總結08-23

科普宣傳工作總結08-25

社區科普工作總結范文08-14

社區科普工作總結14篇06-27

科普工作總結(通用14篇)10-13

社區科普工作總結(通用11篇)09-04

2023年社區科普工作總結范文(精選12篇)10-15

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簡報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