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4-06-19 00:38:42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5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5篇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兩個班,共71人,其中三1班36人(男18人,女18人),三2班35人(男14人,女21人)。通過第一周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態勢較好,這對科學教學的實施有很好的基礎,學習也比較認真,但科學課堂常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強化。

  2、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二、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解決問題的探究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本著“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并得以不斷延續。

  (3)、什么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系的。

  過程與方法: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并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并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周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制作磁針,合理設計制作指南針。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周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致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于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發展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教改思路:

  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教學實效,使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得到最優化的收獲。

  七、教研課題:

  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自主學習能力

  八、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進度表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是由“植物”、“動物”、 “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4個單元組成的。這四個單元,將帶領每個剛開始科學課學習的學生,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系的科學學習旅程。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由于三年級剛剛接觸科學學科,因此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要經常利用課前和課余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

  2、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著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能夠自主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并能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這一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仍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的相互關系為主。從探究水平上看,以指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自主性探究。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離不開觀察工具——顯微鏡,這一單元我們將和學生一起利用顯微鏡去探索微觀生命。顯微鏡下看到的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個形態不同、功能各異的細胞。正是數以億計的細胞構成了肉眼可見的動物體、植物體。然而,由單細胞或多細胞構成的原生動物、藻類、細菌、霉菌、真菌,它們真實存在,卻不易被我們發現。更有甚者,體積極其微小的病毒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但正是這一個個小小的生命共同構成了顯微鏡下的微生物世界。微生物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這足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在這一單元里,我們將引領孩子利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查閱資料了解微生物,探究實驗接觸微生物,使孩子們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時,發現秘密、掌握規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地球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目前為止是我們人類生息繁衍的唯一場所。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并且還將繼續生存下去。自從人類文明的出現,人類對地球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本單元就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孩子們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本單元將帶領學生接觸到有關化學方面的淺顯知識。我們知道,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正是這些物質的不斷變化,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本單元正是研究類似水、木材、鐵等物質在自然界所發生的一些變化。研究物質的變化,對掌握物質的性質,了解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為初中階段學習物理、化學課程奠定基礎。

  第四單元《遺傳與變異》,本單元是根據課程標準中關于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遺傳和變異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假設是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所做的可能性回答。實驗是人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人為地控制或模擬自然現象(指自然科學實驗),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條件下研究自然規律……

  二、教學建議

  1、用好顯微鏡工具。對于微觀世界的觀察我們必須借助于顯微鏡這個工具,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使用顯微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利用顯微鏡觀察到神秘的微觀世界,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2、鼓勵學生收集資料。本冊教材許多內容都是我們學生平時接觸不到的,如顯微鏡下的世界、地球的知識、遺傳與變異等。如何學好這部分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能收集有關的資料,課堂上才能進行質疑、討論、交流,產生探究的興趣,不然只聽教師一個人講解就會索然無味了。

  3、注意探究的深度。本冊教材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學生沒有什么感性認識,有的甚至一點前概念都沒有,因此我們在學習時不能學得太“深”,讓學生感到太深奧,不知所云。

  4、充分用好多媒體工具。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工具,具有許多優勢,對于學生學習一些沒有感性認識的知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本冊教材有許多內容都是學生平時沒有看過或者無法通過感觀來認識的.,這時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

  5、注重探究技能訓練。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而不是科學知識的掌握,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時刻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能的訓練。本冊教材的重點是假設與實驗,這就要求學生在遇到問題之后先鼓勵他們運用自己已有知識來進行假設,然后再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當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結果與自己的假設一致他會感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即使假設與實驗結果不同,這也會更加激發他探究的欲望。

  三、教學進度(附表)

  教 學 進 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注

  1

  9.1~9.4

  1.1水滴里的生物

  9月1日開學

  2

  9.5~9.11

  1.2做酸奶(2課時)

  3

  9.12~9.18

  1.3饅頭發霉了(2課時)

  4

  9.19~9.25

  1.4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2課時)

  5

  9.26~10.2

  單元復習、評價

  6

  10.3~10.9

  國慶節中秋節

  7

  10.10~10.16

  2.1地球的形狀(2課時)

  8

  10.17~10.23

  2.2地球的表面(2課時)

  9

  10.24~10.30

  2.3地球的內部(2課時)

  10

  10.31~11.6

  2.4火山和地震(2課時)

  11

  11.7~11.13

  2.5地表的變遷(2課時)

  12

  11.14~11.20

  單元復習、評價3.1我們周圍的變化

  13

  11.21~11.27

  3.2鐵釘生銹了(2課時)

  14

  11.28~12.4

  3.3變色花 3.4洗衣服的學問(1)

  15

  12.5~12.11

  3.4洗衣服的學問(2)單元復習、評價

  16

  12.12~12.18

  4.1生物的遺傳現象 4.2生物的變異現象

  17

  12.19~12.25

  4.3尋找遺傳與變異的秘密(2課時)

  18

  12.26~1.1

  單元復習、評價

  元旦

  19

  1.2~1.8

  5.1假設(2課時)

  20

  1.9~1.15

  5.2實驗(2課時)

  21

  1.16~1.22

  單元復習、評價 期終復習、考查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4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四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后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認識和分析

  《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標志著,小學科學課程在培養目標、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面都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三、教學要求

  本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這四個單元組成。

  1.“植物”這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搜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于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

  2.“動物”單元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3.“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從材料角度進行分類。總結木頭、紙、金屬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質。

  4.“水和空氣”單元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瓶子、臉盤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關于水的資料,發現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通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

  通過本冊的學習,將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致、有聯系的兩兩對比觀察的能力;多次重復,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并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于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有說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復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

  四、具體措施

  1.鉆研課程標準、教材,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時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并選擇學生樂于探究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于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采用圖文并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加強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輔導后進生立足于課堂,并為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去動腦、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要拓寬學生知識面,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同時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5

  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有效資源,強化教師業務學習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增進我校科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

  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

  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

  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二、繼續深化科學課程改革,提高科學

  教育教學質量。

  1、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蘇教育網”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

  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

  1、

  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

  “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

  1、做好科學的的期終考核工作。

  2、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6

  一、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觀察、分析資料發現動物、植物有著多種繁殖方式。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變化。設計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包括簡單機器、機器人等)。

  2、能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謎和生物技術的好奇,并積極關注相關研究的進展。感受生命延續過程的復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通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能通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現生物的許多特征是遺傳的,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并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的運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境、保護礦物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如達爾文)的故事,關注工具發明和使用的發展史。

  四、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改設想:

  1、注重搜集信息、現場考察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及討論辯論。

  七、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7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主要以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為教材的主線,根據探究過程依次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分析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六組,稱為“探究過程能力”,在強調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探究活動的選擇上,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強調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開設“問題銀行”,使學生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科學品質;配有“小科學家記錄本”,培養學生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在表現形式上,充分考慮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利用游戲、卡通、故事、童話、謎語、詩歌、連環畫、科幻作品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特別是重視滲透環境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從小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六年級上冊包括五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滿陽光;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第五單元: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習慣較差,第一節課便主動坦言從來都不喜歡科學。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習慣于被老師牽著走,很少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一節并去產生疑問并思考或實驗從而獲取知識更不用說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了。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8

  一、情況分析

  《科學》五年級上冊由“生物與環境”、“在陽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個單元組成。通過三、四年級兩年的學習,學生對科學和科學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冊教學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學素養的其他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發展。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的主要目標

  1、“生物與環境”單元,讓學生對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為產生深厚興趣,學習用簡單的控制實驗獲取事實的方法,用圖畫和文字記錄動植物特征的方法,體驗在實驗過程中詳細記錄收集數據的必要性,經歷進行簡單實驗設計的過程并運用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交流和探討。

  2、“在陽光下”單元,圍繞著太陽與地球、太陽與人的關系展開研究,引領學生“將太陽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熱的提供者)”來認識,來開展活動。

  3、“材料”單元,從方法上指導學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具體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材料,利用材料、創造材料。

  4、“健康生活”單元,讓學生關注健康,學習有關身心健康的科學知識,并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計劃對于整個學期教學的進行有指導作用,通過我們提供的上學期五年級科學教學進度計劃,可以使教學有序的進行!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9

  新的學期應該有一個新的面貌新的學期更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工作,特制定了如下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堅持德育為首位,以日常行為規范為準繩,以新的教育理念為中心,,力爭在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一、思想方面:

  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政治習,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執教。遵守學校紀律,按時上班下班,按時到崗,堅守職責。嚴守師德規范,加強師德修養,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一切圍繞學生展開工作。

  二、 科學教學工作和讀書:

  作為科學教師應自學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認真學習《科學新課程標準》,及時做好筆記,同時寫好心得體會,領悟其中的精華,使理論在頭腦中形成影像,并將其實踐于課堂,促進新課程的發展。本學期至少摘錄5000字的讀書筆記。

  積極參加科學教師教研培訓活動及學校組織校本培訓。在學習交流過程中,重點對新課程教學情況進行探討。通過與同行們開展平等、坦誠的專業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共同分享經驗。每次的交流活動都讓自己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實現經驗共享,優勢互補,開發潛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在集體備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備課時積極發言,集思廣益,以達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最大的變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問題推動教學。努力實踐“用智慧打造充滿活力的新課堂”。同時,每堂課下來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通過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及其結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該堂課的成功之處,巧妙之舉或失誤、疏漏的地方。通過反思去吸取精華,直面缺點,使之成為今后教學過程中改進、借鑒的資源。本學期上一節教學研討課,在研討中是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三 實驗室管理工作:

  認真加強儀器室賬目管理。努力做好實驗室各項管理工作。及時進行賬目錄入修改工作,按上級要求及時更新數據,做到帳物相符,按時完成儀器賬目和各種統計表的上報工作,促進科學實驗教學有條不紊的開展。定期檢查、核對、統計實驗室儀器設備,做到帳、物、卡相符;對丟失、損壞、報廢的要進行登記備案并上報;存放定位存放,

  取用方便,盡量做到科學、整齊、美觀。及時進行借用登記制度,凡丟失或損壞的要酌情處理。經常維護保養實驗儀器設備,保證儀器設備完好率,做好使用與維修記錄。

  配合組織教師開展活動,上好公開課,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并撰寫論文。

  四、其他工作:

  為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技能,在本學期加強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組織科技制作小組并按步驟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術和制作技術,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爭取人人都會獨立設計制作自己的作品,期末進行作品的展示。

  篇四: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明顯優于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科學特色活動

  (一)科學幻想畫

  1、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及大膽想象、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于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二)明天小小科學家

  1、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于觀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并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巖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熱脹冷縮》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溫度計的秘密,知道氣體、液體、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巖石的科學》單元主要讓學生從身邊有趣的石頭這一熟悉的物體切入巖石的研究,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巖石中的奧秘,從而知道巖石的種類,學會如何制作巖石標本,學會從不同的途徑搜集資料,了解各種巖石的信息,知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巖石資源的.利用,懂得保護巖石礦產資源的重要性。《土壤與植物》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土壤的結構是由沙、黏土、腐殖質組成;通過實驗認識三類土壤的特點;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等教學內容。《光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現象。課與課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先是認識光的直線傳播,再了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現象。《我們的家園:地球》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了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志和功用,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重力。《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了解植樹的過程;考察當地巖石種類。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氣體、液體、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使學生認識各種巖石,知道巖石的用途及巖石的風化。會制作巖石標本。

  3、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點(如:保水性)及與植物的關系。

  4、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了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現象。

  5、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的構成,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了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志和功用,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重力。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系。

  7、通過探究、游戲、體驗、播放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對實驗的探究活動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也是重點。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并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頻、游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盡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游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游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頻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贊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并保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頻等。

  六、教學進度:

  每課一課時,共23課時。機動2課時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1

  一、實驗方式的安排。

  四年級下冊教材中實驗很多,我們能做的有6個,分別是:演示實驗有:《細胞》、《火山和地震》 。學生分組實驗有:《擺的秘密》、《無處不在的能量》、《通電的線圈》《生物的啟示》、

  二、合理組建實驗小組。

  小組合作實驗是本冊書實驗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計劃把六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六個人都有各個的職責,一個人是組長,負責全面協調工作且重點管理組內的紀律與評價 。一個是材料管理員,負責安排帶材料。一個是實驗員,負責做實驗時的分工與操作。一個是記錄員,實驗是專門記錄實驗的情況。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教師每節課都要強調安全,包括帶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上精心指導學生實驗。

  1、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在假設的基礎上擬定實驗的計劃,再根據計劃制定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實驗目的和實驗的總的目的。

  2、精心指導學生實驗。學生不知道怎么做時幫助學生,學生做錯了實驗時幫助學生找到實驗出錯的'原因,如果實驗失敗,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學生一個解釋。

  3、讓學生認識儀器,并學會使用儀器。因此,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

  4、對整個實驗教學做好記錄,寫好總結,以便發現實驗中的問題,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難,來改進自己的實驗教學。

  5、教會學生收集實驗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6、組織學生交流實驗情況與結果,豐富他們的實驗。

  四、合理評價 。

  可讓學生自評,再在小組內評,最后在班里評,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可發放小獎章。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么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了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后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于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并形成關于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于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并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3

  一、課程標準對《科學》的目的要求

  教學目的: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以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愛家鄉、愛祖國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事物及相互之間的聯系,了解自然的概貌和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指導學生獲得淺顯的生理衛生知識,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啟發他們的創造能力。

  3、發展學生對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相信科學,破除迷信等科學自然觀的教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致,追求新知識等科學態度,熱愛大自然,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本冊教學目的要求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以地球上的物質及變化、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機械與物體的運動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征”之間建立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全冊共23課,外加兩課《研究與實踐》。從知識結構上分七單元:《物質的變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變化》、《物體的運動》、《生活中的機械》》單元在學生了解常見物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對物質的多樣性進行觀察、實驗,用辨證和聯系的`觀點看待事物的變化。

  《人的一生、《研究與實踐》。

  《物質的變化》單元通過搜集、整理自己生長發育過程中呈現的特點,從微觀處認識生物的基本的構造和功能,理解遺傳和變異是生命呈現出的共同特征。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是強化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規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系,突出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訓練。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物質的變化 3課時

  第二單元 人的一生 3課時

  第三單元 微小的生物 4課時

  第四單元 地球和地表變化 7課時

  第五單元 物體的運動 2課時

  第六單元 生活中的機械 6課時

  研究與實踐 2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引導學生借助他們不斷豐富的間接的生活經驗,切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培養學生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不斷創新的意識。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二、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三、教學計劃進度表:

  2.20——2.22:杯子變熱了

  2.25——3.1:水變熱了誰熱得快

  3.4——3.8:它們會生熱嗎

  3.11——1.5:溫度計的秘密

  3.18——3.22: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

  3.25——3.29:春季星空夏季星空

  4.1——4.5:認識光玩鏡子

  4.8——4.12:潛望鏡的秘密

  4.15——4.19:彩虹的秘密

  4.22——4.26:凸透鏡照相機和眼睛

  4.29——5.3:蚯蚓找家

  5.6——5.10:變色龍

  5.13——5.17:植物向哪里長

  5.20——5.24:生物與信息密切聯系的生物界

  5.27——5.31:珍稀動植物

  6.3——6.7:白天與黑夜晝夜與生物

  6.10——6.14:四季更替

  6.17——6.21:彎彎的月亮登上月球

  6.24——6.28:期末復習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5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教導處和教科室工作計劃的要點,結合本組學科特點,充分發揮現任科學老師各自的優勢,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同時加強教學流程管理,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主要任務:

  1、加強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的學習和培訓,進一步更新每個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本期主要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新版科學課程標準方面的內容。

  2、開展具有本學科特色的教研組活動:一是繼續開展“課內比教學”活動,以教研組的研究課為重點,發揮集體的智慧,集體備課,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力爭每個教師把研究課上成優質課。二是結合各年級教材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氣象站去考察風的觀測、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調查業州鎮城區垃圾的種類和處理情況、考察城區綠色社區的建設情況。并寫出自己的觀察日記和研究報告。

  3、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博客的建立、業務學習、論文比賽等),圓滿完成上級和學校安排的各種教學研究任務。

  4、狠抓常規教學的管理與落實。加強集體備課,督促每個教師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把教學研究與課堂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教研服務于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5、重視實驗教學,各年級的學生分組實驗要到實驗室去完成,每次實驗要有實驗記載。

  6、高度重視科學教師的理論創新,要不斷鼓勵科學教師,依托自己的教科研實踐,認真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后感,反思教學得失,切實提高教學水平。積極參加各級教育部門開展的'論文評選活動,爭取獲得更多的教研成果。

  三、具體措施:

  1、組織教研組成員進行學習和培訓。本期將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20xx年秋季將要實施的新的科學課程標準。

  2、新的科學教材涉及的內容多,知識面廣,而且缺乏教學參考資料,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教研組要切實加強教學研究,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讓教師在一起互相探討教學方法,將每一課都落到實處,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3、新教材是以活動為主線開展教學的,而在實際教學中卻缺乏教學材料。所以在教學中,各任科教師要克服困難,因地制宜,課前精心準備,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材料,上好科學實驗課,讓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在各班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科學考察、調查、參觀、訪問等課外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科學的途徑和方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02-24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計劃01-09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計劃07-09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計劃03-01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5篇)04-01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15篇)04-01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集合15篇)09-09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集合15篇08-26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