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試點方案范文集合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試點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試點方案1
根據省、市、縣有關試點示范小城鎮工作通知精神,為了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我鎮小城鎮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加快鎮小城鎮建設步伐,進一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為農民低成本就近轉移創造條件。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提出的省級試點示范小城鎮工作總體要求,圍繞把建設成“鄉村秀美、人文善美、物產豐美、民生康美、社會和美”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特色立鎮、靚城興鎮、商貿活鎮、產業強鎮”的發展戰略,以科學規劃為前提,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區位優勢,凸顯特色功能,強化產業支撐,優化空間布局,創新體制機制,實施綜合開發,增強集聚能力,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建成“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小城鎮建設示范點。
二、基本原則
一是規劃先行。以規劃統籌各種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謀劃空間布局,注重發揮優勢和突出特色,處理好生產、生活、休閑、交通四大要素關系,明確功能定位。
二是功能齊備。以設施齊全配套、功能完善為基本要求,構建集行政、工業、教育、醫療、金融、商業、文娛、休閑、居住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小城鎮。
三是設施完善。以改善居民生產、生活質量為重心,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土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資源合理配置、集約利用。
四是生活便利。以效、便捷為目標,著力引進和培育各具特色的商業型態,完善市場建設,規范生產、生活秩序,營造優雅、祥和的生活消費氛圍。
五是環境優美。以打造宜居環境為核心,強化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圍繞城鎮綠化、凈化、亮化、美化,加強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營造生態優良、清潔舒適、風貌各異的宜居城鎮。
六是保障一體。以強化公共管理和服務為重點,提升小城鎮居民各類保障水平,加快建立適應小城鎮特點的醫療、就業、就學、養老、生活保障等制度,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三、創建目標
通過試點示范小城鎮建設的開展,農村人口穩步有序地向鎮區集中和轉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各具特色的產業基礎長足發展;小城鎮居民基本享有與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有利于發揮小城鎮特色優勢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生態環境優美,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宜居新區綜合體基本建成,在20xx年以前,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努力把鎮打造成為市的“歷史文化名鎮、特色產業強鎮、宜居商貿新鎮”。
四、發展思路和試點任務
(一)起點編制發展規劃
緊抓試點示范發展機遇,起點、標準、質量編制發展規劃。在嚴格按照鎮總體規劃(20xx-20xx)實施建設管理的同時,抓緊完善由城鄉規劃設計院在20xx年8月啟動的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并同步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力爭在20xx年6月完成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在20xx年4月份前完成天府村和元田村的新農村綜合體規劃編制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和切實可行的原則,在20xx年全面完成給水、排水、電力、通訊、數字電視、環衛、綠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設施完善工作。
(二)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區域統籌、合理布局、聯建共享,適度超前加快完善基礎設施。一是加快路網建設。在20xx年年底全面完成天元路和天府大道3.5公里道路的人行道鋪裝、排污管道安裝和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在20xx-20xx年分批完成12個村的通村公路整修、拓寬工程,在20xx完成105個村民小組的組道公路改造工程;完成雙橋街0.8公里的街道硬化及下水道建設工程;規劃在20xx年前建設長云路過境繞城公路3.5公里,改善城區交通條件。二是完善市政設施。進一步完善地下管網、路面養護、路燈照明、農貿商場、鎮文化中心和公路沿線停車點等市政公用配套設施,其中規劃新建農貿市場一個占地xx畝、新建市政廣場一個占地12畝,進一步增強城鎮的服務功能。三是建設飲水工程和垃圾處理設施。抓緊完善擴建鎮區集中供水系統和三八村等6個村的聯村飲水工程建設;規劃建設中心鎮區垃圾中轉站二個,在市場、車站、主要干道沿線等公共活動地區設置垃圾桶、公共廁所等環衛設施,充實環衛隊伍,增配環衛工具,確保城鎮保持潔凈亮麗。四是加強教育和行政設施建設。在20xx年啟動實驗小學校遷建工作,增添教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在20xx年前完成鎮政府辦公服務大樓的遷建工作,改善為民服務條件。
(三)強化產業支撐
強化產業支撐,圍繞豆腐、板鴨,做強做大飲食文化產業,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相對集中,為鎮小城鎮進一步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一是推進項目建設,帶動特色產業發展。以引資建設豆腐美食文化創意園為中心,加快推進總投資2.5億元的招商引資及建設啟動工作;在20xx年啟動總投資20xx萬元的胡二娃農產品加工廠項目;在20xx年完成園田農產品加工廠項目;做強做大華碩園生態農場示范項目,以項目建設和發展帶動建成分類成片的三大農業綜合示范區,既萬畝蔬菜種植示范區、萬畝水產養殖示范區、萬畝經濟作物種植示范區。二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務工經商辦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項目向小城鎮規劃區內聚集;鼓勵非公有制特別是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到小城鎮工業規劃園區落戶。三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南岸農貿商場升級改造工程、新建一個農產品綜合貿易市場、規范老農貿市場、運輸市場和生豬屠宰市場,鞏固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等,形成以物流、商貿、交通運輸、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為發展方向的市場發展格局。(四)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加快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步伐,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快教育均衡發展。以實驗小學校和幼兒園遷建為契機,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以“省級示范校、幼兒園”為標準,加強教育教學質量和校區美化項目建設。二是發展公共衛生事業。加快中心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建設,提綜合服務能力。使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城鎮醫療保險參合率達到90%以上。加大投入,健全流行型疾病、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三是加快公共文化休閑設施建設。以文化廣場為中心、天府廣場和文化站為依托,建成文化、體育、娛樂功能為一體的文體休閑場所,提升小城鎮綜合配套服務水平。四是加強公共安全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公安派出所、交警、消防、司法、城管等隊伍和相關設施建設,提升公共安全服務水平。五是加強勞動保障服務隊伍及陣地建設,提升全鎮就業服務水平。
(五)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以天府村、園田村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為依托,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深入開展家園清潔、家園整理和家園綠化行動,精心建設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加強農村水、電、氣、通信、路燈照明等設施建設,實行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資源共享,促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認真編制農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屋、白廟為重點,分批實施24個村的農村土地恢復整理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鎮小城鎮建試點示范建設工作的領導,組建成立小城鎮建設試點示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二)狠抓管理,強化督查。建立科學發展試點示范長效管理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相關工作進行檢查,督促抓好落實,促進工作順利開展,使試點示范工作符合要求,達到標準。
(三)積極研究制定和落實小城鎮建設各項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各界到小城鎮落戶發展。
(四)以點帶面,總結推廣。對發展建設中出現的典型及時做好宣傳和報告,總結先進經驗,在全鎮范圍內加以推廣,促進試點示范工作的扎實開展。
試點方案2
為優化產業結構,打造品牌產業,結合加腦特色苗寨和獨有的萬泉河自然優勢,扶持發展飼養“加腦鵝”,促進農民增收,鎮委鎮政府決定對飼養“加腦鵝”的養殖戶進行資金補貼扶持,結合我鎮的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目標
對我鎮加腦村飼養“加腦鵝”的養殖戶給予資金補貼扶持,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提高“加腦鵝”商品的出欄率,保障“加腦鵝”肉市場供應。
二、實施內容
(一)補貼對象及標準
納入本次補貼范圍的對象是指在我鎮加腦村所有飼養“加腦鵝”的養殖戶;在現場核實時對存欄活的“加腦鵝”補貼標準為60元/只,對申報時有而核實時已死亡的“加腦鵝”補貼標準為10元/只。補貼資金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發展“加腦鵝”養殖業。
(二)補貼發放方試
“加腦鵝”飼養補貼資金由鎮政府通過“一卡通”的形式將補貼資金直接兌付到養殖場(戶),暫時不具備“一卡通”的農戶,可能通過“農信社賬號”的方式兌現補貼資金。
(三)補貼資金來源
本次對飼養“加腦鵝”的補貼資金從鎮產業扶持資金中支付。
三、實施程序
(一)摸底統計。
鎮政府牽頭組織開展“加腦鵝”養殖情況的調查摸底、統計核實、建檔立檔工作。試點工作期限一年,在核定期限內(20xx年12月01日至20xx年11月30日),由村干部填寫“加腦鵝”補貼試點調查情況登記申報表(附表1),并向鎮農業服務中心申報備案,鎮政府組織審核小組每個季度的最后一個星期對申報情況進行現場核實、拍照并填寫“加腦鵝”補貼試點調查情況核實表(附表2)存檔及張榜公示,若公示無異議后,核實結果作為“加腦鵝”補貼發放的.依據,同時,每只鵝只能享受一次補貼,每個季度撥付一次補貼資金。
(二)匯總公示。統計核實“加腦鵝”數量必須做到“三見”,即:見“加腦鵝”。由駐村干部或村級防疫員和農業服務中心人員逐戶逐頭調查,對于拒絕核查的養殖戶和現場核實后增加的“加腦鵝”,不得納入補貼范圍,即:見人。現場調查的“加腦鵝”數量要經“加腦鵝”養殖戶和統計人員共同簽字確認,即:見榜。統計結束后,盡快在行政村公示欄張榜公布養殖戶“加腦鵝”飼養數量,接受村民監督,數量不實及時更正。
(三)資金撥付。根據此次統計核查結果,及時向飼養“加腦鵝”的養殖戶兌付“加腦鵝”補貼資金。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或“農信社賬號”的形式直接兌付到養殖戶。
四、組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腦鵝”的補貼工作。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做好“加腦鵝”補貼工作的重大意義,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政策的實施成效。
(二)要落實責任。鎮政府組織鎮農業服務中心做好此次數據統計與核查工作,細化任務分工,落實核查責任,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在規定的時間內(20xx年12月01日至20xx年11月30日)集中開展數據統計核實工作,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對于虛報、多報、重復報等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以后一律不得享受此項政策。
(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成立以鎮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鎮領導任副組長,鎮農業服務中心全體成員參加項目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在鎮農業服務中心,具體負責項目實施工作,確保政策的實施成效。
(四)強化資金使用管理。補貼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
(五)加大宣傳和信息報送,增強聯動效應。高度重視項目實施的總結宣傳工作,有計劃、有重點地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同時,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和解決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隨時掌握和總結項目經驗和做法,及時宣傳推廣,擴大社會影響,努力營造有利于推動工作向縱深發展。
試點方案3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浙江省社會救助條例》,突出專項救助的“救急難”功能,解決群眾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困難問題,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整體功能,根據《浙江省“救急難”工作試點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本縣實際,現就“救急難”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救急難”的實現路徑、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各項社會救助制度作用,統籌各類社會救助資源,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效應,讓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難的居民(含非本縣戶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時救助,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發生,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整體功能。
二、具體任務
(一)健全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由民政、財政、教育、人社、衛生、住建等為成員單位的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聯系,整合民政內部和部門之間的`政策資源,共同推動“救急難”試點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對重大的“救急難”工作事項和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事項,由縣府辦牽頭,召開“救急難”工作聯席會議,協調各方,會商解決。
(二)完善社會救助政策。進一步完善各項救助制度,發揮在“救急難”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及時完善臨時救助政策,突出基本生活救助和“救急難”的制度特點。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難的家庭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做到救助程序方便快捷,救助及時。完善醫療救助政策,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人均籌資自然增長機制。加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力度,進一步擴大救助對象范圍,適當放寬用藥范圍。簡化救助結算程序,完善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加強與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等相關制度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制度合力。健全自然災害救助制度,對受到自然災害嚴重影響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轉移、安置,及時提供必要的食品、飲用水、衣被、取暖、臨時住所、醫療防疫等應急救助。發揮社會救助制度的綜合效應,統籌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等各項救助,使全體居民在遭遇困難時,得到及時救助。
(三)建立健全發現報告和快速響應機制。建立“救急難”對象主動發現報告機制。組建村(社區)“救急難”聯絡員網絡,及時了解、掌握、核實轄區居民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主動幫助其提出救助申請并協助落實,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干預。縣民政局要開通社會救助熱線電話12349,暢通困難群眾申請救助和有關人員報告急難情況渠道。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縣民政局應及時處理、轉辦救助申請和急難報告,相關縣級部門要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積極落實“救急難”措施。如遇重大事項或無法解決的事項,由縣府辦牽頭協商,及時有效地救助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難群眾,維護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四)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各鎮(街道)統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打造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綠色通道”。通過完善救助網點、簡化救助程序,精心打造“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部門合作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對于轉辦承辦事項,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及時辦理、快速處置的原則,限時辦結。
(五)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的有效銜接,依托各級慈善組織,搭建政府部門救助資源、社會組織救助項目和公民個人救助意愿與急難對象救助需求對接的信息平臺,在確保政府救助公平、公正實施的同時,充分發揮慈善救助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的特點,鼓勵、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等針對急難個案開展慈善救助,形成“救急難”合力。動員本地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大中型企業等設立“救急難”公益基金,在縣民政局的統籌協調下有序開展“救急難”活動。形成政府保障與社會幫扶互聯、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互補、行政力量與社會力量互動的良好格局。
(六)創新專業服務方式。促進社會救助向服務專業化、滿足個性化轉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由社會工作者針對不同急難情況的居民開展生活幫扶、心理疏導、精神慰藉、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鼓勵各級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積極參加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依托鎮(街道)、村(社區)或專業的社會工作組織,開展“救急難”社會工作個案管理,幫助急難對象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系,適應社會生活。
三、工作步驟
(一)準備動員階段(20xx年10月)。召開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聯席會議,研究相關事項,制定初步工作方案和《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辦法》。
(二)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在11月底實施《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辦法》,開通“12349”社會救助熱線,并在各鎮(街道)設立統一受理救助申請窗口。明確部門職責及分辦、轉辦流程和辦理時限,建立化解急難問題的“綠色通道”。開展社會救助信息大平臺建設,實現縣級有關部門間救助信息共享,及時、準確、動態地匯集城鄉各類困難群眾的信息,真正實現信息共享。
(三)評估總結階段(20xx年6月)。對試點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完善“救急難”工作方案。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各部門(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救急難“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把試點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推進“救急難”工作與示范點建設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統籌協調安排,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推進“救急難”工作措施的落實。
2、統籌安排,落實資金。縣財政局每年安排一定預算設立專項資金,縣慈善總會設立“救急難”項目資金,根據審批確定的用款計劃,及時將“救急難”資金撥付到位,并對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強化監督,注重實效。建立督查制度,定期組織對“救急難”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及時通報督查結果。對提供虛假證明、采取欺瞞手段騙取救助金的,一經查實,將全額追回冒領款物,并在一年內不再受理其本辦法相關的救助申請;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4、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做好政策宣傳,多角度宣傳開展“救急難”的作用意義、范圍標準和工作情況,引導群眾理性看待“救急難”工作,積極參與“救急難”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試點方案4
為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進一步加大試點工作的力度,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經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決定組織開展第二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
一、工作原則
(一)加大試點力度。總結第一批試點企業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深化試點內涵,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試點工作水平。
(二)加強引導支持。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確定的重點領域,結合試點企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求,既要注重政府的引導性作用,又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吸引社會創新要素向試點企業聚焦。
(三)突出示范帶動。完善標準,強化導向,加強宣傳,促進交流,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
二、試點范圍
國有骨干企業、轉制科研院所、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
三、選擇資格和條件
(一)選擇資格
申請開展試點的企業應具備以下資格:
1. 中國公民或中資機構在中國境內全資設立或控股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
2. 企業主營業務和技術發展重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源政策、環保政策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確定的重點方向。
3. 企業經營和運行狀況良好,一般應近三年連續盈利或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6%以上。
(二)選擇條件
根據企業符合以下條件的`情況進行優選:
1. 具有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發明專利,軟件、集成電路企業近三年獲得過著作權或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近三年主持或參與制定過行業、國家或國際技術標準。
2. 具有持續創新能力。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在同類企業中,研發投入占年銷售收入比例較高。在同行業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重視科技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當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
3. 具有行業帶動性和自主品牌。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全國同行業(細分)位居前列。擁有省部級以上名牌產品或知名商標。新產品(新服務)或采用新工藝帶來的銷售收入占當年全部銷售收入的20%以上。
4. 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高的管理水平。資產負債率合理,治理結構健全,具有良好的社會誠信形象。通過質量管理等相關認證,制藥企業通過國家GMP認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健全,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或專人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5. 具有明確的創新發展戰略和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主要負責人重視技術創新。制定有技術創新規劃或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工會組織健全,能夠正常開展活動,企業勞動關系和諧。職工技術創新活躍,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鼓勵創新的薪酬激勵和獎勵表彰制度比較健全。
四、組織實施
(一)基本程序
企業自愿申報,各地方組織初選并推薦,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審核確定第二批試點企業名單。
(二)申報方式和主要步驟
1. 請符合條件并自愿參加試點的企業認真填寫《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申報書》和《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申報表》并準備有關證明材料。
2. 中央企業向國務院國資委、中央級轉制院所向科學技術部遞交申報材料一式三份;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向本地方的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或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尚未建立聯合工作機構的向地方科技主管部門申報,申報材料一式四份。申報截止時間為20xx年8月31日。
3. 請各地方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或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本通知要求,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并于20xx年9月20日前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材料并附推薦函(紙質版一式三份和電子版一份)寄送到創新型企業試點受理工作組(設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各地方推薦作為試點候選的企業最多不超過5家,并給出排序。推薦函可由地方科技主管部門代章。尚未建立聯合工作機構的地方由科技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完成初審和推薦工作。有關行業協會也可按照通知要求向受理工作組提出推薦意見。
受理工作聯系人:李享,閻冬
電話:
E-mail:
通信地址:
4. 科學技術部將會同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對推薦企業組織審核和優選后發布第二批試點企業名單。
5. 請各地方參照本通知要求推進本地區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并及時向我們報告工作進展,加強溝通和聯系。
試點方案5
一、調研階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校企雙方簽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合作協議,成立由職教專家、企業人員和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機制;確定教學課程設置,開發課程體系;制定學生學業考核辦法,建立學生學業評價標準體系。
二、宣傳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現代學徒制試點重點針對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進行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有:
1、通過學校招生大篷車,赴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進行實地宣傳。
2、與當地教育局、扶貧辦、團委等部門合作,發放招生宣傳冊,開展招生宣傳工作。
3、通過學校掛職貧困村第一書記的老師,深入群眾開展宣傳。
三、招生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具有高中學歷的學生均可報名。
2、校企雙方共同確定考試內容,采用筆試+面試的方式進行錄取,在同等條件下,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的生源優先錄取。計劃錄取人數為25人。
3、確定被錄取的學生后,學校、企業和學生(或家長)簽訂三方協議,明確界定三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四、培養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1、時間安排。學生的培養將企業的實踐培訓和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有機結合起來,采用多學期“1+0.25+1+0.75+0.25”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即“1(第一、二學期)+0.25(暑假,第三學期)+1(第四、五學期)+0.75(第六學期)+0.25(第七學期)”。具體的
教學安排為:第一、二學期在學校完成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學習,掌握基本技能:測量放線、試驗檢測;第三學期利用暑假到合作企業,在師傅的指導下從事測量、試驗檢測工作,接受企業文化熏陶;第四、五學期回學校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考取施工員、預算員、資料員、安全員等上崗證書;第六學期到合作企業,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頂崗實習;第七學期回到學校進行畢業綜合訓練、職業發展及創新能力教育,獲取畢業證書。 2、課程設置。以“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為課程設置模式展開教學。公共課程著眼于基礎性、應用性和發展性,為后繼專業課程展開提供教學服務;核心課程按照企業的用人需求與崗位的資格標準來設置,可根據企業的需求適當增減;教學項目由職教專家、企業人員和專業教師共同努力開發,適合學生進行專業實訓。
3、學生管理。教學管理:企業全程參與學徒的教學,并派遣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以及指派能工巧匠擔任學徒師傅。同時,學校與企業要制定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對教師和師傅進行考核。日常管理:學生在校期間受學校和企業雙重管理。學生在學校期間,企業和學校積極配合,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同時,企業可設立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徒。
4、考核辦法。考核分為三個方面:思想品德、學習業績和師傅評價。對學徒的考核每學年一次,其中思想品德占總成績20%,學習業績占總成績50%,師傅評價占總成績30%。
五、推廣階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畢業生跟蹤調查:深入企業,采用面對面問卷調查方式,了解企業對我系學生的評價,以及畢業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評價,收集整理好相關數據,建立檔案。
2、經驗總結:認真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經驗和不足,確定新一輪現代學徒制培養學生的數量。
3、模式提煉: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現代學徒制領導工作小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重點招收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生源→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1+0.25+1+0.75+0.25”工學交替人才培養→開展畢業生培養質量、就業質量的評價和分析→修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有關方案和制度,并制定推廣實施方案→按照推廣實施方案逐步開展推廣工作。
試點方案6
根據區委、區政府“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部署和《市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20xx年度“美麗鄉村”示范村莊創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村實際,特制定村“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村幅員面積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共1037.23畝,其中田796.8畝,土240.43畝,20xx年人均純收入為4675元,全村現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貧困戶95戶307人。
二、貧困現狀
村以淺丘地貌為主,全村經濟來源主要為傳統種養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村民增收致富缺乏門路,發展產業無技術、資金支撐,主要困難如下:一是群眾綜合素質偏低。全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少,高中畢業人員不多,初中、小學文化人員占少數,還有相當部分為文盲。對接受宣傳、運用新政策、新技術差,觀念滯后,嚴重影響全村經濟的發展。二是自然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土質瘠薄,水源較差,農業綜合效益極低。三是基礎設施差。村級公路路況差,沒有便民路,廣播及通訊發展緩慢,嚴重地影響到農民群眾對外聯系與溝通,制約了各方面的發展。四是群眾增收難。以傳統種植為主,養殖業以生豬、零星雞鴨為主,農民務工效益低,從事經商少。沒有成片,優質、高效的農業產業支撐,無村辦及民營企業,導致農民收入低,使全村仍處于貧困村之列。
三、主要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原則及方法
1、指導思想:完善基礎、配套產業、政府引導、村級組織、群眾參與、脫貧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項目規劃的調查,摸清群眾的意愿,解決實際問題;
(2)做好規劃項目的實施,按投資概算和技術標準完成規劃項目的建設;
(3)搞好項目的`后續管理,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工作原則及方法:嚴格項目規劃,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建設,捆綁使用財政扶貧資金,實行物資采購招標制和資金公示制。
四、規劃目標
通過項目的實施,實現完善該村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強勢有力的優勢產業,村民素質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為貧困戶解決溫飽找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通過公路建設,解決群眾出行、運輸難題。
二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大力發展檸檬等經濟作物,發展林下養雞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術培訓。學習新的種植、養殖技術。集聚致富資金、智力優勢。樹立自強自立意識,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五、規劃內容
代市鎮村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組織保障六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總投資91萬元,整合部門資金91萬元)
(1)村內道路硬化。硬化村內道路1.873公里。(2)新修泥結石公路400米。(3)新修便民路865米。(4)維修公路670米。
(1)村內道路硬化:
(二)勞動能力提升(總投資4.8萬元,部門整合資金4.8萬元)
計劃提供勞務培訓60人,每人補助800元,由部門整合資金解決,共計投入資金4.8萬元。
(三)人居環境(總投資481.3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247萬元,整合部門資金219.2萬元,農戶自籌15.1萬元)
(1)貧困戶房屋新建3戶,總投資20.9萬元,其中:部門整合資金9.9萬元,農戶自籌資金11萬元。
(2)貧困戶房屋維修加固4戶,總投資6.9萬元,,其中:部門整合資金2.8萬元,農戶自籌資金4.1萬元。
(3)民房風格修葺47戶,按川東民居風格對房屋進行統一風貌打造,每戶2.5萬元,總投資117.5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解決47萬元,整合部門資金70.5萬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對村1組牌坊院子進行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發展鄉村旅游,該院落共計21戶,預計每戶使用資金8萬元,總投資168萬元,美麗鄉村資金解決10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68萬元。
(5)恢復牌坊院子石質牌坊,為充分挖掘當地民俗文化和歷史底蘊,將對牌坊院子石質牌坊進行恢復,總投資100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100萬元。
(6)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經濟,每戶投資1萬元,總投資68萬元,其中:整合部門資金68萬元。
(四)公共服務(總投資33.5萬元,美麗鄉村資金33.5萬元)
新建文體休閑廣場1處,面積600平方米,總投資25萬元。標準化衛生站1個,總投資5萬元。健身設施一套,總投資3.5萬元。
(五)產業發展(總投資66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19.5萬元,整合部門資金46.5萬元)
規劃建成檸檬產業園1個,占地面積20xx畝,每畝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補助業主,總投資66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19.5萬元,整合部門資金46.5萬元。
(六)組織保障(總投資3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30萬元)
建設村兩委活動室1個,總投資30萬元。
六、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村20xx年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集中規劃于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組織保障六個方面,總投資706.6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30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391.5萬元,農戶自籌15.1萬元。
村內道路建設91萬元,能力提升4.8萬元,貧困戶新建房屋20.9萬元,貧困戶房屋維修6.9萬元。民房風格修葺47戶,總投資117.5萬元。牌坊院子仿古修葺,總投資168萬元。恢復牌坊院子石質牌坊,預計投資100萬元。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經濟,每戶投資1萬元,總投資68萬元。新建文體休閑廣場1處,總投資25萬元。標準化衛生站1個,總投資5萬元。健身設施一套,總投資3.5萬元。規劃建成檸檬產業園1個,總投資66萬元。建設村兩委活動室1個,總投資30萬元。
七、項目效益預測分析
1、公路建設項目完成后,村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可使全村1385人全部受益,全面解決村民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困難問題,使農副產品交易更加快捷、方便。
2、民房風格修葺和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完成后,可有效帶動當地人氣,拉動鄉村旅游迅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3、檸檬產業園建成后,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形成業主+農戶的良性循環。
4、通過完善文化休閑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可有效緩解群眾辦事難等問題。
預測項目實施后兩年,基礎設施轉化為生產性項目,調動村民自力更生、改變面貌的積極性,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年人均增收達到1500元左右,基本實現項目增收目標。
八、組織實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落實工作責任。
為了扎實推進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工作,確保項目順利落實,代市鎮組建工作班子,以黨委書記謝建平同志任組長,鎮長趙小林、副鎮長吳毅同志任副組長,鎮紀委書記、黨政辦主任、財政所所長、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經濟發展辦副主任、駐村干部等為成員的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項目領導小組,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駐村干部蹲點抓的工作格局,強化對項目實施的監督與管理。
(二)強化對接,摸清情況做規劃。
由副鎮長牽頭,與幫村干部、駐村干部、村干部一道,準確把握村的基本情況,吃透戶情的基礎上,精心編制本村規劃,充分調動群眾激情,組織群眾主動參與,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項目順利實施,卓有成效。
(三)搞好協調配合,抓好項目實施。
1、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成立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項目工作實施小組。
2、搞好村民自治,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成立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工作項目民主理財小組,發揮干部和代表的資金監管作用,把有限的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規劃項目順利實施。
3、加強項目質量監管,成立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工作項目質量監督小組。
4、實施項目公示制,充分發揮理財監督的作用,讓廣大群眾明白實施、資金運作的全過程。
(四)加強資金管理,發揮資金效益。
規劃的實施項目,必須以足夠的建設資金作保障。一是做好過細的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積極組織農戶集資和投工投勞,發揮項目資金的最大作用;二是從村情出發,從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俱佳的優勢項目,使產業項目資金發揮效益;三是以實實在在的工作作風贏得上級的鼓勵和支持,在基礎設施、社會發展等公益性項目方面,爭取國家無償資金的足夠投入。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財政資金的管理辦法,實行縣級報賬制,專戶存儲,專戶管理,同時,必須做到資金安排到項目,支出核算到項目,報賬到項目,并進行公示,在鎮、村工作活動集中點公示不少于七天,讓廣大群眾監督項目的全過程。在使用時嚴格按照“六不準”規定,即:一是不準揮霍浪費財政試點資金;二是不準截留、擠占、挪用、克扣財政資金;三是不準擅自決定,優親厚友;四是不準將財政資金用于辦公費、招待費、獎金以及福利費用等;五是不準抵扣農戶或集體上交的有關費用;六是不準將財政試點資金用于與豈不相符的支出。同時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加強管理。
試點方案7
一、工作目標
通過試點探索,推動實現相關審批服務事項流程更簡、監管更嚴、服務更優。總結形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可復制、可推廣的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標準和規范,研究提出全面推廣試點經驗的意見。
二、試點時間
20xx年6月至11月。
三、試點范圍
根據現有工作基礎,確定在6項社會保險經辦業務和12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報名中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詳見附件)。
四、試點任務
各地人社部門和部屬有關單位要根據本方案要求,重點落實好以下任務:
(一)確定告知承諾適用對象。社會保險參保人員及相關事項申請人員適用6項社會保險經辦業務;相關報考人員適用12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報名。申請人有較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曾作出虛假承諾,以及被記入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誠信檔案庫且在記錄期內等情形的,不適用告知承諾制。具體適用對象范圍由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部社保中心)和部人事考試中心(以下簡稱部考試中心)分別牽頭,會同部信息中心確定。
(二)規范告知承諾工作流程。部社保中心、部考試中心負責編制試點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工作規程和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各地人社部門相應修改完善辦事指南,并根據需要細化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相關內容。書面(含電子文本)告知的內容應包括辦理事項的名稱、設定證明的依據、證明的內容、承諾的`方式、虛假承諾的責任等。書面(含電子文本)承諾的內容應包括申請人已知曉告知事項、已符合相關條件、愿意承擔虛假承諾的責任以及承諾意思表示真實等。各級人社部門要在對外服務場所和官方網站發布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和辦事指南,方便申請人查詢、獲取。
(三)加強事中事后核查。部社保中心、部考試中心和各地人社部門要梳理試點工作中需進行核查的信息需求,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部門內部核查和部門間行政協助等方式,加強對申請人承諾內容的核實力度。確需進行現場核查的,要優化工作程序、加強業務協同,避免增加群眾和企業負擔。
(四)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加快建立社會保險領域和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報名領域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對發現作出虛假承諾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同時納入黑名單。加強跨部門聯動響應,實施聯合懲戒。
(五)強化風險防控措施。部社保中心、部考試中心和各地人社部門可針對具體試點事項,探索建立告知承諾書、資格考試合格人員公示制度。加強風險研判,制定相應預防和補救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明確分工協作。部社保中心和部考試中心分別負責相關業務領域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部行風辦負責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推進,部規劃財務司、部信息中心負責國家部委數據共享的協調,并指導各地人社部門推進與當地政府部門開展數據共享,為試點工作提供支持。各地人社部門也要建立相應分工協作機制,合力推動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明確時間節點。試點工作分準備、啟動、開展、總結四個階段運行。6月完成試點準備,7月前完成全面啟動,8月至11月持續推進,11月中下旬總結評估。部社保中心、部考試中心于每月25日前將工作進展情況(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工作打算)送部行風辦。
(三)加強人員培訓。部社保中心、部考試中心要加強系統內業務培訓和宣傳動員,確保經辦工作人員準確理解試點工作要求,熟練掌握工作規程,推動試點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四)做好總結評估。各地人社部門要認真總結本地區試點工作情況,將有關經驗做法及時報部行風辦。部社保中心和部考試中心要廣泛收集地方人社部門、企事業單位、群眾對試點工作的評價意見,研究改進工作措施。部行風辦會同有關單位做好試點工作的總結評估。各地對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按業務分類分別向部社保中心、部考試中心報告。
試點方案8
各設區市知識產權局、教育局、科學技術協會:
為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推進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中小學素質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和創新精神,福建省知識產權局、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福建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工作。現將《福建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結合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海峽西岸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部署,為推進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中小學素質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和創新精神,省知識產權局、省教育廳、省科協聯合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學校的培育和認定工作。
一、工作目標
在全省具備條件的中小學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樹立知識產權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讓青少年從小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發明創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提高學生對發明創造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學生發明創造和科學實踐提供平臺,逐步培育一批能帶動全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的試點學校,整體推進全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
二、申報條件
(一)重視以知識產權普及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教育;
(二)利用學校網絡、宣傳欄、校報等平臺,發揮學生團體的積極作用,開展普及知識產權的體驗教育和實踐活動;
(三)積極鼓勵中小學生開展科技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支持鼓勵學生申請專利;
(四)各類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的學校優先考慮。
三、扶持政策
(一)對納入試點的學校,給予適量的引導經費,專項用于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
(二)向試點學校免費提供一定數量的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讀本;
(三)對試點學校從事知識產權教育的教師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培訓;
(四)對試點學校中小學生(含港澳臺學生)的專利申請費用和參加創新大賽獲獎的項目查新費用給予資助;
(五)通過報刊、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對試點學校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進行廣泛宣傳;
(六)適時組織試點學校師生參加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交流活動。
四、申報和認定程序
(一)申報學校應填寫申報表,制定工作方案,由所在設區市教育局確認、篩選后,經設區市知識產權局推薦上報省知識產權局匯總。
(二)省知識產權局、省教育廳、省科協組成福建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考評小組(以下簡稱“考評小組”),依據本工作方案對各設區市上報的學校進行考評,每批確定中學和小學為“福建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學校”,由省知識產權局、省教育廳、省科協聯合發文并頒發牌匾。
五、組織管理與考核評價
(一)省知識產權局、省教育廳、省科協負責全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工作的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培育、認定和指導。
(二)各設區市知識產權局、教育局、科協負責當地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的組織開展工作。
(三)各試點學校應把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激勵創新的良好氛圍,確保師生知識產權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四)福建省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學校試點工作期限為兩年。試點期間,每年年底各試點學校提交年度工作小結。試點期滿后,將組織考核,并公布考核結果,對取得成功經驗的在全省范圍內宣傳推廣。
本工作方案由省知識產權局負責解釋。
試點方案9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于xx鎮東部,距縣城12公里,臨近尹褚公路,南小河繞村而過,海拔在1200—1500米之間,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全村有3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有446戶20xx人,有耕地3029畝。
二、創建目標
堅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是為全村群眾而建的總方向,以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目標,積極學習借鑒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的經驗做法,將示范村創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相結合,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培育文明鄉風,提升村級服務群眾能力。
三、創建內容
充分尊重廣大群眾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結合實際確定具體建設內容,按照建設內容和標準,采取填平補齊、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一)公共基礎設施
1、道路。實施小巷道硬化15000平方米,全村小巷道硬化實現全覆蓋。
2、亮化。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
3、給排水。新修排水渠100米,在村組主干道鋪設排水渠蓋板1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無黑臭水體。
4、供電、通信。實施電網、通信設施提升改造工程,桿線架設整齊有序,無安全隱患。
5、洗澡。鼓勵動員有條件的農戶家中自建洗澡間,爭取年底有洗澡間的戶數達到260戶以上。
6、美化。對殘垣斷壁、空心院落、農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墻面進行全面修繕整理,在公路沿線粉刷墻面150米,修建小花園2個,新建柴草堆放場3個。
7、村陣地提升改造。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升改造,對各功能室進行粉白并規范化布置。在村級文化廣場修建群眾說事亭和群眾說事長廊各1個。
8、環境整治。全面推行巷長制和門前三包制度,確保巷道和群眾的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合理配置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設備設施和保潔人員,再安裝垃圾桶20個,
(二)基本公共服務
1、文化體育。對文化廣場健身器材及時維護,保證村內群眾性文體活動正常開展,滿足群眾文體娛樂需求。新建休閑廣場1處800平方米。
2、醫療衛生。提升村衛生室服務水平。建立統一、規范的村民健康檔案,提供健康教育、計劃免疫、傳染病防治及婦幼保健、殘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3、社會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率100%,醫療保險應保盡保,農村特困人員應養盡養。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為符合放助條件的家庭和人員提供相應教助服務。優撫對象、困難家庭、殘疾人、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群體實現一對一結對幫扶。
4、培訓就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年內組織不少于50人參加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提升等學習培訓,收集并發布就業供求信息,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援助。
5、綜合服務。發揮好黨群服務中心辦公議事、教育宣傳、文體娛樂、金融服務等作用,全面落實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提供為民辦事全程代理服務。
(三)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
1、宣傳引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充分發揮基層宣傳陣地作用,安裝宣傳欄3個,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常用法律法規,組織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必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法治、形勢政策等宣傳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愛國愛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農村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2、糾紛調解。積極開展“文明庭院”“文明巷”“好媳婦”“好鄰居”等文明創建活動和感恩奮進教育,鄰里矛盾、婆媳矛盾等問題能夠及時處理化解。
3、權益維護。村民自治機制完善,議事協商規范,村務公開透明,農民權利和惠民政策落實得到保障,村內風正氣順,沒有群體性的'事件,村民對村黨組織和“兩委”班子滿意度高。
4、安全保障。社會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感強。防災減災措施得力,村民安全生產意識強。
5、村民自治。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抵制陳規陋習,建立“民風樸實、文明和諧,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明禮誠信、尊老愛幼,勤勞節儉、奉獻社會”的鄉風民俗。
四、實施步驟
(一)安排部署(4月)。結合本村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示范創建目標任務、年度計劃、重點內容、實施步驟、保障措施,推進鄉村建設示范行動。
(二)組織實施(4月—10月)。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設期,嚴格按照創建目標,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確保按期高質量完成創建任務。
(三)驗收評定(11月)。按照創建標準組織進行自驗。
試點方案10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昆發〔20xx〕14號)要求,在全市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建設,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深入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通過試點建設引領,著力提升我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嚴格考評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制定《昆明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考評體系(試行)》(詳見附件2),作為全面扎實有效推進昆明市創新社區治理的規范化制度化設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可參照考評體系,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三、工作步驟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分三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從20xx年9月至20xx年底,在全市范圍內培育和打造35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創建時間和任務將根據第一階段創建工作情況適時提出。為穩步推進第一階段的創建工作,需著力抓好以下工作環節。
1.宣傳啟動(20xx年9月)。市委、市政府動員部署全市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相關工作,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明確各單位責任分工,各責任單位要根據任務分工,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任務要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向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推薦和申報試點社區。
2.試點創建(20xx年10月—20xx年9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部署要求,形成具體的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采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試點創建工作。
3.評估驗收(20xx年10月—11月)。在社區自查,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初評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估、居民測評等方式,對第一批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進行評估驗收。
4.總結命名(20xx年12月)。市委、市政府適時召開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總結會,推出一批成果能推廣,經驗可復制的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市城鄉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指導和協調服務。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切實履行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的責任主體,及時動員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大推進力度,形成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的工作合力。各責任單位要發揮職能作用,強化責任意識,搞好協作配合,明確一位分管負責人和一位聯絡員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建設工作。
(二)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地方特色。試點創建工作要結合社區基礎條件、居民狀況,突出昆明特色,注重品牌導向,按照問題導向,缺什么補什么,補齊社區治理的短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強調經驗可復制、成果能推廣,不搞資金和項目的簡單堆積,不搞脫離群眾的形象工程,重點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活力,構建和諧社區。
(三)強化資金保障,營造良好氛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和市級各部門要鼓勵和尊重地方首創精神,注重培育典型,力爭打造和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和先進典型。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經費、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發揮財政資金對城鄉社區治理的引導作用和激勵作用。
(四)強化督查考核,形成長效機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采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開展。在試點創建的具體工作中,要注重調查研究,勇于改革創新,對社區治理創新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分析,結合昆明實際,制定出臺一批符合昆明實際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解決群眾現實問題民生工程項目,形成社區治理常態化的工作體系,力爭通過3年的試點創建工作,形成具有云南元素、昆明特點,可以全面推廣的經驗和完善的社區治理運行模式及制度機制。
試點方案11
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務員平時考核制度,強化公務員日常管理和監督,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關于深入開展公務員平時考核試點工作的通知》(組通字〔20xx〕36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關于“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識別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時”的要求,以平時考核試點為先導,認真總結和推廣試點經驗,以點帶面,逐步建立起以平時考核為基礎的科學規范、客觀公正、便于操作的公務員考核工作機制。
二、考核對象、原則、內容和指標
平時考核對象主要是非領導成員公務員。
平時考核要切實堅持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簡便易行的原則,堅持定量與定性考核相結合,以定量考核為主。
平時考核以公務員的職位職責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為依據,及時記錄公務員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日常表現,重點評價公務員完成日常工作任務、階段工作目標等情況。
平時考核指標由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構成。共性指標一般包括政治品質、職業道德、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社會誠信、出勤情況等方面。個性指標一般包括完成工作數量、質量、效率、績效和業務能力等方面。要科學設計考核指標,注重制定和使用量化指標,合理設置考核指標的標準和權重。
三、實施步驟
(一)確定試點單位。20xx年5月中旬,省直、市、縣(區)三級各選擇2-3個單位作為公務員平時考核試點單位,市、縣(區)選擇的試點單位確定后報省公務員主管部門。省公務員主管部門將根據各地試點單位情況,確定部分市級以下試點單位作為平時考核工作聯系點,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
(二)制定工作方案。各試點單位結合實際工作,研究制定平時考核試點工作具體實施方案,于20xx年5月底前報省公務員主管部門。
(三)開展平時考核。20xx年6月1日開始,各試點單位按照工作方案要求開展平時考核試點工作。各試點單位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完善平時考核政策和措施。
四、考核程序和方法
各有關單位可按照以下程序做好平時考核試點工作,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一)確定考核指標。機關應根據公務員職位職責和工作目標,將工作任務逐級分解,確定每名公務員的平時考核指標。
(二)個人工作記實。被考核公務員根據考核周期確定的工作目標計劃,對目標任務、工作進度、完成情況或未完成原因、出勤情況等進行記實,以日、周、月或階段性工作為周期填寫《考核手冊》,記錄平時工作情況,并進行自我評價。
(三)領導審核評鑒。考核對象的主管領導是平時考核工作的直接責任人。主管領導根據被考核公務員工作記實情況,按周、月、季或完成任務的工作周期,對被考核公務員進行評鑒。提出審核評鑒意見,可采用分數、名次、等級、評語等形式確定平時考核結果。
(四)反饋考核結果。主管領導應采取談話或書面形式向被考核公務員及時反饋考核結果,并采取適當形式在一定范圍內公示。
(五)匯總考核情況。機關干部人事部門負責定期或不定期對平時考核情況進行抽查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個人填寫工作記實、出勤和在崗工作等情況。建立平時考核臺帳,每個周期考核工作結束,要及時將公務員平時考核情況匯總留存。
公務員要及時準確記錄工作情況、實事求是自我評價。主管領導要客觀公正作出評鑒、確定考核結果。
機關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技術,逐步建立并應用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平時考核工作效率和水平。
五、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綜合管理,抓緊部署,精心組織,合理確定試點范圍,及時掌握試點情況,認真總結經驗,加強監督檢查。試點單位主要領導對本單位平時考核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負責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的.平時考核;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負責本部門公務員的平時考核;機關干部人事部門負責本單位平時考核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
(二)創新工作方法。各試點單位要充分利用現有辦公網絡構建公務員平時考核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網絡化管理,提高平時考核工作效率。要在認真總結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平時考核辦法,建立健全考核工作機制。未列為平時考核試點工作的部門(單位),也應結合本單位實際,參照有關要求,開展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并通過加強對平時考核的研究,制定相應平時考核辦法措施,把平時考核制度盡快建立起來。
(三)建立健全公務員誠信考核制度。從20xx年度公務員考核開始,各單位都要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將公務員誠信記錄作為公務員考核、獎懲的重要參考。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依法依規將公務員個人報告事項、廉政記錄、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信用信息納入誠信檔案。
(四)注重結果使用。平時考核是年度考核的基礎。年度考核優秀人員,應在平時考核結果好的人員中產生。對平時考核結果好的公務員,主管領導應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對考核結果較差的,應及時提醒,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改進。要把平時考核結果作為公務員職務級別調整、崗位交流、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對認真開展平時考核的單位,在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比例上給予適當傾斜。
(五)加強指導監督。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檢查,跟蹤了解試點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注重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試點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各設區市、省直管試點縣和省直試點單位要對開展平時考核的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平時考核試點工作報告和有關制度成果,于20xx年2月底前報省公務員主管部門。
試點方案12
本院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人事部門及衛生局的關心指導下,按照各級有關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要求,進取穩妥地開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現就改革進展情景總結如下:
一、改革前醫院現狀及改革的主要困難:
(一)現狀:
本院在20xx年前只是一個人員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萬元、業務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醫院。1998年與縣衛職校、縣眼病所合并后,購置原印刷廠辦公樓開展業務,現有正式職工55人,臨時職工20人,床位60張,6個臨床科室及3個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萬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難:
1、人員編制嚴重不足。我院現有編制75人,按現有床位計算更多,而此刻實有職工才55人,競崗的面太窄,人才可選擇性太低。
2、起步晚,人員技術結構不合理。我院近半數人員來源于衛校和眼病所,并且由于原中醫院條件限制,人員專業技術普遍較差,致使我院人才結構不合理,尤其是中醫人才潰乏,難以構成中醫特色。
3、人員年齡老化,思想守舊。我院40歲以上人員約占50%,部分人員業務基礎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購房屋結構不貼合醫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設置和業務的發展。
二、改革完成情景:
1.20xx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傳動員、崗位調研工作,完成《縣縣醫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縣縣醫院人員聘用制度實施細則》、《縣縣醫院搞活內部分配暫行規定》、縣縣醫院崗位設置、崗位說明及定員方案》等四個方案制度的制定、經過與審批工作,完成《縣縣醫院競聘應試說明》的編寫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xx年6月完成了13個中層干部崗位、18個中高級職稱崗位的競聘工作。
3.20xx年7月完成了全體職工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工作,以及未聘人員的安置工作。
三、改革的結果:
1、中層干部崗:院內16人參與競聘,有12人受聘,1個崗位空缺。
2、高級職稱崗:有5人參與競聘,4人受聘。
3、中級職稱崗:有16人參與競聘,14人受聘。
4、初級聘為中級職稱的6人,中級聘為初級的1人;中級聘為高級職稱的2人,高級聘為中級的1人;轉崗聘用的有1人,待崗培訓3人,提前退休4人,內部退養1人。
5、總空崗28個,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招考,現我院臨聘職工27人。
四、改革的成果:
1、體現了“職務職稱能上能下,工資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導思想。
2、體現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則。
3、使一批年輕技術骨干能夠脫穎而出。
4、增加了單位用人和分配的自主權,理順了人事管理關系。
5、促進了職工工作進取,改善了職工服務態度,增收節支。
五、經驗總結:
本院的改革較為順利,沒有過激言行等不穩定因素出現。總的`來說,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準備充分,宣傳到位。我院召開了3次全院性宣傳動員大會,十余次中層干部學習動員會,各科自行學習省州文件若干次,發放各種相關文件及調查問卷百余份,個別談話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發揚民主,健全制度。醫院根據醫院管理學上的要求,發放崗位調查問卷七十份,再根據80%以上職工的意見,科學編制各崗位說明書,并分別制定了前述四個方案,經兩次公示和修訂后,全部以94%以上的贊成票在全院經過。
3、公平公開,堅持原則。改革全程都處于職工和人事、衛生、紀檢的監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競爭、擇優錄取。
4、領導重視,保障有力。縣委政府及各相關部門領導十分重視,為我院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出了重要政策保障。
總之,經過人事制度改革,我院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構成了一個職務能上能下、待遇可高可低、任人為賢、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和自主靈活的分配制度,促進醫院各項工作向前發展。
試點方案13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不斷推進新農保制度建設,完善制度體系,逐步擴大覆蓋面,努力使我縣農村居民享有養老保障。
基本原則:新農保試點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一是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二是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三是政府主導和農民自愿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對參保農村居民實行屬地管理,逐步提高基金管理層次。
二、任務目標
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新農保試點工作啟動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參保登記辦理工作,力爭20xx年年底實現對全縣30%農村適齡居民的覆蓋,20xx年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參保范圍
本縣行政區域內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具有本縣戶籍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所在地自愿參加新農保。
四、基金籌集
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 個人繳費。未滿60周歲的參保人應按年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檔次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繳費檔次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情況適時調整。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參保人符合領取養老金待遇時,由中央財政全額支付每人每月55元基礎養老金。
省、州、縣財政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其中:省財政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30元;州財政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5元;縣財政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10元。
對農村重度殘疾人(1-2級),省財政按照最低100元繳費檔次標準逐年全額代繳養老保險費,同時享受上述政府給予的繳費補貼。
參保人當年未按時足額繳費的,不能享受當年的政府繳費補貼。
五、建立個人賬戶
新農保經辦機構為每個參保繳費的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省、州、縣財政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每年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
參保人跨縣(市、區)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時,可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全部轉入新參保地,按照新參保地有關規定繼續參保繳費,并享受相應待遇;轉入地尚未開展新農保工作的,可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暫存于原參保地,待條件具備時轉移。
參保人在本縣內轉移時,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其個人賬戶儲存額。
六、養老金待遇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礎養老金:中央財政全額支付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即個人賬戶月領取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
參保人死亡,其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除政府繳費補貼(本息)外,一次性支付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政府繳費補貼(本息)用于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七、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有農村戶籍的參保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
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對其在年滿45周歲到新農保啟動時之間的未繳費年限,可在其年滿59周歲當年一次性補繳相應年限的養老保險費,同時享受政府給予的繳費補貼,但累計繳費年限不超過15年。
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年限不得少于15年。鼓勵其在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后繼續按年繳 納養老保險費,長期繳費,長繳多得。新農保試點實施后中斷的繳費年限不允許補繳養老保險費,參保人在繳費期間未實現連續繳費的,可從中斷繳費的次年繼續繳費,其中斷前后的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要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多繳多得。
八、基金管理
新農保經辦機構要建立健全新農保基金財務會計制度。新農保基金在農村信用社開設收入戶和支出戶,目前暫時實行縣級統籌,納入社會保障基金縣級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待條件成熟時實行州級統籌。
九、基金監督
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基金的監管職責,制定完善新農保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業務程序,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對基金的籌集、發放進行監控和定期檢查,并定期披露新農保基金籌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開透明,加強社會監督。財政、監察、審計部門按各自職責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新農保經辦機構和村民委員會每年在行政村范圍內對村內參保人繳費和待遇領取資格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十、經辦管理服務
要認真記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和領取待遇情況,建立參保檔案,長期妥善保存;要按照精簡效能原則,整合現有農村社會服務資源,加強新農保經辦能力建設,運用現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農保工作經費不得從新農保基金中開支。
十一、相關制度銜接
截止20xx年11月30日,××縣有人口515331人,其中農業人口449673人;農業人口中16—59周歲的有301216人,60周歲及以上的有56212人;農村重度殘疾人有2255人(持證人員)。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老農保)有參保人員19844人,已享受待遇人員有702人。原來以個人繳費為主、完全個人賬戶的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要在妥善處理老農保基金債權問題的基礎上,做好與新農保制度銜接。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并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準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
為確保我縣新農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成立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縣長王家林同志任組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興標同志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縣勞動保障局、縣編辦、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財政局、縣公安局、縣農業局、縣計生局、縣廣電局、縣殘聯和各鄉鎮人民政府組成。
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勞動保障局,由馬云璉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新農保的各項具體工作。
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是新農保試點工作的主管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將其列入本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縣勞動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試點工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新農保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統一管理、綜合協調等工作。
十三、機構和經費保障
為確保新農保試點工作順利啟動實施,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下設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性質為事業單位,編制40人,其中:彌陽鎮4人;其他各鄉鎮每鄉鎮2人;縣級14人。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網絡建設費及設備配置費也納入縣財政預算。新農保啟動時,縣財政另安排60萬元啟動資金。
十四、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建立新農保制度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重大舉措,是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是實現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促進家庭和諧、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運用通俗易懂的宣傳方式,加強對新農保試點工作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各項政策的宣傳,使這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導適齡農民積極參保。
十五、實施時間及步驟
本方案自發文之日起實施。在未來一年內將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1日—12月15日):宣傳發動。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做好啟動前的宣傳動員工作,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新農保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第二階段(20xx年12月16日—20xx年6月30日):正式啟動新農保工作。做好參保登記、待遇審核等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7月1日—9月30日):完善制度。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各項業務管理更加規范。
第四階段(20xx年10月1日—12月31日):總結驗收。認真總結新農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好的經驗,對存在問題加以整改。
試點方案14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要求,積極探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模式,切實加快推進我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高我區教育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效益,根據省教育廳《關于申報20xx年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的通知》(湘教通〔20xx〕141號)文件精神,為了保證建設項目如期實施,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概述
1.項目名稱:縣域內整體推進“三通”建設機制創新
2.基本情況:大通湖區瀕臨東洞庭湖,歷來被稱為湖南省邊遠艱苦地區,是于20xx年8月由原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四大國營農場及大通湖漁嘗南灣湖軍墾農場改制成立的一個新區。新區現轄5個鄉鎮,1個辦事處,總人口13.6萬。全區現有中小學校20所,在職教師650人,在籍學生8420人。五十年的農場體制嚴重阻礙了農場教育的發展。新區成立后,區委、區管委逐年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經歷20xx-2010年三年幫扶共建與20xx-2013年的合格學校建設,我區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現有多媒體教室20個,計算機教室20個,鎮中學以上學校接入了8M光纖,其他村小接入了4M寬帶,實現較低檔次的校校通。20xx年完成了區一中、河壩鎮中心完孝沙堡洲三所學校50個教學班的“班班通”建設。因地域、待遇等諸多因素造成我區長期師資薄弱,教師年齡、科目結構嚴重不合理,教育發展不均衡。今年計劃建成高規格的城域網,全區20所學校全部接入1000M光纖,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 全面完成其余“班班通”150個教室的建設任務,實現并實施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網絡空間學習“人人通”,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與網絡研修能力,解決我區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創新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3.指導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為指導,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xx-2015年)》(湘教發〔20xx〕24號)為指南,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的原則,整合各種資源,探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模式,徹底解決我區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提高全區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促進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轉型,為“數字大通湖”建設打好基礎,提升大通湖區整體形象。
4.工作目標及期限:落實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部署的“三通兩平臺”建設任務,利用3年時間,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學校應用、服務驅動”的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初步建立“機制健全、設施完備、資源充足、應用廣泛、效益顯著”的教育信息化體系, 積極探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體制機制和改革創新模式。我區建設三年計劃兩年完成,然后在全區實現優質資源全覆蓋,加強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信息化在優化教育環境、摸索信息化教育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革教育管理與服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性作用,真正讓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產生革命性影響,促進公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經費來源: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形成多渠道資金投入保障新機制。其中,每年年初預算時,按學校公用經費的10%設立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實行專戶專賬管理。
二、工作內容
(一)寬帶網絡校校通
1.建設大通湖區教育城域網。建設大通湖區教育城域網(教育網絡中心),在大通湖區社會發展局建設中心機房,該中心集網絡平臺、信息發布、資源建設、網絡教學、遠程培訓、視頻會議、技術服務等功能于一體。以中心機房為核心,接入互聯網,光纖連接全區20所學校,實現校際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全區學校均達1000M光纖進校,1000M到班,真正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逐步建成區、學校為一體的大通湖區教育城域網網絡服務體系,實現大通湖區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使之成為益陽市乃至全省具有影響力的縣市級數字化現代遠程教育中心。
2.規范推進校園網建設。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已接入8M光纖,其他小學接入4M寬帶,無法滿足辦公與教學需要。今年將每個教室、辦公室、功能室全部布上網絡端口,1000M光纖入室,建設完善的校園局域網,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推進校園網絡達標建設,各校全部設置主控室,配備專業路由器、交換機和服務器,統一機柜,統一標識;網線布設到班級、備課室,學校網絡覆蓋每個教學及辦公場所,能滿足教學辦公需要。到20xx年止,積極創造條件,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實現無線寬帶網絡全覆蓋。校園網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備課、校本資源等基本應用平臺,提高校園網使用效益。
3.加快推進網絡環境建設。20xx年,區一中、河壩鎮中心完孝沙堡洲學校共50個教學班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鎮中學、中心完小建好了設備基本完備的多媒體報告廳,全區各學校均也有計算機教室,20xx年,全區中小學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建立教師電子備課室,全部接入寬帶,區一中和鎮中心學校建立公共資源管理平臺。
(二)優質資源“班班通”
要積極推進新媒體、新技術進課堂,實現中小學校班班都配有以計算機或交互式電子白板或觸控式教學一體機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具備電視節目接收、課件播放、網絡瀏覽及互動教學等功能,全區各學校全部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
在教育城域網的基礎上,建設大通湖基礎教育資源網,并與省基礎教育資源網實現無縫對接,數據共享。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基礎教育資源應用教學研討活動。在“班班通”工程建設中,首先要升級學校的網絡寬帶接入方式,全部以局中心機房拖出的1000M光纖進校,為學校提供快速、穩定、安全的網絡環境。其次,要建設學校基礎網絡環境,實現學校所有辦公室、功能室、教室都能夠通過校園網訪問互聯網,初步形成數字化校園網絡環境。利用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現代教育技術網等平臺,鎮中心校以上學校完成校本資源庫框架設計和管理平臺部署,并對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含光盤資源)進行整合。積極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探索運用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形式將優質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
20xx年初,建設大通湖區基礎教育資源網,區一中、各鎮中學心校建立自己的資源服務器及資源平臺,完成各校資源共享,提供豐富的校本資源,優質學校能提供網絡課程,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完成實名制網絡師生學習空間建設。鼓勵教師和學生擁有個人的網絡學習空間,構建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教育新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1.推廣教師網絡研修活動。加大網絡學習空間在教師研修、資源共享、互動教學、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加快普及專職教研員、培訓教師和名師骨干引領的網絡研修活動,遴選部分優秀教師建立網絡工作室。專任教師網絡教研空間實名注冊并開展研修活動的人數20xx年底達到100%。
2.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室和信息技術優勢,20xx年實現100%的高中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空間,20xx年完成100%的初中學生學習空間建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教師隊伍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管理及應用能力的培訓。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體系。完善培訓基地和主講教師培訓隊伍,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針對不同應用層次的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和技術人員適時開展培訓。使全體教師會應用信息化設備,數字教學資源和使用網絡空間,達到想用、會用、活用。
2.建設專業化技術支撐隊伍。健全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教育機構和工作隊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實。區一中、各鎮中小學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負責人相當于處室主任。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應至少配備專職電教維護人員1人,12個班以上規模的學校按每增加12個班增配1人。學校應根據需要選聘若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骨干教師,作為電教中心或電教組兼職人員,負責應用研究指導和資源建設任務。持續開展信息技術人員能力培訓,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研究,建立全區信息技術骨干教師隊伍,提高技術引領和服務支撐能力。
3.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以推廣交互課堂、網絡研修、資源應用為重點,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構建信息化環境下高效課堂長效機制。舉辦“班班通”交互課堂觀摩評比活動,逐步提高多媒體課時覆蓋率。到20xx年底,中心小學以上學校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學科覆蓋率達100%,教師參與面達90%,課時覆蓋率達60%。
三、具體措施
(一)積極推進多媒體設備進課堂
實現中小學校每個普通教室都配有以計算機、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一體機等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具備電視節目接收、課件播放、網絡瀏覽等功能;根據需要設置計算機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學科專用教室、科技活動教室、音像教材資料制作室等專業教室,能滿足相關教學活動的需要。
(二)大力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加快實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通過在線教學服務平臺,促進全區中小學校能利用公共信息資源實現網絡備課、網絡教研、網絡輔學、網絡德育等服務;100%的中小學教師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提升素質教育質量;全面實施“下鄉進校”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三)搭建區域信息化網絡平臺
充分利用建設中的教育城域網,逐步搭建起集信息發布、行政辦公、業務管理、互動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電子政務平臺,以及具有資源交換、精品課程、遠程教學、自主學習和考試評估等功能的在線教學服務平臺,建成有一定影響的教育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全區各校均建立自己的網站。
(四)加強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和利用
按照“分類建設、分布存儲、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快建設學校、縣市教育信息資源庫,建立完善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服務體系。一是組建一支由一線學科教師、學科教研員、教育技術專家、教育專家和技術開發人員組成的“五結合”資源建設梯隊;二是各學校對教師開發的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創建校本資源庫,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形成“人人有資源,資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三是引入“教育社區”概念,通過教育社區實現城鄉教師互學、互通、互動的網絡學習環境。
(五)推進“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校”的創建工作
20xx年,創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校”。進一步加強對教育信息化試點校的管理,加強對河壩鎮中心完卸以信息技術推動“高效課堂”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真正發揮試點校的`示范帶動功能。
(六)保障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與提升
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素養的養成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立足點,改進、完善信息技術教育教材,建立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試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能力。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師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進度安排
按照“點上探索與面上推廣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用2年時間,分三個階段推進上述重點工作。
(一)初始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認真學習貫徹全省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有關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完善我區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實施方案,召開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各鎮中心校成立專門的教育信息中心,由各鎮中心校組織各學校以信息技術教研組為主體、由學校校長、抓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為領導組建學校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各鎮中心校信息中心清查和統計教育信息化設備的裝備和使用情況,并上報區教育信息化辦。各校要及時出臺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完成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二)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全面啟動方案中的所有項目,重點實施管理體制改革及基本建設項目,使我區在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上有所創新,在數字化教育環境建設上達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
(三)總結階段(20xx年11月-12月)
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及基本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教師培訓、教學應用、教育科研、技術支持、運行維護等方面工作。同時,對我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對我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大通湖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名單如下:
組 長:陳鐵軍(副區長)
副組長:易永恒(社會發展局局長)
成 員:袁伏良(區計劃財政局局長)
莫新輝(社會發展局常務副局長)
伍年春(社會發展局教育副局長)
徐美軍(局信息辦主任)
肖清林(局項目辦主任)
溫 靜(局教育核算中心)
肖宇庭(局電教儀器裝備主任)
戴群聯(局信息化辦管理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伍年春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區社會發展局,日常工作由局信息化辦負責。
(二)明確工作職責
要在健全組織機構、改革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規劃與方案制定、基礎網絡設施建設管理、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管理、教師新媒體新技術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等方面工作,經領導小組研究同意后,由社會發展局信息化辦統一實施,并制定相關責任制度,做到明確職責,分工合理,確保全區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三)建立穩定、規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機制
按照“政府主導、分級投入、多方籌措、均衡發展”的原則,切實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一是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二是各學校在公用經費中不低于10%列支信息化建設和維護經費,并不斷提高投入比例。督促學校將專項資金用于信息技術設備維護及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三要克服“重硬件,輕軟件”的傾向,適度加大軟件資源和培訓投入;四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設模式,拓寬教育信息化經費籌措渠道和項目建設空間。
(四)建立實驗基地,發揮輻射功能
依托我區現有的“班班通”試點學校為契機,在河壩鎮中心完小建立教育信息化發展長效機制探索的試點學校,開展《以信息技術推動“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探索,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的實驗研究工作,從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廣的經驗,并進一步發揮試點學校的示范輻射功能。
(五)建立培訓制度,強化全員培訓
完善按公用經費的5%建立培訓專戶的預算體制,其中25%專款用于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確保培訓經費得到保障。制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三年規劃,建立健全全區教師的全員培訓制度,按照“分級、分層、分步”的原則,采用區、校兩級聯動的培訓模式,通過教育技術能力下鄉進校培訓、多媒體“班班通”教學培訓、參加省多媒體教育軟件制作培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辦法,分別對全區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骨干教師、學科教師、管理人員等開展培訓工作。
(六)強化督導評估,建立獎懲機制
制定全區學校信息化評估細則,把學校信息化建設納入全區學校考核、教師績效考核、教育督導內容。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每年定期召開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對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工作中認真負責、成效顯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反之要追究領導及責任人的責任。
六、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以后,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得以突現。
1.有利于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區域教育信息化項目實施以后,隨著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序推進,教學管理改革得到有力支撐,城鎮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教育資源能夠得到共享,實現校際間的互聯互通,有效整合、共享全區中小學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實現全區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整體提高全區的教學質量;降低全區學校管理成本,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化、學校管理規范化,實現大通湖區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
2.廣大教師信息素養得到極大提高。計算機的配備、快速的網絡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為教師備課、學習、資源查尋和觀摩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3.網絡研修能力得到提高。經常性的大范圍異地校際教研、優質課交流、學術報告和工作會議得以實現。教師普遍具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參與區域網絡協作教研活動;能利用信息技術記錄和反思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
4.課堂教學結構、方法、手段發生變革。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得到拓展,信息量極大豐富,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逐步由整合走向融合。50歲以下的教師都能進行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能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能熟練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課堂教學。
試點方案15
一、試點時間
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年底前完成向省商務廳的申報工作,20xx年12月31日前提交驗收申請)。
二、工作目標
顯著提升生豬屠宰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實現規模化屠宰、規范化經營,打造連鎖配送網絡,建立肉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構筑覆蓋全縣的“放心肉”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消費安全。
三、試點內容
(一)生產規模化。關閉全縣5個小型生豬屠宰場點,在縣城區建設1家AAA級以上機械化屠宰廠,建設一座100噸冷庫。
(二)配送冷鏈化。配備5輛冷藏專用車,在鄉鎮設置分銷中心或配送網點,在全縣范圍內實現肉品連鎖經營和冷鏈配送。
(三)監控視頻化。在機械化屠宰廠安裝遠程監控系統并24小時運轉,視頻資料由專人保存,主管部門對生產關鍵環節進行全天候、全過程監控。
(四)檢測全程化。全面落實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履行操作程序,實現從生豬進場、屠宰加工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100%檢驗檢測,認真履行不合格肉品召回、追溯制度,保證肉品質量安全。
(五)效益合理化。根據企業實際生產成本,核定合理的加工收費標準和企業自營利潤率,監督企業按照相對合理價格銷售,保證企業基本收益和消費者利益。
(六)環境清潔化。建立污水處理設施或連接市政管網的排放通道,實現廢棄物和廢水達標排放。
(七)競爭有序化。支持具備條件的其他企業通過開設專賣店、設立銷售專柜,開展冷鏈配送等方式跨區域銷售肉品,增加市場供應,調控市場價格,實現有序競爭。
四、具體措施
(一)推進規模化生豬定點屠宰場建設。
按照省商務廳“壓點擴規”的要求,縣財政出資200萬元對機械化屠宰廠建設和關停小型定點屠宰場的補貼。具體步驟如下:
1、我縣已于2008年完成機械化屠宰廠的建設并投產,同時關閉了縣內所有5家小型定點屠宰場,實現日屠宰量500頭以上的規模;建設一座庫容100噸的冷藏庫和分割、辦公一體化綜合樓,購置了冷藏專用配送車5臺,實行冷鏈配送經營模式。
2、依托已關閉的屠宰場轉化成的配送站進行網絡配送經營。全縣共設有配送站、點16處。
3、在“放心肉”體系建設工作完成后,對縣食品公司進行改制,資產由政府統一收儲管理,人員實行聘任上崗,對富余人員給予妥善安置。
(二)建立執法監管平臺。
1、實現全程監控。加強對生豬屠宰場的監管力度,在屠宰場內安裝監控設備,覆蓋生豬收購、進場、查驗、檢疫、檢驗、無害化處理和肉品出場等重要環節,視頻資料由專人負責儲存。完善屠宰場內部管理制度,實行信息化管理,規范經營行為。
2、實現全程檢測。實行宰前檢疫、宰后檢驗制度,凡進入定點屠宰場的生豬必須具有產地檢疫合格證及耳標,并逐批逐頭進行取尿檢驗,嚴把檢疫檢驗關,并建立臺賬。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跟班作業。屠宰場不得屠宰產地不明、沒有免疫標識、病害、注水及注入其它物質的.生豬。
3、實現無害化處理。加強對企業無害化處理監管,配備肉品檢驗人員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檢疫檢驗率達100%。對不合格生豬產品實行召回制度、追溯制度。
(三)提高執法效能。
縣“放心肉”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商務、工商、衛生、公安、農委、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制售劣質肉、病害豬肉、注水肉等不法行為,確保“放心肉”體系建設順利實施,讓群眾吃上“放心肉”。
五、保障舉措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放心肉”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各鄉鎮及縣直有關部門行政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具體名單附后),負責研究部署“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各鄉、鎮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切實加強對“放心肉”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
(二)廣泛深入宣傳。采取會議、有線電視、政府站、宣傳車、發放宣傳單等形式,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放心肉”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促進廣大群眾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為“放心肉”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落實配套政策。縣政府投入資金對屠宰場、冷鏈配送中心、經營網點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推進“放心肉”體系建設步伐。落實抽樣檢測資金,對抽樣檢測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對定點屠宰場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改造,并對企業污水處理給予適當補貼,保證環境清潔衛生;及時兌現病害豬補貼資金,對無害化處理病害豬及購置設備所需資金給予一定補貼;對“放心肉”體系建設中的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相關稅費給予減免。
(四)明確部門職責。縣商務局負責監管屠宰場及冷鏈配送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生豬定點屠宰場的監管,對進場生豬進行各種檢疫檢驗及檢測登記,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合格率100%;動物防疫部門負責做好生豬檢疫檢驗工作,做到檢疫檢驗率100%,確保上市銷售的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工商部門負責加強對肉品流通環節的監管,為“放心肉”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財政部門負責落實相應配套資金,加強對扶持資金使用的監管。各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各盡其責,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試點方案16
一、工作目標
用5年左右的時間,從xx年開始。市推行抗震節能民居試點工作,推廣鋼筋混凝土建筑等抗震的結構形式,鼓勵采用單框雙玻平開塑鋼窗等節能保溫設施,逐步淘汰原有磚木式建筑結構和鋁合金門窗等設施,建成一批能影響帶動廣大農民群眾的抗震節能民居工程示范村、示范戶。經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推進我市抗震節能民居工程的實施,力爭到,全市抗震節能住宅數量到達農村新建住宅總數的50%。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經濟實用、抗震節能的原則。充分研究到農民的經濟理解本事。量力而行,協助和引導農民建造抗震性能好、節能效果佳、造價合理的房屋,改善農民居住條件。
(二)堅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原則。立足當前。把實施抗震節能民居示范工程與農村泥草房、危舊房改造安居工程結合起來,提高綜合抗災防災本事,切實提高農村住宅節能保暖水平,促進農村面貌的整體改善。
(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我市農村不一樣區域的自然條件、風俗民情、民居特色、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具體情景。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穩步推進。
三、工作任務
(一)科學制定工作規劃。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明確總體思路、階段目標、技術規范和保障措施,充分保證農民的切身利益,確保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二)嚴格遵守抗震工作要求。以國家、省和市關于做好農村民居抗震要求為標準。死看安全底線,嚴格依照民居抗震建設技術指標要求進行施工,必保新建農村住宅滿足各項抗震指標要求,保證農民居住平安。
(三)鼓勵農戶進行節能改造。各鄉鎮街區要了解、掌握外地現有民居的.抗震本事。依照抗震與節能并重的要求,鼓勵引導農戶對新建住宅外墻、屋面等進行節能處置,門窗等設施采用保溫節能資料,確保每戶民戶節能率到達50%。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街區、各相關部門一把手要親自抓、負總責,成立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職責,分解工作任務,建立和完善目標管理職責制和監督檢查機制,切實加強領導,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建立監管機制。嚴防以次充好、哄抬物價、亂收費、偷工減料等坑農事件發生,確保民居工程建設質量平安。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供給農村居民住宅規范圖,并負責對工程質量平安管理提出指導性意見,由各鄉鎮街區房管部門負責監管落實。
(三)強化宣傳引導。經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板報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圖冊和科技下鄉等形式,深入宣傳科學防震、節能減排的知識,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真正使抗震節能民居工程進村入戶,深入人心,增強農民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試點方案17
第一條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解決城鎮無養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養問題,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xx〕18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實施意見》(湘政發〔20xx〕2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
(一)從城鎮居民的實際情況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
(二)是個人(家庭)和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
(三)是政府主導和居民自愿相結合,引導城鎮居民普遍參保;
(四)是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體實施暫行辦法,對參保居民實行屬地管理。
第三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由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全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統籌規劃、統一管理、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市財政部門負責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基金管理。市民政部門負責城鎮特困對象的認定,市殘聯負責重度殘疾人的認定。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服務局經辦具體業務。
市公安、審計、監察、宣傳等部門及金融服務機構應積極配合并協助做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
第四條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組織實施和擴面征繳工作,具體業務由鄉鎮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和社區承擔。
第二章參保范圍和基金籌集
第五條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且具有本市戶籍的城鎮居民,均可自愿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
第六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主要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20xx元、3000元12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政府依據經濟發展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政府補貼。政府補貼分兩部分:一是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目前我市最低基礎養老金為每人每月60元,其中中央政府負擔55元,其他由地方財政配套。二是政府對參保人員繳費給予補貼,對繳費標準按100元至500元國家規定的基本檔次繳費的'參保人員,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30元,其中省財政給予部分補貼,其余部分由地方財政配套。鼓勵參保人員選取高檔次標準繳費,對繳費標準按600元到1000元檔次繳費的參保人員,政府補貼每人每年40元;對繳費標準按20xx元到3000元檔次繳費的參保人員,政府補貼每人每年50元,補貼增加部分所需資金由韶山市人民政府負擔。
按照本辦法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在當年度按時足額繳納應繳養老保險費,可以享受當年度的繳費補貼。對于補繳年限,政府不給予繳費補貼。
(三)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第七條市人民政府對如下特殊群體給予優惠政策:
一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來源繳費特困群體,按最低繳費檔次代繳其每年全部的養老保險費,目前為100元。
(1)持1-2級《殘疾證》的人員。
(2)持A類《低保證》的低保人員。
(3)三無人員。
二是市人民政府對持3-4級《殘疾證》的繳費困難人員,按最低繳費檔次代繳其每年部分養老保險費,目前為60元。
享受政府代繳部分養老保險費的人員,在本人一次性繳納個人當年應繳部分后,政府代繳其補助部分。
第八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年度與新農保繳費年度一致,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養老保險費以人民幣形式按年繳納,參保人持社會保障卡到指定的金融服務機構申報繳納。
第三章個人賬戶
第九條參保人員首次繳費,經辦機構為參保人員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參保人員的公民身份證號碼作為其本人終身不變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編碼。
第十條參保人員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完全積累。
第十一條個人賬戶儲存額目前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新農保經辦機構在每年繳費年度結束后為參保人員個人賬戶儲存額結息一次,并及時向參保人員提供個人賬戶對賬單,作為參保人員核查和今后享受養老金待遇的依據。
第十二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個人繳費記賬日期為參保人繳費之日。
第十三條個人賬戶儲存額只能用于支付參保人員養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參保人員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政府補貼余額用于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第四章養老金待遇
第十四條養老金領取的條件: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年滿60周歲,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養老待遇的,不用繳費,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年限不超過15年,補繳年限,財政不給予繳費補貼;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年限不少于15年。
第十五條城鎮居民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按月發放,支付終身。
月領取養老金標準=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標準目前為每人每月6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139。
第十六條鼓勵居民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參保人繳費累計超過15年的,每增加1年繳費,其基礎養老金每月增加5元(不含補繳年限)。
第十七條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市人民政府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基礎養老金標準。
第十八條城鎮居民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領取人憑社會保障卡(或養老金銀行存折)到指定的金融服務機構領取。
第十九條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每年應到所在鄉鎮社會保障服務機構或所居住社區進行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參保人員或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死亡的,其法定繼承人應在1個月內到所在鄉鎮社會保障服務機構或所居住社區申請注銷養老保險關系。
第二十條領取養老金人員在被通緝、看押、服刑、勞動教養期間,停發養老金。因案件撤銷或不予起訴、無罪釋放的,被通緝或看押期間停發的養老金予以補發,并參加基礎養老金調整。在被判處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和暫予監外執行、假釋期間的,繼續發給養老金,但不參加基礎養老金調整。
第五章基金管理
第二十一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管理,預算管理,財政專戶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專款專用。經辦機構和財政部門在省指定金融服務機構設立基金收入戶、支出戶和財政專戶,統一組織征繳和發放。
第二十二條經辦機構要建立健全基金的財務、會計、統計和內部審計等制度,每年編制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決算,并按要求編制和報送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會計和統計報表。按照省統一的經辦規程和業務工作流程,實行制度化、信息化管理。
第六章基金監督
第二十三條經辦機構接受同級和上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審計部門的審計。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委員會負責對基金征繳、管理、發放等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基金監管職責,對基金的籌集、上解、預算、劃撥、發放進行實時監控和定期檢查。
第二十四條市財政、監察、審計部門按各自職責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
第二十五條經辦機構和村委會(社區)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在轄區范圍內對參保人繳費和待遇領取資格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待遇領取資格認證責任和獎勵機制。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有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或上級行政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按照管理權限,對主要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通過偽造證件或其他手段多領、冒領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新農保經辦機構追回多領、冒領的養老保險待遇。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對多領、冒領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出行政處理決定書。當事人對行政處理決定書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拒不執行行政處理決定,既不申請復議又不起訴的,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所必需工作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不得從基金中開支。
第三十條本辦法實施后,如與國家、省、湘潭市出臺的有關規定不一致,按國家、省、湘潭市相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辦法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試點方案18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系列會議和文件精神,遵循中職德育規律,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思路,改革德育模式,豐富德育內容,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職業學校德育改革創新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原則。突出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體現“職業”特色,著重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及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培養。
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讓德育“回歸生活”,針對性地開展系列思想教育活動,提高德育工作時代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3、堅持“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原則。把德育工作與學校的CIS工程、企業的8S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打造現代企業合格員工。
4、堅持“人文素質和職業素質并重”原則。以德育課程體系為主線,學科德育滲透為重點,追求幸福人生為目的,企業文化培育為特色,活動體驗為載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5、堅持德育隊伍主抓與教師全員參與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企業“四位一體”的德育網絡,逐步實現“大德育”觀念下的德育工作模式。
6、堅持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宗旨的評價原則。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具有職業特色的學生德育評價體系。把學生的德育課成績、實習實訓行為、創業能力與日常行為結合起來,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德育表現。
三、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
創新目標:緊扣職校性質、專業特色、教產合作、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等特點,全面創新德育模式、豐富德育內容、拓展德育渠道、創新德育載體、改進德育的工作方式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四、試點內容
㈠、健全德育體制體系。改變傳統德育“學生工作部門分管、全員參與缺乏監管”的工作機制及制度體系,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識”,強化“目的意識”。打破教務處與政教處的分工壁壘,實行教導合一,其它部門深度參與的 “大德育網絡”。加強對全校德育的領導和協調,特別是對教學中的德育指導。
㈡、“8S”管理。改變職業學校學生德育脫離企業文化熏陶的實際情況,引進企業“8S”管理,實施“工業文化進校園、產業文化進教室、企業文化進課堂”等措施,拓展德育途徑,全面推進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效率意識、崗位意識。
五、主要措施
1、加強試點工作領導。
組建以校長、書記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學工、教導、企業等職能部門責任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全面領導、組織、協調學校德育工作。
2、創新德育體制機制。
①成立學校德育工作委員會。建立黨政工團、社會家庭、企業車間、教師學生多方參與的'管理體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從學校到企業、到社會、到家庭的德育工作網絡。
(德育工作委員會組織機構)
②健全德育全員參與機制。
實行德育工作校長書記負責制、分管校長首問制,班主任責任承包制,職能部門、部門政教、年級組長、班級教師集體德育責任分攤制,事故責任追究制。建立班主任與德育導師并行的工作機制。完善德育全員參與、黨員包班、教師包教制度。
構建家庭、學校、社區、企業“四方參與、全方位覆蓋”的德育工作體系,建立學校其它部門共同參與,家長代表、社會人士、企業領導、車間師傅、學生干部協助管理的長效機制。
3、分專業、按年級,以條塊形式設計德育內容。
①著重改變學校德育長期以來的德育內容隨意性、盲目性的混亂局面,根據德育目標的要求和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不同層次的德育內容。
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按經常性的、貫徹始終的、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與階段性的、突破性的、強化性的德育工作,建立“條塊化”、“專業化”德育體系,增強德育工作的條理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積極推進校企文化融合。
學校德育工作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堅持人文素
試點方案19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會議精神,取得組織實施我鎮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的經驗,提高鎮、村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業務能力,提高普查工作水平和普查質量,根據縣普查辦的統一安排,結合本鎮實際,決定開展xxxxxx鎮第二次農業普查綜合試點工作。
一、試點目的
1、取得全鎮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組織實施經驗,熟悉和掌握農業普查全過程,以利于全面普查工作的開展。
2、初探農業普查重點、難點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為全鎮全局開展提供示范。
3、通過對試點工作的總結和業務技術的推廣,為全面開展農業普查提供示范。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試點工作的領導,并組織好試點工作,決定成立xxxxxx鎮第二次農業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農業副鎮長、鎮農普辦主任許偉江任組長,鎮農普辦業務副主任張偉英任副組長,鎮農普辦全體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張偉英兼任,具體負責整個試點過程的組織協調工作。
三、試點區域
此次試點小區為xxxxxx村的第五小區。
四、試點標準時間
普查試點標準時點是20xx年9月15日24時,普查試點時期為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1、試點村xxxxxx第五小區的全部住戶。
2、試點村xxxxxx范圍內的所有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單位。
3、試點村xxxxxx范圍內的村委會。
五、調查內容
這次試點的普查內容主要包括:
1、農村住戶的家庭成員及勞動力的`基本狀況及其從業情況、住戶的經營類型、收入主要來源、生活條件、農業生產經營用地、農作物種植、牲畜與家禽及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等。
2、非住戶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單位的基本特征、從業人員、農業生產經營用地、農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生產性固定資產、農業服務作業完成情況、農作物種植、牲畜與家禽、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及單位的財務情況等。
3、行政村的基本特征、社區基礎設施及社會服務、農田水利及生產條件情況、土地流轉、人口情況、農村社會保障、財務與投資情況、農業技術人員及村干部情況等。
六、時間安排
試點準備、宣傳階段(9月9日—11日)
1、制定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工作流程和日程安排。
2、組建xxxxxx鎮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落實試點工作人員。
3、做好物資準備、各項宣傳工作,準備橫幅、黑板報、標語,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進行宣傳,分發“致農業普查對象的一封信”。
4、收集戶口簿、土地承包合同、外來人員登記簿等資料。
(二)、清查摸底階段(9月12日—13日)
1、繪制好小區地圖。
2、進小區入戶,編制農村普查區住戶摸底表。
3、填寫普查小區住戶清查摸底結果統計表。
(三)、業務培訓階段(9月14日)
對全體試點工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主要內容為對前期小區地圖繪制及住戶摸底情況進行分析,著重培訓戶表及單位表登記業務。
(四)、現場登記階段(9月15日—18日)
1、對普查小區內的全部住戶,采取全面查點的方式逐戶上門登記。
2、行政村普查表xxxxxx村文書負責。
(五)、復查和質量驗收(9月19日—20日)
1、對各類普查表進行復查并編號。
2、對各類普查表進行手工過錄和匯總,復核后上報縣農普辦。
3、分析研究試點中發現的問題,寫出試點工作總結。
試點方案20
城市運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已占到全球總量的75%,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全球性氣候變暖以及連帶造成的氣候變化與碳排放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當前從建筑設計上看,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將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納入與環境相通的循環體系,從而更經濟有效地使用資源,使建筑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盡量減少對自然景觀、山石水體的破壞。第二種是將自然引入建筑,運用高科技知識,促進生態建筑化,人工環境自然化。如馬來西亞楊經文先生設計的綠色摩天大樓,它在現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現自然,運用生態技術,將植物、水體等自然景觀引入建筑物內部,使自然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實際上可持續發展涵蓋的范圍更為廣泛,涉及到文化、自然和居住環境等眾多因素。世博生態城就是將建筑融入自然的一個經典代表,區域內的森林和綠化面積將從原有68%的水平提高到75%,對園內品種單一的人工次生林實施科學改造后,可以提高城市綠色質量,為春城人民提供開放式的公園。
1 社區存在問題
目前世博生態城的交通出行主要以步行、公交和私家車為主,在低碳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將逐漸加強自行車交通網絡,把自行車作為短途交通工具,而長途出行時,乘坐公交和地鐵為首選。通過完善的自行車設施和網絡,解決公交到住宅區和商業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高道路資源的利用率。
垃圾進行單一填埋或焚燒永遠跟不上垃圾增長的速度,垃圾源頭減量化才是首要任務,也是緩解垃圾圍城、解決末端土地緊缺難題的根本。當前居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較差,產生的廢棄物較多,同時垃圾分類設施較不齊全,根據實際調查垃圾分類投放正確率并不高,完全知曉垃圾分類的居民少,垃圾資源化率較低。
公共配套設施方面比較完善。在便利服務設施方面,在低碳中心商業區已經配套建設了面向大眾的食堂和咖啡廳,但針對住宅區還缺少社區公共食堂的配套建設,規劃建設配餐服務中心可以極大方便社區居民的飲食需求,確保向居民提供營養健康的綠色食品。
缺少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系統。低碳社區應統籌建立社區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社區內重點單位、重點建筑和重點用能設施的全覆蓋,對社區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需要加快建設社區能源管控中心,安裝智能化的自動控制設施,加強社區公共設施碳排放的智慧管控,并面向家庭、樓宇、社區公共場所,推廣智能化能效分析系統。居民低碳意識不強,低碳行為參與度較低。
2 低碳社區建設目標
2.1 規劃布局
將低碳理念貫穿到社區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籌已建區域改造與新區開發的關系,合理配置居住、產業、公共服務和生態等各類用地,科學布局基礎設施,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推行社區“15分鐘生活圈”,強化社區不同功能空間的聯通性和共享性。
2.2 綠色建筑
所有項目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階段全面落實綠色建筑要求,充分考慮昆明當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采用被動式設計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昆明天然的采光通風,合理選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嚴格做好綠色施工過程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社區綠色建筑達標率達到70%。
2.3 低碳交通
統籌考慮社區及周邊公共交通站點設置,建設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系統,提高公交車、地鐵、自行車等不同交通方式換乘便利化程度,構建緊湊高效的社區公交和慢行交通網絡。同步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開展電動汽車接駁服務,社區內購物班車和物流配送采用新能源汽車。
2.4 可再生能源
建設太陽能光電、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建筑屋頂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覆蓋率達到50%以上,同時道路照明局部采用太陽能路燈,整個社區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比例至少達到2%。
2.5 水資源利用
統籌社區內、外水資源,優先接駁市政給排水體系,同步規劃建設供水、排放和非傳統水源利用一體化設施,全部實行雨污分流。污水社區化分類處理和回用,從單體建筑、小區、社區三個層面統籌建設中水回用系統。采用低影響開發理念,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系統,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容量達到7680m3。
2.6 固體廢棄物處理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就地化”的處理原則,采用社區化處理方式,建立節約、高效、低碳、環保的社區垃圾處理系統。合理布局廢棄物便捷回收設施,社區內設立舊物交換站,商場、超市等設立以舊換新服務點。建設廚余、園林等廢棄物社區化處理設施,促進社區內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0%。有效銜接市政固廢處理系統,配備標準化的分類收集箱和封閉式運輸車等設施。
2.7 社區生態環境
社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優先保護自然林地、濕地等自然生態景觀,保護生物多樣性。社區景觀綠化優先選用栽植本地植物,強化喬、灌、草相結合,維護社區生態系統平衡,促進社區景觀綠化與自然生態系統有機協調,每個鄰里的綠地率至少達到30%。
2.8 低碳管理
建立覆蓋社區內各類主體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各主體責任和義務,建立社區重點排放單位目標責任制。社區內新建建筑建立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系統,對社區內重點建筑和重點用能設施實行全覆蓋,對社區所有新建建筑的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2.9 低碳生活
規劃建設配餐服務中心、公共食堂、家政服務點等便民生活配套設施,合理布局社區物流配送服務網點,打造社區商業低碳供應鏈。制定并發布綠色低碳裝修指南,引導裝修企業從設計、施工、選材等方面進行低碳裝修。在社區建成投運后,面向社區居民和單位發放低碳生活、低碳辦公指南,粘貼低碳相關標識和說明,指引入住單位和社區居民科學利用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培養低碳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
3 低碳社區建設方案
3.1 低碳規劃原則
世博生態社區以低碳理念統領社區建設全過程,通過環境整治和相應的開發來找到景觀中原有的平衡,通過完善該區域的城市功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世博園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價值。設計采用“分水嶺”的規劃方法來決定哪里是最適宜開發的地方,同時健康有效地整治森林的問題也左右著設計概念的形成。森林整治的想法包含著一些生態概念如:高質量的呼吸空氣、高質量的飲用水、野生動物棲息地及與植被相聯系的多種物種。把恢復森林作為最基礎的設計概念。
3.2 低碳文化生活
建立社區食堂,增加配餐服務中心,生態蔬菜配送等生活服務。業主通過社區商城即可實現微信點餐和微支付;也可通過到店掃描二維碼點餐和支付。每天在訂閱號實時更新發布每日菜單、新品推介、優惠活動等,通過互聯網+不僅為業主提供了生活便利,同時也提升了物業公司服務品質。
積極引導居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以低碳生活為榮的社會風尚和共建和諧低碳家園的社區文化。通過微信平臺、論壇、宣傳欄等方式,積極向業主傳播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引導低碳生活方式、宣傳低碳生活典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增進與業主之間的感情。倡導清潔爐灶、低碳烹飪、健康飲食,減少食品浪費。設立方便居民舊物交換和回收利用的“社區低碳小站”,商場、超市等設立以舊換新服務點。
3.3 低碳運營管理
管理體系健全,節水政策落實到位。制定節水管理制度、檢漏保修制度、用水巡回檢查制度,設有節水管理部門及專職管理人員,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水計量不存在水費“包費制”。公共用水管理做到節水設施到位,無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戶表普及率達到100%。
加強智慧社區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實現社區運營管理高效低碳化。通過互聯網思維、物聯網思維方式以用戶為中心整合社區商業、物業服務和其他配套資源創建以物業為主導的社區智能服務平臺,為業主提供一對一的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社區智慧交通服務系統,建設覆蓋試點社區主要道路、公交場站、居民小區、公共場所的智慧交通出行引導設施,建立交通數據實時采集發布共享和運營調度平臺,提供道路交通實時路況、接駁車即時呼叫、智能停車引導、公共交通信息等服務,打造智慧交通出行服務體系。
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提高垃圾資源化率和社區化處理率。完善社區節能減碳監督管理和獎懲制度,鼓勵社區居民、社會組織參與低碳社區建設和管理。通過努力,使試點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率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
在建筑及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同步設計安裝電、熱、氣等能源計量器具,倡導建設能源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實現能源利用的'分類、分項、分戶計量。開展家庭碳排放統計調查,建立新建社區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數據信息自動采集和社區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系統并集成到新建社區智能平臺統一管理和運行維護。定期開展碳排放評估工作,并定期向社區居民和有關單位公示反映社區低碳發展水平的指標信息。
3.4 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
建筑布局、設計充分考慮昆明當地氣候條件,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盡量采用當地建筑材料和低碳建筑材料,選用低碳技術和低碳設備,大力推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應用,做到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與建筑一體化同步設計。
嚴格落實綠色施工,優先選擇國家和地方推薦和認證的節能低碳建筑材料、設備和技術,利用本地材料和可循環利用材料。施工單位參照《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嚴格做好綠色施工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工作。
對社區內規劃的新建建筑,要全部按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設計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標準,新建商品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確保世博生態城新建建筑達到《云南省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53/T-39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的相關要求。
3.5 建設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
推行網格式道路布局,實現社區與周邊路網有效銜接,做好社區微路網建設,優化社區出行道路與城市主干道的接駁設計。合理配置社區內商業、休閑、公共服務等設施,提升社區總體服務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改善社區交通微循環,合理配置社區內公共自行車專用車道,增設方便居民出行的自行車自助點,每個生活鄰里小區至少配置1個自行車租賃站點,使得居住者可以更容易便捷地往返于各建筑物之間。每騎自行車替代機動車行駛1英里,就能減少近1磅(450克)的CO2排放量,同時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
盡管交通并不是溫室氣體的最大制造者,但是世博生態城將建設一個更加有利于市民健康的交通體系。一、二期工程將共同配建1個電動車公共充電站,三期則單獨配建1個電動車充電站,并為這類新能源汽車提供免費停車優惠。酒店、商業等公共機構優先配備新能源汽車,支持社區內購物班車和物流配送采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合理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拼車搭乘和出租車停靠設施,優先建設立體停車、地下停車設施。
建設社區垃圾分類收集、分選回收、預處理和處理系統。世博生態城將逐步完善垃圾綜合管理體系,以減量控制為主,資源回收再利用為輔,剩余垃圾進行焚燒和填埋。通過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的資源化率和社區化處理率。采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藥與天地、生物防治植被病蟲害相結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社區內各單元門口設置廢舊電池回收箱,對環境有害物集中收集處理;在社區內建立“寵物公廁”及“寵物便紙箱”,為社區養寵物業主良好習慣養成提供先決條件。
完善無障礙設施和道路指示牌,擬增設太陽能路燈系統,太陽能路燈爭取達到總路燈數的30%。
3.6 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遵從自然規律,社區綠化盡量采用原生植物,建設適合本地氣候特色的自然生態系統。加強社區生態環境規劃設計,充分利用綠化帶隔聲減噪,建設滿足居民休閑需要的公共綠地和步行綠道。建筑推行立體式綠化,充分利用建筑屋頂和墻面、道路兩側、過街天橋等公共空間,開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樹圍綠化、護坡綠化、高架綠化等立體綠化,最大限度提高社區綠化率。
加強社區用水節約、回用及循環利用,盡量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加強社區公園、廣場、文體娛樂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
4 結語
世博生態城的建設實現了可持續綠色生態社區規劃、建設理念,以低碳理念統領了社區建設的全過程。設計和建筑的思維緊緊圍繞綠色低碳的要求,符合國家“提高社區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避免大拆大建,增強社區適應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能力”的要求。并始終堅持推廣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建設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積極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和推行低碳化運營管理模式,營造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邵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社區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 20xx.
【試點方案】相關文章:
試點的方案09-17
試點的方案08-21
試點方案02-19
試點方案(優選)03-10
有關試點方案05-13
試點方案(精選19篇)05-29
鄉村振興試點方案07-11
有關試點方案5篇05-13
試點方案(通用12篇)06-09
鄉村治理體系試點方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