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

時間:2024-05-27 20:59:16 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課題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5篇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

  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樹立”科研興校“意識,扭轉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培養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結合我校教、科研課題項目,科研課題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適應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學現狀,探索適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為目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適合自己學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課題的實驗操作中,實施素質教育,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從而實現“科研興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課題的確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進修和教科所的指導下,以轉變觀念、改進教法、改進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教與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和赤松鄉的自然狀況,確立我校的教研課題為寫作教學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則:

  1、有針對性,注重實效

  2、樹立“科研興校”意識,調動全體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3、加強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訓。

  4、形成教研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的教風。

  四、教研工作實施細則:

  1、加強教育科研組織建設。建立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的教研管理,課題研究,參謀咨詢,師資培訓和人員配備等工作。

  2、加強教育科研力量的組織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證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種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標準化、程序化的穩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師教育科研制度

  (3)教研成果考核、評比、獎勵制度

  (4)經費投入、使用制度

  (5)教育科研檔案管理制度

  4、加強教育科研資料檔案的建設

  教育科研信息資料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是學習新教育思想,掌握先進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廣大教師不斷積累知識、增長才干,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強教研信息資料的搜集、管理、加工、服務工作和科研檔案建設工作,以保證教研的正常進行。

  五、具體實施步驟

  1、20xx年10月組織學習,提高教師科研興校意識,確定各課題人員配備,調查學生現狀,建立科研檔案,搜集信息,健全制度。

  2、20xx年4月課題實施研究階段。

  3、20xx年3月,單項課題結題階段。

  4、20xx年10月,課題規劃總結階段。

  5、20xx年下半年,對適宜的優秀課題,在全學區推廣,并對有功人員進行表彰。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2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語文教學走向開放、走向實踐、走向綜合的基礎,也為作文生活化教學提供了政策背景。

  教育與生活,生活與作文密切相關,我國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論斷;葉圣陶先生也指出:“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益于讀寫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之想。”

  然而,教學現狀卻是,作文教學游離于生活,學生作文興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少靈性與創新,教學效率并不理想。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走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實踐,教師應該作學生生活的引導者,讓他們覺得平淡生活中,也有許多精彩的地方可供寫作。

  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結合我班學生自身的特點,試圖探索一條全新的具有農村小學特點的生活化作文的教學策略。

  二、課題的目標

  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支撐下,確立相應的課題目標。

  一是進一步確立新的作文教學理念,端正寫作目的,由“應試”走向“應需”;

  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建立以內容為中心的作文訓練序列,改變以形式為訓練體系的訓練,解放學生的身心,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直接參與,感受生活;閱讀書報,聽廣播、看電視等,感受作品的意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作文的真實環境;

  三是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手寫我心”,設法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中,說出最富有情趣、最富有新意和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獨特感受;

  四是改變作文評改方式,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進行大量讀寫實踐上。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分三個主要階段:

  準備階段:調查摸底,做好開題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課題的論證、實驗方案的撰寫、開題報告,落實子課題等。時間:9月份

  實施階段:根據課題的基本方案,開展實驗研究工作,在實驗中調整方案、注意積攢過程資料等。時間:10-12月份

  總結階段:根據實驗過程資料,進行科學總結。時間:1月份

  四、研究策略

  1、作文題材的研究開發

  作文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是新《語文課程標準》關于作文教學的重要思想。作文寫什么?寫自己身邊的事,自己熟悉的事,自己有感觸的事。這樣學生對習作才能感到可近,可寫,可親。開發身邊的作文題材,是作文教學改革不容忽視的教學策略。

  本次課題研究,教師要從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入手,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讓他們真正從“作文難”的陰影中走出,徹底解決作文“無米之炊”的困苦。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寫生活日記、調查、訪問、游覽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會、生活之美,寫出文理兼美的好習作。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實驗中要引導孩子感受現代農村生活、愛護家鄉環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輩、熱愛和欣賞家鄉人的產業,描繪自己眼中的家鄉以及家鄉人的才情,讓孩子真正置身于現實生活環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灶。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讓學生面對現實,面對生活,學生才能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2、閱讀與應用結合的研究

  引導學生把閱讀與應用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珍視學生的閱讀中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進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作文沒有終極捷徑,本課題將采用多讀多練,邊學邊用,活學活用等策略,以閱讀促進應用,以應用促進閱讀,達到閱讀、應用“雙贏”的效果。

  3、作文評價方式的研究

  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是衡量作文教學成功與失誤的重要尺度。

  按照“生活作文”基本概念,作文的成敗得失,應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原則,倡導把評價的權利交由生活的主人的作文評價思路。

  本實驗將采用多維度、多形式評價的方法。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等形式,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與評價水平的提高。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3

  一、課題的提出及課題界定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并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標的要求”中指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得到充分發展。”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任何年齡的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龍門中心小學是靈臺縣一所最偏遠的農村學校,

  五、六年級學生來自七村六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使得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知識的能力差距很大。因而,我校分數應用題的教學必然顯得死板、機械、沉悶,阻礙了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腳踏西瓜皮,練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得不到主動的發展;也沒有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這根本不 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鑒于此,我們提出了“小學生解答分數應用題能力的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過分數應用題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給予切實指導的研究,也是為好落實和實施《數學課程標準》,推動我校小學數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我校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界定

  有效是指:能實現預期目的。

  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二、課題研究理論依據

  1、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 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

  (3)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

  3、皮亞杰認知發展結構理論

  皮亞杰認知發展結構理論認為,兒童對經驗(知識)的認知有兩種:第一種是關于客體的物理經驗,“它是通過一種簡單的抽象過程從客體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等對形成這類物理經驗形態的知識起著重大的作用”。第二種是叫邏輯—數理的經驗,它發端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它產生于主體對客體所施加的動作及其協調。課堂上學生在教師主導的“問題場”里動手、動口、動耳、動眼、動腦等,通過親自參與操作、活動、游戲;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情節;主動地感受經驗獲取知識。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如何充分發揮練習功能,提高練習的效率的研究。

  2、探討不同類型的數學課進行練習選擇的策略研究。

  3、組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等課型的.練習體題組的研究。

  4、如何通過設計練習,開發學生思維的研究。

  5、以有效性為原則,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多元化的練習題,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過程。

  6、實施課堂教學分層評價講評學生練習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過程及方法選擇

  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搜集資料,實踐,階段性小結。(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

  (1)制定課題方案與申報工作。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2)成立課題小組,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做好成員分工。

  (3) 建立學習交流信息的制度,組織學習理論,收集有關文獻資料。

  第二階段:完成階段性實驗報告及相關資料(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

  (1)確定發展目標。培訓參與研究的人員,邊研究邊積累資料,定時交流研討,做好階段小結。

  (2)通過和實驗教師的共同研究,撰寫實驗方案。

  (3)前測,調查問卷

  (一)。

  (4)開展評價活動、驗證實驗方案。

  (5)注意資料收集歸檔。

  (6)后測,調查問卷

  (二)。

  (7)積累實驗案例,分析實驗效果。

  (8) 初步評選優秀案例及論文。

  第三階段:解題能力研究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

  (1)按計劃完成實驗任務。

  (2)分析研究過程,整理研究資料。

  (3)指導參與課題的教師進行實驗數據資料整理分析,撰寫研究研究報告及相關教學論文,優秀研究案例等,總結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采用行動研究和問卷法為主,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抽樣法、觀察法、數學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地實施。

  1、抽樣法: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按一定的方式從各個年級中選取兩個班做樣本,對其進行調查研究,然后將這一部分調查研究的結果推論到總體上去,從而得出總的結論。為課題的研究作一個全面了解。

  2、問卷法: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設計一套問卷,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而收集資料。在實施階段之前和實施階段之后各設計一套問卷,為課題的研究和實驗提供有效的數據。

  3、觀察法:根據研究課題,有選擇地針對學困生課堂練習的各種情況,采取研究者或憑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攝像、照片等,注視課題研究的現象,探尋課題研究的本質的方法。

  4、數學法: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綜合,找出一些課題研究在數量上的相對穩定的關系。及時總結、修改、不斷完善,力爭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及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條件:

  1、主觀條件:課題成員是新課程教材的任教者,并且參加過各級各類關于新課程的培訓活動。平時注意積累教科研知識。課題研究的主觀條件能保證課題的順利實施。

  2、客觀條件: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管理來實施進行。目前我校數學科組也有相關的教研活動,需要將其整合,協調統一,滾動發展,以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 部分教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而相關的教研活動、相關的教師就成為本課題研究的資源保障,是開展這一課題研究的充分條件。

  資料設備上,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都有電腦,能夠上網查找資料,都申請了數字圖書帳號,可以減少我們本地區信息閉塞的劣勢的影響。我們熟悉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幫助研究,學習過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比較法等方法開展研究。

  預期成果:

  1、論文的撰寫。

  2、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學數學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組設計的理念和應用性理論,形成若干設計模式及具體操作方法,切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練習題組的設計能力、更加有效地發揮數學練習在使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識能力。

  3、通過實驗: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組設計案例及指導意見,作為教師學習和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參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數學教學效益和質量。

  4、發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組設計的有效性練習在評定檢測學生數學成績方面的評價功能,以及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六、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主持人:楊福林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4

  一、研究背景: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是歷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也是學生的難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們目前的作文教學仍然存在著重視教、輕視學;重視成文的模式套路,輕視寫作動機的激發;重視思想認識的高度,輕視情感意愿的表達等弊端。以至于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我們認為要突破現狀,使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并得心應手地運用寫作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寫作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二、研究的目的,意義:

  解除學生的畏作心理,讓學生養成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膽創新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自己的情感驅動下,用自己認為恰當的語言,大膽的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訴“我”的自悟之誠。作文自由化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寫作欲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能寫出真、善、美的習作,使學生敢于、勤于、善于,樂于說真言、寫實話、吐真情。培養學生自能作文的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以及對生活和習作負責任的態度。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科學的教育理論

  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經有了快樂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心理學家表明: 學習本來是一個伴隨終生的自娛的過程,生命就是在這種自娛的過程中打開所有的器官,不斷吸取利于生命成長的養料。

  (2)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小學生的作文興趣來源于“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3)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小學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1—2年級)”;“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3—4年級)”;“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5—6年級)”。我們從“有興趣”、“樂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說,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教師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學觀念

  1. 正確把握小學生作文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稱小學生的作文為“習作”。習作,重在一個“習”字,它強調小學生的作文就如同繪畫的寫生一樣,是一種練習。而截然有別于“創作”,要求不宜過高。柴向陽老師關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話:“小學生可以寫不好作文,但決不能怕作文??在小學階段,教師如能通過教學,讓學生愛上寫作,就己經是很大的成功。”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光盯著結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蘆”,而應該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寫話、習作的興趣,所要做的應是“盡可能地減少束縛,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多的表達的自由,多引導,多激勵,少限制,少指責。”

  2.正確理解小學生作文的心理

  “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強:小學語文文學教育)教師不要以指導的名義,讓學生成為‘被裝在套子里的人’。我們應該熟諳學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減輕這種差異造成的錯位現象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

  3.樹立整合的大作文觀

  對學生來說作文能力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學是循序完整而統一的,從小學低年級的寫話到小學高年級的習作,到中學的寫作,是一個整體,對學生個體來說則是漸進的過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學中的教師角色

  教師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僅僅是寫幾篇范文的指導者,而應和學生一道體驗生活,一道寫作文,成為學生的合作者。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學生商量應該怎么寫更好。通過有針對性的點撥,使學生明確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說別人才能聽得更明白。這樣做,學生心情是開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學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養寫作的動機: 拉西曼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于在打冷的鐵。” 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 就要引導學生認識作文不光是考試獲好的成績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學習,生活的需要,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只有認識到寫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的作文行為才會是自覺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寫作的心理動力才能被激發起來,才能產生高度的作文熱情,自覺地去發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覺地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辯證地思考,主動練筆。

  (2)、開放寫作的心理

  兒童具有謬斯天性,他們會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表達,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體會兒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兒童化的語言,真正解放兒童的手腳,讓他們寫真話,寫出自己的話。

  兒童具有興趣選擇心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體驗,常常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心理驅動下進行的,而且他們觀察的視角也是一種“孩子”的視角。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就是對兒童寫作興趣的保留和延續。

  (3)、榜樣引領,名家故事啟迪

  每個人都有“見賢思齊”的心理,因此名人效應是有很大的鼓動性的。對于小學生,他們對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種崇拜的心理,會以他們為追求的目標和行為的榜樣。因此給學生介紹一些作家或詩人的事跡,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的興趣。

  2、寫作形式上:

  (1)開放閱讀作文

  “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所得的感受也難免不盡相同。閱讀的立體情感反應因讀者而不同”,是并不鮮見的現象。清代詞人譚獻也說:“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這種閱讀活動中情感反應的千差萬別,為學生的閱讀作文提供了理論支持,也使閱讀作文的實現有了可能。可以說閱讀作文為學生開辟了一塊眾說紛紜之地,更好地讓他們傾吐自由之聲。開放閱讀作文,就是立足于學生個性的理解,采用續寫、評論、補白等方式,給學生一個內容的憑借,為學生提供一個臺階。

  (2)記錄型作文

  討論記實、觀察記錄、訪談記錄、調查報告等等,都同屬于記錄型作文。作文內容是外顯的,是有形的,學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課堂,以它靈活、記實的特點受到學生的喜歡。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諸大家,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與別人交流的沖動,寫起來也不費力氣。這種作文,分散了學生用在習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難度進行了分解,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不僅有情有趣,也輕松愉快。

  (3)想象習作

  a、接龍作文,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接龍。而是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情境,給學生一個想像的開

  頭,讓他們從這個起點上開始習作。

  b、多詞串短文,給學生提供幾個詞語,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詞匯,編寫故事。

  c、看圖寫作文,給學生提供單圖或多圖,要求看圖理解,自圓其說。

  這些形式的作文,在內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可能有的人物或一個特定的懸念,至于事物本身靠學生的想像來填補。如此想象的空間最大,局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學生們的表達興趣,想像欲望,他們很樂意接著寫下去,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4)話題作文

  a、提供有爭議的話題

  這類話題,可以是對課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兩難的情況,如此沒有現成答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讓他們有話可說,寫出個性。

  b、提供有趣味的題目

  好的題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雖然學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題目的束縛,但一個有趣的題目,卻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表達愿望。

  3、手段上:

  (1)、采取多媒體輔助寫作。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直觀、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事物,特別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根據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利用錄音、錄像、投影等現代媒體,以活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動聽的音樂旋律等參與作文教學,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作文興趣。對于中年級,我們可以采用聲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導觀察—試寫評改的步驟進行教學,對于高年級,我們可以采用例文引路──總結寫法──觀察構思──試寫評改的步驟進行教學。

  (2)、社會生活實踐

  結合學校和學生處于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農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園、動物園,認識事物,尋找寫作素材。引導觀察事物之時,為使學生擺脫被動狀態,變“老師要我觀察”為“我要觀察”,以形成觀察的能力。許多同學對作文感到頭疼,但是一提起這些玩意兒,卻十分起勁,教師要加以指導,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評價上

  (1)、評價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愿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評改的方式應是開放的,多樣的。

  a、邀人聽讀,征求修改意見 。習作完成后,老師可適當安排時間由學生邀請自己信任的同學來聽讀、征求修改意見,還可拿回家中大聲朗讀給家長聽,讓家長出謀劃策,提出看法。

  b、相互換讀,協商修改。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結合,相互換讀文章,相互借鑒、相互吸取、相互營養,發現問題相互研究,相互評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語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斕、絢麗多彩的精神世界。

  c、個別交談,當面修改。教師當面輔導學生修改作文,聽取他的修改意見,作適當點撥。同時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作文的重視。然后在學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進行第二次作文。

  (2)、評語評分

  評語以激勵表揚為主,注意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評分時可采用一位名師的做法,學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過100分,充分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3)、展示激情

  a、對寫得好的作文,我讓學生自己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后在班上“發表”;

  b、把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或好片段在“學習園地”里“發表”;

  c、鼓勵學生在校報上發表習作,最好的作文推薦給報社,讓學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在成功中體會到寫作的喜悅和自豪。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作文興趣培養”理論與經驗的學習研究,對“多種途徑”的內涵和外延更加明確的認識,常上教育教學網站,參與教育教學論壇的討論,主動向有關專家請教,加強理論學習,使本組教師得到理論的提高。

  2、比較法

  學生與學生之間比較、學生前后作文比較、學生作品跟名篇比較

  3、數據分析法

  為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對調查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為總體把握學生的寫作善提供扎實的科學基礎。

  4、行動研究法

  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掣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管理措施

  1、請學校領導擔任本課題研究的負責人,研究過程中及時向學校匯報情況,及時得到指導,并經常與平行班比較,與平行老師切磋。

  2、課題組人員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科研方法,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務,積累各種資料,及時分析總結。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研究發現新問題并加以解決。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5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穩步實施新課程改革。根據商南縣教育體育局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具體要求,現結合我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會備課、備好課”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為重點,貼近課改,貼近課堂,貼近教師,不斷增強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科研意識、轉變課程理念、落實研修實效”,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為重點,以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研修為主要形式,以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培養一批專業型、創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研修目標

  本次研修我校將以“商南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指導思想為準繩,以適應深入新課程需要為根本,通過開展校本研修,促使廣大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學習課程標準為抓手,通過有效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生養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學生好教師的評價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

  1、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簡國志

  副組長:黃明臣章玉乾

  成員:校委會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導處,范良宏為辦公室主任,負責研修的安排、日常管理和質量監控等工作。

  2、研修學習培訓小組

  組長:黃明臣

  副組長:范良宏

  成員:校委會成員和各教研組組長

  四、研修形式

  我校校本研修將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內容,以有效教學、有效教師和有效研修的學習為載體,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干教師。同時,學習、發揚名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的現代型教師轉變。

  1、組織教師積極參加“陽光師訓”活動。以“聚焦課堂教學,引領校本研修”為主題。堅持“基于教學、聚焦課堂”,從培訓內容到形式,把培訓的著眼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幫助廣大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堅持“面向農村、示范引領”,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幫助我校教師積極探索具有區域和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內容與形式,從而真正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2、開展“修師德,揚師魂”師德研修。結合我校實際,以活動為載體,以案例教學、典型報告為基本形式,同時,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愛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立志獻身教育,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愛學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先進的學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發展服務;愛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增強教師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和成就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社會的表率。

  3、新課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員課改通識研修和以掌握學科要求為主的學科教師研修。通識研修在組織集中專題研修基礎上,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再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學習討論、研討交流,檢查考核學習情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學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

  4、教育教學能力研修。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對教師通用基本功、學科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針對地對部分年輕教師和新教師強化基本功訓練活動;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技能研修;要通過結合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個教師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引領教師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化。在不同的學科中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進行公開展示;通過優秀教師的公開課教學,為學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和開展校本研修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5、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強化課堂應用、教學信息化整合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研修活動,幫助教師樹立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環境。組織青年教師學習網絡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提高教師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導教師人人建立自己的網絡空間,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響的博客群落。

  6、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以“有效研究”為切入點,做到教學即研究,讓老師不畏懼科研,使老師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學中,教育敘事中,提升總結中,借鑒學習提煉中……。

  五、研修方式與活動

  1、自主學習:教師通過自學新課標深悟領會新課程理念,切實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幫助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

  2、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我校共性“問題”,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優秀教師搞專題講座,解決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小組研討: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教研組長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著重學科教學的“互動生成”方式的理解與嘗試教學。

  4、教學觀摩:利用教研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扎實做好好評課活動,教研組做好詳實記錄;同學科、同年級教師之間要開展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象。

  六、考核方法

  教師研修的考核參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案實施。把教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內容按學時計算,完成研修任務與月績效工資聯系,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依據,并與年末考核掛鉤。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6

  一、課題提出

  《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主動參與式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的子課題。

  在“十一五”發展期間,小數組進行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研究和“小學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研究活動。在研究過程中,共收集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約三百個,教學經驗約三百五十篇,形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集》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經驗集,《無錫市小學數學學科有效課堂教與學規范條例》和《無錫市小學數學學科有效課堂教與學評價細則》(修訂稿)。通過這些研討活動,大家進行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研究和探索,促進了關于課堂教學設計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新模式的學習,交流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研究了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進策略,進一步提高了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廣大教師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能力,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雖然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但教學反思和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有待于進一步提煉研究成果。

  本課題是無錫市《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研究和《小學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活動深入的載體,也是教育科研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技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引領小學數學教研、促進質量提升的發展需要。目前而言,關于參與式的教育研究大多只是反映了一種宏大思維和宏觀指導,一般著眼于師訓、管理、德育和文化等方面,真正從“學習者中心”的視角出發,著力于小學數學學科研究課堂的成功項目并不多見,關于“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二、核心概念和課題界定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根據課題中核心概念及課題界定,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先談談對這些核心詞語的認識。

  主動,指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表現為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二是主動學習,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是以“學”中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主動參與的能力,引導以自覺性和選擇性為特征的指導學習。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欲望,引發數學思考;要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有效學與教,有效學與教是一種有效教學策略,也是課堂上主體對話、共同參與的發展過程和結果。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基本特征是,學生在情感、思維、行為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數學學習過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差異性的主動發展機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好數學信心。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在調研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因素并作歸因分析的基礎上,以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行為特征及發展規律為依據,借鑒激勵和期望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運用系統論的科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強調協作學習對知識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及“助學案”教學設計的結構模型和實施策略,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念、內容、策略和評價,積極關注學生的數學學業進步和生命發展,提升數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學科素養和專業技術,促進新課程理念向課堂教學實踐的轉化,促進本地區素質教育的高位均衡發展。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是為了提高教師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和策略,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1956年,布魯姆出版《教學目標的分類學》,促進有效教學研究受到普遍重視,有效教學從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技術。1975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在整合plato的基礎上,開發以肯普模型為代表的第一代教學設計,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有效教學課堂操作樣式。美國教育多樣性和高質量研究中心(crede)于1998年提煉出有效教學的5大原則,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奧斯丁(ornstein,allanc。)著《有效教學策略》于1990年出版,列舉有效策略達11種之多。坎貝爾(campell,l。,20xx)則為教師和學生總結出101條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教與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有效的教與學(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不僅關注教師的教的效益,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的成效。20xx年,坎貝爾總結出10條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有效教與學的策略。1998年,鄭永柏、何克抗批判史密斯—雷根模型,提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模型,試圖建構有效學與教的課堂教學模型。新加坡在有效教與學研究和實踐方面進行了非常務實的探索,與我中心開展多次教研合作與互訪交流,舉辦了兩國(無錫)校長圓桌論壇。

  1990年代,從有效的教與學進步為以“學”為中心的“有效的學與教”(learningandinstruction),是一種教育服務意識的確立,教學文化的轉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委員會在《21世紀教育藍圖》中正式將“教與學”變更為“學與教”,把“知識的灌輸”演變為“著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更“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問、多溝通、多協作、多參與、多嘗試、多體驗”。20xx年起,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了各學科不用學習領域的“課程及評估指引”,并建議學校采用。其中第四章和第六章的內容分別為“學與教”和“學與教資源”,專題指導學校開展課堂學與教活動,提高有效教學的質量。20xx年以來,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建立“課程為本學與教研究共同體”,實施“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協作計劃”,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成立“教與學伙伴協作中心”。

  參與式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移植和扶貧戰略,后來參與式廣泛用于國際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80年代參與式教育引入中國。如今,參與式教學體現主動教育思想,已成為當代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一大主流,“中國知網”上可以搜索到很多關鍵詞為“參與式”的研究論文。“十一五”期間,上海市長壽區第二實驗小學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等積極開展“小學數學參與式教育”研究,試圖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參與數學教學的熱情,構建比較完備的“小學數學參與式教育”體系。

  自20xx年始,課題組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為子課題全程參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課題研究素材,為本課題的深入推進研究奠定了基礎。

  四、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研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技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吸納國內外有效學與教研究實驗成果,加強教學論和實踐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探索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新理論、新模型、新策略,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新技術和專業新發展。

  研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以有效學與教的理念引領教師轉變課堂教學技術,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有效學與教是課程改革成功的技術策略和目標指數。

  研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的助學案教學設計,引領主動學習,促進素質教育。我們進行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小學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研究,取得了豐贍的科研成果,但教學反思和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有待于進一步提煉研究成果。

  五、研究目標

  樹立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觀,初步建構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論模型,包括“以《標準》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以學習活動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操作體系”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在數學學科中形成若干可以在實踐中推廣的操作性策略,積累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小學數學教學課例和案例,提高廣大教師的有效教學技術能力及新課程實施水平。

  以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助學案”設計為抓手,來構建主動參與式的小學數學課堂形態,研制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范、課堂觀察和考評細則,引導課堂主體情感、思維和行為的自覺互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自主意義建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六、研究內容

  1.有效教學策略和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文獻研究。開展文獻和課例研究,調研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因素并作歸因分析,吸納成功的科研成果,運用課堂觀察技術和成分顯示理論等微策略理論,包括傳統課堂對資源、注釋、評論進行規劃的建議,探索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生發點和創新空間。

  2.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結構、體系和模式研究。包括支撐性理論、支持環境、課程資源開發及利用、課堂主體間性及“內部對話”、“助學案”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課堂觀察的建議。

  3.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學與教行為規范、策略及效度評價的研究。運用激勵和期望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研究包括教學準備、課程資源、傳播媒體、學習問題的發現、差異學習活動設計矩陣、學習評價和輔導、實踐拓展等方面的建議,以及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分學科開發單獨的微型課程(minilessons)。研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范、課堂觀察和考評細則。

  4.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助學案”設計的研究。總結本市前期《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研究實踐成果,以學為中心,研究設計基于問題、基于差異或專題學習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習內驅力,引領學生自主建構。

  5.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課例和案例的研究。以觀察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場的方式,在課題實驗中積累不同領域、不同課型的真實案例,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微格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建構有效的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

  6.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實驗教師現場培訓的研究。在課題實驗學校,根據課題研究項目及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建構的實踐需要舉辦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場研討會,邀請課程、教學論與小學數學專家深度介入課例教研活動,開展課題實驗教師培訓的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整合學術資源優質,規劃課題研究實驗,建立以我中心為領銜、各市(縣)區教研部門和課題實驗學校共同參與的研究網絡,系統化地架構以學科發展、教研課題和教師專項課題為載體的子課題群,聘請并組建課題專家庫,薈萃群體智慧,合作攻關,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想模型。

  研究方法:加強教學論和相關文獻的學習,主要開展教學自然生態環境下的現場研究,為確保研究結果更具科學性及現實性,擬選擇文獻研究、經驗總結、行動研究、課例研究等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實施步驟

  20xx年9月—20xx年8月建立課題組,提出課題假設,確定研究內容。

  20xx年9月—11月整理并編著相關文獻,做好課題文獻研究綜述。

  招募課題實驗學校,架構研究網絡,組織理論學習和課題輔導。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制定課題研究規范,制訂年度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0xx年11月—20xx年10月課題開題并實施。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市范圍內的課題研究活動,收集優秀典型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形成《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助學案”》設計規范及教學建議,《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論文、案例匯編,《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討和課例選編,《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范及考評細則。

  20xx年10月—20xx年8月成果整理與提煉,課題結題鑒定。

  九、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本課題成員為:匡金龍、謝惠良、焦肖燕、伏曉峰、趙國防、尹志偉、孫敏、程繼德、沈曉東、范艷華、鐘國強、錢科英、錢陽輝、黃偉星、凌國偉。主持人為凌國偉、黃偉星。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7

  一、課題研究背景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依賴于計算活動的參與,計算能力的高低對學好數學知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生的計算卻常常出錯。作為教師,不能把學生的'計算錯誤都一律認為是“粗心惹的禍”,如果能從知識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糾正策略,這對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師的計算教學將更有幫助。

  二、課題研究目的

  通過對小學生計算錯誤的類型和成因進行分析研究,尋找降低小學生計算錯誤的策略,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檢驗,驗證策略的可行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為學生順利學習數學知識,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而且,教師通過運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能少走彎路,充分發揮出該研究成果的現實指導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

  課題名稱為:小學生計算錯誤類型、原因分析及矯正策略。自開題以來,本數學組根據學校實際教學情況,按照實驗方案,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該課題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

  1、分別組織教師和學生座談,了解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遇到問題和自己的認識

  2、數學組會議,啟動課題,部署任務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

  1、以班為單位,分班收集學生的計算錯題

  2、以教師個體為單位,記錄典型錯題

  3、以年級為單位,同年級數學教師分析典型計算錯誤的原因

  ①教師初步分析錯誤原因

  ②以面談的形式和相關學生進行交流

  ③總結、分析,撰寫原因分析報告

  4、以年級為單位,同年級數學教師提出矯正策略

  ①前測,統計該類型題目的錯誤率

  ②根據原因分析報告,提出矯正策略,調整教學方式

  ③后測,對前后測試進行比較

  ④總結、分析,撰寫矯正策略報告

  第三階段:整理歸納階段

  5、全組進行交流討論,總結研究成果

  ①各年級的研究成果匯報,進行縱向研究

  ②對全學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導致的錯題進行橫向研究

  ③整理、歸檔

  四、研究成果

  通過對各年級的典型錯題進行縱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級學生計算時出現的典型錯誤,通過分析其錯誤原因,提出了相應的糾正策略,并通過前后測實驗驗證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將全年級的同類型錯題進行橫向研究,結合心理學的認知分析,我們重點研究了由于強成分的干擾導致的計算錯誤,既提高了教師對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認知,又對計算教學有指導作用。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8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中小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比較當前一些教學模式,并建構出“群文閱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2.問卷法

  通過自編問卷等測量工具,對學校的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等進行調查,了解當前中小學校閱讀教育及作文教學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學生閱讀力水平。

  3.訪談法

  對參研學校和班級進行實地聽課、考察,通過與教師、家長的訪談及對學生閱讀學習的訪問,分析并提煉影響學生閱讀力的因素。

  4.實驗法

  結合學生語文學科教育實際狀況尤其是閱讀和作文教學實際,在學校語文課堂進行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驗,考察對學生閱讀力的.影響。

  7.經驗總結法

  參研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理、搜集優質的課例,注重經驗的總結,將一些有價值的課堂實錄、活動設計、教學案例等備案,開展橫向、縱向的交流,也為后期集結成文集準備素材。

  6.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將吸收學校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行動研究法滲透在學校教師研究過程當中,把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引導并組織語文教師從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問題,開展協作式研究,解決問題,尋找規律,從而由淺入深地開展研究。“教師即研究者”、 教師即反思的實踐者”是本課題研究工作的主要觀念。

  (二)技術路線:

  1.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和現狀的分析,了解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2.建設“群文閱讀”理論架構;

  3.在現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語文學科教學實際,探討中小學生“群文閱讀”的途徑、策略和方法,建設“群文閱讀”資源包;

  4.在學校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考察“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對培養中小學生閱讀力和寫作能力的效果。

  (三)研究步驟

  本項研究初定時間為三年以內(20xx年3月―20xx年12月),將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研究工作:

  第一階段:課題申報(20xx年3月)

  (1)課題申報(20xx年3月):組建研究隊伍、課題申報、課題論證、研究規劃、組織落實與前期研究;

  (2)課題開題(20xx年3月―20xx年10月):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的分析,了解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比較當前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經驗,尋求啟發。

  階段成果:《課題論證報告》、《課題開題報告》、《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研究指導手冊》、《中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現狀》等。

  第二階段:模式建構(20xx年6月―20xx年12月)

  建設“群文閱讀”理論架構,并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實際建構“群文閱讀”語文課堂教學的新型模式。

  階段成果:《“群文閱讀”理論架構探索》、《“閱讀力”理論探析》、《“群文閱讀”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等。

  第三階段:實踐驗證(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在學校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考察“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對培養中小學生閱讀力的效果。

  本階段研究與前兩個階段研究并行。

  階段成果:《利用“群文閱讀”培養中小學生閱讀力的實驗研究報告》。

  第四階段:總結反思(20xx年9月―20xx年12月)

  采用座談會、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等形式對所有實驗學校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調查樣本不小于總體的20%,主要調查內容為三項:實驗效果,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推廣情況,學生閱讀力的水平。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9

  一、學校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

  1.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普遍不高。一是各學科基于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備課內容與形式不統一,雖然我們通過集體備課等形式作過努力,但效果不明顯;二是不夠注重學情分析,課堂教學過程思路不夠清晰,環節設計沒有梯度,不能關注到每位學生的發展;三是知識結構比較單一,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技能偏低;四是教科研意識淡薄,教學研究能力亟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老師們“課堂教學比英雄,學科質量論成敗”的爭先意識不強,學校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二是教師觀念相對落后,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愿學、不想學,不思考,不研究,不重視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方式、思想都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教材是新的,但課堂是舊的;理念是新的,但方法是舊的;制度是新的,但評價是舊的。三是教科研人員集中化,每年只有固定的幾人參與教科研,很難在面上形成教科研意識;四是校本研修純課題研究化,忽略了校本問題的針對性。

  2.班主任隊伍參差不齊,學生管理不夠科學有效。主要表現在班主任工作積極性不高,班級常規管理不到位,學生行為禮儀、衛生、學習等習慣差,打架斗毆仍有發生,許多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厭學情緒比較濃,個別班級依然存在學生流失的現象。原因有三:

一是缺乏系統的班主任理論培訓,所以班主任工作都是各用其法,各行其是,片面追求個性,而忽視了必要的約束,班級管理極端化;

二是缺乏激勵與評價機制,有不在少數的班主任工作干勁兒不足。

三是沒有樹典立標,缺少了榜樣的力量。

  二、研修目標

  基于以上學校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我們本著“立足于學校,起源于學校,服務于學校”的校本研修原則,確定了“兩條路徑,分流實施”的校本研修思路,20xx年我們力爭做到:

  1.以小課題研究與重點教科研課題研究相結合為突破口,有效抓好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立足教研,聚焦課堂,改進教學行為,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樹立現代化教育思想,優化、拓寬知識面,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促進學校內涵的發展。

  2.從強化培訓、以老帶新、政策激勵等方面入手,培養班主任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青年教師的潛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學科教學質量發展的“康莊”路,打造一支“能干事、敢干事”的高素質班主任隊伍,發揮老優秀班主任的帶動作用,至少培養出6-8名工作能力突出、能頂大梁的優秀動青年班主任。

  三、組織與管理

  (一)成立校本研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各項校本研修規章制度、規劃、計劃的制定,校本研修活動的統籌、組織與協調工作,成員如下:

  組長:于希東

  副組長:王少軍楊建喜

  組員:賈豐寨、郭文海、姚忠華、張曉杰、孫志潔、王俊杰

  (二)成立校本研修工作小組。按照校本研修的“兩條路徑”思路分為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班主任隊伍建設兩個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各自校本研修活動的組織、實施與評價,工作小組安排如下:

  1.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修工作小組

  組長:楊建喜

  副組長:賈豐寨、劉紹麗(賈浩德)

  組員:張曉杰、張愛頌、王沛、王少妮、張靜、張利娜、蔡海英、王凱、王洪香

  2.班主任隊伍建設研修工作小組

  組長:王少軍

  副組長:郭文海、孫志杰

  組員:姚忠華、萬旭日、王俊杰、張利亭、于生水、孫惠玲

  四、研修原則

  (一)創新性原則

  本次校本研修在突出學校特色的基礎上,要充分總結以往教師培訓的教訓,以創新求質量,以創新求發展,按照終身學習的要求,在制度、體系、模式、手段等方面改革創新,促進全體教師共同發展。

  (二)信息化原則

  依托教育信息現代化帶動教師教學現代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根據學校實際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有機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向教育信息化邁進。

  (三)課題化原則

  每個教師都深入研修校本小課題“四導四學”教學模式,并依據自己教學實際,積極承擔煙臺市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的研究,通過對課題的研究,自學自練,互評交流,以課題研究帶動自身發展,引領教師逐步成為學者型、發展型教師。

  (四)實效性原則

  本次校本研修按照“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的原則進行,求真務實,以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為突破口,針對學校和教師的共同需求確定研修的內容,尤其是針對教育、教學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達成共識。

  五、研修內容及形式

  (一)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高采用五式研修

  1.差異對比式研修。我們每周安排同年級同學科的2—3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同上同一課題的差異教學課,每位教師根據本班學生不同的學情,設計好自己的導學提綱(后來在實踐研究中我們形成了“四導四學”差異合作導綱),學科教研組參加聽課和評課,這種同一基準線上的競爭,既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又讓教師們看到了不同的教學風格,更對照別人,看到不足,從而實現實踐培訓的效果。

  2.差異公開式研修。對各科的骨干教師,要求每一節課都要實行對外開放,并將他們的課程表發放到每一位同學科教師手中,各位教師隨時可以進入課堂聽課,學習骨干教師導綱設計、差異合作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這樣既給了其他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也讓骨干教師有了深深的責任感和相互觀摩、借鑒的機會。

  3.差異達標式研修。對剛調入我們學校、對差異教學理解不深、運用不熟的新教師,開展“五四三”校本培訓工程,即將一節課的評價分為“導綱預學、差異合作、分層訓練、差異輔導、分層評價”五個方面;將課型分為“新授、復習、講評、自主”四種模式(語文則分為新授、復習、講評、閱讀及寫作四種模式);將過程分為“立標、達標、驗收”三階段實施。

  4.差異幫帶式研修。對于新教師堅持“差異幫帶”式研修,即傳統的“以老帶新”。每位骨干教師必須要幫帶一名新教師,師徒雙方明確職責,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堅持每學期雙方聽差異合作教學課不少于20節,撰寫差異合作教育教學論文不少于2篇,并及時反饋、認真記錄、不斷總結,加快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切實提高他們的差異教學水平,促使其在短時期內勝任差異教學。

  5.差異跟蹤式研修。對在聽評課活動中發現實施“班內差異合作教學”有問題的教師,教導處安排專門人員每天跟蹤聽課、評課、檢查教案,校長、教研組長不定時推門聽課,促其專業迅速成長。

  (二)班主任隊伍建設以校本研修為主,以自培自練為輔

  通過專題講座、交流研討、教育教學活動等形式,以教師自學——反思——交流的模式進行培訓,從而達到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最佳效果。

  另外,積極參加師訓處等上級部門所搞的集中培訓、遠程研修、教科研培訓等活動,校際交流、跨域交流,提高認識。

  六、研修工作要點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

  學校建立起以校長、教導處、年級組、學科組組成的研修工作網絡,實行級部負責制,不斷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校本研修的良性開展。

  (二)扎實有效地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力求做到內容新、方法活、效果實

  1.進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構建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校本研修體系,建立校本研修機制,使校本研修趨于科學化、規范化。

  2.以校本小課題“四導四學”課堂教學模式與煙臺市重點課題子課題“班內差異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及實施策略研究”的融合研究為突破口,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育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建立一支師德素養好,學歷結構高,專業水平扎實,教學實踐能力強,教學理念新,教學方法好的教師團隊探求出一種更加適合我校特點的特色化課堂教學模式。

  3.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科學型班主任,他們不僅要有獻身精神,而且具有實事求是按照教育規律育人的科學思想。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水平。使他們講究實效,工作具有顯著成績。

  七、保障措施

  1.組織到位。學校將形成一個校長親自抓、分管校長負責抓、教導處具體抓的校本研修的管理網絡。

  2.制度到位。學校有相應的校本研修制度、教學常規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并激勵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3.考核到位。校本研修內容都將納入學校教師考核管理中。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0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革方案都貫穿著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以問題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素質教育也要求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更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地理課堂教學有自己特有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輔助工具,如何找好問題,解決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地理學習工具,根據地理學科特點,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便成為地理課題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長期的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發現,學生通過預習,借助地理學習工具,大約能知道一半左右的基礎性知識。但從當地理課堂教學來看,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講授,重復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缺乏對知識融會貫通的靈活運用;注重教法,輕視學法指導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認識不到位,缺乏組織和應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未得到重視。因此,期望通過課題試驗研究,探求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的途徑和方法。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課題試驗研究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合作教育理論,創新教育理論和學習的心理活動因素。主要理論要點有:

  1、學生有個性差異。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2、現代學生可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要相信學生,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以主體的角色積極利用各種形式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主動學習。

  3、創新的基礎是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學習中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激發學習動機,勇于探索,大膽質疑,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進行自主創新型地理課堂教學的`試驗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條即能發展學生個性,又能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讓學生“動”起來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性人才是教育面向21世紀的需要。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徑,只有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改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活潑、積極、合作、主動學習,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為培養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和教學實踐具體情況,研究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操作模式。主要有:

  1、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操作模式和應用效果,使學生學會合作;

  2、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形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的方法、策略,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和培養,使學生張揚個性,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

  3、學生學科學習方法的形成和應用研究,使學生學會方法,提高運用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四、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課題試驗和研究遵循以下原則和方法。

  1、操作性原則

  課題的研究源于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但在實際運用過程和研究結果上要有可操作性,能為學科教學提供基本教學模式。

  2、針對性原則

  課題研究要不斷發現、適應教學實際,研究要有針對性,根據研究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切忌空泛和盲目。

  3、主體主動性原則

  課題研究中要時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落腳到學生的主動發展上。

  4、基本方法

  主要采用觀察法、文獻研究、比較試驗研究法、交流研討法。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的試驗研究擬有三個步驟。

  第一、理論學習和提高階段。計劃由本學期初始,用3周的時間學習有關現代教育理論,提高理論水平,熟悉試驗班級,搜集原始數據,擬定小組合作,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第二、整合和成型階段。這是研究的重點工作,計劃自第4周始,用2個月的時間,對試驗班級進行教學實踐的試驗研究,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整合課堂教學,做好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研究、改進教學形式,并逐漸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第三、總結和應用階段。在取得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要進行比較系統的理論總結,以研究論文和公開課的形式匯報研究成果,并力爭在第二學年進行大面積應用。

  六、課題的組織和實施

  課題主要由教導處,政史地教研組組織,由曹務春負責課題的具體試驗和研究。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1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始階段,它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曾經看過一句話:“習作并不難,只要把你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就行了。”可是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真正做起來就沒有那么容易了。為了讓小學生在起步階段能夠輕松、愉快地寫作,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掌握寫作方法,培養寫作能力,讓學生在習作的起跑線上感受到精彩,體會到樂趣,輕松邁入習作之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激發學生“想寫”的欲望難,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想它、愛它的欲望和興趣,難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什么可寫。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作文回歸到有趣好玩的生活中,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就有了寫的欲望。寫作能力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在作文創作中求“新”更是難上加難。學生由低年級的寫話進入中年級的習作,它既鞏固寫話教學的成果,又為習作的發展作鋪墊,意義重大。因而對起始階段的寫作教學研究是有必要和有價值的。

  二、理論基礎

  1、《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讓學生在學習中樂寫是起始階段習作教學的重要任務。在“習作教學建議”中要求“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習作評價建議”中要求“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討論、閱讀、思考等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教學觀認為,我們面對的學生,首先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人格,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都蘊藏著獨立的潛能。起始階段寫作教學研究,在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同時,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觀。

  三、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小學生起始階段的寫作教學研究”指明了本課題以我校三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

  在小學的三個學段中,三年級學生正處于中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新課標對這一學段學生作文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正因為是起始階段,學生對作文的概念模糊,認為作文很神秘、很難寫。

  小學生起始階段的寫作教學研究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年齡、心理、學段等特點出發,在習作教學中開展習作教學方法的探索,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創設學生愛學、樂學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樂于觀察,可以在親身體驗中觀察,在活動中觀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調動寫作的積極性。其次是教給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善于觀察,有序觀察,重點觀察,調動學生觀察事物的主動性。再次是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積累,養成在生活中積累作文材料的良好習慣,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周圍的變化,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并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情態,投入到寫作中,享受作文的快樂。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開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指導的作文教學活動,以真實的生活為寫作對象,從豐富的習作素材入手,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學生樂寫的習慣,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研究目標:

  通過對兒童、習作之間關系的研究,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方向,從農村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注意積累、樂于交流、勤于動筆等良好習慣,指導他們把生活實踐、鄉土素材與作文實踐聯系起來,使他們由怕作文發展到愛作文,會作文,寫好作文。

  1、注重引導,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為寫作提高質量。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寫作積累素材。

  3、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為寫作拓寬空間。

  4、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為寫作添磚加瓦。

  五、研究內容:

  1.調查研究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2.調查研究小學生習作起步階段的個性心理特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習作習慣。

  3.通過小學語文習作起步教學的完善、科學的訓練體系及專題訓練體系的研究,使語文教師更好地依據學生發展規律與習作訓練體系進行習作教學。

  4.尋找小學生習作訓練的一般規律,研究農村小學習作起步階段有效途徑。

  六、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研究初期,通過調查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及學生作文存在問題,分析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現狀及成因。

  2、文獻研究法:通過理論學習,明確本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意義、研究價值、研究思路等等,不斷學習并借鑒成功經驗,推進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3、實踐研究法: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學習、實踐、反思、學習、改進中探索農村小學語文起步階段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4、個例研究法:

  (1)小組互學:班級分為小組為單位,互相學習并評改日記,促進形成“生活-寫作-生活”的良性循環。

  (2)家長互動:家校攜手形成合力。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參與家庭生活,積極發現日記素材并有效啟發并指導孩子寫作。

  (3)師生評價:“文章不厭百回改”作文評講是在作文評改的基礎上進行的。體現發展性,發展學生的認知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先示范評改,再集體嘗試修改,然后每位學生自我修改,共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5、經驗總結法:不斷將調查、研究得到的數據及信息進行定性分析,總結出農村小學語文起步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二)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3月——20xx年12月,共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學習相關理論,制定研究方案。

  (2)舉行開題儀式。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落實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案,引導實驗教師的實踐研究,提升理論素養。

  (2)開展語文起步習作的現狀調查。

  (3)按課題方案進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能把看到的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學到的詞語,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4)收集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

  (5)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定期了解學生習作的進步狀況。

  3、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2月)

  (1)整理、匯總各階段的研究成果,收集數據并分析、提煉、總結成果,做好驗收工作。

  (2)進行課題研究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3)進行習作教學觀摩展示。

  (4)結題,接受課題鑒定組的評估鑒定。

  七、研究措施及保障:

  1、加強理論學習,必須深入鉆研,用新的觀念指導實踐。

  2、圍繞實驗研究課題,開展實驗。

  3、及時、詳實的做好有關課題的各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建立規范的課題專欄。

  4、與日常工作相結合,把課題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八、預期研究成果:

  1、撰寫研究報告、論文。

  2、編寫教學案例、教案集。

  3、整理有關電子、音像資料、照片資料等。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2

  一、問題提出

  1、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讓我步履維艱的還是作文教學。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地反應。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小學生的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但小學生往往容易把身邊的事情忽視掉,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這就需要教師恰當的加以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說真話,訴真情。

  2、順應時代的要求。知識經濟的時代對人才的核心要求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各科教學紛紛在研究創新教育的切入點;“研究是作文”旨在突破傳統作文教學重回憶、重記敘的傾向,更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回應時代對人才要求的呼喚。要想讓教學獲得全局性的突破,應把大力花在如何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更有效上。

  二、理論依據

  1、《語文新課程標準》為小學生習作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方向:“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2、作文教法理論認為:作文教學“首先是教師的問題”,主張“教無定法、文無定法”,我們的教師應“結合時代精神,在作文教學中尋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學盡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3、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4、“一切為了學生”的生本教育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生本教育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行為端正是現行作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將改變農村小學生習作教學的現狀,完善小學習作教學的整體訓練體系和專題訓練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村小學習作教學評價體制;形成小學各學段語文作文教學及批閱的有效教學措施;改變作文應試教學模式,實現教師角色轉換。

  四、研究思路

  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縱觀小學習作的教學現狀存在諸多問題,如錯別字多,語言貧乏,詞不達意,無話可說,無事可述,說假話、空話、套話、胡編亂造等等,因此,我們組織了一部分有志于改變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模式,以利于提高校學生習作教學效率,使習作教學走出困境。

  1、課題研究試驗班級為低年級學生,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通過對兒童心理學和作文之間關系的研究,了解兒童成長中的需要,讓學生寫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傾注真情,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3、接觸作者的畏懼心理,坦誠展示自己心靈深處的真實思想,充分抒發從生活中積累起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4、初步學習并研討小學作文教學中習作素材收集的途徑及方法。

  5、有高質量的教學實踐課,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反應研究水平的有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報告和其他一些研究成果資料。

  低年級看中練習與片段。要求是:“低年級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對這個階段的學生作文訓練要注意趣味性,減緩坡度,調動學生習作積極性。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選題、立項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 深入調查研究,選題立項。查閱相關資料,學習有關理論對習作教學的內涵、特征做初步的概念界定。

  2、 確立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論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據我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情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來確定課題并進行論證。

  3、 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課題實施。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與研究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 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開展課題實施與研究。

  2、 如何記錄研究過程中的各種相關現象、數據、問題等事宜。

  3、 定期開展課題研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舉行課題經驗交流會,研究實施課題。

  4、 在生成的基礎上,利用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課題實施與研究,最終形成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習作教學模式。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7月)

  1、 匯集測試、收集的資料,針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研究的狀況等相關情況,以實驗報告、經驗交流、學術論文等形式進行總結,由學校統一組織,以經驗交流會或專欄的形式進行展示交流。

  2、 準備相關資料,申請結題。

  3、 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存檔。

  4、 做好課題結題準備工作,進行課題成果展示。

  六、研究對象、方法與人員

  對象:永坪鎮第二小學學生

  方法:文獻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 經驗總結法

  人員: 劉靚

  七、課題研的究任務保證措施

  1、領導重視。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科研工作,鼓勵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

  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目前學生習作狀況有著全面的了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開展過“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效果。

  3、本課題的研究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指導。

  八、參考文獻

  1、《走進研究自主作文》

  2、《小學語文評價標準》

  3、《現代漢語詞典》

  4、《現代教學論》

  5、《小學作文教學論》

  6、《淺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3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課一直是最受重視的科目。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是鞏固和擴大詞匯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的小學英語并無明確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和配套的閱讀教材,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閱讀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課題的.界定

  基礎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已較大的篇幅闡述了英語學習策略,這就對英語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采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身發展能力。閱讀教學策略是英語學習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學實踐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根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教師自己對課內外閱讀教學組織和調控的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閱讀是對三種相互有關而各有區別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語義的信息,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形式。”英語閱讀包括了朗讀和默讀。但主要是借助視覺進行默讀。默讀是最符合實際需要的方式。默讀要求把注意點放在理解語言單位上,速度較快。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與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學中,我發現其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限制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所謂的語言因素是指字母、單詞、習語、短語和語法規則等。當學生遇到新單詞或新句式時,立即產生了畏懼感,覺得束手無策,思路混亂。其次,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大部分學生除了作業中的閱讀練習,從來不主動閱讀課外材料。再者,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缺乏深層的理解。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研究的目的: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二)總體目標: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于、樂于了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三)分級目標:

  三年級:

  1、能看圖識單詞,或認讀所學單詞。

  2、能朗讀和理解學過的簡單的句型及對話。

  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四年級:

  1、具有初步拼讀具有一定規則的單詞的能力。

  2、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在句、篇中的含義。鼓勵學生學習使用字典。

  3、能通過自己的閱讀,從短文中獲取大意。

  五年級:

  1、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2、能通過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詞的含義。正確運用工具書理解文中的單詞、詞組。

  3、能通讀簡單的故事、短文,正確理解大意。

  4、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描述所讀的語言材料。

  5、初步建立起課內,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六年級: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所學對話,短文以及與教材難度相當的對話,短文。

  2、能夠正確理解所讀故事,短文的大意,能從文中找出有關信息。

  3、能夠運用簡單的閱讀技巧來提高理解的準確度和閱讀的速度。

  4、有較濃的課內,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4

  一、研究目標

  1.提高教學理念的有效性

  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理念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研究的首要任務,也是基本目標。在此基礎上,探索、研究有效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與方法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研究的重要目標。

  2.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進一步改進學生學習方式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目標。

  3.學生學習地理興趣與地理素養不斷提高。表現為學生對地理的喜歡程度不斷提高,地理教學目標達成度不斷提高。

  4.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針對不同的課型,構建若干具有一定的個人特色或學校特色的教學模式。

  5.教師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每年都有相關的研究文章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課題結束時,爭取出版一本研究成果---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研究。并通過課題帶動,讓一部分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出現更多的優質課獲獎者、教學能手。

  二、“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有效教學”源于20世紀上半葉,是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的產物。當時,其核心是以學生有無進步與發展作為衡量教學效益的唯一標準,期望以此理念指引教學,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

  在引入與研究“有效教學”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確兩點認識:一是有效教學的支持理念與理論基礎,二是我國的文化背景、教學條件、學生學習情況與國外的區別。

  就國外有效教學的形成背景而言,它是教育活動科學化的產物,是工業管理理念引入教育教學的產物。半個世紀過去了,國外人們的管理理念與教育形勢發生了深刻了變化,有效教學的內涵也必然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同時,我們必然把有效教學與我們的教學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忌簡單的模仿、照搬。

  現在,理解與闡釋“有效教學”的關鍵是對“效”字的理解。與“效”相關的主要詞條有四個,一是效率,二是效益,三是效能,四是績效,成績。

  效率是指某一特定系統在單位時間內的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它追求的最大的產出(效果)與最小的投入。

  效益是指某種有益的效果,即達到合乎目的、主觀期望的滿足程度。它反映了人們的投入與所帶來的利益之間的關系。

  效益是評價各種活動的基本指標,其活動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活動的生存和發展。根據效益形成和影響的時間期限,可分為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凡對事物長期發展甚至終生發展有持續促進作用的,稱為長期效益;凡有助于眼前評估的則為短期效益。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

  績效又稱效績、業績,體現于完成的工作,取得的成績。這種成績既可以表現為事物變化的結果,也可表現為事物變化的過程或個體的行為。績效也可以理解為效果。

  效能本意是指事物所蘊藏的有利的作用,即既能有效地達成目標,又保持這種生產能力。一般來說,效能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內容:第一是優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質與量兩個方面在內的積極成果,這些成果應該基本滿足該事物所面對的社會的合理要求;第二是高質量的內部結構和人員素質;第三是通過改革創新而實現的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既能從變化的環境中努力吸收更多的資源,又能通過自身完善對環境做出更大貢獻。由此可見,效能區別于效率的另一個指標是獲取的途徑、方法不同。

  效率、效益、績效與效能四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效率是指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其產出有效指標是效果。績效強調工作所取得的結果,重點表現在量的大小,并且這些成果是通過勞動取得的,既包括有益的成果,又包括無益的成果。效益(成果)是有益的效果。假定某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積壓,變成廢品,那么這些產品(效果)就沒有效益。效益是指系統有效產出(效果)與系統全部投入關系,強調的是有效性。

  效益不是效能。效益目標的實現與否并不標明高的效能。效益是衡量工作好壞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依據。效果的.好壞體現著效益的有無,卻不一定體現效能的高低。無論是好心辦錯事,還是壞心辦好事都不是高效能的產物。

  用“效能觀”取代“效率觀”、“效益觀”、“績效觀”是我們思想的一次重要的超越。“效能觀”既重視組織行為的效率,也重視組織行為的效益,同時也密切關注組織內在結構和素質的優化。在這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時代里,無視效率顯然是不理性的,因為沒有效率的效能就是不計成本地消耗資源。同時,提高效能就是要能更多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只有在“明確方向”,在滿足了社會的要求的前提下,做得越好、越經濟,就越有效益。不僅如此,還要關注內部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內外都能達到和諧成長與建設,才是有效能的。

  確立教育(教學)“效能觀”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它的確立也標志著教育發展觀樹立了新的價值尺度。為此,研究和貫徹教學效能觀既是適應時代發展與需求的新的思想,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需要的一種策略。

  有效教學應該是追求高的教學效能的教學,它是指教師協調教學系統因素,有效組織教學,實現教與學一體化,持續地、最大化地實現教學目標。其主要指標包括:第一,效果性。高效教學的第一要義是優質教學。第二,發展性。不斷改良的認知結構與不斷提高的認知能力。高效教學的第二要義是學生的認知能力的不斷發展。第三,經濟性。最小的投入,最大的產出。第四,批判性。自我反思,自我調整,自我否定,不斷發展。只有來自自我批判的力量才是最持久的、最根本的發展動力。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生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包括興趣、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有:

  (1)關注學生的發展

  一是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指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能達到發展的最佳效益。學生的發展首先是健康心理的發展,其次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二是全體的學生的共同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均衡發展是有效教學的基本追求。三是學生的持續性發展。認知結構更加趨于合理性,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

  (2)關注教師的發展

  有效教師是有效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的發展包括敬業精神的發展、專業水平的發展、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學反思與自我批判的發展等綜合性發展。

  (3)關注效率

  從經濟學的視角上看,用最小的投入,爭取最大的產出。產出,即上面提到的學生的發展與教師的發展。

  三、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當前教學現狀,為達到一定教育(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基本方針。教學策略不同于教學原則,更具靈活性和導向性。

  就當前中學地理教學研究而言,我們一定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為基礎,吸收國內外各家教學理論(學說)之精華,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風格的現代教育思想,并以此為指導,結合學科特點、學校教學實際情況,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策略。

  我們認為現代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策略有:

  1.教學氛圍愉悅化

  建立愉快、喜悅、和諧、融洽的(教育)教學氛圍(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氛圍),是成功實施現代中學地理教學的必要基礎。

  (1)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學氛圍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是一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我們認為現代師生關系應包含下列基本要點:

  第一,師生關系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要求學生尊重老師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因而,—切體罰、諷刺挖苦學生的言行都是不文明的,甚至是不道德的、違法的。

  第二,師生之間是一種相互信賴的朋友關系。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師生關系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并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第四,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要從世界觀的形成、知識增長、能力培養、身心發展、行為養成等方面以身作則全面指導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健康發展。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5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創建高效課堂。結合高平市教育局《關于開展以“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活動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堅持“立足教學實際,切實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原則,全校教師共同參與,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實實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實施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通過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總體思路

  以校為單位,制定校級研究課題,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業務副校長和教導主任為課題負責人,部分骨干教師參與研究過程、收集資料等。教師個人以校級課題為參考依據,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制定出個人研究課題。全校上下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4月上旬)。結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這一總題為依據,結合我校一年來在實施導學案模式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校級課題“導學案模式下的小組合作研究”。教師根據這一總題,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課題。

  2.申報立項(四月中旬)。校級課題研究組,在規定時間內向市教研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并在校內公布立項的課題。教師個人及時向教導處上報研究的子課題。

  3.實施研究(20xx年4月-20xx年5月)。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建立課題研究檔案,并將常規教研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將對教師個人的課題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20xx年6月上旬)。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子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校級課題要根據上級要求及時向市教研室進行匯報。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附件四)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導處。

  5.成果鑒定與推薦(20xx年6月下旬)。結題后,學校將對開展的子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廣,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并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子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督促教師將課題研究扎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子課題研究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校級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子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能力突出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6-02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4-20

小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4-01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5篇)04-25

課題實施方案04-09

課題實施方案04-16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精品【15篇】06-02

課題實施方案(精)04-27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