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幫扶方案(通用19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困難幫扶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困難幫扶方案 1
為助力教育精準扶貧,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結合我會今年工作要點,將開展救助因病因災致貧的教師以及慰問名、老教師活動。具體安排方案如下:
一、救助困難教師
(一)救助對象。教師本人患重大疾病、負債3萬元以上,且近兩年未受到過各級教育基金會慰問救助的;或因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損失巨大,生活特別困難的。
(二)救助名額及救助標準。救助對象40人,救助標準每人4000元。
(三)實施辦法。
1、所有救助對象都必須如實填寫相應的特困教師審批表。
2、當年已經在其他單位(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中享受救助的'不重復救助。
3、已被確定為省、市、縣救助對象的,必須在學校公示。
4、必須提供身份證、教師資格證、醫院大病診斷證明、治療大額費用單據等復印件,于10月底報送縣教育基金會秘書處。
5、縣教育基金會秘書處初審,依據申報材料,根據醫療費用開支及困難程度和省、市分配的資助名額,提出向省、市資助對象和本會慰問的教師名單。
6、常務理事審查確定資助、慰問對象,并在全縣公示。
7、理事長簽批后,將慰問款發(送)到特困教師手中。
(四)工作要求
1、各單位應嚴格按上述實施辦法進行審查,堅持公開透明,客觀公正。
2、各單位必須于規定的時間內將審批表上報縣基金會,如逾期未報,視為放棄。
二、走訪慰問名老教師
今年重陽節,縣教育基金會與縣教育體育局聯合召開已退休的名老教師座談會,縣直學校選派1-2名代表,各鄉鎮選派1名代表參加。名老教師指以下三種對象:
1、曾經在鄉鎮學校擔任主職、縣直學校擔任副校長以上的干部;
2、省級以上表彰過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
3、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參加活動的名老教師40人。參加活動對象推薦表在6月23日報縣基金會(請參加活動對象每人交“教育往事懷想”一篇,體裁不限,字數在1000字以內)。
困難幫扶方案 2
為認真做好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聚焦特殊困難群體,聚焦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長效機制,綜合運用聯系幫扶、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措施,強化家庭履行贍養、撫(扶)養和監護職責,分類施策,精準幫扶,長效幫扶,提高綜合保障能力,補齊補強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短板,堅決杜絕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事件。
二、工作安排
(一)組織開展低保、特困、孤兒等困難群眾摸底排查工作。一是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切實加強領導,在“訪千企、進萬戶、找問題、解難題”活動摸排基礎上,組織基層工作人員、社會救助協調員、村嫂、網格員、信息員等力量,逐戶、逐人走訪低保、特困、孤兒等困難群眾,切實做到底數清、對象明。二是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通過摸排走訪,全面、準確掌握他們的基本生活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解難幫困,及時處置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建立每天電話聯系一次、每周上門探視一次的聯絡制度,對于行動不便的保障對象,定期組織人員做好衛生清理、環境消殺工作,落實好疫情防控要求。三是加強“托底線、救急難”。認真落實屬地管理原則,抓好特殊困難群體特別是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低保對象、孤兒困境兒童等對象生活保障工作,嚴防出現餓死、凍死、病死等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極端事件。
(二)完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認真簽訂特困人員生活照料協議。一是全面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是確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的重要舉措。要認真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確定照料服務人,提供日常看護、生活照料等服務。確定照料服務人時,在充分尊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本人意見基礎上,優先就近選擇低保、低收入及脫貧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二是明確委托照料服務內容。督促照料服務人員認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務協議,按照協議規定,全面落實照料服務內容。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定期探訪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及時了解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實際生活狀況和委托照料服務落實情況,認真處理相關投訴和建議,媒體曝光問題第一時間查處。
(三)持續完善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三項制度。一是建立農村老年人家庭贍養協議簽訂制度。在充分尊重老年人意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農村老年人家庭贍養協議書》、《農村留守老年人委托照護責任確認書》,確保老年人合法權益。二是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聯系制度。依托村(居)委會,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基礎信息比對核查,信息管理動態化,及時更新聯絡人信息。三是建立農村特殊老年群體探視走訪制度。通過定期走訪,掌握并記錄其生活、健康、需求等基本情況,建立定期走訪、探望長效機制。統籌協調和組織引導村(居)委會,積極發揮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中的組織服務作用,增強對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的約束力。
(四)進一步規范殘疾人兩補工作。一是開展兩項補貼全面排查,確保“應補盡補、應助盡助”。依托駐村工作隊、村(居)干部、殘疾人助理員等力量,對未納入殘疾人兩補名單逐村逐戶逐人開展排查,加強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名單與低保信息系統、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庫對象名單比對,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二是改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的工作方式。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符合殘疾人兩補政策的,指導其提交申請材料;重度殘疾人行動不便的,主動上門幫助辦理申請材料。殘疾證即將到期人員,督促及時更換殘疾證;無行動能力的`,工作人員積極與殘聯溝通,幫助更換殘疾證。
(五)分類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各鄉鎮及時接領本轄區戶籍的流浪乞討人員返鄉,并幫助返鄉人員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討。對返鄉人員中被遺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親屬或其他監護人,報請公安機關責令其履行撫養、扶養、贍養義務。對確實無家可歸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應當給予妥善安置。對因長期在外流浪被注銷戶籍的返鄉受助人員,要聯系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對需要生活兜底救助的,按照個人、家庭實際情況,分類納入臨時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困境兒童保障、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補貼等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對返鄉人員中患有重大疾病等易外出流浪乞討困難人員,及時通報醫療保障部門,符合條件的及時予以醫療救助。對返鄉人員中義務教育學齡段未成年人,聯系教育部門及時提供教育幫助。對符合住房救助的人員,住房保障部門要提供住房救助。對勞動年齡內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易流浪走失人員及其家庭成員,要落實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等幫扶政策。對返鄉人員中困難殘疾人員,聯合殘聯做好幫扶。
(六)加強對脫貧戶、監測戶的臨時救助工作。對于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各鄉鎮及時受理、審核審批,做到應救盡救。對于因同一事由造成基本生活嚴重困難、持續時間較長的,應轉介到其他社會救助范圍。對因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醫治支出增加,申請之日前12個月發生的醫療費用,在扣除醫療保險報銷、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及其他救助后,個人自付費用金額仍然較大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難的,可視近一年個人自付費用分段分檔進行救助。
三、強化監督,確保各項關愛幫扶措施落實到位
(一)強化組織保障充分認識到做好當前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的重要意義,分管同志親自抓,民政所長切實擔起責任,統籌協調村嫂、網格員、信息員等力量參與,摸清困難群眾生活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關臺賬,遇到特殊情況及時上報至縣民政局,確保各項民政服務保障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強督導檢查縣民政局將定期組織人員,采取實地查看方式對各鄉鎮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堅持立行立改,發現弄虛作假、失職失責等行為,將嚴肅問責。
困難幫扶方案 3
根據《市政府關于印發無錫市“齊心抗疫”穩企惠民紓困補充政策的通知》精神,為更好地兜牢基本民生底線,進一步從細從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困難對象社會救助工作,加強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有關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規劃、分類實施、方便群眾”基本原則,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的精準救助和綜合幫扶。
二、幫扶對象
幫扶對象原則上為戶籍在本轄區的特殊困難對象。
(一)低保對象;
(二)分散特困供養對象;
(三)困境兒童;
(四)省定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及其保障對象;
(五)重點獨居、空巢老年人;
(六)其它因特殊情況需要幫扶的對象。
三、幫扶標準及方式
(一)特定幫扶
1、疫情期間(指濱湖區出現中、高風險區域,以無錫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通告為準),幫扶對象按照每人每次200元的標準發放物資或愛心消費券;
2、高溫、寒潮期間(指當地氣象部門發布首次橙色預警),幫扶對象按照每人200元的標準發放物資或愛心消費券。
(二)重點幫扶
低保家庭中患12種慢性病(重癥)、門診特殊病種的'對象;分散特困供養對象;省定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及其保障對象;重點獨居、空巢老年人。于2022年12月,按照每人300元的標準發放物資或愛心消費券。
(三)節日幫扶
1、暑期(8月),低保家庭中的在校生(指小學至大學階段)和困境兒童,按照每人200元的標準發放物資或愛心消費券;
2、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重點獨居、空巢老年人,按照每人200元的標準發放物資或愛心消費券。
四、經費保障
經費保障由區級財政全額承擔。
五、執行時間
自通知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2年底。
困難幫扶方案 4
一、幫扶目標
確保結地幫扶困難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子女上學的,不因貧困而輟學;有危重病人的,能得到及時醫治;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家庭成員能實現再就業;每戶幫扶對象年上門走訪慰問不少于2次。
二、幫扶對象
單位駐地所在社區內的3戶結對困難戶。
三、幫扶內容
(1)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國際、國內形勢,做好結對幫扶困難戶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克服怨天尤人、消極悲觀、等靠依賴等思想情緒,堅定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決心。
(2)在向3戶結對幫扶對象各提供幫扶資金3000元的基礎上,對有勞動能力的結對幫扶對象,積極通過項目扶持、技能扶持、就業扶持等形式,幫助增強致富意識和工作本領;對子女難以完成學業的結對幫扶對象,采取建立長期助學計劃,使其順利完成學業;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處理能力的結對幫扶對象,通過發動黨員干部出資、出力,幫助其改善生活狀況,增強其生活信心。
(3)在重大節日期間,組織黨員干部到結對幫扶對象家中慰問和志愿服務活動。
(4)在宣傳公民道德新風尚、推行移風易俗和計劃生育、反對封建迷信、嚴格遵紀守法、維護社會治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積極發揮示范引導作用。
四、幫扶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局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結對幫扶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幫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2、精心組織,務求實效。要把結對幫扶活動作為密切干群關系,作為促進機關作風轉變的一件大事來抓,切實擺上位置,認真抓緊抓好。局幫扶工作人員要帶著感情,帶著熱情、帶著責任投身到幫扶活動中去,對幫扶對象做到政治上關心,經濟上資助,技能上培訓,生活上照顧,精神上慰問。要經常深入幫扶對象家中走訪,重大節日要開展慰問活動,及時掌握幫扶對象的動態情況,確保幫扶活動取得實效,不斷推向深入。
困難幫扶方案 5
推動城鎮貧困群眾解困脫困各項政策落地見效,進一步改善城鎮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結合我區實際,制定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城鎮困難群眾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力度的意見》(贛發〔20xx〕7號)要求,通過結對幫扶,黨員干部深入城鎮困難群眾家中,傳達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懷,宣講民生政策,通過入戶走訪,及時發現群眾因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生活困難,及時將其納入救助范圍。查看低保、特困救助、孤兒救助、醫療救助、教育住房等救助政策是否落實到位。針對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給予資金、物資以及就業等方面的援助,提升困難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二、幫扶對象
20xx年納入全區城鎮貧困群眾解困脫困的對象,包括城鎮低保戶、特困戶、孤兒、支出型貧困家庭等困難群體。
三、活動內容和形式
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干部組成幫扶主體,與本轄區城鎮貧困群眾結成“一幫一”、“一幫多”對子,每名黨員干部最多幫扶5戶,幫扶時間不少于一年。幫扶黨員干部工作有變動的,所在單位要及時調整,確保幫扶工作不斷檔。
1、開展政策宣講。通過入戶宣講、發放宣傳單等形式,面對面向幫扶對象宣傳解因脫困方面的政策,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對因災、因病或遭受重大變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主動幫助申請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等救濟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幫助申請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
2、查看待遇落實。在走訪過程中,要查看幫扶對象各項救助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家庭符合條件的人口是否納入保障范圍,保障標準是否與實際困難情況相符等。查看教育保障政策、城鎮困難群眾大病保險、重大疾病救治、困難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救助以及住房保障、技能培訓等政策的落實情況。
3、幫助解決困難。對有就業能力、就業意向的困難群眾,要積極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實現就業,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開展教育扶持,對子女讀書有困難的家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落實困難家庭助學政策,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引導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為城鎮困難群眾捐贈慈善款物。開展扶殘助學、金秋助學、寒冬送溫暖等活動,給予幫扶戶必要的資金、物資支持,幫助他們改善學習、生產和生活條件。
4、促進精神文明。引導幫扶對象樹立愛國、愛黨、愛集體、愛勞動的思想,消除“等靠要”和不思進取的`思想,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教育幫扶對象模范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推動移風易俗,文明節儉辦理婚喪事,反對封建迷信,自覺抵制賭博酗酒惡習,維護社會治安,正確處理好鄰里關系。
四、活動方法和步驟
1、搞好調查研究。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等形式,摸清本轄區困難群眾數量,家庭基本情況,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認真梳理,形成城鎮困難群眾幫扶工作臺賬,明確幫扶責任人和工作任務。各鄉鎮(街道)需于20xx年10月15日前,將《城鎮貧困群眾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表》(見附件)上報到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
2、組織開展實施。各鄉鎮(街道)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幫扶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幫扶干部要做到每季度上門一次,對照實施方案和解困脫困目標要求,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實到位。壓實幫扶人責任,不能停留在走訪慰問、送錢送物的表面形式,要著重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就業、增加收入和減輕因患病、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支出型貧困。
3、考核檢查驗收。加強結對幫扶活動的考核驗收,區民政局將對幫扶情況實行每季一次檢查評估,及時發現和糾正各鄉鎮(街道)在幫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并在全區進行推廣。實行年終考核驗收,考評分值將納入對各鄉鎮(街道)高質量發展考評體系。
困難幫扶方案 6
為促進公司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水平,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現就做好公司結對幫扶創建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扎實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設文明城開為目標,以促進企風文明為重點,組織各部門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文明創建工作,力爭經過三年幫扶,使各幫扶對象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上能自主管理、自主創建、自主提高。
二、工作原則
以基層組織為主,尊重職工意愿。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領導作用和職工群眾的主體作用,遵循“不指揮、不決策、不代替、不包辦”的原則,把群眾“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理布局,整合人力、物力和資金、項目,科學幫扶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三、幫扶內容
(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二)健全公共服務設施。
四、幫扶措施
1、把原有各項制度按建設現代化企業標準、建設和諧社會要求,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內容進行了補充、規范,完善企務公開的內容和重大事務決策制度等,為下上步開展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
2、按照我市轉型跨越建設標準,結合企業實際和群眾熱切要求,建設有標準化服務中心,職工書屋,文體活動室,便民大廳,宣傳長廊,一個有文化娛樂設施,有群眾體育健身器材的文化休閑廣場。
五、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要充分認識開展文明單位結對幫扶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把開展文明單位結對幫扶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與推進我市轉型跨越發展建設的工作部署緊密結合起來,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公司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高度重視,擺上重要日程。要迅速召開會議,對這項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把結對幫扶工作納入文明單位創建規劃,同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確保各項幫扶工作有效開展,扎實推進。
2、大力宣傳,營造氛圍。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富有成效的`形式和辦法,深入到幫扶對象進行宣傳,廣泛發動,使結對幫扶活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作用,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結對幫扶的新進展和新經驗,大力宣傳結對幫扶中涌現的先進典型,為文明單位結對幫扶工作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明確任務,強化責任。要進一步完善結對幫扶工作責任制,形成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領導具體實施,責任科室落實專人負責的工作格局。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協調資金、項目,從基層和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和幫助,確保各項幫扶任務的順利完成。
4、調研督導,跟蹤問效。要定期深入幫扶對象進行調研督導,推動工作落實。要認真總結開展結對幫扶的先進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做好協調指導工作。要建立定期通報制度,對文明單位結對幫扶工作的進展情況、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定期通報。要把結對幫扶工作納入文明單位年度復查和日常管理,對于積極做好幫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結對幫扶工作態度消極、不落實結對幫扶工作任務的個人要給予懲罰。要適時召開現場會、觀摩會,交流經驗,推動文明單位結對幫扶取得實效。
困難幫扶方案 7
一、考核目的和意義
年度考核工作是干部隊伍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實施獎懲、培訓、辭退和調整職務、級別、工資的重要依據,是全面考察全局工作人員一年來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及局的各項決策部署情況,以及在工作中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廉潔自律等方面情況,有利于客觀、公正地評價全局干部職工在本職工作崗位中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促進機關績效考評工作深入開展。
二、考核范圍和對象
考核對象為局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我局內設行政科室3個,下屬事業單位14個。參與考核范圍內人員為公務員9人,其中副科以下公務員1人;工勤人員1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10人。
三、考核內容和等次
(一)考核內容:以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基本依據,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二)考核等次:機關公務員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優秀等次比例控制數擬定為20%,共計2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優秀等次比例控制數擬定為20%,共計22人。從內設機構和下屬事業單位中評選先進集體,先進集體的比例按不超過本部門內設機構和下屬事業單位總數的10%掌握,共2個。先進集體的條件是:模范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團結協作、廉潔勤政、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超額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目標,整體工作在全區、主要業務工作在全市、全省位居前列;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取得優異成績;堅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聲譽和形象好;年內未發生責任事故和違法違紀案件。
四、獎勵辦法
對先進集體的獎勵,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酌情給予一次性獎金,作為工作經費由集體使用,原則上不得向個人發放。
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結果為優秀等次的,當年給予嘉獎獎勵,連續三年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給予記三等功獎勵。機關公務員考核獎金按《公務員獎勵規定(試行)》確定的標準執行,其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獎金標準,可參照公務員的標準執行。
五、組織領導
為確保年度考核工作落到實處,經研究,決定成立考核領導小組,考核領導小組由以下人員組成:
組長:惠林江
副組長:崔永平
成員:夏仲波杜立麗董蕾解臣劍
六、考核程序
(一)召開動員會議。傳達區人社局年度考核文件精神。
(二)科室及個人進行總結。科室及個人總結的內容包括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履行職責和完成任務情況,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三)召開測評會議。擬定于3月20日召開考核測評會議,組織人員填寫《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登記表》,對各科室、單位目標管理績效情況進行綜合評議,各類表格及時匯總上報。
(四)考核公示。經考核測評后,局考核領導組根據考核結果,研究擬定評語和等次意見。被評為優秀等次的人員和先進集體在公開欄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時間為7個工作日,公示期限內對優秀等次人選沒有異議的方可上報核定等次。
困難幫扶方案 8
一、計劃目標
根據貧困戶實際,從20xx年起,采取從生活性幫扶、生產性幫扶,從資金和勞務輸出向幫扶戶提供幫助。使貧困戶今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實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二、計劃發展項目
1、勞務輸出。幫助農戶兒媳在家鄉附近能找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2、智力扶貧。組織貧困戶參加農科知識培訓。
3、幫助農戶購買雞苗。
三、具體措施
1、政策幫扶。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等重大決策部署、發展戰略、發展思路和重點工作,結合鄉情、村情,有針對性地為群眾提供科技知識、實用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特別是要大力宣傳強農惠民政策。
2、思想幫扶。經常和幫扶對象進行思想交流溝通,幫助他們克服等、靠、要思想,讓其樹立勤勞致富、自主擇業、科學耕作和規范化養殖的觀念。
3、產業幫扶。在春耕時節送化肥、農藥等物資;幫助農戶購買雞苗,通過物質經濟的支持和幫扶,協調解決幫扶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4、幫扶其孫女和孫子部分生活費和學習用品,并跟蹤其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5、勞務輸出。嘗試幫助農戶兒媳在家鄉附近能找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困難幫扶方案 9
20xx年,我中心全面落實xx,以x為統攬,以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優化基本醫療服務,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促進我區衛生事業平穩較快的發展,結合轄區居民的需求和本中心的工作實際,特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重點工作如下:
一、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意識
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關精神,開展創建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以“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提升服務”為重點,以落實公共衛生服務為主,進一步延伸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內涵,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二、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方針政策
貫徹落實上級衛生主管部門有關社區衛生服務的方針政策,吃透上級下達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認真規劃實施。進一步深化家庭責任醫師團隊,覆蓋率達到100%,完善和利用居民家庭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到100%。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將工作量化逐步建立以數量為服務指標,以滿意度為服務質量的考核方案,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繼續實行藥品“三統一”、“零差率”銷售工作,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鞏固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創建成果,充分發揮我社區中心的優勢,積極推廣中醫藥和適宜技術的應用。
三、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功能
(一)抓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提供高質量的公共衛生服務
1、掌握轄區居民的總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認真制定社區健康促進計劃,每月至少舉辦一次健康教育講座,根據“衛生宣傳日”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確定宣傳主題,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信息。每兩月辦一期宣傳欄,繼續開展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全社會關注健康,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消除高危行為。
2、做好計劃免疫工作,加強基礎免疫。加強預防接種人員準入的管理和疫苗運輸冷鏈化要求,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有效接種率達90%以上,同時組織實施好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做好艾滋病、結核病、流行性出血熱的重大傳染病的綜合防治工作,法定傳染病上報率100%。制訂艾滋病、結核病、流行性出血熱等重大傳染病的計劃和實施方案。做好手足口病、甲流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工作,制訂應急預案。做好婦幼保健工作,制訂基層婦幼保健工作的計劃,加強對城鎮孕產婦和流動兒童的系統管理,孕產婦以及7歲以下兒童保健規范管理率達到95%以上,加強對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補助、增補葉酸項目預防神經管畸形項目的管理。繼續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指導、避孕藥具發放和咨詢點服務。幫助重點對象落實避孕措施,開展避孕知識宣教,提高群眾對避孕節育措施知曉率。
3、創建全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示范區。社區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規范管理率均達到60%以上,并建立健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專項健康檔案管理。
(二)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1、全科醫生熟練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知識,正確處理社區常見健康問題。
2、繼續開展中成藥、針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醫藥服務。
(三)為弱勢人群提供服務
按國家有關規定,認真做好殘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區醫療、康復等工作。建立康復病人檔案,組織康復對象及其家屬共同參加,開展群體個體相結合的康復治療和輔導。加強對重型精神疾病的管理做到有服務、有指導、有記錄。開展精神衛生宣傳工作。
(四)加強衛生監督協管的工作
明確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制訂工作計劃,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完成本年度的工作。
困難幫扶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作用,切實做好受災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有效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二、工作目標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落實災區鎮鄉街主體責任,聚焦農村受災困難群眾,特別是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貧困老年人、農村建卡貧困戶,以及脫貧監測戶、邊緣戶等重點對象,開展災后排查,準確把握重點對象、重災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情況,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災后救助安置工作,有效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三、工作措施
(一)暢通救助渠道,落實各項救助政策
對受洪澇災害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受災群眾,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因災導致的“特困”人員,要及時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對基本生活受洪澇災害影響,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家庭和個人,要按照“先行救助”有關政策規定實施臨時救助,切實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進一步暢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健全完善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值守工作機制,及時受理和回應困難群眾求助訴求;要簡化優化救助程序,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二)強化政策銜接,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加強與應急管理部門協調聯動,做好與受災人員應急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等受災人員救助政策的銜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受災群眾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保障好基本生活。對經應急期救助和過渡期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較大困難的受災群眾,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進一步增強救助實效。要加強與扶貧等相關部門的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及時掌握因災致貧返貧群眾兜底保障需求,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幫扶,最大限度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三)著力防范化解風險,確保民政服務機構安全
牢固樹立“防范勝于救災”的思想,迅速針對本轄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及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設施設備、周邊地質環境、給排水系統等方面安全隱患開展拉網式排查,特別是要督促對江河流域沿線、地質結構疏松等易遭受強降雨影響的民政服務機構加強汛期風險摸排管控,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嚴格落實責任人、完成時限、工作措施,會同有關部門立即進行整治。要進一步完善民政服務機構防汛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建立24小時值班和巡查制度,一旦發生汛情,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及時轉移安置服務對象,全力避免人員傷亡。要加強民政服務機構飲水消毒、食品安全、醫療衛生、消防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等工作,確保服務對象人身安全。
(四)加強巡查探訪,強化特殊群體關愛保護
要加強汛期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散居孤兒、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巡查探訪,提高巡訪頻次,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保障及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用電安全等情況,幫助做好防災避險工作;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存在困難的,要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本部門不能解決的,要立即報告并轉介相關部門協助處置。要全面落實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散居孤兒委托照料服務和監護責任,對存在住房、飲水、用電等安全隱患的,要及時安置到供養服務機構。
(五)整合幫扶資源,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救助
要積極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建立健全社會應急力量參與災害救助應急聯動機制,積極引導應急救援領域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團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者、社會工作者有序參與、協同開展災后相關應急救援、過渡安置、受災群眾心理撫慰和恢復重建工作。引導和支持慈善組織通過設立慈善項目、發動社會募捐等形式,積極參與對受災群眾的.救助幫扶,并依法做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和信息公開工作。
(六)增強責任意識,合力救助幫扶困難群眾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認識做好受災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強與應急管理部門的協同配合,加快建立工作情況通報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交流;積極推進社會救助對象臺賬信息與應急管理部門掌握的過渡期救助臺賬、冬春救助臺賬等信息共享,為精準認定救助對象提供數據支撐;充分發揮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及時研究解決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救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好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困難幫扶方案 11
一、充分認識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意義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應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行為惡習和犯罪心理,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區矯正工作是對有中國特色刑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需要;是實施國家刑事法律、增強刑罰效能,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需要。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充分認識到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意義,并要求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工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
二、準確把握社區矯正工作的指導思想、適用范圍和工作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推進“法治江寧”、建設“平安江寧”的決策部署,以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以提高矯正質量為核心,以法制化、社會化、科學化、人性化為方向,在憲法的框架內,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整合并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和資源,加大對非監禁刑罪犯的教育改造力度,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為實現我街道“法制湯山”、“平安湯山”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適用范圍。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我街道社區矯正對象主要適用于戶籍登記在我街道,且長期固定居住在我街道的下列5種罪犯:
1、被判處管制的。
2、被宣告緩刑的。
3、被裁定假釋的。
4、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
5、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具體包括:
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于罪行較輕、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初犯、偶犯、過失犯等,應當作為重點對象,適用上述非監禁刑措施,實施社區矯正。
(三)工作任務
1、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刑罰依法順利執行;
2、采取多種形式,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促使其成為守法公民;
3、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解決在就業、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利于其順利適應社會生活。
三、科學構建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體系
社區矯正工作在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統一領導下,由司法所、派出所分工負責,法庭、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工青婦等部門相互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開展。
我街道根據區委、區政府及區社區矯正領導小組的要求,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湯山司法所,具體承擔湯山轄區內及協調麒麟、上峰轄區內的社區矯正日常工作。同時也要求各村(社區)及時建立社區矯正工作站。
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我街道組建了一支由社區矯正工作者和社區矯正志愿者組成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社區矯正工作者主要由各司法所干警和各派出所民警組成。社區矯正志愿者隊伍主要由工作(居住)在社區內、熱心于社區矯正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村委會治調工作人員以及社區矯正對象的近親屬和原工作單位人員組成。
四、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合力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社區矯正工作綜合性、系統性強,涉及到國家司法、刑罰執行、治安管理、社區管理、群眾工作等諸多層面,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形成整體合力。
1、街道綜治辦要加強指導,做好相關協調工作,將社區矯正工作列為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并認真檢查考核。
2、派出所要積極配合司法所依法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考察。對實施社區矯正期間,違反監督、考察規定,不服從管理的矯正對象,根據具體情況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或建議撤銷緩刑、假釋和收監執行;對重新犯罪的矯正對象,及時依法處理。
3、司法所具體負責實施社區矯正工作,協調、組織有關單位和社區基層組織,建立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形成相對完善的組織體系。全面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犯罪原因、犯罪類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現、家庭及社會關系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根據社區服刑人員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暫予監外執行、裁定假釋和剝奪政治權利等五種類別和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具體管理教育改造措施,確保社區矯正工作的有序進行。
4、民政辦要將社區矯正工作納入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之中,將符合低保條件的社區矯正對象納入低保范圍,保障其基本生活。
5、勞動和社會保障所要充分發揮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機構的作用,與司法所共同建立社區矯正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積極為生活困難或有就業需求,且具備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對象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機會。
6、財政所要將社區矯正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保障社區矯正工作正常運行。
7、符合條件、有意從事個體經營的社區矯正對象在辦理營業執照、稅費征收等事項時,工商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等部門要在法律政策許可范圍內提供便利和優惠。
8、工會、團工委、婦聯要發揮職能優勢,協助社區矯正工作機構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政治、法制、文化、技術輔導,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學習、生活、工作上的幫助。
五、切實加強領導,不斷強化社區矯正的日常監管工作
(一)加強領導。各村(居)委會、各有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社區矯正工作,要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矯正工作的順利進行。司法所是社區矯正的工作主體,區司法局以及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進一步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為其提供必要的人、財、物保障,夯實社區矯正工作基礎。
(二)規范流程。嚴格工作程序,確保社區矯正工作規范運行。首先,矯正銜接。規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有關社區矯正工作的銜接。其次,矯正執行。規范社區矯正對象的報到、建檔、簽訂矯正協議、組織公益勞動等工作。再次,管理監督。為每個矯正對象建立矯正小組,制定矯正個案,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教育矯正。社區矯正對象必須遵守各項矯正規定并定期向轄區所在地司法所匯報思想及工作生活情況。第四,考核獎懲。司法所要會同派出所制定和落實社區矯正對象監督考察的具體措施。對社區矯正對象不服從管理,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或違背社會公德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及時予以警告、治安處罰或提出收監執行、撤銷假釋、緩刑等建議。第五,矯正解除。司法所對矯正期已滿,且矯正期間未重新犯罪、遵守監督考察規定的矯正對象,要及時出具書面鑒定材料,按規定程序申報并予以解除矯正。
(三)認真實踐。社區矯正工作是依據我國國情而探索建立的非監禁行刑方式,是對罪犯教育改造機制的發展和創新。我街道社區矯正工作要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針對湯山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各有關部門有立足全局,加強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真正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在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中,司法所要認真執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社區矯正工作的各項制度規定,協調各村(社區)、各相關部門,科學、文明、嚴格、規范執法。要不斷積累總結工作經驗,切實提高矯正質量,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確保矯正工作健康發展,為我街道推進依法治街、建設“和諧湯山”做出積極的貢獻。
困難幫扶方案 12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是針對條件艱苦的鄉村學校專門設立的補助政策,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鄉村教師的關心,對農村教育的重視。有關地方各級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協調同級財政部門,穩步推進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工作。地方是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的責任主體。省級教育部門要會同省級財政部門,切實加強統籌和指導,按照要求制定本行政區域內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施方案。市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協調監督,指導市縣制定實施辦法,加強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縣級教育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明確實施時間、補助范圍、發放對象、補助檔次標準、發放形式以及公開公示方式等,報上級兩部門備查,并盡快落實到位。
集中連片地區中的部分民族聚集區、災后重建等地區,因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辦學相對集中,已無村小和教學點。對這些特殊困難地區,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研究解決辦法,不搞一刀切。
二、實行實名制管理,嚴格“以崗定補”
各地要結合正在推進的教師實名制管理系統建設,建立以身份證信息為基礎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申領信息庫,實行實名制管理,對補助人數、補助標準和發放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控,防止虛報、冒領、套取補助資金。
要嚴格落實“以崗定補,在崗享受,離崗取消”的補助原則。補助標準要根據教師工作、生活條件的艱苦程度等因素分檔確定,重點向條件艱苦地區傾斜,向村小學和教學點傾斜,不能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要充分發揮補助政策對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教學點)任教的作用。
三、堅持陽光操作
各地應主動通過當地主流媒體和學校公開欄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對實施方案、補助享受人員、人數、檔次標準和發放等情況及時進行公開公示,保證各個環節公開透明、陽光運行。當地教育部門網站要開辟專欄對教師申領情況進行常年公示,保證教師人人知曉,全過程接受教師監督。同時,各地要高度重視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用多種形式,積極主動地宣傳政策,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教育、關心農村教師,努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全過程監督
各地要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使用的安全、規范、有效。補助資金要按時直接發放到教師個人工資賬戶,減少中間環節。
地方各級教育部門要密切配合同級財政部門,嚴格執行有關政策,切實負起審核責任,健全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對本行政區域內實施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重點是管理制度、實施方案,以及補助對象、人數、檔次標準和發放等公開公示情況,保證補助發放不走樣,取得實效。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把各地實施情況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定期進行督導。各地應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和舉xx箱,及時受理鄉村教師投訴,廣泛接受社會監督。我部將組織對各地政策落實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抽查。
同時,建立問責制度,對提供虛假數據,存在冒領、套取、挪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和個人,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五、完善配套措施
各地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結合實際采取綜合措施,從根本上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素質。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將鄉村教師培訓學習、對口幫扶等措施規范化、制度化。建立農村教師招聘補充機制和縣域內教師定期輪崗交流制度。研究完善教師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向村學校和教學點傾斜的政策措施,落實教師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時要求有鄉村學校任教經歷的規定。采取切實措施改善鄉村學校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努力提高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
困難幫扶方案 13
一、慰問對象
建筑施工、公共交通、加工制造業等企業從事室外露天作業或室內高溫崗位作業的一線職工。
二、慰問時間
20xx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
三、慰問方式
本次慰問活動由區總工會牽頭,慰問園區部分高溫崗職工代表。按高溫崗企業所在轄區劃分,由工委管委會領導、區總工會、高創園總工會及四個社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帶隊,深入企業高溫工作崗位,現場慰問一線高溫作業職工。
各級工會可依據本通知,制定本轄區、本單位高溫崗慰問方案,確保每位職工平安度夏,切實把防暑工作做實、做好。
四、慰問內容
(一)認真履職盡責,強化依法監督。各級工會要認真
履行法律賦予的群眾監督職責,督促用人單位按照《職業病防治法》《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等法規政策要求,落實防暑降溫主體責任。要代表勞動者就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勞動保護事項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者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勞動保護專項集體合同。要督促用人單位改進生產工藝和操作流程、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降低勞動強度,組織職業健康檢查、加強教育培訓,為職工提供必要的個體防護用品和高溫作業休息場所,按照《關于調整我省高溫津貼標準的通知》及時足額發放高溫津貼。
(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走訪慰問。各級工會要重點對建筑工、環衛工、巡線工等露天作業崗位和鍋爐工、注塑工等高溫作業崗位,特別是農民工人數較多的行業領域,通過向職工送清涼物資、送政策宣傳、送健康體檢、送法律維權、送健康培訓等方式,積極開展“送清涼”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精準化水平。要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更多高溫、戶外作業職工感受到“清涼”。
(三)堅持需求導向,努力做好服務。要緊密結合史學習教育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基層和企業,傾聽職工呼聲、關注職工訴求,協調解決高溫一線職工現實困難。要充分利用工會自有資源和社會資源,加強“合肥工會幸福驛站”、職工之家建設,推進司機之家等服務陣地建設,聯合開展關愛貨車司機、外賣騎手等行動,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主要服務對象,解決“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實際困難,為高溫天氣戶外作業職工避暑休息提供便利。
(四)普及防護知識,提高防護能力。各級工會積極通過信息平臺等形式向廣大勞動者群發公益性“送清涼”溫馨提示短信;基層企事業單位工會要通過QQ群、微信群、電子屏等多種平臺向職工群眾宣傳防暑降溫常識和相關信息,加大對高溫危害及其防護措施的宣傳力度。要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等活動,通過組織職工參加全省職工安全健康技能大賽、發放防暑知識資料等形式,深入開展職業健康知識“五進”活動,切實提高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減少因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造成的中暑事件發生。
五、慰問要求
(一)強化領導。各級工會要充分認識高溫天氣作業可能對職工身心帶來的不利影響,切實把防暑降溫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防暑降溫工作落實到企業,落實到班組,落實到職工。
(二)注重實效。各級工會要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積極開展“送清涼”活動。要嚴格遵守八項規定,深入基層一線,簡化程序,不搞形主,不干擾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正常生產生活。要爭取多方支持與配合,確保“送清涼”活動的實效性。
(三)加強宣傳。要充分利用社會主流媒體和工會宣傳陣地,更多采用廣大職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宣傳“送清涼”活動的重要意義和典型活動的開展情況,動員各方力量關心關愛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戶外作業職工的安全健康,引導職工樹立職業健康意識,提升職業健康素養水平,營造全社會關注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圍。
困難幫扶方案 14
為進一步體現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心,落實十項民心工程,深入基層,聯系困難群眾,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上的困難,創建宜工宜商宜居宜創業的水鄉新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高埗鎮開展“聯系困難群眾、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開展“聯系困難群眾、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要全面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市第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結合高埗鎮的實際情況,努力實踐、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互敬互愛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保持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使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逐步度過難關,增強“造血”功能,擺脫貧困,真正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二、對象的標準和確定程序
扶貧濟困對象的標準,根據全鎮的實際情況,以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家庭為這次扶貧幫困的重點對象。扶貧濟困對象的確定程序,其確定與上報堅持實事求是、公開、公平的原則,凡是申請20xx年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對象由所在村(居民)核對后統一報鎮社會事務辦,經過認真審核、同意后,名單由鎮社會事務辦建立檔案進行管理。
三、參加人員、方法
參加人員有鎮領導班子成員、鎮機關全體公務員、在編職工;鎮屬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正副職領導,其中,公安分局副股以上干部;高埗商會正副會長;各村(居民)書記、主任、副書記、駐村掛職副書記、主任助理等,每人結對幫扶一個低保戶家庭。根據統計,參加結對幫扶的人員共269人,接受幫扶的困難戶269戶710人。扶貧濟困活動開展后,濾布每年對出現貧困戶脫貧、新增加貧困戶,以及參扶人員變動的情況,都將及時進行調整個別結對關系。另外,要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大力倡議社會熱心人士參與扶貧濟困活動。
四、主要任務和措施
各駐片鎮領導班子成員負責統籌該片的聯系幫扶工作,由鎮社會事務辦負責統一協調,參加幫扶工作的人員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對幫扶對象要經常進行聯系、走訪,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特別是重要節日要進行慰問。二是盡量幫助幫扶對象解決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重點是解決在就醫、就業和子女讀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力爭一年辦1至2件實事、好事。三是力所能及地給幫扶對象以適量的實物和經濟救助,每年實物和經濟扶助的總價值不低于500元。四是發揮各自優勢,進行“科技扶貧”、“知識扶貧”等多種方式的`扶貧,變“輸血”為“造血”,堅持“扶貧更要扶志”,鼓勵自主創業,讓幫扶對象盡早脫貧致富。五是進行動態管理,隨時了解和掌握幫扶對象家庭成員變動、經濟收入等情況,對帶有普遍性和突發性的問題,應及時向駐片鎮領導班子成員匯報,由鎮委、鎮政府就有關問題進行統籌解決。
另外,各村要設立一名扶貧濟困負責人,由抓民政、社會事務工作的干部擔任。幫扶人員進行幫扶活動時,要通過村的扶貧濟困負責人進行溝通、聯系,接受幫扶的貧困戶聯系幫扶人員也要通過村幫扶負責人。因此,村幫扶負責人要認真做好協調工作,及時、適當地安排幫扶人員幫助解決貧困戶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時間安排
㈠工作準備:20xx年11月25日至20xx年1月15日,主要是審核貧困戶名單,確定幫扶對象,安排好結對對象,確定結對方案。
㈡動員大會:20xx年1月17日,召開動員大會。
㈢實施落戶:20xx年1月17日至春節前,參加幫扶的全體人員聯系幫扶對象,扶貧濟困活動全面展開。
困難幫扶方案 15
原民辦教師和原代課教師(以下簡稱原民辦代課教師)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服務人民教育,為我省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要求,妥善解決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問題,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標
針對我省原民辦代課教師的實際情況,向符合條件的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生活困難補助。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依法依規的原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明確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的范圍條件、工作程序和要求。
(二)堅持問題導向的原則。針對原民辦代課教師的問題,向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生活困難補助。
(三)堅持與原有政策相銜接的原則。政策措施與我省此前解決原民辦代課教師的相關政策相銜接。
(四)堅持屬地為主的原則。省制定統一的政策,具體實施工作按照“屬地為主”原則,由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
(五)堅持只減不增的原則。在原民辦代課教師自查和審核工作的基礎上,固化原民辦代課教師人員名單和人員總數,根據人員自然減員情況,只減不增。
三、補助發放對象
原民辦教師:現為廣東省戶籍,xx年3月27日(含)以前曾在我省公辦中小學(含幼兒園、附屬學前班)教學崗位上連續任教滿1學年(或2個學期)以上,離開教學崗位后未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錄用為編制內人員或國有企業錄用為正式工作人員的原民辦教師。
原代課教師:現為廣東省戶籍,xx年3月27日(不含)—20xx年8月31日期間與聘用學校、辦學單位簽訂“聘用代課教師合同書”,并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在我省公辦中小學(含幼兒園、附屬學前班)教學崗位上連續任教滿1學年(或2個學期)以上,離開教學崗位后未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錄用為編制內人員或國有企業錄用為正式工作人員的原代課教師。
下列人員不列入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范圍:
1、納入計劃內離崗退養的原民辦教師;
2、20xx年12月31日前已去世的原民辦代課教師;
3、有刑事犯罪記錄的人員以及任教期間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被開除、辭退或解除聘用合同的人員。
四、補助標準
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按任教學期累計計算,每2個學期視為1年。工作年限總計余數為1學期的,按1年計算。工作年限根據原民辦代課教師自查和審核工作核定后不再調整。
工作年限超過30年的,每人每月補助900元;工作年限20-29年的,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工作年限10-19年的,每人每月補助700元;工作年限1-9年的,各市給予適當補助,具體標準由各市制定,所需資金由市、縣自行籌集解決。以后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動態調整補助標準。
五、計發時間
(一)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在20xx年12月31日(含)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從20xx年1月起計發生活困難補助,以前年度不補發。
(二)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在20xx年1月1日(含)后達到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從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下一月起開始發放生活困難補助。
(三)生活困難補助發放至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去世當月。
六、經費分擔比例和發放渠道
汕頭市、韶關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汕尾市、陽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慶市、清遠市、潮州市、揭陽市、云浮市以及江門市的恩平市、開平市、臺山市,由省、市按5:5的比例分級負擔所需資金。其他地區所需資金由當地負擔,市縣分擔比例由當地市級人民政府確定。
符合條件原民辦代課教師的生活困難補助的發放方式和發放渠道,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
七、工作程序
(一)申請。由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本人在現戶籍所在地提出申請。鄉鎮(街道)要指定專門部門和專人負責辦理。各地根據粵教師〔20xx〕11號和粵教師〔20xx〕6號開展的原民辦代課教師自查和審核情況,通知當年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本地戶籍原民辦代課教師,持本人身份證和戶口簿等有效證件,向鄉鎮(街道)領取并填寫一式三份的《廣東省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附件1)。各地應于20xx年1月31日前通知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年齡計算截止時間為20xx年12月31日)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完成首次個人申請,此后于每年3月31日前通知當年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完成個人申請。
(二)初審。鄉鎮(街道)在收到《申請表》及相關材料后,在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初審,并將初審通過的人員名單和《申請表》報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部門。鄉鎮(街道)應于20xx年2月28日前完成首次初審,此后于每年4月15日前完成初審。
(三)審核。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部門在接到鄉鎮(街道)的初審人員名單后,會同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對申請人是否符合補助條件、工作年限、補助標準、補助金額等情況進行審核,提出審核意見。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應于20xx年3月15日前完成首次審核,此后于每年4月30日前完成審核,提出審核意見。
(四)公示。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應將審核通過的人員名單在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部門、鄉鎮中心學校(行使鄉鎮教育管理職能的機構)、村委會張榜公示5個工作日,同時在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政府門戶網公示5個工作日,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應于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公示,此后于每年5月15日前完成對當年全部符合補助條件人員的公示。
(五)確認。經公示無異議后,縣級或不設區的地級市教育、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對人員名單進行確認,建立完善每年的《xx縣(市、區)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名冊表》、《xx縣(市、區)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增減情況表》和《xx縣(市、區)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人數匯總表》(附件2、3、4),同時在5個工作日內將相關部門蓋章確認后的表格報地級以上市教育、財政、人社、衛健部門復核。
(六)復核。市級教育、財政、人社、衛健部門對縣級各部門報送的有關材料進行復核、匯總及存檔,填寫《xx市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人數匯總表》(附件5),并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備案。
(七)撥付。省、市財政部門根據經復核后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人員情況、補助標準和分擔比例,將所需補助資金下達到縣級財政,縣級財政部門負責將省、市、縣補助資金及時撥付到發放單位。各地應于每年省、市財政下達資金后一個月內完成撥付。
(八)發放。各發放單位在收到補助資金后,及時將生活困難補助資金直接發放到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個人賬戶。各發放單位應于每年收到補助資金后一個月內完成發放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把關。教育部門負責對申請人身份、工作年限進行審核和復核,教育、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共同對是否符合補助條件、補助標準、補助金額進行審核和復核。鄉鎮(街道)負責做好原民辦代課教師申請和初審。
為避免出現生活困難補助發放對象情況變更或去世后其他人冒領補助,各地要建立生活困難補助領取資格審查機制,通過現場資格審驗、與公安部門的戶籍信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參保信息、衛健部門的`人口信息進行比對等多種有效途徑,核查領取補助人員的有關情況。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從維護社會穩定大局抓好此項工作,統籌領導教育、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加強組織實施、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切實把省委、省政府對廣大原民辦代課教師的關懷落到實處。在落實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的同時,各地市要統籌考慮離崗退養的原民辦教師待遇保障工作,依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適當調整其相關待遇標準。
(二)落實工作責任。教育部門要加強原民辦代課教師身份和工作年限的審核確認,確保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人員情況真實準確;財政部門要做好補助資金的核算和籌措,及時將補助資金撥付到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其社保經辦機構要及時提供人員的參保狀況;衛健部門要加強對原民辦代課教師執行計劃生育情況的審核;監察、審計、維穩、網信、信訪、公安、國安等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確保工作順利實施。各市要及時制定工作年限低于10年以下人員的補助標準和工作方案;市、縣(市、區)要及時籌集發放困難補助所需資金;鄉鎮(街道)要配備原則性強、熟悉政策、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及時完成本地的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人員初審等工作。
(三)及時發放到位。各縣(市、區)或不設區的地級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要求,及時制定發放辦法,細化并明確發放方式、發放渠道、發放單位、發放要求等內容,確保按時足額將生活困難補助資金發放到符合條件的原民辦代課教師手中。
(四)加強資金管理。各級財政、教育、人社、衛健部門要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資金支出程序,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資金跟蹤問責機制,確保專款專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將對各地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五)嚴肅政策紀律。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要求,規范操作,加強監管。對有虛報冒領、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等騙取補助資金行為的,一經查實,取消其享受生活困難補助資格,追回相關補助資金,同時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涉嫌違法違紀的,移交有關機關依法依規查處。
(六)確保社會穩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是落實對我省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生活困難補助工作和確保原民辦教師群體穩定的責任主體,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維穩工作層級負責制,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夯實基層維穩責任,制定完善工作預案,建立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本《工作方案》自20xx年1月2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有效期為5年。
困難幫扶方案 16
為進一步做好就業幫扶工作,切實做好全鎮“困難人員”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建立健全援助長效機制,實現夏張鎮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出如下方案:
一、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
(一)總體工作目標。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為統領,按照“源頭控制、動態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確保落實”的要求,實施“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援助工程,以政府組織引導為主,集中社會各方力量,積極組織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為有就業需求的“困難人員”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幫助“困難人員”成員實現穩定的`就業再就業。
(二)穩定就業標準。被用人單位招聘的,應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人員,應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月均收入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靈活就業人員,月均收入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繳納社會保險費。
二、完善申報登記制度,實施動態管理
(一)完善“困難人員”申報登記制度。重點幫扶對象為:夫妻雙方都下崗或失業的;一戶兩代下崗或失業的;單親扶養子女的失業人員;主要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業1年以上的;夫妻一方有工作但下崗失業,另一方無工作的下崗失業人員。要嚴格“困難人員”的申報登記制度,從2012年4月開始,實行“就業困難人員”申報、切實摸清底數,隸屬單位核實、鄉鎮認定、區人社局把關備案制度。
(二)實施動態管理。“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實行屬地化管理。統一政策規定、統一認定程序,建立統一的登記臺賬和數據庫,及時調整更新;建立月報表制度,要在全鎮范圍內建立統一的編號、臺賬、數據庫,做到家庭狀況、失業(未轉移)原因、技能特長、培訓愿望、擇業(轉移)愿望、就業(轉移)去向“六清楚”并及時跟蹤、調查、幫扶,實現全鎮范圍內動態管理。
三、加大組織力度,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一)加大政府組織力度,開發一批崗位。要進一步拓寬開發公益性崗位范圍,多元化開發就業崗位。在繼續做好保潔、保安等崗位開發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有組織地開發社區配送、居家養老護理、集中連片回遷小區物業管理、病殘疾人看護、公益小飯桌、小學生接送等就業崗位,為“困難人員”中的下崗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再就業提供更多合適的公益性崗位。
(二)調動用人單位積極性,空出一批崗位。繼續鼓勵用人單位對本單位后勤等服務崗位進行清理,把適合“困難人員”成員的崗位空出來,優先考慮或按照一定比例安排其就業再就業,并對用人單位在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同時,通過興辦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創業市場、再就業一條街等形式,安排“困難人員”成員就業再就業。
(三)發展多種就業形式,拓展一批崗位。鼓勵“困難人員”成員自力更生、自謀出路、自主創業,積極從事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活動,解決無出路、無收入問題,并在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進一步推動家庭手工業發展,拓寬家庭手工業產品銷售渠道,不斷開發新產品,擴大家庭手工業規模,使有勞動能力但受一定條件限制的“困難人員”成員實現就業再就業。
(四)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尋求一批崗位。進一步加大組織輸出工作力度,探索多種就業方式,建立勞務輸出合作基地,延伸就業和維權服務,擴大勞務輸出規模。要定期組織面向“困難人員”的勞務輸出活動,發布崗位需求信息,認真落實勞務輸出獎勵政策,引導“困難人員”成員到區外就業。
四、突出重點援助,認真落實就業援助政策
(一)做好政策落實。各類用人單位要按照區政府文件精神及區政府的要求通過騰崗、擴崗、創建就業援助基地、鼓勵和引導個人自主創業、區外轉移等多種形式安置“困難人員”。對于創建就業援助基地、個人自主創業的,幫助其協調工商、稅務部門落實有關工商、稅收減免政策。對于個人自主創業,暫時缺乏資金的人員,凡符合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的,幫助其申請辦理小額擔保貸款。
(二)搞好“就業困難人員”培訓。對于因缺乏技能而不能實現就業或轉移的“就業困難人員”,分別推薦到勞動辦、農業辦,免費為其進行下崗失業培訓或陽光培訓。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子女要納入技能扶貧計劃,按規定享受有關待遇。
困難幫扶方案 17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安徽省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辦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9號),就做好我省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以下簡稱流浪乞討人員)等流動遇困群眾救助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屬地管理領導責任,完善救助管理工作監管責任體系,加強區域和部門救助聯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積極與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相銜接,加強源頭治理和綜合施策,預防和減少外出流浪乞討現象,不斷加強和改進我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及時有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實現流浪乞討人員應救盡救,切實保障好流浪乞討人員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二、實施內容
(一)救助范圍。離家在外、自身無力解決食宿、正在或即將處于流浪或乞討狀態的人員,包括生活無著的流浪人員和生活無著的乞討人員。
(二)救助內容。根據救助對象實際需求,按照自愿、無償原則,提供主動救助、生活救助、醫療救治、教育矯治、返鄉救助、臨時安置、源頭預防、反家庭暴力庇護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等救助服務。
(三)經費籌措。市、縣級民政、財政部門根據救助管理工作情況,科學合理測算年度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資金總額,編制年度預算,預算總額扣除上級財政補助后的差額部分由市、縣統籌解決。同時,各市、縣(市、區)應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必要的資金確保救助管理機構正常運轉。
三、工作要求
(一)完善領導協調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工作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縣級以上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領導協調機制,有效發揮協調機制作用,加強部門聯動,明確部門職責,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救助管理工作困難和問題,重大事項和決策向地方黨委報告。民政部門承擔協調部門職責,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縱到底、橫到邊編密織牢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的救助網絡和責任體系。
(二)強化街面巡查和轉介處置機制。要充分發揮領導協調機制作用,聯合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履行街面巡查職責,發現流浪乞討人員的,應告知其到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人員,應護送至救助管理機構,并履行書面交接手續,護送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征得其同意。對突發急病人員,應立即通知急救機構,必要時可直接護送至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并及時通知屬地救助管理機構到醫療機構甄別其身份。對不愿接受救助的,應告知其救助管理機構聯系方式和求助方式,并視情記錄勸導情況。對違反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規定的行為,要依規依法處理。
(三)優化救助服務供給。救助管理機構應按要求在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發布尋親公告,報請公安機關采集DNA比對、采用人像識別等,切實做好無法查明身份受助人員身份查詢和尋親服務工作。對于在站長期滯留人員,應充分利用現有設施開展照料服務,站內條件不足的,民政部門應優先選擇政府舉辦的.社會福利、養老、精神康復等機構承擔托養服務。要區分對象身體狀況、年齡等情況實施分類托養。各地要根據托養人員自理能力,參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照料護理標準,綜合考慮特殊人群的床位費、康復費等各類成本和托養機構合理收益,科學核算托養費用。醫療救治費用由救助管理機構據實結算。
(四)強化源頭治理機制。依托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定期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智力殘疾人員、受助返鄉流浪乞討人員及其家庭定期開展摸底排查,建立完善易流浪走失人員信息庫,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工作通報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分類施策。對特殊困難人員,要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回訪等方式定期回訪,報請受助人員戶口所在地、住所地的鄉級、縣級人民政府幫助返回人員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討。轄區人員外出流浪乞討現象突出的地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治理。對法定義務人遺棄、虐待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構成違法犯罪的,促請相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
(五)強化落戶安置機制。對無法查明身份受助人員在救助管理機構滯留超過3個月的,由救助管理機構提出申請,民政部門提出安置方案報請同級政府安置。對已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符合特困人員供養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供養范圍,由救助管理機構轉移至當地政府設立的具備相應供養條件和能力的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屬于未成年人的,必須轉到兒童福利機構供養,并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范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作為困難群眾保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合力,因地制宜做好本地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具體研究,積極解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流浪乞討人員弱有所扶。
(二)強化部門監管。市縣兩級民政部門對所轄的救助管理機構承擔主要監管責任,完善負責人定點聯系制度,定期深入救助管理機構、托養機構、合作醫療機構,開展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對于救助管理機構和托養機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根據部門職責,依法對其治安、消防工作進行監管;衛生健康部門對其疾病防控和內設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醫療康復及護理進行監管,根據需要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市場監管部門對其內設食堂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管理進行監管。財政、審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履行監管責任。
(三)做好宣傳引導。積極宣傳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民生工程政策,注重有效引導社會預期,展現救助管理工作兜底線、救急難的惠民實效。要密切關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動態和發展趨勢,積極組織實施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并把開放活動范圍覆蓋到托養機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聽取多方評價,吸取意見建議,探索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救助管理機構要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救助服務,進一步優化救助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
(四)強化責任追究。對相互推諉、不履行救助職責,造成流浪乞討人員未能及時得到救助服務的,要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負有強制報告義務而未履行報告義務,造成遭受家庭暴力人員和受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死傷等嚴重后果的,要追究負有強制報告義務的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對救助管理機構滯留人員站外托養和醫療救治工作疏于監督管理,造成被委托照料人員或醫療救治人員非正常死傷的,要追究有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責任;對因源頭預防和治理工作不力、流浪乞討人員返鄉后救助管理不到位,造成外出流浪、乞討現象嚴重的地區,要追究該地區相關領導責任。
困難幫扶方案 18
20xx年春節即將來臨,為切實做好春節困難教職工幫扶和送溫暖工作,進一步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學校工會決定在全校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新年慰問活動,通過活動讓困難教職工感受到黨的關懷和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為做好此次活動,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月至春節(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二、慰問對象
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困難幫扶和“雙節”送溫暖人員;學校送溫暖在職職工等。
三、慰問形式
以慰問金形式發放。
四、活動具體安排
(一)入戶慰問
學校負責人帶隊慰問(省級大病幫扶2人)
陪同人員:黨辦、校辦、校工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基礎醫學院等部門相關人員。
(二)單位慰問
1、學校工會主席帶隊慰問(省級送溫暖2人)
陪同人員:校工會、保衛處、期刊社等部門相關人員。
2、校工會慰問(校級送溫暖18人)
陪同人員:圖書館、科研實驗中心、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后勤服務中心、期刊社、體育部、基礎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基建處、第一附屬醫院等部門相關人員。
五、相關要求
除上級工會和學校幫扶慰問以外,各基層工會要結合實際,制定計劃,做好本單位困難職工幫扶和送溫暖工作。
困難幫扶方案 19
一、招聘單位和招聘崗位、條件要求
省教育廳所屬事業單位xx教育社招聘1人,xx省教學研究室招聘4人,xx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招聘1人。招聘崗位情況和招聘條件要求。
二、招聘程序、方法和時間安排
(一)報名。可采取兩種方式報名,一是直接報名,即攜帶報名材料,直接到省教育廳人事處報名;二是郵寄材料報名,即將報名材料以特快專遞或掛號郵寄的方式寄至xx省教育廳人事處。xx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中級專業技術崗位招聘博士研究生,按特殊崗位組織招聘,應聘人員須以直接報名方式報名,不受理郵寄材料報名。
報名材料包括: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身份證,戶口簿,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聘任證書,現工作單位同意報名的證明(中小學教師報名,須經縣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上述材料,以直接方式報名的,須攜帶原件,同時提交1套復印件;以郵寄材料方式報名的,提交復印件,不要寄原件。另外,填寫《xx省教育廳直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報名登記表》(附件2)一式兩份,提交2張1寸近期免冠照片。全日制普通高校擇業期內未就業博士畢業生報名的,需提交就業推薦書或畢業生就業報到證。
以直接方式報名的,報名時間為xx月xx日至xx日。以郵寄材料方式報名的,報名截止時間為xx月xx日。
(二)資格審查。在報名時,按照招聘條件進行資格審查。對符合應聘條件要求的,發給準考證。應聘人員持準考證、身份證參加筆試。對以郵寄材料方式報名并通過筆試進入面試范圍的人員,還要審查學歷證書,學位證書,身份證,戶口簿,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聘任證書,單位同意報名的證明等原件,經審查合格的,發給面試通知單,不符合條件的`不能參加面試。
(三)考試、考核、體檢
xx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中級專業技術崗位招聘博士研究生,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進行,不進行筆試、面試。xx教育社和xx省教學研究室招聘,采取筆試、面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筆試。筆試主要考核應聘人員應聘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安排在10月中旬進行,具體時間、地點及考場安排等在準考證上注明。筆試滿分為100分,合格線為60分。筆試不指定應試復習用書。
2、面試。根據筆試成績按1:6的比例確定面試人選,如超過筆試合格線的不足6人,按實際過線人數確定面試人選。面試主要測評應聘人員與應聘職位有關的知識、經驗、能力等基本情況。面試安排在10月下旬進行,具體時間、地點等在面試通知單上通知。
3、考核、體檢。根據面試成績,按招聘崗位,由高分到低分以招聘人數2倍的比例,確定進入考核范圍人選,并依次等額組織考核、體檢。如參加考核、體檢的人員不合格,則從其他進入同一崗位考核范圍的人員中遞補。xx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中級專業技術崗位采取直接考核,按符合招聘條件要求的實際人數確定考核人選。考核采取查閱檔案、核對身份、個別談話、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主要內容包括擬聘用人員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等方面的情況。對考核合格人員,安排在省級醫院體檢,體檢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執行。
(四)簽訂聘用合同
根據考試、考核、體檢結果,擇優確定擬聘用人員,經7日公示無異議的,提出聘用意見,并填寫《事業單位聘用人員登記表》和《事業單位聘用人員情況匯總表》,報省人事廳備案。經同意后,由省人事廳發放《事業單位招聘人員通知書》。聘用人員備案后,聘用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與受聘人員簽訂聘用合同,確立人事關系,并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按規定實行聘用人員試用期制度,期滿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聘用人員試用期間及正式聘用后,享受本單位同類人員的工資福利等待遇。
【困難幫扶方案】相關文章:
困難幫扶方案10-31
困難群眾幫扶方案08-01
困難幫扶方案(20篇)10-19
困難幫扶方案(通用18篇)05-12
幫扶困難群眾具體方案07-19
困難群眾幫扶救助方案09-22
商場經營困難商戶幫扶方案08-31
困難群眾幫扶方案9篇10-06
困難群眾幫扶方案7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