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本課生字6個“應、樁、斧、廠、音、燃”;能正確填寫量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女孩等不同的語氣。
3、繼續學習默讀的方法,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4、體會鳥兒失去朋友的悲傷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發展規律,人類不能肆意地破壞自然,懂得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6個,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女孩等不同的語氣。
2、體會鳥兒失去朋友的悲傷心情,懂得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媒體:瞧,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它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多么歡樂的時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鳥兒必須離開大樹,飛到南方去,于是大樹對鳥兒說(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離了,同桌演一演鳥兒和大樹的道別。(注意讀好小鳥的話)
3、師:鳥兒和大樹依依惜別,明年他們還會見面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11課《去年的樹》
4、出示課題,齊讀說明,直奔主題,讓學生盡可能快地接觸文本,防止因過多提問消耗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于是鳥兒問了、和,最后見到了的大樹。
2、交流
3、默讀,用直線劃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小女孩的三組對話
4、交流、出示
三、研讀對話,讀中感悟
1、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2、指名幾組讀對話,其余學生點評(感受鳥兒的`焦急、擔心和傷心)
3、好朋友不見了,鳥兒是多么地牽掛啊!這回請你和同桌合作,選擇一組對話,發揮合理的想像給鳥兒說的話加上提示語,練習朗讀。
4、大家讀得都很用心,把鳥兒對大樹的無限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動。誰愿意來演一演這只深情的鳥兒,在演之前再讀讀它說的話,要努力記住。
說明一人演鳥兒,其余同學演配角。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覺中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
5、鳥兒對大樹的這種焦急、牽掛、擔心就是奉獻給大樹的最珍貴的友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味這個動人的故事,師生配合讀3-12節。
四、加深感悟、升華情感
1、師引讀最后一節
2、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嗎?
1)鳥兒為什么要對燈火唱歌?
2)鳥兒為什么盯著燈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說明:這里要鼓勵學生多角度發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對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樹,舍不得離開它;鳥兒去年答應大樹要來看它的,它很守信……
3、說話訓練
示: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苯又统鹑ツ瓿^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
4、回歸課題
去年的樹,今年已不復存在,讓我們無限留戀地說——(讀題) 去年的樹,為什么不復存在?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思考,讓我們意味深長地讀——(讀題)
五、課外拓展
鳥兒依舊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飛回來了,看見了怎樣的景象?會怎么想?怎么說?
關于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所以部分簡單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對于讀音較難、字形復雜的生字教師可以單獨加以指導,但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結構,而是對其鞏固復習。這雖不是課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卻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本堂課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難,“樁”和“燃”可以用形聲字的規律記憶,“應、廠、音”這三個字,大部分學生平時都已經認識了,難是難在“應”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藍”的讀音混淆,所以這兩個字的讀音要重點關注的。
這篇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表演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這一過程中,用“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墒牵瑯洳灰娏,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边@句話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說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課中,讀、想、寫并不是人為割裂的,讀為想打下了基礎,而想象寫話又能促進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涵的理解將一步一步加深。對課文結尾這部分的處理,特別是兩個“看”字的想象說話與朗讀,也想體現這一點。在充分朗讀、想象的基礎上,學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學生的語言選擇是開放的,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調控能力,幫助學生用規范的語言表達,并及時記錄好的詞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2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和體驗故事中小小和啊嗚的不同人物特點和情感。
2、嘗試用圖畫的方式寫信,并能叫完整地講述信的內容。
活動重點:了解故事中寫信的方法。
活動難點:嘗試用圖畫的方式寫信。
活動準備:
1、投影儀
2、幼兒用書《小小和啊嗚的信》、各色紙、各種畫筆
活動過程:
1、聽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體驗角色情感:——“故事發生了件什么事?”
“你喜歡小小和啊嗚嗎?為什么?”
2、視聽故事,了解故事中寫信的方法:
(1)教師運用投影儀講述故事,幼兒邊聽邊看。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交流: ——“小小和啊嗚是怎么寫信的?”
“你能看懂嗎?說說看信上寫了什么?”
“這種寫信的.方法你會嗎?讓我們也來試試吧!”
3、個別操作,寫信讀信:
。1)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嘗試“寫信”
。2)幼兒互相送信。
。3)幼兒讀信,大膽地講述自己理解的信的內容。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3
【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情朗讀,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不要亂砍樹木,愛護樹木。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片與樹木有關的故事。(板題讀題) 3、你見過橡樹嗎?它全身上寫都是寶,木材可以做家具,樹皮可以作染料,葉子可以喂蠶,蠶寶寶長大突出的絲可以做衣服。聽了老師的講解,你覺得橡樹是一種怎樣的樹?
生:珍貴的樹。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對橡樹的.喜愛,自由的讀課文,把句子讀順,生字連詞畫下,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
2、請小老師領大家讀讀生字寶寶。(正音)
3、把生字寶寶讀給同桌聽聽。開火車讀生字。(檢查讀音) 4、這些詞語中,你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解釋“楔子”與“瀝青”。
“楔子”:建筑用作標示的工具,類似木樁的小木棍,一頭削尖。
“瀝青”:又稱柏油,是鋪路的材料,具有柔軟性。
三、悟讀課文
1、帶著生字寶寶讀課文。指名讀。(檢查朗讀)
2、看圖,你覺得公路是怎樣的?橡樹是怎樣的?誰能讀出它們的特點?
3、從二句中,你發現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沒有比喻部分好不好?為什么?
5、小組交流:為什么說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他們的高尚?用筆畫一畫,又腦想一想,有嘴讀一讀,評一評哪個小組找得既準確讀得又有感情?
6、指導朗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分角色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擔心、發愁,及決定后的輕松。
7、你從筑路人的行動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8、是啊!如此珍愛樹木,怎能不說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一說,我們該怎樣做一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小衛士呢? 四、賞讀課文
帶著你的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根據學校情況,為學校的綠化、美化提一提建議。
【板書設計】
橡樹:珍貴、像哨兵
高尚的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公路:筆直、馬蹄形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只多么好學的小燕子!它在媽媽的耐心的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最后終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在于: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采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的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全文又采用學生喜愛的對話形式展開情節,充滿童趣,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便于教師在豐富的對話練習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燕子。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課文的朗讀錄音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誰還記得《菜園里》這首兒歌?(記得的學生一起背誦)
2、(課文插圖2投影)這節課老師要再一次帶你們到菜園里去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么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4、這個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讀課題。
5、學習生字次。
⑴這里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么?(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普l能帶著小朋友們讀一讀。
、侨嘧x。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3、再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幾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他們把音讀準確了沒有。(相機糾正學生的生字讀音,學習生字。)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1、自主自學后,小組討論。
、乓耄盒∨笥眩阆矚g這只小燕子嗎?為什么?(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
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普埿∨笥褌兯娜诵〗M合作,
a、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 b、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說的話?
2、反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話:
⑴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點點,并板書)
、菩⊙嘧尤稳チ瞬藞@,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樣?(會是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
你能(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讀出小燕子說的話嗎?{提示:一次比一次(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浅诵⊙嘧拥目吹降,你還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讀讀課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過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進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進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本課對話較多,要啟發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1、過渡: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地告訴我說:小朋友們和小燕子一樣能干,能這樣快學懂了課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對話說得一次比一次進步呢?
2、出示對話投影。
老師來當燕子媽媽,小朋友當小燕子我們來讀這段對話。
3、生生對讀,評議。(小燕子的話讀得很好,燕子媽媽的話讀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師指導: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讀它說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的語氣。你說得對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要用贊揚的語氣來讀。范讀
4、學生練讀。
5、分角色讀。(可個別學生讀,可分組讀,師生對讀)(注意朗讀小燕子說的話時語速較快,透露出它興奮的心情。)
五、課堂作業:
1、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后讀讀說說這個題目的要求后,照樣子讀讀說說,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說說,說一說
。ㄈ绫缺群捅纫槐扔惺裁床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六、布置課外作業: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2、跟爸爸媽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說說它們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作業反饋):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圖片,請展示給同學看,說說它們在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說說,小燕子媽媽為什么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嘗試識字。
1、朗讀課文,識字。
。ǔ鍪颈菊n生字)可愛的小燕子把生字寶寶藏在課文中了,請小朋友們讀課文,把生字寶寶用小圓圈圈出來,再多讀幾次。
2、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你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再看著拼音讀,男女生分行讀。注意重點指導: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燕是整體認讀音節,什的韻母是前鼻音,樣、興的韻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糾正讀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啟發學生多動腦,用自己認為容易記憶的方法來認記生字。如,仔、樣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來記憶。)再與在是同音字,要指導學生從字形和字義兩方面來區別。
3、(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誰愿來當一回小老師,教大家讀這些生字? 4、拓展詞句
、艅撛O情境,游戲識字。
秋天到了菜園里的蔬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讓學生上臺來采摘,摘一個,讀一個,讀對了給予熱烈的掌聲。學生齊讀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厲瓜熟蒂落再次數這么細小
興致勃發可能現在細心興奮現象
三、表演課本劇。
小朋友們真能干,這么快就學會了生字,燕子媽媽不停地夸你們。不過燕子媽媽還想考考你們。你聽: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學著演一演這個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對話作為提示,可加上動作。)
請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練習一下,誰演得最認真,等會兒請你來演。出示頭飾,學生上臺表演。
四、指導寫字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可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逐步提高寫字能力。
2、指導學生寫字時,提醒學生注意: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
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乛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學生書寫,教師作巡視。
五、拓展閱讀:(全文注音)
板書:(冬瓜圖)躺在地上大綠皮有細毛;
仔細觀察次次進步;(茄子圖)掛在枝上小紫柄有小刺;
教學設計的特點綜述: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本設計體現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認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已學會的字。根據學的學習識記情況來安排。初讀課文時安排學生自學,讓學生有充分學習的時間性。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會學習。
二、在情境創設中,感悟語言。
1、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便于教師創設情境,感受小燕子善于學習,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燕子,在反復的朗讀體驗中體會小燕子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脫離學生感情基礎的空泛說教。通過情境的營造,視聽感官的感受,將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相溝通。
2、通過演一演等形式,盡可能地讓學生用直觀的形象來感受,把學生引領到一個童話的世界中,豐富其心靈的體驗。
3、在美讀中讓學生有所感悟。
加強朗讀的指導,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如:師生對讀、生生對讀、分角色朗讀、指讀評議、齊讀),在反復的美讀中,學生有所感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時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精神,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堂數量詞的歸類識字課。對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積累了許多識字的方法和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互教互學中學會本課的生字,發展語言想象等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我會認”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我會寫”的六個生字。
2、根據教材提供的數量詞的用法,把身邊的事物用數量詞表達出來。
3、感悟情境,展開想象,在敘述時,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4、用喜歡的方法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興趣,對識字方法能歸納和總結。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語言能力并能對識字方法予以總結。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玩兒,你們愿意嗎?我們今天究竟要到哪些地方玩兒呢?秘密就藏在咱們語文書《識字6》中。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自主識字。
想不想不用老師教,自己就把課文讀會?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問同學,問老師,拼拼音)讓我們打開書輕輕地讀一遍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寶寶,多讀兩遍,咱們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讀得又快又好。
2、檢查初讀。
指名一人讀一節,其他學生聽。聽是否讀準了音。
3、師生共同評議,對讀錯的生字進行糾正。
三、創設情境,學習生字。
1、學習第一節的6個生字。(海鷗灘軍艦帆)
A、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B、學生說想象的畫面。
C、課件展示海邊景色圖。一邊描述海邊景色,相機展示帶音節的詞語。
D、讀帶音節的詞語。(自讀小老師教讀齊讀)
E、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詞語。(學生自讀小組賽讀)
F、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詞語。(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
2、學習第二節的生字。(秧稻塘)
A、自讀第二小節,邊讀邊想畫面,畫出不懂的詞語。
B、學生匯報不理解的詞語,相機展示課件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同時拓展一畦畦一方方的意思。
C、課件展示帶音節的“秧稻塘”三個生字。(自由讀分組讀齊讀)
D、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秧稻塘”三個生字。{搶讀} E.總結學習第一二節的學習方法。讀課文——想畫面——認生字
3、根據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節。(學習生字“竿溪”)
A、小組自學。
B、指名讀第三小節,并說想到的畫面。
C、根據學生的想象相機出示本節情境圖。
D、課件展示帶拼音的生字“竿溪”。(指名讀搶讀)
E、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生字。(齊讀)
F、用“小溪”說一句話。
4、用學習第三小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四小節。
四、鞏固識字。
A、小組內學生用生字卡互考生字。
B、小老師用生字卡考讀全班學生。
C、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從字的結構從識字方法等方面總結)
五、再讀課文,感悟數量詞。
A、指讀課文。
B、全班分組對讀,一組讀一句。
C、師生對讀。
D、全班拍手讀。
像同學們剛才讀的“一只”、“一片”這樣的詞語,我們把它叫作“數量詞”。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數量詞,比如,“我是一位老師”中的“一位”,“這是一支粉筆”中的“一支”。請小朋友快快觀察我們的教師,也可以想象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請你給它配上恰當的數量詞.。同學們同桌為一組,我們也用數量詞編一段課文。
六、指導書寫。
A、教師范寫“海竹”兩個字,學生觀察書空。
B、學生對寫這兩個字的建議。
C、學生練寫。
D、同桌互相評議書寫。
七、板書。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6
教材內容:
《秋天的懷念》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借助對幾件小事細致地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于引起學生的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和理解。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具有較高的朗讀水平,但個別學生雖然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但缺乏感情。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能主動探索新知。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感情,深沉而熱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借助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交流評價中變單為多向,讓學生都動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設計特色:朗讀中感悟、感動。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2、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通過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使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深刻體會“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課文,體會偉大的母愛,受到愛的教育。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史鐵生的《合歡樹》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圖片。)磁帶《思鄉曲》
教學設計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1、激情導入(課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史鐵生《合歡樹》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走進文本”也能“走出文本”)
學生自讀后發言。
(有的學生說母親在世的時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學說他讀出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師:在作者的好多__中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歡樹》、《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秋天的懷念》等。今天我們就寫作者一起重溫那份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去感受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板書:“秋天的懷念”
齊讀課題。
2、激發情感
教師配樂《思鄉曲》誦讀課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配樂為了渲染氣氛,在《思鄉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訴的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弦,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閱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后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速讀梳理,整體感知
1、整體式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覺得課文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下面的理解作鋪墊。)
2、尋讀式速讀。想一想: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你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學生在獨立閱讀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了兩種閱讀方法,整體式默讀和尋讀式速讀,目的是為了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三、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ㄔ趯W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抓住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點詞句品讀,說說自己最感動的地方,并說說感動的原因。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一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二是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在全班交流時就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討論后學生匯報所得,匯報時教師的引導、點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要相機指導朗讀。)
1、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1)感悟: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說說為什么?
。ㄟ@一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時的細致入微和體貼周到。如,我發脾氣時,媽媽為了讓我盡情的發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后對我還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當我自暴自棄狠命地捶打雙腿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母親撲滅的是兒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兒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紅紅的,說明母親哭過,“我”的一舉一動,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母親難過之后,哭過之后,她還要安慰我,鼓勵我好好兒活,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詞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朗讀:(在這里,指導學生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如,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動詞“摔、砸、大聲地喊、捶打”等詞要重讀體會做著極度絕望的心情。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如“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當我心情不好,亂發脾氣時,母親的病已經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誰說呢?她只能自己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母親不僅要忍受著自己的病痛,還要忍受著兒子的病痛給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親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為一個“愛”字,對兒子深深的愛。著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
3、母親央求“我”看花。(匯報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如“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如,“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吧!苯Y尾時歡快的語調戛然而止。因為當母親說到“還記得那回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兒子還要敏感。她認為自己太粗心了,說錯了話,感到對兒子很愧疚,在心里不斷的自責。再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可見她在兒子面前時時處處都是那么小心翼翼,恐怕兒子會不高興。)
過渡(母親想陪我看見菊花的愿望還沒有實現就離開了作者。)
4、母親的臨終囑托。(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限牽掛。朗讀“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年女兒”時要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面容憔悴,為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的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牽掛著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的母親形象。)
。ㄆ纷x感悟溝通情感這一環節的設計,始終圍繞“母愛”這一主題讓學生談感受、朗讀。這樣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讀,這樣學生對母親那偉大、無私、堅強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5、秋天賞菊,懷念母親。(課件出示菊花圖片)
讓學生一邊欣賞菊花圖片一邊回想母親關心我的四件小事,與作者一起賞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懷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的爛漫!
最后一段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匯報自己的獨特感受。
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于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怎不令人淚下?
師總結:(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話“要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昂煤脙夯睢边@句話不僅是母親送給她兩個孩子的最好禮物,同時也是送給我們每個人的最好禮物,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的,不管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將來的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好好兒活,活出自我的尊嚴,活出自我的價值,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四、配樂朗誦,情感升華。
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教師播放《思想曲》,學生和著樂曲朗讀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樂曲的烘托下,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涌出的思母之情,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五、口語表達,放飛思想。
此時,為學生更好的抒發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我設計了一段口語表達: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么呢?(說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成長的過程,是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還能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筆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學完本課之后,學生肯定被文中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的以情激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可以寫一段話,可以寫一首詩,真正點燃學生愛的情感。(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文道得到統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結束課文。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繪制簡單三視圖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在這里起到一個呈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但學生的空間思維還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難發散思考一些個別現象,處理個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不可見部分和重疊等。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3)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
2、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2)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三視圖的作圖過程,體驗技術圖樣的魅力
(2)形成科學的空間三圍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與態度。
4、教學重點:
(1)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2)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5、教學難點:
能規范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四、教學準備
準備積木,利用塑料膠紙和泡沫制作多個的模型。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分享—互助提升)”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
1、通過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導學,激發學生對“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復習以及注意在技術活動中選用恰當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機、立體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構三視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制。
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投影機展示繪制的三視圖,師生共同總結三視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視圖練習,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8
教學內容:
教材P106107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于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
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9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ㄒ鲇每赡堋⒉豢赡艿仍~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ㄒ唬┙虒W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ㄒ来伟鍟阂欢ǹ赡懿豢赡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小結
。ǘ┙虒W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
【教學重點】
一、學習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二、學習寫讀書摘要。
三、了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里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冬天草色“暗黃”。
從“綠綠的”知道春天到了;
從“暗黃色”知道冬天已經降臨。
大自然仿佛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樣回事呢?
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人們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對一些難字難詞也已經查閱過字典詞典,下面一起讀讀課文中這幾個字詞。
[利用課文“預習提示”內的5組字詞,讓學生個別讀,齊讀。] 接下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這篇課文介紹了什么知識?
2、“大自然的語言”比喻什么?
3、對照注解①,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為什么把它改為《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歸納]
課文介紹了物候知識,說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語言”用來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__的特點。
下面再通讀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一至十二),用5分鐘時間快讀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練習題中的4個小題,填寫段的'序號。
[學生讀、練后簡要討論。]各小題后括號內應填的序號為:
第1題(一至三);第2題(四至五);
第3題(六至十);第4題(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層次,剖析條理。
說明文要把事理說明得清清楚楚,讓人讀了容易理解,就必須講究條理性。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的中心——物候現象的介紹,劃分段落,簡要歸納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題的基礎上,引導討論,然后歸納]
第1大段(一至三段):從一年四季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什么是物候,并進一步說明物候學和它研究的對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說明物候觀測對于農業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項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課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請再進一步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討論后歸納]
說明應有條理,即使是并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測,而是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恰當的順序逐項說明。課文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從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從空間(七、八、九段)到時間(十段)的順序來安排的,并分別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等詞語,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學習編寫讀書摘要。
同學們通過幾次通讀課文和討論內容、層次,對課文已經大致理解。在閱讀實踐中,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或是為了記錄資料,以備日后使用,我們常常會在大致理解內容之后,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要把__的要點或主要的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今天我們先練習最簡單的讀書摘要;從課文中選出一些重要的語句,分條抄錄在筆記本上,構成__的“摘要”。第一步,先圍繞課文第一道練習中的4個小題,從__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曲線。第二步,把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可適當調整語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詞語,使表達完整。
[學生練習,完成后相互交換閱看,訂正、補充,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再將預先準備的寫有“摘要”的小黑板掛出,供學生參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師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語言》摘要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4.物候學研究,首先是為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利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摘要,加深對課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歸納,鼓勵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經常自覺地做讀書摘要〕
(二)繼續研討寫法。
這篇課文的寫法,除了層次清晰、有條有理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寫法特點也值得理解和學習。說明事物的時候,常常要用舉例子的方法,舉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這篇課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學生讀課文]舉兩個必要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說明文中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讀者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就會誤以為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連舉了“大連——北京”和“煙臺——濟南”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三)理解語言的生動性。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很生動。生動的說明才能讓人愛讀易懂。先請同學們把第一、二段仔仔細細地輕聲讀兩遍。
[同學們自讀后教師范讀一遍,然后掛上預先準備的小黑板]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飛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到地上。
4.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對照,指出上述語句同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了解;兩者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課文的語句要生動得多。
[討論后歸納。]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2-08
教學設計方案06-2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9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11-1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02-0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2-02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精選)09-11
生物教學設計方案03-27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8-2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熱)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