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時間:2024-10-14 07:03:59 賽賽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精選18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精選18篇)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

  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由我局牽頭起草了《xx區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一、起草背景及依據

  根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xx年全省推進設施蔬菜發展項目實施方案>》(贛農規計字〔20xx〕1號)和《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贛州市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贛市府辦字〔20xx〕23號)文件精神,贛州市下達我區20xx年新(擴)建規模蔬菜基地鋼架大棚2500畝和規模露地蔬菜基地2500畝,為推進全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結合我區實際,起草了本《工作方案》。

  二、起草過程及征求意見情況

  我局根據贛農規計字〔20xx〕1號、贛市府辦字〔20xx〕23號文件精神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要求,通過對部分蔬菜基地企業的調研,征求區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有關單位和區蔬菜產業協會意見建議,形成本《工作方案》。

  三、文稿主要內容概述

  方案明確了全年目標要求、重點任務、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需要說明注意的情況如下:

  (一)目標要求:全年新(擴)建規模蔬菜基地鋼架大棚2500畝、規模露地蔬菜基地2500畝;改造提升現有規模大棚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提高運營和種植水平;推廣“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生產組織模式,發展壯大職業菜農隊伍;推進蔬菜保險投保工作,提高基地防災抗風險能力;加快補齊分級包裝、冷藏保鮮、精深加工和銷售體系等短板,推動服務體系向產前產后延伸。

  (二)重點任務:包括擴大蔬菜基地規模、提升鞏固現有基地、大力培育職業菜農、補齊產業發展鏈條、拓寬市場銷售渠道等。

  (三)扶持政策:主要是對新(擴)建大棚設施、噴滴灌設施、新建規模露地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大棚修復、引進市外職業菜農、蔬菜基地認證、蔬菜保險等進行獎補。

  (四)保障措施:主要有明確職責分工、加強政策宣傳、強化服務指導、嚴格督導考核等措施。

  四、需說明事項

  文稿與20xx年我區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已用下劃線標注,主要為:

  (一)總結近幾年蔬菜發展實際經驗,今年主推建設頂部豎式通風型連棟鋼架大棚,按建設主體分二類進行獎補:一是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相對集中連片20畝及以上的,按驗收面積區級獎補45500元/畝,按基礎設施建設實際驗收情況進行獎補(獎補金額最高10000元/畝,包含土地平整,噴滴灌設施,水溝,水電到棚等);二是企業等其他主體建設相對集中連片50畝及以上的,按區級獎補標準的60%給予獎補。

  (二)企業等其他主體新建基地采用噴灌設施的,獎補標準由600元/畝調整為400元/畝;新建50畝及以上規模露地蔬菜基地采用滴灌設施的,給予200元/畝的獎補。

  (三)對新建相對集中連片50畝及以上的露地蔬菜基地,區級獎補標準由600元/畝調整為400元/畝。

  (四)因材料上漲,調高了棚膜更換獎補標準,獎補類型分為二類:一是單體大棚按24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較去年增加200元/畝;二是連棟大棚按26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較去年增加400元/畝。

  (五)增加了受自然災害損壞的設施蔬菜基地的修復補助,鋼架大棚棚架倒塌的`按8600元/畝的標準,棚膜破損的單體大棚按2400元/畝,棚膜破損的連棟大棚按26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

  (六)因我區蔬菜基地產權屬村集體的比重大,鄉村較難籌集運營維修資金,今年重點推廣村集體建設頂部豎式通風型連棟鋼架大棚(此棚型造價較高),為不影響鄉村發展蔬菜產業積極性,獎補比例相比企業等主體更高,獎補標準有升有降,但獎補資金總量可控且不會超出財政預算(詳見附件3)。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2

  按照《xx市關于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三精”農業發展扶持政策的通知》(銀農發[20xx]117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擴大培育蔬菜產業,提升蔬菜產業發展能力,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蔬菜產業優化升級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1+2+4”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蔬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以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為重點,以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以優化布局和科技創新為手段,以提升效益為核心,以提高蔬菜園區“科技轉化與應用能力、專業化標準化生產能力、瓜菜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抗風險能力、園區經濟增長能力、園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六大能力為抓手。通過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構建全程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建立市場倒逼品牌、品牌倒逼品質、品質倒逼品種的產業推動機制,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形成利益鏈、建立服務鏈,打造名優品牌,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蔬菜產業發展之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二、目標任務

  通過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穩面積、調結構、增內供、促增收”的目標。

  一是穩面積。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左右,產量保持在165萬噸以上。

  二是調結構。統籌安排日光溫室、拱棚及露地茬口布局,豐富蔬菜種植品種,特別是增加冬季葉類蔬菜種植面積,豐富生產供應品種和數量。

  三是增內供。確定主導品種,主攻冬春淡季市場供應,努力提高冬春淡季蔬菜自給率,確保冬春季城鎮居民主要蔬菜自給率保持在50%以上、夏秋季節主要蔬菜自給率保持70%以上。并通過增加內供數量和比重平抑菜價。

  四是促增收。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蔬菜畝效益提高5%以上,節本提質增效10%以上。產業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項目建設內容

  1、開展“三園”創建升級

  科學制定“三園”創建提升規劃,鼓勵統籌使用各類項目資金,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創建升級蔬菜園區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生產基地,示范帶動蔬菜質量提升和效益提高。培育具備“五有六統一”標準(有生產規模、有生產經營組織、有生產技術規程、有標準裝備配置、有蔬菜分揀或冷鏈設施,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商品化處理、統一產品營銷)的蔬菜、花卉產業園區建設。

  2、加快推進“五優”蔬菜基地建設

  以蔬菜產業聯合體及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示范區,通過創建“五優”(品種優、管理優、品質優、價格優)蔬菜基地,連接產業鏈、構建利益鏈、完善服務鏈,推行訂單生產、分期種植、錯峰上市,對接銷售。在“五優”蔬菜基地全面推廣設施標準化建造、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秸稈生物反應堆、椰糠無土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物聯網+、設施環境調控、農機農藝融合等提質增效技術,全面提升xx蔬菜產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加快推進老舊農業園區(基地)改造

  按照土墻修復、道路硬化、園區美化、秸稈回收、棚體加固、鋼架維護、新材料新機械應用等內容,對老舊農業產業園進行改造提升。改建溫室參照自治區農業推廣總站設計印發的NXW-4、NXW-5型第二代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結構圖建設要求,修復溫室墻面,墻面背磚。增加鋼物架,更換銹壞、塌踏鋼物架。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提升溫室裝備水平,溫室安裝卷簾機、保溫被等。

  4、新型溫室示范試驗

  開展新型溫室、第三代日光溫室、索膜型新型大棚建設示范,實現示范溫室高跨比、堅固性等結構更加合理,更利用越冬生產,為新建設施園區及舊棚改造設施園區建立示范標準和標桿。

  四、扶持措施

  (一)扶持標準

  “五優”蔬菜示范區建設、老舊農業園區(基地)改造提升工程扶持政策全部通過競爭性評審的方式實行,“三園”創建項目經審核后,獎補資金直接下達給申報主體單位。

  1、“三園”創建升級。對當年被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獎補;對當年被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科技園、創業園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補。

  2、“五優”蔬菜示范區建設。達到創建“五優”蔬菜基地標準的示范區,在連接產業鏈、構建利益鏈、完善服務鏈,推行訂單生產、分期種植、錯峰上市,全面推廣設施標準化建造、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設施環境調控、農機農藝融合等提質增效技術,建立全程產業化鏈條方面給予以獎代補支持。通過競爭性評審評選出10名,每家給予以獎代補資金10萬元。

  3、老舊農業園區(基地)改造提升。對集中改造面積300畝以上的園區(基地)進行綜合評審,通過競爭性評選評選出5家,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個)、20萬元(2個)的獎補扶持。

  4、新型溫室建設示范。在占地面積200畝以上的設施園區開展新型溫室選型示范,對園區(基地)內新建配套設施完善、自動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使用新材料新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新型保溫膜可移動日光溫棚、全鋼架水循環蓄放熱日光溫棚、第三代日光溫室高跨比雙層組裝式鋼架日光溫室,每個園區新建2棟以上新型溫室的,通過驗收,給予每棟5萬元的補貼,每個園區以獎代補資金不超過10萬元。

  (二)申報程序

  1、申報:按照《xx市現代農業競爭性申請項目資金實施細則》要求,由各縣市區組織開展項目的宣傳和申報工作,8月份各縣市區通過實地考察,綜合評定并確定項目申報,指導項目實施單位通過xx市農牧局農業競爭項目申報系統進行項目的.申報;

  2、初審:9月初由各縣市區對申報項目進行初審。各縣區農牧局通過xx市農牧局農業競爭項目申報系統進行項目的初審;

  3、評審:申報完成后,由市農牧局隨機抽取專家進行項目評審,按照評審分數,擇優進入項目庫;9月底前由市財政、市農牧局及相關部門組成驗收組,進行實地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園區給予相應的獎補資金。

  (三)項目實施

  達到扶持要求的蔬菜園區(基地)、企業等創建單位向縣區農業主管部門提交項目實施報告,由縣區農業主管部門進行評價,并將項目實施報告上報市農牧局。由市農牧局會同財政相關處室和農業專家組成驗收組對項目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參加項目的申報。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農牧部門要成立項目工作組,深入基層,調查摸底,確定各自的項目實施地點、規模和項目實施的具體內容、數量。

  (二)制定實施方案。各縣(市)區農牧部門在作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已建、再建、擬建項目的基本情況如實上報,具體內容包括:實施地點、建設規模、占地面積(現有面積和新增面積),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制定好實施方案并上報市農牧局。

  (三)加強技術指導。深化農業科技推廣改革工作,合理配置科技資源,組建一支技術服務過硬、作風優良的科技服務小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實行科技承包,搞好技術培訓和關鍵技術措施的組織落實工作。科技承包實行目標管理,對技術人員實行責、權、利掛鉤,強化其服務意識。

  (四)加強監督檢查。市農牧局會同市財政局有關處室組成督查小組,將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指導。對項目實施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及時向項目實施單位提出,并責令限期改進,以保證項目建設的質量和進度。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3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突出鞏固糧食生產的精神,切實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抓好農業科技推廣和普及,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新突破,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二、工作任務

  1、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宜糧則糧,宜棉則棉的原則,調優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糧食生產擴種雙季稻,攻單產增總產,控制直播消減一季,提升糧食生產水平。棉花生產穩面積攻單產,推廣棉田套種。蔬菜生產推廣大棚時令蔬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2、突出糧食生產。以紅星、潘家、星光、下高四大板塊以及華錢路沿線為重點,實行集中育秧,嚴格壓單擴雙控直播,不能出現一丘一季,一塊直播,一處拋荒。其余區域鼓勵實行集中育秧、壓單擴雙控直播,提高種糧效益。

  3、穩定棉花生產。推廣棉田套種技術,努力提高棉花單產,增加種棉效益。一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連片成塊區域化種棉,杜絕旱水田雜花種植。二是大力推廣棉田套種技術,提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瓜等增加覆種提高效益。三是推廣棉田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四是開展綜合防治病蟲,逐步推廣統防統治。

  4、鞏固蔬菜產業。發揮城郊優勢,擴種蔬菜,大力發展大棚時令蔬菜,確保無公害蔬菜生產。重點提升治河居委會、紅光居委會500畝大棚反季節時令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三、工作措施

  1、搞好農業科技培訓。堅持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印發科技資料和病蟲情報到村、組、農戶。

  2、搞好廣播技術指導。根據農事季節堅持每周三開好農業生產廣播會,抓住各個生產環節及時指導全鎮農業生產。

  3、搞好作物病蟲測報。在全鎮范圍建好6個固定觀察點,搞好病蟲測報,并及時發布病蟲情報指導全鎮搞好病蟲防治,把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4、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鎮成立農業生產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技推廣中心人員、各村村主任為成員。由農技推廣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全鎮農業技術指導和推廣服務工作。

  2、加強服務。農技人員、各村主任要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搞好技術指導服務。要主動服務、耐心細致,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對癥下藥,為群眾排憂解難。

  3、加強考核。鎮農業生產服務領導小組按照工作職責要求,根據各村場農技服務指導情況進行工作考核,對工作成績出色、群眾滿意度高的人員,納入年度表彰。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4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決策部署,做優做強我縣蔬菜產業,綜合提升蔬菜產業發展質量,全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一、發展目標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打造“灣區海西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完善蔬菜全產業鏈體系,全方位抓好蔬菜產業發展。20xx年,全縣新建大棚設施蔬菜基地4500畝,新培育本地職業菜農450戶,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生產基地5家,認證綠色、富硒、“圳品”等蔬菜產品5個。通過新建大棚設施蔬菜基地的示范帶動,推進全縣設施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二、重點任務

  采取示范基地帶動、國企籌資建設、鄉(鎮)監督管理、村級經營、分戶種植、政府服務的模式,明確各方權責,形成合力,確保我縣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新建大棚設施蔬菜基地

  1.科學選址、高標準設計(4月30前完成)。成立大棚選址工作專班,由縣蔬菜辦、振興集團、自然資源局、水利局、林業局等單位業務人員組成。選址應優先選擇一般耕地、未利用地、荒山荒坡等地塊,重點布局在交通便利、農戶積極性高、產業發展勢頭足的鄉(鎮)。選址完成后由縣振興集團聘請設計單位進行勘測設計,設計需根據地形及風向,按照土地集約利用、節約成本、生產方便、適度超前的原則,充分征求縣蔬菜辦、水利局、桿線涉及部門和鄉(鎮)的意見。

  2.快速推進土地平整,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5月31日前完成)。各鄉(鎮)必須在4月30日前完成土地流轉,桿線涉及部門必須在5月20日前完成桿線搬遷,施工班組必須在5月31日前完成土地平整,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縣振興集團、縣蔬菜辦、縣水利局、鄉(鎮)及監理單位要加強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共同參與工程竣工驗收,在耕作層剝離、管材接口、路基壓實、設備安裝等重點環節嚴格把關。

  3.高質量抓好大棚搭建(7月31日前完成)。新建大棚采用頂部豎式通風雙膜連棟鋼架大棚的.設計方案,大棚建設工程由縣振興集團組織實施。建設過程中,成立由縣振興集團、縣蔬菜辦、縣住建局、縣市場監管局、鄉(鎮)及監理單位組成的質量管理小組,全過程監督大棚建設質量并參與項目驗收,對大棚材料質量嚴格把關,做到材料批批過檢,督促施工方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及合同期限按時保質完成建設,在大棚基樁、水槽、棚膜等重點安裝環節加強監管。

  (二)種植主體落實及大棚管理

  1.堅決落實分戶種植模式。20xx年新建大棚種植主體必須是本地菜農,承包面積一戶在10畝左右。鄉村兩級負責新建大棚種植主體落實。鄉村要廣泛宣傳發動,通過召開動員大會、戶長會,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把蔬菜產業的優惠政策、發展前景宣傳到位,動員一批接受能力強、肯吃苦、抗風險能力強的本地農戶、返鄉農民工、創業青年發展成為職業菜農。種植主體分戶落實不到位的,由鄉村干部兜底領種。

  2.規范大棚建后管護。新建大棚產權歸縣振興集團,鄉(鎮)負責管理,村集體負責經營,大棚承租方是日常管護的主體。在簽訂大棚承租合同時,縣振興集團要明確村委會、承租方的權責。承租方先預繳1000元/畝的大棚換膜押金,到戶的棚內設施(包含大棚、水、電等)由承租方自行維護,承租期滿大棚如因管理不善造成破損,拒不修繕、更換的,按市場價賠償。基地內的公共基礎設施由村委會或者基地合作社牽頭負責日常的維護。

  (三)技術服務

  1.種植品種選擇。新建大棚設施蔬菜基地以辣椒為主,推廣大螺絲椒瑞克斯旺37-94、紅椒紅福8號等高產高效品種;現有大棚設施蔬菜基地根據種植效益及農戶意愿分片區引導種植,集中2-3個品種,南片種植紅椒為主,北片種植貝貝小南瓜、西葫蘆為主,中部種植貝貝小南瓜、油豆為主。

  2.技術攻關與培訓。縣蔬菜辦組建一個技術攻堅專班,與贛南科學院、江西農大、西北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術服務專家團隊,制定一套辣椒、貝貝小南瓜、西葫蘆、油豆等品種的種植技術規范;管好一批菜技員隊伍,對現有菜技員重新考核,擇優選聘,建立縣鄉雙向考核、指導基地成效與日常出勤相結合的考核管理機制;完善一套培訓機制,建立縣蔬菜辦每月集中培訓一次菜技員、菜技員每周集中培訓一次菜農的培訓機制,根據作物生長期,提前培訓,提前預防,切實提升農戶種植水平。

  (四)銷售推廣

  1.堅持品牌戰略。一是打造“國企+基地合作社+本地菜農”的蔬菜產銷運營模式,唱響“獨好會昌”區域公共農產品品牌。二是新建大棚蔬菜基地必須全面申報綠色有機食品、“圳品”、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基地等產品及基地的認證;三是打造富硒品牌。以小密硒谷為中心,輻射西江、文武壩、珠蘭等鄉(鎮)作為富硒種植示范點,打造富硒蔬菜特色品牌,積極創建富硒農業產業園。

  2.完善銷售體系。充分利用振興集團現有營銷團隊,抽調蔬菜辦、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人員組建銷售攻堅專班,同時鼓勵蔬菜協會、職業經紀人積極拓展銷售市場,重點拓展南昌、長沙、廣州、深圳、廈門等500公里內核心目標市場;建立銷售信息平臺,線上分別建立菜農、收購商微信群,實現供銷有效對接,線下設立縣級蔬菜銷售信息中心,負責提供全縣蔬菜供銷數據;建立蔬菜銷售集散點,每個鄉鎮設立2-3蔬菜集散點,鼓勵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菜技員提供蔬菜代收、代銷服務。

  3.強化采后處理能力。一是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支持田頭冷庫和采后處理場地建設,提高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能力。二是推進蔬菜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引進蔬菜產品領域深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蔬菜產業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振興集團、鄉村振興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水利局、林業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縣金融服務中心、縣融媒體中心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蔬菜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組成人員由相關部門抽調組成。組建大棚建設、技術指導、市場銷售三個工作專班,完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大棚建設專班具體負責新建大棚蔬菜基地建設及老舊大棚蔬菜基地改造提升,技術指導專班具體負責縣主導品種選擇、種植技術推廣、菜農培訓等工作,市場銷售專班具體負責供銷信息收集、銷售市場拓展、品牌推廣等工作。各工作專班要形成工作合力,確保高效、快速落實各項工作。

  各鄉(鎮)長要親自落實部署,抓細抓實,安排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分管領導與干部專職抓好蔬菜產業發展各項工作,要加強村級組織管理,村支部書記承擔主要責任,重點做好基地日常管理與維護,協調做好基地建設、種植管理、市場銷售等相關事宜,保障蔬菜產業良性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快速壯大。

  (二)資金保障

  新建蔬菜鋼架大棚、基礎設施資金由縣振興集團籌集保障,蔬菜產業發展獎補資金和工作經費由縣財政統籌安排。給予縣蔬菜辦50萬元/年作蔬菜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經費(包含銷售獎補資金,具體的銷售獎補方案由縣蔬菜辦另行研究制定),并納入縣財政預算。加大農戶自主發展蔬菜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對農戶發展蔬菜產業的,在產業振興信貸通政策上給予支持。

  (三)風險保障

  推廣發展特色產業蔬菜保險。依托地方特色農業保險、農業巨災保險、小農戶特色農業價格(收入)保險等政策,全力擴大蔬菜種植保險、價格保險、大棚和棚膜保險等覆蓋面,降低生產和經營風險。

  (四)考核獎懲

  對鄉(鎮)蔬菜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考核排名,并列入每月農口重點工作調度,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排位”機制。各鄉(鎮)蔬菜大棚種植管理情況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考評內容在年終進行考核,對年終考核前三名的鄉(鎮)人民政府分別獎勵10萬、6萬、3萬元,評選出3名先進村集體、3個優秀蔬菜基地、3個優秀合作社、3名優秀菜技員、5戶種植能手、3名銷售能手,并分別給予先進村集體、優秀蔬菜基地、優秀合作社5000元獎勵,分別給予優秀菜技員、種植能手、銷售能手3000元獎勵。對在規定時間節點內未完成任務、出現空棚撂荒、新建大棚租金不上交等情形的,對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對情節嚴重造成不良影響的將嚴肅追責。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5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農業“百億產業、十億企業”龍頭引領工程要求,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全縣蔬菜(含食用菌)十億產業,將我縣蔬菜產業打造為省內市場的主要集聚地、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配給地,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我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xx〕11號)和《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撫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撫府字〔20xx〕1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xx年底,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5450畝,達到8000畝以上;充分利用冬閑田,種植露地蔬菜1.4萬畝;全縣蔬菜產量達到11萬噸,產值達3.3億元。食用菌產量達到6.68萬噸,綜合產值達8.6億元。蔬菜(含食用菌)總產值達到 11.9億元。

  (二)年度目標

  1.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2750畝,力爭3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550戶;蔬菜總產量9.35萬噸,產值達到1.98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3.2萬噸,綜合產值達到4.79億元以上。

  2.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畝,力爭1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650戶;蔬菜總產量9.9萬噸,產值達到2.42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4.2萬噸,綜合產值達到5.46億元以上。

  3.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畝,力爭1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750戶;蔬菜總產量10.45萬噸,產值達到2.86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5.4萬噸,綜合產值達到7.02億元以上。

  4.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畝,力爭1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850戶;蔬菜總產量11萬噸,產值達到3.3億元。食用菌產量達到6.68萬噸,綜合產值達到8.6億元。蔬菜(含食用菌)總產值達到 11.9億元。

  二、重點工作

  (一)優化區域布局。

  按照“科學定位、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規模發展”的原則,在國家政策范圍內合理規劃設施蔬菜用地,引導制定重點優勢蔬菜產品布局。把縣城周邊,昌廈公路沿線的旴江、甘竹、頭陂列為蔬菜產業發展的重點鄉鎮,以發展設施蔬菜為主,其他鄉鎮兼顧發展設施蔬菜、規模化露地蔬菜、優質食用菌、地方特色蔬菜,積極開展稻菜輪作,充分利用冬閑田發展秋冬蔬菜或早春蔬菜。各鄉鎮要依據蔬菜發展任務,因地制宜開展適宜蔬菜種植地塊調查,按照“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定位,加快區域蔬菜主導品種產業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大宗蔬菜中的高價值品種,做到高產、高質、高效,培育壯大一批設施蔬菜專業鄉鎮和專業村(組)。(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交通運輸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創新建設模式。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原則,創新建設模式,探索“統分結合”(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搭建大棚、統一設施配套、統一政策扶持、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分結合銷售,實行分戶經營”),提升設施蔬菜生產的組織化、專業化水平。建設模式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利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建設,由農業農村局作為業主委托縣城投集團代建,建成后產權歸所在鄉鎮政府;二是以縣城投集團作為業主,農業農村局作為主管單位,融資建設,產權歸縣城投集團。大棚建成后租給經營主體,租期原則上不低于10年,大棚租金每年2000元/畝(不含土地流轉費,由經營主體自行負責)。融資建設的大棚其中租金1600元/畝由縣城投集團還本付息,400元/畝歸屬所在村集體。大棚的管護由租賃的經營主體負責,具體按租賃協議執行。規劃設計建設適合本地條件的大棚棚型。建設的大棚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棚型、統一建設標準,統一驗收標準,按當前市場價每平米80元左右,嚴把質量,控制成本,搭建具備冬保暖、夏遮陽功能,實現水肥一體化、溫濕度控自動化水平較高的經濟適用大棚,實現蔬菜產業高起點、高品質發展。同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投入積極性、主動性,投資建設經濟適用大棚,但原則上簡易大棚不超過30%。建設蔬菜配套產業園,積極引進專業化社會組織,建立完善“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設施就跟到哪里”的機制,高質量推進蔬菜產業配套設施建設。(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引進龍頭企業。

  把引進和扶持發展龍頭企業作為推動蔬菜產業化的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和技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加速蔬菜產、加、銷一體化進程。通過加快各類保鮮、冷藏、冷凍、預冷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蔬菜分級分揀及包裝、預冷處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引進客商服務于品牌建設、市場流通及銷售環節,保障縣域蔬菜供應,對接華潤集團超市、暢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國內高端市場。規范蔬菜加工業,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術提升加工工藝水平,降低蔬菜損耗率,增加產業附加值。突出農資、肥料、農膜、鋼材等相關配套產業招商引資,推動蔬菜全產業鏈發展。要引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種苗供應、農技服務、蔬菜營銷等專業化服務企業,建立蔬菜銷售配送平臺,暢通生資、蔬菜流通渠道,建立互利合作產銷關系。(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供銷社、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加強科技服務。

  加強與農科院、江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與全國蔬菜協會簽訂長期戰略協議,確保蔬菜的種苗、種植技術、訂單銷售等方面保障落實,實現30畝及以上設施蔬菜棚內水肥一體化,溫濕度控制等自動化系統全覆蓋,促進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整合縣內科研資源與人才,推進研究重心向蔬菜產業轉移,實現蔬菜產業標準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加強與國家和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開展大棚設施、田間栽培、貯藏保鮮技術研究,組裝和集成創新一批省工節本、綠色發展的實用技術,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快蔬菜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師帶徒”“田間課堂”等方式,大規模開展蔬菜實用技術培訓,構建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開展鄉鎮蔬菜技術人員定向培養、原鄉鎮農技員提升和種植能手、基地技術員培育。建立技術員聯系基地制度,開展常態化蹲點服務,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在生產一線的普及率,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示范的產業能人大戶,引進專業種菜能手,示范種植帶動。發揮農技人員的作用,實行點對點技術服務,重點鄉鎮2名技術指導人員、其它鄉鎮1名。(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委組織部、縣科技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開展品牌創建。

  堅持品牌興菜、綠色發展。鼓勵企業制定蔬菜生產技術規程,打造蔬菜特色品牌。強化蔬菜生產過程監督,積極推動蔬菜基地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實現規模種植基地可追溯蔬菜產品的全覆蓋。引導基地開展品牌創建和綠色、有機認證,提高產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培育一批知名產品品牌。組織種植戶參加上級部門舉辦蔬菜產品展示展銷會,唱響“廣昌蔬菜”品牌。瞄準上海、廈門、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國內高端市場,重點發展知名度高的地理標志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委宣傳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六)強化金融支持。

  加強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和國有商業銀行的合作,爭取金融支持,發揮“財政惠農信貸通”、“科貸通”、“產業引導基金”、“企業債”、“政府專項債”等金融產品融資作用,創新蔬菜產業金融產品,撬動金融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共同支持蔬菜產業發展。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全面開展設施蔬菜特色農業保險,確保30畝及以上規模基地設施大棚自然災害險全覆蓋,開展縣域主導品種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做到設施蔬菜種植保險全覆蓋。(責任單位:縣金融工作服務中心、縣財政局、人民銀行廣昌支行、縣農業農村局、縣銀保監組、縣科技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七)統一考核獎補。

  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力度,財政統籌專項資金對建設蔬菜大棚貸款實行貼息,支持大棚設施建設。對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成效突出的鄉鎮進行及時獎勵。支持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等關鍵環節建設,評選一批優秀的經營主體、農業服務組織、種植大戶、銷售大戶予以表彰獎勵。規范驗收方式,制定下發具體驗收細則,并組織聯合復驗,公開公示無異議后兌現獎補政策。(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注重高位推動

  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各鄉鎮長為成員的全縣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鄉鎮要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鄉鎮黨政“一把手”工程,層層壓實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落實部署,抓細抓實,安排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分管領導與干部專職抓好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各項具體工作,構建起縣鄉村三級黨政“一把手”抓蔬菜產業的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要結合本區域實際,科學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認真做好宣傳發動,趁早落實基地選址,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加快發展。(各相關部門、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壓實各級責任,注重部門配合

  建立“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設施及服務就跟到哪里”機制,縣蔬菜辦負責全縣大棚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監督指導和考核考評等工作;鄉鎮政府負責落實經營主體、地塊落實、宣傳發動、完善生產組織管理等工作;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建設任務分解、菜農培訓、支持政策落地、引導培育組織形式、主導品種培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資質量監管等工作;縣發改委負責示范基地立項審批;縣財政局負責資金籌措與項目預算;縣自然資源局負責調配設施農用地和基地測繪工作;縣住建局負責抓好大棚建設材料檢測及質量把關;縣供電公司負責基地電力建設和供電桿線搬遷;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基地道路工程規劃設計、建設材料監管;縣林業局負責蔬菜基地所涉林用地的審批;縣通訊部門做好通訊桿線遷移工作;縣金融工作服務中心負責協調銀行機構落實產業信貸資金;縣市場監管局負責蔬菜品牌建設和市場秩序監管,收集提供相關蔬菜供銷市場信息;縣工信局負責指導建設電商網絡蔬菜銷售平臺;縣水利局負責蔬菜基地的水利設施規劃設計、指導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縣防汛指揮部、縣氣象局要針對蔬菜產業氣象災害,及時進行分析預警;縣金融機構負責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縣城投集團要積極配合蔬菜辦做好資金及基地建設等各項事宜;保險公司負責做好蔬菜大棚和蔬菜價格等保險工作。(各相關部門、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督查考核,注重結果運用

  把蔬菜產業發展納入全縣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作為檢驗干部作風、擔當作為、工作業績、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考核依據,重視考核結果運用,與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干部提拔使用緊密結合起來,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實行差異化考核,科學制定目標值,重點考核各鄉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基地生產運營質量、領導重視程度、經費保障等情況。將入戶率列入重點考核內容,未達到入戶率要求的鄉鎮不進行獎補,考核列為不合格;對鄉鎮工作進展采取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的辦法,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對措施得力、進展較快的鄉鎮進行通報表揚,并對前一、二、三名分別給予15萬元、12萬元、10萬元獎勵;對工作不力、進展遲緩的鄉鎮進行通報約談,并對后一、二、三名分別處予10萬元、8萬元、6萬元的罰款;對不作為,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的干部進行崗位調整,確保全縣蔬菜產業發展落地落實。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6

  一、文件發布的背景和依據

  近幾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蔬菜產業發展,通過攻克產業發展各個環節問題,發展方式從零星走向規模、從露地走向設施、從傳統走向現代,蔬菜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不斷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大戰略”“六大主攻方向”的決策部署,推動蔬菜產業揚優成勢,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我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和《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贛州市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出臺了《南康區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二、文件的'主要內容

  方案明確了全年目標要求、重點任務、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目標要求。全年新(擴)建規模蔬菜基地鋼架大棚3000畝、規模露地蔬菜基地20xx畝,改造提升現有規模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提高運營和種植水平,推廣“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貧困戶)”生產組織模式等。

  2.重點任務。主要包括擴大蔬菜基地規模、鞏固提升蔬菜基地、提升蔬菜基地效益、壯大職業菜農隊伍、補齊產業發展鏈條、拓寬市場銷售渠道等六大任務。

  3.扶持政策。從新(擴)建大棚設施、噴滴灌設施、新建規模露地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棚膜更換、引進市外職業菜農、蔬菜基地認證、蔬菜保險等八個方面進行扶持,按標準給予獎補。

  4.保障措施。為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制定了明確職責分工、加強政策宣傳、強化服務指導、建立督導機制等四項保障措施。

  三、文件的政策亮點

  今年的工作方案,有效銜接了去年的政策,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又立足當前,突出年度性,補齊短板弱項,優化出臺了扶持政策。主要亮點概括為:

  1.創新經營模式。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大棚蔬菜基地。推廣“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貧困戶)”生產組織模式,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建設蔬菜大棚,有償租賃給大戶、基本菜農(貧困戶)種植,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和貧困戶穩定增收。

  2.實施改造提升。堅持鞏固與發展并重,加大現有規模設施蔬菜基地的改造提升力度,實施棚膜更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對老基地的排灌溝渠、機耕道路、機井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增強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基地穩定生產,保障種植效益。

  3.支持基地認證。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唱響蔬菜品牌,鼓勵蔬菜種植主體申報“二品一標”產品認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證、“富硒”蔬菜品牌認證,對年內獲得認證的,分別給予獎勵。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7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意見》(府發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改變本地蔬菜供應量小、菜新鮮度不高、安全保障率低等問題,加快我市蔬菜產業發展,保障城鎮居民蔬菜供應,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四大一新”發展戰略和“品種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投入科學化”農業發展思路,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以建立優質規模標準化商品蔬菜基地、滿足城鎮居民蔬菜供應、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充分發揮群眾和企業發展蔬菜產業的積極性,使蔬菜生產基地發展為標準化、優質、安全的商品菜供應基地,菜市場發展為品種豐富、數量充裕、質量安全、價格穩定的優質菜供應市場,全面滿足我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

  二、主要任務

  (一)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全市在城郊再建2萬畝標準化商品菜生產基地。

  (二)市場建設:完善現有的市蔬菜批發市場,強化市場內的場地、道路、電力、供水、網絡等基礎設施,建立結算便捷的交易系統和方便快捷的物流系統。同時,強化“農-超”、“農-貿”對接,鼓勵公司、合作社和農戶的時令蔬菜直接進入農貿市場和超市。

  (三)安全生產:建立長效的蔬菜生產安全管理機制,設立市蔬菜生產安全檢測系統,產品檢測和生產監測由市、縣(市、區)農業部門和企業共同建立。

  (四)良種及農資供應:在縣(市、區)建立綜合性的蔬菜良種和農資供應體系,使各地供應的蔬菜種植良種合格率和優質品率達到90%以上,農資合格率達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最低菜地保障制度。的城郊劃定1萬畝的商品菜地作為全市最低菜地保障面積,其中貴溪市不低于0.5萬畝、月湖區不低于0.25萬畝(含信江新區0.1萬畝)、余江縣不低于0.25萬畝。當縣(市、區)的商品蔬菜生產面積低于本地最低菜地保障面積時,必須無條件補足。市政府將最低菜地保障制度納入“民生工程”,對縣(市、區)進行目標考核。同時,建立獎懲制度,對達到最低保障面積的,每1000畝獎勵2萬元;對未達到最低保障面積的,每減少500畝,處罰2萬元(罰金用于獎勵超額完成的),并責令限期整改,直至合格為止。

  (二)建立商品菜地征收補償制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抓緊制定“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切實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在市區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新菜地。依法實行嚴格的菜地占補平衡和征地補償機制,征占菜地的補償標準要嚴格按當地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執行。

  (三)建立應急蔬菜儲備制度。為應對災害性天氣等不利因素可能對蔬菜供應造成的影響,原則上每年建立100萬元市蔬菜儲備金,用于市應急蔬菜儲備。充分利用冷鏈環節的冷庫、人防設施進行蔬菜儲備,在重大節假日或災害性天氣出現時,將儲備菜投放市場,進行市場干預,調控市場。選擇生產能力強、科技水平高、基礎設施好的蔬菜生產基地,作為鮮菜儲備基地,有計劃組織生產,按預期進行鮮菜供應,實現市場調控。

  (四)建立生產安全控制制度。建立市、縣農業部門和定點生產基地三級蔬菜生產安全監控體系。在市農業局蔬菜辦設立市蔬菜生產安全監測(流動)站,對全市蔬菜生產基地安全監管進行指導和產品抽檢;在縣(市、區)農業局蔬菜辦(經作站)設立蔬菜生產安全監測點,負責對本轄區產地蔬菜進行生產監管和產品抽檢;各蔬菜生產企業按照蔬菜標準園建設要求,設立產品生產檢測點,負責對本企業產品的檢測。

  為強化蔬菜生產安全檢測,保障工作持續開展,市財政將安排專項經費,為市級配備蔬菜生產安全監測車輛、設備、儀器等。

  四、監督保障

  (一)加強領導。調整充實市“菜籃子”工程領導小組,增加市交通、質監、食品安全、城管、氣象、水利等為成員單位。細化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落實責任,確保“菜籃子”工程整體有序全面推進。

  (二)資金整合。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蔬菜產業發展資金,積極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蔬菜產業發展,逐漸形成業主投入為主,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政府適當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現有各類可用資金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規劃,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各縣(市、區)要安排蔬菜生產專項資金,以縣(市、區)為單位整合資金集中發展蔬菜產業。市級財政每年從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支農資金和土地出讓金中提取300萬元,對蔬菜產業發展好,并直接為中心城區市場常年供應蔬菜的生產基地(企業)進行以獎代補。獎補辦法由市蔬菜生產辦公室提出具體方案報市“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后執行。

  (三)市場整合。鼓勵有實力、講信譽的經營企業,參與我市“菜籃子”工程建設中蔬菜基地生產的農資供應,對引進國內外蔬菜優良品種、高科技農藥和肥料等生產資料,做出重要貢獻的將給予一定的補貼或獎勵。利用“數字”信息平臺,建立市蔬菜供求系統,及時蔬菜生產、流通和消費等信息,積極引導蔬菜種植戶和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穩定市場預期。

  (四)生產整合。按照5年新建2萬畝商品菜基地的目標,在現有土地規劃基礎上,統籌規劃好貴溪市、月湖區、余江縣的城郊商品菜基地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相對集中的原則進行品種規劃,加快商品菜基地建設步伐,促進蔬菜種植企業(戶)生產品種豐富、數量充裕、價格合理、新鮮度高的優質蔬菜。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8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一切工作具體化”的總體要求,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原則,緊緊抓住亞行開發項目建設機遇和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大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搞農業招商,積極培植高產、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基地、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繼續擴大優勢產業種植規模,在早春辣椒、拱棚西紅柿、食用菌、拱棚芹菜、山藥等主導農產品上推行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加速膨脹以生豬、蛋雞為主的畜禽養殖業飼養規模,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養殖)基地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逐步把我鎮建成現代農業生產區。

  二、任務目標和工作重點

  (一)切實搞好崗子方亞行開發項目建設

  以路林、辛店、梁橋、崗子、王莊、李街、廉街等村為重點,搞好亞行開發項目建設的規劃實施,把崗子方建設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機井房、橋涵閘相配套的高標準方田,為投資者創造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配套服務的優良生產環境,制定扶持發展的有關政策,千方百計地引進一批名、優、稀、特作物新品種,逐步把崗子方建成集生態、高效、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

  (二)努力做好三周方生態循環經濟園區建設

  前周、中周、后周、陳閘已列入縣生態循環經濟園區規劃區域內。上述四村要按照園區的統一規劃和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平源水庫和濱河大道建設,搞好綠化美化,充分利用園區內扶持政策,開展農業招商活動,積極引導農民群眾發展濱湖農業、觀光農業。

  (三)著力抓好柳杭方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以閆村、姬溝、林莊、柳杭為中心區,以山藥、西紅柿、芹菜為主導品種,積極申報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搞好區域規劃布局,積極膨脹中小拱棚和單一連片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建成柳杭方20xx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村居,做大做強拱棚西紅柿、拱棚芹菜等主導產業。

  (四)繼續膨脹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規模

  田莊、李海、凡村、前集、張杭等村居要利用秋季騰茬的有利時機,早規劃、早部署、早落實,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采取多種承包形式,在鎮確定的規劃區域內把大棚建設任務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到年把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做成品牌產品。

  (五)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

  以杭興、科育、富源三個良種豬繁育場為依托,大力推行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飼養,繼續壯大柳杭、路街、疃里、前周、小樓等村的`生豬養殖規模,加快建設以柳杭管區為中心的標準化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力爭3年內達到生豬年出欄5萬頭以上,建成全縣標準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年內新建劉鋪、崗子、孫莊、梁橋、田莊等村規模養殖場,擴大蛋雞、肉雞為主導品種的飼養規模,加快建設 以辛店管區為中心的禽類養殖示范基地。

  三、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 月中下旬)準備動員階段:

  月中旬,由鎮蔬菜基地辦公室牽頭,組織召開重點區域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種棚戶參加的座談會,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方案。8月下旬召開全鎮農業結構調整動員會議,明確目標,確定重點區域、重點村居。各村居也要迅速召開兩委會、群眾代表會,層層動員,同時積極組織群眾走出去,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學習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引導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農民群眾大搞農業結構調整的`自覺性。

  第二階段(9月上旬―10月下旬)任務落實階段:

  根據鎮黨委、政府制定的實施方案和本村的任務,各村居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搞調整,基地、管區和包村人員要明確任務、明確責任、一包到底。農辦要搞好規劃設計、物料供應和技術指導,對于需要調整土地的村居要確保土地調整一次成功。本階段要完成王全方溫室育苗棚建設任務,完成大拱棚料物的籌備,完成5處規模養殖場的建設。元旦前完成崗子方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階段(12月中旬)檢查驗收階段:

  鎮政府將組織專門人員對村居進行驗收,驗收結果作為年終千分制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根據考核結果,嚴格兌現獎懲。

  四、組織領導和兌現獎懲

  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是全鎮當前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今年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各項任務目標的完成,鎮里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鎮長任副組長、各管區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鎮農全鎮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的領導與組織協調。繼續實施鎮村干部包保責任制,各村居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各部門都要全力配合這項工作,確保完成今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對今年結構調整力度大、成果明顯、任務完成好的管區和村居,鎮政府將嚴格按照汶鎮發40號文件兌現獎懲。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9

  一、發展定位

  加快推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鞏固提升“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浙江省蔬菜產業強縣”的產業地位,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放心菜園”。

  二、發展目標

  按照“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省力化、精品化”的“五化”要求,大力推廣蔬菜集約化穴盤育苗、設施化栽培等技術,形成“一藕兩茄三豆四瓜五帶”的布局(一藕:蓮藕;兩茄:番茄、茄子;三豆:豇豆、鮮食蠶豆、鮮食毛豆;四瓜:八棱瓜、苦瓜、南瓜、黃瓜;五帶:豆類、瓜果類、葉菜類、水生蔬菜、高山蔬菜五個產業帶)。到20xx年,建成“浙西南農產品集散中心”1個,培育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省級現代化產業化育苗中心1個,省級“放心菜園”示范基地5個以上,建立產業技術服務團隊1個。

  三、發展舉措

  (一)發展設施栽培

  1.補助內容:蔬菜設施大棚、冷庫建設,購置農業機械。

  2.補助標準:對新建單體鋼架大棚和連棟鋼架大棚的,補助總造價的.50%(含上級補助資金)。對購置已列入中央、省級補貼目錄的農業機械,按中央或省級補貼資金1:1累加補助,最高補助不超過購機總額的50%(含上級補助)。對新建冷庫,在上級補助資金的基礎上累加補助200元/立方米。

  3.申報條件:經業主申報,鄉鎮(街道)審核,區農業農村局復核。新建連片單體鋼架大棚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連棟鋼架大棚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符合浙江省農業機械學會團體標準“農用單體鋼架大棚設施技術規范”、“農用連棟鋼架大棚設施技術規范”建設標準的基地。擅自改變用途的,補助資金將予以收回。

  (二)推廣蔬菜嫁接苗

  1.補助內容:蔬菜集約化穴盤嫁接苗。

  2.補助標準:每株蔬菜集約化穴盤嫁接苗給予0.5元補助,全年用于嫁接苗補助不超過30萬元。

  3.申報條件:當年新發展推廣的種植戶,以村為單位組織申報,由鄉鎮(街道)審核,區農業農村局復核。

  (三)支持市場建設

  1.補助內容:新(修)建區域性果蔬集散市場。

  2.補助標準:新(修)建區域性果蔬集散市場,按工程決算額補貼70%,每個補助不超過20萬元。

  3.申報條件:在蔬菜主要生產區新(修)建區域性果蔬集散市場,經業主申報,鄉鎮(街道)審核,區農業農村局復核。

  (四)提升蔬菜加工

  1.補助內容:新(修)建蔬菜加工廠房、新購置蔬菜加工設備。

  2.補助標準:新建蔬菜加工廠房面積達到3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補助450元,最高補助不超過30萬元;修建蔬菜加工廠房面積達到5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補助200元,最高補助不超過5萬元。新購置蔬菜加工設備列入中央、省級補貼目錄內,按中央或省級購置補貼資金1:1等額累加補貼,最高補助不超過60%(含上級補助);未列入中央、省級補貼目錄內,按設備實際購置價格的50%給予補助(含上級補助),單個業主最高不超過30萬元(不含上級補助)。

  3.申報條件:新(修)建廠房且取得SC認證、新購置蔬菜加工設備,經業主申報,鄉鎮(街道)審核,區農業農村局復核。

  (五)促進技術創新

  1.補助內容:蔬菜產業技術創新與服務團隊項目。

  2.使用范圍:重點解決在蔬菜產業發展中的重點生產技術問題、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與推廣。

  四、組織保障

  立足蔬菜產業發展基礎,遵循“五個動”工作要求(全區發動、政策驅動、龍頭帶動、考核促動、典型推動)和“五個一”工作機制(一個專班、一個規劃、一個政策、一個品牌、一個專家團隊),區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蔬菜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組織領導工作。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制定具體建設要求與驗收辦法,組織檢查和技術指導;區財政局做好資金保障與監管工作;各鄉鎮(街道)做好宣傳發動及屬地管理;各有關單位按照“三服務”工作的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蔬菜產業發展工作。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0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發展蔬菜產業決策部署,加快構建現代蔬菜產業體系,綜合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全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20xx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發展目標

  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的思路,突出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開展蔬菜基地“30萬畝回頭看”,全面實施蔬菜產業提升戰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鞏固利益鏈、完善服務鏈,著力構建現代高效的蔬菜產業體系,推動蔬菜產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力爭20xx年,全面推動老舊基地基礎設施改造和破舊棚膜更新,新建規模大棚設施蔬菜基地5萬畝、露地設施蔬菜基地2萬畝,新培育職業菜農5000戶;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生產基地23家,認證富硒蔬菜產品20個。通過引導農戶務工就業、土地流轉等方式,累計聯結帶動15萬戶農戶增收。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鞏固現有基地

  1.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全面摸排存量蔬菜基地運營情況,堅持動態跟蹤,建立管理臺賬。對生產經營不善的基地,分類制定整改措施,實行銷號管理。堅決杜絕空棚撂荒現象。

  2.推動基地標準改造。區分類型、因棚施策,全面推動存量大棚設施基地標準化改造,完善排灌設施和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單膜連棟大棚加裝二膜,提升保溫和設施功能。

  3.實施大棚煥新行動。全面清理修復老舊破損大棚,嚴格把控棚膜質量,推動三年以上老舊基地棚膜更新換代,做好廢舊棚膜回收利用工作。

  4.科學指導生產管理。指導蔬菜基地合理安排品種、茬口和農事,全面建立和落實年度生產種植計劃,推進精耕細作,確保每個大棚有人種、種得好、有效益。

  (二)持續擴大設施規模

  1.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接續培育6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集中精力打造1—2個主導品種,加快形成單一產品主產區、優勢區;其他縣(市、區)重點發展茄果類、瓜果類等外向型設施基地,兼顧發展應季露地菜,逐步形成錯位協同、特色突出的優勢產業帶。

  2.嚴把基地建設標準。嚴格規范基地建設程序,按照《贛州市設施蔬菜基地建設規范》,推動科學選址、標準建園,全面推廣頂部豎式通風雙膜連棟鋼架大棚,提升基地建設質量和標準。

  3.積極創新投資渠道。以財政獎補資金激勵,撬動社會資本、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資發展蔬菜產業,引導職業菜農抱團、合作社、國有企業等投資建設大棚。

  4.推廣高效組織模式。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職業菜農”生產組織模式,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合作社,通過細化產業分工,切實提高蔬菜產業生產效率。

  (三)大力培育職業菜農

  1.選樹種菜致富典型。每個縣(市、區)遴選一批職業菜農致富典型,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宣傳創業經歷,邀請職業菜農深入鎮村一線巡回宣講、現身說法,動員更多農民參與發展蔬菜產業。

  2.提前落實本土菜農。根據年度蔬菜基地建設布局,壓實所在鄉鎮、村組責任,通過召開戶主會、上門入戶宣傳、組織外出觀摩等,動員、比選和落實一批本土菜農。組建專業合作社,引導新菜農入社抱團發展。

  3.幫帶發展職業菜農。強化政策激勵,動員常年在蔬菜基地就業的農民自主創業、承包大棚,逐步培育發展成職業菜農。落實引進培育職業菜農的若干政策措施,招引一批家庭型職業菜農。構建老帶新、熟帶生傳幫帶機制,鼓勵職業菜農對周邊農戶開展產業引導、技術幫帶。

  4.大力開展技術培訓。線上線下結合,根據不同農時和季節,分品種、分茬口開展專項精準培訓,普及推廣土壤改良、吊蔓栽培、逆境管理等實用技術,推進技術轉化落地。力爭全年培訓蔬菜技術員、職業菜農5萬人次以上。

  5.支持菜農評定職稱。鼓勵和支持生產一線的職業菜農申報農民農藝師、農民助理農藝師職稱,建立專門檔案,納入鄉土專家庫管理,享受相關培養、扶持和服務政策。

  (四)提升產業發展體系

  1.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與蔬菜專業院士專家對接合作,強化關鍵性技術攻關和測試,提升本土種業和技術研發創新力。依托蔬菜標準分中心、蔬菜研究所、“兩中心一基地”平臺,突出辣椒、絲瓜、蘆筍等品種,制定地方生產技術規范,推動技術本土化和標準化。

  2.完善技術服務體系。繼續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聘請技術員常駐基地蹲點指導,以300畝左右為單元充實田間地頭服務力量。用好鄉鎮蔬菜定向培養生,專職從事蔬菜技術推廣工作。

  3.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堅持聯農戶、帶鄉村,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大棚設施管護,探索開展農機租賃、勞務派遣等專業服務,拓展大棚維修、農資銷售、技術承包等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4.做長做強產業鏈條。延伸發展種苗繁育、農資生產、大棚鋼材和配件生產等配套產業,推進蔬菜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拓展科普和農事體驗等功能。

  5.推廣發展蔬菜保險。依托地方特色農業保險、農業巨災保險、小農戶特色農業價格(收入)保險等政策,全力擴大蔬菜種植保險、價格保險、大棚和棚膜保險等覆蓋面,降低生產和經營風險。

  (五)創響綠色有機富硒品牌

  1.積極開展品質認證。堅持品牌興菜、品質取勝,抓住全域創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的契機,對規模基地實行全過程監管,強化農藥、化肥等投入品源頭管控,布局建設一批綠色有機富硒蔬菜基地,引導基地開展綠色、有機、富硒認證。

  2.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加強園區環境整治,及時清理殘枝敗葉、田間雜草,疏通堵塞溝渠,回收包裝袋、塑料瓶等農業廢棄物。

  3.加快培育蔬菜品牌。大力培育“寧都辣椒”“于都富硒番茄”“興國蘆筍”“會昌貝貝南瓜”“全南高山蔬菜”等區域公用品牌,激勵和推動經營主體開展商標注冊與品牌創建,加快構建以贛南富硒蔬菜為引領,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協同推進的品牌發展格局。

  4.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品牌推廣、直播帶貨、線上線下互動,組織參加農產品博覽會、舉辦品牌推介會等形式,打響品牌名氣、放大品牌效應。

  (六)加強市場體系建設

  1.完善蔬菜市場框架。依托華東城、中農批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完善蔬菜信息監測、預警機制,引導生產穩定發展、市場平穩運行。結合產業區域布局,在重點鄉鎮、專業村發展一批專業性產地批發市場,提升區域調控供應能力。

  2.強化采后處理能力。加大田頭冷庫建設力度,積極鼓勵經營主體采購冷鏈車輛、儲藏保鮮機電設備、鮮活農產品清冼、分選、裝卸等設備,強化分級包裝等采后商品化處理,拓展凈菜、預制菜配送服務,提高蔬菜采后增值率。

  3.深度融入灣區市場。布局申報一批直供優質蔬菜供應基地,依托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引導綠色、有機和富硒蔬菜產品進入大灣區。

  4.積極開拓銷售渠道。大力引進或培育銷售企業、合作社、經理人等流通主體,與基地建立合作關系,以銷促產,倒逼科學安排種植茬口和品種。以縣(市、區)為單位,組建專業銷售隊伍,重點拓展南昌、廣州、深圳、長沙、廈門等500公里內核心目標市場,推動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大型商超、批發檔口。

  三、政策扶持

  市財政繼續預算安排蔬菜產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新建大棚設施、創建標準菜園、老舊基地棚膜更新、田頭冷庫及采后處理場地建設等方面,著力解決產業發展關鍵瓶頸。

  (一)支持新建大棚設施。按照先建后補原則,對新(擴)建相對集中連片100畝及以上蔬菜鋼架大棚的主體進行獎補。信豐、興國、寧都、于都、會昌、瑞金6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按大棚面積7000元/畝進行獎補;其他縣(區),按大棚面積5000元/畝進行獎補。鼓勵各地依法依規開發灘涂、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建設蔬菜鋼架大棚,對權屬清晰、四址明確,經土地開發立項并審核同意,集中連片面積達5畝及以上的,在原有獎補的基礎上,再給予一定的獎勵。大棚面積按棚內面積540平方米折合一畝計算。

  (二)支持創建標準菜園。鼓勵現有大棚設施園區進行現代化改造提升。對集中改造面積200畝以上的大棚設施園區進行綜合評審,競爭性評選出20家,一次性給予30萬元/個的獎補扶持。

  (三)支持老舊基地棚膜更新。對已通過市級復核并穩定經營三年以上的設施蔬菜基地進行換膜補助,按換膜大棚面積500元/畝進行獎補。

  (四)支持新建田頭冷庫。對新增田頭冷庫凈容積50立方米以上的,按200元/立方米的標準進行獎補,每個基地的最高獎補資金不超過30萬元。

  (五)支持新建采后處理場地。對新增采后處理場地,按5萬元/個的標準進行獎補。

  (六)支持產品質量認證。對獲得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和出口認證的蔬菜基地,根據認證核定的面積,有效期內一次性給予200元/畝的獎勵。

  (七)支持開展技術提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贛南科學院、市蔬菜產業“兩中心一基地”等科研技術團隊開展技術研究與培訓等科技服務。

  扶持項目具體驗收方法、標準與程序,由市農業農村局商市財政局另行制定下發。獎補資金實行總額控制。各縣(市、區)要加大資金投入,優化獎補項目設置,著重在良種良法、土壤改良、菜農培育、品牌培育、市場流通等環節進行扶持。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縣長工程”,縣(市、區)長直接負責蔬菜產業發展工作,保障工作人員和經費,定期研判工作進展,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各地要對標任務要求,細化工作方案,分解年度目標,做好宣傳發動,強化工作調度,適時組織現場會推進趕學比超,濃厚產業發展氛圍。

  (二)形成工作合力。壓實部門職責,由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推進,住建部門負責基地質量,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材料質檢、協助做好品牌培育,商務部門負責市場開拓,贛南科學院負責技術攻關等,形成高質量發展工作合力。督促鄉鎮、村組落實屬地責任,抓好地塊落實、本土菜農動員、合作社組建、蔬菜基地監管等工作。

  (三)強化指導督促。采取“四不兩直”方式,不定期開展實地調研,對發現的問題實行限時督辦。每季度開展新建大棚設施面積實地抽核,對推進不力、弄虛作假的'進行通報。將蔬菜產業發展列入鄉村全面振興行動每季度重點工作進行排名,對未完成時序進度且兩次排名后三位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約談相關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三次排名后三位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約談相關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并取消鄉村全面振興行動評先評優資格。

  (四)嚴格考核獎懲。將蔬菜產業列為鄉村全面振興行動、高質量發展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完成年度大棚設施指導計劃的縣(市、區),給予一定的正向激勵;對未完成年度大棚設施指導計劃的縣(市、區)扣減10%市級獎補資金,差額部分由縣級財政補齊兌現,并取消創建標準菜園項目申報。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1

  一、指導思想

  圍繞產業提檔升級、農民增收致富、保障市場供給、助力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按照擴規模、提品質、強龍頭、創品牌、延鏈條、拓市場、增效益的總體思路,構建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裝備設施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產業化、市場信息化的現代蔬菜產業體系,打造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產業高效的蔬菜全產業鏈,切實提高南縣蔬菜產業市場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實現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大力推廣蔬菜種植,到20xx年,全縣蔬菜播種(含復種)面積發展到40萬畝(其中標準化蔬菜示范基地5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100萬噸,蔬菜總產值達到40億元。推廣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培植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蔬菜全產業鏈發展,到20xx年,全縣蔬菜加工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3家以上,蔬菜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達到99%以上,蔬菜“二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20個以上,綠色食品認證產量2萬噸以上。打造“南縣蔬菜”“南縣菜苔”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全國知名的 “菜苔之鄉”。

  三、重點任務

  (一)優化產業發展布局。依托湖區水鄉自然資源稟賦,結合產業發展基礎,以菜苔等秋冬蔬菜為主,以四季蔬菜和水生蔬菜為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一中心兩帶兩區”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一中心”:以縣經濟開發區為主體的蔬菜加工引領中心。“兩帶”:以河西片區廠窖鎮、武圣宮鎮、麻河口鎮、浪拔湖鎮4個鄉鎮為重點,建設10萬畝以菜苔為主的百里秋冬蔬菜長廊;以南茅運河百里水系周邊鄉鎮和烏嘴鄉為重點,建設10萬畝以冬瓜、南瓜為主的`百里四季蔬菜長廊。“兩區”:以南洲鎮為中心輻射全縣的1萬畝粵港澳大灣區精細蔬菜外銷區;以華閣鎮為中心輻射全縣的3萬畝蓮藕、藕尖等水生蔬菜供應區。充分發揮設施功能作用,搞好蔬菜提前、延后上市,切實解決蔬菜品種季節性短缺問題。按照 “一鎮(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模式,充分挖掘區域優質種質資源與特色優質產品,優化蔬菜產業結構。

  (二)壯大產業發展平臺。扶持蔬菜協會發展壯大,建立和完善“協會+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蔬菜協會在技術服務、市場信息服務、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等環節提供統一服務,實現全縣各類蔬菜生產經營主體“一條龍”聯手、“一盤棋”聯合、“一體化”聯動。鼓勵蔬菜合作社成立合作聯社或公司集約化發展,通過合作聯社和公司的組織形式把優質經營主體整合到一起,統一規劃生產、統一市場銷售,到20xx年,至少建立5家蔬菜生產合作聯社。扶持引導蔬菜合作社、家庭農場與小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到20xx年,全縣蔬菜生產縣級以上示范合作社至少達到30家、示范家庭農場至少達到50家。積極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服務組織開展育苗、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精準化服務,到20xx年,全縣蔬菜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至少達到10家,基本實現蔬菜生產全覆蓋。引進和培育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外銷企業和大型加工企業,在20xx年前,力爭引進1家蔬菜加工上市公司在南縣建設基地,培育引進一批達到一定規模的蔬菜加工企業。

  (三)推廣標準化生產。支持縣級以上示范主體建設蔬菜標準化育苗基地,到20xx年,標準化育苗鋼架大棚至少達到50畝、鋼管簡易育苗拱棚至少達到200畝,蔬菜種苗供應能力至少達到5000萬株。支持蔬菜標準化生產,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重點支持500畝以上露天蔬菜連片基地的田間道路、灌排等基礎設施建設和20畝以上的設施鋼架大棚智慧蔬菜生產;組織專家制定菜苔、冬南瓜等萬畝以上作物的生產技術規程;對100畝以上蔬菜主體大力推廣“四統一”標準化生產模式,集成推廣“三減三增”、水肥藥一體化、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到20xx年,力爭實現綠色蔬菜標準化覆蓋率達90%以上。持續規范種植戶農業投入品使用,加大蔬菜抽樣檢測力度,完善質量安全監測檢測制度,建立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不斷健全蔬菜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力爭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達99%以上。

  (四)打造區域特色品牌。瞄準粵港澳等中高端市場,采取整體打包、捆綁式運作和全方位推進,形成市場整體合力,創建南縣蔬菜產業品牌,重點打造“南縣蔬菜”“南縣菜苔”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蔬菜產品“兩品一標”認證,對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家地理標志的相關單位給予財政資金獎勵。鼓勵蔬菜經營主體創建企業品牌,到20xx年,全縣至少打造蔬菜企業品牌30個。加強蔬菜產品宣傳推介和產銷銜接,積極組織蔬菜協會和縣級以上示范主體參加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主動同粵港澳加強協作,穩定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供應保障。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產銷對接形式,積極推進“互聯網+”訂單模式,提高產銷對接精準度,推進“農超對接”“農貿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重點加強與興盛優選、盒馬鮮生等知名生鮮企業的對接。

  (五)加強技術研發推廣。加強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引進篩選與推廣應用,建設現代蔬菜科技支撐體系。支持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湖南農大等科研院所在南縣設立工作站,重點與協會、新型經營主體就新品種篩選、集約化育苗、標準化生產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提升基層農技隊伍服務水平,堅持“請進來,派出去”,通過課堂培訓與基地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菜農”,每年培訓人員不少于500人次。

  (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蔬菜冷藏保鮮設施和加工體系建設。扶持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到20xx年,力爭蔬菜預冷庫達40個以上、庫容6000m3以上,冷藏氣調庫達40個以上、庫容10000 m3以上。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冷凍脫水、凈菜包裝、干制腌制、粉汁飲料等深加工。支持龍頭企業建立創新中心,研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條,使特色蔬菜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轉移,促進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支持打造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南洲鎮或浪拔湖鎮打造1個“智慧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新、特、優資源,展示、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引入觀光休閑旅游農業理念,建設集生產、展示、培訓、推廣、觀光、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高標準智慧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

  (七)健全銷售流通網絡。加快蔬菜批發市場體系建設,在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產地蔬菜收購批發網點,重點建設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供求、價格等)、電子結算、交易廳棚、物流服務等基礎設施;在主銷地長沙、廣州、深圳等地建立一批與產地相銜接的銷售專店和網點。加強蔬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扶持培育一批專業化物流服務企業和蔬菜流通大戶,發展蔬菜冷鏈物流,到20xx年,力爭實現蔬菜冷調運輸車達20臺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南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縣檢驗檢測中心、縣氣象局、人民銀行南縣支行等單位和各鄉鎮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負責高標準統籌推進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縣農業農村局。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日常工作安排、組織協調和統籌推進。

  (二)強化工作合力。各部門要進一步落實職責,支持和服務蔬菜產業發展。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制定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做好蔬菜品牌打造、技術規程制訂、產業技術培訓服務、組織開展“二品一標”認證、蔬菜產業項目立項、農業執法、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縣財政局要做好經費保障工作,加大對蔬菜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的整合投入。縣發展和改革局要爭取蔬菜產業項目立項、及時收集發布蔬菜市場價格信息與生產資料市場信息。縣自然資源局要積極支持蔬菜基地建設工作,保障蔬菜生產設施以及附屬設施建設用地。縣商務局負責完善線上線下蔬菜市場流通體系,搞好蔬菜生產基地與銷售市場的銜接,做好“農超對接”,積極推動電商平臺建設和蔬菜零批市場建設工作。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蔬菜市場秩序管理以及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和管理。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要加強對蔬菜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對關鍵環節、重要領域的科技攻關給予重點扶持。縣檢驗檢測中心要做好經營主體監督指導,開展市場蔬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人民銀行南縣支行、縣金融辦負責協調金融保險機構提供信貸支持,給予蔬菜種植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放寬抵貸條件,簡化程序。縣氣象局要及時提供農業氣象信息,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各鄉鎮要安排專人負責,細化任務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進度安排,制定時間表、路線圖,要把蔬菜高質量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形成實施一個產業布局、建立一個專班、制定一個行動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

  (三)強化資金保障。縣財政每年設立蔬菜生產專項資金100萬元,同時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每年整合涉農資金500萬元用于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引進與推廣,標準化生產,蔬菜加工與市場發展,集約化育苗設施和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品牌打造等。逐步將蔬菜規模種植、價格指數納入政策性“三農”保險范圍,提高蔬菜生產抗風險能力。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冷鏈物流建設、鄉村振興等項目向蔬菜產業傾斜。積極鼓勵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參與蔬菜產業發展,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強化督導考核。將蔬菜生產工作成效納入鄉鎮績效考核范圍,同時加大對考核結果運用,考核結果將與農業項目安排及獎補措施掛鉤。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各項工作推進情況開展督促檢查,確保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實效。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2

  一、做好惡劣天氣應對預案,嚴防風雪寒潮對生產造成災害性影響

  今年立冬節氣就出現了高強度初雪和寒潮,對蔬菜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個別老舊設施坍塌、部分地塊露地蔬菜未及收獲等,給今冬蔬菜生產敲響了警鐘,廣大生產者、基層技術人員和相關管理部門務必提高警惕,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惡劣天氣應對預案,嚴防強降雪、大風、寒潮及寡照對設施蔬菜安全生產造成災害性影響。

  1、降雪應對措施

  1.1設施檢修與加固

  加強設施結構穩固性巡檢,檢查溫室墻體是否有開裂或傾斜情況、溫室后坡是否有下沉及板材斷裂跡象、設施鋼骨架是否有嚴重銹蝕或變形情況,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要采取立柱支撐、局部加固或更換等必要方式予以加固。

  1.2加強外保溫覆蓋物管理

  降雪時,為改善棚室內光照條件,并防雪水浸濕外保溫覆蓋物(草苫或保溫被),外保溫覆蓋物在白天要卷起,并用農膜苫蓋,夜間可放下、但要在覆蓋物外面加蓋一層棚膜防雪,同時做好除雪工作。

  1.3及時除雪

  為防積雪造成設施結構損壞,可采用長把刮板、大功率吹風機或人工掃雪等方式,及時做好棚體積雪清除,并保障積雪不要堆積在溫室前地腳外側。

  2、大風應對措施

  2.1棚膜修補與緊固

  對于棚膜漏洞要采用熱補或膠補等方法及時修補,同時緊固棚膜壓膜線和壓膜線地錨,以免大風造成棚膜撕裂。

  2.2加強風口管理

  大風時要關閉棚膜通風口、關閉好設施出入口,以防出現“放風箏”情況;對于棚室空氣相對濕度過大的棚室,在人工看護的前提下,可于上午或中午時段短暫通風降濕,切記只能于頂風口處開小縫降濕。

  2.3外保溫覆蓋物的管理

  為避免大風影響外保溫覆蓋物覆蓋效果,傍晚外保溫覆蓋物苫蓋后,東西兩側要栓繩固定在山墻上,并在前地腳處用重物壓實。

  2.4做好消防和人身安全

  大風前要切斷電源,以免電線刮斷造成人身傷害、電線短路引起火災等事件,切勿在可燃物附近和設施周邊吸煙、煙蒂切勿隨手亂丟,確保生產安全。

  3、寒潮應對措施

  3.1挖設防寒溝

  對于沒有防寒溝的溫室,要在土壤結凍前及時補挖,以提高溫室保溫效果。

  一種是外置式防寒溝:在溫室前地腳地基外側沿溫室延長方向,挖設一條寬30-40厘米、深50-60厘米的溝,埋入等深的泡沫板或聚苯板填入鋸末、雜草、馬糞、秸稈等保溫材料,踏實后覆土封溝;一種是內置式防寒溝:在溫室前地腳地基內側沿溫室延長方向,挖設一條深50-60厘米的溝,埋入等深的雙層泡沫板或聚苯板(兩層板錯縫埋設)再回土踏實。

  3.2加強墻體保溫

  對于后墻有通風窗的溫室,要做好通風口填充和密封處理;對于墻體厚度60厘米以下的溫室,要采用適當方式進行墻體加厚,一是應急性增厚,可以采用墻體外側碼放玉米秸(注意防火)、培土等方式加厚溫室墻體,同時在溫室外側由后坡至整個墻體苫蓋固定一層棚膜提高溫室保溫效果;

  二是永久性增厚保溫,采用適當工藝在墻體外側貼覆擠塑保溫板或澆筑輕體閉孔發泡水泥墻體增加墻體厚度、提高保溫效果。

  3.3加厚外覆蓋

  一是要確保外保溫覆蓋物連接緊密無裂縫(白天覆蓋后由棚內向外看不透光),二是可采用雙層覆蓋方式提高外保溫覆蓋物厚度以減少夜間前屋面散熱。同時要在外保溫覆蓋物外側增設一層農膜,既提高了覆蓋物致密性、又可降雪浸濕外覆蓋物。

  3.4增設圍擋

  溫室內側前地腳處可以加設一道1-1.5米高裙膜、溫室入口處用棚膜加設一道圍擋以防人員進出時門口作物遭受冷空氣影響、溫室頂風口下方加設一道農膜以防放風時冷空氣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點;

  傍晚外保溫覆蓋物苫蓋后,可于前地腳外側再覆蓋一層草苫或廢舊保溫被保溫;對于高度較高的溫室,為了提高保溫效果,可用無紡布或無滴膜增設一層二道膜(夜間覆蓋、白天收起)。

  3.5應急增溫加溫

  為了應對極端低溫,保證棚室內最低溫度不低于8℃,要提前準備好相應應急增溫產品或設備,如暖風機、熱風機、浴霸、大功率白熾燈、電暖氣、增溫塊等,生產者要根據溫室條件,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

  應用電加熱增溫方式的,要請專業安裝并指導使用,配以防漏電和防過熱等裝置;對于采用增溫塊等明火加溫的,要切記防火安全。

  浴霸/大功率白熾燈安裝:在溫室近南端1/3位置處沿東西向安裝1排,盞間距4-6米(3-4畦),或在溫室近南端1/3位置和2/3位置沿東西向錯開安裝2排,每排盞間距8-10米(6-8畦)。安裝時燈具與植株生長點和棚膜距離不宜小于0.5米。

  增溫塊使用:于前半夜10點鐘和凌晨3點鐘使用兩次,每次畝地用量10塊,要按照操作規程使用,要遠離易燃物和植株。

  4、寡照應對措施

  4.1應用透光性好的棚膜

  對于棚膜老舊的溫室,要抓住近日氣溫回升時機,擇無風晴日中午時段更換棚膜,優先選用PO膜或PE膜。

  4.2保持棚膜清潔

  生產期間,要經常性應用長把拖布等工具對棚膜進行插拭清潔,保持棚膜良好的透光性。

  4.3人工補光

  為了應對冬季可能出現的持續寡照天氣,有條件的棚室要提前安裝好農用鈉燈、LED補光燈等燈具以備應急補光之用。

  5、惡劣天氣前后田間管理注意事項

  5.1惡劣天氣前管理

  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在惡劣天氣來臨前不要進行進行灌溉施肥、植株調整等農藝操作,但達到上市標準的產品要及時采收上市,并可擇晴日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類、海藻酸類葉面肥,預防病害、提高作物抵抗力。

  5.2惡劣天氣期間管理

  期間除了采取相應措施做好設施穩固、增溫保溫等管例外,不進行其他農事操作。

  5.3惡劣天氣后管理

  天氣轉好后,要及時進行植株整理(疏除老葉、病葉及遭受冷害的枝杈葉片和果實),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一次葉面肥為作物補充營養,但不要馬上進行灌溉施肥;久陰乍晴要防閃苗。

  二、做好在田蔬菜栽培管理提升冬季地產蔬菜高產穩產保供能力

  冬季北京蔬菜生產以日光溫室為主,目前正處于秋冬茬果菜類蔬菜開花坐果(含草莓)和采收階段、冬春茬(原越冬茬)果菜類蔬菜營養生長期,以及甘藍類、蔥蒜類、速生葉菜類蔬菜、蘿卜等蔬菜作物產品器官形成期,廣大生產者在做好惡劣天氣應對的同時,更要抓好在田蔬菜的生產管理。

  1、溫度管理

  1.1耐低溫園藝作物溫度管理

  除瓜類、茄果類、豆類蔬菜外,多數園藝作物都屬于耐低溫作物,除非極端低溫天氣條件下,通過風口開啟和外保溫覆蓋物的揭蓋都可以調控到作物適宜的.溫度條件,甘藍類、蔥蒜類、速生葉菜類蔬菜、蘿卜等園藝作物保持白天15-20℃、夜間5-8℃。

  1.2瓜果菜類蔬菜作物溫度管理

  1.2.1溫度管理指標:

  北京地區冬季種植瓜果類蔬菜主要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和茄子等,溫度管理要保持白天25-30℃、夜間10-12℃,其中白天不能持續低于10℃、夜間不宜持續低于8℃。

  1.2.2溫度調控措施:

  一是外保溫覆蓋物管理,正常晴朗天氣條件下,按照適當晚揭早蓋的原則加強外保溫覆蓋物的揭蓋管理,一般上午在陽光照射到前屋面半小時后揭開覆蓋物,當棚內溫度18-20℃時或一般3:30-4:00時間段放下保溫被或草苫進行覆蓋(兩個指標靈活掌握);

  二是通風降溫管理,冬季溫室溫度管理的總原則是白天實行高溫管理、增加溫室蓄熱量,所以在棚室空氣相對濕度不過高的情況盡量減少通風,當植株生長點位置溫度超過種植作物溫度上限(一般掌握在32-35℃)后,再開頂風口進行通風換氣和降溫,當溫度降至28-30℃時關閉風口。

  2、光照管理

  2.1增強光照管理措施:

  一是按照前述保持棚膜清潔、懸掛反光幕以及人工補光等措施改善光照條件;而是通過整枝打杈、疏除老葉病葉等植株調整措施增強棵間透光;三是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對前保溫覆蓋物適當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

  2.2寡照驟晴的管理

  若天氣在持續寡照后驟晴,切不可一次性揭開外保溫覆蓋物以防閃苗,對于覆蓋物為保溫被的,可以先卷起1/3或者一半,對于草苫覆蓋的,可以間隔卷起,直至全部打開,若出現作物急速脫水萎蔫狀況要及時回蓋,并可用霧化效果好的潔凈藥壺在植株表面噴施清水以緩解。

  3、水肥管理

  根據天氣條件和作物生長發育階段,選擇冷尾暖頭采用水肥一體方式進行澆水和施肥,瓜果類蔬菜采收期一般10-15天澆水追肥1次,畝灌溉量10-15立方米、滴灌高鉀水溶肥5-8公斤/畝;速生葉菜類蔬菜不用追肥,根據天氣和作物生長情況靈活灌溉;其它類蔬菜,如甘藍類、蔥蒜類、蘿卜等作物,在產品器官形成期隨水滴灌水溶肥2-3次,每次5-8公斤/畝。

  4、棚室空氣相對濕度管理

  棚室空氣相對濕度過大極易誘發真菌性、細菌性病害發生,可通過以下幾項措施將棚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白天50%-70%、夜間以不結露為宜。

  4.1地表覆蓋:冬季生產要求栽培畦覆蓋地膜,對于畦間操作通道也要采用地膜、稻殼或麥秸等加以覆蓋。

  4.2采用“三段式放風法”通風換氣:第一次放風于外保溫覆蓋物卷起后進行,時長15-20分鐘;第二次于中午高溫時段進行,時長0.5-1小時左右,若溫度能保證在30℃以上,可適當延長放風時間;第三次于外保溫覆蓋物覆蓋前進行,根據棚室溫度把握在10-20分鐘。

  4.3合理灌溉:灌溉方式要采用膜下滴灌,灌溉時間宜在晴日上午10:30之后進行,灌溉后及次日,適當加長放風時間以排濕。

  5、二氧化碳施肥管理

  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體發生劑進行二氧化碳施肥,一般畝用量20袋,均勻懸掛作物上方,對于高秧蔬菜要距離植株生長點30厘米以免產生肥害,每隔30天更換1次。

  6、作物的管理

  一是做到產品器官達到上市標準后盡快采收上市;

  二是應用熊蜂授粉或震蕩授粉器震蕩授粉等方式做好番茄、茄子的輔助授粉管理;

  三是做好黃瓜及茄果類等高秧作物的植株調整,及時疏除老葉、病葉、畸形果和側枝,番茄保留功能葉片16片左右、已達到白熟期果穗下面的葉片可全部摘除,茄子保持35-40片葉,辣椒保證在40片以上,黃瓜維持功能葉片12-15片、落秧高度不宜低于1.5米。

  7、加強病蟲害防控

  冬季設施蔬菜生產中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葉霉病、晚疫病、白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粉虱、薊馬和害螨等。

  在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實行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優先選用物理方法(如黃板、藍板、防蟲網等)、生物方法(生物農藥、天敵等)加以防治,必要時采用安全高效的藥劑進行化學防治,禁止使用禁限用農藥,各生產單位要嚴格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做好農藥購買和使用記錄,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可追溯。

  三、做好生產茬口合理銜接,未雨綢繆提前規劃早春設施蔬菜生產

  冬季設施蔬菜生產要做好茬口銜接,秋冬茬日光溫室蔬菜生產一般在元旦后結束,生產結束后應盡早拉秧,做好棚室消毒和早春茬日光溫室生產的準備。

  北京地區早春茬日光溫室果菜生產一般在2月中旬左右定植,根據適宜日歷苗齡反推確定播種時間,辣椒和茄子于12月上中旬播種,番茄于12月中下旬播種,黃瓜于1月上中旬播種。此外,還要做好春大棚果菜生產準備,果類蔬菜2月上中旬行播種,3月底至4月初可進行定植。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3

  為繼續推進實施市委、市政府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大決策,貫徹蔬菜基地建設三個不搞的要求,全面落實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建設好規模化的城郊蔬菜基地,增加生產,保障供應,穩定菜價,助農增收,特制定年城郊蔬菜基地建設推進方案。

  一、明確政策,堅持工作連續性

  xx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城郊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等6個政策性文件,作出了長遠規劃和建設規模化城郊蔬菜基地、加快推進城郊蔬菜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年市政府又明確蔬菜基地建設中心城區近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八里湖新區不搞,各縣(市、區)縣城規劃控制區不搞,農田作物為棉花的不搞。今年要按照上述總要求,堅持工作連續性,實施兩個一定不變的政策。

  二、明確要求,堅持四個堅定不移

  為全面推進建設任務的完成,年總的工作要求是堅持做到四個堅定不移。

  (一)堅持既定工作目標和部門責任制堅定不移。為實現既定工作目標即蔬菜基地保有量的穩定增長,年市政府民生工程的新擴6000畝蔬菜基地建設繼續由市委農工部、市農業局、市商管辦為責任部門,各負責2000畝任務的完成。

  (二)堅持扶持資金規模只增不減的政策堅定不移。年市財政扶持資金只增不減,總規模為700萬元。其用途是對年新擴6000畝規模化城郊蔬菜基地的以獎代補,其來源比照年辦法,即從市價格調節基金的.存量總額中按20%左右的比例提取600萬元、從市農業產業化資金中安排100萬元。

  (四)堅持目標考評機制堅定不移。不在中心城區城郊蔬菜產業建設規劃范圍內的其他縣(市、區),同樣要著力抓好蔬菜基地建設。年繼續將菜籃子工程建設納入了全市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評指標體系,進一步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責任制的落實,高度重視、高位推進、高效建設好蔬菜基地〔年各縣(市、區)新擴蔬菜基地面積任務數見附表〕。

  三、明確措施,堅持實施123工程

  20xx年推進蔬菜基地建設的工作措施,主要是實施好123工程,即一鞏固、二提升、三深化。

  (一)一鞏固。鞏固老基地,即重點鞏固年以前原已發展的老蔬菜基地。這些老基地年由市蔬菜辦公室統一調查摸底、分類匯總和登記造冊,并按市蔬菜辦公室編制的《蔬菜基地(年)建設與管理檔案》要求,進行常態化監管。

  (二)二提升。即提升規模化的城郊蔬菜基地整體水平。年新擴6000畝城郊蔬菜基地,80%以上都由水稻田改種而來,受氣候影響,基礎設施薄弱,加上生產管理問題,基本沒有實現盈余。年要加大扶持力度助其二提升:一是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水平。相關縣(市、區)要整合水利、農業開發等部門的項目或資金支持。二是提升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主要是市本級要整合財政部門的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科技部門的項目或資金支持。該項工作繼續由市委農工部、市農業局、市商管辦各自負責完成。

  (三)三深化。一是深化菜籃子工程建設縣(市、區)長負責制的落實。年深化工作的重點是抓好落實工作機構(設立或恢復蔬菜辦)、落實工作人員、落實工作經費的三落實。二是深化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年各縣(市、區)財政要繼續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的扶持資金,并由縣(市、區)農業部門制定專項獎補辦法和落實兌現獎補,切實做到專款專用于蔬菜基地建設。三是深化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年全面啟動蔬菜基地生產源頭上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點是全面施行由市蔬菜辦公室編制的《城郊蔬菜基地蔬菜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城郊蔬菜基地安全生產記錄檔案冊》《城郊蔬菜基地產品記錄檔案冊》。

  四、明確步驟,堅持穩步推進

  (一)下發推進方案,明確工作要求。為不誤農時,年3月中旬以前市政府研究制定本年度的工作推進方案,以明確工作要求,定好工作盤子,指導全市蔬菜工作的開展。

  (二)抓緊規劃選址,落實建設主體。年4月底以前,市本級蔬菜基地建設要完成規劃選址和土地流轉工作,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落實建設單位,啟動相對集中連片1000畝以上的蔬菜基地建設。

  (三)全程跟蹤問效,加強監管推進。年5月底以前召開全市菜籃子工作現場會。6月、9月和11月底以前,分別進行一次全市性的檢查督導以促推進。

  (四)制定扶持政策,明確獎補辦法。年4月底以前由市蔬菜生產辦公室負責調研、起草和送審年市本級蔬菜基地建設獎補辦法,獎補資金按600萬元包干定點支持。獎補重點突出常態監管、跟蹤問效和實地查驗等內容,報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實施。

  (五)進行考評驗收,兌現獎補資金。年考評驗收與獎補資金兌現工作繼續按年的要求辦理,一定三年不變,即按先建后補、建成即補的要求執行。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4

  一、起草背景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農業“百億產業、十億企業”龍頭引領工程要求,加快培育全縣蔬菜(含食用菌)十億產業,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我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xx〕11號)和《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撫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撫府字〔20xx〕1號)要求,獎補政策公開、規范、高效實施,切實抓好全縣蔬菜產業發展,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就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獎補政策提出如下方案。

  二、方案主要內容

  (一)目標任務

  堅持把蔬菜產業打造為省內市場的主要集聚地、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配給地。20xx年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6.3萬畝,新增設施蔬菜8000畝,新增“冬閑田”種植蔬菜10000畝。

  (二)獎補范圍

  對全縣從事蔬菜種植和集中育苗育種、銷售的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經紀人等進行獎補;獎補從文件下發之日起計算。

  (三)相關標準

  20xx年,由縣財政安排5000萬元資金,用于蔬菜種植產業發展獎補,具體獎補政策如下:

  1.連棟鋼架大棚獎補政策。

  (1)對于根據《撫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統分結合”模式建設的經營主體,按上級文件規定的獎補政策執行。

  (2)對于經營主體自有資金投資新建5畝以上連棟鋼架大棚的,除享受農機補貼之外仍可疊加享受我縣蔬菜產業發展獎補政策,按4000元/畝予以一次性獎補(大棚獎補面積按540平方米折算為1畝計算)。

  2.單體雙層鋼架大棚獎補政策。對于經營主體自有資金投資新建5畝以上單體雙層鋼架大棚的,按6000元/畝予以一次性獎補(大棚獎補面積按540平方米折算為1畝計算)。

  3.單體單層鋼架大棚獎補政策。對于經營主體自有資金投資新建30畝(含)以上連片單體單層鋼架大棚的,且滿足規格(寬6m或8m、三縱、四卡、兩扇門、2個卷膜器)的按4000元/畝予以一次性獎補;不滿足規格要求的按3000元/畝予以一次性獎補(大棚獎補面積按540平方米折算為1畝計算)。

  (1)對于由已搭建幾個或十幾個棚的若干人員組成的專業合作社,基地新建連片大棚面積在30畝(含)以上的,按當年實際新建面積給予獎補。

  (2)對于鄉村振興項目、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的,連片大棚面積在30畝(含)以上的,獲得鄉村振興項目、村集體經濟項目等資金進行發展蔬菜產業的,經縣委組織部、縣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組織驗收后,且大棚物化,按自籌資金投入的大棚建設面積給予獎補。

  (3)對于原有連片大棚面積在30畝(含)以上的設施蔬菜基地擴建的,且擴建面積10畝(含)以上的,按當年實際擴建面積給予獎補。

  (4)對于原有連片大棚面積在30畝(含)以上的設施蔬菜基地鋼架大棚損壞后重新搭建的,且重建面積30畝(含)以上的,按當年實際重建面積給予獎補。

  4.冷庫設施建設獎補政策。對于獲得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的,按上級財政補助政策執行。對30畝以上連片大棚蔬菜基地,新建冷庫50立方米以上僅用于果蔬冷藏保鮮且未獲得上級項目建設資金的,按300元/立方米予以新建冷庫一次性獎補,獎補資金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于獲得鄉村振興項目、村集體經濟項目等資金的,不再予以獎補。

  5.蔬菜規模種植獎補政策。

  (1)對往年獲得獎補的經營主體種植30畝(含)以上連片大棚蔬菜且在崇注冊自主品牌和獲得“兩品一標”的,種植二茬以上按800元/畝予以獎補(若種植一茬按400元/畝予以獎補)。

  (2)對往年獲得獎補的經營主體種植30畝(含)以上連片大棚蔬菜僅有自主品牌的,種植二茬以上按500元/畝予以獎補(若種植一茬按250元/畝予以獎補)。

  (3)對往年獲得獎補的經營主體種植30畝(含)以上連片大棚蔬菜僅獲得有機產品轉換證或向農業主管部門申報綠色產品認證的,種植二茬以上按500元/畝予以獎補(若種植一茬按250元/畝予以獎補);無自主品牌和“兩品一標”的不予以獎補。

  (4)對經營主體種植30畝(含)以上連片大棚蔬菜的,種植蔬菜品種在獎補目錄之內的,按獎補品種實際面積予以獎補;種植葉菜類(上海青、小白菜、生菜、油麥菜、菠菜、等)、茭白、白蓮和食用菌(除羊肚菌外)等蔬菜品種不予以獎補。

  (5)為鼓勵當年發展蔬菜產業的經營主體,對于今年新增30畝(含)以上連片鋼架大棚且在崇注冊自主品牌的,當年種植二茬蔬菜(品種符合獎補目錄)按2000元/畝予以獎補,種植一茬按1500元/畝予以獎補。無自主品牌的,當年種植二茬蔬菜(品種符合獎補目錄)按1000元/畝予以獎補,種植一茬按500元/畝予以獎補。

  (6)對于30畝(含)以上連片大棚種植多年生蔬菜(蘆筍等品種)且在崇注冊自主品牌的和“兩品一標”的,當年種植按2000元/畝予以獎補;次年按1000元/畝予以獎補,第三年按500元/畝予以獎補。

  (7)對于種植100畝(含)以上連片露地冬瓜品種且在崇注冊自主品牌的,按400元/畝予以獎補;無自主品牌的,按200元/畝予以獎補。對于種植100畝(含)以上連片露地檳榔芋、茭白、紫薯、藠頭蔬菜品種且在崇注冊自主品牌的,按300元/畝予以獎補;無自主品牌的,按150元/畝予以獎補。露地種植多類品種,只獎補一類,品種就高不就低。

  (8)對于連片100畝(含)以上“冬閑田”種植西蘭花的,按200元/畝予以獎補。

  (9)露地和“冬閑田”種植品種密度必須達到:冬瓜600-620株/畝,檳榔芋1400-1500株/畝,紫薯3200-3500株/畝,茭白1500-1700株/畝,藠頭6000-7000株/畝,西蘭花2600-3000株/畝;未達到相應密度的不予以獎補。

  6.蔬菜育苗育種獎補政策。對于具有育苗育種功能的.經營主體(除自育自種外),育苗(實生苗)在100萬株以上(“冬閑田”西蘭花育苗除外),經核實后,給予適當獎補,每個經營主體最高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

  7.產業風險理賠獎補政策。縣財政安排200萬元設立蔬菜生產和銷售風險補貼基金,專項用于蔬菜種植、鋼架大棚和價格指數保險;如遇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由受保公司按投保合同予以理賠。

  8.產業發展保障獎補政策。縣財政安排200萬元設立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蔬菜產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設備推廣、技術推廣培訓、產品展示和產品推介、實用技術人才引進、聘請蔬菜種植能人、聘請第三方、總結表彰及工作經費等。

  9.金融融資扶持獎補政策。對種植面積在30畝(含)以上大棚的或100畝(含)以上露地蔬菜的享受“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時,按當年的政策予以貼息。對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影響力大的龍頭公司,采取“一事一議”政策予以貼息。

  10.招大引強產業獎補政策。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或專業合作社來崇,從事蔬菜育苗育種、試驗、示范推廣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采取“一事一議”政策予以獎補。

  (四)獎補程序

  獎補流程包括:技術服務、申請驗收、核實公示等流程。具體如下:

  1.由經營主體將蔬菜種植品種、規模等告知所在鄉(鎮),由各鄉(鎮)會同縣農業農村局對蔬菜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2.在蔬菜生長盛產期,經營主體向所在鄉(鎮)提出獎補申請并附相關材料,鄉(鎮)安排專人現場檢查,通知經營主體填寫補助申請表和承諾書,經鄉(鎮)政府審核匯總上報縣農業農村局。

  3.縣農業農村局匯總相關材料后,聘請第三方對經營主體的種植面積、方式和產品質量等進行復核,根據核實結果擬定給予經營主體的補助資金,并在鄉(鎮)和媒體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無異議后,經縣領導小組同意,報縣政府審批下達獎補資金。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副書記唐津同志為組長,縣政府副縣長夏給平同志為副組長,縣紀委縣監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局、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審計局、各鄉(鎮)等為成員的崇仁縣蔬菜產業發展獎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肖志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江志高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同時,各鄉(鎮)也要相應成立蔬菜產業發展獎補工作領導小組。

  二是強化宣傳指導。縣農業農村局要加強政策宣傳,深入村組、企業、合作社等地開展政策宣傳,并廣泛報道典型經驗,推介品牌,吸引本土人員回鄉種菜創業。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市場信息預警預報和蔬菜產銷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的經營活動,穩定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市場預期。

  三是強化技術支撐。縣農業農村局要負責組建專業技術指導隊伍,依托鄉(鎮)農業技術人員,健全技術服務網絡,加強對致富帶頭人、農戶等“點對點”的技術培訓,并通過駐村摸底、到村宣傳、組織菜農參觀學習等方式,加強不同地方之間的交流,切實提升蔬菜生產水平。

  四是強化監管力度。各鄉(鎮)要切實加強蔬菜產業發展檢查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縣紀委縣監委、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等要開展專項檢查,切實加強獎補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同時,縣農業農村局要組織專門力量對獎補資金情況進行不定期巡查,對發現套報或多報獎補資金的,一律追回獎補款,并視情節嚴重處以獎補款的1-3倍罰款和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5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解決當前我縣飲用水質量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預防和減少流行疾病的發生,根據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縣政府決定從月下旬至月底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飲用水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通過對我縣飲用水企業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飲用水生產加工和銷售全過程監督鏈條,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把我縣飲用水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重點單位和重點區域

  重點單位:全縣飲用水生產企業、無證小作坊生產加工企業和飲用水經營單位。

  重點區域: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飲用水生產比較集中的區域,無證生產問題突出的區域,以及制假售假屢打不絕、反復發生的區域。

  三、主要任務和工作目標

  一)飲用水生產企業質量安全整治。對無證飲用水生產企業和小作坊依法進行整治,嚴厲打擊無證生產、銷售飲用水等違法行為堅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等違法生產企業,嚴肅查處獲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和不能確保必備生產條件等違法行為全面推行飲用水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嚴格市場準入,組織開展強制檢驗和專項抽查,徹底解決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和城鄉結合部飲用水企業無證照生產加工的問題。

  二)流通領域飲用水質量安全整治。嚴格飲用水經營主體市場準入,落實產品質量市場準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項制度。加強對農村飲用水進貨渠道和市場管理,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查處無照經營等違法行為,徹底解決鄉鎮政府所在地及縣城內無照經營飲用水的問題建立飲用水進貨臺帳制度,徹底杜絕不合格飲用水流入市場。

  三)加強協調配合。縣質監、工商、公安、衛生、供電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迅速在全縣掀起飲用水專項整治高潮。要及時將專項整治工作情況以書面形式向縣專項整治活動辦公室匯報,以便及時掌握情況,解決問題,確保專項整治行動扎實推進。

  四、時間安排

  這次集中行動從xx月xx日開始,到月底結束,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排查摸底階段xx月xx日至月2日。通過全面排查,摸清我縣純凈水生產加工企業、加工作坊的底數。對純凈水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要登記造冊,做好分類,對不合格的企業下達責令停產通知書。

  二)集中整治階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有關部門要按照縣政府的`統一安排,認真開展整治工作。對無證飲用水企業責令停止生產。對有一定生產規模,經過整頓后能夠達到申證條件,并積極準備申證的企業,有關部門要積極對其進行指導,幫助企業改善生產條件。對生產規模小,生產場地和衛生條件差,不具備出廠檢驗能力的小作坊式的生產點,堅決依法取締。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加強組織領導,我縣成立了飲用水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副縣長左克昌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質監局局長任副組長,公安、工商、衛生、供電、水利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質監局,何萬英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也要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要根據本行動方案,提出具體的整治任務和目標各有關部門也要制定本部門、本行業的工作方案。要將專項整治的任務和責任逐級落實到鄉鎮、居委會,落實到機關、企業和經營門店。堅持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對飲用水質量安全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要為專項整治提供必要的人力、資金和技術裝備保障,同時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監督管理工作,統一指揮飲用水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建立監督管理責任制。這次專項整治工作不搞評比,但要組織驗收,對工作開展好的單位要進行表揚,對工作開展較差的單位要通報批評。對飲用水質量安全突出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或因此引發惡劣性事件的單位,要依紀依法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對在專項整治中失職瀆職、包庇縱容制假售假活動的單位、部門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要嚴肅查處。

  二)依法辦事,協同作戰。

  各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依照有關法律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從嚴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飲用水的違法行為要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對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按規定移送公安機關對制假售假重大違法行為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嚴懲。

  各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圍繞本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和重點,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銜接,建立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區域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嚴密的監管網絡。無論是牽頭部門還是配合部門,都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群策群力,積極工作,對重點產品、重點單位和重點區域,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聯合打擊查處。同時,積極探索治本之策,加快相關信息傳遞。

  三)積極宣傳,營造氛圍。

  要充分發揮電視、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專項整治成果,及時揭露曝光制售假劣飲用水的違法行為。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及時主動向新聞媒體提供信息,進一步宣傳我縣在狠抓飲用水質量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完善舉報投訴制度,廣泛發動和正確引導公眾參與,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注飲用水安全整治的良好輿論氛圍。專項整治期間,有關部門要及時召開聯席會議,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有關問題。

  四)加強信息溝通,確保信息暢通。

  專項整治行動期間,縣政府將加強對整治行動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工作,隨時通報各單位工作進展情況。各有關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報送工作,每周至少報送一次動態信息,每月報送一次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重要信息做到隨時報送。各有關單位要于月2日前將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報送縣飲用水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6

  指導思想

  突出“名優特新”發展綠色優質蔬菜。突出規模優勢,以設施種菜為主。以規模種植為重點。提高經濟效益,推動我縣蔬菜生產上臺階,推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促進農民增收。

  規劃內容

  小拱棚4000畝。蔬菜種植面積8400畝,三年計劃建成大拱棚1200座(畝)日光溫室50座。地膜菜3200畝。發展山地大蔥12000畝,產量3.06萬噸,產值3100萬元,人均收入1614元。

  重點工作

  1、搞好規劃。科學規劃。確定種植適宜片帶。西部川區為大蔥、黃瓜、茄子種植區,規劃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形。東部為芹菜、辣椒種植區,中部為甘蘭、白菜、西紅柿種植區。

  2、資金籌集。按照“縣投、鄉補、群眾籌”原則。各自立項,資金是設施蔬菜生產最大制約因素。建議發改、財政、科技、農牧、水務、農綜、扶貧等部門按照各自業務特點。歸口扶持,整合項目資源,確保大棚建設順利進行。

  3、保證質量。從水泥預制件和棚膜購置、打墻等工作要嚴把質量關。誰建棚誰把關”共同監督,大棚建設中。做到誰購料誰負責。確保施工質量。

  4、品種引進。縣上把蔬菜優良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當作重要工作來抓。引進蔬菜、大蔥良種,優質良種是蔬菜發展的'關鍵。通過外出考察、網上查詢等方法。達到高產優質高效。

  保證措施

  1、加強領導。涉及面廣。建議縣上成立四郎河川區開發領導小組,川區蔬菜開展是一項綜合工程。工作量大。為了搞好此項工作。由分管縣長任組長,有關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具體負責川區開發的有關事宜,相關鄉鎮、村組也要成立相應組織,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2、靠實責任。縣、鄉相關部門要明確任務。定期考核,為了把川區開發工作落到實處。各負其責。要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技術人員長年抓,關鍵環節共同抓的長效機制,齊抓共管,抓出成效。

  3、技術培訓。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提高菜農素質是蔬菜產業開發的基礎。技術部門要采取各種形式。開展行之有效技術培訓工作,每年舉辦2期,每期500人(次)每戶培訓一名實用種菜技術能手,全面提高我縣蔬菜生產管理水平。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7

  為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提升蔬菜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水平,根據《關于印發20xx年上海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滬鄉村振興辦〔20xx〕3號)和《關于加強20xx年市對區“三農”和“基本農田生態補償”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滬農委〔20xx〕59號)的要求,結合本區蔬菜生產實際,現制定20xx年蔬菜綠色高質量發展暨綠色標準生產實施方案。

  一、實施目標

  在本區主要蔬菜核心基地推廣綠色防控,推廣水肥一體化,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等項目,實現“兩減兩提”目標,“兩減”:20xx年,化學農藥較上年減少5%、化學肥料較上年減少5%。“兩提”:一是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蔬菜綠色食品認證率不斷提高;二是土壤質量不斷提升,保護地設施菜田土壤退化問題地到有效改善。

  二、任務內容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的主要任務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不斷提高菜田土壤質量和生態安全,不斷提高蔬菜質量,不斷提高菜田的綜合生產能力。

  (一)推廣蔬菜“三誘一網+地膜地布”等綠色防控技術9000畝

  根據本區蔬菜生產實際,重點推廣應用太陽能殺蟲燈、誘蟲色板、性誘劑、防蟲網、降解地膜、園藝地布等理化誘殺技術,減少蔬菜病蟲害發生的基數,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數量,為蔬菜綠色生產提供源頭保障,完成蔬菜綠色防控技術推廣9000畝。

  (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800畝次

  選擇有水肥一體化專用設備的基地,通過選用適合不同蔬菜品種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等高效緩釋肥,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達到節水減工降本,完成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800畝次。

  (三)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1800畝次

  根據本區蔬菜生產實際,重點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通過增施生物炭不斷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單位面積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續生產能力,保護生態安全,促進蔬菜正常生長和改善蔬菜品質。實施推廣生物炭土壤修復改良與修復技術1800畝次。

  (四)打造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9000畝

  按照產地環境良好、經營主體誠信、品種面積保證、栽培模式生態、檔案記錄齊全、產品質量安全、長效對接順暢的要求,推進綠葉菜種植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全面應用綠色高效生態栽培技術,確保地產綠葉菜自給率穩定在85%左右,完成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9000畝建設。緊密結合蔬菜標準園長效管理、蔬菜綠色防控推廣應用,將任務分解至各相關街鎮,并納入年終“三農”考核。

  (五)啟動1個蔬菜保護鎮建設

  由練塘鎮人民政府編制蔬菜保護鎮農業專項規劃,以練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建設主體,對全鎮茭白、蔬菜實施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

  三、資金使用方向和補貼標準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實行財政補貼方式,主要支持綠色防控技術、生物炭和水溶性肥料等推廣補貼和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建設及蔬菜保護鎮建設補助。

  (一)推廣“三誘一網+地膜地布”綠色防控技術。建設蔬菜綠色防控基地9000畝,平均每畝補貼300元,安排補貼資金270萬元,實行物化補貼方式。重點推廣誘蟲板、殺蟲燈燈誘、誘劑引誘、防蟲網技術、降解地膜、地布覆蓋技術等。

  (二)推廣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模式裝置或水溶肥800畝次。平均每畝補貼240元,安排補貼資金19.2萬元,實行物化補貼方式,主要用于購買水溶肥料,具體肥料種類及使用方法按市級農業技術部門推薦使用。

  (三)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1800畝次。按全年每畝重復使用2次,平均每畝次補貼500元,安排補貼資金90萬元,實行物化補貼方式。參照《20xx年上海市設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關鍵技術》(滬農技〔20xx〕17號)執行。

  (四)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不少于9000畝。推廣應用生態栽培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開展標準園長效管理考核,確保實現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產品質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按照考核結果給予250-350元/畝的補助,擬安排補貼資金270萬元。

  (五)蔬菜保護鎮建設是指根據《關于推進本市蔬菜生產保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保護鎮編制農業專項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大農業設施裝備建設,推進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強化蔬菜產銷順暢對接,安排補助資金為300萬元。

  以上項目共計安排財政補貼資金949.20萬元,按照實際采購金額和考核補貼情況按實結算,補貼資金在20xx年市對區“三農”和“基本農田生態補償”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中統籌安排。

  四、實施期限和進度安排

  實施期限:20xx年3月—20xx年12月。

  進度安排:20xx年3月:按照專項清單制定本區的工作方案,確定實施應用基地及實施面積。

  20xx年4—10月:落實任務,并組織開展實施和安排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組織實施,確保各項技術落實到位。同時做好監督核查工作,確保技術使用準確到位。

  20xx年11—12月:做好材料收集準備和項目總結,迎接項目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分工。依據工作方案要求,由青浦區農業農村委牽頭,種養業科和區蔬菜站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技術指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落實好示范推廣基地,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二)加強指導,擴大推廣應用范圍。建立基地聯絡員制度,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及服務。成立4個技術指導小組,每個小組對接4個實施基地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指導與服務,落實好各項關鍵技術,幫助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確保技術措施到位。各實施主體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開展工作。

  (三)嚴格項目管理,強化監督考核。項目實施中涉及貨物和材料的采購由區蔬菜站統一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實施,并分發至實施單位;涉及資金補貼的,根據考核結果,通過財政集中支付方式撥付至實施單位。各實施單位要將相關工作信息及時上傳上海市蔬菜生產管理信息系統。

  (四)做好宣傳引導,營造工作氛圍。依托技術培訓、現場示范展示等手段,開展宣傳。通過總結典型經驗,樹立一批示范樣板,引導各蔬菜生產基地積極主動實施蔬菜綠色生產,促進全區蔬菜水平高質量發展。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18

  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我市實施意見,全面提升本市蔬菜綠色發展水平,根據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20xx年上海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滬鄉村振興辦〔20xx〕3號)和市農業農村委、市財政局《關于加強20xx年市對區“三農”和“基本農田生態補償”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滬農委〔20xx〕59號)要求,結合上海蔬菜生產實際,現制定20xx年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施目標

  通過項目實施,本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實現“兩減兩提”目標(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質和土壤質量)。“兩減”:20xx年,化學農藥較上年減少5%、化學肥料用量較上年減少5%。“二提”:一是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蔬菜綠色食品認證率不斷提高;二是土壤質量不斷提升,保護地設施菜田土壤退化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二、任務內容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的主要任務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不斷提高菜田土壤質量和生態安全,不斷提高蔬菜質量,不斷提高菜田的綜合生產能力。

  (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10萬畝。推廣光誘、食誘、性誘以及防蟲網“四誘一網”等物理、生物防治集成技術,減少蔬菜病蟲害發生的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數量。

  (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萬畝次。組織開展設施菜田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設備、新產品試驗示范,集成示范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水溶肥等高效緩釋肥,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

  (三)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2萬畝次。通過增施生物炭,不斷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單位面積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續生產能力,促進蔬菜正常生長和改善蔬菜品質。

  (四)打造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5萬畝。按照產地環境良好、經營主體誠信、品種面積保證、栽培模式生態、檔案記錄齊全、產品質量安全、長效對接順暢的要求,推進綠葉菜種植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全面應用綠色高效生態栽培技術,確保地產綠葉菜自給率穩定在85%左右。

  (五)啟動5個蔬菜保護鎮建設。開展保護鎮農業專項規劃編制,促進蔬菜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

  三、實施區域和單位

  聚焦蔬菜生產保護區,尤其是蔬菜保護鎮,實施基地一般是已納入上海市種植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監管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支持已獲綠色食品認證的綠葉菜生產基地。

  四、資金使用方向和補貼標準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采用財政補貼方式,由各區根據實際安排資金,主要用于綠色防控技術、生物炭和水溶性肥料等推廣補貼以及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建設、蔬菜保護鎮建設補助。其中:

  (一)綠色防控技術包括(黃藍板)技術、殺蟲燈技術、性誘劑技術、食誘劑技術、防蟲網技術、地布覆蓋技術等。相關技術按市農業技術部門制定的有關規范實施,每畝補貼建議不超過300元。

  (二)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在菜田中推廣使用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模式、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模式、比例注肥泵+噴灌模式等技術模式,通過水肥一體化專用設備,選用適合不同蔬菜品種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種類進行追肥。水溶肥種類及使用方法按市級農業技術部門推薦使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240元。

  (三)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是指在菜田里施用生物炭,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陽離子交換量和有機質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作物生長,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具有明顯的改良作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500元。

  (四)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是指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生態栽培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等,確保實現綠葉菜規模化生產基地產品質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每基地補助建議不超過1000元/畝。

  (五)蔬菜保護鎮建設是指根據《關于推進本市蔬菜生產保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保護鎮編制農業專項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大農業設施裝備建設,推進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強化蔬菜產銷順暢對接。每鎮補助資金建議不少于300萬元。

  五、任務清單

  xx

  六、實施主體和期限

  實施主體:xx

  實施期限: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七、有關要求

  1.抓緊編制方案。該項工作采用專項加任務清單的方式,由各實施區和實施單位根據任務清單和項目要求編制項目工作方案并擇優遴選實施基地,工作方案在20xx年4月10日前向市農業農村委報備。

  2.積極落實資金。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相關扶持資金可在市對區均衡性轉移支付中列支。各區要主動與財政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和統籌整合相關資金,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資金保障。

  3.加強技術指導。建立技術指導員聯系制度,對接實施基地,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落實好綠色標準化生產各項關鍵技術,幫助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確保技術措施到位。

  4.強化監督考核。要建立嚴格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相關財政紀律,確保專款專用。相關工作信息要及時上傳上海市種植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市農業農村委會同市財政局不定期對各區和相關單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5.做好宣傳引導。積極開展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宣傳活動,依托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展系列報道,樹立一批示范典型,促進全市蔬菜綠色生產、土壤質量提升。

【金融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蔬菜產業發展方案12-24

蔬菜產業發展方案(15篇)03-13

蔬菜產業發展方案15篇03-13

蔬菜產業發展方案通用15篇03-13

村級蔬菜產業發展方案范文(精選21篇)12-26

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4-11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5-09

蔬菜產業調查報告03-26

旅游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