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貧富差距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貧富差距調查報告
中國貧富差距的社會調查報告
摘要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來大,也成為了國家和國民關注的焦點。貧富差距似乎是每個國家的常態,但是它帶來的各個后果和影響也在困擾著每個國家,如何有效的減少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一個政府需要去全力解決的難題。
調查背景
在新時代的今天,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很嚴重,而且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中國官方統計顯示:中國城市人口最富裕的10%現今擁有城市45%的財富,而最貧窮的10%人口只擁有1.4%的財富。中共中央黨校的報紙報導說,貧富差距已經達到“黃色”警告線,在5年之內可能達到“紅色”危險點。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并采取響應的措施有效解決或緩解這一現狀。
一、貧富差距的含義
貧富差距是指由于各個社會成員所處的具體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環境不同,而形成的實際占有社會財富的差距。它表現為一定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經濟學家們通常用基尼指數(基尼指數: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來表現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財富分配狀況。這個指數在零和一之間,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反之亦然。貧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兩部分。前者主要屬于經濟問題;后者用個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養、知識產權、社會知名度等來表示,通過一定時期各種社會關系諸如個人的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狀況等的綜合反映,主要屬于社會問題。
二、中國當今貧富差距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綜合各類居民收入來看,基尼系數越過警戒線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基尼系數已跨過0.4,達到了0.47(200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總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額僅為4.7%,而總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總收入的份額高達50%。突出表現在收入份額差距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東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過大、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等方面。一方面,人均GDP排名世界140多位的中國內地,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上海曾出現過的一套房子賣到了1。15億元的天價。40多萬元一桌的黃金宴也在西安和深圳、廣州紛紛登場。標價1188萬的賓利轎車,在中國的銷量世界第一。從1993年始,中國取代了美國,成為全球進口法國高檔葡萄酒的頭號市場,年消費16000瓶。瑞士產的世界最貴的一款手表---寶帕表,標價600多萬元,被北京人買走。世界任何品牌的名煙、名表、名酒、名牌服裝、名車、名牌化妝品和高檔珠寶鉆石在中國的銷路都極好。中國大城市娛樂場所的豪華程度和消費水平絕不次于東京、巴黎、倫敦和紐約。美國高盛公司發表報告認為,2003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速世界第一,預計10年后規模居全球第二,擁有世界最大的客戶群。另一方面在貴州、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的貧困地區,筆者親眼看到十幾歲的女孩子沒有衣服穿;看到寒冷的冬天全家人蓋一床破爛不堪的被子;看到無錢治病而凄慘死在家中的老人;;看到乞丐被城里的狗咬傷后回家等死的無奈和悲涼一方面當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人們把打高爾夫、買別墅、購轎車、去國外度假作為主要談話內容時,另一方面,中國的相當的一部分人,他們主要生活在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時常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為了活命,有些人甚至以無節制地賣的血來換取一點微薄的收入,成為"職業者"。他們渴望脫貧,渴望改變現狀,渴望獲得豐衣足食的生活。
三、對當前貧富差距現象的原因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展我國經濟,片面地強調效率問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對外優惠政策,同時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種程度上拉大了我國的貧富差距水平。
(一)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
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鉆營,非法、違法經營和權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后。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由于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三)稅收制度的不合理
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里,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并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目前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對于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四)不平等競爭的存在
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五)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一些人鉆了法律的空子,為了致富而不擇手段。很多人通過各種非法手段“剝削”,大量侵吞公有財產,在短時間內暴富,使中國在短短的20年內產生了很大的貧富差距。因為頻繁的對外交易和國際資金流動極大地便利了違法致富的資金出逃,而且這種頻繁的對外經濟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機會。最典型的例子是為了推行所謂的走出去戰略而讓私人以私營公司名義用國家資金在國外注冊企業,這極大地方便了許多見利忘義之徒侵吞國有財產——在國外注冊私營企業的老板可以翻臉不認帳,不承認國家在自己注冊企業中所擁有的財產,而中國政府甚至連向外國政府控告這種人的法律依據都沒有。
(六)教育和醫療支出拉大貧富差距
在調查中,城市、小城鎮、農村的貧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窮是因為“有孩子要讀書”。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擁有就學階段孩子的農村家庭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鎮家庭中,這個比重也分別達到了25.9%和23.3%。同時,醫療費用成為貧困居民的第二大負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銷在7000多元錢,而全國農民的純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說一場大病就會讓一個家庭陷入困境。(七)腐敗也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因此,要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除了健全稅收制度、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和社會轉移支付制度以及打破經濟領域的壟斷經營之外,還必須切實采取措施,真正遏制官員腐敗現象!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黨和政府已經認識到了貧富差距的嚴重性。200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四、貧富懸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從當前我國貧富差距問題的現狀來看,雖說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尚未達到兩極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甚至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和安全。
(一)貧富差距拉大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其消極作用十分明顯。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可供分配的社會財富相當有限的國家,一部分人的暴富,很可能導致其他人的收入低下和貧困。同時,巨大的財富差距會使人們的心理天平難以平衡,相當一部分人處于失衡、不安、疑惑之中,造成不滿情緒的滋生和蔓延。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引導、解決,那么在一定條件下,就有可能引發社會震蕩和沖突,危及社會穩定與安全。這是關系到我國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動搖了誠實勞動的思想“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人民目睹了太多的非法致富、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當權者很難從現實中用誠實勞動的高尚思想教育人民并要求他們效仿。當一個國家的民眾開始在思想上與行動上藐視和不相信誠實勞動,引發的后果將是毀滅性的。
2、民眾不滿情緒的日益積累
貧富懸殊的兩極社會的直接后果是社會沖突和對抗的發生,特別是底層社會對于上層社會的敵視和反抗。改革以前,中國居民生活水平不高,低收入的底層社會與上層社會的分化并不明顯。改革開放后,由于利益的分化,個人財富占有差距的拉大,在社會出現新暴富階層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比較龐大的貧困層,底層社會由兩種情況構成,一種
是長期以來的貧困層,如中國西南、西北集中聯片貧困地區的貧困層,另一種是近年社會變革中產生的新貧困層,如下崗職工、困難企業的職工以及由流動人口組成的城市底層社會等。如前所述,由城市失業下崗工人組成的貧困層是從中層、中上層跌落到底層來的,因此,他們有很大的失落感。流動人口中的底層社會,也往往是違法犯罪的大本營。近年來的社會緊張程度可以從犯罪率的不斷上升、重大刑事案件的經常發生之中略見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多數人對分配不公的抱怨主要是對致富方式的不滿,而不是對貧富分層的不滿,所以獨具中國特色的民間“仇富”情緒很強烈。
3、社會結構的分化
改革十余年來,社會各階層獲利的程度不一樣,由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階層。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利益結構和分層結構之下,已經開始形成“社會分化的動力系統”,在這個動力系統的推動之下,在未來的若干年中,社會階層將會呈進一步分化的趨勢,并由此構成中國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嚴峻問題。
(1)暴富階層。他們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這個集團包括私營企業主、精英集團、企業承包人、*腐敗暴富起來的干部、涉外企業經營管理層以及各類的明星、經紀人等。目前,在暴富階層中,資產在一個億以上的已不在少數。
(2)普通受益階層。這個階層人數眾多,構成復雜。主要由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干部等構成。普通受益階層是中國改革最主要的社會基礎。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群體本身的分化也是明顯的,從而使得改革的社會基礎發生明顯的變化。
(3)被剝奪階層。改革十余年來,從絕對生活水平上看絕大多數人都有上升。但如果從相對的角度看,則有相當多的人生活上遇到困難。目前最突出的是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一些山區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貧苦農民,還包括眾多的少數民族居民,還有農民和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職工。改革以前,國有企業的職位,是人們追求和向往的工作,而今卻一落千丈。近年的的調查證明,有很大一批不景氣國有企業職工,認為自己收入與地位下降,產生了嚴重的被剝奪感與失落感。這個階層存在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由上述可見,中國的階層利益分化,主要表現在暴富階層與被剝奪階層之間的分化。目前,更令我們關注的是城市中的暴富階層與城市失業下崗職工之間的分化。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群眾的保守情緒開始在利益受損的階層中蔓延。
(二)相對來說,在收入比較穩定、收入差距不會持續擴大的情況下,社會就比較穩定,沒有特別嚴重的社會沖突,可以繼續保持增長。反之,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會不斷擴大矛盾,最終導致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況。貧富差別并非都是壞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貧富差別,對我們的社會是必須的,是有益的和健康的。它既是一種激勵機制,又體現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由于人的個體天生就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勢必然會反映在收入的分配上。我們甚至不能想像,完全沒有了貧富差別的社會,會是個什么樣子?蓡栴}是,怎樣確定和保持“一定程度”的貧富差別,即適度的貧富差別?如果不控制好這個“度”,以致使貧富差別過大,(過大過小對我們的社會都是一場災難)那也會導致對社會公平的破壞。從而引發一種強烈的仇富心理,以及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沖動,會引發動亂和暴力,那將會危及整個社會的安定和健康發展。
五、縮小貧富差距的措施
現在我國所面臨的現狀就是社會的貧富差距在不斷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遏制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盡快構建一個完備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已成為當前中國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首先,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就業機構的調整。從目前來看,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消除城鄉之間在居住、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稅收、財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導農村富足勞動力有序轉移。為此,應大力實行戶籍制度改
革,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徹底消除城鄉壁壘,疏通人口城鎮化的渠道。同時,要優先發展金融業、電信業、保險業等與農村工業發展有較大關聯的第三產業,為小城鎮建設服務。
其次,貫徹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生產力。一是理順收入分配體制,縮小居民個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改造,加快城市化進程,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要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根本改造,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改造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農業,用社會化的生產組織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三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西部地區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工作。
再者,完善社會主義保障體系,保持社會穩定。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和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農村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制度,以促進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最后,加強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稅收杠桿調節個人收入。主要是征收個人所得稅;征收居民財產征稅,在原有房產稅、車輛使用稅、契稅的基礎上,增加不動產稅、土地稅;征收商品稅,納稅人可將稅賦轉嫁給商品的購買者,直至最終消費者,尤其是個人高消費者;征收遺產稅。二是改革工資制度,縮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訂扶貧性質的區域經濟政策,實行城鄉平衡發展戰略。支持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持城鄉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為城鄉居民提供追求自身發展的同等機會和條件。
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就此問題我們必須進行深入思考,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遏制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構建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
【中國貧富差距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2024中國貧富差距調查報告06-07
中國霧霾調查報告06-20
中國移動調查報告08-28
中國青少年上網調查報告10-15
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08-09
中國農村調查報告09-26
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10-02
中國春節調查報告09-10
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09-27
中國投資者調查報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