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希望了解某個事件或情況時,我們需要帶著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最后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寫進調查報告。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1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施城鎮化戰略,提高城鎮化水平是優化城鄉結構、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新世紀我國城鄉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xx鎮按照省、市、縣關于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部署,著力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在小城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二、三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實現了鎮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協調推進。
一、小城鎮建設現狀
xx小城鎮建設起步早,發展快,成效較大。1998年xx鎮承辦了全省精神文明現場會,同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建設先進單位,列全區第十五位。1999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單位,是全省百強鄉鎮之一。特別是近幾年,x鎮把小城鎮建設作為開拓農村市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切入點,堅持大觀念、大視角、大動作的原則,多元投入,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小城鎮規模明顯擴大,功能不斷增強。
1、突出了基礎設施建設。x鎮堅持立足長遠,夯實基礎,穩步發展的原則,采取向上爭取一些、自籌解決一些的辦法廣籌資金,全面改善了小城鎮交通、通訊、給排水等基礎設施。一是加強道路建設。結合中心路商貿飲食服務一條街建設,投資159萬元修建了1.5公里的白色路面,完成了主街兩側給排水等配套設施,安裝路燈40盞,鋪設人行道3公里,極大改善了交通條件;向上爭取政策性資金100萬元,新建了西環路1.64公里的白色路面,為減輕中心路的交通壓力和拓寬鎮內商業開發空間奠定了基礎。拓寬了東西兩條大街,整修巷道73條,鎮內道路全部實現了砂石化,徹底改變了過去車難行、人難走的狀況。二是加強給排水建設。全鎮投資60萬元,修筑地下排水管道1200多延長米;投資8.5萬元,鋪設自來水管線7.4萬延長米,入戶率達到100 %。三是加強通訊、有線電視設施建設。投資90萬元,新上了光纜程控電話,安裝電話3041門,入戶率達到60 %,方便了信息交流,活躍了鎮域經濟。此外還突出了主街兩側的樓房開發,引進外地開發商在中心路兩側開發商服用房4處,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總投資達470萬元。
2、發展立足于專業性。利用xx鎮的地緣、物緣、人緣優勢,大力建設專業市場、專業村屯。一是完善了綜合市場的功能。按照“擴規模、上檔次、增功能”的原則,著力對已有的輕工市場、大牲畜交易市場、糧食批發市場進行改造。投資200萬元新建了半封閉式農貿綜合市場,市場內環境整潔,配套設施齊全,為農副產品流通創造了條件,使輻射功能大大增強。與此同時,不斷完善鎮村大集,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突出了特色專業市場的建設。為了盡快變大蒜、大牲畜等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財政優勢,我們著力在發展特色專業市場上作文章。全鎮共發展大牲畜交易市場、輕工市場、糧食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5處。其中,投資22萬元興建的占地1140平方米、全區最大、設施最全的半封閉式大牲畜交易市場,每集成交大牲畜都在1300頭(匹)以上,成交額在35萬元以上,吸引了山東、遼寧、吉林、內蒙古等地客商前來交易。在專業市場的帶動下,xx鎮的畜牧業迅猛發展,全鎮大牲畜飼養量達到1100余頭(只),專門從事畜禽運輸的車輛就達50多臺。三是帶動了專業村屯的發展。全鎮已發展大蒜專業村屯10個,現有大蒜種植面積5000余畝,年產大蒜458萬斤,蒜苔115萬斤,僅此一項農民人均純增收700元。專業市場的發展也帶動了其它資源型產業發展。全鎮有草柳編加工廠2個,有xx等5個草柳編專業村,75 %以上村民都在從事草柳編加工,人均純增收4000元以上。
3、建設突出牽動性。xx鎮是全縣水稻主產鄉鎮之一,年產水稻4.6萬噸。本著“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1998年建起一處占地2萬平方米、可容納30多個業戶的精潔米加工小區,變粗加工為精深加工,創自己的品牌,提高糧食附加值。在兩個月時間內小區入戶就達25戶,建筑面積達2200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260萬元,業戶擁有流動資金150萬元,日加工能力在3萬斤以上,年加工量10萬多噸,銷售收入可達4500萬元,每戶利潤都在7—15萬元以上,年創稅費15萬元,該小區輻射周邊3個市縣、10多個鄉鎮。對稻米加工小區我們制定了優惠政策,規定除稅金和工商管理費以外的費用一律免收,并在土地、城建等方面優先審批。鎮政府還拿出10萬元資金修建了小區內道路,小區的交通狀況明顯改善。今年,為適應市場需求,入區業戶又全部對設備進行了改造,更換成了能夠加工精潔米的新型設備,市場競爭能力大大增強。我們還以現有加工小區為依托,組建了xx精潔米加工集團,統一注冊品牌,統一銷售,并以這個集團為龍頭,將xxx等相鄰的水稻主產鄉鎮組織起來,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加工銷售,從而擴大了規模,牽動了全縣水稻產業發展。在小區的帶動下,xx鎮加工業、養殖業、餐飲服務業、個體運輸業都呈蓬勃發展之勢,吸納了更多的富余人員,呈現了“一業興、百業旺”之勢。與此同時,積極引導農業戶、個體私營業戶向小城鎮集中,從擴大內需、增加消費上刺激個體私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目前,全鎮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310戶,實現稅金105萬元,占財政收入的35 %。
4、規劃體現長遠性。規劃是建設的先導,搞好規劃至關重要。要加速村鎮建設必須以小城鎮為重點對鎮、村、屯進行科學統籌規劃,并把村鎮規劃納入全鎮總體規劃之中,形成有機結合、梯次推進的發展體系。為此,在規劃建設上,從適應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立足于村鎮建設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同步發展,著眼于歷史、現實、未來的有機結合,我們請縣建設局的專業技術人員精心設計,構劃了xx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確立了建設梯次結構衛星集鎮發展體系的總體目標,并堅持以道路為框架,內部構建棋盤式網絡,三條環路貫通的小城鎮總體規劃,拉動鎮域經濟發展。按照小城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結合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從大市場、大流通、產業化的.角度出發,積極搞好產業規劃,加強了對主導產業、產業結構、勞動力結構的分析,確定了發展方向。并根據我鎮的自然資源優勢、地理位置、人文景觀,科學編制小城鎮規劃,力求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設施布局合理,實現綜合利用小城鎮的不同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衛星城鎮體系,為加快重點小城鎮建設步伐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進行硬件建設的同時,還開展了集中整治市場、市容、交通秩序大會戰。使小城鎮的環境建設明顯改觀,較好地發揮了中心集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了鎮域經濟的發展步伐。小城鎮建設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4961萬元,財政收入實現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8元;人均住宅面積達到20平方米,鎮內電話入戶率達68 %,有線電視入率達86 %。
二、存在問題
幾年來,x鎮在小城鎮建設上確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1、部分居民認識不高。沒有認識到小城鎮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沒有認識到小城鎮是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及轉移剩余勞動力的載體,沒有認識到小城鎮是提高居民生產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少數居民在局部和整體利益處理上
不能顧全大局。
2、城鎮規劃起點較低。鎮內主街和次干道兩旁的居民住房雜亂無章,樣式和標準也是只看眼前,根本滿足不了長遠規劃的要求,嚴重制約著小城鎮建設遠景規劃的實施。
3、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現在只有一條成型主街,其它街道沒有下水,有的街道還是砂石路面。
4、公益建設十分薄弱。居民飲水質量差,沒有運動休閑場所,全鎮只有一個公廁。
5、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全鎮能夠拉動經濟發展的只有一個大米加工小區,而加工的副產品又成為影響環境的因素,其它資源的深加工沒有得到解決。
6、建設資金缺口較大。新形勢下,政府已無財力推進小城鎮建設,資金已成為制約城鎮發展的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三、強化小城鎮建設的工作措施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社會化系統工程,涉及資金、政策等諸多因素。為此,我們確立了今后一個時期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思想、遵循的原則、措施和目標。
指導思想:以帶動鎮域經濟實現跨躍式發展為中心,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投資環境為主攻方向,以建設現代化小城鎮和生態化小城鎮為目標,精心設計,科學規劃,多元齊上,加快建設,力爭把上集鎮率先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環境優雅、清新別致的文明鄉鎮。
遵循的原則:一是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的原則。二是堅持依靠群眾,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的原則。三是堅持政策引導,思想發動和行動調控多種機制一起上的原則。四是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
措施和目標:主要是搞好“五個突破”,
①以樓房開發為重點,在“形象工程”上搞突破。鎮內主街兩側要建標準化的樓房,達到50年不落后。力爭每年開發1萬平方米。各村隨著農房的改造,逐漸并屯,連片集中,建成標準一致的樣板街。
②以改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在道路、給排水設施建設上搞突破。在今年完成西環路白色路面修建的情況下,跑省進京積極爭取資金,使東西二道街及村間公路相應地變成白色或黑色路面,解決鎮內三條街的臟水滿溝、垃圾滿道問題。增設凈水設備,解決居民吃水質量差的問題。
③以加工業為重點,在龍頭企業發展上搞突破。在強化大米加工小區牽動作用的基礎上,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水稻的副產品(稻草、稻殼)加工問題。另外,圍鎮形成專業的蔬菜帶;針對畜牧業和大蒜等特色產業,建成生產和加工基地,力爭年底前建成脫毒種蒜栽培室。
④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在交易秩序上搞突破。現在,雖有大米銷售、大牲畜交易、農貿綜合和輕工市場,但從經濟發展和業戶生產經營的情況看,還存在著實際和要求間的差距,導致交易秩序混亂,沒有形成規范化的集中市場。通過近期努力,規范市場,逐步完善,建成標準化市場。
⑤以部門協調配合為重點,在強化管理上搞突破。在充分發揮交通、工商、防疫、市場管理中心、土地、鄉建等部門作用的同時,加大市容管理工作力度,增加人員,提高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責任感,把小城鎮建設和管理向專業化、程序化、正規化、法制化方向推進。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2
摘要: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興起,我國出現了“文化生態”的提法。借用生態學的方法從文化哲學的視角究文化的一個概念,它表述的是一種文化性質、存在狀態。而城鎮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依托,城鎮化建設是人口持續向城鎮集聚的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構建和諧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環境,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城鎮化建設中融入文化生態的理念從而帶動其發展,就得聯系實際、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本次調查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縣城避險搬遷建設為例進行探討分析從而提出綜合性建議和對策。
一、文化生態與城鎮化建設研究簡述
(一)文化生態的基本涵義
文化生態是一個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的嶄新概念。其涵義應該是指由構成文化系統的諸內、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態體系。文化生態是借用生態學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個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體一樣也具有生態的特征,文化體系作為類似于生態系統的一個體系而存在。就像任何一個生命體離不開其特定的生存環境、總是與其它生命體及各種生存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一樣。人類創造的每一種文化也是在與其它文化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交流互動中演化發展的。
(二)城鎮化建設的基本涵義
中國在城市化與城鎮化并舉的前提下,強調和突出了城鎮化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二元城鎮化結構。因此,對城鎮化的研究,有必要區別城市化與城鎮化的概念。
城鎮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產業在城市聚集,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使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城市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農村擴散,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向農村普及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urbanization”在字典里被直譯為“城市化”、“都市化”,國內關于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過程,我國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的城市化與國外的城市化或者與大多數意義下的城市化不同,中國必須注重發展小城鎮,為了凸顯與外國的差異性,有一位學者把中國的“urbanization”翻譯為“城鎮化”,中國的“城市化”稱為“城鎮化”且被官方采納。
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能夠有效增強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能力、能夠帶動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二、文化生態視角下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城鎮化建設的存在的問題總結
(一)文化生態認知度不高,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生態意識缺乏
(二)文化生態工作開展缺乏專業人才
根據上述調查發現,五峰百姓成老年化趨勢,即文化人才同樣處于老年化趨勢當中。百姓學歷普遍偏低,可用人才隊伍不夠壯大。除了經費和設施問題,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缺乏一支專業水平較高的社區文化管理和組織人才隊伍。社區文化處于一種自發狀態,主要靠一些愛好文藝的熱心居民,尤其是離退休居民在維持。社區文化管理和組織隊伍人才匱乏,缺乏懂文化、有經驗的社會文化工作者,缺乏整體策劃安排,活動凌亂粗糙。
(三)文化生態下的城鎮化建設參與力度不高
三、文化生態視角下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城鎮化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規劃力度,高度融入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生態意識
需要加大挖掘文化元素力度,把握其中標志性的特點,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整體在推進過程中將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融合,構建文化生態氛圍需要進行物質硬件文化的同時又要把我精神文化的建設,物質硬件設施如廣場、民居民樓、圖書館、博物館等都應將文化生態元素融其中,精神文化如培養居民道德意識、灌輸文學藝術理念并深化教育科學文化知識,在城鎮化建設中規劃一條針對對學校、圖書館等引進文獻和相關書籍等教育資源。除此之外,在吸納國內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注意摒棄糟粕的、不利的`、具有威脅性的外來文化[5]。
(二)著力規劃城鎮化建設頂層設計
文化建設中的“頂層設計”,就是要宏觀理清和梳理文化生態元素的同時,微觀上具體的把握融入的可行性。根據上述對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生態元素的相關梳理和整合,具體落入到實踐提出以下建設意見:
1、建設文化生態園。茶文化的融入是新縣城定位“生態、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茶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才能達到定位目標。比如:以漁洋河為城市生命軸線,打造生態走廊。河道邊坡堤岸治理以休閑式、娛樂式為主題,涉及緩坡臺階堤岸邊,兩岸設計人行道、綠化帶,部分區域設計車行道。
2、建設文化活動站。通過文化休閑,人的肉體和精神世界都能夠徹底放松,將民俗文化融入加以渲染加工,打造成生動的、觀賞性極強的文藝演出,編制帶有民俗故事性的文藝匯演供人觀賞,同樣,作為旅游休閑,將可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3、挖掘文化元素開發旅游項目促進縣城經濟建設。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既是為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資源依托,更是為了讓這些凝聚著少數民族智慧的資源得以傳承。
(三)加強居民文化生態意識,提高城鎮化建設參與力度
良好的宣傳往往可有效地帶動群眾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政府要避免出現“剃頭擔子一頭熱”的局面。通過報紙、廣播、書籍等媒介工具加大宣傳文化生態投入城鎮化建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時宣傳報道在文化生態下的城鎮化建設中的思路方案、實時動態和新經驗,使文化生態融入的重要意義、主要任務、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深入人心。組織與建設創業基地、創業單位、創業培訓機構、創業園等。開展文化生態宣講會,培養居民文化生態建設意識。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3
近幾年來,X縣立足資源優勢著力培植和發展特色產業,先后涌現出一批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X鎮依托當地豐富的牛羊皮資源,開展招商引資,以企興農,發展鎮域經濟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一、做法
X鎮曾經是一個經濟弱鎮,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總量少,曾經是該鎮面臨的主要困難,近幾年來,在工作中,長官鎮黨委、政府在這些問題上沒有回避而是積極探索解決的辦法,特別是在發揮當地牛羊養殖業這一優勢上做大文章。
(一)引導促發展。
(二)招商促跨越。
二、啟示
X鎮立足當地優勢,發展經濟的做法,對全縣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同時這一發展特色產業的路子對我們最大的感觸和體會是:要真正發展當地經濟,把產業做大做強,就必需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立足資源優勢,理清發展思路,科學制定應對方案,最大限度的發展經濟。
(一)抓資源優勢,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近幾年,x鎮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立足當地實際,充分利用和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文環境優勢,找到了一條適合該鎮特點的發展路子。對全縣來講,我們要認真分析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要善于尋找和發揮這些優勢和條件,使潛在的優勢變為現實優勢,使個別優勢變為群體優勢,使單一優勢變為綜合優勢,促進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要選準發展民營經濟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著力發展壯大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象我縣的五金加工業、地毯業、x打火機業、x木器業、柴胡店蔬菜生產等,都具有一定的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利用好這些優勢,因地制宜的做大陪強,使其形成產業化發展專業化經營的格局,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抓項目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x鎮羊皮收購加工,之所以能夠成為該鎮一項優勢產業,關鍵是狠抓了項目建設,正是該鎮12處畜產品收購加工冷藏企業的建設帶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項目是加快發展的載體,是經濟增長的命脈,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把項目工作作為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大謀劃和建設力度,不斷增加固定資產投入,使傳統產業的主導產品逐步實現從單一型向多元化、從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從底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形成高新技術和傳統產業結合,資源與生產能力配套的工業格局。
(三)抓招商引資,走經濟跨越發展之路。
x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其充分發揮了羊皮經銷業這一地方產業優勢,引進了一個年產值過億元的誠鑫皮革廠,這一事例更鮮明的告訴我們,招商引資工作并不是千難萬難,其關鍵在于工作中是否注重發掘和利用自身優勢,去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我縣經濟雖然欠發達,但在招商引資方面也有諸多相對優勢,一是資源性優勢,我縣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相對較為豐富,價格較為低廉。二是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我縣擁有大批閑置勞動力,這為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打火機業、木器加工業等提供了條件。三是招商引資領域比較寬泛,基礎設施、農產品深加工等行業都有待投資開發。四是招商引資有很大的產業優勢,象我縣的木器加工業、地毯業、玻璃器皿業、打火機業等在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并且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千方百計把客商引進來,使客商把企業建起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長官鎮通過一羊皮經銷大戶引進誠鑫皮革廠的事例,更有力的證明了我們在招商引資上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我們要認真去發掘和利用好這些優勢。
(四)抓環境建設,走以環境促發展之路。
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環境就是發展經濟,哪個地方的環境好,哪個地方經濟發展就快,象長官鎮這樣一個回漢兩族共居地,正是建設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有外商來投資,經濟才得到了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做好軟硬環境建設,圍繞改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辦事程序,提供優質服務,解決投資者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使他們安心在寧津投資,在這一方面,我們應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凡是外地實行的政策我們都可以實行,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并認真抓好落實。要教育各級部門特別是執法執紀部門,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滿腔熱情、真心實意的為全縣經濟發展搞好服務。要開展部門承諾和下評上活動,健全社會監督機制,促進部門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對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4
一、概述
十八大后,我國城鎮化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雖然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潛藏的諸多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而解決當前的矛盾和問題是城鎮化提升的重要內容。本文淺析了中國城鎮化過程中一些問題,并就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對策給予了相應的分析。60年城鎮化發展,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之路在一個農業分量很重、正在加速工業化的大國,如何發展城鎮化,是一個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全新事業。60年間,我們根據自己的國情,走出了一條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60 年前剛剛建立的新中國,面對貧弱的局面,首先升騰起的是工業化的夢想。正是工業化的發展,帶動著城鎮化的進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大項目帶動了城鎮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了5個百分點。而在改革開放后,城鎮化的步伐明顯加速,關于城鎮化路徑的選擇也成為議論的焦點。
二、什么是城鎮化
“城鎮化”,是由我國學者創造的新詞匯。1991年,辜勝阻在《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鎮化”的概念,在后來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國的城鎮化概念,并獲得一批頗有見解、影響較廣的研究成果。與城市化的概念一樣,“城鎮化”也有眾多解釋。一般學者定義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城鎮化作為一種歷史過程,不僅是一個城鎮數量與規模擴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城鎮結構和功能轉變的過程。這一歷史過程包括四個方面:一,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二,城鎮化是第二、三產業向城鎮聚集發展的過程;三,城鎮化是地域性質和景觀轉化的過程;四,城鎮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識在內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擴散和傳播過程。概括起來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轉移和職業的改變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演變;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城鎮人口和城市數量的增加、城鎮規模的擴大以及城鎮經濟社會、現代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口就業結構、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化過程和城鄉空間社區結構的變遷過程。城鎮化的本質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村人口在空間上的轉 換;二是非農產業向城鎮聚集;三是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勞動力轉移。對城鎮化的特征,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對進一步理解其本質特征是有益無害的。
三、城鎮化發展的問題
1.城鎮人口增長過快。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村城鎮化既可使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 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會加重城鎮水、電、燃氣等資源消耗的負 擔,增加生活垃圾、廢氣、污水等廢棄物的排放。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自然伴隨著 人口增長。但增長過快,一旦其產生的各種廢棄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鎮環境的承載能 力和自凈能力,就會帶來城鎮環境污染。然而據調查研究表明,近幾年來我國的小 城鎮人口急劇增長。大量的人口流進小城鎮,這無疑給小城鎮的交通、住房、教育 醫療等基礎設施帶來嚴重的考驗,同時大量的待業者就業困難,這將給嚴重影響城 市的社會治安。
2.小城鎮建設缺乏宏觀規劃,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仍局限 在大城市,新興小城鎮的建設基本處于缺乏規劃的無序狀態,小城鎮的建設帶有很
大的隨意性,城鎮布局零亂,工業區、居民區等交錯分布,沒有明顯的功能分區, 不僅給城鎮的管理帶來不便,同時也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增加了環境治理的 難度;有的'小城鎮甚至放棄已經形成的原有集鎮,重新征地建設新城鎮。城鎮的水、 電、煤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布局、存在重復布局、施工的現象,不僅造成人力、物 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城鎮建設用地的集約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使 農村人與地之間的矛盾變得更為突出。
3.鄉鎮企業中的環境問題。農村城市化發展的核心是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我國鄉鎮企業的顯著特點是布局分散,在環境管理不便、污染治理困難的難題。此外,鄉鎮企業一般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落后,設備陳舊,職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低,企業短期行為嚴重,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由于鄉鎮企業自身的特點,建立完善的環保設施和配套的污染治理設施是鄉鎮企業在經濟上所不能承受的,同時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也缺乏應有的環境意識,致使現今眾多鄉鎮企業中嚴重環境問題的產生難以避免。
4、謂“被城鎮化”,可分解為土地的“被城鎮化”和農民的“被城鎮化”。最近輿論熱炒的“鬼城”蔓延,就是土地“被城鎮化”的集中體現;而農民的“被城鎮化”,則是指一些地方的農民被強制交出原有的承包土地、宅基地和住房,得到的只是新型社區的一套樓房和少量補償,社保、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等都付諸闕如。這樣一種“城鎮化”,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場新的“圈地運動”,其本質是對農民利益的剝奪。它一方面加劇拉大了貧富差距,制造和激化官民矛盾,埋下社會不穩定的種子;另一方面又制造出大量“空城”、“鬼城”,放大并積累了房地產業本已存在的泡沫,催生出產業危機和金融危機,與中央推進城鎮化的宗旨和目的南轅北轍。
四、城鎮化過程中婚姻問題
我們根據問題發布了調查問卷
如果您選擇戀愛對象 [矩陣單選題]
您父親對您選擇結婚對象的意愿
五、問題分析:
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在兒女婚姻的問題上有些許的小改觀,北京的家長都愿意自己的兒女找北京的對象,同時也有部分家長的觀念改變了,同意自己的兒女找個外省事的對象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然而兒女的個人意愿,也有所轉變,婚姻是一般社會人的人生中必然經歷的階段,美滿幸福的婚姻離不開對婚姻本身恰當合理的認識,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當代大學生,他們是如何看待“婚姻”這一概念的呢?對于婚姻與愛情的關系,0.74%的受訪者認為“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其余9.26%的受訪者認為“婚姻中有愛情最好,沒有也無所謂”。同時在如何定義婚姻的問題上,81.48%的受訪者選擇“婚姻是愛情的升華”,3.7%的受訪者選擇“婚姻是愛情的墳墓”,1.85%的受訪者選擇“婚姻是繁衍后代的義務”,另有12.96%的受訪者發表了其它看法,在此不一一列出。另外對于婚姻與金錢的關系,88.89%的受訪者表示“要累積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與相愛的人結婚”,5.56%的受訪者表示“只要有愛情就可以結婚,不需要考慮金錢”,5.56%的受訪者表達了其它觀點,在此不一一列出。由此不難看出,在大多數當代大學生的心中,“愛情”仍然是決定婚姻的關鍵性因素,但這個“愛情”并不是獨立于其他一切存在的,而是與現實環境緊密相連的,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保證才能做出結婚的決定。當然也有小部分人(5.56%)把婚姻看做“純粹的愛情”,不需要其他東西,這種看法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但我們并不提倡,因為無數事實證明只有愛情的婚姻其實是難以維系的。在回答“結婚是否只是兩個人的事”這一問題時,72.22%的受訪者選擇“不是,要考慮家人或朋友的感受”,20.37%的受訪者選擇“是”,7.41%的受訪者選擇“不是,要為下一代著想”。而在看待大學戀愛與婚姻的關系上,87.04%的受訪者表示“真心相愛的話,大學戀愛有可能會發展成婚姻”,7.41%的受訪者表示“大學戀愛只是玩玩而已,與婚姻無關”,5.56%的受訪者發表了其它看法,在此不一一列出。可以看出,大多數當代大學生在大學戀愛時就已經多多少少地考慮以后會不會結婚的問題,在考慮這一問題的時候,他們還會顧及身邊其他因素,而不光是兩個人之間的感覺。在戀愛的時候我們只是與對方的“現在”相處,只認識他或她目前的一切或大部分。一旦結婚,就意味著不僅要接受對方“現在”的所有,而且要接受對方的“過去”并與之一起開展新的生活。“過去”包括他或她的父母至親、生活習慣、成就或挫折,以及可能影響現在的一切往事。戀愛不必涉及家庭,而婚姻必須涉及家庭,并且婚姻本身就是為了建立新的家庭。這樣看來,用概念來形容戀愛和婚姻更為妥當,這是人生的兩個有密切關系但很不相同的概念,互相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替代互換。雖然都是以兩個人,即使是相同的兩個人為主體,但涉及的內涵卻有很大的差別。戀愛與婚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各自針對兩個不同的范疇,如果在一個范疇里運用屬于另一個范疇的概念,并被這個錯位的概念引導行事,則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大增。也就是說,如果在戀愛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在結婚時要考慮的問題,那么你的戀愛就難以得到真正的快樂。例如,交男女朋友時就要立即考慮家里人是否同意接受,而不是關注兩個人本身是否真的適合一起生活?如何使兩個人相處得更快樂甜蜜?等等。反過來,到了結婚的時候考慮的問題卻與戀愛時仍然一樣的話,婚姻也難以圓滿。
六、結束語
城鎮化的更好發展將推動我國城市與農村、第二三產業與第一產業合理發展。因此,認識好城鎮化發展的問題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其中存在的問題。建設生態的、和諧的發展模式,以推動我國城市、農村的發展,推 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5
加快小城鎮建設,造就市區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是推進我市城鎮化進程,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最近,我們圍繞這個問題,先后到七處鄉鎮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的好形勢,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引發了一些思考。綜述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十分重視小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措施,努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增強小城鎮內涵,提高小城鎮品位,塑造小城鎮特色,加快了構筑農村新型城鎮體系步伐。
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我市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為搞好小城鎮建設,市委、市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意見》,確定了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構筑起我市小城鎮建設的總體框架,即突出三個中心(昌城、枳溝、皇華),發展七個重點(呂標、賈悅、石橋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興),以此輻射帶動全市城鎮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專門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計委、財政、農業、金融等部門參加,具體負責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小城鎮建設納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林家村鎮通過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議,統一了全鎮上下的認識,增強了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鎮通過選樹“十大典型”現身說法,在全鎮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議城建、人人爭進鎮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編制規劃,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基礎。它既關系當前,更影響長遠。這個問題已越來越被各級領導所重視。近年來,各鄉鎮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原則,開始運籌新一輪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并建立起規劃設計統一評審制。昌城鎮聘請省市有關部門的專家,經實地考查論證,制定了“沿河拓展,順路延伸,依托優勢,重建五區”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溝、昌城、皇華、相州等鄉鎮成立了小城鎮建設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認真實施“一書兩證”制度,使小城鎮規劃建設日趨規范。
(三)因地制宜,開拓了小城鎮建設的新路子。各鄉鎮緊緊圍繞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的總體思路,結合本鎮特點,廣開門路,各唱各的“拿手戲”。突出體現在“四個結合”上:一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鄉鎮企業相結合。昌城鎮以鄉鎮企業為啟動點,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實行聯片發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區、道口重工業區,既節省土地資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市場相結合。枳溝、相州兩鄉鎮,牢牢抓住交通便利這一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市場具有輻射力大,吸納力強,集散度高的特點,依靠市場帶動了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三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相結合。林家村鎮開發建成了占地200多畝的外商投資工業園區,吸引外資建成了兩處工藝品龍頭企業,年產值達5200萬元,在周圍帶起了一個三產開發區。四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昌城鎮集聚60多家民辦和個體私營企業到鎮區經營,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名,經濟總收入占全鎮的70%以上,壯大了小城鎮建設的規模,拉動了全鎮的經濟增長。
(四)制定政策,促進了小城鎮建設上規模。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各鄉鎮本著放水養魚、欲取先予的原則,結合實際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二、三產業向小城鎮集中,加快了小城鎮的開發建設。相州鎮規定,對進鎮建房經商農民,免交鎮政府統籌費和村提留;對在小城鎮新上的工商項目,鎮里給予最優惠待遇等。這些優惠政策,激發了農民向小城鎮集中的.積極性,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膨脹。
(五)強化管理,營造了小城鎮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制定優惠政策的同時,小城鎮的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就“三個中心鎮”管理情況看,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別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使小城鎮管理初步納入規范化軌道;二是加強了建設管理。本著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的原則,嚴格建設程序,從批地到設計、建筑、裝璜實行“一條龍”管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小城鎮。三是加強了環境治理。枳溝鎮組建了環衛所,負責整個鎮區街道的環境衛生,先后投資60余萬元,上了叉車、翻斗車,增設了50多個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鎮區的環境衛生;各地還不斷加大對小城鎮的治安管理力度,為小城鎮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各鄉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認識上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把小城鎮建設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廣大干部群眾對小城鎮建設在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鄉鎮因缺資金對搞好小城鎮建設存有畏難情緒,缺少發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動;個別鄉鎮關起門來搞建設,難以形成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缺少長遠眼光,制約了小城鎮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6
為了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5月份以來, 我們調研組,先后深入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和市直有關單位,就我市小城鎮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圍繞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專題進行了討論,情況如下:
一、我市小城鎮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
近年來,我市小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鄉村環境明顯改觀,特別是2010年省政府將我市確定為全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后,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試點機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圍繞實現“兩個率先”、建設“兩型社會”的目標,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城鄉一體化工作穩步推進。
(一)加強了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
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高位推進。成立了統籌城鄉發展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召開了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對全市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出臺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鄂州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體系等“六個一體化”的工作目標;“廳市共建”初見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爭取到了省政府26個組成部門的重點項目和建設資金的支持,有力推動了我市的小城鎮建設;出臺了《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鄂州市城鄉一體化八個單項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
(二)加快了小城鎮規劃的編制進度
《城鄉一體化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已完成;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鄂州市開發區、工業園產業發展目錄》。強力推進“兩區三城”(鄂州經濟開發區、梁子湖生態旅游區,紅蓮湖旅游新城、葛華新城、花湖工貿新城)發展;示范區的建設選點已完成。確定并完善了以主城區為中心,3座新城為支點,10個特色中心鎮為節點,其他鄉集鎮和102個中心村(新社區)為基礎的城鎮功能及城鄉一體化格局。目前,7個特色鎮和9個示范村已完成建設規劃修編。
(三)加大了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特色鎮和新村建設穩步推進。投資6000萬元,改造了10個特色鎮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啟動了中心村改造工作;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籌資1.42億元,使52萬農村人口飲用水與城市同質同價;鄉村交通發展迅速。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村、自然灣、農業生產基地公路達1300公里,密度居全省之首。
(四)加速了小城鎮社會管理的體系建設
深化了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了戶口遷移政策,取消了農村人口進城落戶的各種限制;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制度。出臺了《鄂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辦法》,農村勞動力轉移納入了全市就業計劃;城鄉醫保管理和城鄉一體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籌資5600萬元,提高了新農合保障面和補助標準。啟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5萬名城鎮居民登記參保,綜合醫療覆蓋率達到87%。農村低保水平人均提高到每人100元,實現了應保盡保。
二、我市小城鎮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市小城鎮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長期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小城鎮建設中還存在著規劃落實難、建設籌資難、執法管理難等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一)小城鎮建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
作為小城鎮建設主體的鄉鎮政府,對小城鎮建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對小城鎮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由于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在指導思想上,重城市、輕農村,重主城區建設、輕小城鎮建設。加之小城鎮建設缺乏政策扶持、規劃指導和經費投入,影響了建設主體的積極性。二是一些鄉鎮領導存在“三怕”現象。怕舉債建設,背上經濟包袱;怕征地、拆遷、改道、還建工作中協調不好,影響干群關系;怕建設資金不到位,建個“半拉子”工程,影響政績。致使少數鄉鎮在小城鎮建設上處于一種應付狀態。三是宣傳力度不夠大,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些干部對小城鎮建設如何籌資、產業如何發展、農民如何安置等問題辦法不多,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理論、相關知識和社會發展的趨勢領會不透,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輕長遠的、大局的利益,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對小城鎮建設持觀望態度,等待政策支持,靠上級撥款,盼單位贊助,從而影響了小城鎮建設速度。
(二)小城鎮建設規劃難以落實
長期以來,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沒有引起重視。一是小城鎮建設規劃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市的小城鎮建設規劃長期沒有修編,有總規、無詳規,有主城區規劃、無小城鎮規劃,致使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規劃編制和修編任務十分繁重。二是規劃在執行過程中缺乏嚴肅性和連續性。現實中屢屢發生當規劃與項目發生沖突時規劃讓路于項目,當領導思路與規劃發生沖突時,規劃讓位于領導思路,當前任領導思路與現任領導思路發生沖突時,前任領導思路讓位于現任領導思路。而政府限于財力,不得不按照“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辦法建設。三是小城鎮建設規劃執行中阻力過大。少數群眾因眼前既得利益而不支持,部門之間也因自身利益而不配合,執法部門對違反規劃建設的行為處罰不力。調查發現,蒲團鄉在建設過程中,因道路擴寬需要移動電線桿和拆遷房屋,但相關部門不配合,漫天要價,結果影響了建設進度,阻礙了規劃的實施。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十分重視小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措施,努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增強小城鎮內涵,提高小城鎮品位,塑造小城鎮特色,加快了構筑農村新型城鎮體系步伐。
主要表現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我市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為搞好小城鎮建設,市委、市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意見》,確定了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構筑起我市小城鎮建設的總體框架,即突出三個中心(昌城、枳溝、皇華),發展七個重點(呂標、賈悅、石橋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興),以此輻射帶動全市城鎮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專門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計委、財政、農業、金融等部門參加,具體負責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小城鎮建設納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林家村鎮通過第xx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議,統一了全鎮上下的認識,增強了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鎮通過選樹“十大典型”現身說法,在全鎮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議城建、人人爭進鎮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編制規劃,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基礎。它既關系當前,更影響長遠。這個問題已越來越被各級領導所重視。近年來,各鄉鎮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原則,開始運籌新一輪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并建立起規劃設計統一評審制。昌城鎮聘請省市有關部門的專家,經實地考查論證,制定了“沿河拓展,順路延伸,依托優勢,重建五區”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溝、昌城、皇華、相州等鄉鎮成立了小城鎮建設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認真實施“一書兩證”制度,使小城鎮規劃建設日趨規范。
(三)因地制宜開拓了小城鎮建設的新路子。各鄉鎮緊緊圍繞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的總體思路,結合本鎮特點,廣開門路,各唱各的“拿手戲”。突出體現在“四個結合”上:一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鄉鎮企業相結合。昌城鎮以鄉鎮企業為啟動點,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實行聯片發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區、道口重工業區,既節省土地資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市場相結合。枳溝、相州兩鄉鎮,牢牢抓住交通便利這一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市場具有輻射力大,吸納力強,集散度高的特點,依靠市場帶動了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三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相結合。林家村鎮開發建成了占地200多畝的外商投資工業園區,吸引外資建成了兩處工藝品龍頭企業,年產值達5200萬元,在周圍帶起了一個三產開發區。四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昌城鎮集聚60多家民辦和個體私營企業到鎮區經營,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名,經濟總收入占全鎮的70%以上,壯大了小城鎮建設的規模,拉動了全鎮的經濟增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各鄉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如下:
認識上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把小城鎮建設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廣大干部群眾對小城鎮建設在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鄉鎮因缺資金對搞好小城鎮建設存有畏難情緒,缺少發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動;個別鄉鎮關起門來搞建設,難以形成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缺少長遠眼光,制約了小城鎮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規劃滯后。據調查,全市20處鄉鎮,已完成新一輪小城鎮總體規劃的鄉鎮有11處,占55%;總體規劃通過評審的只有5處鄉鎮,占25%;總體規劃經過鄉鎮人代會通過并報市政府批準的只有1處鄉鎮,占5%;全市20處鄉鎮都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從上述情況看,一是規劃不健全。9處鄉鎮沒有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有個別鄉鎮只是口頭規劃,致使小城鎮建設無章可循、無序發展。二是總體規劃缺乏連續性和權威性。大多數鄉鎮的總體規劃還沒有經鄉鎮人代會審查并報市政府審批,因此規劃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導致小城鎮建設布局不規范,特色不突出,基礎設施不配套。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8
20xx年6月3日至6月9日,城鎮中心配合全國政協特邀視察團赴福建省就推進小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化質量進行了為期7天的視察調研,先后參觀考察了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的10個省級重點小城鎮。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福建省小城鎮總體情況
福建省現轄鄉鎮街道1104個,其中建制鎮609個,鄉(含民族鄉)320個,街道175個。20xx年底,福建全省常住人口3748萬,約20%的人口居住于在建制鎮。與同處東南沿海地區如浙江、江蘇、廣東的小城鎮相比,福建省的小城鎮有如下特點:
1、總體經濟實力較弱。除了閩東南各大城市如廈門、漳州、泉州附近的小城鎮,福建省的絕大多數小城鎮都還屬于農業鎮,財政收入非常低,西部山區不少鄉鎮甚至屬于要飯財政。表1顯示了我們參觀考察的全省最強的10個重點鎮在20xx年的總體實力,財政收入過5億僅有4個。最強的角美鎮財政總收入也不到20億,而且面積還非常大,約163平方公里。
表1:20xx年福建省10個省級重點鎮基本情況
2、人口集聚能力不強。統計顯示,福建全省609個小城鎮中,有91%的小城鎮人口在2萬以下,48%的小城鎮人口少于5千人。表1顯示全省最強的10個鎮當中,有4個鎮的人口少于5萬,沒有一個鎮吸納的外來人口超過本地人口,而這在浙、蘇、粵一帶的經濟發達鎮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3、生態綠化環境較好。福建省的一大地貌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陸域面積80%,森林覆蓋率63.1%,生態環境指數居全國前茅。從我們走訪的10個鎮來看,相比于其它東南沿海小城鎮,這些鎮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上都保持得很好。
二、福建省推進小城鎮建設的主要做法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20xx年12月,為加快促進小城鎮健康有序發展,福建省經濟工作會議做出開展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總體部署。20xx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的實施意見》,并先后從全省929個鄉鎮中篩選了43個綜合實力較強的`鎮作為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已經持續推進了3年,其主要做法如下:
形成一套高效運行的工作機制。在省政府組建小城鎮建設辦公室,由省長親自負責,兩位副省長具體抓,目前小城鎮建設已成為福建省的重點工作之一,每年年初都會制定小城鎮改革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當年小城鎮建設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每半年召開一次現場會,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部署推進試點工作。同時,福建省還完善了組織領導、信息報送、檢查監督、考核評比和協調服務等制度。各區市也參照省級做法組建小城鎮建設推進領導工作小組,并確定了(20xx年的寒假)85個鎮開展市級綜合改革建設試點。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9
為貫徹落實貴州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抓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鎮中的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建設,推進全市12個示范小城鎮建設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發展定位。加快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產業項目和民生項目,提升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注重特色發展,彰顯自然景觀、建筑風格、民族風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設“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鎮。堅持多元投入,整合各類資金,統籌推進小城鎮機構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市直相關部門工作責任,推動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標
——規劃工作目標。提升優化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總體規劃,完成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詳細規劃,合理確定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項目和民生項目。
——建設工作目標。重點完善示范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項目庫。實施8個省列市級示范小城鎮“8個1”工程。每個示范小城鎮建設或完善1個路網、1個標 準衛生院、1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農貿市場、1個市民廣場或公園、啟動1個污水處理設施或垃圾處理設施、建設1個敬老院、建設1項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4個省級示范小城鎮“8+3”工程,即在“8個1”的基礎上,力爭建設1個體育場、1個產業園區、1個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具體工作安排見附表1)。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示范小城鎮建設城鎮綜合體。
——特色發展目標。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鎮、美麗小鎮、富裕小鎮、特色小鎮”。4個省級示范小城鎮編制“三小一特”發展規劃,8個市級示范小城鎮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適時編制。結合各示范小城鎮特點,打造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小城鎮。
——社會發展目標。社會生產總值比上年增加1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加35%以上,財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21%以上;12個示范小城鎮新增城鎮人口2-3千人,城鎮化率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12個示范小城鎮完成政府投資1.3億元以上,拉動社會投資13億;12個示范小城鎮培育12個主導產業,創辦30個小微型企業,建設12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健全12個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
——綠色生態目標。4個省級示范小城鎮按國家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標準進行創建,8個市級示范小城鎮按省級綠色小城鎮要求進行創建。力爭茅臺鎮列入國家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名錄,培育2個省級綠色小城鎮。
三、工作原則
(一)規劃先行,特色發展。以規劃為龍頭,結合交通區位、自然資源、產業構成、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實際,實行分類指導和建設,著力提升示范小城鎮特色和品位。
(二)項目推進,有序發展。以項目為抓手,強化基礎設施項目、產業項目、民生項目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力,引導和推動農村更多人口向示范小城鎮有序轉移。
(三)多元投入,統籌發展。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強化招商引資,吸納金融支持,通過多元化籌資,積極支持和推動示范小城鎮協調發展。
四、重點任務
20 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則,確保完成重點任務。即:定路線圖:優化規劃,完善設施,培育產業,強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資1.3億元,拉動投資13億元;定時間表:第一季度重點完成規劃優化,第二季度重點抓重大項目確立,第三季度重點抓全面實施,第四季度重點抓督查考核;定責任人:市級聯席會議決策部署,市直相關部門對應落實,幫扶單位承擔“包干責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進落實,縣、區(市)政府組織實施,示范鎮政府承擔第一責任;集中人力:建立聯席會議、部門對口幫扶、吸納專家智慧、依托基層力量;集中物力:爭取中央和省項目支持、市級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項目傾斜、縣級政府整合項目統籌安排;集中財力:政府加大投入、幫扶單位專項資金、整合資金捆綁使用、金融優先支持、推進招商引資。
(一) 完善政策體系和技術體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指導和幫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導性文件,為推進全市示范小城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術保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基本情況信息庫。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和示范鎮政府,各幫扶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鎮工作臺帳,健全基礎數據信息庫。規范“一鎮一檔”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鎮規劃建設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臺賬,動態收集完善相關文本、圖片、指標等資料,在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礎數據信息庫,逐步在全市推開。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和示范鎮政府,各幫扶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三)提升優化12個省列省、市級示范小城鎮規劃。結合示范小城鎮自身發展實際,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鎮的特點,提升優化總體規劃,3月底前組織對總體規劃(含“四小”專章)進行審查,4月底篇二:臨沂市小城鎮建設發展情況匯報。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10
20xx年第三季度,中國央行在全國50個城市對2萬戶城鎮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物價感受指數、收入感受指數、就業感受指數、儲蓄、投資和消費意愿、房價預期與購房意愿五個方面,結果如下:
一、物價感受指數:
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26.7%,較上季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50%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3.3個百分點。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2.6%,較上季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29.4%的居民預期下季物價將“上升”,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7.1%的居民預期“下降”,11.4%的居民“看不準”。
二、收入感受指數:
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46.1%,較上季回升0.8個百分點。其中,79.5%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變”,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49.8%,較上季提高1個百分點。
三、就業感受指數:
當期就業感受指數為37.1%,較上季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11.3%的居民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3.4%的居民認為“一般”,45.3%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46.2%,較上季回升1.2個百分點。
四、儲蓄、投資和消費意愿:
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3.7%,較上季回落0.2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1.1%,較上季回落0.1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5.2%,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債券”和“實業投資”,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31%、16.9%和12.1%。
居民未來3個月購車意愿為17.4%,較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購買大件商品(電器、家具及高檔商品等)的消費意愿為27.4%,較上季上升2.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3個月旅游意愿為32.2%,與上季持平。
五、房價預期與購房意愿:
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提高0.3個百分點,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4%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
對下季房價,23.1%的居民預期“上漲”,52.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9%的居民預期“下降”,12.8%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16.3%,較上季提高1.3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央行還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和《2018年第三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50.9%的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偏冷”,47.8%認為“正常”,1.3%認為“偏熱”。44.6%的銀行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正常”,較上季提高3.1個百分點;54.7%的銀行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偏冷”,較上季下降3.1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范文09-07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09-22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范文(通用10篇)08-18
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范文(通用5篇)06-29
城鎮居民低保申請書06-06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告08-22
城鎮居民低保申請書【薦】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