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3篇
在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并詳細地鉆研所獲的材料,最終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篇1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并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于畢業生處于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已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么?他們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
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范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沖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
今年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一、經濟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剖析
綜上我們分析得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兩點:
1、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
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學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為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并未告訴自己的女友,只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后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為他沒有。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的大學是作什么的?我們為什么要上大學?我認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煉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大學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
由此可見,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供過于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襲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著百年歷史的銀行相繼倒閉。這場危機同樣波及到了中國。我國的市場經濟由于開放度有限,所以受損程度有限。不過,這次危機同樣給中國帶來了很大波動。我們多年以出口商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顯現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訂單急劇減少,企業虧損嚴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業已經停產倒閉,農民工提前返鄉,由金融危機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開始裁員,不準備招聘人員了。所以,打部分大學生面臨無業問題。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賣肉等等。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二、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不斷探究著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各種方法
1、從大學生主觀的自身角度出發:
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自身專業技能,同時,端正就業心態。
2、從客觀角度講:
大學生應了解各專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與社會多接觸,了解社會需求,關注各類就業動向,從而對癥下藥,為自身找到正確的就業方向與奮斗目標。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們選擇逃避,等待我們的將是無底的深淵,只有選擇面對,際遇才會眷顧我們,我們才能看見明日的曙光。面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我們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篇2
一、摘要:
現如今我們大三的學長、學姐即將走出校園,走入社會,他們可以選擇的,或許不只是進入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單位,解決“就業”難題。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摒棄了競爭激烈的“就業”所帶來的壓力,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開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業”與“創業”這兩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的兩種生存方式,我們也知道作為現在的一個大學生已經不是像以前那樣的彌足珍貴了,可就業與創業它們各自在剛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們心里究竟占據怎樣一個地位、就業形勢如何、創業到底難不難喃?接下來將展現我們調查報所得來數據。
二、關鍵詞:
創業、就業、工作
三、正文:
(一)現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而就業崗位不多,這就造成了就業競爭十分激烈,供需關系緊張自然成為就業難最主要的原因,據調查想要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創業、其他的比例分別占:33.3%、13.3%、20%、33.3%、0%。
(二)經濟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數學生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就業方向、工作區域等方面的選擇方向上,因此,據調查所知:希望到沿海開放城市、內陸省會城市、中小城市、農村、需要人才的邊遠地區或艱苦環境這些地方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6.7%、13.3%、33.3%、6.7%、20%。
(三)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后塵。因此,我們的調查覺得求職成功的關鍵是:較高的學歷、較好的個人形象、人際關系、個人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其他所占比例為:6.7%、0%、40%、60%、0%。
(四)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很多的難題:
1、缺乏啟動資金:除了家庭資助,絕大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但創業初期的花銷,經常會遠遠超支。
2、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大學生有激情、有抱負,但在實戰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紙上談兵”而敗北。
3、心理承受能力弱: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學校生活,相對風平浪靜少有挫折,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者們也普遍比較脆弱。其實無論何種創業都有風險,創業的同時即應該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錘煉。
4、創新能力不強: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后塵。
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問題產生于教育體制、學生自身素質不夠、社會沒有提供足夠崗位、大學畢業生太多,超過市場需求所占的比例為:20%、53.3%、13.3%、40%。
(五)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01年至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北京地區從6.6萬人增加到15.4萬人,是擴招前的2.3倍。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以此,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做了相應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形勢嚴峻,就業難、形式正常、形式樂觀、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別為;86.7%、6.7%、0%、6.7%。
(六)企業激勵機制和文化建設富有成效,企業競爭力有著充沛的源泉,企業普遍重視研發投入、教育培訓,企業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成為企業快速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在校成績,獎學金等榮譽、專業技能,技能證書、社會能力,應變能力、實習經驗,其他工作經驗所占比例為:0%、20%、66.7%、13.3%。
(七)“充分的就業準備和積極樂觀的求職心態是畢業生實現就業的關鍵之一。”沈陽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長馬偉光指出,大學生做就業準備時應該學會求知。有的同學在求職時準備了厚厚一沓證書,可真正能證明自己適合求職崗位的只有兩三個而已。盲目考證不僅浪費金錢,更是時間與精力的浪費。因此,在求職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來的各個證書。對此,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所占比例為:73.3%、13.3%、13.3%、0%。
(八)最低工資標準是基于普遍權利的保障標準,而不是基于個人能力的分配標準,也無助于個體價值的真正實現。如果專門制定出針對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標準,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造出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這種以身份決定待遇的做法,顯然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則,也同樣違背了最低工資標準的本意。而且,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畢業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相對過剩。在此格局下,畢業生缺少表演的平臺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決畢業生低薪問題不能依賴最低工資的保障,只有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擴大勞動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決問題。當然,在此期間,政策應對大學畢業生進行一定的照顧,比如就業、創業方面等,但最低工資標準不應屬于此列。因此,我們也對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資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選擇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所占的比例為:0%、40%、40%、6.7%、6.7%。
(九)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還是選擇在畢業后繼續深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但總體來說,還是以轉本、考研居多。在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中,除了個別是因為父母要求外,大多數都是為了增加專業知識,提高競爭能力。
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篇3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盡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高學歷人才搶占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干。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于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盡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3篇】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社會調查報告范文12-02
護士就業調查報告范文11-08
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08-10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01-13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調查報告01-14
關于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范文12-22
關于大學生就業難提案06-11
2020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報告12-02
會計就業調查報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