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挫折心理調查報告
1、前言
如今,人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變革急劇的時代,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加大,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我國的獨生子女的政策和早期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思想直接表現為精挑細選幼兒園,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兒園教師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因此而增加,她們能否接受挑戰、戰勝挫折,不僅影響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幼兒的發展和成長。因此,了解幼兒教師對不同挫折事件的挫折感受和應對情況,提高其耐挫力,培養其合理應對方式,就成為我們值得研究的課題。為此,我們對300名在職幼兒園教師作了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受挫折的程度及其原因,借以找出規律,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和措施,幫助教師更好地提高抗挫折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對象
整個廣州市省級園和未達標園的比例很少,而市級園占的比例最大,我們按這樣的比例對省級園54人、市級園218人、未達標園33人,共315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00份,回收率95.2%。
2.2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方法、輔以訪談法收集資料,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主要的統計手段有描述統計、交互分析、c2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2.3研究的工具
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問卷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教師的挫折感受,10個項目;(2)教師的積極心態,10個項目;(3)挫折產生的主要原因;(4)了解挫折的可能來源——健康、工作、生活、學習四個方面的情況,2個項目。
3、結果與分析
3.1幼兒園教師構成分析
從教師結構基本情況一覽表(略)可以得知,幼兒園教師隊伍具有年青化、高學歷化的特點,幼兒園教師的氣質多為膽汁質和多血質外向型68%,活潑開朗、急躁、直率、熱情、反應迅速、喜歡與別人交往,這同幼兒教育工作特點是一致的。接受調查的幼兒教師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其中大專學歷占43.0%,本科以上的學歷有3.3%。這說明幼兒園教師的文化水平有明顯提高的趨勢,也體現了大教育觀和繼續教育所發揮的作用。
3.2幼兒園教師挫折感受大小程度及其差異分析
97%的幼兒園教師曾經感受過不同程度的挫折,只有3%的教師從來沒有感受過挫折。曾經感受過非常大的、較大的、大的程度挫折的教師有48.7%,幾乎占了一半人。這說明教師的挫折感受程度普遍較高,應當引起社會、幼兒園管理者、教師本人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因為較深的挫折體驗,會帶來消極的情緒反應。如忿怒、焦慮等。當然適度的焦慮可以增進工作和思考的效率,但若焦慮水平過高,會使工作效率降低。此外,人們應對挫折的行為方式也可能是不適當的,如:攻擊、幼稚不成熟的行為、刻板性的反應、用非現實的幻想方式應付挫折、情緒性的壓抑等,這些行為,對個體的內心容易產生嚴重傷害,久而久之形成不正常的心理適應。
將教師挫折感受的程度與教師的年齡、職務、政治面貌、單位級別和文化程度進行交互分析,并對交互分析的結果進行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差異都不顯著,但從交互分析的結果可得到如下趨勢:教師的年齡越小,挫折感受相對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挫折感受的程度有遞減的趨勢;普通教師比園長挫折感受強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強烈;團員比園長、群眾挫折感受強烈;省級園的教師比市級園和未達標園的教師挫折感受強烈。
3.3幼兒園教師十年來所受挫折量的變化及其差異分析
教師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許多、多一些、一樣多,三者合計占了70%,反映了近十年來幼兒園教師所受挫折處于增長趨勢。這可能與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幼兒園教師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的客觀現實有關。
與十年前比,不同年齡的教師,所受挫折量的變化差異顯著;不同政治面貌和單位級別的教師,所受挫折量的變化差異非常顯著。具體地說,有更多的年輕教師(18~30歲)認為自己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51%),其他年齡段趨于相同;與黨員和群眾相比,更多的團員教師認為自己所受的挫折多了(53.8%);單位級別越高,感受到挫折增多的教師越多(省級園教師比例為49%)。
幼兒園教師挫折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教師的年齡、職務、政治面貌、單位級別及文化程度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師認為挫折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內在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有43.3%的教師認為主要是個人內在因素造成挫折,即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及其他條件的限制無法順利達到目標。這體現了教師的思想境界,當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從自身找差距、找原因。另有32.7%的教師認為主要是社會環境因素導致挫折的發生,即由于社會或文化環境中的某些風俗習慣、法律、宗教、政治、道德觀念、人際關系等因素,使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和抑制,使自己不能如其所愿而造成挫折。對個別教師的訪談表明,內在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自己制定的目標,由于自身能力的問題而不能達到造成了挫折;社會環境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挫折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外界給予的。來自于健康、工作、生活和學習四個方面的挫折,由多到少依次是:工作、生活、學習、健康;由大到小依次是:工作、健康、生活、學習。可見,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為教師挫折的主要來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對個體影響第二大的是來自健康方面的挫折。
根據卡方檢驗,幼兒園教師挫折來源的排列不存在政治面貌、單位級別和職務上的顯著差異,但在年齡和文化程度上差異顯著,其中,認為來自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輕和年老教師明顯多于31~40歲的教師;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較大和較多的中專學歷的教師明顯多于大專學歷的教師。
被調查的幼兒園教師中,有96.7%的人積極心態得分在25-39分之間,屬于中等水平。進一步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教師積極心態得分在年齡、職務、政治面貌、單位級別和文化程度上都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教師的積極心態普遍較好,這可能與教師職業的特征有關,即工作壓力雖然大,但相對比較穩定,下崗和失業的機率較低。
但還可以看出,教師積極心態的高低與教師類別仍然有一定的關系:職務高的教師比職務低的教師積極心態要高一點;單位級別高的教師比單位級別相對低的教師積極心態要高一些;中共黨員教師的積極心態要比其他人高,這體現了中共黨員的先進性;但團員的積極水平低于群眾,提醒管理者要重視發揮團組織的作用,調動團員的積極性,提高年輕團員積極心態水平和追求理想的愿望。
4、結論與建議措施
4.1、結論
由以上統計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4.1.1幼兒園教師的挫折感受普遍較高,普通教師比園長挫折感受強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強烈;團員比園長、群眾挫折感受強烈;省級園的教師比市級園和未達標園的教師挫折感受強烈。
4.1.2幼兒園教師挫折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個體內在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與教師的年齡、職務、政治面貌、單位級別及文化程度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
4.1.3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為教師挫折的主要來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對個體影響第二大的是來自健康方面的挫折。調查結果表明: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輕和年老教師明顯多于31~40歲的教師;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較大和較多的中專學歷的教師明顯多于大專學歷的教師。
4.14幼兒園教師的積極心態整體上處于中等水平,并且不存在年齡、職務、政治面貌、單位級別和文化程度的差異。
4.2、建議和措施
4.2.1建議
幼兒園教師挫折心理調查結果表明:首先要關注年輕教師的挫折心理,年輕教師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容易受到挫折,受到挫折后,應讓他們吸取錯誤和挫折的教訓,使年輕人變得聰敏起來,不氣餒,不消沉,不逃避,注意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堅定信心,克服障礙,沿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其次:工作方面的挫折成為幼兒園教師最多和最大的,所以要加以關注,尤其是幼兒園的管理者,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同時教師應該掌握調適和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其三:幼兒園教師的積極心態處于中等水平,要提高教師的積極心態水平,就要通過樹立教師正確的“挫折”認識和“積極”的心態,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抗挫折能力和不斷完善人格。現提出以下幾點具體的措施:
合理應對挫折的措施:1、正確認識“挫折”,是抗挫折的基礎2、掌握“調適方法”,是抗挫折有效的途徑。3、懂得緩解壓力的方法,是抗挫折的關鍵4、樹立積極的“心態”,是抗挫折的動力。5、做好防范挫折的措施,是抗挫折的橋梁。
通過調查發現,園長比老師所受的挫折相對少,即職務高所受的挫折向職務低呈遞減的趨勢。而且幼兒園年輕教師在健康、工作、生活、學習這四者當中,工作方面所受的挫折是最大和最多的,這必須引起管理者們的高度重視,對年輕教師做好以下防范的措施:
1)防范挫折——在管理上防止不當、不公平、不適當,在管理上下工夫,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
2)對受挫折的教師采取寬容態度——一項措施、制度的落實,要多方面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而且要有所準備,對受挫折的老師要寬容、要理解、還要多關心;
3)提高教師承受挫折的容忍力——首先在認知成分方面,既對現實有正確的認識,對失敗、挫折、困難與逆境持辨證的看法。其次在情緒與情感因素方面,注意培養樂觀主義的態度;其三在意志成分方面,要加強自覺性、堅韌性、堅定性、頑強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這些都是提高教師承受挫折和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
4)改變引起挫折的環境——當教師在某一種環境中受非常大的挫折時,可以考慮適當調換環境,消除并放下包袱。
失敗是對事物的批判,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不是對人格的宣判,不是永恒的狀況,不是致命的錯誤,是一種強有力的成長。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既是難免,只有“有心”去經營自己的生命,面對自己生命中的難題,才能創造成功、創造佳績。讓我們敢于面對挫折、敢于正視困難,勇于挑戰自己、戰勝困難,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吧
【幼兒教師挫折心理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習心理調查報告03-31
心理與教育調查報告07-22
學習心理狀況調查報告03-08
心理健康調查報告05-08
消費者心理調查報告04-18
老年人心理調查報告07-06
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03-07
大學生心理調查報告04-20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