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調查報告范文精選
暑期三下鄉調查報告
最可愛的人
——寫予漳縣斜坡希望小學全體教師
“我是一名中國的教師,為民族的復興而努力,明天的中國決定于今天的教師;
我是一名隴原的教師,為甘肅的興旺而努力,明天的甘肅決定于今天的教師;
我是一名漳縣的教師,為漳縣的美好而努力,明天的漳縣決定于今天的我們;
我是一名斜坡的教師,為學生的幸福而努力,明天的他們決定于今天的我們。”
這是一所小學的教師誓詞,這所小學叫漳縣斜坡小學。斜坡小學位于定西市漳縣金鐘鎮看治坡村,這里海拔 3300多米,全年無霜期就一個月。村離鎮有20多公里路,全都是坑坑洼洼的一拖拉機寬的山路,每逢大雨,山路就成河沿岸灘……村里的人們過著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生活。
惡劣的環境再加上極為不便的交通嚴重地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落后的經濟狀況又嚴重地制約人們的受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的低落又反過來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就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著……
當地政府先后在這里辦了十二次學校,但是由于人們思想落后,認為讀書沒有用,再加上經濟貧困,都沒有成功。可是,他們卻成功了——他們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斜坡小學的教師們。
一。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侯新民,斜坡希望小學校長,第十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
我不清楚自己是因為侯新民認知了斜坡希望小學,還是因為斜坡希望小學才認識了侯新民校長。直至今年,隨學院暑期“三下鄉”隊伍來到斜坡小學,和他面對面交談時,才能說算是真正地認識了他。
1990年,從縣職業中學畢業的侯新民回到了村里,看到村里的落后貧窮情況,他深深地被觸動了。當時,村里的文盲程度高達90%多,村民家中的小孩從小就過著放羊、拾糞的生活。村里發生的兩件事更是震撼了侯新民這個青年的心:一是一個村民收了一封親戚的信,跑遍了整個村莊,竟然沒有人看得懂;二是村里的一個農民沒有上過學不識字,看不懂說明書,把農藥當成了滅虱子藥,抹在了孩子的頭上治虱,還好及時發現,送孩子上醫院,才挽回了孩子一命;……
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侯新民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志改變現狀,唯一的出路是辦學校,讓孩子們接受教育。就這樣,他就走上了一條別人想都不敢想的辦學之路!
二。歷盡艱辛 義務辦學
1996年,時任看治坡村團委書記的侯新民找到了團委委員的.喬永峰,兩人一拍即合,很有默契地開始了準備辦學事宜。他們最初從創辦婦女掃盲班開始。當時全國婦聯在漳縣舉辦了沒有幾個掃盲班,這里就是其中一個,而且全部事務由侯新民他們兩人負責。可一開始他們就遭到了當地人的強烈反對,說把婦女給教野了。當地人罵上掃盲班的婦女不正經,為反對開辦教學,有些村民不但站在校門口上罵,甚至把糞便都倒在校門口。
“回想當初剛剛辦學的那陣日子,那時的痛苦真的可以把人逼瘋:家人不理解,村里的人反對,自己生活又成了問題,辦學的教室、教材沒有辦法解決,而且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侯新民現在對那些日子還記憶猶新。
然而侯新民沒有退縮,他利用自己是團委書記的有利條件,給當地人做思想工作,并動員了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行列。他接連地給當時的縣委書記寫了幾封信,談了當地的教育狀況和當地的發展狀況,還提出了好多條建議。很幸運的是,縣委書記看到了信,并且給了當時金鐘鄉的鄉黨委書記指示:這些意見很好,這個青年很有見地!于是,辦學的事情就得到了縣鄉政府的支持,再加上全國婦聯的幫忙,教材的問題全部解決,所有的教材和本字都是社會上捐助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是舊課本和舊本子。侯新民通過向本地人借三間平房的方式,也把教室問題解決了。
最初學校只辦了一年級一個班,招收了55名學生。這些學生都是侯新民和喬永峰兩人挨家挨戶求來的,給孩子家長做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學生有了,可是孩子們卻三天兩天的不去上學,他們每天既要忙于教學,還得走家串戶地去做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
“教室是借來的,書本是討來的,教師是免費的,學生是求來的。”侯校長這樣總結當初開始辦學的過程。
然而他們的辛勞付出,卻沒有得到鄉親們的喝彩和感激,給他們的反而是不解和質疑,那些勉強把孩子送來讀書的家長和村民們是這么說的:
“你們瞎胡鬧,也就熱一陣子。”
“你們想出風頭!想犯錯誤!辦學校是國家的事情,不是你們的事情!”
“國家辦了十二次都沒有辦好,你能辦好?”
“侯新民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干!”
面對著大家的不解,開始的時候,侯新民是勸解,后來勸都勸不了,他們能沉默,用行動來詮釋著這一切。那些時候,侯新民連大路都不敢走,為了躲避那些風言風語,他只好在沒有路的山上走出了一條小路。這條小路后來被縣委書記陳新民命名為“侯新民小路”。
盡管剛開始的路程舉步維艱,但可喜的是畢竟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這給侯新民很大的鼓舞。學校開始慢慢地發展,但是接下來更多的困難更是他們始料不及的!
1997年春,幾場大雨過后,借來的三間破草房出現狀況,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孩子們在里面上課讓人提心吊膽。學校又要開設二年級班,房子肯定不夠。侯新民想到了建教室,可是擺在他眼前的一個問題是—沒有錢。怎么辦?侯新民向親戚朋友借錢,可是他們的態度很讓人傷心,“你要是用錢,我能不借給你嗎?可是,你要修學校我可沒錢!”
村里有人給他出主意,可以去縣木寨嶺村林場求助,或許可以求得幾跟木頭。為了求得木寨嶺村林場的幫助,侯新民坐車趕到大草灘鄉酒店村,在林場門前,他向一人打聽那里是不是木寨嶺村林場時,那人告訴他那里是木材檢查站,林場在木寨嶺翻山過二三里地。當他搭車趕到時,才知道自己被人騙了,當時已經是下午6點多,為了能順路打聽,返回時,他只好步行20多公里又趕回到酒店村,因時間太晚他只好回大草灘。此時,大草灘的飯店都已經關門了,又困又餓的侯新民只能住進旅社,晚上喝白開水充饑!
后來,沒有得到幫助的侯新民趕回學校。眼看開學時間就近了,他只好把自己家用來翻蓋房子的檁條拿來用在修建教室上,又從縣委爭取到舊瓦,動員團員青年打土成土胚,就在這樣的惡劣情況下,孩子們有了新教室!
三。義務教學十幾載 甘為教育獻終生
教室是有了,學生也有了,教材舊的加上捐助的也湊合著能用,可是,學校又面臨的問題是師資資源嚴重不足。
侯新民是職中畢業的,喬永峰是高中畢業的,他們兩人都不是正規的教師。隨著學生入學人數的增多,年級開設的增加,教師的人數是嚴重的短缺。侯新民就在村上找那些讀過書的人,勸說他們加入教師隊伍的行列。在這關鍵時刻,斜坡希望小學迎來了希望:先后至今一共有7位教師加入了隊伍中去!
他們被侯新民精神感動著,拋棄一切走入斜坡希望小學,為人類偉大的事業奉獻著自己的一切!除了侯新民校長和喬永峰教導主任之外,他們是:曲繼紅、張茲龍、姚秀林、盧樹剛、蔡對霞和王元成。
或許大家都不會相信,因為他們是民辦的教師,沒有轉正,他們一個的工資只有僅僅的一百塊錢!
雖然現在有8位教師(盧樹剛老師已經60多歲,生病在家),但是六個年級200多的學生的教學任務是相當的重,每個老師的一個星期的教學任務幾乎是滿節數,一個星期36節課,他們一般都是34或者34節!可想而知,這樣的繁重的工作量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的勞累!
然而,這只是其次。每個教師都有家庭,都是家里只要的勞動力,和村里其他一樣,他們家庭都很貧困,他們來教書,自己的溫飽問題都只能湊合著解決,怎么能照顧到家里人呢?
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們?是什么讓他們堅持下來了?
我想,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大公無私精神讓他們獲得了勇氣、堅定了信念!
在和我們最可愛的教師們交談時,我們仔細聆聽了每位教師的故事。他們來斜坡小學教書背后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一路走來,他們有過太多辛酸和汗水!
但是,他們挺過來了,家人的不理解轉化為支持;村里人的譏諷轉化為喝彩和尊重!特別是,當他們看到從自己小學畢業的學生考上了縣一中,他們更是欣喜不已!我們從他們眼中看到更的是自豪!
以后怎么辦?當我們談到未來時,我們沒有聽到一位老師對自己的待遇感到不滿。“我們奉獻了青春、家庭,再奉獻幾十年也無所謂了!”——當我們問姚秀林老師,如果他兩個孩子考上大學,交不起學費怎么辦時,他說那就認命了。為了大家的孩子,“不顧”自家孩子的精神讓我們沉默了很久。“選定一條路,要勇敢地走下去,永不回頭!”喬老師的話語代表了全體教師們的決心,要為斜坡貢獻一生!
也正是有他們,斜坡希望小學才真正有了希望,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
四。斜坡小學的發展和未來
2000年,日本政府無償援助67。73萬元,幫助斜坡希望小學修建校舍720平方米,徹底地解決了學校教學用房不足的問題。學校現有儀器室、圖書室、醫療室、辦公室及會議室;桌凳、音樂及體育器材基本齊全;學生人均圖書20余冊;學校操場占地1800平方米,有籃球架;學校六配套設施基本達標,有勤工儉學基地5畝。
斜坡小學天使得全村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到達了100%,殘疾兒童入學率到達80%。目前,在校學生的輟學率為1%,應屆畢業生畢業率為100%,六周歲兒童全部接受學前教育。
多年來學校多方籌集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設立“斜坡希望小學貧困教師基金”“貧困學生救助基金”,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穩定了教師隊伍,保障了適齡兒童的就學。
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學校狠抓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一、二年級推行VCD名師輔導教學,四、五年級開設英語課。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合格率到達100%,學生體育合格率到達95%,小學五年級畢業檢測連年位居全鎮前茅。學校重視生態保護教育,成立學校“綠色保衛隊”;少先隊組織開展野游、雛鷹廣播、快樂星期六等活動;堅持“三操一活動”,使學校各項工作生機勃勃!
斜坡希望小學正在茁壯地成長,學校的全體師生們就有如他們校歌唱到那樣,為學校,為漳縣,為甘肅,為祖國努力奉獻著:
“斜坡小學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是個溫暖的家,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同學們的友情和幫助,我們在這里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建設家園,立志成材建設家園;
斜坡小學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是個友愛的家,日本友人資助建學校,社會各界資助希望苗,我們這里已播下愛的種,將來要把愛心給每個人,將來要把愛心給每個人;
斜坡小學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是個美麗的家,我們栽樹又種花,我們增磚又添瓦,讓我們的家更美好,讓我們為四化做貢獻,讓我們為四化做貢獻,做貢獻”
編后語:
我們常常用“春蠶”“蠟燭”來比喻老師,但是,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真的無法用自己的言語來歌頌斜坡希望小學的教師們。或許,他們沒有風趣的語言、沒有甜潤的歌喉、沒有豐富的知識,但是他們擁有一顆奉獻的心,這勝過前面一切的一切!
向我們偉大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致敬!
暑期赴重慶大足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二
秉承“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參加了這次赴重慶大足雍溪的社會實踐。在這次社會實踐中走進農家,真正了解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實踐使我受益非淺。
頂著七月的太陽,我們裝點行囊,帶著夢想,帶著期盼,帶著憧憬和興奮,我們來到社會實踐目的地——重慶市達足縣雍溪鎮。雍溪鎮位于重慶市大足縣東部,距大足縣3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良好,種養殖業歷史悠久,是較典型的農業鎮。近年來該鎮大力改造農業基礎建設,優化農業結構,優質高效作物比例不斷增加,目前該鎮建設有6500畝集約化經營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區,其中蔬菜基地1500畝,西瓜基地2900畝,形成了“稻—菜—果(瓜,魚)”等模式輪作西瓜,蔬菜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
二十九日在石堡村走訪農戶時發現,雖說這里是農業重鎮,但是機械化程度不高,收割、灌溉幾乎都是靠人力,沒有機械成規模收割。走進農家我們發現,多數農戶家中雖有電視,但是這似乎都是一個虛有的擺設,電視打開的時間并不多。這里沒有光纖電纜,農民只能靠電視機自身的天線無線接收1~2個頻道,且效果不好。除了光纖,該村電壓不穩定現象嚴重,電線老化,漏電現象嚴重,總表與農戶分表之間距離大,在輸電過程中電線消耗功率大,使農戶分表與總表之間存在較大誤差。這里電費平均為2~3元/度,漏電費每月為60~70元。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為了節約用電,農戶家中的電燈為15瓦左右,大功率電器使用少,但每個月的電費都在百元以上,有個高達幾百元。
城鄉電網管理體制不同,是造成農村電價高于城市的重要原因,農村電網維修改造沒有資金來源,農村電網網絡架設也很不規范,安全隱患很多,而且農村電網管理和電費收繳混亂,“權力電”、“人情電”、“關系電”現象普遍,使得農村用電電價高。也正是因為受到農電線路瓶頸的限制,使許多的農村工廠無法擴大生產。
對于農村電網改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有關部門辦事效率不佳,農戶意見很大。農網改造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每個農戶的利益,因此,辦事效率不佳,就會造成不良后果,影響政府形象和部門形象。在這次調查中發現石堡村在農網改造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的農戶電表安到家門口卻遲遲不見接線,有的是電線桿運到擱在地里很久沒有人管。
2 、同地不同價,同網不同價現象嚴重。該鎮上就同一個村不同大院子的電費差別都特別大,多的在1元/度左右。
3 、農民疑慮不少。 電網改造費引發居民困惑,“我們這里每戶都收 220 元,說是用于電表改造,可不明白怎么會收這么多錢。”“從市場上買個電表才四五十元,怎么換個電表就要收 220 元?”一個農戶告訴說。據了解,居民對于交納這筆錢,大多覺得難以理解。“我們家交了錢,可直到現在我也不清楚它是為什么收取的。”一位大姐說,她們村的居民都交納了這筆費用,可對于收取的原因并不十分了解。
為作好電網改造工作,解決農民用電難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⒈加強對各級供電所的規范管理,確保農村電網改造工作,嚴防農村電價出現反彈。降低農村電價,實現城鄉電網同網同價,減輕農民電費負擔,必須改革農村電力管理體制,徹底解決在電網改造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杜絕鄉鎮政府和村干部、村電工隨意加價、平攤電費、承包電費的錯誤做法。在改革農電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由國家增加投入改造農村電網,降低損耗,加強管理,實現農村用戶和城市用戶用電同價,使農民在電網改造中得到切實利益。
⒉增加電力部門工作情況的透明度。制作一系列的公開欄張貼或是掛在人員密集的地方,讓農民清楚的了解農網改造的電力部門工作運轉情況,改造前后要對農民群眾做好電網改造的宣傳工作,讓他們了解農村電網改造的運作。
⒊抓好農村電網改造的基層管理工作。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后供電部門直接銷售、抄表、收費、服務到戶。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的逐步實施,農村電工在農村電網管理中扮演著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抓好農村電工的管理,是農村電網管理的重要環節。農村電工的聘用盡可能從原電管站的人員和經受了農網改造工程考驗的人員中留用,但要考慮思想政治、年齡、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狀況等錄用條件,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經過一定的錄用程序辦理。
電是現代社會運行的動力,很難想像沒有點的社會會是什么樣子的,但在農村,用電不暢、用電太貴一直嚴重的制約著當地經濟反戰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造農村電網、改革農電管理體制、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兩改一同價”,是降低農村電價、減輕農民負擔的重要舉措,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開拓農村市場,繁榮農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溫家寶同志指出:“發展農村水電、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條件。”農村水電既屬電又屬水,既是電力工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水利事業不可分割和極具活力的組成部分。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服務“三農”,關系貧困山區、老少邊窮地區農村與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暑期三下鄉調查報告范文精選】相關文章: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學習總結范文01-08
關于暑期三下鄉實踐報告01-22
大學生暑期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14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范文3000字01-22
暑期“三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1-22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合集15篇01-22
2017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隊員守則03-20
三下鄉實踐報告:“三下鄉”教給我什么01-22
暑期電信實踐調查報告01-20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范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