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型工礦城市調查報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推進了“四大經濟板塊”、“八大主導產業”的建設,我縣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加快。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新型工礦城市”,這一重大的戰略目標,是高瞻遠矚、切實可行的。就環境部門如何發揮職能、精心謀劃新型新型工礦城市,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新型工礦城市需要瞄準新目標
我縣是資源大縣、人口大縣、面積較大,現在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已有一定的基礎,打造新型工礦城市是“三化”進程的必然結果,需要在城市、產業、規模上準確定位,瞄準發展的新目標。一是工業布局要合理。根據縣委“四大經濟板塊”的布局,我縣的工業發展的重點和核心是“一礦兩區”即廬南礦區和城西、城東新區,我縣工業布局也要依托廬南礦區和各鎮工業集中區,以縣城為中心,主抓“頂天立地”、建設縣經濟開發區和廬南重化;同時又要抓“鋪天蓋地”、發展鎮域經濟。在工業布局上,縣經濟開發區應以加工制造業為主,城東新區應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廬南礦區應以采掘、化工、冶煉業為主。二是城市水平要提高。我縣是農業大縣,120萬人口中有100多萬的農民,城市化水平至少要達到60%。根據縣城“城區東擴、產業西移”的布局,縣城的城市人口規模應不少于40萬,廬南礦區四個鎮的城鎮人口規模應不少于10萬,其他12個鎮的城鎮人口規模應不少于20萬。三是經濟規模要做大。要成為工礦城市,經濟規模至少達到500億元、稅收至少達到50億元。這樣,舉全縣之力打造的縣經濟開發區的目標是產值要達到100億元,稅收10多億元;城東新區的目標是產值要達到100億元,稅收10多億元;廬南礦業經濟的目標是產值要達到200億元,稅收40億多元。
二、環境問題成為打造新型工礦城市的制約瓶頸
改革開放30年來,環境保護已成為一項國策。圍繞著打造新型工礦城市的目標,國家環境政策趨緊、公民環境意識增強、縣域環境形勢嚴峻已使環境問題成為打造新型工礦城市的制約瓶頸。
一是國家環境政策趨緊。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將環境保護擺上重要的戰略位置,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戰略,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加大,環境政策越來越緊,節能減排工作已成為中央對地方政府的“一票否決權”。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限制“兩高一資”行業的發展。而新型工礦城市所依托的礦業經濟,屬于國家限制型行業,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特別是冶煉行業,大多需由國家或省、地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縣級沒有審批權。
二是公民環境意識增強。隨著社會民主進程加快,黨委、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環境宣傳教育力度加大,公民初步具備了關注環境的能力和興趣,參與環保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20xx年,因公民反對,廈門市停建了總投資1xx億元年產800億元GDP的石化項目。而網絡等新興媒體的普及,讓環境問題也成為廣大公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期,網絡上廣泛關注的鳳翔“血鉛事件”,使得該縣去年上交稅收1.23億元的冶煉企業停產。
三是縣域環境形勢嚴峻。隨著我縣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廬南礦區的污染和農村環境問題開始顯現,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工業COD和SO2的排放強度較大,環境欠賬較多,治理的難度較大,生態環境很脆弱。同時,我縣屬巢湖流域,是國家環境整治的重點區域,國家環境監管考核力度大,大型工業項目都需市及市以上環保部門審批。
三、堅定突破環境瓶頸制約的信心
我縣歷史發展不足、現實發展不優,但主要還是發展不足的問題。面對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打造新型工礦城市是全縣干部群眾的共同愿望。目前,有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120萬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有縣委、縣政府的不懈奮斗,一定能夠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一是省、市對發展支持力度大。廬南地區在“八五”期間,就被省計委列為全省第五大工礦區,作為重點開發建設的工礦基地。政府在《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將該區列為近期重點建設的九大產業集聚區之一。現在該區按照“一采兩園”模式建設重化工基地,并被列入省“861”行動重點建設項目。20xx年,我市提出了“千億工業振興計劃”、打造化工、建材、電工器材、采掘加工、造船、食品加工六大支柱工業產業。其中采掘加工業的主戰場就在我縣,同時我縣在食品加工、建材、化工產業上在全市的位置十分重要。應當說,我縣打造新型工礦城市已上升為省委、市委的決策,成為我縣經濟社會下步發展堅實的政策基礎。
二是自身科學發展的水平高。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縣擁有了一支能夠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的干部隊伍。面對機遇和挑戰,一定能夠轉變工作思路,變壓力為動力,實現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并重,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堅定走新型工業化之路,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農業現代化,最終實現打造新型工礦城市的各項目標。
三是環境保護工作基礎實。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了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全縣環境保護工作體制機制、能力建設、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績,全縣環境惡化的趨勢被遏制。20xx年,我縣獲得了“全省首屆十佳環境優美縣”榮譽,節能減排工作名列全市第一。這些都為突破環境瓶頸,打造新型工礦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環境保障。
四、突破環境瓶頸,加快建設新型工礦城市的進程
突破環境瓶頸,必須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做規劃、調結構、上水平、爭政策、抓落實,加快建設新型工礦城市的進程。一是做規劃。要走科學發展之路,沒有規劃不行。通過規劃,合理地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堅持有序和適度的原則,不搞掠奪式開發,不以損害生態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的經濟增長,必須注重拉長產業鏈,進行深度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規劃的時候,環保要先行。最近國務院頒布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加強了對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是調結構。由于以往環境報表的不夠科學,加上處于巢湖流域,我縣的環境容量很有限。20xx年初,我縣就曾被三個月限批,教訓深刻。為此,必須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要下大決心鐵腕治污,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十五小”企業等落后產能,積極整治城鄉環境,騰出環境容量,上大項目,保證廬南重化和縣經濟開發區的建設。
三是上水平。通過發展,我縣的經濟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去年的財政收入已達6.5億元,培育了“八大主導產業”。要讓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今后的招商工作,已經可以有選擇性,不再“撿到籃子都是菜”,要限制淘汰落后的產能轉移到我縣,破壞我縣的環境。我縣也初具資金實力,能積極支持環保、科技型的企業落戶我縣,對這些企業要實行“一企一策”、真干真支持,幫助其做大做強。四是爭政策。政策是工作的生命線,只要有政策支持,許多困難就能迎刃而解。當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啟動了4萬億元的擴內需計劃,啟動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省里也在大力推進“861”行動、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等。因此,我縣必須加大跑省跑部跑市工作,爭項目、爭資金、爭取更有利的政策,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對我縣打造新型工礦城市更大的支持。五是抓落實。
現在,縣委、縣政府發展思路已明,群眾也十分擁護,關鍵是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建議縣委、縣政府按照規劃,針對全縣的產業、項目、經濟規模等定位分解落實到相關領導、相關單位,明確責任,強力推進。縣環保局將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積極發揮環保職能,組織全局人員力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充分發揮環評制度的宏觀調控作用、切實解決城鎮環境問題等方面為打造新型工礦城市提供堅強的環境保證。
【新型工礦城市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城市調查報告07-24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調查報告09-06
城市旅游調查報告08-01
城市管理調查報告07-14
城市調查報告14篇07-3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調查報告08-15
關于城市環境調查報告08-06
關于城市光污染的調查報告10-14
城市環境污染調查報告09-14
關于城市建設的調查報告范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