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三農問題調查報告
鄉鎮三農實施情況怎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報告們一起看一下!
20xx年2月份,我和部分同學通過實地考察和訪談的方法對縣鎮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們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一、總體經濟狀況
(一)經濟發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后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污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質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里,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車,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設備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在近幾年里,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說,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設備也在農家是常見的,少數家庭還買了電腦,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系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
(四)文化思想教育:
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后,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里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制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溫飽問題。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幾個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制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戶還說,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于我鎮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后,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后。調查的幾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著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著飲水難的問題。
(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400元計算,讀完小學、初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一方面,教育布局調整不科學。教育布局調整撤了一些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只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說:“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著,負擔還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于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著綁著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啟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農村低保范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群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五)賭博盛行,村民沒事時就去打麻將,特別是到了春節,打麻將的人更多。宗教泛濫,信仰者大多數是老大爺老太婆,他們沒有學識,只是盲目地相信和崇拜,祈求神靈能帶給他們幸福。
三、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扎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農村建設監督考核。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農村建設操作程序。
(二)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帶動農民自主創新。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
5、加強硬件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6、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四)鄉鎮干部多下鄉體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為村民排憂解難,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解決三農問題要著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扎實推進村莊建設,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要積極組織本區財力、物力,爭取上級支持,動員社會力量,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投入,使農民盡快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公共服務,過上文明幸福的新生活。
【鄉鎮三農問題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三農問題調查報告范文12-09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1-01
鄉鎮禁漁通告09-17
鄉鎮防汛簡報06-07
鄉鎮文聯章程06-17
鄉鎮賀信模板03-01
鄉鎮春節慰問簡報04-07
鄉鎮禁毒宣傳簡報06-17
鄉鎮搞衛生簡報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