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
12月18日上午,在2016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上,由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編著的《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
《報告》發現,社會公益問題呼吁青年公益創業、以《慈善法》為代表公益創業相關法律法規逐漸完善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浪潮催生了公益創業的高潮,中國公益創業青年學歷上升,近六成公益創業者可“自己造血”,但公益創業面臨著社會公眾認知不準確、政府支持力度小、融資困難等問題。
本次發布會由青年恒好理事會主辦,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秷蟾妗肥抢^《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2014》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次報告完善了公益創業評價指標體系及關鍵要素的評價標準,同時,繼續就公益創業面臨的生態建設問題進行調研。
“回報社會”與“挑戰自我”為主要動機
2015年1月,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推出,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找出公益創業的問題并研究相關解決方案,這本書一經推出便備受好評,讓公眾第一次了解了公益創業企業和青年的情況。
時隔近兩年,上述《報告》推出,由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漢慧、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栓成等專家執筆撰寫,他們發現了一些公益創業者的新變化。
通過該《報告》,公眾可以了解中國公益創業青年的現狀:男性居多,主要集中在18~25歲,華東、華南分布較多。青年公益創業主要以占比51%的民辦非企業和21.62%的商業企業為主要組織形式,一半以上的公益創業組織的啟動資金為10萬元以下。
《報告》發現,社會公益問題呼吁青年公益創業,包括環境、殘疾人就業、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值得關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為公益組織的創業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機遇,以《慈善法》為代表公益創業相關法律法規逐漸完善,公益創業教育普及、投資機構多樣化等催生了公益創業的高潮。
汪忠指出,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創業青年比例達到74.2%,大中專學生的比例為25%,比上次調查增加10.4%,表明大中院校越來越重視公益創業教育,通過開展相關課程增加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公益創業意識,激發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意愿。
《報告》發現,在公益創業動機調查方面,72.97%的青年創業者的動機為“回報社會”;48.65%的創業者動機為“挑戰自我”;45.05%的創業者動機為“學以致用”;創業動機為“興趣愛好”和“解決就業”的創業者所占比例分別為40.54%和37.84%。其中“回報社會”與“挑戰自我”所占比例最多且比上次調查有所增長。
《報告》發現,在公益創業組織的收入來源上,“自己造血”的比例接近60%,表明公益創業組織具有較好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收入來源具有商業性,能夠為自己組織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企業贊助”和“捐款”的比例接近30%,表明公益創業組織的資金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完善了公益創業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社會性、公益性、創新性、持續性和影響力。另一方面,社會企業能否誠信是該企業能否持續得到民眾支持的核心,也是該企業生存并具備社會影響力的關鍵。
公益創業是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鄧漢慧說:“商業企業一直在探討什么是公益和商業之間的邊界,我們發現,兩者從最初的涇渭分明,變成今天的互相融合。有心做公益創業的人有一種使命感,內心始終對社會有善意。”
此外,《報告》還著重研究了公益創業企業創辦的法律,為創辦公益創業企業指出了細致、有效的操作指南。
公益產品能否被復制、推廣、購買成關鍵
雖然公益創業青年的使命感讓人尊重,公益企業的現狀良好,但《報告》中展現的一些問題仍急需重視。
《報告》指出,公益創業面臨的問題主要為:社會公眾認知不準確,認為公益創業等于慈善,公益創業組織缺乏科學管理;政府和法律監管有待加強,公益創業主體的合法性審查缺乏有力標準;中介支持機構較少,資金短缺,公益創業組織缺乏專業的市場評估、支持和指導的機構。
公益創業的實踐者王勝對此深有感觸,他創辦并擔任CEO的百特教育是一家立志于對青少年進行財商教育的機構。他坦言:“很大的挑戰是,在公益創業者洞察到社會問題之后,如何提出解決方案及創造出可以進行大規模復制和推廣的產品。”
“產品是否可被復制、可被推廣、可被購買是關鍵。”王勝提到,很多公益創業者有決心,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需要不斷解決問題,做出在市場上長久生存的公益產品,才能實現自己的公益夢想。
汪忠指出,當前青年公益創業大多有較好的成長趨勢和發展潛力,但普遍有融資的困惑,暢通融資渠道、提高籌資效率是促進青年公益創業的核心與關鍵。
汪忠給出了針對性建議:銀行應針對青年公益創業融資過程中獲取能力弱、征信基礎弱、信貸服務成本高、風險補償能力弱等困境,以理念突破、制度創新為導向,出臺有利于青年公益創業的貸款政策,加大對處于融資弱勢群體的青年公益創業者的資金支持,可以有針對性地探索政府機構、商業銀行和公益創業組織共同承擔風險的新模式。
不僅如此,他還建議,社會應加強建設公益創業生態系統,公益創業組織應當推進商業化運營,積極和政府合作,提高社會認知度。對于公益創業者自己,也應當提升心理素質,做好充分的創業準備,重視公益創業教育。
魏栓成提到,公益創業者需要比商業創業者有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這時候僅僅有情懷是不夠的,要從情懷中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引導青年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據了解,《報告》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數據搜集,在遵循自愿的原則下,由國內公益創業青年進行實名制填寫問卷。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25份,其中有效問卷111份。調研區域覆蓋24個省(區、市),主要由青年公益創業企業的創始人和合伙人組成。
本次調查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您的公益創業歷程;您對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您對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
作為青年恒好的發起者之一,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顧紅蕾表示,“青年恒好”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全景式了解中國公益創業的平臺。恒源祥一直在探索企業如何做好公益,不僅是簡單的捐贈,而是如何發揮企業獨特的價值,持續不斷地投資和創新,讓青年恒好變得更加有影響力、生命力和價值感。
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總干事、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董時說,我們希望,通過青年恒好一系列活動的舉辦,營造鼓勵社會創新與支持公益創業的社會氛圍,引導當代青年用商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擴大公益創業的社會影響力。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公益項目創業計劃書11-05
大學生創業公益組計劃書10-02
農村青年創業調查報告10-14
創新創業調查報告09-27
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報告09-17
關于對某地區女性創業的調查報告10-04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推薦】09-21
【推薦】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0-26
【熱】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6-11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熱門】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