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甘肅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3-07-19 10:07:38 松濤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甘肅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在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并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甘肅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現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甘肅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三北防護林工程如今進入五期規劃發展階段,對我國治理萬里風沙線和水土流失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對部分防護林老齡化,防護功能不斷減弱的現狀,有關專家表示,生態建設沒有一勞永逸的“常青樹”,也不是任其自生自滅的“孤島”。

  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通道。那么,這條“綠色長城”的建設遭遇了哪些瓶頸?我省究竟如何破解部分防護林老齡化難題,保證三北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這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深度思考。

  缺水樹齡大缺乏管護是主因

  在河西,沙棗樹、紅柳、旱蘆葦等植物干瘦干癟,骨子里透露著一種大漠戈壁的荒涼、蒼勁和對水的渴望。

  行走在河西大地,有一種植物隨處可見,那就是長在沙漠邊緣的固沙植物梭梭,這種不起眼的小喬木耐寒耐旱,地下樹干地徑可達50厘米,灰禿禿的,眼看就要死了,給點水又能活過來。

  眨著一雙疲憊的眼睛,連日來參與并指揮全市春季植樹造林行動的張掖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梁軍,面對記者無奈地說:“河西的生態就是這樣脆弱,多風沙干旱,缺水,缺水,還是缺水。河西只要有水,絕對賽江南。”

  其中,與河西地區其他城市相比,張掖算是水多的地方了,因為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橫穿全境,境內流域長達330公里。

  2000年,國務院做出黑河跨省際向下游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分水的重要決策后,如今調水十幾年了。隨著張掖將節省的珍貴水資源留給下游,下游曾一度干涸的東居延海周邊生態環境得以恢復。但在中游張掖,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漸凸顯:因用水不足,農業灌溉與生態用水矛盾突出,生態整體惡化。自2000年實施黑河調水以來,由于水循環規律發生改變,導致中游濕地萎縮,生態林局部枯死,荒漠化逐年加劇。

  在高臺、臨澤的走訪中,當地人表示,農田用水都非常緊張,更不用說生態用水了。

  提起高臺縣北部防護林因為缺水一天天衰老,楊樹枯死,黑泉鄉九壩村原村支書、74歲的于臺永悲從中來:“沙漠里種活一棵樹多不容易啊。”

  “黑河中上游限制用水,加之風沙壓渠,北部防護林河道發生3次變遷,6.7萬多畝防護林帶,能夠澆上水的僅占到一半。”高臺縣林業局副局長陳鴻說。

  除了缺水,樹齡大也是河西走廊乃至全省三北工程老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省三北工程防護林大部分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栽種,主要樹種為楊樹,楊樹的壽命只有30年,而現有的楊樹林樹齡都在40年左右,已經到了過熟期,所以會出現衰老死亡的情況。”省三北局工程管理科科長李仰東說。

  我省三北工程歷經30多年建設,有相當一部分林網已成為成、過熟林,相當一部分以楊樹為主栽植的林網已成為殘敗林,防護功能嚴重退化。普遍存在樹種結構較為單一、林分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致使生態系統穩定性差。加之經營管護等措施跟不上,造成低效林、殘次林較多。

  林業生產中,人們常說“三分造,七分管”,那么強調的是什么呢?你把林子造上了,關鍵是還要去管它。然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事實是三北工程建設只重造林,卻輕管護。

  在高臺縣、臨澤縣、民勤縣部分鄉鎮的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我省老化、殘次林更新改造和防護林后續管護任務迫切。然而,資金卻成了我省三北工程建設的最大瓶頸。

  面對三北工程貧窮縣“既渴又怕”

  “我省三北工程區域內,大多數縣自然環境極為惡劣,三北工程是生態建設的需要,然而這些縣大多數是國家扶貧縣。國家造林補助標準嚴重偏低,立地條件越來越差,而地方政府的財政配套能力較差,使原本投入不足的五期三北工程更加困難。”省三北局副局長馬立鵬說。

  李仰東直言,面對三北工程,我省貧窮縣“既渴又怕”。造林補助標準嚴重偏低、投資不足,是近幾年來三北工程面臨的最大問題。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人工費、苗木費等所有涉及造林的費用普遍上漲,加之大部分造林地塊向深山、遠山、遠沙轉移,造林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造林成本越來越高,據國家有關部門測算,我省造林成本平均在800元—1500元每畝,隴東地區在800元以上,河西地區在1000元以上,而目前國家補助標準僅為120元—300元每畝,且多年原地“踏步”,與實際需求有較大缺口。

  不用掐指頭,對于造林成本,梁軍心里很清楚:在張掖條件差的地方造林,一畝地投入高達5000元—6000元,這里邊包含整地、換土(1方25元)、買樹苗(比如每畝地樟子松最低2200元)、種樹苗、灌水、設施配套(打井、修渠)等。地方政府每年補助多少也不固定,縣財政補助每年5萬、8萬、10萬不定。

  造林資金如此緊缺,管護經費更是無從談起。要想造的林帶成活,至少要保證兩三輪水,在河西,水資源非常珍貴,澆一次水每畝60元—70元,還有除草、防蟲、施肥、管護人員工資,而納入國家公益林的三北工程,每畝管護費僅5元—10元……提起這些,梁軍既頭疼又心煩。

  馬立鵬表示,三北工程建設只有造林補助,沒有管護撫育投資,成、過熟林不能及時更新,中、幼林不能管護撫育,林木病蟲和鼠兔危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影響了工程建設成果的鞏固。

  此外,計劃與規劃、下達任務與造林季節“雙脫節”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省三北工程建設,是工程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關于計劃與規劃“脫節”。以三北四期工程為例,有這樣一組數據:國家批復我省規劃造林總任務1211.25萬畝,實際下達造林任務688.37萬畝,僅占規劃的56.89%;實際投入僅6.95億元,不到規劃的40%。造林任務和投資一直是全國的平均水平,與我省在全國的生態戰略地位不符。

  下達任務與造林季節“脫節”方面,我省三北工程面臨這樣一個尷尬:年度計劃下達滯后。我省造林季節性很強,隴東一般在春秋兩季,而河西地區僅限春季,任務的不確定讓種苗、用工等物質準備與造林脫節,造成整個工程建設上的被動,迫使各貧困縣以無奈的“欠賬造林”應對“脫節”。

  “硬骨頭”再硬也要“啃”

  河西的春天,比哪個季節都珍貴,處處干部群眾植樹忙。

  5月5日、6日,河西又被風沙“吞噬”,多地黃沙漫天,狂風四起。

  沙塵暴又來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梁軍心里犯難,“能栽樹的地方都栽上了樹,還要在條件越來越差的地方栽樹,這個硬骨頭不好啃;防護林老了,亟須更新改造和管護,這個硬骨頭也不好啃。”

  “硬骨頭”再硬也要“啃”。但究竟怎么“啃”?我省究竟如何打破資金困局保證三北工程建設?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針對資金短缺且投入不穩定這一問題,馬立鵬建議,三北工程建設應納入法制化軌道。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在國家層面,比照退耕還林工程管理,盡快起草頒布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條例。明確工程責任主體,逐步落實目標責任。

  馬立鵬表示,三北工程是在大面積宜林荒地上的植樹造林,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并且周期長,見效慢。國家只有不斷加大政府投入,才能保證生態環境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來源,滿足廣大人民和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需要。

  “統籌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這個也比較可行。要把工程建設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治窮與致富結合起來,在發展名特優林果產業,使大地‘綠起來’的同時,讓工程‘活起來’、農民‘富起來’,讓林子栽得上、保得住、見成效。”李仰東說。

  李仰東還建議,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嘗試整合其他項目資金用于工程建設,也可以嘗試在國家計劃任務內,按照分類經營的原則,加大對重點熱點區域治理投入,實行項目管理,全額投入,集中力量建設好防護林,對經濟林只給予必要的引導性資金。

  采訪中,部分地方官員道出了心聲:我省三北工程應該增加后續管理經費。隨著工程建設的深入開展,幼林撫育面積增加,建議增加工程專項管護資金,使工程成果得到有效鞏固。此外,還應加大對地方林業科技的投入,使病蟲害防治、干旱區抗旱造林技術等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應用于林業生產,提高工程建設科技含量。

  一些林業專家還表示,依據全國退化防護林修復的總體部署,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盡快啟動三北工程五期退化林分修復項目,加快推進三北地區退化林分修復工作。

  國家林業局日前表示,今年我國將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突出抓好干旱半干旱地區、沙化及石漠化地區等重點區域的生態建設,增加森林資源總量。

  拓展:三北防護林建設工作總結

  一、三北防護林建設情況

  1978年,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嚴重的xx縣被列入三北防護林體系重點縣,實施三北防護林一期工程存活面積20萬畝;進入80年代,全縣繼續實施“三北”二期、三期和首都周圍綠化工程,截至1999年底全縣基本建成了以林帶為框架、以帶網片為主體生態防護林體系,有林地面積達109萬畝,其中:農田防護林帶32萬畝、防風固沙片林31萬畝、沿壩水源林45萬畝、經濟林1萬畝,森林覆被率18.6%,林木總蓄積263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184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林業總收入234萬元。

  20xx年5月13日,總理視察了xx縣二臺鎮波羅素防沙治沙工程,對張北30多年來,堅持不懈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果,給予了肯定。從此,xx縣委、縣政府確定了“生態xx縣、林業強縣”的發展戰略,搶抓國家啟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戰略的歷史機遇,在20xx至20xx年的七年中,全力實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塞北林場建設三大林業重點工程,累計完成退耕還林91.26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封山育林18.2萬畝;塞北林場人工造林6.5萬畝,為全縣林業建設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效

  林草覆被總量提升。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實施以來,使全縣有林地面積由1999年的109萬畝增加到20xx年的224.99萬畝,林木覆蓋率由1977年的15.6%提高到20xx年的22%,提高6.6個百分點。

  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全縣建成沿壩水源用材林基地萬畝片9個,千畝以上片48個,面積達40多萬畝。薪炭飼料林基地萬畝片2個、千畝片4個,面積10萬畝。綠色通道工程基地從1997年至今,全縣分別在207國道、張化、張三、東尚、楊哈線等國省縣級道路完成4.37萬畝,總長394公里的綠色通道建設。果樹生產基地由建國初期為零發展到目前的0.7萬畝,果品產量上升到60萬斤。育苗基地在保持4處國營苗圃、7處鄉鎮骨干苗圃、2處村級骨干苗圃的基礎上,鼓勵發展個體育苗產業,全縣育苗面積達到了3xx0畝,年產優質苗木8xx0多萬株,保證了本地苗木上山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樹種結構得到調整。針對壩上樹種單一,常綠樹種、灌木樹種少的特點,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進一步加大了樹種調整力度,根據我縣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特點,加大了沙棘、檸條、枸杞、山杏等灌木樹種和樟子松、云杉等常綠樹的造林力度,同時試驗引進紫穗槐、檉柳、飼料桑樹、胡楊、四翅濱藜、金銀花、等新品種,改寫了我縣工程造林樹種單一的歷史。

  造林模式更加科學。根據我縣特殊的立地條件,在林種、樹種規劃上,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南部壩頭區,營造水源涵養林,以針葉樹種為主;中部地區,營造水土保持林,以灌木及闊葉喬木樹種為主;西部丘陵區,營造防風固沙林,以生態、經濟兼用型灌木樹種為主。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首先風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大風日數由過去的90多天減少到30天左右,沙暴日數由26天減少達到5天左右,林網工程區內風速降低,地溫提高。其次是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全縣三分之一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60多萬畝水土流失嚴重的耕地,由于植樹造林得到了有效保護;嚴重沙荒耕地面積由20xx年的89.1萬畝,減少到20xx年的39.1萬畝。第三是氣候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縣境內全年無霜期延長11天,平均氣溫增加1℃,林網工程區內氣溫降低1℃左右,土壤含水量比曠野高50%,相對濕度提高19.8%。

  社會經濟效益成效顯著。我縣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正確處理造林綠化和發展后續產業的關系,通過三北防護林建設,對農田、草場進行了有效保護,帶動了全縣舍飼養殖、高效農業、生態旅游、勞務輸出等產業的發展,拉動了后續產業的發展,促進改善生態和農民增收的“雙贏”,為全縣“一主三化”戰略目標的實現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xx年全縣生產總值達293089萬元,同比增長5.21%,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78元,同比增長3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078元。

  三、三北防護林建設中的經驗與體會

  1、廣泛宣傳,深入發動,是動員全社會參與三北防護林建設的關鍵。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防沙治沙法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我縣通過會議、電視、廣播、板報等多種有效形式,對《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要求各級各部門站在“三個重大”即重大的政治任務、重大的發展機遇,重大的歷史責任的高度充分認識實施防沙治沙法工程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發展意識,確保了全縣防沙治沙工程切實做到全黨動員,全民參戰。

  2、強化領導,健全組織,是全力打好三北防護林建設攻堅戰的保障。一是成立了縣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總指揮部,由縣長任總指揮,對全縣的三北防護林建設進行總體指揮調度。實行縣級、科局領導包鄉鎮工程制度。二是縣政府與鄉政府簽訂了工程建設責任狀,明確了各鄉鎮長為工程的第一責任人,對本鄉鎮的工程負總責。計劃、財政、林業、水利、畜牧等有關部門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項目建設工作。

  3、創新機制,政策推動,是增強三北防護林建設建設意識的動力。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依靠政策和機制落實,調動農民的退耕還林積極性。在營造林機制運用上,堅持不造無主林,不種無主草。按照“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貫徹執行“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在政策引導和群眾自愿的基礎上,積極推行“以戶定地塊、以畝定苗木、以活兌補助”的造林經營新機制,明確退耕農戶責、權、利,確保了全縣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的鞏固。

  4、種苗管理,強化支撐,是提高三北防護林建設質量的途徑。搞好三北防護林建設,種苗是基礎,科技是支撐。在種苗供應上,采取國營、集體、個人一起上的辦法,建成了三級育苗體系,使全縣苗木生產面積每年保持在3xx0畝左右,優質苗木量達8xx0多萬株,滿足了全縣防沙治沙工程建設的需要。嚴格苗木供應“一簽兩證”制度,實行市場化供苗,杜絕“人情苗”、“關系苗”,在提高種苗質量上實現了新突破。在科技支撐上,針對壩上干旱嚴重,造林成活難的實際,嚴格遵循因地制宜、適地實樹的原則,采取喬草、灌草、喬灌相結合的退耕還林模式,加大科學營造力度,突出超前整地,增加蓄水保墑能力。同時,采取挖大坑、載壯苗、蘸泥漿,使用容器苗、生根粉、保水劑、植苗锨等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5、調整結構,引進樹種,是培育三北防護林建設后續產業的基礎。近年來,為改變我縣造林過去楊樹、榆樹當家、品種單一的狀況,加大樹種結構調整力度,在工程造林中推行多林種、多樹種造林。特別是在20xx年引進栽植紫穗槐1072畝、檉柳2140畝的基礎上,20xx年又在二臺鎮引進試驗種植飼料桑樹3xx畝,20xx年全縣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常綠樹種樟子松容器苗造林達到了2xx00畝。同時,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突出了灌木生態、經濟兼用樹種造林比例,灌木以沙棘、枸杞、山杏為主,七年來全縣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沙棘、枸杞、山杏設計營造面積達到了46萬畝,占三北防護林建設總面積的53%,為全縣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6、積極引導,加強管護,是鞏固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的重要措施。三分造,七分管。在林木管護方面,我們吸取多年經驗,堅持造管并重的方針,正確處理造林綠化和發展畜牧業的關系,實行封育禁牧,發展舍飼圈養,明確造林權屬,認真落實管護責任制,嚴格實行誰造林、誰管護、誰收益。項目工程完工后,各行政村按工程選派專職護林員進行統一管護,制定護林公約,嚴防人畜危害。縣森林公安局把沙區林草植被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工程區嚴格禁牧、禁挖、禁火,切實保護了工程區林草植被。防火期間,縣、鄉、村三級組織和護林員嚴守以待,確保不發生火災,使全縣護林整體水平達到了近年來最好效果。

  四、今后的建設思路與目標

  三北防護林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綠色萬里長城建設”偉大事業。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要認真總結經驗,發揚成績,以奮勇拼搏的精神,努力實踐科學的發展觀,以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為中心,以交通干線兩側和城鎮、村莊周圍綠化為重點,以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治理、塞北林場等重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以科技、體制、機制、制度、創新為動力,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努力把我縣三北防護林建設事業推向空前發展的新階段,把張北建設成為山川秀美的北京后花園。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十一五”期間,沙化地治理面積61萬畝,全縣新增林草地覆蓋面積61萬畝;20xx年—20xx年計劃治理面積115萬畝,使全縣實有林地面積達到330萬畝,林木覆被率達到40%以上,林木總蓄積達到450萬立方米,林果總產值達到4750萬元。

【甘肅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建設現狀報告01-29

現狀調查報告04-17

市場現狀調查報告04-02

農村現狀調查報告03-08

學生旅游現狀調查報告02-04

垃圾分類現狀調查報告03-10

家庭用水現狀調查報告05-08

工程建設細則01-08

市場現狀調查報告15篇04-02